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论_亦_开风气_亦_为师_

合集下载

.明良论四(清)龚自珍..

.明良论四(清)龚自珍..

明良论四(清)龚自珍疱丁之解牛[1],伯牙之操琴[2],羿之发羽[3],僚之开丸[4],古之所谓神技[5]也。

戒疱丁之刀曰[6]:多一割亦笞汝[7],少一割亦笞汝;韧[8]伯牙之弦曰:汝今日必志于山[9],而勿水之思[10]也;矫[11]羿之弓,捉僚之丸曰:东顾勿西逐,西顾勿东逐,则四子者皆病[12]。

人有疥癣之疾,则终日抑[13]搔之,其疮痏[14],则日夜抚摩之,犹惧未艾[15],手欲勿动不可得,而乃卧之[16]以独木,缚之以长绳,俾[17]四肢不可以屈伸,则虽甚痒且甚痛,而亦冥心息虑以置之耳[18]。

何也?无所措术故也[19]。

律令[20]者,吏胥[21]之所守也;政道[22]者,天子与百官[23]之所图也。

守律令而不敢变,吏胥之所以侍立而体卑[24]也;行政道而惟吾意之所欲为,天子百官之所以南面[25]而权尊也。

为天子者,训迪其百官,使之共治吾天下,但责之以治天下之效,不必问其若之何而以为治[26],故唐、虞、三代之天下无不治。

治天下之书,莫尚于六经[27]。

六经所言,皆举其理、明其意,而一切琐屑[28]牵制之术,无一字之存,可数端[28]瞭也。

约束之,羁縻[29]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30],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谕不绝于邸钞[31]。

部臣工于综核[32],吏部[33]之议群臣,都察院之议吏部也,靡[34]月不有。

府州县官,左顾则罚俸至,右顾则降级至,左右顾则革职至,大抵逆亿[35]于所未然,而又绝不斠画[36]其所已然。

其不罚不议者,例之所得行者,虽亦自有体要[37],然行之无大损大益。

盛世所以期诸臣之意,果[38]尽于是乎?恐后之有识者,谓率[39]天下之大臣群臣,而责之以吏胥之行也。

一越乎是,则议处之,察议之,官司[40]之命,且倒悬于吏胥之手。

彼上下其手[41],以处夫群臣之合乎吏胥者,以为例如是,则虽天子之尊,不能与易,而群臣果[42]相戒以勿为官司之所为矣。

【读千赋】龚自珍315首七言绝句

【读千赋】龚自珍315首七言绝句

【读千赋】龚自珍315首七言绝句龚自珍315首七言绝句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7、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8、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西虎气恶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9、翠微山在潭柘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10、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11、祖父头衔旧熲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12、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鐀如搜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13、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14、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15、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16、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

17、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18、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19、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

20、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叢残。

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21、满拟新桑遍冀州,重来不见绿云稠。

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22、车中三观夕惕若,七岁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23、荒村有客抱虫鱼,万一谈经引到渠。

终胜秋燐无姓氏,沙涡门外五尚书。

但开风气不为师__--__论近代白话文运动

但开风气不为师__--__论近代白话文运动

摘要在传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本中,五四白话文运动一直被视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显赫的历史地位。

但随着近些年来近代文学的逐渐被重视,特别是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彰显以及它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使人们开始重新思索这一段历史,力图还原文学史的本来面目。

在此背景之下,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五四之前的近代白话文运动在这段历史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所发生的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比较详致的描绘,挖掘了大量的尘封己久的第一手资料,描述了这一运动在当时所取得的实绩,对当时各种主要白话文体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近代演说体白话文和近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特色以及它们产生的意义和对后世白话文的深远影响,试图能够深入到近代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意义这一大命题的核心。

作者力图通过本文说明这样一个问题:语言的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就也断不是从空而降的,它是在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前,已经出琨了大量的、成熟的白话文,并且布及各种文体。

正因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没有近代的白话文运动,就不会有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关键词:白话文;近代;演说;白话小说。

AbstractInthetraditionaltextbooksOnthehistoryofChinesecontemporaryliterature,VemacularChineseMovementoftheMay4“MovementisalwaysregardedastheNewChineseCultureMovementaswellasthethresholdofChinesecontemporaryIiteratureandhericeiseminentinthehistoryofIiteratureHowever,asthecontemporaryliteraturehasgraduallybeguntobeattachedimportancetoinrecentyears,peoplebegintoreconsiderthisperiodinthehistoryandtrytorevertittoitsoriginalstateespeciallyforitsprominentstatus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anditsgreatsignificaneeinChinesecontemporaryliterature.Underthiscircumstance、ModemVemacularChineseMovementthatlastedfromtheend《19“’centurytotheMay4TMMovementpresentsjtsgreatimportanceinthehistoryInthethesis、thereiSacomparativelydetaileddescriptionof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ModemVernacularMovementbetweenthe1astyearsofQingDynastyandtheearlyyearsoftheRepublicofChina。

