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铭文及其书法艺术
大足石刻介绍
大足石刻介绍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是中国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
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雕刻造像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教)“三教”为一体,世所罕见,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大足石刻始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延续至明、清。
其根于巴蜀文化,以佛教题材为主,现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区包括五山等多个地区,规模宏大;历经多个朝代,融合多种雕刻技法,雕刻精美。
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从唐末至宋代中国石窟艺术的风格以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大足石刻被列为国家AAAAA级景区,截至2023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
现代开始,对大足石刻文物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不仅设立《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等法律条例,而且还设立了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多个机构进行管理与保护。
大足石刻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 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 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 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 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 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 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 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 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 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 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 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 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 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 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 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 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 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 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 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 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具不大 山有便足 摩很,石 崖高幸刻 石的免因 刻文了地 和物历处 宝、代中 顶雕战国 山刻争内 摩和的地 崖旅浩山 石游劫区 刻价和, 最值人过 集,为去 中尤破交 。以坏通 ,
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 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 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 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 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区历史 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区境内石刻 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足石刻艺 术博物馆 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大足石刻
比喻贪执顽化的心性虽然受到制约,但还不能麻痹大意,放任自流;第 四组“回首”。牧人背着心爱的鸟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轻挽缰绳, 在风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山中狼嚎虎啸,但牛却并未惊慌奔跑。这比 喻贪执顽化的心性有所转化,不易受世俗凡尘的干扰和影响,但还时时 需要清规戒律的约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第五组“驯服”与第六组“无碍”并列。两个年青的牧人手握缰绳并坐 在一起,正亲密地攀肩说着悄悄话。左边的牧人说得滔滔不绝,舌头都 顶出来了。 右边的牧人听得喜笑颜开,眼睛笑成豌豆角,嘴也笑得合不拢了。他们 到底在说什么呢?大家请看,左边的牛也悄悄地凑过来,竖着耳朵,瞪 大眼睛,正在偷听哥俩儿的秘密。这个造型极为生动,所以很多游客看 到这里,都会笑着说:平常大伙儿说的“吹牛”恐怕就是从这儿“吹” 出来的吧!右边的牛好象对主人的秘密并不感兴趣,它安静地跪在一旁 饮水。在这里,牧人和牛的关系已显得轻松、和谐。牧人虽然还手握缰 绳,但已经不用太去在意自己的牛了。这说明对心性的驯化已达到无拘 无碍的程度,清规戒律的约束也正在趋于淡化;第七组“任运”。一头 牛悠闲站立正欲饮水,牧人面带微笑,左手挽绳右手指碑。碑上刻:牛 鼻牵空鼻无绳,水草由来性自任,涧下岩前无定上,朝昏不免要人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 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 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 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 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 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 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 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 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重庆大足石刻疑难字的类型及其成因初探
