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从西方哲学背景的观点看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
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
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体会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体会单纯的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一位刚刚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已经从大学时期的政治必修课任务当中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认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以及人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自身的观察和日益广泛的网络对于人越来越能直接、清楚的认识社会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有了特殊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
第二,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习《马哲》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哲》的心得体会《马哲》是西方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是许多人学习哲学的入门教材。
通过阅读《马哲》,我对哲学的本质以及思考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得到了详细展开,这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自己的世界观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马哲》的心得体会。
此外,《马哲》中还有关于人的本质、意识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明确指出了人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让我对于人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意识形态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了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深刻认识到了掌握和运用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让我更加坚信了社会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认识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向。
最后,《马哲》给我启示的是要将哲学与实践相结合。
哲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哲学思想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使哲学产生真正的力量和影响。
通过学习《马哲》,我认识到了将哲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明白了哲学思想对于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总之,学习《马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它让我对哲学的本质和思考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马哲》,我明白了哲学对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作用,也明白了将哲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马哲》是一本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书籍,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提高自身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学习总结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理论学习总结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理论学习总结一、绪论近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系统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这对于加强自身思想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以及规范实践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其形成与发展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实践经验以及他们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探索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大师的理论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些历史渊源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石,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劳动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些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支撑,对于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唯物论与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论则强调意识决定物质。
通过对两者的辩证统一的学习,我认识到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复杂而又密切的。
在现实世界中,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正确把握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结果。
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研究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发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哲学,无需吸收其他哲学的合理因素。
主要表现在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上,简单否定现代西方哲学的成就。
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不但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理论的创新发展,而且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陷入狭隘的误区。
因此,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走出误区和理论创新,必须消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狭隘误解,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交流与研究。
一、走出研究误区任何一种有发展力的哲学都是一种开放的哲学,只有开放才有发展,它不会拒绝与其他哲学的交流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样的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在其他哲学的发展中产生的,又是在吸收改进其他哲学的过程中孕育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产生了一个半多世纪之后仍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发展进步。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哲学界中,有一部分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采取封闭式的方法,拒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交流、学习。
他们对现代西方哲学知识一知半解,一味地否定现代西方哲学,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陷入更深的误区。
误区一:仅仅看到了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统一。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还有统一的一面。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西方哲学的产物,它同现代西方哲学一样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是传统西方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不同继续,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同属西方哲学的范畴。
另一方面,从语义学的角度看,两种哲学不管有多么大的区别与对立,但作为哲学就有哲学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批判和超越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因为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而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贯穿着唯物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它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历史从古至今的发展规律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以物质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真实的,唯能客观地反映人类认识的过程和自然现象的规律。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科学和实践相统一的思想路线,要求科学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尽可能广泛的实践基础上,而实践活动又必须在科学认识指导下进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历史趋势,由人类实践的历史进程所决定。
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向前、向高、向完美的,只有建立在人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才是适应历史需求的,才是可以引领历史进步的。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指导和思想准备。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过时的哲学理论;有人认为,由于社会制度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现实的变化。
