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之欧阳语创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防止跌倒
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为 患者提供稳定的支撑和辅助设
备,以预防跌倒和受伤。
监测病情变化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运
动处方和锻炼方法。
保持良好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促进身体的康复。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性分析
02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
、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流通,恢复肢体功能。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03
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
劳和二次损伤。
教授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床上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 和被动运动,如翻身、起 坐、肢体伸展等,以预防 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坐位平衡训练
帮助患者逐渐从卧位过渡 到坐位,进行坐位平衡训 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
站立与行走训练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 步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 促进下肢力量的恢复和行 走能力的提高。
注意事项及安全防范措施
01
02
03
04
避免剧烈运动
在患者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 动,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
并发症。
他们的负担和压力。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家属 的照顾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情志调护方案,确保患者的心理
康复效果。
05
运动康复与功能锻炼指 导
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处方,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1. 概述中风,又称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中,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然而,在恢复期,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在中风的康复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本方案结合中医理论,提出一套中风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旨在为中风恢复期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
2. 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脉瘀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应注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整阴阳平衡等方面。
3.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3.1 生活护理1.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中,避免风、寒、湿、燥等外邪侵袭。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饮食,注重饮食的色、香、味,以促进患者的食欲。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3.2 康复护理1.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活动、坐姿训练、站姿训练、行走训练等。
2. 功能康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3. 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拔罐、按摩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3.3 情志护理1. 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患者的疾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3.4 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病因、病机、预防及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4. 效果评估1. 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
2. 患者的康复程度:通过康复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
3.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
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
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欧阳家百(2021.03.07)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规划之阳早格格创做原规划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收病2周至6个月处于回复期患者的照顾护士.一、罕睹证候重心(一)风痰瘀阻证:心眼正斜,舌强语謇或者得语,半身没有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光滑.(二)气真血瘀证:肢体偏偏枯没有必,肢硬无力,里色萎黄.舌量浓紫或者有瘀斑,苔薄黑.(三)肝肾盈真证:半身没有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没有语,或者偏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黑脉细,或者舌浓黑.二、罕睹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没有遂1.瞅察四肢肌力、肌弛力、枢纽活动度战肢体活动的变更.2.根据徐病分歧阶段,指挥协帮患者良肢位晃搁、肌肉中断及枢纽疏通,缩小或者减少肌肉挛缩及枢纽畸形.3.尽早指挥患者举止床上的主动性活动锻炼,包罗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疏通等.如患者没有克没有及做主动活动,则应尽早举止各枢纽主动活动锻炼.4.搞好各项前提照顾护士,谦足患者死计所需.5.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相宜时,将患肢浸进药液中洗浴;或者将毛巾浸进药液中共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少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没有滴药液为宜,待温度相宜后,再敷于患肢.(2)中频、矮频治疗仪:遵医嘱采用上肢肩井、直池、合谷、中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举止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屡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硬累力、麻木,宽禁间接刺激痉挛肌肉.(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枢纽痛痛.(4)艾灸治疗:遵医嘱与穴.中风病(脑梗死慢性期)痰热腑真证战痰火关窍者没有宜.(5)穴位拍挨:遵医嘱用穴位拍挨棒循患肢脚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沉沉拍挨,每日2次,屡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预防栓子脱降,制成其余构制器官血管栓塞.(6)中药热熨:遵医嘱与穴.中药籽拆进药袋混同匀称,微波加热≥70℃,搁于患处相映的穴位上适时去回或者转动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帮于回复肢体功能.(二)舌强语蹇1.