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镜子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镜子的特性,知道平面镜可以成像。

2.通过操作探索,发现镜子的成像特点,提高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特性和成像特点。

2.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镜子的成像规律。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平面镜、曲面镜、哈哈镜、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水果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出示一面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外观。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基本部分(1)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教师将平面镜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倒影。

②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平面镜中的像与实物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③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平面镜观察其他物品的成像。

(2)探索曲面镜的成像特点①教师出示曲面镜,引导幼儿观察曲面镜的形状。

②教师让幼儿用曲面镜观察自己的倒影,发现成像特点。

③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曲面镜中的像比实物大或小,方向不变。

(3)探索哈哈镜的成像特点①教师出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哈哈镜的形状。

②教师引导幼儿用哈哈镜观察自己的倒影,发现成像特点。

③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哈哈镜观察其他物品的成像。

3.实践操作部分(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面平面镜、曲面镜和哈哈镜。

(2)教师提出任务:请各组用镜子观察各种物品,记录下成像特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邀请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五、活动反思1.本活动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镜子的成像特点,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幼儿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关于镜子的实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镜子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镜子的成像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镜子基础知识•探究镜子的奥秘•镜子游戏与互动•课程总结与反思•家园共育与延伸活动01课程介绍与目标本次科学教案的主题为《有趣的镜子》,旨在通过让幼儿亲手操作和体验,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课程设计基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案中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以确保幼儿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教案背景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如反射、成像等。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030201教学目标01020304平面镜若干块,用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凸面镜和凹面镜各一块,用于展示不同镜面的成像效果。

手电筒或其他光源,用于辅助观察镜子的反射现象。

实验记录表和笔,用于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具准备02镜子基础知识镜子的定义与分类定义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能够反射光线的物体。

分类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玻璃镜、金属镜等;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

镜子的成像原理反射定律光线射到镜子表面时,会遵循反射定律进行反射,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虚像的形成镜子通过反射光线,使得观察者能够在镜子中看到物体的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物体相对于镜子的位置有关。

01020304日常照镜光学仪器交通安全装饰艺术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们日常照镜整理仪容,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

凹面镜和凸面镜被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用于会聚或发散光线。

镜子也被用作装饰品和艺术创作材料,如制作镜画、镜廊等。

凸面镜常被用作交通反光镜,帮助司机扩大视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3探究镜子的奥秘成像与实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比实物小,有聚光作用。

凹面镜成像比实物大,有散光作用。

凸面镜观察不同镜子的成像特点制作步骤2. 将4根硬纸板条两两相对,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

《有趣的镜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镜子的平面镜特性,知道平面镜可以成像。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物体(如玩具、水果等)、光源(如手电筒、台灯等)。

2.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拿出一个平面镜,让学生观察镜子里自己的样子。

2.提问:你们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镜子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教师将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让学生观察物体的位置和镜像的位置。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物体和镜像有什么关系?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光源照射在物体上,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影子。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5.教师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线反射形成的,物体在平面镜前,光线经过物体反射到镜子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形成了镜像。

(三)动手操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面小镜子。

2.学生自主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效果。

3.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疑问?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五、教学反思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亲自体验了平面镜成像过程,加深了对成像原理的理解。

3.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发挥得当,既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又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在交流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心得,提高了课堂互动性。

5.教学评价及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1.实验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实验。

1.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引导幼儿探索镜子的特性,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镜子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镜子的成像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玩具、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每组一个平面镜、玩具、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导幼儿猜测盒子里有什么。

打开盒子,展示一面小镜子,引发幼儿对镜子的兴趣。

2. 讲解与探究(10分钟)(1)让幼儿观察镜子,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

(2)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巩固镜子的成像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镜子的成像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基本特性反射光线成像规律2.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线传播虚像与实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镜子,与家人分享镜子的成像规律。

