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硬度指数)检验原始记录
小麦检验原始记录
![小麦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82e0c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9.png)
小麦检验原始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地点:XX省XX市农贸市场二、检验方法与仪器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小麦样品进行检验。
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脂肪酸值、蛋白质含量等。
使用的仪器包括水分测定仪、杂质测定仪、光谱仪等。
三、检验过程与结果1.水分含量检测对每个样品进行水分含量检测。
将样品放入水分测定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
测定结果如下:样品1:13%样品2:14%样品3:12%样品4:13%样品5:14%样品6:12%样品7:13%样品8:14%样品10:13%样品11:14%样品12:12%样品13:13%样品14:14%样品15:12%2.杂质含量检测对每个样品进行杂质含量检测。
将样品放入杂质测定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
测定结果如下:样品1:0.5%样品2:0.8%样品3:0.6%样品4:0.7%样品5:0.4%样品6:0.5%样品7:0.8%样品8:0.6%样品9:0.7%样品11:0.5%样品12:0.8%样品13:0.6%样品14:0.7%样品15:0.4%3.脂肪酸值检测对每个样品进行脂肪酸值检测。
将样品放入光谱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
测定结果如下:样品1:2.5%样品2:2.3%样品3:2.6%样品4:2.4%样品5:2.5%样品6:2.3%样品7:2.6%样品8:2.4%样品9:2.5%样品10:2.3%样品12:2.4%样品13:2.5%样品14:2.3%样品15:2.6%4.蛋白质含量检测对每个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检测。
将样品放入光谱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
测定结果如下:样品1:12%样品2:11%样品3:12.5%样品4:11.5%样品5:12%样品6:11%样品7:12.5%样品8:11.5%样品9:12%样品10:11%样品11:12.5%样品13:12%样品14:11%样品15:12.5%四、结果分析根据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分含量方面,样品的水分含量在12%至14%之间,符合小麦的标准要求。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自校准操作规程-207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自校准操作规程-207](https://img.taocdn.com/s3/m/409e6bd13186bceb19e8bb66.png)
1、目的:对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
2、校验基准:标准样品。
3、环境条件:环境温度在18-25℃之间。
4、校准步骤:
1)、首先将仪器粉碎部分和称量部分连接起来,通电预热30 min。
2)、标准样品测试:
a)、称重:称取25.00±0.05g标准样品。
b)、接料斗和筛网座称质:打开粉碎室端盖,取出接料斗和筛网座称重,再将接料斗和筛网座对准凹槽装人粉碎室(双手握住接料斗和筛网座的两端,水平方向推进),合上盖拧紧螺母。
c)、样品粉碎:将25.00g标准样品倒人进料斗,盖上进料斗盖;按启动按钮,50S后仪器将自动停止;打开粉碎室端盖,双手水平方向拉出接料斗和筛网座,用清理刷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刷去筛网上物料和筛网座周围粘附物料,称重,打印结果计算。
d)、3)测试结果和标准值进行比较,二者差值小于≤1.5,仪器符合要求,粘贴绿色合格标识后可以继续使用,二者差值大于1.5,仪器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理,调整或修理后,重新按照本规程校准,若依然不符合,按照《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报废,粘贴红色停用标识。
4)、粘贴绿色合格标识或红色停用标识。
5、自校准周期:每年一次。
6、相关记录:《仪器设备内部校准记录》。
大米、小麦粉原始记录
![大米、小麦粉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0f94b8af78a6529647d5386.png)
GB5497-85
皿号
皿重W0(g)
(皿+样重) W1(g)
(烘后皿+样重) W2(g)
水分(%)
平均(%)
杂质
GB5494-85
糠粉
样重W (g)
糠粉重W1(g)
糠粉(%)
平均(%)
矿物质
样重W(g)
矿物质重W1(g)
矿物质(%)
平均(%)
粒数X2
带壳稗粒
样重500(g)
带壳稗粒(粒)
带壳稗粒(粒/kg)
平均(粒/kg)
带壳稻粒
样重500(g)
带壳稻粒(粒)
带壳稻粒(粒/kg)
平均(粒/kg)
碎米
GB5503-85
大碎米
样重(g)
大碎米W1(g)
大碎米(%)
平均(%)
小碎米
样重(g)
小碎米W1(g)
小碎米(%)
平均(%)
不完善粒
GB5494-85
样重W(g)
不完善粒重W1(g)
不完善粒(%)
平均(%)
黄粒米
GB5496-85
样重W(g)
黄粒米重W1(g)
黄粒米(%)
平均(%)
色泽气味
GB5492-85
加工精度
等级
备注
标准溶液浓度(c) mol/L
脂肪酸值(mg/KOH 100g)
平均
气味、口味
GB5492-85
加工精度
等级
备注
大米检验原始记录
丹东市粮食质量监测站第页共页
样品编号
温度
°C
湿度
%RH
测试项目
测试依据
计算公式
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
![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49e7e7d4d8d15abe234eb7.png)
计算:
1#
2#
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m1(g)
1#
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m2(g)
2#
称量瓶的质量m0(g)