这样的看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于它所诞生的历史条件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而且在当前中国及全世界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实践证明,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得到更积极的应用和更大的发挥。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优点和本质特征就是它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不断反思实践的经验并从实践中引出所必须的理论,因此成为科学理论,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真正实现理论的指导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马哲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马哲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实用版)目录一、马哲与哲学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三、正确对待西方哲学的态度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误解和误导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正文马哲与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
马哲与哲学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马哲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马哲是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继承了古代哲学、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2.马哲是对具体哲学思想的整合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具体哲学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发展而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是西方传统哲学在现代的演化,它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辩证法、分析哲学等诸多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上半叶,与现代西方哲学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批判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共同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来源都是西方传统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德国古典哲学等。
正确对待西方哲学的态度对待西方哲学的态度应当是辩证的。
我们应该既看到西方哲学的优点,又看到它的缺点,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西方哲学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误解和误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误解和误导。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要义第一,宏观地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链条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他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恩格斯也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殊的领域,都具有他的先驱者传给他而他便由此出发的特定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马恩很清楚阐明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站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路径和纬度,从发展史的链条上把握马克思回答的之前思想家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没有达到的高峰。
我们既是作为历史的积极地前提而存在的,也是作为历史的积极地结果而存在的,而只有我们作为历史的结果存在的时候,我们才能作为历史的前提而存在。
所以,很显然,只有当我们积极地作为历史的“结果”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精髓,也唯有如此才不会出现歧义。
恩格斯说过,我们总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回答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人能跳得出这种时代的境遇,也没有人在一个没有变迁了的社会下能够提出跨链条的真理和思想。
所以,这样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正准确的理解其本真涵义,尤其是其在人论、世界观、价值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比如,马克思抛弃了对人的符号化和理性化描述以后,把人把握为“现实的个人”,这个“现实的个人”是在什么样角度下提出来的?比起认识论即“我思故我在” 范式下对人把握程度的发展有哪些?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所谓的“原始历史”与“反思历史”基础上所提出的历史观解决了黑格尔没有解决的那些问题?马克思在康德把“自然”降低到经验化程度以后如何将其进一步变革和发展的。
其它的概念,如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时间”、“自由”和“正义”等等也是如此。
所以,一句话,如果不是在一定链条上所理解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肯定是模糊的和形而上学的。
第二,在文本的基础上,要理清哪些思想是马克思在一定的时代和历史境遇中提出来的,哪些是马克思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论。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第一次深入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高二的时候,经过了高中的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
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以往的哲学,产生在科学发展比较低的阶段,当时的科学还远远不能提供描绘世界发展全貌的材料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革命的实践性。
以往的一切哲学理论不仅不懂得实践,尤其是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意义;而且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以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常常把自己的哲学说成是代表全人类的、超阶级的,实际上,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哲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服务的。
进入了大学以后,课程里有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方面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试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红色政权是否还会产生,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否还会燃起,是否还有关于真理的大检验,是否还有现代化的新中国……不可否认,这一切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也让我们期盼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与其他一切哲学相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能很好的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如果说一般的哲学学术是意识形态上的幻觉,那么就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粉碎了笼罩在哲学学术上的意识形态神话,并且把自觉地发现和揭示社会现实的任务交给了哲学学术。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第一篇: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东西;但是如果要细细问起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是什么,到底是哪种哲学,可能许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是答不上来的。
尽管从高中开始便接触马克思主义,但在那时,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一行行晦涩难懂的,但又不得不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的句子,而其后蕴藏的内涵,却没有真正了解。
到了大学,开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程。
老师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来解读剖析晦涩的理论性的文字。
渐渐地,觉得这一门哲学是如此地贴近生活。
他虽然精简概要,但如同艺术一般,完全是脱胎于现实,却又对现实有了高度的总结概括,并且整理出了普遍的意义。
比如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不管你开心或不开心,日月星辰依旧东升西落,春夏秋冬依旧依次更替。
在这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如尘埃一般。
但人类又可以通过不停地实践,总结出客观规律,并加以利用来改造客观世界。
又比如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又具有特殊性,而这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但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来,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还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竿子打死,不能过于绝对地定义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而要将它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
对于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人士,但也不能否认其在抗日战场上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主观臆断。
对于某一件未知的事情,我们要大胆地假设,小心地考证,全凭想象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主观的,不免有错误,这一切又与物质的第一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而且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充实的。
马克思主义也许会存在一些纰漏,但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充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生活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学习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被划分为三个领域: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毫无疑问,哲学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领域的基础,也是纽带。