既开风气也为师

既开风气也为师

既开风气也为师张艳国我是1985年6月初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入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编辑部的。

毕业分配之际,当时因为《青年论坛》急用人,我就被直接分配至《青年论坛》编辑部。

但分配到院里后,据说《江汉论坛》编辑部的两位青年编辑程涛平、张军同志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大名鼎鼎的张舜徽教授),只有何浩老师一人顶着,而何浩老师行动不便,因此《江汉论坛》历史编辑室也处在差人急用的状态。

这时,荣开明同志刚接任老主任陈正亮先生不久,朝气蓬勃、积极进取。

他听说我是学历史的,就立马进行了一些了解,并决定将我留在《江汉论坛》历史编辑室,同时兼任《青年论坛》编辑部的工作。

院人事处负责同志将我送到《江汉论坛》报到,荣主任一见面就只说了一句话:“小张,欢迎你到编辑部来工作!我把你‘截留’了,编制在《江汉论坛》,兼着《青年论坛》的工作。

相信你能干好!”荣主任说话很简短,但很热情,明显地对我的工作寄予希望,饱满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因此,当时的那一幕一直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际。

35年过去了,这种初始之际的信任、希望和期待一直温暖着我、鼓舞着我,并变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现在,每当有年轻人来到我身边,或者工作,或者求学,我都是表达荣老师当年对我的这种温润态度和积极情绪。

现在回想起我那时初来乍到的经历和感受,真可以用一句时下的网络语言来表达:“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对了人!”荣老师是1931年生人,我在其麾下工作的时候,他已经过了54岁。

他于1991年底离开《江汉论坛》编辑部的领导岗位,转任邓小平理论研究部(后改为“中心”)专职研究员。

我和荣老师在编辑部相处只有短短六年半的时间。

时间虽然不长,但从荣老师的言传身教、作风作为、道德情操、精神风尚、思想方法、谋事成事、处世交际等各个方面,受教良多、印象深刻,他对我的成长、进步影响很大!可以说,荣开明同志是我走上职业生涯遇到的第一位好领导、好老师,他是具有忠厚气质、令人尊敬的长者!现在,不知不觉,我也到了我当时刚刚遇上荣老师的年龄。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四首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四首

《己亥杂诗》第一百零四首《己亥杂诗》第一百零四首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

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自注:予平生不蓄门弟子。

【笺说】此诗是龚自珍写自己一生不收学生为弟子的治学特点。

河汾房杜有人疑,首句写道,房玄龄与杜如晦是王通的学生,遭到有的人怀疑。

“河汾房杜”,隋末大儒王通,字仲淹,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一说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道家。

一生未仕,授徒为生。

他在在黄河、汾水之间(山西西南部)设馆教学,据他弟子整理的他的言论《中说》记载,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馀人,唐朝名称如房玄龄、杜如晦等都是他的门徒,人称“河汾门下”。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是唐初名相。

房玄龄善于谋略,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也是唐初名相。

唐太宗即位后,杜如晦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亦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他善于决断,时人因而称“房谋杜断”。

对于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否是王通的学生,历史上一直有些怀疑。

据宋司马光《文中子补传》,唐初的名臣,薛收、温彦博、杜淹等、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无一人在文字中说道王通,这就颇为令人诧异。

此外,司马光还指出,撰写于唐初的《隋史》,也没有为王通立传与列名。

他疑问道:“岂诸公皆忘师弃旧之人乎?何独其家以为圣人,而外人皆莫之知也?”到了清朝,还是有人怀疑此事。

那么,龚自珍是怎么看待此事的呢?名位千秋处士卑。

龚自珍认为,个怀疑的原因在于:历史上从来都是处士的名誉与地位卑微低下。

“名位”,名誉与地位。

《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于用,故其所以然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三十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三十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三十章近代文的新生面095 经世文风的兴起1.近代文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后期桐城派和曾国藩开启的湘乡派,一是梁启超提倡的新文体。

还有道咸时期以魏源、冯桂芬为代表的经世文派,清末以章士钊为代表的政论文章,以李慈铭、王闿运为代表的骈俪文章。

2.龚自珍: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经世文风的开创者。

他的散文分为两类:一是政论及学术论文,议论纵横,笔底深蕴感情。

另外一种是记传作品及杂文。

2.魏源:魏源,字默深。

有《古微堂内外集》等。

洞悉原委,说理透辟,驰骋往复,时有精警之论。

3.冯桂芬: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是他的代表作,其变法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其文持论剀切,气理畅达。

