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隋唐 课件 (共56张ppt)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课件
命题研究
3.(2018课标全国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
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源自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命题研究
题点二 唐宋时期的经济变动
5.(2018课标全国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
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
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
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 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治 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
经济 手工业繁荣;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
命题研究
真题诊断 题点一 唐宋时期的制度创新 1.(2019课标全国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 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募兵制。题干材料描述了宋代募兵制的状况, 即士兵待遇优厚、兵员数量多,这就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正 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军队中的精锐力量都直接控制 在中央手中,这一措施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 军费是政府支出,与社会上贫富分化现象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隋唐时期(581--907)——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课件(共31张PPT)
(4)宗教: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游古印度;伊斯兰教在 唐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
(5)艺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 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明末清初 以西方科学技术为主 局限于士大夫阶层
晚清民初 技术---制度---思想
--册封、和亲等 (唐太宗“天可汗”)
方式:
和亲、册封、设置机构、战争
影响:(融合、双方、整体)
民族融合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2.隋唐的对外友好交往
⑴表现:
①与许多国家都进行友好交往, 与外国使节往来频繁(新罗、印度 半岛、东南亚各国、中亚、西亚、 欧非)
②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 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知识小结】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1.两汉:①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
②汉武帝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2.隋唐: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西游天竺
3.宋元:海外贸易兴盛(①北宋 广州 市舶司 ②南宋 泉州 ③元朝 马可波罗)
4明清: ①正常交流与反侵略斗争相交织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②对外政策由开发走向闭关(海禁 闭关锁国)
◆重点问题 一、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与完善
1.历史沿革:
(5)艺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 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明末清初 以西方科学技术为主 局限于士大夫阶层
晚清民初 技术---制度---思想
--册封、和亲等 (唐太宗“天可汗”)
方式:
和亲、册封、设置机构、战争
影响:(融合、双方、整体)
民族融合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2.隋唐的对外友好交往
⑴表现:
①与许多国家都进行友好交往, 与外国使节往来频繁(新罗、印度 半岛、东南亚各国、中亚、西亚、 欧非)
②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 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知识小结】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1.两汉:①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
②汉武帝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2.隋唐: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西游天竺
3.宋元:海外贸易兴盛(①北宋 广州 市舶司 ②南宋 泉州 ③元朝 马可波罗)
4明清: ①正常交流与反侵略斗争相交织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②对外政策由开发走向闭关(海禁 闭关锁国)
◆重点问题 一、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与完善
1.历史沿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隋唐时期)ppt课件
印刷于公元868 年的《金刚经》 被认为是世界上 保存的最早的有
明确日期的雕版 印刷品。
20
火药
炼丹引爆图
火箭
21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6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24
等大权于一身
10
• 经济:
• 农业: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 步成熟(曲辕犁和筒车)。江南地区进一 部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提高。
• 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外销。丝织 业。
• 商业繁荣:柜房和飞钱出现;长安、洛阳 商业盛极一时。大运河开通,集市贸易有 一定的发展;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 市舶使。
• 经济格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23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 1、思想: “三教合归儒”。 •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楷书步
入盛世,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 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 3、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的 发明 、天文学、医 学 • 对外:国力强盛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外交往频繁,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明确日期的雕版 印刷品。
20
火药
炼丹引爆图
火箭
21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6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24
等大权于一身
10
• 经济:
• 农业: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 步成熟(曲辕犁和筒车)。江南地区进一 部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提高。
• 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外销。丝织 业。
• 商业繁荣:柜房和飞钱出现;长安、洛阳 商业盛极一时。大运河开通,集市贸易有 一定的发展;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 市舶使。
• 经济格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23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 1、思想: “三教合归儒”。 •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楷书步
入盛世,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 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 3、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的 发明 、天文学、医 学 • 对外:国力强盛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外交往频繁,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2020届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解析:根据材料“按照‘家世、道德、才能’三条 标准,选拔‘俊秀之士’”可知,当九品中正制选拔官 员要求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九品中正 制选官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未 体现,均排除。
答案:D 点拨 九品中正制在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 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
(5)绘画:代表作有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 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6)书法: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大家有张旭、怀素等。
纠错练3 三教合一并非佛教、道教、儒教合为一个 整体
(2019·洛阳、许昌二模)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 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 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 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
答案:D
2.(2018·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 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 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 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根据材料“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 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 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可知门第对 于当时传统文化之保存有其贡献,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故选B项;材料主旨强调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未涉及选 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南北朝时期的门第, 未涉及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门第之在当时,无 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可 知人才选拔以门第为依据,有封闭性,排除D项。
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与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 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 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 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 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中学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 课件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 繁荣--隋唐
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 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内容和作用? • 2、隋唐时期城市主要功能? • 3、唐诗繁荣原因?