平均值%
试样的质量m(g)
报出结果%
粗细度
GB/T 5507-2008粮油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
计算:
1#
2#
上层筛残留物质量m1(g)
平均值%
X1= X2=
规定筛层上残留物质量之和
m2(g)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检验
结果
单项
结论
1
气味口味
气味
正常
口味
正常
2
加工精度
3
水分,%部通过筛,留存≤15%
5
灰分(干基),%
≤1.40
6
净含量,kg
7
标签
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营养成分表、SC编号、贮存条件均符合GB 7718-2011、GB 28050-2011要求
试样的质量m(g)
报出结果%
X1= X2=
X1、X2试样粗细度(%)
X1= X2=
X1= X2=
灰分(干基)含量
GB/T 5505-2008粮油检验灰分测定法
550℃灼烧法
计算:
1#
2#
试样的水分W(%)
1#
坩埚质量+样品质量m1(g)
(灰化后)
2#
坩埚质量m0(g)
平均值%
样品质量m(g)
报出结果%
检验结论
该批产品按标准检验,标准要求。
日期:年月日
批准:化验员: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9bb54d2e3f5727a5e962aa.png)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报批稿)《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国家标准编制小组2007年8月15日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1 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根据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国粮办发[2004]90号文件,《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04年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附件1,国家粮食局200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第12项《小麦硬度》(编号20032333-T-449)制定本标准,由郑州工程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和无锡粮食机械厂负责起草。
1.2 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是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麦硬度测定指标的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编号2001BA512B06(02)〕的基础上立项的。
“小麦硬度测定指标的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已于2003年7月12日通过国家粮食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国粮鉴字【2003】第004号)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课题开发的小麦硬度测定仪也通过了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综合性能评审。
接受编制标准的任务后,课题组组成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及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编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随着研究的进展,《小麦硬度》标准分为两个标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标准和仪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标准,河南工业大学主要负责硬度测定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无锡粮食机械厂主要负责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
标准编制小组在“十五”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且在四家较大型的小麦粉厂和一家国家级质检机构以及九个收购现场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对仪器进行改进和定型,生产了10台新型样机,并作了测试,根据使用情况和测试的结果起草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流通技术工作组于2004年11月28日在江苏无锡,组织有关专家对小麦硬度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
编制小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汇总,根据专家的意见,更改小麦硬度标准的名称为《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和《小麦硬度测定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对《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标准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标准送审稿。
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
![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325b14fcf84b9d528ea7a44.png)
样品编号
检验依据
GB1355-1986
检验日期
样品特征描述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标准
GB/T5490-1985,GB5491-1985,GB/T5492-2008,GB/T5497-1985,GB/T5504-1985,GB/T5505-2008,GB/T5507-2008,GB/T5508-1985,GB/T5509-2008,GB/T5506.2-2008.