经世文派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切合实用,有内容;二是文以达意,反对所谓“义法”。

随笔直书,遒劲畅达。

4.沈垚,为文劲厉急切,锋芒尖锐。

如其《记小皮受挞》。

096 后期桐城派及湘乡派(★★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桐城派除“姚门四弟子”管同、方东树、姚莹和梅曾亮外,还有陈用光、吴嘉宾、朱琦、龙启瑞、王拯、戴均衡等。

就古文而言,梅曾亮成就最高。

2.梅曾亮:梅曾亮,字伯言,一字柏枧,梅曾亮强调古文创作要“真”,有一己之真面目。

提出“因时”说。

在“意”上用力甚多,淬砺经营,痩硬有力,尤长于绘景。

如《钵山余霞阁记》。

3.曾国藩:咸同时期,曾国藩继承桐城派余绪,是湘乡派的领袖。

4.与上述两派风格不尽相同,但古文成就较高者,前有吴敏树,后有严复、林纾。

097 从时务文到政论文(★★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解释)1.【“新文体”】①近代梁启超首创见诸报刊的政论、杂文。

②运用新名词、新概念及佛典、语录、俚语等。

③文白夹杂,兼采众制。

2.“新文体”特色:新文体伴随报章体产生,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鼓动性。

在这次文体解放中,贡献最大的是梁启超。

他任《时务报》主笔时,发表了大量宣传变法的时务文章;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议论时政,广泛介绍西方思想文化。

不拘一格但开风气--龚自珍文学思想概述

不拘一格但开风气--龚自珍文学思想概述

不拘一格但开风气--龚自珍文学思想概述高鸿雁【摘要】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1792--1841)代表着中国鸦片战争前后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最高认识水平,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改良主义先锋人物。

他的诗词创作及文学思想更是继往开来,其“尊情”“尊史”“尊心”等理念具有启蒙意蕴的创作思想独立而新创,不仅打破了当时文坛僵化沉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开一代新风。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龚自珍;“宥情论”;“尊史尊心”;曲笔议政【作者】高鸿雁【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文学之于时代如风向标一般,社会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或剧烈变迁总会有意或无意、明朗或曲折地由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反映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中。

而论及对后世的影响,能披露特定时代精神内涵的文人作家,往往比单纯的政治家更为重要。

中世纪的诗人但丁是一位,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1792-1841)也是其中重要一员。

龚自珍的思想代表着中国鸦片战争前后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最高认识水平,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改良主义先锋人物。

他的诗词创作及文学思想,更是继往开来、独立而新创、开一代文风,本文以整理学习龚自珍文学思想为线索,试探其之于后世的影响。

一、龚自珍文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在动因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晚年自号“羽琌山民”。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的马坡巷。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在鸦片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暴陨于江苏丹阳书院,终年五十岁。

生活在清由盛转衰、封建社会末期的龚自珍生平比较简单,按文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龚自珍22岁前,这一时期是其主要接受传统教育阶段。

“亦……亦……”格式浅析

“亦……亦……”格式浅析

odern Chinese M59XIANDAI YUWEN“亦……亦……”格式中,“……”位置上可以嵌入的成分有多种,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只有“亦步亦趋”“亦庄亦谐”两个成语,是单独列出的,没有将其“亦……亦……”作为一种格式来描述。

实际上,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报刊杂志中,都有使用“亦……亦……”格式的,比如“亦文亦画”“亦真亦幻”“亦商亦儒”“亦官亦盗”“亦雅亦俗”“亦花亦果”“亦主亦宾”“亦正亦邪”等等。

本文将对可嵌入成分的词性和意义类型等进行探讨。

一、嵌入成分的音节情况笔者在CCL语料库和读秀网中搜索、整理了涉及“亦……亦……”格式的图书标题、期刊、报道发现,能进入该格式的成分有单音节的,也有双(多)音节。

其中嵌入成分是由双(多)音节或者单双音节混合而构成的,有“亦赛亦人生”“亦天使亦恶魔”“亦情人亦爱人”“亦手机亦平板”“亦商务亦娱乐”“亦父亦棋友”“亦瓷亦琼楼”(一处陶瓷外形的建筑)、“亦诗亦远方”“亦品亦生活”“亦花亦世界”等等,也有含有动词短语的,如“亦摇亦点头”“亦‘斩男’亦‘悦己’”“亦美亦养生”“亦开风气亦为师”。

剩下大多数皆为单音节嵌入词,如“亦新亦旧”“亦主亦奴”“亦奇亦悲”“亦贾亦儒”等等,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多音节的情况。