Apr2018
重庆大足石刻疑难字的类型及其成因初探
郭洪义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①
摘 要:重庆大足石刻多俗字、讹字、异体字、新造会意字等,为大足石刻铭文的准确释读 设置了诸多文字障碍,不利于对其有效科学利用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大足石刻疑难字进行细致考 辨,举证字例,考究字义,总结字形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对疑难字的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及成因揭 示,从而为大足石刻疑难字考释乃至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思路借鉴及经验参考。
学界对大足石刻铭文疑难字的辑录与研究,只有 《大足石刻 铭 文 录 · 异 体 字 与 简 化 字 对 照 辨 识 表 》 《宝顶石窟铭文异体字考略》 《大足石刻文献俗字 考探》 等少 量 论 文,其 所 考 俗 字、异 体 字、会 意 字等往往存在漏录、误释、摹写失真或有待商榷等 问题,不利于对其有效科学利用。因此,鄙人不揣 浅陋,以重庆大足石刻铭文中的部分疑难字为例, 对其进行细致考辨,举证字例,考究字义,总结字 形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对疑难字的类型进行分类归 纳及成因揭示,以期为大足石刻疑难字考释乃至汉
(SchoolofLiberalArts,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9,China) Abstract:Therearelotsofpopularcharacters,mistakencharacters,variantcharactersandnewassociativecom poundsetcinDazuRockCarvings,sotheysetupmanyobstaclesfortheaccurateinterpretationinDazuRock Carvings,andmakeagainstscientificutilizationandfurtherresearchBystudyingonknottycharactersinDazu RockCarvings,givingexamplesincharacters,inquiringcharactermeanings,summarizingtheevolutionlawsof characters,andconcludingthetypeandcauseofknottycharactersinDazuRockCarvings,soastoproviderefer enceideasandexperiencesfortheresearchonknottycharactersinDazuRockCarvingsandhistoryofChinesechar acters Keywords:DazuRockCarvings;KnottyCharacter;Type;Cause;TextualResearch
记录见证大足石刻瑰丽文化
记录见证大足石刻瑰丽文化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8年第12期文/郭宜大足石刻是位于中国西南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大足石刻群有75 处,5 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总计10 万多躯,铭文10 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然而,由于大足石刻系摩崖造像,为开放式空间,岩石又均为砂岩,造像千百年来裸露于崖面,历经风吹、日晒、雨淋、冷暖交替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已进入高速风化期。
科学、完整、全面、系统地记录、保存和展示我们所处的时代所能见到的大足石刻的历史遗迹信息,已经不仅仅是文物工作者的研究范畴,同样也是出版工作者致力的目标。
2010 年底,重庆出版集团就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积极实施文化研究出版工程的部署,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确立《大足石刻全集》(以下简称《全集》)项目,组建了项目组,并确定由两家联合编辑出版《全集》。
2011 年初,《全集》成功申报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重庆市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基金资助项目。
当年还完成了该项目的体例认证、资料整理、部分图片的搜集。
为了保证《全集》编辑出版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完整性,我社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制定了如下措施:一是成立学术委员会与编辑委员会负责全集的编纂及日常工作,学术委员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丁明夷教授领衔,集结国内考古学界知名专家学者,编辑委员会由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王怀龙与大足石刻研究院黎方银院长亲自上阵指挥《全集》的日常工作;二是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别组建了文物科考记录、文物拍摄、文物测绘、书稿编辑、图版制作、设计排版等专业团队开展《全集》工作,各小组之间互通有无、相互配合、无缝衔接;三是鉴于《全集》规模大,拍摄任务重,要求高,经综合考虑,由重庆出版集团花费巨资购置最专业设备和交通工具,组建由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出版中心副主任郑文武挂帅的专业拍摄团队,常年进驻大足现场,按照课题组提供的拍摄提纲,展开了历时7 年的全面拍摄记录工作;四是大足石刻研究院花重金,投入456.53 万元聘请全国专业测绘团队,采用先进的科学测绘手段对《全集》所涉文物进行全面测绘。
关于大足石刻的简介
关于大足石刻的简介大足石刻是中国著名的岩石艺术,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大足石刻建造于唐朝晚期至明初(约907年至1368年),历经数百年,有70多个主要的石刻和1000多个次要的石刻,总面积达到165,000平方米,共计达50,000余尊佛、超过10,000个浮雕和数以万计的文化遗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一部分。