只有将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解决,才能使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更具方向性。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或方法论,而且还是“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综合。
我认为哲学的终极问题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问题,任何哲学层面的探讨、理论确立都需要以此为基,才不致偏离轨道。
西方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留下了人学的空场”,“只关注僵硬的经济规律,”而把活生生的人置于视野之外,这种指责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所热切关注的根本点,就是现实中的人,现实中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应用哲学的目光来审视人类。
这其中我们会发现两个不可穷尽的认知自身的领域:一是人类意识刚刚觉醒就产生神话、宗教等思想,二是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的阐释。
这两个领域为哲学上的认知提供了不竭源泉,使人类在自我认知方面不断向前,不断深入。
许多种学科都以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产生最深远广泛影响的是马克思和达尔文。
他们的学说极大地改变了人的概念,不仅改变了人的科学和哲学概念,而且还改变了大众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的动物,他被迫劳动,而且是在社会中与他人共同劳动,只有通过这种劳动,他才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并最终创造了自身。
很明显,马克思倾向于一种实践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认识人类,并把时间看做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别于其他哲学的最大不同点。
说到对人的概念的研究,不得不提到舍勒。
舍勒勇于面对具体问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坚信必须建立一种“探索人的本质的基础科学”作为自己时代的哲学的迫切任务,对他来说,哲学思想观点的特点就是认识人的最内在的本质。
他从考察生物的精神力量的等级出发,认为人是精神的生物,人已不再受欲望和周围世界的束缚。
显然,舍勒对人的探讨是偏于理论的,相比之下,马克思更为务实,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改变世界的原因。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兴未艾,来日方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十九世纪诞生的一种科学说明宇宙、社会、自然和思维的崭新哲学学说。
该学说的创建人、奠基者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一般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轮廓,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从而提出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科学论断。
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在其后的一个世纪中,以极其迅速之势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信仰者最多的一门哲学理论和社会理论。
它对社会所起的震撼作用,对社会变革所起的推进作用,是古今中外历史上任何学说无可比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的巨大作用可以然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哲学?它是否摆脱了旧的哲学思想的束缚?它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哲学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要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进程。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青年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各个“阶段”。
从1845年由《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记录的革命决裂,相距只有四年时间,青年马克思在这一革命决裂中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宣告“把我且要“改造世界”。
在这四年里,我们看到莱茵河畔的一位资产阶级子弟从激进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哲学立场转变到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接着又转变到共产主义唯物主义的立场(空前的革命唯物主义)。
青年马克思的思考对象从法律转到国家,又从国家转到政治经济学,他的政治立场从资产阶级的激进自由主义转到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再转到共产主义。
实际上造成他思考对象和政治立场改变的是他的哲学立场的改变,他先后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和能动性思想,同时弃除了他的唯心主义,又继承了费尔巴哈思想的基础内核——唯物主义,最后转到革命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许多相同点。
1.时代背景相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19 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了产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
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也已发展到了自己的成熟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烈,工人运功此起彼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自然科学前提相同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像近代早期处于分门别类的研究、搜集材料科学阶段,而是已发展到“整理材料科学”阶段。
自然科学是以研究客观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科学,有机化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生理学、胚胎学等已纷纷建立起来。
最重要的是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这些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人们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创立现代西方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前提。
正因为如此,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证精神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3.哲学思想来源相同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是它们的哲学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如培根的实验科学精神及归纳法等,对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现代的科学主义思潮从孔德实证主义开始贯穿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过程之中。
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费希特把客观理性主义转向主观的非理性主义等,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人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就是从此发源,从而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中一支重要的哲学思潮。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从西方哲学背景的观点看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从西方哲学背景的观点看【作者】刘放桐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4)01-152-06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仅对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此,对从事其他哲学学科、特别是西方哲学研究者也如此。
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意义的准确理解,我们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很难有顺利的发展,更难充分发挥这些研究的现实作用。
为了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
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怎样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这种变革的主要意义或者说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怎样从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意义,这些都是应当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想法。
一、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以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继承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继承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正如许多专家早已指出的,这种说法虽然符合事实,但并不全面。
在西方哲学中,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不只是德国古典哲学,更不只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而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所有重要的优秀思想遗产。
就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更为广义的理论背景来说,还包括马克思对其他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所作的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其实,在理论来源上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和科学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只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有着根本性区别的新哲学,从而超越(本文所谓超越都是指超出界限,并非全盘否定)了这些遗产。