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第1步 悟真题•考情研析
• 命题点一 政治制度
•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 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 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C.王维
D.李白
C
命题点三: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3.(2014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 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 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 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 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
(4)评价 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 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 (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 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 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 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 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 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 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 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 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 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内容和作用? • 2、隋唐时期城市主要功能? • 3、唐诗繁荣原因?
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第1步 悟真题•考情研析
• 命题点一 政治制度
•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 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 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C.王维
D.李白
C
命题点三: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3.(2014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 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 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 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 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
(4)评价 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 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 (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 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 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 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 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 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 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 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 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隋唐 课件
重难点问题解读
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皇帝 政事堂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
政令的审批 (审议)
政令的执行 吏户礼兵刑 工 部部部部部 部
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户籍、土地、赋税 礼部:礼仪、科举
兵部:军政 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对点练: 1. 唐朝德贤孝恭首屈一指的长孙皇后摘录历代巾
高考第二轮复习之
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
(581—907)公元6—10世纪
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隋唐
(581年——907年)
开元盛世 (713-741)
武则天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755-778603年)两税法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589隋
统一
581隋建立
618年唐建立
907年唐灭亡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 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 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 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 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 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 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 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 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帼名媛的言行并加以评述,编纂出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章程,是
为《女则》。唐太宗“令梓行(雕版印行)之”。请你判断
《女则》的印行应依次经过
①尚书省 ②御史台 ③中书省
④门下省 ⑤礼部
⑥工部
A.①④③⑤
B.③④①⑤
C.③④①⑥
D.③②①⑤
答案:B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选择题,4分
因果关系
(2014· 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2013· 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
选择题,4分
(2016· 课标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
(2016· 课标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 东渡)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12分 选择题,4分
的历史时期。 1. 政治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 坏,但在隋唐、宋元时期得以继续发展巩固。隋唐形成了三
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
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 魏晋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
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儒、道、佛“三教并存” 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
2.手工业
①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1)魏晋南北朝 ②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
①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系统。 (2)隋唐 ②唐朝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 和图案风格。
①宋代: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 (3)宋元 ②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高了行政效率。
(2)以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 治基础。 (3)唐末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宋元
①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1)宋代 ②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方行 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隋唐时期(第二轮)精品PPT课件
868年,雕 版印刷《 金刚经》
央集权;国 家的强盛稳 定促进了文
白瓷
学艺术的辉
商 柜坊、飞钱 文 文人画、 煌
业
艺 唐诗、词
治国理念:存百姓,文德治国。
前 期:政治清明,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后 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பைடு நூலகம்
政
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 举
制度)
民族政策:一视同仁,团结。
对外关系: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农业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定型(曲辕犁,筒车); 土地制度(三种土地制度并存,均田制,轻徭薄赋;
经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发展兴。 制瓷业:南青北白;私营手工业
交通:水路、陆路交通十分发达,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商业