以下为详细的介绍:1. 建造历史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朝晚期,约在公元907年至10世纪初,当时是为了纪念“梁武帝”的名字而建造,但是大量的石雕作品却是在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初期完成的。
历经了数百年的建造,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均有石刻作品添加,也有少量现代石刻作品。
2. 石刻特色大足石刻是中国大型岩石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石刻内容以佛教题材居多,包括佛像、菩萨、罗汉等人物形象,描绘他们的生活和神仙的传说故事。
此外,还有宫殿、仙境、龙、虎、鸟、花和枯山水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每一尊雕像都是精细的艺术品,具有很高价值。
3. 文化意义大足石刻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佛教文化史。
艺术品不仅形象生动、工艺精湛、技艺娴熟,而且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演变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大足石刻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地标之一,为全球和平传递了强烈的文化信息。
4. 参观建议如果您计划去大足石刻参观,建议您安排2小时以上。
通常游客会选择从忠义塔附近的北门进入,并沿着山路向东、西或南走,逐一观赏各个场所。
在这个过程中,您可以跟建筑大师钢琴学习大足石刻的造型、结构、宗教文化等,还可了解中国了解和重视文化遗产的特定方法和方式。
5. 旅游信息大足石窟的交通十分便捷,旅游巴士和轨道交通等都可以到达,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出行方式。
同时,进门需要门票,成人门票价格为80元人民币/人,学生票价为40元人民币/人。
游客可以尝试和其他游客在雷波桥和蟠龙门前拍照留念。
以上是对于大足石刻的简介,大足石刻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重庆大足石刻演示文稿
简介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 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 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 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 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 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 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 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所在石窟:宝顶山 所在龛位: 宝顶山 第11号 年 代: 南宋淳熙至淳祐 1174-1252年 相关解说:龛高700、宽3200、深500厘米。刻像37尊。释迦涅 槃像右肋侧卧,长达31米,仅现半身。此为古代匠师采取意到 笔伏之手法,以示佛大不可度量,为中国石窟艺术中所罕见。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 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 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 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 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 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 “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 他头上的 “金刚顶仪”,为佛教 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 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 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 像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 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 即: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和。
该龛正壁中为佛祖释迦牟尼, 双眼微颌下视,宽额颊丰,跌坐于 莲台之上,沉稳平静,展示佛爷容 貌无限的“相好”。其左右分别侍 立弟(10)子迦叶、阿难:左右两 壁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迦叶最多且长于记忆,称多闻第一。龛中观音面如满月,眉 目清秀,袒胸露臂,肌体丰润,轻纱薄裙之下微见肌体起伏,亭 亭玉立,犹如出水芙蓉,唐人所谓“菩萨似宫娃”便是最贴切的 描绘,是唐代不可多见的佳作。
大足石刻遗产概述100字左右
大足石刻遗产概述100字左右
01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一处石刻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涵盖了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元素。
大足石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02
大足石刻以其丰富的宗教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精美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大足石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
大足石刻的雕刻技艺精湛,表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雕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像、道教神像、儒家思想等,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同时,大足石刻还体现了古代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04
大足石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同时,大足石刻也是重庆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展示了重庆地区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
05
大足石刻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的重要遗产。
它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