单音节词进入“亦……亦……”格式,形成四字格式,在形式上具有对称美,音律上也更为和谐,阅读与朗读起来都比多音节的五字格、六字格更为方便简洁,因而我们常常能在阅读中看见它们。

如:(1)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金庸《天龙八部》)(2)还有金发美人芳汀的那件薄如蝉翼的“八月十五”,若隐若现,亦盖亦彰,仿佛是一种独出心裁、惹人寻味的艳服。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3)……过年的花炮火药气不知是臭是香。

不能说是不臭不香;即使认作亦臭亦香,也很要不到;总是一种可恨之气呀!(徐钦文《过年恨》)例(1)、例(2)中,“亦枯亦荣”和“亦“亦……亦……”格式浅析黄雅莉(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1100)摘 要:“亦……亦……”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活跃的格式,可嵌入其中的成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相关词组,还有一些三类混合使用的用法。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原文及翻译译文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原文及翻译译文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原文及翻译译文1、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原文及翻译译文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原文及翻译龚自珍原文: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

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

②甃(zhòu):用砖砌。

③迉(qǐ辶+只):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译文: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居住的地方。

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

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

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

“亦……亦……”格式浅析

“亦……亦……”格式浅析

“亦……亦……”格式浅析“亦……亦……”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活跃的格式,可嵌入其中的成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相关词组,还有一些三类混合使用的用法。

音节方面有单音节、双音节,也有单音节加多音节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格式。

本文就“亦……亦……”格式的嵌入成分及句法语义进行探讨浅析。

标签:亦……亦…… 现代汉语格式构式义“亦……亦……”格式中,“……”位置上可以嵌入的成分有多种,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只有“亦步亦趋”“亦莊亦谐”两个成语,是单独列出的,没有将其“亦……亦……”作为一种格式来描述。

实际上,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报刊杂志中,都有使用“亦……亦……”格式的,比如“亦文亦画”“亦真亦幻”“亦商亦儒”“亦官亦盗”“亦雅亦俗”“亦花亦果”“亦主亦宾”“亦正亦邪”等等。

本文将对可嵌入成分的词性和意义类型等进行探讨。

一、嵌入成分的音节情况笔者在CCL语料库和读秀网中搜索、整理了涉及“亦……亦……”格式的图书标题、期刊、报道发现,能进入该格式的成分有单音节的,也有双(多)音节。

其中嵌入成分是由双(多)音节或者单双音节混合而构成的,有“亦赛亦人生”“亦天使亦恶魔”“亦情人亦爱人”“亦手机亦平板”“亦商务亦娱乐”“亦父亦棋友”“亦瓷亦琼楼”(一处陶瓷外形的建筑)、“亦诗亦远方”“亦品亦生活”“亦花亦世界”等等,也有含有动词短语的,如“亦摇亦点头”“亦‘斩男’亦‘悦己’”“亦美亦养生”“亦开风气亦为师”。

剩下大多数皆为单音节嵌入词,如“亦新亦旧”“亦主亦奴”“亦奇亦悲”“亦贾亦儒”等等,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多音节的情况。

单音节词进入“亦……亦……”格式,形成四字格式,在形式上具有对称美,音律上也更为和谐,阅读与朗读起来都比多音节的五字格、六字格更为方便简洁,因而我们常常能在阅读中看见它们。

如:(1)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金庸《天龙八部》)(2)还有金发美人芳汀的那件薄如蝉翼的“八月十五”,若隐若现,亦盖亦彰,仿佛是一种独出心裁、惹人寻味的艳服。

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

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

其思想的比较:
龚自珍和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最具代表性的进步思想家, 两者的思想,既有不少相同处,又各具特点。
•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 魏源的经世思想与实践
一、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1.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
• 龚氏生当清统治由盛转衰之际,对其时社会隐
伏的种种危机有着深刻的感受。这种感受,发 为政论和史论,形成了其思想中极为鲜明的社 会批判色彩。 • 在他看来,造成世道衰微和人才衰竭的根源, 首先在于腐败的专制制度本身 • 其改革的方案,主张朝廷行政,同时改革科举, 以收真才。经济上,他要求限制贫富差距的扩 大 • 龚自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虽有其深刻性,但提 出的改革方案仍不免书生气十足。
一、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2.龚自珍的经世学术
• 在中国近代史刚刚开始的1841年就逝 世 • 他的思想,已敏锐地触及到时代面临 的一些重大课题 • 他的学术,极为鲜明地标帜出关怀现 实的一代经世之风 • 他的现实批判精神,更是此后数十年 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 下事的先导
二、魏源的经世思想与实践
一、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2.龚自珍的经世学术
• 龚自珍的经世学术,突出地表现在以关注“天 地东西南北之学”为己任 • 他不仅运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阐发历 史变易思想,宣传改革,还针对当时日趋严重 的边疆危机,努力从事西北史地研究 • 其改革的方案,主张朝廷行政,同时改革科举, 以收真才。经济上,他要求限制贫富差距的扩 大 • 通过对京畿附近山川形势的实地考察,作《说 张家口》、《说居庸关》等文,讨论北边的防 卫地形和用兵攻守之宜,他针对西北边政的不 安现状,首先提出了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建议和 具体设想
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的经世学术突出地表现在以关注天地东西南北之学为己任他不仅运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阐发历史变易思想宣传改革还针对当时日趋严重的边疆危机努力从事西北史地研究其改革的方案主张朝廷行政同时改革科举以收真才