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瓷器) “市”的发展(坊市分开、夜市)
唐朝节度使享有哪些权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权力: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 上享有很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 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影响:往往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 中央集权。
由于节度使的权力过渡彭胀,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
唐玄宗前期疆域
突厥
新 罗
边镇军:49万 中央军:9万
吐蕃
商业都会(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
思想:儒学复兴;
文
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展阎吴、莫 高窟。
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
相同
通过分割相权的方式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 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 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结束分裂,统一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
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 合;宋代二府三司制、元朝行省 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 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元代行 省制影响深远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
5.(高考典型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
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造成地方行政区域调节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立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实施监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
集权,让地方服从中央。题干材料阐明中央集权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
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和四方面影响 (1)三个阶段
朝代
表现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魏晋南北朝
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
口的大城市
特征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 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4.(2016·高考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因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因此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 D.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
解析:据题干“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 不可“容易行事”,故选A项;“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史官统 计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利于皇帝减少“误失”,“锋利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 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紧张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统计,而没有直接反映 出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A
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二轮(课件):板块一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12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6.宋代为防止“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规定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 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从所属县,经州、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御史台、 登闻鼓院,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机构直诉至皇帝。这反映出( )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司法实践严谨慎刑 D.专制主义不断强化
16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解析:材料体现世家大族入仕者受限,故A项错误;“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 当多元”不能体现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 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 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可以说明宋代科举制更加完善,故C项正 确;“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 出身’”限制的是“贵族体制”,不是“官僚体制”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答案:C
14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7.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
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 )
A.谏议制度的完善
B.部院间矛盾尖锐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视权力的制衡
解析: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重视权力的制衡,
20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元朝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也是两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继续,故选A项;作者主旨强调元朝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也是两宋 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行省制“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史实正确, 但与作者主旨不符,排除B项;行省制消除了地方分权,夸大其词,史实错误, 排除C项;行省制不能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排除D项。 答案:A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创制
了灌溉工具——筒车,农业经济繁荣; (1)思想: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隋及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唐中叶后,均 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田制渐被废弃。
(2)科技: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发明
(2)手工业: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 了火药并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1)思想 ①程朱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主张 “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 求“格物致知”。 ②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 “发明本心”。 (2)科技: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宋朝在军 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3)文学:宋代以词为代表,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 放派;元代以散曲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 (4)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的行书备受世人 喜爱。 (5)绘画: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 河图》,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是王冕的《墨梅图》。 (6)戏曲: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考向一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3)绘画: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
朝(220 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手工业:南北朝时期发明灌
作品成就突出。
—589 (2)选官制度:采取九 钢法;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
(4)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
年) 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 (3)商业:商业税收成为东晋和
为传播;儒学面临着危机。
