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3《已亥杂诗》优质课教案两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3《已亥杂诗》优质课教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c9d4e360cba1aa811dafc.png)
《己亥杂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读诗歌1、录音范读2、学生自读3、教师泛读4、划分节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2、汇报交流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
离:离开京城、朝廷。
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鸣鞭。
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一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
三四句:抒情。
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己亥杂诗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己亥杂诗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755c2e7b7360b4c2f3f649d.png)
《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及作品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二.大意离愁无边,白日惨淡,对春吟诗,挥鞭东指,眼前便是天涯路漫漫.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们化为春泥后,更把花儿养护爱怜.三.诗文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此句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渲染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落红”的形象,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借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四.合作探究1.诗中写了几种心境?A.离别忧伤;B.回归的愉快;C.积极的人生态度2.按要求用原文诗句填空:①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己亥杂诗》中直接叙事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第五单元第21课《己亥杂诗》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己亥杂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52c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f.png)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己亥杂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古典诗歌的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己亥杂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组由龚自珍创作的诗篇,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这些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艺术成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展示了龚自珍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对知己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
其次,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分析《己亥杂诗》的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艺术特点时,学生们的反应并不如预期。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汉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认识不足。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古汉语和诗歌艺术手法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此外,课堂实践环节中,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他们在分组讨论和诗歌朗诵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95adb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f.png)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理解诗中主要意象与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集体讨论、个人感悟的方式,体会诗的情感与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与默写。
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三、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深层含义体会。
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及其背景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己亥杂诗》的诗词全文打印稿,每位学生一份。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及诗人简介。
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原文、意象解读、背景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龚自珍的生平,以及《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
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
2. 初步感知教师领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并尝试感受诗中的情感。
3. 分段学习将全诗分为几个部分,逐一讲解。
重点解释难点词汇,分析意象和表达方式。
例如:“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中,“浩荡”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宽广,“白日斜”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是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东指”和“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豪情壮志。
4.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共鸣之处。
通过分享个人感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背诵与默写学生尝试背诵全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默写练习。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其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诗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搜集其他龚自珍的诗作或同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感受其风格特点。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c6d6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4.png)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教案导言:龚自珍(1812年-1849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革命者。
他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广泛的知识影响了许多学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本教案以己亥杂诗为主题,通过分析龚自珍的诗歌,将其人生经历和思想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
一、教学目标:1.了解己亥杂诗龚自珍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2.通过诵读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己亥杂诗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己亥杂诗中的思想与感情;2.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对己亥杂诗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2.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与生活的关系;3.诵读法:通过学生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己亥杂诗的部分诗句或诗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对己亥杂诗有一定的了解和感觉。
2.讲授(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包括诗歌的主题、形式、语言表达等方面。
通过具体分析几首己亥杂诗的诗句和意境,向学生解释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诵读(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己亥杂诗的诵读,要求学生注意抑扬顿挫、声调变化等诵读技巧,并通过诵读的方式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4.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己亥杂诗中的主题、意象、情感等进行讨论。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代诗歌。
六、课堂作业:1.作业一: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己亥杂诗,写一段短评,包括诗歌的主题、意义、情感表达等方面;2.作业二:要求学生选取一首中外名诗,与己亥杂诗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
己亥杂诗初中教案
![己亥杂诗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6239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f.png)
己亥杂诗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己亥杂诗;(2)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己亥杂诗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龚自珍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己亥杂诗;(2)理解己亥杂诗的意义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己亥杂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诗人情感的把握;(3)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宦家庭,曾祖龚丽正,父万选,都是清代著名的官员。
龚自珍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精通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诗文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2)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己亥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回家,目睹了清朝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深感国家民族的危机,于是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些诗篇后来结集成《己亥杂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己亥杂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3)让学生圈点勾画出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准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己亥杂诗的意义和艺术特色,以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答疑;(3)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a7f407fab069dc512201c3.png)
《己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亥、恃、擞”等生字,会写“亥、恃、哀、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亥、恃、擞”等生字,会写“亥、恃、哀、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情境课文(视频)。
2、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掌握诗歌大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新课导入:诗可以表情,可以明志,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清代诗人龚自珍,看看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注意“亥”字两撇的长度,第一个撇稍微长一些,第二个撇稍微短一些。
(板书: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2、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课后第2题)学生根据课前查阅、搜集到的资料汇报:己:天于第六位。
亥:地支第十二位。
“己亥”是一个年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记年,己亥年指的是清朝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 首诗,像日记一样。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 315 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②《己亥杂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你们知道中国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的感慨?(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教师小结:己亥年(即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PPT出示)③简介龚自珍。
课件出示: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b8084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a.png)
教案: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己亥杂诗》三首,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己亥杂诗》三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己亥杂诗》三首,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齐读《己亥杂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歌内容2.1 学生自读《己亥杂诗》三首,理解诗歌的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朗读与背诵4.1 学生分组朗读《己亥杂诗》三首,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2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4.3 学生自主背诵《己亥杂诗》三首,加强记忆和理解。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己亥杂诗》三首2. 意境:自然、人生、社会3. 表达技巧:语言、形象、修辞作业设计:1. 抄写《己亥杂诗》三首,注意字迹工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e63a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领悟力。