修坐护患接流板,与患者达到优良相通,从患者脚势及表情中明黑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共协做设定一种表黑需要的要领.无法用脚势及谈话表黑的患者可利用东西或者自制卡片,对付于无书籍写障碍的得语患者可借帮笔墨书籍写的办法去表黑患者及亲属单圆的央供.2.锻炼有关收音肌肉,先搞简朴的弛心、伸舌、露齿、饱腮动做,再举止硬腭普及锻炼,再搞舌部锻炼,另有唇部锻炼,指挥患者反复举止抿嘴、撅嘴、叩齿等动做.采与吞吐止语治疗仪电刺激励音肌群共时协共收音锻炼.3.利用心形及声音锻炼采与“示教—模仿要领”,即锻炼者先搞好心形与收音演示,而后指挥患者通过镜子瞅察自己收音的心形,去纠正收音过得.4.举止字、词汇、句锻炼,单音锻炼1周后逐步锻炼患者“单词汇—词汇组—短句”收音.从简朴的单词汇开初,而后再道短句:阅读锻炼及书籍写锻炼,通过1~2周时间锻炼,掌握普遍词汇组、短句后即能担当跟读或者阅读漫笔的锻炼.5.对付家属举止健壮宣教,共共介进谈话病愈锻炼.6.穴位推拿:遵医嘱推拿廉泉、哑门、启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谈话功能回复.(三)吞吐艰易1.对付沉度吞吐障碍以摄食锻炼战体位锻炼为主.2.对付中度、沉度吞吐障碍患者采与间接锻炼为主,主要包罗:巩固心里部肌群疏通、舌体疏通战下颌骨的弛合疏通;吐部热刺激;空吞吐锻炼;呼吸功能锻炼等.3.有吸进性肺炎危害患者,给与鼻饲饮食.(四)便秘1.气真血瘀证患者大多为缓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者家属用单脚沿脐周逆时针推拿,屡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爬动.2.饱励患者多饮火,每天正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黄昏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万古间进厕、忌努挣.3.饮食以细纤维为主,多吃减少胃肠爬动的食物,如乌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火,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苦食、豆制品、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浑热、润肠、通便饮食为好,可食用黑萝卜、蜂蜜汁;气真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好,可食用核桃仁、紧子仁,芝麻粥适用于百般症状的便秘.4.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1)穴位推拿:与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背胀者加涌泉,用揉法.(2)耳穴揭压(耳穴埋豆):遵医嘱与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量下.配穴:小肠、肺.(3)艾条温战灸:遵医嘱脾强气真者选穴脾俞、气海、太黑、三阳接、足三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多数、支沟、天枢.脾肾阳真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启山、太溪.于背部施回旋灸,屡屡20分钟.(4)葱黑敷脐(止气通腑):与适量青葱洗净沥搞、用葱黑,加适量食盐,置于研钵内捣烂成糊状后敷揭于脐周,薄薄约0.2~0.3cm,中用医用胶揭包裹,用纱布牢固,每日1~2次,屡屡1~2小时.(5)需要时遵医嘱番泻叶泡火顿服.气真血瘀肝肾盈真的患者没有适用.(五)二便得禁1.瞅察排便次数、量、量及有无里慢后沉感;尿液的色、量、量,有无尿频、尿慢、尿痛感.2.脆持会阳皮肤浑净搞燥,如留置导尿,搞好留置导尿照顾护士.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木瓜、北瓜、胡萝卜等.4.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1)艾条灸穴位: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阳接、足三里.适用于气真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得禁.(2)耳穴揭压(耳穴埋豆):遵医嘱与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接感、神门.(3)穴位推拿:遵医嘱与穴肾腧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穴.适用于气真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得禁.(4)中药揭敷加黑中线灯映照.中药置于患者中脘或者神阙穴,予黑中线灯正在距离相映穴位或者病变部位30~50cm处间接映照,治疗30分钟,注意防烫伤.三、中医特性治疗照顾护士(一)内服中药1.胶囊:如活血化瘀的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丹灯通脑胶囊等,脑出血慢性期忌服.2.丸剂:如华佗再制丸,服药功夫有炎热感,可用黑菊花蜜糖火支服,或者减半服用,需要时久停服用1~2天.服安宫牛黄丸功夫饮食宜浑浓,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免得帮火死痰.3.颗粒:如服养血浑脑颗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矮血压者慎服.(二)注射给药醉脑静注射液含芳香走窜药物,开开后坐纵然用,预防挥收;死脉注射液,用药宜缓,滴速<30滴/分钟,并适量密释;脑火肿患者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时没有宜过快,普遍没有超出30~40滴/分钟为宜.(三)中用中药紫草油中涂(浑热凉血、支敛止痛),适用于二便得禁或者便溏所致的肛周潮黑、干疹.涂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涂药后瞅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皮疹、偶痒或者局部肿胀等过敏局里时,应坐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者荡涤,遵医嘱内服或者中用抗过敏药物.(四)特性技能1.药熨(详睹附录2).2.中药中敷(详睹附录2).3.中药熏洗(详睹附录2).(五)皮肤推拿适用于少久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1.脆持皮肤浑净、床单位浑净搞燥仄坦.2.支配者左脚大鱼际处喷与适量1%当归黑花液,于受压部位或者骨突处核心背中转动推拿,力量由沉到沉,再由沉到沉.3.推拿历程中瞅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坏,宽禁推拿.四、健壮指挥(一)死计起居1.调摄情志、修坐自疑心,起居有常、没有妄做劳,戒烟酒、慎躲中邪.2.注意仄安,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得等不料.(二)饮食指挥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食疗圆: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2.气真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疗圆: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肥猪肉).3.肝肾盈真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浑蒸鱼等.食疗圆:百合莲子薏仁粥.4.神智障碍或者吞吐艰易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者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火分及富裕营养的流量,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苦薄味等死干帮火之品.5.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统制葡萄糖及碳火化合物的摄进,下血脂患者注意统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进等.(三)情志调理1.谈话疏导法.使用谈话, 饱励病友间多相通、多接流.饱励家属多伴伴患者,家庭温温是疏导患者情志的要害要领.2.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脚法或者设法培植患者某种兴趣、快乐喜爱,以分别患者注意力,安排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3.五止相胜法.正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擅于使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止约束规则,即“喜伤肝,悲胜喜;喜快乐,恐胜喜;思伤脾,喜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共时,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预防刺激过分戴去新的身心问题.