(2)用彩笔画出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

2. 答案:(1)镜子的成像规律:物体与镜子的距离相等,物体与镜子的夹角相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镜子的兴趣浓厚,但在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方面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科学馆参观,了解更多关于镜子的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1.了解镜子的基本原理和种类;2.掌握镜子可以反射光线的特性;3.增强观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 教学内容2.1 镜子种类介绍让孩子认识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并了解每种镜子的应用场景。

2.2 镜子的反射特性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安置一个白色球体(小球或棉花球即可),从不同角度向球体投射光线,并观察球体上产生的反射光线。

让孩子尝试不同角度的放置球体,形成不同的反射效果。

2.3 镜子制作在课前准备好一些镜子片(小圆形镜片即可),并告诉孩子如何用牛奶制作家居装饰中的“牛奶玻璃”。

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出自己的镜子。

3. 教学方法1.以手势和语言表述镜子的种类和反应特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镜子的操作方法和反射效应。

2.通过实践创造性地使用牛奶制作家居装饰中的“牛奶玻璃”,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15分钟)老师与孩子们互动,依靠提问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例如:你们知道镜子是什么吗?镜子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家中有几种镜子?等等。

4.2 活动一:镜子种类介绍(20分钟)让孩子认识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并在黑板上展示几种镜子的概念。

老师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孩子认识不同种类的镜子使用的不同场景。

4.3 活动二:镜子的反射特性(3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安置一个球体(小球或棉花球),让孩子向球体投射光线,并观察反射效果。

让孩子亲眼看到,不同大小、角度的镜子对于反射结果的影响。

4.4 活动三:镜子制作(50分钟)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镜子。

在准备工作的时候,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牛奶和小圆形镜片。

老师提供简单的制作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制作。

如果时间不够,老师可以提前几天制作好样品,然后在课上让孩子们在样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创新。

4.5 活动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活动结束时,老师需要安排一点点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总结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题为《有趣的镜子》。

本节课将引导孩子们探索镜子的特性,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认识到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镜子的反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理解镜子的反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实验材料(如蜡烛、玩具等)、投影仪。

学具:每人一个镜子、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镜子,引导他们发现镜子的一些特点,如能反射光线、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等。

2. 知识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镜子的反射原理,讲解镜子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镜子中的反射现象,如将蜡烛放在镜子前,观察蜡烛的影子等。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汽车镜等。

5.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用自己的镜子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如用镜子反射光线找到隐藏的物品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有趣的镜子1. 反射原理2. 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镜子,记录下镜子的一些特点和反射现象。

2. 思考一下,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整理仪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镜子实验,让孩子们了解了镜子的反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镜子的创意活动,如用镜子制作一些有趣的图案等,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有趣的镜子》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反射》,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及其特性,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探索镜子的成像特点,以及镜面对称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平面镜的名称和基本特性,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感受镜面对称的美,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平面镜,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观察和操作,镜面对称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玩具、卡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每组一个平面镜、玩具、卡片、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邀请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平面镜的反射原理。

(3)教师邀请幼儿用平面镜观察玩具,观察成像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平面镜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平面镜。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幼儿用卡片制作对称图形,感受镜面对称的美。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镜子》2. 内容:(1)平面镜的名称和特性(2)镜子的反射原理(3)平面镜成像特点(4)镜面对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出镜子的成像特点。

2. 答案:镜子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具有镜面对称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实践操作,幼儿掌握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感受到了镜面对称的美。

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镜子,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同时,可以开展以“镜子”为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镜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特性,探索镜子的反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镜子成像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镜子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玩具、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若干张玩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面平面镜,邀请几名幼儿照一照,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成像现象,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镜子成像的规律。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强调镜子的反射原理和成像规律,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类型: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2. 镜子成像规律: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镜子,与爸爸妈妈一起发现镜子的成像现象。

答案: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镜子成像现象。

2. 作业题目:用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观察同一物体,比较它们的成像特点。

答案:平面镜成像清晰,凸面镜成像较小,凹面镜成像较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镜子的反射原理和成像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四章《光与影世界》中探索《有趣镜子》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解镜子基本特性,如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镜子种类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认识到镜子在生活中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镜子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器材。