龚自珍的儒学思想

龚自珍的儒学思想

龚自珍的儒学思想导读: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璱人,又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龚自珍早年从其外祖父段玉裁受训诂之学,深得段氏“以经说字,以字说经”之传。

28岁时,龚自珍结识了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宋翔凤,并拜刘逢禄为师,研治春秋公羊学。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

晚年归心佛学。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终年50岁。

其诗文著作,后人编为《定庵文集》、《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是道光年间著名的今文经学家,但他不是徒与古文经学对抗、专言公羊经学的今文学家,而是依托公羊微言大义,倡导社会改良的思想家。

他治学的方法和目的,不在拘于门户之见,从事写定儒家典籍的经生之务,而在于依托春秋公羊义理,寻求社会改良方案的“天地东西南北之学”。

龚自珍的社会启蒙思想,主要表现在深刻揭露批判了现实社会的腐败弊端,提出了改良社会的一些方法措施。

他的改革变法思想,对于晚清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讥切时政弊端,提倡社会变法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清王朝由乾隆盛世向嘉道衰世的转变时期。

当时,整个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之中。

残酷的封建统治,导致了国内矛盾日趋尖锐,社会政治腐败黑暗。

同时,外国列强已开始入侵中国,鸦片大量输入,白银严重外流,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衰败危机。

对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龚自珍全集·尊隐》)的严峻现实,面临着“将萎之华,惨于槁木”(《龚自珍全集·乙丙之际著议第九》)的时代危机,龚自珍以其关切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忧患意识和治世精神,揭露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时政弊端,提出了改革变法的社会主张。

首先,龚自珍揭露批判了封建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和社会危害。

他指出,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是导致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自乾隆末年以来,由于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加剧了广大农民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说:“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奚暇问年岁?”(《龚自珍全集·西域置行省议》)又说:“贫相轧,富相耀;贫者阽,富者贫;贫者日愈倾,富者日愈壅。

龚自珍著名的十句诗词

龚自珍著名的十句诗词

龚自珍著名的十句诗词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38岁才中进士。

他对清朝统治者不满,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他的诗文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龚自珍著名的十句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作者用“落红”(落花)作比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自己愿意像春泥护花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

这种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一直以来都为人称颂。

二、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出自清·龚自珍《漫感》。

带着一枝箫、一把剑,仗义行走江湖,本是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如今十五年都已过去了,当初的狂名也全让我给辜负尽了。

“负尽狂名十五年”常用来形容那些早年颇具盛名,后来却平淡无奇的人。

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这句诗读来真有雷霆万钧之感。

“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整个国家需要有蓬勃的生气,这要靠雄风雷动,才能振作奋发。

四、人难再得始为佳,文字缘同骨肉深。

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认为人之所以“始为佳”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难再得”。

不仅对人是如此,对其他的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往往在当初拥有它时,人们总是不加以珍借;一旦失去,才发觉它的美好与珍贵,可是追悔已来不及了。

五、多君蛑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出自清·龚自珍《杂诗》朋友聚在一起谈心论道,由于对文字的共同爱好而结成知己,这份感情就像兄弟骨肉间的感情一样真挚、深厚。

文友相交,文字结缘,意气相投,情同骨肉。

对某些人而言,拥有这样一份深挚的情谊,的确可以终生无憾了。

六、消我关山风雪怨,天涯握手尽文人。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在这远离京城的天涯一角,一起握手相谈的,全都是一些擅于写作的文人呢!作者描写自己浪迹关山,心底原有的多少凄苦悲凉,全都在文人诗友的论文谈艺与饮酒欢笑中,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己亥杂诗全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全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全诗的意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共 315 首。

这组诗作于己亥年(1839 年),题材极为广泛,包含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个人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等。

比如其中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意思是,只有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用“万马齐喑”来形容当时社会的沉闷和压抑,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则强烈地呼吁改革,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涌现,为国家的振兴贡献力量。

再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怀着无尽的离愁别绪,挥鞭东去,从此远离京城,漂泊天涯的情景。