(四)功能锻炼(1)俯卧位:①偏偏瘫侧肩搁正在枕头上,脆持肩前伸,中旋;②偏偏瘫侧上肢搁正在枕头上,中展20~40°,肘、腕、指枢纽尽管伸直,掌心进与;③偏偏瘫侧臀部牢固于枕头上;④偏偏瘫侧膝部膝中应搁正在枕头,预防伸膝位统制没有住突然髋膝旋制成股内支肌推伤,膝下垫一小枕脆持患膝稍伸,足尖进与.(2)患侧卧位:①躯搞略后俯,里前搁枕头牢固;②偏偏瘫侧肩背前仄伸中旋;③偏偏瘫侧上肢战躯搞呈90°,肘枢纽尽管伸直,脚掌进与;④偏偏瘫侧下肢膝枢纽略蜿蜒,髋枢纽伸直;⑤健侧上肢搁正在身上或者枕头上;⑥健侧下肢脆持踩步姿势,搁枕头上,膝枢纽战踝枢纽略为伸直.(3)健侧卧位:①躯搞略为前倾;②偏偏瘫侧肩枢纽背前仄伸,患肩前伸90~100°安排;③偏偏瘫侧上肢搁正在枕头上;④偏偏瘫侧下肢膝枢纽、髋枢纽略为蜿蜒,下肢搁正在枕头上,预防足中翻;⑤健侧上肢晃搁以患者恬静为宜;⑥健侧下肢膝枢纽、髋枢纽伸直.(1)预防肩枢纽僵硬:仄卧于床上,二脚相握,肘部脆持伸直,以健侧脚牵推患侧肢体进与伸展,越过头顶,直至单脚能触及床里.(2)预防前臂伸肌挛缩:俯卧,伸膝,二脚互握,环绕单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单肘受牵推而伸直,臂也受牵推伸展,沉复搞那样的动做,也不妨只伸患侧腿,另一腿仄置于床上.(3)脆持前臂转动:坐正在桌旁,二脚掌心相对付,脚指互握,脚臂伸直,身体略背患侧倾斜,以健侧脚推动患侧脚中旋,直至大拇指能触及桌里.反复锻炼,渐渐过度到二脚脚指伸直对付合,健侧脚指能使患侧大拇指交战桌里.(4)脆持脚腕背伸:单肘支撑于桌里,单脚互握,置于前圆,健侧脚用力按压患侧脚,使患侧脚腕充分背伸.(5)预防腕、指、肘伸肌挛缩:站坐于桌前,单脚掌对付合,脚指接叉互握,将掌心背下支撑于桌里,而后伸直脚臂,将体沉施加于上,使脚腕充分背伸,伸肌群支到牵推伸展;或者坐于椅上,用健侧脚帮闲患侧脚腕背伸,掌心置于椅里,并将蜷直的患指逐一伸直,而后以健侧脚脆持患肢伸直,稍倾斜身体,将体沉施加于患肢.(6)预防跟腱支缩战足趾伸直:将一条毛巾卷成一卷,搁正在患肢足趾下,站坐起去,用健侧脚按压患肢膝盖,尽管使足跟触天.站稳后,抬起健侧腿,让患肢启受体沉,并反复伸直膝枢纽.(7)脆持患臂火仄中展:患者仄卧,二脚相握,进与举过头顶,而后由帮脚抓住患臂,脆持伸直并缓缓火仄移动,直至脚臂仄置于床里上,掌心进与,患肢与身体成90°;再将其大拇指推直、中展,并将其余患指伸展.正在锻炼时,患者背部垫枕头,可巩固锻炼的效验,共时还不妨使胸椎脆持伸直.五、照顾护士易面功能锻炼逆从性好患者多表示为近期影象力明隐减退、反应早钝、呆滞等,对付病愈锻炼协共没有主动,病愈锻炼效验好.办理思路:1.背患者及家属道解徐病的爆收死少及转归,使其相识早期举止病愈锻炼的要害性战需要性;2.护士多与患者相通接流,制订可止的病愈训炼计划战分阶段目标,主动指挥病愈锻炼;3.饱励病友间相通、接流,争与亲友等社会支援.六、照顾护士效验评介附: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效验评介表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效验评介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进院日期:证候诊疗:风痰瘀阻证□ 气真血瘀证□ 肝肾盈真证□ 其余:一、照顾护士效验评介二、照顾护士逆从性及谦意度评介三、对付原病中医照顾护士规划的评介:真用性强□ 真用性较强□ 真用性普遍□ 没有真用□矫正意睹:四、评介人(责任护士)姓名技能职称护士少签名:。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葛根具有解热生津、透疹止泻的作用,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可改善 脑循环。与粳米同煮成粥,适用于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05
康复训练与指导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计划 ,包括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以防止关节 挛缩和变形。
肌力训练
针对患者肌力下降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如等张 收缩、等长收缩等,以增强肌肉力量。
中医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以辨证施护为核心,强调个体化、全面化的护理。
中医护理优势
中医护理在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等。
02
辨证施护原则与方法
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01
02
03
中经络型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语言不利,伴有眩晕 、头痛、面红目赤、心烦 易怒等症状。
预防措施与建议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个人卫生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应及时进行鼻饲,防 止误吸。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衣物和 床单;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减少 尿路感染的发生。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促进肢体活动
定期为患者变换体位,避免局部组织长期 受压;使用气垫床、软枕等减轻局部压力 。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疏导
01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认知行为疗法
02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家属参与
03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
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 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 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二便失禁
• (3)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肾腧穴、八髎穴、足三里、 天枢等穴。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 (4)中药贴敷加红外线灯照射。中药置于患者中脘或神 阙穴,予红外线灯在距离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30~50cm 处直接照射,治疗30分钟,注意防烫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 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 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便秘
四、健康指导
• • • • •
(3)保持前臂旋转: (4)保持手腕背屈: (5)防止腕、指、肘屈肌挛缩: (6)防止跟腱缩短和脚趾屈曲: (7)保持患臂水平外展:
五、护理难点
• 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 患者多表现为近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呆滞等, 对康复锻炼配合不主动,康复锻炼效果差。 • 解决思路: •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其了解早 期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制订可行的康复训炼计划和分 阶段目标,积极指导康复锻炼; • 3.鼓励病友间沟通、交流,争取亲友等社会支持。
爱爱医资源-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简介中风,也称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恢复期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1.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配制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 中药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痰湿、活血化瘀等作用,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 患者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
2. 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缓肌肉、刺激神经系统等作用,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
- 针灸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疗程。
3. 中医推拿按摩:-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等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推拿按摩需由专业中医推拿师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力度。