由世家大族担任。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 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 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得到开 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 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2020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99张)
2.宋代的文官政治 (1)形成概况 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 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 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 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 风。“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 基本国策。这样,两宋时期的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 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 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把脉高考·定考情考向
[考情分析]
年份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命题角度
儒家思想对文
唐代的文化风尚
程朱理学
化的影响、北
宋募兵制
1. 唐 宋 时
唐代藩镇、北宋民营
宋代科举制的
唐代三省六部
期的政治
手工业发展、宋代乡
发展、唐宋医
制、大豆的种植
文明。
约制度
药学的发展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解析 题目中提到唐代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 地”作为墓志署名的现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大幅减 少,这说明世家大族逐渐没落,再结合唐代科举制的作 用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
主干排查·建通史体系
[主干排查]
时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
隋朝(581~618年)
基础梳理
政治:①九品中正制;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三省体制形成。 经济:①曹魏翻车,北魏推行均田制,江 南经济开发。②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白 瓷;③“草市”出现,市坊制度。 文化:①道教、佛教盛行;②《抱朴子》 、火药;③形成书法艺术和文人画,王羲 之、顾恺之。
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2)文学艺术 ①文学: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 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②艺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 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东晋开始出现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专职画 家。北魏云冈石窟等艺术宝库闻名世界。 (3)科技 ①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北朝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及西晋 的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②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
核心素养情境化
微点1 时代特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真题引领
1.命题点:西晋时期的国家治理
[2023·广东卷,3]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朝代
西晋 东晋
高门士族 占比 48% 78.4%
射。 (2)城市:隋朝兴建洛阳城。 (3)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4)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5)丝绸之路 ①唐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商品有丝绸、瓷器、纸张、 茶叶等。
整合五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传播
第三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
必备知识清晰化 核心素养情境化
关键能力系统化 大题突破
必备知识清晰化
中外历史纲要 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魏国:220年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 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2)魏晋:律令儒家化,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目的在于维护儒家 提倡的三纲五常。 (3)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分为州、郡、县三级制。 (4)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御史台为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 夫;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在边疆推行郡县制,由以往的豪酋 大姓担任郡守、县令;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 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 平衡君权 制,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
对君权有一定的平衡作用
问题探究
●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异同
(1)相同:形式上都是相互制约 (2)不同:
设置目的 分权内容 分权部门
三省 六部 制
加强皇权
决策 审议 执行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手工业:制瓷业成为独立 生产部门,南青北白;唐 三彩;丝织吸收波斯风格
商业:隋朝大运河;官府 对市有时、空严格限制; 唐晚期出现夜市;邸店; 柜坊和飞钱;在广州设市 舶使,专管对外贸易;瓷 器之路
政策:唐中期后,重农抑 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思想:三教并行,佛、道挑 战儒学正统,韩愈提出复兴 儒学 科技:①雕版印刷术;《金 刚经》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军事; ③造纸术由阿拉伯人 外传
(1)积极性: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 ③否定特权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 ④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所采用;近代西方国家吸 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点阐释 (二)藩镇割据
2.藩镇割据的特点:
(1)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割据一方 (2)自置官吏、节度使职位父死子继 (3)不向朝廷交纳贡赋,
3.影响
(1)进一步削弱唐的统治至最终灭亡 (2)发展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重难点问题解读
●科举制的演变
开创:隋朝,隋文帝时采取分科考试;隋炀帝始设进士科 完善:唐朝,贞观年间,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必修Ⅱ)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宋明理学 科技成就 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精神文明 版块 (必修Ⅲ)
专题一 第3课
专题二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 政治 度创新,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
‘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 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 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 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B、C两项混 淆了门下省、中书 省 的职能,可以排除。当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作 为三省长官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凡军国大事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商 定后再奏请皇帝裁决。“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属于“违制”,这里的“违制”是决策运作程序 的“违制”,并没有涉及尚书省的执行权力,A项正确,D项表述错误。
大事的讨论,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2)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3)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
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对点练: 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
高考第二轮复习之
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
(581—907)公元6—10世纪
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隋唐
(581年——907年)
开元盛世 (713-741)
武则天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755-778603年)两税法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589隋
统一
581隋建立
618年唐建立
