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
发展的重要性。
05
总结与思考
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仁爱与尊重
将《论语》中强调的仁爱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自我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管理自己 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学思结合
《论语十则》强调学思结合,有 助于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
能力。
勤奋好学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人们可 以培养出勤奋好学的品质,不断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理念
《论语十则》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提
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04
《论语》与其他儒家经典的 关联
《论语》与《大学》的关联
详细描述:《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它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论语》中提出的仁、义 、礼、智、信等道德原则,在《孟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提 倡仁政,主张君王应以德治国,这些思想都与《论语》中的思想相呼应。
《论语》与《中庸》的关联
总结词:哲学思考
详细描述:《论语》和《中庸》都是儒家经 典,它们都涉及到哲学思考。《中庸》强调 的是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 关系时要保持平衡和谐,这与《论语》中提 出的仁爱、正义等原则是相通的。两者都强 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
总结词
实践与应用
03
总结词
快乐与满足
05
04
详细描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只有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 真正地掌握它。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三、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__使__…___念__
3.就有道而正.焉 _形_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修__正__(自__己__的__道__德__行__为__)______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语录体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 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
4.知者乐水,____仁__者__乐__山______;知者动,_仁__者__静___;知 者乐,_仁__者__寿___。
5.不义而富且贵,___于__我__如__浮__云_____。 6.___君__子__坦__荡__荡_____,小人长戚戚。
节选的《 论语 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
谨就食有之道,而时正而焉.献焉_助.__词___,代____表词____陈,____述相____语当____气于___“__之__”__ 且 则牛 焉.置 羊土 何石 择焉.__助__兼__词__词__,__,__表__于__疑__何__问__,__语__在__气__哪___里_____ 8.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表__语__气__舒__缓__、__停__顿___ 于 _相__乱_当_石_于_间_“_择_然_其_”_一_,_二_…_扣…_的_之_样_,_子_硿__硿焉. _助__词__,__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 青 _“__麻在__头这__伏里__焉、.__在___那兼____里词____”,____“____于__此__、__于__之__”__,__意__思__是____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9张)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9张)

8:能近取譬
比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 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 “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 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 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 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 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7)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 识。
小结:
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承 认人的人格,承认人是社会群体的 成员,应该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 活资料。
前四则重点字:
在家里 通“悌”尊敬兄长 学说 用 忠,对人尽心竭力。 恕,对人仁爱宽厚 止,仅 5:何事于仁 其,大概;病,以为难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使……立 达:使……达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 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 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 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 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
后七则重点词:
1:盍各言尔志 何不 2:敝之以无憾 使……坏 3:愿无伐善 夸 4:无施劳 夸耀,表白 5:老者安之 使……安 6:固相师之道也. 本来;协助,帮助 7:过之,必趋 快步走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为……而死 称霸, 9:霸诸侯 10:一匡天下 完全;匡正 没有;大概;通“披” 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自缢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衣:上衣。裳:下衣。名作动

第1课《论语》十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第1课《论语》十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明代启蒙思想的孕育——
《焚书》《童心说》(李贽);《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九章算术》; 《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
近代中西学术思想的碰撞融合——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
《周易》《尚书》《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
3、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部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5 《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6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4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5 《清史稿》(“二十五史”)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论语》《老子》《孟子》《庄子》 中国史学传统的悠久漫长——《左传》《国语》《战国策》“二十四史” 礼书的层出不穷——《礼记》(西汉戴圣) 佛教典籍的继承发展——《百喻经》《坛经》 唐代盛世的治国要论——《贞观政要》(唐代吴兢) 宋代理学的应运而生——《朱子语类》(南宋朱熹)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 哉?” (《论语·为政》) 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一、认识先贤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二、《论语》简介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常识扩展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三、经典研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重点字词饱:饱足安:安逸,舒适敏:敏捷,勤快于:对于(在)而:表并列慎:小心,谨慎就:靠近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焉:语气助词已:通矣,了(2)翻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一则谈的是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重点字词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遵从,随。