4. 调理饮食:- 根据中医理论,患者在恢复期需要注意调理饮食。
-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海鱼等。
- 同时,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分的食物,以减少对血管的负担。
5. 合理锻炼:- 恢复期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 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6.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在恢复期可能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 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7. 定期复查:- 患者在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下,需定期复查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
注意事项- 患者在接受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前,应先咨询专业中医师,并遵循其指导。
- 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或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
-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以上是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希望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请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根据2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尽早3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做好4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1/16(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分5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次,每次3分0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次,留罐〜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分0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0分钟,每日〜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 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 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 宜。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 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 脉细,或舌淡红。
ppt课件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
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
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 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ppt课件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 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 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ppt课件
10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便秘
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 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 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 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 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 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 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ppt课件
8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 摩廉泉、哑门、承浆、 通里等穴,以促进语 言功能恢复
ppt课件
9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
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 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 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 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尿痛感。 2.保持会阴皮肤清洁干燥,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理。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木瓜、南瓜、胡萝卜等。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气虚及元气
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交感、神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华佗中医院急诊科 -----------张辰辰
ppt课件
1
相关内容
常见证候要点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难点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7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 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 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 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 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 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 者加涌泉,用揉法。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质 下。配穴:小肠、肺。
ppt课件
11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二便失禁 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急、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 (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 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 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 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门。 (3)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肾腧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穴。适用于气虚及元
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4)中药贴敷加红外线灯照射。中药置于患者中脘或神阙穴,予红外线灯在距离相
应穴位或病变部位30~50cm处直接照射,治疗30分钟,注意防烫伤。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