06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其雕刻技艺精湛,表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大足石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的诗句
大足石刻的诗句李愚《大足石刻》:“石刻千年匠智崇,入时欲慕探神工。
窟隆宝顶浓才韵,媚逸观音映数嵩。
半壁峰颠栖万佛,栩生仙态至灵通。
笛声吹奏养鸡趣,饮水青牛酣睡童。
村景俗风源本脉,五山造像拂崖功。
集居三教珍群萃,百卷浮图壮谒雄。
”徐崇仁《暗香・大足石刻赋(古韵)》:“圣寿禅院峙苍穹,焚香他梦揽群峰;维摩顶上闻虎啸,小睡山雨听天风;荒烟蔓草蹄涔在,日上三竿犹作梦。
石流泉乐清风爽,长斋野蔬伴春松。
万岁楼前吹横笛,人牛不见杳无踪。
唐诗赋韵惭李白,禅歌经行愧智凤。
一苇东渡犹喘息,君靖千骑显从容。
大丰大足歌盛世,修善人家罄跼恭。
古刹弥新书健笔,济世善政谁争锋?扶贫路上亦禅修,人间无恙藓留封。
”佚名《大足石刻》:“昌州古邑,崇佛儒道;根性惟善,淳厚民风。
然则世道悯悯,岁月无常。
是以刺史韦君靖,在龙岗山开山裂岩,名匠赵智凤,在宝顶山摩崖造像。
夕阳落而星月升,碎屑飞而刻像成。
洋洋兮,七十余处十万余尊;欣欣然,八方百姓慕名登临。
佛、儒、道,和谐相处,世俗与宗教,相依相生!大足石刻,技艺无双;风姿各擅,形胜纷呈。
千手观音,似开屏孔雀,慈愿把尘世间,苦难拯救;困乏佛陀,犹侧卧小憩,平静得,看不到一粒埃尘。
媚态观音,不理他人目光,如灼灼桃花,恣意绽放;养鸡姑娘,坚守朴素愿望,用慈祥,喂养鸡们成长。
轮回图演绎宿命,告戒从善修法积德之义;牧牛图布道讲经,阐明皓月耀古烁今之理。
横笛独奏女心怀民众,赐之以福乐;十八层地狱阴森恐怖,威之以祸苦。
甚至楼台亭阁、花草树木,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就连飞鸟野兽、牲畜虫鱼,亦塑造得,栩栩如生。
而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铭文,亦为石刻中之佳品。
于是四方辐辏,蔚为大观;八面来风,人气鼎盛。
人云:黄山归来,不看山,大足归来,不赏刻!”平凡《七绝/ 大足石刻游记》:“圣寿巍峨有梵音,五山造像史成吟。
三教归一摩崖上,南北游人了自心。
”巫泊儒《七绝・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万千尊,华夏奇观世界闻。
教义悠悠扬善恶,轮回报应启贤君。
大足石刻讲解稿
大足石刻讲解稿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岩石雕刻群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岩石造像群之一,被誉为“巴蜀石窟艺术的瑰宝”。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重修和扩建,现有石刻数千件,高约30余米,分布在10余处岩壁上。
其中,以北山石刻为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代表之一,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和增建,时间跨度达1300年之久。
北山
石刻共分三层,上层为佛教造像,中层为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下层为社会生活和战争场面。
北山石刻主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摩崖造像无论从造型、表情还是细节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更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大足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宝,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艺术之美的展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造像、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足石刻论文
论大足石刻之文化艺术摘要: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立,齐名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
它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晚期石窟艺术世俗化、生活化的典范。
同时,其在题材上为中国密宗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页,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民间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大足石刻,石窟艺术,文化影响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
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
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一、石刻分布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
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
大足石刻主要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和石篆山石刻,它们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
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
在东、南、北三面。
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宝顶大佛湾处有川东古刹圣寿寺,创建于南宋。
庙宇巍峨,雕梁满目,坐落于势峻秀、环境幽雅的林木之中。
寺侧南岩为万岁楼,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
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
大足石刻的介绍
大足石刻的介绍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
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
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2018年12月7日,入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主办的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
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2022年11月6日起,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暂停开放。
