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龚自珍

合集下载

8,龚自珍 己亥杂诗

8,龚自珍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龚自珍其 一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d ú太仓粟s ù,夜闻邪y é许h ǔ泪滂沱!译 文 看看一条缆索用尽十多个纤夫的力气,细细想想漕河上有千多艘运粮的船只。

惭愧啊,我也曾经领取过太仓的漕粮,夜半听到纤夫的号子怎能不卧枕泪湿。

其 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y 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儒学的官僚家庭。

少年时期即鄙薄时文制艺,爱好经世致用之学和诗词。

38岁考取进士。

前后在内阁中书做了二十年无关轻重的下级官吏。

后来借故辞职南归。

死的那一年在丹阳云阳书院担任讲席。

龚自珍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对于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驱作用。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

他善于把诗歌作为武器,大胆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危机、统治集团的专制和腐朽,热情地歌颂理想和个性的解放,发出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

(胡云翼注:《诗词五首》,《中华活叶文选》(二),中华书局1962年版)龚自珍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这个时代正是封建社会趋于没落、解体的时代。

一方面是封建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得到了发展。

这个变动反映在政治思想上,就是开始酝酿和孕育着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

龚自珍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位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他猛烈地揭露和抨击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热烈地要求改革社会,要求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提倡平等和民主,提倡个性解放。

虽然出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他没有也不可能和封建王朝实行果断的决裂,但他宣传民主的观念无异于大战前的战马嘶鸣,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民主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观。

鉴于统治者对人才的扼杀,龚自珍对人才问题十分重视。

他在《上大学士书》中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所恃者,人才必不绝于世而已。

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其一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其二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其三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其四予不携眷属傔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六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其七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其八别西山。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九别翠微山。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其十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其十一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其十二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鐀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其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其十四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其十五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其十六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

其十七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其十八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而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其十九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

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累到十枚时。

其二十过市肆有感。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作品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①白日斜,吟鞭②东指即天涯。

落红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④。

作品注释: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③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④花:比喻国家。

即:到。

作品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作品鉴赏: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_龚自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_龚自珍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juǎn)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春日【南宋】朱熹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一)【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二)【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己亥杂诗最著名的五首

己亥杂诗最著名的五首

《己亥杂诗》最著名的五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词家从不觅知音,
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尔翁怀抱恶,
小桥独立惨归心。

削尽繁华看落花,
思维飘渺是吾家。

沂沭大地人独立,
笑看读书煮春茶。

逝矣斑骓罥落花,
前村茅店即吾家。

小桥报有人痴立,
泪泼春帘一饼茶。

拓展资料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

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译文对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注释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

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

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_诗词赏析_清_龚自珍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_诗词赏析_清_龚自珍
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赏析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
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 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 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 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 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 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赏析
“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 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 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 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 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 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 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 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 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上天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于一定规格而发现更多的 人才。
赏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 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 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 种手法,艺术风格,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
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 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 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 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 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赏析
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己亥杂诗诗人: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好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诗人认为如此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如此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关于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

关于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关于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欢迎大家分享。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在第二层,作者龚自珍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己亥杂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注释、译文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注释、译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即是其中一首。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1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原文
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2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赏析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白日斜”“天涯”“浩荡离愁”等词语,描绘出了一种深沉而又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自己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落红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归隐,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既充满了离愁别绪,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注释和翻译赏析:注释:1. 己亥杂诗: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 年)写的一组杂诗,共315 首。

2.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3.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4.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1.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离京时的复杂心情,既有辞官的失落和对京城的眷恋,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通过“落红”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精神。

2. 艺术特色: - 抒情方式:诗人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比喻抒情等。

诗的前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后两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落花,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 象征手法:诗中“落红”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诗人虽然辞官归隐,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语言优美:全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己亥杂诗》是一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诗歌,它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珍品。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己亥杂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组诗,这首诗选自其中第五首。

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

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第二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即向东。

“天涯”即指自己的家乡,诗人当时住在广东,相对于京城来说,距离遥远,即有天涯之意。

此句可译为,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最后两句: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

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即使是辞官离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护花(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龚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时期,辞官时间在道光时期,大约是鸦片战争前两年,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

“白日斜”,夕阳西斜。

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

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

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

“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

“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

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

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

“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

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己亥杂诗》原文:龚自珍(清朝)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简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其次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际、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给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其次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绽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忱和不甘孤独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珍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长,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际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解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诗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即:到。

6、天际:指离京都遥远。

7、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8、花:比方国家。

《己亥杂诗》赏析: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简单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假如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己亥杂诗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类型:古诗三百首意思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是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全诗如下: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译文如下:
少年时期不管哀伤还是快乐,表现都异于常人;歌唱或哭泣经常没有理由,但每字每句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感。

到了壮年却要经常和各种或愚蠢或狡诈的人打交道,于是我童年那颗纯真的心就只能在梦中看到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在阅读古诗时遇到困难,可以查阅古诗鉴赏辞典等工具书获取更多帮助。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己亥杂诗》是清代作者龚自珍(1792-1841)创作一组诗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是像疾风迅雷般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死气沉沉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作者对当时中国形势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艺术境界。

诗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名句。

作者用奇特想象表现了他热烈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风雷”、新生机,一扫笼罩九州沉闷和迟滞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己亥杂诗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类型:古诗三百首意思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是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igrave;):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诗名都为《已亥杂诗》,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一】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赏析二】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

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决不是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新花。
赏析
•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 “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 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 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 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 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 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 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 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 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 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 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
己亥杂诗
初二七班 迟佳翔
---龚自珍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晚年 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 亦常称之为“龚定奄”。仁和(今浙江杭 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清代 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 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 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 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 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 “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 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 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 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 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己 亥 杂பைடு நூலகம்诗
(87) 87)
故人怀海拜将军, 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 蜡丸难寄惜雄文。
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 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 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作品简介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 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 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在这路途 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 315首诗一首都没丢。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 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 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 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堪危。龚自珍《己亥杂诗》 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 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 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 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 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 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 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 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 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 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 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 坚定的决心。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 坚定的决心。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 止了;但他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 止了;但他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一但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 故。” 一但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 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 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 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 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这不是落花的葬词,这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这不是落花的葬词,这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由抒发离 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 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