使用仪器
规格型号
精度
设备编号
检定有效期
温度℃
湿度%
电子天平
JD200-3
1mg
DLTQ-01-1
电子天平
BS124S
0.1mg
DLYQ-01-2
电子天平
SL502N
10mg
DLYQ-01-3
电热干燥箱
701-1
1℃
DLYQ-09-1
面筋仪
2200
DLYQ-06-1
电动验粉筛
JJSF
DLYQ-07-1
磁性金属物检测器
CJZ-B
DLYQ-14-1
箱式电阻炉
SX2-4-10-1000℃
0.5级
DLYQ-11-1
检验项目
1
2
检验结果
水分(%)
W1-W2
M= ——×100
W1-W0
容器编号
M: %
容器+样品烘前质量(g) W1
容器+样品烘后质量(g) W2
容器质量(g) W0
样品质量(g)
试验结果(%)
试样质量
g
湿面筋质量W:g
%
%(m/m)
g
小麦检验原始记录
![小麦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2e4581d227916888486d747.png)
杂质总量=M+N
%
W1g
%
小样杂质(%)
N=(100-M)×(W3÷W2)
小样质量
W2(g)
小样杂
质质量
W3g
%
W3g
%
矿物质含量(%)
=(100-M)×W4÷W2
小样质量
W2(g)
矿物质
质量
W4g
%
W4g
%
不完善粒(%)
=(100-M)×(W1÷W)
W1=不完善粒质量g
W=试样质量:g
使 用 仪 器
规格型号
精度
设备编号
检定有效期
温度℃
湿度%
电 子 天 平
JD200-3
1mg
DLTQ-01-1
电 子 天 平
SL502N
10mg
DLYQ-01-3
电热干燥箱
1℃
谷物容重器
GHCS-1000
±1.5ml
DLYQ-12-1
检 验 项 目
1
2
检 验 结 果
水分(%)
W1-W2
= ——×100
小 麦 检 验 原 始 记 录第 页共 页
样 品 编 号
检验依据
GB1351-2008
检验日期
样品特征描述
检 验 项 目
检验方法标准
GB/T5490-1985,GB5491-1985,GB/T5492-2008,GB/T5493-2008,GB/T5494-2008,
GB/T5497-1985,GB/T5498-1985.
W1-W0
容 器 编 号
%
容器+样品烘前质量(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1
硬度试验记录
![硬度试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21722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硬度试验记录
试验概述
本次试验旨在测试不同材料的硬度,并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
试验设备
- 硬度测试机
- 试验样品
试验步骤
1. 准备试验样品,确保其表面平整且干净。
2.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硬度测试机的试验台上。
3.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和硬度测试机的参数。
4. 开始试验,根据硬度测试机的指示进行操作。
5. 观察试验过程中的变化,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6.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材料的硬度有明显差异。
2. 根据测试机的指示,试样的硬度值分别为...
3. 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分析与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所测试材料的硬度符合预期,可以满足设定的要求。
2.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
总结
本次硬度试验记录了试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试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不同材料硬度的结论。
注:以上记录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试验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001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
![001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f429a0ab9d528ea81c77992.png)
稳定时间min
弱化度BU
吸水率%
稳定时间报出值min
弱化度报出值BU
吸水率报出值%
1
2
九、过氧化苯甲酰 检测方法Q/KMMY1095(定性) 进厂检验频率:抽检
用愈创树脂乙醇滴定液均匀滴在粉样表面(使粉样表面及侧面全部淋满),5分钟之内观察有无明显蓝色斑点出现(正面):
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检测方法:企业标准(半定量)
m1-m2
计算公式:X=×100
m3×(1-w)
检验:复核:
面业有限公司
小麦粉检验原始记录
QA-001 共2页 第 2 页
六、脂肪酸值检测方法:GB/T5510进厂检验频率:5-9月.每批,10-次年4月,每3批两次实验绝对差值≤2mg/100g
测定次数
滴定试样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滴定液的体积V1. .ml
计算结果X.%
报出值%
1
2
(m1+ m3)-m2
计算公式:X=×100
m1
五、灰分(以干物质计) 检测方法:GB5009.4 第一法(淀粉类食品) 进厂检验频率:每批 两次实验绝对差值≤5%×算数平均值
测定次数
坩埚重m2.g
样重m3.g
灰分+坩埚重m1.g
试样水分含量w.%
计算结果X.%
报出值%
1
2
是否与描述相符:
1.3
气味
具有正常的小麦粉固有的清香味,无霉味、酸味、苦味或其他异味
是否与描述相符:
二、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 测定方法GB/T5506.2 LS/T6102 进厂检验频率:每批两次实验绝对差值≤0.5%
指数70-100之间,双实验允许差不应超过11个单位,指数70以下,双实验允许差不超过15个单位。
小麦硬度指数仪比对实验报告
![小麦硬度指数仪比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cdf4e0e009581b6bd9eb90.png)
分 析表 明 : 四个库 之 间 的小 麦硬 度 指数 比对 结 果 是一致 的 , 可见 , 四个库之 间的平均 值之差 均未超
过 GB T 1O —2 0 / 2 3 4 0 7规定 的 双试 验 误 差 , 比对 结
为 4 、0 右 的小麦样 品进行 比对实验 。校 正硬度 56 左 指数测 定仪 , 保硬 度 指数 检 测结 果 的准确 性 。特 确 别 是在 没有 小麦 硬度 指数 标 准样 品 的情 况下 , 比对
一
台。
2 2 方 法 .