这种超越不只是对他以前的个别哲学家、个别哲学流派或者个别国家和个别时代的超越,而是对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西方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也不只是个别哲学观点和哲学理论的超越,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根本性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认识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认识理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主义,其中又包括唯物论、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认识论等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的观点为首要的基本观点,把辩证法应用于考察认识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基础、本质和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区别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我见黄楠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在30年代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1942年至1948年上大学期间学得最多的是西方哲学史,毕业论文是关于康德的。
1948年至1950年作研究生期间,我仍研究西方哲学史,导师是康德专家郑昕,但实际只上了半年。
1949年初北平解放后,我就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和教学工作,后来就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西方哲学的组成部分,我在大学期间和后来的工作中也经常接触现代西方哲学,因此对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也形成了一些想法。
下面就此谈三点看法。
一、西方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
过去一直讲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话基本上不错,但不很确切。
实际上,英国的经验主义(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法国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英法的唯物主义及其他哲学观点的篇章决不少于论述费尔巴哈的篇章。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曾追溯了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的历史,他认为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个起源于笛卡尔,一个起源于洛克,即一派是本土的,一派是外来的。
笛卡尔派是机械唯物主义,是真正的法国自然科学的产物,而洛克派则直接导向社会主义。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英国的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并从培根追溯到古希腊唯物主义者阿那克萨哥拉和德谟克利特,指出他们对培根的影响。
马克思虽然批评霍布斯把培根的唯物主义片面化了,变得敌视人了,但他从中也获得了重要的启发,指出"物体、存在、实体是同一种实在的观念。
决不可以把思维同那思维着的物质分开。
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0-164页。
)这里的"主体"当然不是指人而是指载体。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主要是依赖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
过去,我们已经愈来愈看得清楚,这一模式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譬如,对唯物主义的理解过于机械,明显的目的论和线性史观,采用绝对化的叙述模式等。
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它磨平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本,将其处理成一以贯之的同质性存在:纵然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和递进,但一切问题都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在这种教条的引导下,我们可以没有任何疑问地阅读马克思,读过之后更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如此一来,即使体认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崇高和伟大,但由于没有花费什么气力,也就难免感觉空洞,缺乏厚实的体验,且没有欣欣然的满足感。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再提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是问题性的存在,其中疑义丛生,充满内在的张力。
我们可以不同意他们的具体阐释,但他们对问题的提出、梳理和展开,总是那么别开生面,不断诱使着我们前行。
借助于他们的引领,我们至少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马克思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和历史的关系等一系列此前毋需深思的议题,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提示,现在都需要不断地挖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新的命名固然重要,但它所运用的解读方法更是值得细察。
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萨特的渐进-逆退法、阿尔都塞的症候式解读等等,都携带了一整套的概念装备。
马克思的文本之所以成为问题性的存在,原因之一就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设计了种种不同的阅读方案,锻造了种种或得心应手或不那么得心应手的概念工具,纵深开掘,找到了这样那样的稀有资源,这才将马克思的文本呈现为理论的富矿。
国内学者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视作科学是一回事,严肃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研究则是另一回事。
很多年来,我们惯于背诵一些条条框框,惯于引经据典,但几乎没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不会致力于缜密的研读了。
在这个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定要读马克思,审读,细读,历史地读,深度解读;马克思的文本中存在着诸多的空缺、裂缝,以及没有相应问题的回答,故只有摒弃直接阅读的神话,把认识看作是生产,才能促使马克思的文本说出许多马克思没有说出或说过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从西方哲学背景的观点看【作者】刘放桐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4)01-152-06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仅对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此,对从事其他哲学学科、特别是西方哲学研究者也如此。
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意义的准确理解,我们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很难有顺利的发展,更难充分发挥这些研究的现实作用。
为了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
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怎样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这种变革的主要意义或者说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怎样从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意义,这些都是应当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想法。
一、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以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继承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继承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正如许多专家早已指出的,这种说法虽然符合事实,但并不全面。
在西方哲学中,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不只是德国古典哲学,更不只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而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所有重要的优秀思想遗产。
就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更为广义的理论背景来说,还包括马克思对其他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所作的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其实,在理论来源上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和科学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只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有着根本性区别的新哲学,从而超越(本文所谓超越都是指超出界限,并非全盘否定)了这些遗产。
这种超越不只是对他以前的个别哲学家、个别哲学流派或者个别国家和个别时代的超越,而是对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西方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也不只是个别哲学观点和哲学理论的超越,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根本性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超越,我们才能说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更是革命性的变更。
而这种变更又适逢其时地适应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换言之,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科学地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客观趋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西方哲学已陷入了深刻的困境和危机之中,为了得以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更。
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由笛卡尔肇始的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转向被公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向。
这一转向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不同哲学家和哲学流派那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经验论和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都各有其特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
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就一直很是激烈,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社会阶级背景说都有不同的内涵。
但它们又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
