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整理)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
05
总结与思考
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仁爱与尊重
将《论语》中强调的仁爱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自我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管理自己 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学思结合
《论语十则》强调学思结合,有 助于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
能力。
勤奋好学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人们可 以培养出勤奋好学的品质,不断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理念
《论语十则》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提
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04
《论语》与其他儒家经典的 关联
《论语》与《大学》的关联
详细描述:《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它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论语》中提出的仁、义 、礼、智、信等道德原则,在《孟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提 倡仁政,主张君王应以德治国,这些思想都与《论语》中的思想相呼应。
《论语》与《中庸》的关联
总结词:哲学思考
详细描述:《论语》和《中庸》都是儒家经 典,它们都涉及到哲学思考。《中庸》强调 的是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 关系时要保持平衡和谐,这与《论语》中提 出的仁爱、正义等原则是相通的。两者都强 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
总结词
实践与应用
03
总结词
快乐与满足
05
04
详细描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只有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 真正地掌握它。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三、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__使__…___念__
3.就有道而正.焉 _形_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修__正__(自__己__的__道__德__行__为__)______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语录体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 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
4.知者乐水,____仁__者__乐__山______;知者动,_仁__者__静___;知 者乐,_仁__者__寿___。
5.不义而富且贵,___于__我__如__浮__云_____。 6.___君__子__坦__荡__荡_____,小人长戚戚。
节选的《 论语 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
谨就食有之道,而时正而焉.献焉_助.__词___,代____表词____陈,____述相____语当____气于___“__之__”__ 且 则牛 焉.置 羊土 何石 择焉.__助__兼__词__词__,__,__表__于__疑__何__问__,__语__在__气__哪___里_____ 8.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表__语__气__舒__缓__、__停__顿___ 于 _相__乱_当_石_于_间_“_择_然_其_”_一_,_二_…_扣…_的_之_样_,_子_硿__硿焉. _助__词__,__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 青 _“__麻在__头这__伏里__焉、.__在___那兼____里词____”,____“____于__此__、__于__之__”__,__意__思__是____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9张)
8:能近取譬
比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 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 “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 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 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 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 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7)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 识。
小结:
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承 认人的人格,承认人是社会群体的 成员,应该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 活资料。
前四则重点字:
在家里 通“悌”尊敬兄长 学说 用 忠,对人尽心竭力。 恕,对人仁爱宽厚 止,仅 5:何事于仁 其,大概;病,以为难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使……立 达:使……达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 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 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 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 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
后七则重点词:
1:盍各言尔志 何不 2:敝之以无憾 使……坏 3:愿无伐善 夸 4:无施劳 夸耀,表白 5:老者安之 使……安 6:固相师之道也. 本来;协助,帮助 7:过之,必趋 快步走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为……而死 称霸, 9:霸诸侯 10:一匡天下 完全;匡正 没有;大概;通“披” 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自缢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衣:上衣。裳:下衣。名作动
第1课《论语》十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明代启蒙思想的孕育——
《焚书》《童心说》(李贽);《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九章算术》; 《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
近代中西学术思想的碰撞融合——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
《周易》《尚书》《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
3、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部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5 《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6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4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5 《清史稿》(“二十五史”)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论语》《老子》《孟子》《庄子》 中国史学传统的悠久漫长——《左传》《国语》《战国策》“二十四史” 礼书的层出不穷——《礼记》(西汉戴圣) 佛教典籍的继承发展——《百喻经》《坛经》 唐代盛世的治国要论——《贞观政要》(唐代吴兢) 宋代理学的应运而生——《朱子语类》(南宋朱熹)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 哉?” (《论语·为政》) 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一、认识先贤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二、《论语》简介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常识扩展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三、经典研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重点字词饱:饱足安:安逸,舒适敏:敏捷,勤快于:对于(在)而:表并列慎:小心,谨慎就:靠近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焉:语气助词已:通矣,了(2)翻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一则谈的是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重点字词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遵从,随。
踰:逾,越过。
矩:规矩。
(2)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越规矩。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则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返回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 .《〈论语〉十则》的前面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 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提示:从节选的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 有如下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 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 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 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 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记 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 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 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 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 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 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 《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 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 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
慎于言 ①敏于事而 . 枕之 ②曲肱而 . 知之 ①知之为 . ②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相同。
返回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返回
《论语》还善于通过对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 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 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 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 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 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 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 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 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 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终身学习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 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 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