按 照《 麦 硬 度 测 定硬 度 指 数 法 > / 10 小 > T 23 4 GB
—
得 t9 1) 22> t其 它平 均值 之 间进 行 的 t 0 (0 - .8 , . 检 验也 显 示样 本 均值无 差异 , 以 , 所 四个 库 的样 本平均 值相 等 是 可 以接受 的 。
粮 油检 测 与加 工
小麦 硬度 指数 仪 比对 实验 报 告
・5 ・ 1
小麦硬度指数仪 比对 实验 报告
胡 德 新
( 中央储备粮 重庆北碚 直属 库
20 08年 5月 1日实施 的新 的 小 麦 国 家质 量 标
准 GB 3 1 2 0 1 5 — 0 8与 原 国 家 质 量 标 准 G 1 5 — B 31
5 . 6 进行 检 验 , 计算 ( 程 略) t 2 1 7 查表 , 78 7 经 过 ,一 . 8 ,
2 1 仪 器 .
江苏 产 J DB 0 ×4 Y 1 0 0的小 麦 硬 度指 数 测 定 仪
( 符合 L / 3 0 S T 74的要求 ) 自带 感 量 0 0 , . 1g的天 平
实验显 得更加 重要 。
硬度试验报告原始记录
![硬度试验报告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63c8f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8.png)
硬度试验报告原始记录
试验对象:金属试样
试验方法:巴氏硬度试验
试验装置:
-硬度试验机
-硬度计
-带尺子的划痕工具
-清洁布
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将试验机调至合适的测试范围。
b.用清洁布清洁试验机上的夹具,确保试样可以均匀地接触硬度计。
c.使用尺子确定试样的尺寸,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开始试验:
a.将试样放入试验机的夹具中,确保试样的表面与硬度计的顶端平行。
b.打开试验机的电源并将压力逐渐增加,直到硬度计开始对试样施加
压力。
c.观察并记录硬度计的读数,即试样的硬度。
3.移动试验位置:
a. 使用划痕工具,在试样的不同位置划出直径约为1mm的划痕。
b.移动试样,将划痕的位置与硬度计的顶端对齐。
c.重复步骤2,记录每个划痕位置的硬度计读数。
4.结束试验:
a.关闭试验机的电源。
b.使用清洁布清洁试验机的夹具和硬度计,以备下次使用。
c.将试样取出并妥善存放。
试验记录表:
位置(mm),初始读数,破坏读数
------------,----------,----------
1,58,62
2,64,66
3,69,70
4,61,63
5,66,68
6,62,64
7,68,70
分析与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试样的硬度在不同位置存在微小差异。
然而,整体来看,试样的硬度范围在58至70之间。
这说明试样属于相对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
在试验过程中,试样未出现破坏的迹象,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硬度检测原始记录
![硬度检测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92f7185cc22bcd126ff0cca.png)
报检车间
报检人员
报检材料
报检批次
试样规格
实物试块□试棒□
报检日期
设备型号
HB-3000
钢球直径
加载试验力
试验力保持时间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显微镜倍数
压痕直径
硬度值
检测结论
试验员
复核员
检测结论仅对样品负责
长春市英俊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质保部检测室
硬度检测原始记录
报检车间
报检人员
报检材料
报检批次
试备型号
HB-3000
钢球直径
加载试验力
试验力保持时间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显微镜倍数
压痕直径
硬度值
检测结论
试验员
复核员
检测结论仅对样品负责
长春市英俊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质保部检测室
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4fc1ec6294dd88d0d26ba6.png)
第三节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一、籽粒硬度的测定(研磨时间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小麦及其他谷物籽粒的硬度。
(2)方法提要本方法利用小麦籽粒的研磨特性来测定其硬度。
因为硬麦研磨后得到粗的颗粒粉易于从磨体间隙中流出,而软麦研磨后得到细的颗粒粉不易从磨体间隙中流出,故研磨一定数量不同硬度的小麦所用时间不同,硬麦时间短,软麦时间长。
此方法称为研磨时间法(ground time),简称GT法,以秒数表示小麦的硬度。
数值越小,籽粒越硬。
(3)仪器设备使用国产ZL 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和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或联邦德国布拉本德( Brabender)公司制造的微型硬度计(micro-hardness Tester)。