“浩荡离愁”四个字,将那种深沉、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则以新奇的比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就像落花化作春泥,还能培育下一代。

这里的“落红”不再是单纯的落花,而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还有“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这首诗大概是说著书立说哪里比得上审视自己的内心来得贤明,无奈夜间心中的想法如泉水般不断涌出。

在南渡的岁月里写成了百卷书籍,先生的续集还需要再次编年整理。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于创作的热情以及对自己作品的严谨态度。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

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这一首诗,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名人房玄龄、杜如晦,引发了对名位和才德的思考。

他表示自己一生没有什么可被指责的,只是想开创一种新的风气,而不是以师自居。

这体现了诗人不图虚名、敢于创新的精神。

《己亥杂诗》中的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用典寓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龚自珍的思想和情感。

《定庵文集·续集》: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19)

《定庵文集·续集》: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19)

《定庵文集·续集》: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19)《定庵文集》及《续集》的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年)原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他自幼学习汉学,曾跟从外祖父、著名汉学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后转而研究经世学问和今文经学,擅长诗词文章。

1829年中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

1839年辞官南下。

1841年暴病逝于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一生著述丰富。

他在22岁时就自编了一部文集,题名《佇泣亭文集》,后又编成《定庵古文》两卷,均是稿本。

1828年编刻《定庵文集》,世称自刻本。

1839年编刻《已亥杂诗》,世称羽琌别墅本。

以上各本,今或已不存,或不易觅得。

龚自珍死后,魏源根据其子龚橙的存稿,选编《定庵文录》13卷,并为之序,但未刊刻。

龚自珍的另一好友曹籀也获得龚氏遗文抄本,请吴煦出资,于1868年刊刻《定庵文集》上中下3卷和《续集》4卷。

1886年汤伯述从龚橙处得到一批残稿,编成《定庵文集补编》4卷,请朱之榛出资刊刻。

吴煦和朱之榛的两种刻本收录了龚自珍大部分学术著作、政论、散文、诗、词,流传广远。

此后各种刊本,如"时中版"、"世界版"、"扶轮社本"等,都是以这两种刻本为根据增补而成。

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龚自珍全集》上下卷,是根据以往各种刻本、稿本、抄本、各书引载和公私诸家旧藏佚文等整理编辑而成,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子。

龚自珍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他的诗文在当时就很有名气。

他曾在一首小诗中颇有几分自诩地写道:"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乙亥杂诗》)他的确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开创了一代新风。

而在他死后刊刻的《定庵文集》、《续编》和《补编》使他的诗文得以广泛流传,对于近代思想、学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巨的影响。

嘉庆、道光年间,清朝统治急速衰败,社会问题丛生,士林风气转变,开始挣脱繁琐考据的汉学和空谈性理的宋学,转向经世致用。

龚自珍名言

龚自珍名言

龚自珍名言
龚自珍名言
龚自珍名言
1、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

一笑劝君输一着,非将此骨媚公卿。

2、使君谈艺笔通神,斗大高阳酒国春。

消我关山风雪怨,天涯握手尽文人。

3、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穷?
6、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名人名言)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7、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10、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11、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12、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13、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龚自珍《明良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龚自珍《明良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士皆知有耻,那么国家永无耻矣。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那么气愈媮。

望愈崇,那么谄愈固。

地益近,那么媚亦益工。

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臣节之盛,扫地久矣。

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兹训,炳假设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那么无耻,那么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那么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

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那么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

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那么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

小不霁,那么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那么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

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

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那么一日荣。

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

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那么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注】①明良:明君良臣。

②气:知耻的精神。

9.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官益久,那么气愈媮媮:通“偷〞,苟且B.地益近,那么媚亦益工工:巧妙,精巧C.皆圣哲之危言危:危险D.小不霁,那么头抢地而出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3分〕①士皆知有耻,那么国家永无耻矣②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③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④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⑤小不霁,那么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⑥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A.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风气]但开风气不为师

[风气]但开风气不为师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之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人物,开一代风气者。

他的题字流传颇广,书法墨迹也为大家所熟悉,是瘦劲放开的一路。

应该说,在许多人的心目里,胡适的墨迹还是很有名的。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他的书法比起他的学问来,是差很大一截的;不过,他的学问若再比起他本身的名气,似乎又要差上一截了。

过去有句流行的时髦语“我的朋友胡适之”,就是因为胡适的学问好、名气大、交游广,大家纷纷以认识胡博士为荣。

当然,事实确也大致如此,胡适留美归来,戴着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的头衔,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由陈独秀推荐给蔡元培,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那一年,胡适才26岁。