2. 学具:每人一面小镜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魔术盒,让幼儿观察盒子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现象,引发幼儿对镜子产生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

(2)讲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特点和成像效果。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用镜子观察自己脸,画出镜中自己。

(2)观察教室里镜子,说出它们特点和作用。

4. 互动环节组织一个“镜子找不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解镜子特性。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平面镜成像原理图示。

2. 黑板右侧:凸面镜、凹面镜特点及成像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镜子观察家里物品,画出镜中图像,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观察到镜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幼儿们对镜子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在课后,我将继续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镜子,探索光奥秘。

同时,拓展延伸活动可以包括: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光下镜子现象。

2.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观察和探索过程,共同学习镜子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确保所选用魔术盒能够充分吸引幼儿注意力,且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紧密相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镜子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中第四章《光和影》第二节《有趣镜子》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解镜子成像原理;观察镜子中物体,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探索镜子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平面镜,解镜子成像原理,知道镜子在生活中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热爱,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分享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镜子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镜,学会观察镜子中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各种小物品(如玩具、水果等)、白板、卡片。

2. 学具:每人一块小镜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神秘箱子,引导幼儿猜测箱子中有什。

(2)请一位幼儿上台,用镜子观察箱子中物品,并描述看到事物。

(3)其他幼儿猜测,共同揭示答案。

2. 例题讲解(1)展示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特点,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2)通过实例演示,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物体,发现镜子成像规律。

3. 随堂练习(1)发放镜子,让幼儿自己观察镜子中物体,并与小伙伴分享观察结果。

(2)进行“镜子找不同”游戏,提高幼儿观察力。

(2)介绍镜子在生活中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有趣镜子2. 内容:(1)平面镜特点(2)镜子成像原理(3)镜子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自己或家人脸,画出镜子里人脸。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镜子中人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培养幼儿观察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镜子成像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用镜子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镜子,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三册第11单元“有趣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解镜子种类、特点和用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镜子种类、特点和用途,提高对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解镜子种类、特点和用途;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镜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玻璃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镜子、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各种镜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名称。

(2)讨论:这些镜子有什特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用途?2. 例题讲解(1)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特点和用途。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平面镜成像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镜子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平面镜成像现象。

(2)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属于自己镜子。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镜子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2.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正立、虚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镜子,并描述它们成像特点。

答案:平面镜:如化妆镜、穿衣镜等,成像等大、等距、正立、虚像;凸面镜:如汽车后视镜,成像缩小、正立、虚像;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镜,成像放大、倒立、虚像。

2. 课后拓展: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凸面镜和凹面镜,观察它们成像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加强与幼儿互动,鼓励他们提问、思考,激发科学探究精神。

3. 课后拓展延伸,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带教学反思(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带教学反思(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镜子》。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镜子”,详细内容为镜子的种类、用途及成像原理;第二章“镜子游戏”,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用途及成像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镜子的种类、用途,了解镜子的反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镜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物(玩具、水果等)、卡片。

学具:每组一个平面镜、一个凸面镜、一个凹面镜,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镜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镜子的名称。

(2)邀请幼儿用镜子观察周围的环境,讨论镜子的用途。

2. 讲解镜子的种类及用途(10分钟)(1)教师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及用途。

(2)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

3. 镜子游戏(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镜子反射光线,让幼儿观察光线的路径。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镜子反射光线,观察光线的路径。

4.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卡片,上面画有物体和镜子,让幼儿判断物体在镜子中的成像。

(2)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白纸和画笔,让幼儿用镜子观察实物,画出实物的镜像。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2. 镜子的用途:成像、反射光线3. 镜子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家里的物品,画出它们的镜像。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镜子的种类、用途及成像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镜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特性,探索光的反射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放大镜、卡片、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平面镜、白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镜子的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镜子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验,讲解平面镜的反射现象。