ZI_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的结构和技术参数:‘①结构仪器包括主机和天平两个组成部分。
主机由锥形磨体,磨隙调节环,传动机构,电器控制,时间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②技术参数厂_一380V:圆锥50Hz磨隙可调o.0~1.50mm。
电源380V±10%,50Hz,具有水冷却系统可保证磨体工作温度稳定(要另配恒温水浴或使用自来水龙头供水)。
天平:称量范围0-20g,精度±0.Olg。
时间测量:液晶数系显示000.0~999. 9s,精度±0.1s.③安装。
将仪器从包装箱中取出,将底座⑩与主机用6个M8螺钉连接起来,将电源导线与天平信号导线分别接入相应的插孔,天平放在主机下部。
将仪器安装在靠近水龙头的地方,但不得靠近振动大的振源,以防影响仪器精度。
使用前检查仪器是(4)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样品种子,去杂后按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不得少于30g。
样品种子要干燥,含水量相对一致。
(5)测定步骤①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12)置于“l”的位置,此时电源开关上指示灯亮,液晶显示器⑤显示数字,天平上的取少灯(13)亮。
②将天平的一个托盘对准仪器磨体的下斜口,并调整天平的水平位置。
普通小麦硬度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
![普通小麦硬度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156c66f79b89680202d82500.png)
0 . 1 8 6
O . 0 6 2
旗 叶觅
旗 叶面积 小 穗数 穗 粒 数 单 穗 重 粒 长 粒宽
一 0 . 2 4 1
一 0 . 1 8 9 . 0 0 5 3 . 0 1 2 8 . O 2 0 7 * . O 2 0 6 * . 0 1 1 8
二 、结 果与 分析
( 一 )参试品种 各性状值 的统 计
分 析
为了解参试小 麦品种各 性状值 的 水 平 ,对其进行 了平均数 、变异 系数 的估算 。 由表 1 可知 , 硬度值 、 干粒重 、 旗 叶长 、旗叶 面积 、穗粒 数 、单穗重 的变异系数较 高 ,超过 了 1 0 %,说 明 这 6个性状 具有较丰富 的遗传变 异能 力 ,选择 效果较好 ;粒径 、旗 叶宽 、 小 穗数、粒长 、粒宽 的变异 系数较低 , 具有较 强的稳 定遗传 能力。 ( 二 )参试 品种 各性状 间的相关 分析 1 、各农艺 性 状与 硬 度值 间 的相 关分 析。由表 2可见 ,籽粒硬 度与千 粒重 、旗叶宽 、单穗重 、粒长 呈显著 负相 关 ,与旗 叶长 、旗 叶面积 、小穗 数 、穗粒数、粒宽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 与粒 径呈正相 关。干粒 重、旗叶宽 、 单穗重 、粒长 、旗叶长 、旗叶面积 、 小穗数 、穗粒 数 、粒宽 等数值越 大 , 籽粒硬度 值越小 ;粒径 值越大 ,籽 粒
硬度值也越大。 2 、各性 状 问的 相 关 分析。 由表 2可见 ,参试小 麦品种 1 1 个性状 司存 在着 2 7个极 显 著相 关 性 和 8个 显著 相 关性。如旗 叶觅与旗 叶面积 、小穗 数 、单穗重 、穗粒数 、粒长 、粒觅 呈 极 显著正相 关 ,籽粒硬 度与千 粒重 、 旗 叶宽 、单穗重 、粒长呈显著负相关 , 其他性状 间存在 弱的相关性 。
两种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比较试验
![两种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比较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54a5fa74a26925c52cc5bf26.png)
一
也不一样, 研究开发操作简单、 重现性好 、 分辨率高 且测定值受水分波动影响小的硬度测定方法和装置
是 谷物 化学界 长期追 求 的 目标 。而作 为我 国十五科 技攻关 的成 果之一 , 发 的通 过 测试 颗 粒 度指 数 获 开 得小 麦硬度 的测定 方法 及 J B O YD 10型小麦硬 度仪 ,
ti d . a 1 ) e
运用 S S 1. P S 60分 析 显 示 NI R法 测 定 硬 度 与
JD Y B测定硬度具有极显著 的正相关 , 求得线性回
归 方程 为 y D一14 1N 1.3 ( 一O 67 。 JB .8 xm一 994R。 . 6) Y
4 讨 论
用 近 红外 反 射仅 测 定 小麦 籽 粒 的硬 度 , 内外 国 均 有 报 道 。其 优 点 是 测 定 速 度 快 、 成本 低 、 现 性 重 好 、 品间可 比性强 、 样 量较 小 , 可 同时 测几 个 样 用 还 性状 NI 和 J B这 两 种 方 法 测 得 的籽 粒 硬 度 R YD 具 有 较 高 的 相 关 性 , 性 回 归 方 程 为 Yv 一 线 j ̄ r 14 1N -1. 3 ( ̄ 表 示 J DB法测 得 的籽 粒 . 8X ̄- 9 94 y Y 硬度 ,N 表示 NI 测得 的籽粒 硬度 )与 NI Xm R法 ; R法 相 比,YD 10型小 麦硬 度 测定 仪 通过 测定 小麦 抗 J B0