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三点上。
第一,它们都撇开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信仰主义限制,肯定人本身具有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认知其所面对的世界的能力,后者就是广义的人的理性。
对理性和理性能力的肯定和倡导,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的转向的前提。
第二,它们都把心灵和身体、自我(主体)和对象(客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明确区分开来(这就是所谓主客二分),并由此出发而把主体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认识客体(人所面对的世界)当作它们的哲学活动的基本内容。
以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由此得以建立,哲学基本问题更是突出地表现为主客、心物、思有的关系问题,它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及科学反对宗教开辟了道路。
第三,它们把在理性的旗帜下,从主客二分出发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论体系,并进而建立一个关于整个世界图景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当作其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
这种体系、特别是认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的认识、特别是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
上述近代哲学的三个突出特点可以说是近代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哲学发展的一定历史时代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
然而,由于三者在后来的发展中都越来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都被绝对化而转向其反面,以致以之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成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例如,对理性的倡导转化成了对理性的迷信或者说绝对理性主义,似乎不仅一切认识问题、而且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在理性的光环下获得解决。
最可靠的科学是理性的科学、最理想的社会是理性社会。
实际上,这种绝对理性主义从认识论说反而堵塞了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进一步获得真知的道路;从社会上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成了社会进步的障碍。
又如,主客的区分导致主客分离的二元论,而二元论本身就蕴含着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无法解释人的认识中主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也无法使人获得真知,最后必然倒向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是彻底发挥二元论的必然结局。
笛卡尔以来的唯理论者外表上肯定知识和真理的可靠性,但那不是依据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而是依据所谓万能的上帝所赋予的观念(天赋观念)或者作为上帝的理念化的绝对观念的保证,因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独断论。
一旦排除了上帝或抽象的绝对观念,独断论同样必然转向怀疑论。
再如,近代哲学家在理性主义前提下从二元分立出发所建立的哲学体系,由于被绝对化由促进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思辨形而上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而这就成了科学发展的阻力了。
这种体系本来是由人所建立的,然而由于体系被绝对化,人就成了体系中的一个次要环节,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也就消融于封闭的体系之中了。
怀疑论、独断论和思辨形而上学的内涵当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
思辨形而上学内在地蕴含着独断论,而独断论如失去上帝或绝对观念的支撑就必然倒向怀疑论,反过来说,在脱离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条件下,为了克服怀疑论,必然走向独断论。
因此,近代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所陷入的根本性的局限性集中地表现于其思辨形而上学性。
西方哲学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其思辨形而上学性发展到了其顶点。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可谓集西方近代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之大成,他的哲学中尽管有丰富的辩证法,但终究被其唯心主义的体系所窒息了。
西方哲学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克服独断论和二元论、特别是将二者包容在内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唯心主义和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也包含在这种局限性之内。
但是,这种局限性并非唯心主义所特有。
一切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唯物主义、或者说纯粹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同样有这样的局限性。
因此,克服近代哲学中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既集中地表现为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但其意义远不局限于黑格尔,它同时应当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中的以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为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
换言之,这不只是对个别流派、个别哲学家的哲学理论的变更,而应是对一切具有上述局限性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的理论的变更,或者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正是在上述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的这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其实,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也在寻找实行某种程度的变更,以超越近代哲学的困境和危机的道路。
不过由于他们与马克思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社会阶级背景,因而在实现哲学变更的社会目标和理论取向上也与马克思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念和基础理论西方近代哲学因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而陷入困境和危机既然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因此批判和超越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必然成为这一变更的前提和出发点。
事实上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实现这种变更时,就把他的哲学批判的主要矛头指向以思辨性、独断性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
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所作的哲学批判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马克思也正是在这样的批判中形成和阐释他的哲学的根本观念的。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但马克思不是体系哲学家。
他在哲学上最为关注的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架构去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而是针对他以前的哲学发展陷入困境和危机的症结所在、并按照他所代表的革命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要求,使哲学摆脱思辨形而上学等的束缚,回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来。
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由此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
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对已陷入困境和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所追求的哲学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的基础正是现实生活和实践。
马克思哲学中的各个部分的丰富的内容也正是通过现实生活和实践而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
关于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马克思本人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实现他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时所写的上面提到的那些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已有明确的阐释。
恩格斯由此称《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第1版,第208-209页。
)。
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第1版,第16、355、18、18页。
)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
问题在于如何结合《提纲》的其他部分以及马克思的其他著作、并在西方哲学的大背景下较为全面地理解它的深刻意义。
我想,至少应当承认这段话中包含了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否定以及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肯定。
关于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的否定,很少有人表示异议,甚至也较少存在误会。
因为马克思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维护唯物主义。
马克思虽然对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作过许多肯定。
例如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就曾生动地描绘了德国唯心主义如何战胜18世纪的唯物主义。
但他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不是肯定唯心主义本身,而是肯定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中包含了辩证法这种符合现实生活的合理内核,正是这种合理内核能战胜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辩证法既然与现实生活相符合,从本质上说与唯物主义必然是相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