踰:逾,越过。

矩:规矩。

(2)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越规矩。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则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返回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 .《〈论语〉十则》的前面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 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提示:从节选的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 有如下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 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 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 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 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记 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 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 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 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 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 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 《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 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 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
慎于言 ①敏于事而 . 枕之 ②曲肱而 . 知之 ①知之为 . ②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相同。
返回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返回
《论语》还善于通过对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 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 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 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 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 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 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 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 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 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终身学习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 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 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
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 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 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 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 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 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 孔子墓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 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名 ,字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
主张
,鼓励人们 入世 ,即“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语十则》讲义
第二则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 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 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 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 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论语》十个重要的章节作为研读内容。

1.学而篇:介绍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学习的重要性。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为政篇:强调君主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治理国家,而不是通过刑罚和威权。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八佾篇:阐述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认为通过规范的礼仪可以达到道德的修养。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4.季氏篇:揭示了孔子对贤德人才的要求,认为只有能够以德行来辅佐君主的人才是真正的贤者。

5.里仁篇:阐述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以“仁”来对待他人。

6.公冶长篇:强调要固守道德原则,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7.子张篇:强调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求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其中有著名的名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忧思篇:提出了人生的重要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忧虑,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泰伯篇:强调要尊重上级和懂得分忧,同时也要对待下级友好和宽容。

10.雍也篇:强调要尊重传统和敬畏上天,不要随意改变和追求功利。

通过对以上《论语》十个重要篇章的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他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以仁爱和礼仪来治理国家和塑造个人品德。

《论语》中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

因此,《论语》的研读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完美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完美版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文化经典
《论语》十则
名著导读《论语》
1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颁奖词】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 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 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 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 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 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 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

《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

在第九则中,孔子认为:“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 重个性有矛盾吗?请联系实际谈谈 看法。
第九则
【明确】没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论是建立
在礼教的基础上的。孔子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这与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尊重个性其实没 有差别。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尊重个性, 这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孔子的这句话出 现在遵从礼教的前提下,而现代教育主张的 张扬和尊重个性是针对个体发展,二者并无 矛盾。
第四则
【明确】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显出他们不 同的个性。(子路—性情急躁,颜渊—儒 雅的谦谦君子,孔子—长者风度。)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 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第五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何不。
敝:破、坏。
伐:夸耀。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明确:《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 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 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 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 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 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矩,规矩。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 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 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仁爱之人则和 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 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 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 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 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林 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返回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 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 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 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 《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 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 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 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 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 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这里,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 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 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 味,”即为明证。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

中国文化研读之《论语》十则《论语》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思想和方法。

《论语》的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礼仪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论语》中选择十则进行研读,并分别探讨其思想内涵。

1.“君子不器”(《子路》),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有关孔子对人的评价的故事。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该懂得宽容,不应该以器物的好坏来定义一个人的品德高低。

这说明孔子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和表面上的形象。

这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这一章节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其个人生活和职责履行得到满足后,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更高层次的事物。

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优先次序,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阳货》),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

孔子认为,了解一件事情并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也不如从中获得乐趣。

他强调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和享受,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路》),这一章节中,孔子强调了交往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过分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关注自己是否能够真正了解他人。

这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这一章节中回答了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

孔子认为,学习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重复和巩固的。

他以“其道光明,其事虽小,不容则入,不出则守”来比喻学习的过程。

这对于今天的学习者来说,也提醒了我们要善于反复学习,不耐烦的心态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路》),这一章节回答了关于怒气的问题。

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语文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论语十则》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整理)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而不越出规矩。

” 3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颜渊、季路侍(1)。

子曰:“盍(2)各言尔志。

”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

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6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注释】
(1)知者乐【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9.、【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

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要做到仁要靠自己,难
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详情。

”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违反礼法的话不要听、违反礼法的话不要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允许我实践这句话。

”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