J B0 YD 1 0型小麦硬 度 测定法 。
角质率法有一定 的局 限性 , 易受环境 因素的影 响。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操作说明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操作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d8adf7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6.png)
小麦籽粒硬度仪简要操作说明
1.检查电源线与连接线是否正确连接,打开主机与称量及数据处理系统电源开关。
2.选择测定模式,按住模式键3秒松开,n-1模式为两次重复取平均值,n-2为单次测量
结果。
3.每次按规定的试样25g,用仪器分别碾磨5-7次,预热机器。
4.按日期/水分键进入水分设定状态,输入水分后按结果键。
5.将称量斗放在天平上,稳定后按去皮键。
6.用称量斗称出25g(±0.05g)小麦样品,按去皮键归零。
7.打开粉碎室端盖,取出接料斗及可换筛网座,放在天平上,按去皮键归零。
8.放入接料斗及可换筛网座,使转子的一个空腔(两刀之间凹的部分)对准接料口,合
上粉碎室端盖,并拧紧固定螺母。
9.打开进料斗盖,将称量好的样品倒入进料斗,盖上进料斗盖。
10.按启动按钮,50s后仪器自动停止。
11.等转子完全停止后,打开端盖,取出接料斗及可换筛网座,用清理刷除去表面附着的
物料。
12.将接料斗及可换筛网座放在天平上,带稳定后,按结果键,屏幕上显示硬度指数,并
打印测量结果。
13.用专用的清理刷及洗耳球将研磨腔清理干净。
14.将接料斗与可换筛网座清理干净。
15.重复8步骤进行第二次样品测定。
JYDB100×40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操作研究
![JYDB100×40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操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77b88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5.png)
VOL.43,No.4 April .2018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操作研究罗蓰超,杨忠宝,叶敢兰(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吉林 长春 130033)也是各国育种家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
为了探讨水本研究采用同一份样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分值大小,看硬度0.5%的时候,小麦硬度指数值测定结果在标准允许差范围内。
通过改变操作流减少电能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水分A DOI:10.16465/431252ts.201804081 小麦硬度指数指标提出的背景麦籽粒质地的软硬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小麦育种和贸易价格等密切相关。
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各国育种家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
我国对角质率的定义与国外相同,规定角质率70%以上的小麦为硬质麦,但对角质粒的定义与国外不同。
国外标准中定义角质含量为100%的小麦籽粒为角质粒,我国定义角质部分占本籽粒截面50%以上的籽粒为角质粒,所以我国标准中的硬质麦只能保证角质含量在35%以上,数值偏低不能较好地反映小麦的真实硬度。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角质率的大小来反映小麦的硬度,小麦角质率的测定采用目测法,操作繁琐,在实际操作中不易准确判断,人为误差大,不能准确地反映小麦的硬度,无法满足小麦收购、贸易、加工的需要。
200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了减小角质率测定的误差,组织所属8个交割库的质检人员对8个不同小麦样品共同进行角质率的现场比对,测试结果最大相差达22%。
2 小麦硬度分类的意义小麦硬度指数侧重反映了小麦的遗传学特性,与角质率相比,硬度指数能更加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小麦的硬度遗传特性。
由于采用了仪器测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感官检验带来的人为误差,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公正,有利于维护市场贸易公平,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
采用硬度指数作为小麦硬度分类指标,对于引导小麦育种、促进优质小麦生产、引导小麦市场定价都有重要的影响。