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因此让学生理解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
再组织点拔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
教学时,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后,可引导学生关注三首古诗的题目,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知道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通过借助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怀。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相关资料。
3课时第一课时01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示儿》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02教学流程一、理解诗题,走进诗人1.(课件出示陆游临终绝笔图)一个冬天的夜晚,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因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弥留之际,他颤抖着手给儿子写了一首诗作为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它就是——《示儿》。
(板书课题:示儿) 2.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示儿”的意思了吗?(示儿:给儿子看。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4540a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b.png)
1、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五、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新-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优秀3篇)
![最新-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9dc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9.png)
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优秀3篇)《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感悟的方式,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史上的三朵奇葩,同时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再一次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解释题目《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
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好习惯,好人生。
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四、朗读诗歌的要求A、声音洪亮B、字音准确C、停顿正确D、读出情感五、初步朗读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大家一同探讨。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的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白日:B、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即:C、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D、化作春泥更护花。
初中己亥杂诗教案
![初中己亥杂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8613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b.png)
初中己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其文学地位,通过学习,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同学们,诗题中的“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
(板书诗题、作者)二、作者简介(5分钟)1. 简介龚自珍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三、解题(15分钟)1. 了解《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共315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
这一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作者在这一年里,经历了辞官、南归、北上接家眷等事件,将这些见闻感受写成了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2. 学习诗歌内容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品味诗歌(15分钟)1. 分析诗歌语言特色请同学们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品味诗歌的美。
[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https://img.taocdn.com/s3/m/220c181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c.png)
[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龚自珍己亥杂诗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龚自珍己亥杂诗二:已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本诗。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合作赏析的方法,理解诗的含意。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领悟作者情感,学习作者不畏挫折的坚强性格和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教学课时】1课时2学情分析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但内容还迷糊不清或一知半解,特别是对前两句,更是不知其意,对后两句的赏读也不到位。
3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2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己亥杂诗以检查默写的方式导入:指名一生在黑板上默写,再分析评价活动2己亥杂诗二、关于诗题“己亥杂诗”1、这四句诗的题目是什么?2、什么是“己亥”?“杂诗”是怎么回事?讨论后出示如下背景:《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
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
往返期间,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
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今天要学的这一首是原第五首。
三、关于“辞官还乡”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诗人离京时,正是战争的前一年,英国利用入侵,清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2、这些内容在哪些诗句里得到体现?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被迫辞官的龚自珍会有怎样的心情?浩荡离愁白日斜四、诗句译读(学生自讲——交流纠正——升格分享)1、译读参考:2、诗意阐述:诗人寄居京师二十年,一旦辞别,离愁满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边的家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4ccc5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0.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深入诗的意境,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法设计】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题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板书:己亥杂诗)二、进背景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⒉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说作者四、读诗文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2、师配乐范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4、全班齐读。
五、看注释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六、译诗文,解诗意1、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2、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3、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4、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dfe1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6.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教学媒介】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先行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发生在鸦片战争前一年的事。
1839年,这一年,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统称《己亥杂诗》。
二、传统文化润人心(过渡)为什么这一年写成的诗叫“己亥”杂诗呢?这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天干地支纪年法,这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怎么换算)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算一算2019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称呼。
(己亥年。
距离1839年180年,正好60年一个轮回)。
三、知人论世明背景1、介绍《己亥杂诗》其五的写作背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6fdb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9.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结合底下注释和创作的背景资料,了解诗句内容和主题思想。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内心强烈地祈望社会变革、人才涌现、国家振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①重点:理解诗句意思,结合历史背景,弄懂作者在疾呼呐喊什么。
②难点:这是一首政治诗,如何从描写的情境,来体会诗人背后希望社会变革、人才辈出的爱国之情。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
如本文习题:1、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他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答: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祈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的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到这人间。
这两句诗充满了神奇色彩,是对天帝说的话,虽然我们知道天帝听不到,但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十分渴望人才涌现,拯救眼下的社会。
三、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爱国古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与前两首出自南宋不同,这首诗离我们现代生活没有那么遥远,写于100多年前鸦片战争头一年。
那时清王朝行将没落,列强乘机侵略我国,官吏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作者痛心疾首,振臂呼喊,向老天喊话。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2、初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结合老师讲的背景知识,反复朗读古诗,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提问: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提问:说说你想象的诗中万马齐喑的画面是怎样的?提问: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清朝爱国诗人龚自珍写下的《己亥杂诗》一诗,诵读、品味这些诗句,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产生了和诗人一样,渴望人才涌现、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今天,你们就是我们天公降下的小人才,所以知道你们的任务了吧,好好学习,长大要做一个振兴国家的大人才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4238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12314;清12315;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
案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
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
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
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
我们就从这第
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
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
(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
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
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
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
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
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
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练习课件)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
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
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
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
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4.小结:
5.朗读并背诵诗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