907年唐灭亡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 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 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 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 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 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 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 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 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旧唐书》
重点阐释 (二)藩镇割据
1.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出现的背景
(1)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
(2)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兵农 合一)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职业军人), 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3)为防御边疆少数民族侵扰,赋予节度使太大的 权力
(4)安史之乱削弱中央实力,边镇扩展到内地
(2)消极性:
项目
重才
轻品
消 极
官本位
影 思想
响 禁锢
思想
史实阐释
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标准,忽视品德,造成一些 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的发育;科举制度所 孕育的官场文化,至今仍有消极影响 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培养封建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 想发展;抑制了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和 发展
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发展:北宋,扩大录取范围及增加录取名额;严格考试程序:乡试、
省试、殿试(定制、“天子门生”)三级,糊名法,防止 考试作弊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改革: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及时务策,开设经济特 科 废除:1905年清末新政
重难点问题解读
●科举制的评价
续性
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
决策与行 政分离
已经完成并成熟,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 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书省的 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
下来,尚书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 部门协 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 同机制 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论商
隋 唐 时 期
①国家统一,疆域 辽阔,政局长期稳 定,贞观之治、开 元盛世
②中央:确立和完 善三省六部制 ③地方:道-州-县 唐中期设置节度 使,安史之乱后
唐朝逐渐形成藩镇 割据 ④选官:科举制
农业:均田制在唐朝中期 后遭到破坏;农具:曲辕 犁、筒车;安史之乱后经 济重心基本南移;经济制 度:租庸调制,后改行两 税法
对点练:6.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
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 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 说明
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 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 C.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过渡 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
解析 在我国,严格的宗法制度虽然在周代以后不复存在,但
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
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革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选A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可看出是匡正皇帝过失,
故A项正确。
对点练: 3.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
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 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 期尚书省
实现权力 有效监督
门下和尚书三省来承担,按照决策、审议、 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复的动
态过程。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
策,并对权力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
“三省六部制”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
实现权力 分配均衡
集体施政,其行政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 相互或单向制约,从制度上避免政策失误和 朝令夕改,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
帼名媛的言行并加以评述,编纂出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章程,是
为《女则》。唐太宗“令梓行(雕版印行)之”。请你判断
《女则》的印行应依次经过
①尚书省 ②御史台 ③中书省
④门下省 ⑤礼部
⑥工部
A.①④③⑤ຫໍສະໝຸດ B.③④①⑤C.③④①⑥D.③②①⑤
答案:B
对点练: 2.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
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
其“家国同构”的模式和精神却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故A 错误;B错误,皇权在明清时期空前强化,排除;封建社会是 “家天下”,C错误;从国事、家事不分到国事、家事分开,说 明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D正确。答案 D
[新思维]
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表现为以下5
个方面:
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
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 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 C.与中书省、门下省地位平等 D.与中书省、门下省相互牵制
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初年,尚书省上承皇帝,下总百司, 是全国行政的总枢纽,是政令制度颁布和节制的机关。也就是说, 此时的尚书省权力很大,总理朝政,故选A项。B项与材料信息 “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不符。C、D两项中的中书省、门下省 材料未提及。
三权 分立 制
防止专制 维护民主
立法 行政 司法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实质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民主 制度
重难点问题解读
●藩镇割据
节度使,地方长官。 唐中期为了加强边境 的防御,在边境重要 地区设置军镇,称为 藩镇,长官叫做节度 使。安史之乱后,内 地亦设立。 他们“招令遗孽,治 兵缮邑,部下各数万 劲兵,文武将吏,擅 自署置,贡赋不入朝 廷,虽称藩臣,实非 王臣也。”
评价三省六部制
特点:(1)三分相权:三省之间既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
对君权有一定的平衡作用
问题探究
●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异同
(1)相同:形式上都是相互制约 (2)不同:
设置目的 分权内容 分权部门
三省 六部 制
加强皇权
决策 审议 执行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手工业:制瓷业成为独立 生产部门,南青北白;唐 三彩;丝织吸收波斯风格
商业:隋朝大运河;官府 对市有时、空严格限制; 唐晚期出现夜市;邸店; 柜坊和飞钱;在广州设市 舶使,专管对外贸易;瓷 器之路
政策:唐中期后,重农抑 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思想:三教并行,佛、道挑 战儒学正统,韩愈提出复兴 儒学 科技:①雕版印刷术;《金 刚经》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军事; ③造纸术由阿拉伯人 外传
(1)积极性: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 ③否定特权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 ④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所采用;近代西方国家吸 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点阐释 (二)藩镇割据
2.藩镇割据的特点:
(1)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割据一方 (2)自置官吏、节度使职位父死子继 (3)不向朝廷交纳贡赋,
3.影响
(1)进一步削弱唐的统治至最终灭亡 (2)发展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重难点问题解读
●科举制的演变
开创:隋朝,隋文帝时采取分科考试;隋炀帝始设进士科 完善:唐朝,贞观年间,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必修Ⅱ)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宋明理学 科技成就 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精神文明 版块 (必修Ⅲ)
专题一 第3课
专题二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 政治 度创新,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