2022年12月6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恢复开放。
重庆大足石刻简介
重庆大足石刻简介1重庆大足石刻重庆大足石刻是重庆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位于重庆市大足县。
它的名字来源于古读“大足窟”,意思是“大型石刻”。
大足石刻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其建筑、雕塑、文字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
2大足石刻的历史大足石刻兴建于北宋时期,历史悠久,最初始建于公元907年,历练先后经29个世界君主统治之下,风格表现出传统和异域艺术的融合。
目前大足石刻建筑大约有50多座,雕塑有200多组,刻着各种神话、佛前梵文、及宋、元、明、清四代神话文字,内容十分丰富,非常值得一看。
3大足石刻的特色景区正对南山景,始建于南宋时代,历代构建的一条上百米的庙宇、圆池、石梵文毗连构成一个大院,周围有数堵斗拱形太极围墙,里面凿刻着千余佛像,袒胸露背,极富文化内涵,形态谨严重细。
大足石刻四面山脉连绵不断,陡山突壁气势磅礴,景色宏伟壮观,游客在此不仅可以细欣寺庙殿堂的艺术构思,更可以在茂盛的大自然中徜徉洒落。
4联系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交通十分便利,距离重庆市区58公里,海拔约1000米,景区占地面积达到20多万平方米,分为半山腰,龙岗,唐宋古风等三大区域,拥有珍贵的古文物和建筑,是重庆宗教文化旅游的精品。
5重庆大足石刻的文物珍贵重庆大足石刻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园内有数百座殿宇,凝结着宋代文化构筑精湛技艺,堆砌了大量精美巧夺天工的雕塑,还有大量蕴含着丰厚宗教文化精髓的古文字文物,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景观。
在重庆大足石刻游览,既可以浏览众多精美的雕刻,又可以来到令人恍惚的古建筑殿宇,既能了解古代文化,又能了解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更可以感受到1000多年来不断汇集的艺术宝库,充分赏析重庆大足石刻历史文化的壮美。
大足石刻概况介绍
大足石刻概况介绍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系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重庆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座宏伟壮丽的石刻艺术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石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盛于唐代、宋代,历经千年的变迁和洗礼,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其规模庞大,被誉为“东方凡尔赛宫”,包括石刻摩崖、石窟、石头佛和石刻石像等多种艺术形式。
石刻摩崖是大足石刻的代表之一,分布在剑门、宝台、芭蕉、三教、流泉五个景区中,有的高达7米以上,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典故、文人雅集等。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有唐代初期的天人合一风格,以及唐代中期至宋代的大字峥嵘风格,展现了中国石刻的鼎盛时期。
这些精雕细琢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后世石刻艺术的重要影响。
游览大足石刻不仅可以领略其石刻艺术的壮丽和深厚底蕴,还能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独特氛围中。
来到这里,你可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勤劳,品味到中国石刻艺术的博大精深。
同时,大足石刻也是一座山水和人文相融合的胜地,其周边还有青龙瀑布、七星岩、大足湖等美景,使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对于游客来说,参观大足石刻除了能够饱览石刻艺术的魅力外,还应注意文明游览,保护文物。
在游览过程中,不触摸石刻表面,不乱涂乱刻,同时遵守景区的规定,不乱丢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只有用心去爱护、守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才能让大足石刻更加光彩照人,让后人继续领略到这份瑰丽的艺术瑰宝。
总之,大足石刻作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规模宏大、艺术精湛,为我们展示了古代石刻艺术的辉煌。
游览大足石刻不仅能够领略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能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作为游客,我们应该遵守规则,爱护保护文物,推动可持续发展,让大足石刻的魅力永世流传。
最全大足石刻
大方便佛报恩造像(右图) 图片图分两部,下层为阿难入城化缘,看 见一位男子因家财荡尽,为孝养父母,只 好担着父母行乞,好者奉亲,恶者自食。 阿难十分称赞男子的孝行。上层为割肉供 父母和舍身饲虎。
8
(一)对中国石窟艺术的贡献
3 、 在 布 局 上 ,是艺术、
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 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 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充分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 的审美要求。
25
宝顶山石刻《牧牛图》——回首
牧人背着心爱 的鸟笼,头戴 斗笠,身披蓑 衣,轻挽缰绳, 在风雨泥泞的 山路上行走。 山中狼嚎虎啸, 但牛却并未惊 慌奔跑。这比 喻贪执顽化的 心性有所转化, 不易受世俗凡 尘的干扰和影 响,但还时时 需要清规戒律 的约束,否则 就会前功尽弃;
21
宝顶山石刻《牧牛图》___未牧 《未牧第一颂》:生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转路遥。 一片白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22
宝顶山石刻《牧牛图》___未牧
第一组“未牧”。佛家认为,人的心在未经过调服之前,就跟未经过驯服的牛一样桀骜不羁,很容易随 外界的干扰而波动,就像没有涵养的人遇到一点小事也会暴跳如雷,无法自控一样。第一头牛受到外界 刺激之后冲出栅栏,正昂头犟项拼命朝山间狂奔,后面的牧人双手紧拽缰绳,正使劲地把它往回拉;
柳本尊行化道场
13
(四)反应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
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 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 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造型的技法上,运 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 务求传神写心。