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 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 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 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 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 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 孔子墓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 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名 ,字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
主张
,鼓励人们 入世 ,即“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语十则》讲义
第二则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 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 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 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 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论语》十个重要的章节作为研读内容。
1.学而篇:介绍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学习的重要性。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为政篇:强调君主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治理国家,而不是通过刑罚和威权。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八佾篇:阐述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认为通过规范的礼仪可以达到道德的修养。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4.季氏篇:揭示了孔子对贤德人才的要求,认为只有能够以德行来辅佐君主的人才是真正的贤者。
5.里仁篇:阐述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以“仁”来对待他人。
6.公冶长篇:强调要固守道德原则,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7.子张篇:强调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求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忧思篇:提出了人生的重要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忧虑,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泰伯篇:强调要尊重上级和懂得分忧,同时也要对待下级友好和宽容。
10.雍也篇:强调要尊重传统和敬畏上天,不要随意改变和追求功利。
通过对以上《论语》十个重要篇章的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他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以仁爱和礼仪来治理国家和塑造个人品德。
《论语》中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
因此,《论语》的研读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完美版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文化经典
《论语》十则
名著导读《论语》
1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颁奖词】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 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 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 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 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 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 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
在第九则中,孔子认为:“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 重个性有矛盾吗?请联系实际谈谈 看法。
第九则
【明确】没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论是建立
在礼教的基础上的。孔子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这与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尊重个性其实没 有差别。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尊重个性, 这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孔子的这句话出 现在遵从礼教的前提下,而现代教育主张的 张扬和尊重个性是针对个体发展,二者并无 矛盾。
第四则
【明确】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显出他们不 同的个性。(子路—性情急躁,颜渊—儒 雅的谦谦君子,孔子—长者风度。)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 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第五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何不。
敝:破、坏。
伐:夸耀。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明确:《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 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 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 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 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 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矩,规矩。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 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 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仁爱之人则和 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 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 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 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 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林 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返回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 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 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 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 《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 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 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 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 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 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这里,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 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 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 味,”即为明证。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论语》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思想和方法。
《论语》的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礼仪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论语》中选择十则进行研读,并分别探讨其思想内涵。
1.“君子不器”(《子路》),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有关孔子对人的评价的故事。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该懂得宽容,不应该以器物的好坏来定义一个人的品德高低。
这说明孔子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和表面上的形象。
这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这一章节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其个人生活和职责履行得到满足后,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更高层次的事物。
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优先次序,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阳货》),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
孔子认为,了解一件事情并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也不如从中获得乐趣。
他强调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和享受,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路》),这一章节中,孔子强调了交往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过分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关注自己是否能够真正了解他人。
这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这一章节中回答了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
孔子认为,学习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重复和巩固的。
他以“其道光明,其事虽小,不容则入,不出则守”来比喻学习的过程。
这对于今天的学习者来说,也提醒了我们要善于反复学习,不耐烦的心态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路》),这一章节回答了关于怒气的问题。
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论语十则》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整理)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2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而不越出规矩。
” 3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颜渊、季路侍(1)。
子曰:“盍(2)各言尔志。
”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
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6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注释】
(1)知者乐【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
7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8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
【注释】
(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
9.、【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
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要做到仁要靠自己,难
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详情。
”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违反礼法的话不要听、违反礼法的话不要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允许我实践这句话。
”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