陈独秀对胡适十分欣赏,曾多次写信向蔡元培推荐。

因为陈、胡两人“神交颇契”,胡适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书时就向《新青年》投稿,对于文学革命两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917年1月,胡适于《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陈独秀赞之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并写了更为激烈的《文学革命论》加以声援。

在陈氏的大力激赏下,随后胡适又接连在《新青年》上率先发表了白话诗以及《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极具影响力的文章,因此而“暴得大名”,等到他这年9月正式走上北大讲台,已是名满天下、无人不晓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了。

待第二年,胡适又被选任为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

是年底,他完成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基本确立了他的学术地位。

其后,他与陈独秀等人主编《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并身体力行,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虽然,我们用现在的眼光看他当时的新诗,未免有些幼稚浅薄,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之类,但在那个时代却已是非常不易了。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胡适也遭到守旧文人的不断抵制和批判。

尽管胡适极力倡导和鼓吹新文化运动,然而他自己却是有相当的旧学根底。

有人称胡适是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师,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11月第27卷 第6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N ov.,2000V ol.27.N o.6龚自珍论:亦“开风气”亦“为师”何晓明(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摘 要]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文化史初始时期亦“开风气”亦“为师”的先驱人物。

虽然我们在他的诗文中,找不到直接论及“现代化”的语句,但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思维的脉搏与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之际社会肌体的新陈代谢息息相关。

具体而论,首先,他开启了对内“变通”、“更法”的风气之先;其次,他开启了对外“筹边”、御侮的风气之先;最后,尤具学术与政治双重意义的是,他开启了知识分子依本传统文化研讨现实问题,“喜以经术作政论”的风气之先。

[关键词]龚自珍;“更法”;“筹边”;通经致用[中图分类号]K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0)06-0059-04On G ONG Zi -zhenHE X iao -ming(Faculty of Chinese Cultural Research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 :G ONG Z i -zhen was the pioneer in the beginning of m oder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who not only started a comm on practice but was als o an instructor.Though we cannot find any lines about m odernization in his literary w orks ,it is not hard for us to feel that the pulse of his thinking throbbed with the metabolism of the s ocial organism when China was trans for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s ociety to a m odern s ociety.With regard to internal policies ,he started the practice of“adaptation ”and “reform ”,and with regard to external policies ,he started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up a national defense ”and “resisting foreign aggression ”.Above all ,he started the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s studying realities in the light of their own traditional cultures ,which is of both academic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K ey w ords :G ONG Z i -zhen ;reform ;build up a national defense ;well versed in classics for the sake of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00-04-11[作者简介]何晓明(1951— ),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研究。

1839年6月,正当清政府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大刀阔斧地查禁鸦片之时,正当万里之外的英国伦敦朝野上下一片鼓噪“武力解决中国问题”之时,47岁的礼部主客司主事兼祠祭司行走龚自珍,决然辞去官职,匆匆离京,返回故乡仁和(今浙江杭州)。

归途中,久负诗名但长期封笔的他“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账簿纸,投一破簏中”。

待归家之日,“发簏数之,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十二)》)。

这便是百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己亥杂诗》。

也主要是根据这部诗作,陈旭麓引用恩格斯评价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话,评价龚自珍是中国“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

其祖、父两辈官居礼部,可称世宦。

外祖父段玉裁,是著名文字学家。

龚自珍才学过人,思想犀利,多犯时忤,因而科场坎坷,27岁中举。

后应会试,屡次不第,直到38岁才中进士。

终其一生,官不过文六品,不仅微闲,且受排挤。

如果说仕途经历提供了龚自珍社会批判思想的感性基础的话,那么治学生涯则磨砺了他的理性锋芒。

龚自珍12岁起,随段玉裁学《说文解字》,开始受到传统文字训诂学的严格训练,铺垫下厚实的汉学功底。

28岁时,他又师从今文经学大师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自称“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

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

”[1](P17)决心从此抛弃束缚思想的古文学派训诂考据之学,而运用讲求“微言大义”・95・的今文学派“春秋公羊学”为武器,讥切时政,倡言改革。

与封建时代的万千士子一样,龚自珍拥有李白式的“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所以,他认为,“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他期待着在现实政治的广阔天地里一展身手。

而当这种企望由于职位的卑微而无法实现时,他仍以“天下忧患”的情怀,关注着江山社稷的风云变幻。

就在龚自珍辞职之前5个月,林则徐受命钦差,赴广东禁烟。

临行之际,龚自珍致书建策,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建议林则徐禁白银漏于海,诛食烟贩烟之徒,且“宜以重兵自随”,注重商战,讲求火器,坚定信念,不为陋儒俗吏所动,“倘为若辈所动,游移万一,此千载之一时,事机一跌,不敢言之矣,不敢言之矣!”[1](P360)文章的最后,龚自珍竟以区区六品之身,奉告一品钦差大人:“我之言,公之鹄矣。