(2)教师演示用平面镜反射光线,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平面镜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镜子为什么能反射光线?”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镜子》2. 板书内容:(1)平面镜的特点:光滑、透明、能反射光线(2)平面镜的作用:观察、反射光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画一幅画,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2.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镜子反射了外面的树,树的颜色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我发现镜子真是一个有趣的物品,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镜子的特性,但在讲解平面镜反射光线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镜子,了解镜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有趣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光与影”第三章“有趣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分类、镜子在生活中应用、简单光学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知道镜子分类和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提高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镜子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观察镜子成像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镜子、纸张、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小猫照镜子故事,引发幼儿对镜子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区别。

(2)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成像现象。

(3)讨论镜子在生活中应用,引导幼儿发现镜子作用。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镜子成像特点。

(2)用镜子、纸张、画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潜望镜。

六、板书设计1. 有趣镜子2. 内容:(1)平面镜成像原理(2)镜子分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镜子应用(4)简单光学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镜子,与家长一起探讨镜子作用。

2. 答案:根据观察和讨论,记录下镜子种类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解镜子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镜子制作其他光学玩具,如万花筒、光影游戏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探究过程,提高家庭科学教育氛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分类和应用这三个方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上面标有数字“1”、“2”、“3”)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你们猜到是什么吗?二、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1.师:对,是镜子。

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有趣的镜子》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七章《光与影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镜子的种类与用途、探索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左右相反、上下相同。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镜子、认识镜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材料(如蜡烛、火柴、玻璃板等)。

学具:小镜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礼物是什么。

教师打开礼物,展示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谈论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平面镜成像会左右相反、上下相同?3. 探索镜子的种类与用途(10分钟)教师展示凸面镜、凹面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镜子的应用,如汽车后视镜、太阳灶等。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成像原理。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猫在平面镜前照镜子,请画出小猫在镜子中的样子。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画出图片在平面镜中的样子。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及时给予反馈。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镜子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镜子》2. 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左右相反、上下相同镜子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镜子应用:汽车后视镜、太阳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在平面镜中的样子。

2. 答案:幼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自己的样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镜子的作用和种类。

2.认识物体镜面反射的特点。

3.掌握以观察为基础的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1.介绍镜子的概念和种类2.反射光学的概念和应用3.以观察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时间:2节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镜子,引导幼儿观察镜子,提示幼儿镜子的用途及作用。

2、提问:“你们平时都会用到哪些种类的镜子呢?”3、引导幼儿思考,可以出示一些镜子的图片供幼儿选择。

4、引导幼儿回顾之前学过的“光学”概念,将之前所学的光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幼儿明白镜子通过反射光学的知识制造出来的。

二、进行实验1、提供几面不同形状的镜子给幼儿进行观察,引导幼儿描述镜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倒影和正面,引导幼儿观察倒影和正面有什么不同,并让幼儿试着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来变化自己的倒影。

3、出示一些物品,如球、木块、玩具等,将它们放在镜子前面,引导幼儿观察物品在镜子中的倒影和人眼所看到的物品,引导幼儿口头说明当物体反射光线时的特点。

三、反思与总结1、老师带领幼儿们反思当天课程的内容,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教学所学到的知识,并与之前所学到的知识相互联系。

2、鼓励幼儿齐声发表对本次体验和实验的感受,可以出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供幼儿分享。

3、老师引导幼儿们思考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化妆、拍照、观看自己的形象等等,引导幼儿们用自己的良好习惯来保护镜子,避免镜子的损坏。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成功地引起了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们在实验中感受到镜面反射的奇妙之处。

在反思过程中,老师发现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幼儿们对镜面物体的认识也得到了深入和扩展。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章节为《奇妙的反射》。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了解镜子的反射原理;观察镜子中的影像,探索镜面对称现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平面镜的反射原理。