硬度指数评价体系和仪器检验方法的建立,对制粉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指导合理、科学、准确地配麦,提高出粉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粮,有利于企业根据客户要求生产,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我国小麦硬度质量状况和硬度分类的研究
![我国小麦硬度质量状况和硬度分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71c51ec5da50e2524d7f2d.png)
我国小麦硬度质量状况和硬度分类的研究籽粒硬度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小麦胚乳的质地,即小麦蛋白质与淀粉结合的紧密程度。
硬麦和软麦蛋白质与淀粉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导致其制粉工艺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小麦硬度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按照硬度的不同,国外将小麦分为三个明显的硬度级别:软麦、硬麦和硬粒小麦(杜仑麦)。
小麦硬度有多种不同的测定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三种:颗粒度指数法(particle size index,PSI)、近红外方法(near-infiared reflectance,NIR)和硬度指数法(Hardness Index,HI)。
其中,单颗粒硬度指数法(又称为单颗粒谷物分析系统Single Kernel Oiaracter-ization System,简称SKC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多的利用硬度指数法测定小麦硬度的方法,而作为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成果之一,开发的通过测试颗粒度指数获得小麦硬度的测定方法及JYDB 100型小麦硬度仪,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是小麦硬度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
研究通过测试我国商品小麦和当前推广的优质品种小麦的硬度,以研究我国小麦硬度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比较分析SKCS硬度指数数据(以下简称SKCS)和国产JYDB 10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测定的硬度指数数据(以下简称JYDB),探讨以硬度指数值作为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可能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材料包括2006年收获的1361份商品小麦样品,来源于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的2006年度小麦质量会检样品,687份品种小麦样品,由中国农科院提供的当前推广的优质小麦样品。
分别来自我国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和新疆等地。
样品来源分布情况见表1。
1.2 仪器和方法1.2.1 仪器设备4100型单颗粒硬度测试系统(SKCS):PERTON公司JYDB 10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锡粮机械制造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 1.5 时,以双试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样品的硬度指数,大于 1.5 时,重新测 定。 项目 小麦硬度指数/ HI 备注 审核: 年 月 日 校核: 年 月 日 检验: 1 2 实测差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 ≤1.5 平均值 结果
1
2
配备称量计算系统的仪器,称量后自动计算并打印出结果 未配备称量计算系统的按下列公式计算:
HI 100 m1 100 k1 (12 W ) k2 (25 t ) 25
HI1
HI 2
式中:HI—样品校正至水分 12%,环境温度 25℃时的硬度指数; m1—粉碎后通过筛网的样品质量,g; 系数 1/%, m1﹤10 时,k1=0.8;10﹤m1﹤12.5 时,k1=1.0;m1≥12.5 时,k1=1.6; k2—温度校正系数 1/℃,m1﹤7 时,k2=0.03;7﹤m1﹤10 时,k2=0.07;m1≥10 时,k2=0.12。
小麦(硬度指数)检验原始记录
编号: 检验日期: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检验地点 检验方法 主要仪器 GB/T 21304—2007 规格型号 精度 仪器编号 温度℃ 环境条件 湿度%RH 检验依据 GB 1351—2009 年 月 日 样品数量 共 页 第 页
项目 小麦试样质量, g 粉碎后通过筛网的样品质量,m1/g 样品水分,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