大足石刻铭文及其书法艺术
大足石刻铭文及其书法艺术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城东北,始建于初唐永徽元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下迄明清,余绪至民国末年。
计有摩岩75 处,造像5 万余尊,铭文10 万余字,是中国不可多得的释、儒、道“三教合一” 的石窟艺术群,享有“北敦煌南大足”之美誉,与云冈、龙门石窟“鼎足而三”,把中国石窟向后延续了400 余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石窟史上最后一座艺术丰碑。
1961 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 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铭文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石窟、古塔文保单位范围内,刻写在不同质地上的各类、各种内容的文字,共计1009 件,计104410 字。
从铭文类别及时代来看:经偈颂文368 件,计20480 字;造像镌记、石匠题名286 件,计14815 字;历代碑刻、诗文180 件,计45757 字;寺院遗址出土北宋圆雕纪年造像镌记16 件、宋代墓志铭4 件,计3044 字。
从石窟规模、开凿年代、造像内容、铭文数量及其特色来看:初中晚唐开凿的石窟3 处(尖山子、圣水寺、北山),以体现唐代系列造像;南宋宝顶石窟,以突出龛刻经、偈、颂文完备而别具特色的密教石窟道场的造像内容;两宋石窟27 处,以体现宋代造像“三教”并臻的特色;明、清石窟26 处;南宋多宝塔、晚清文峰塔;北宋大钟寺造像镌记16 件,宋墓志铭碑4 件。
它的形成有两个高潮、两个中心地带(一是晚唐五代北山石窟;一是宋代宝顶石窟)、四个时期(唐前、后期;前、后蜀期;北宋、南宋期;明、清、民国期),其中晚唐至南宋为黄金时期,精华多呈现在这一历史时期。
它不仅为考古学、美术学及宗教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我们全景展示了一部大足石刻艺术兴衰史。
10 万余字铭文中,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真、草、行、篆、隶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汇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为中国书法从笔法、字法和章法上提供了珍贵的临摹范本,在我国石窟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二
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二重庆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区区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
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
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
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余为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供养人(又名功德主)等造像;碑文、颂偈、题记10万余字。
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
宝顶石刻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
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
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
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宝顶大佛湾处有川东古刹圣寿寺,创建于南宋。
庙宇巍峨,雕梁满目,坐落于势峻秀、环境幽雅的林木之中。
寺侧南岩为万岁楼,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
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大足石刻文字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西距成都271公里,东距重庆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
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
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代表。
[1]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内容丰富,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2]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2]大足县始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
唐末昌州刺史、静南军大使韦君靖在龙岗山开建永昌寨,开创北山石刻。
南宋名匠赵智凤在宝顶山用毕生精力建造宝顶山石刻。
元顺帝至元3年(公元1337年)韩法师起义,称“南朝赵王”。
明嘉靖44年(公元1565年)蔡伯贯起义,建国号“大唐”,号“大宝”。
清光绪年间,余栋臣三打教堂,两次起义反洋教。
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张桂山组织保路同志军进县城,宣告大足独立,并攻克富顺,被推为富顺都督。
大足石刻概况
大足石刻概况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
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到此旅游观光,领略大足的风情、山光水色,品味大足的地方佳肴。
大足石刻的历史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
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
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
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
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
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足石刻铭文及其书法艺术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城东北,始建于初唐永徽元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下迄明清,余绪至民国末年。