”———我所说的,就是你应做的!好在林则徐颇能领会挚友的一片赤心,并不怪罪,复札称其文“非谋识宏远者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并以“虽不才,曷敢不勉”作答,且以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诺言。

如果仅仅停留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层次,龚自珍也就不成其为龚自珍了。

而且,仅从上述建策看,也并无什么石破天惊之论。

显然,龚自珍的价值,另有所在。

还是让我们从著名的《己亥杂诗》中去寻找答案。

《己亥杂诗》第123首写道: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胜栽禾!盐、铁生产与河工水利,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根本大政。

龚自珍尖锐批评朝廷不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一味依赖东南漕运供给京师粮饷,无限制地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而且,赋税苛杂,将民众逼上屠牛弃农之路,终而导致农事凋敝,国衰民困。

不仅如此,他还将一般的弊政批评,推至追寻“千万载治乱兴亡之数”的层次,指出社会分配的不公将最终酿成大乱:贫者日愈倾,富者日愈壅。

……至极不祥之器,郁于天地之间。

郁之久,乃比发为兵燧,为疫疠,生民噍类,靡有孑遗,人畜悲痛,鬼神思变置。

其始,不过贫富不相齐之为之尔。

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

[2]“丧天下”的危险,不仅隐伏于社会经济领域,更萌动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

更有名的《己亥杂诗》第125首写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援引苏轼《三马图赞引》中西域贡马入天驷监,“振鬣长鸣”而“万马齐喑”的典故,指陈在专制政治之下,精神禁锢,言路阻塞,人才扼杀,是非常可悲的。

他企盼神州大地生气勃勃的景观再现,尤其是革故鼎新的俊杰之士能有施展才华、匡济天下的机会。

这样的想法,在龚自珍头脑里由来已久。

前此30多年,他便在《明良论》中强调,君主必须礼贤下士,“厉之以礼出乎上,报之以节出乎下”。

他还批评“今日用人论资格”,致使“齿发固已老矣,精神固以惫矣”的“退葸”、“尸玩”之辈占据权要,而“英奇未尽之士,亦卒不得起而相代”,“此办事者所以日不足之根原也”[1](P278)。

在另一篇《上大学士书》中,龚自珍总结道:“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所恃者,人材必不绝于世而已。

”在这里,龚自珍从人材问题的角度,触及晚清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下不得不面临的社会改革、“变法”问题。

至于如何改革、变法,他在《己亥杂诗》第44首中表明了自己的基本看法: 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诗句回顾1829年参加殿试对策时的情形。

在答卷中,龚自珍提出关于民生教化、河患、边防及培养与任用人才方面的建议,酣畅淋漓,词锋意切,有如倚天长剑,发出凛凛寒光。

至于建策的宗旨,诗人毫不掩饰其承自北宋名相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书》,所以说“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龚自珍毕生崇拜王安石。

曾有学者认为,这种崇拜不限于“思想路线”,甚至衍至“生活作风”[3](P182)。

他“少好读王介甫《上仁宗皇帝书》,手录凡九通,慨然有经世之志。

”王安石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龚自珍以他为楷模,开出疗治现实社会的药方,一方面表明了自己“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改革,孰若自改革”[1](P301)的强烈革新精神,另一方面也显现了他的政治观念并未脱出王安石式的中古窠臼。

当时就有人议论:“定公得志,恐为王荆公。

”・6・这意味着,即使时世赋予龚自珍以机会,其结局也只不过是给中古式的政治改革史再添上一笔失败的记录,并给龚本人身后留下与王安石同样的毁甚于誉的声名。

从这个意义上讲,“药方只贩古时丹”的龚自珍,似乎就不够资格承当恩格斯给予但丁赞语的后半句:“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是,龚自珍毕竟不是王安石。

王安石实施改革,不过是希图为千年老龄的中古社会注入自我调节的健身剂,而龚自珍的改革呼唤,却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奏鸣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音。

《己亥杂诗》第104首写道:诗的第一句说,隋代大学者王通曾是唐代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老师这一史实,自宋代司马光以后一直受到怀疑。

第二句就此发表感叹:房、杜因为名显位尊,所以享誉千秋,而他们的老师王通,却因为隐居不仕而被后人贬低。

最后两句,联系自身境遇,说平生有幸,未曾招致毁伤,就是只开创风气,而不收徒为师。

,而是出于对前贤遭际不公的反拨,称自己“但开风气不为师”。

龚自珍绝未曾料想,仕途坎坷、未知“天命”便中年夭寿的他,在其身后的百余年间,竟被世人视作亦“开风气”亦“为师”的前驱先路,无数次地被称引,被尊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