‘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 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 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 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B、C两项混 淆了门下省、中书 省 的职能,可以排除。当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作 为三省长官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凡军国大事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商 定后再奏请皇帝裁决。“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属于“违制”,这里的“违制”是决策运作程序 的“违制”,并没有涉及尚书省的执行权力,A项正确,D项表述错误。
大事的讨论,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2)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3)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
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对点练: 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
高考第二轮复习之
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
(581—907)公元6—10世纪
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隋唐
(581年——907年)
开元盛世 (713-741)
武则天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755-778603年)两税法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589隋
统一
581隋建立
618年唐建立
907年唐灭亡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 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 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 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 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 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 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 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 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旧唐书》
重点阐释 (二)藩镇割据
1.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出现的背景
(1)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
(2)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兵农 合一)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职业军人), 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3)为防御边疆少数民族侵扰,赋予节度使太大的 权力
(4)安史之乱削弱中央实力,边镇扩展到内地
(2)消极性:
项目
重才
轻品
消 极
官本位
影 思想
响 禁锢
思想
史实阐释
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标准,忽视品德,造成一些 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的发育;科举制度所 孕育的官场文化,至今仍有消极影响 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培养封建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 想发展;抑制了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和 发展
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发展:北宋,扩大录取范围及增加录取名额;严格考试程序:乡试、
省试、殿试(定制、“天子门生”)三级,糊名法,防止 考试作弊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改革: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及时务策,开设经济特 科 废除:1905年清末新政
重难点问题解读
●科举制的评价
续性
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
决策与行 政分离
已经完成并成熟,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 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书省的 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
下来,尚书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 部门协 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 同机制 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论商
隋 唐 时 期
①国家统一,疆域 辽阔,政局长期稳 定,贞观之治、开 元盛世
②中央:确立和完 善三省六部制 ③地方:道-州-县 唐中期设置节度 使,安史之乱后
唐朝逐渐形成藩镇 割据 ④选官:科举制
农业:均田制在唐朝中期 后遭到破坏;农具:曲辕 犁、筒车;安史之乱后经 济重心基本南移;经济制 度:租庸调制,后改行两 税法
对点练:6.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
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 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 说明
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 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 C.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过渡 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
解析 在我国,严格的宗法制度虽然在周代以后不复存在,但
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
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革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选A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可看出是匡正皇帝过失,
故A项正确。
对点练: 3.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
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 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 期尚书省
实现权力 有效监督
门下和尚书三省来承担,按照决策、审议、 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复的动
态过程。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
策,并对权力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
“三省六部制”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
实现权力 分配均衡
集体施政,其行政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 相互或单向制约,从制度上避免政策失误和 朝令夕改,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
帼名媛的言行并加以评述,编纂出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章程,是
为《女则》。唐太宗“令梓行(雕版印行)之”。请你判断
《女则》的印行应依次经过
①尚书省 ②御史台 ③中书省
④门下省 ⑤礼部
⑥工部
A.①④③⑤ຫໍສະໝຸດ B.③④①⑤C.③④①⑥D.③②①⑤
答案:B
对点练: 2.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
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
其“家国同构”的模式和精神却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故A 错误;B错误,皇权在明清时期空前强化,排除;封建社会是 “家天下”,C错误;从国事、家事不分到国事、家事分开,说 明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D正确。答案 D
[新思维]
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表现为以下5
个方面:
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
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 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 C.与中书省、门下省地位平等 D.与中书省、门下省相互牵制
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初年,尚书省上承皇帝,下总百司, 是全国行政的总枢纽,是政令制度颁布和节制的机关。也就是说, 此时的尚书省权力很大,总理朝政,故选A项。B项与材料信息 “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不符。C、D两项中的中书省、门下省 材料未提及。
三权 分立 制
防止专制 维护民主
立法 行政 司法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实质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民主 制度
重难点问题解读
●藩镇割据
节度使,地方长官。 唐中期为了加强边境 的防御,在边境重要 地区设置军镇,称为 藩镇,长官叫做节度 使。安史之乱后,内 地亦设立。 他们“招令遗孽,治 兵缮邑,部下各数万 劲兵,文武将吏,擅 自署置,贡赋不入朝 廷,虽称藩臣,实非 王臣也。”
评价三省六部制
特点:(1)三分相权:三省之间既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