计有摩岩75 处,造像5 万余尊,铭文10 万余字,是中国不可多得的释、儒、道“三教合一” 的石窟艺术群,享有“北敦煌南大足”之美誉,与云冈、龙门石窟“鼎足而三”,把中国石窟向后延续了400 余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石窟史上最后一座艺术丰碑。
1961 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 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铭文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石窟、古塔文保单位范围内,刻写在不同质地上的各类、各种内容的文字,共计1009 件,计104410 字。
从铭文类别及时代来看:经偈颂文368 件,计20480 字;造像镌记、石匠题名286 件,计14815 字;历代碑刻、诗文180 件,计45757 字;寺院遗址出土北宋圆雕纪年造像镌记16 件、宋代墓志铭4 件,计3044 字。
从石窟规模、开凿年代、造像内容、铭文数量及其特色来看:初中晚唐开凿的石窟3 处(尖山子、圣水寺、北山),以体现唐代系列造像;南宋宝顶石窟,以突出龛刻经、偈、颂文完备而别具特色的密教石窟道场的造像内容;两宋石窟27 处,以体现宋代造像“三教”并臻的特色;明、清石窟26 处;南宋多宝塔、晚清文峰塔;北宋大钟寺造像镌记16 件,宋墓志铭碑4 件。
它的形成有两个高潮、两个中心地带(一是晚唐五代北山石窟;一是宋代宝顶石窟)、四个时期(唐前、后期;前、后蜀期;北宋、南宋期;明、清、民国期),其中晚唐至南宋为黄金时期,精华多呈现在这一历史时期。
它不仅为考古学、美术学及宗教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
力,还为我们全景展示了一部大足石刻艺术兴衰史。
10 万余字铭文中,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真、草、行、篆、隶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汇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为中国书法从笔法、字法和章法上提供了珍贵的临摹范本,在我国石窟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数众多的耕耘者和崇拜者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书法的民间特征尤为明显。
初、中唐时期是民间书法的序品,唐末至南宋为民间书法最丰盛的时期。
其草率的笔画,随势的结体,缓慢的行笔,因石布局占据了主流,流露出淳朴散慢的自然之美。
主要体现在:以刀代笔,直接刻凿,酷似印章边款,极具金石味,如《弥勒说法图龛镌记》等;点画形态、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和审美格调与楷书拉开一定的距离,字距紧凑,字体欹侧,有格界但在书写中又超出格界,充满童真稚趣和无意识审美倾向,如《造“三教”像龛镌记》等;字体追求视觉效果,率意、天真、奇趣又不失规范,呈现出轻松秀雅的书写风格,如《牧牛图》偈语等;故意追求毛笔书写的效果,因工匠的随心所欲、不谙成规,反增稚拙和烂漫之气,如《栽植柏树记》等;既追求铭石书风,也刻意追求笔墨效果,用笔干练老辣、笔意圆润,字形左倾右斜、变态无常,章法布局错落有致,如《造观音像记》等。
如此不凡的创作境界,多为前期敦煌、龙门石窟中少见,从中可以较好地窥探初唐以来各个时期民间书法真实的艺术水准。
从北宋到明清,蜀中无战事,社会相对安宁,使众多北方的文人志士、能工巧匠、大德高僧纷纷来蜀避难和献艺。
众多镌刻题记者中,以西北地区的伏元俊、伏世能姓氏、河南“颍川胥安人”工匠最多,他们把北方书法的精髓移植过来,不断加以内化,推陈出新,“北碑南帖”高度融合。
如佚名《宝岩》题刻,
与北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相比较,对字法的处理和章法的运用遥相呼应,但含蓄内敛的表达则更胜一筹;如《祖师法身经目塔》,其书法面貌与山东《四山摩岩刻经》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分明就是北方宏大书风的重现;如《造淑明皇后龛镌记》则合理移植了敦煌书法雄强刚健的意韵,厚实而蕴藉,阳刚且阴柔;如《造释迦佛龛及捐资建塔题赞》与河南《龙门二十品》诸版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隶书如佚名《残刻》则明显承接了《乙瑛碑》的轻灵韵致。
行书如《行书碑》,笔法源自《争座位帖》,颇具颜真卿书法意势,在整体风貌上倾向于敦厚、雄强、爽健的“豪放”审美特征,乃北方石窟的继续发扬与光大,这为研究刻石书法在审美趣味上向北方书体学习提供了参考。
开凿北山石窟先后有昌州刺史韦君靖、节度左押衙赵师恪等;开凿多宝塔有泸南沿边安抚史冯大学、南山石窟有乡贡进士何浩之父何正言、石篆山石窟有大庄园庄严逊、佛安桥石窟有当地“庄主”古及之等,宝顶石窟更是在朝廷要员魏了翁、杜孝严和府、州官员支持下建成,明初石刻造像题记复苏亦与蜀献王朱椿“驾临宝顶”有关,他们自身书写水平颇高,书法审美能力了得,能刻石者定当非同小辈,书法成就必然丰硕。
如魏了翁“毗卢庵”三个篆书大字,用笔古朴纯厚,静中寓动,平中显奇,光彩照人,是不可多得的存世妙品;隶书如《纪行诗碑》,篆书入笔,转折处多圆笔,结体以波折取势,字距行距收放自如,布局意蕴深长;行书如《与佛有缘》碑,中锋运笔,点画流畅,飞白萦绕期间,笔势直抒胸臆,有意犹未尽之感;草书如《题七绝》,笔调婉雅,意赅神远,空灵旷达,超凡脱俗。
数量最多、名声显赫的当数楷书作品,如王德嘉书“宝顶”两米见方楷体大字,点画横轻竖重,苍茫遒劲,结构大开大阖,气势磅礴,颜味十足,是一件难得的榜书精品。
又如被誉为大足石刻“三大名碑”的《韦君靖
碑》、《赵懿简公神道碑》和《古文孝经碑》,楷法传承有序,字势雄奇端庄,谋篇宏大,魅力十足。
北宋的楷书力作《赵懿简公神道碑》,取法唐宋,特别是以宋人徐浩、苏轼风格立身,古意与法度、笔力与意气高度融合。
用笔上,深得唐、宋楷书法度,既简捷丰厚、端庄沉着,又矫捷痛快、挥洒自如,颇具劲健而婉约风度,能清晰地体会到其精细的笔意与劲健的体态。
结字上,每字笔画轻重不同,巧出天然,起笔收笔遥相呼应,创造出多变又统一的字体。
布白上,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和生动的气韵,实为宋代楷书之上上品。
大足石刻书法除了通过以线条(形)所呈现的表象之美,更多的是通过以汉字(意)所演绎出来的教化作用与政治意图,所表现出的忠、孝内容,深受程朱理学及儒、释、道交融的影响,以佛扬教,宣扬已经世俗化、伦理化的佛教理义。
如“寰宇间仅此一刻”的《古文孝经碑》,就是一部教会人们如何恭行孝道的教课书,它所蕴含的亲孝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着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
但有些孝道也难免过时与过激,如《孝经》关于“五孝”的区分带有浓厚的等级制特征,充满了因果报应的教义,对社会伦理风尚、道德观念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石刻中大量的俗字,要么笔画作了增减、要么部位作了挪移,多是被某些宗教所利用、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故意违背造字规律、“改造”、“意会”、“御用”而成,如《推干就湿恩变图》题识中表现出来的父母恩重情景,其爱借助于宗教背景,达到了统治阶级通过世俗化的说教形式实现社会和谐统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