2. 能够观察镜子中的影像,发现镜面对称现象,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的反射原理,发现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镜子中的影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卡片、图片、示范用镜子、磁性板。

2. 学具:每人一份平面镜、卡片、彩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磁性板上的图片,讨论图片中的对称现象。

(2)引导幼儿用手指在磁性板上模仿镜子中的反射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平面镜的反射原理,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影像。

(2)讲解平面镜的反射原理,引导幼儿发现镜面对称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平面镜观察磁性板上的图片,找出镜面对称的部分。

(2)幼儿用卡片、彩笔、剪刀、双面胶等学具,制作镜面对称的图案。

(1)每组展示制作的镜面对称图案,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2)教师点评,强调平面镜的反射原理和镜面对称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镜子》2. 板书内容:(1)平面镜的反射原理(2)镜面对称现象(3)实践活动:制作镜面对称图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画出镜面对称的五官图案。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影像,发现镜面对称现象。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镜子,了解镜子的不同用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镜子”。

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镜子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镜子的特性,能运用镜子进行观察和操作。

难点:理解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每人一个镜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盒子,引导幼儿通过镜子观察盒子内的物品,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讲解镜子的基本特性。

(2)讲解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让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镜子观察物体,然后让幼儿自己操作。

(2)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4. 课堂互动(5分钟)教师提出关于镜子的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2)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镜子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特性2. 镜子反射光线原理3. 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自己喜欢的物体,并画下来。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物体进行绘画。

2. 作业题目: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镜子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镜子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镜子反射光线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有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关于镜子的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观察和体验镜子的作用。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镜子现象,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教案标题:《有趣的镜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育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力与动手能力;2.通过活动引发幼儿对反射光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光线的感知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镜面反射光的观察能力;2.引导幼儿探索光线的反射规律;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一块凸透镜;2.几块小镜子;3.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准备一块凸透镜,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猜测,然后解释这是一块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

2.观察凸透镜(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凸透镜,询问幼儿:看东西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并引导幼儿讲解物体的投影过程。

3.发现镜子的事(10分钟)教师出示几块小镜子,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特点,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镜子?镜子有什么特点?再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发现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4.玩转光线(15分钟)教师请幼儿围成一个小圈,每位幼儿分发一块小镜子。

教师告诉幼儿,在一个角落中有一棵树,这棵树上挂着一颗糖果。

教师要求幼儿使用小镜子反射光线,找出隐藏的糖果,并带回来分享。

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

5.光线的玩具(15分钟)教师发放手电筒,让幼儿自由探索光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并提问:手电筒的光能够照亮哪些物体?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光线可以照亮周围的物体。

6.活动总结(10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概括活动的内容和所获得的知识,巩固幼儿对镜子反射光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有趣的镜子,引发幼儿对光线的探索与兴趣。

幼儿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小镜子,学习了镜子的反射性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还通过小镜子找出隐藏的糖果,进行了合作与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的镜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镜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镜子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上面标有数字1、2、3)
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二、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对,是镜子。

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
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
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一样;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尝试)
1.咦!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你们照出来的样子会不同呢?
2.幼儿分组尝试:请你们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请幼儿回答。

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原来它们的镜面不同。

号镜的镜面是平的;号的镜面是凸的;号镜的镜面是凹的。

我们把镜面是平的,称为平面镜;镜面往外凸的,称为凸面镜;镜面往里凹的,称为凹面镜。

四、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讲述。

3.师:工人叔叔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镜子。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镜子吗?(出示各种镜子)
五、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吧,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你们镜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请幼儿两人一组自由结伴,玩游戏。

3.幼儿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

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探索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

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幼儿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敢于让幼儿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试教中,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环节,我总怕幼儿说不到位,总是急于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碍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就缺乏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氛围。

经过众多老师的指出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应适当的引导幼儿,要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形成很好的科学探索氛围。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在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只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进行,怎样引导幼儿,活动就会成功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