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9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11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11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
”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
”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
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
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
“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
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
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
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优秀6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优秀6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篇1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
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
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
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
文中指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
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
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
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
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专著读后感(通用24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提议》一书。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此刻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提议,每条提议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更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
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经过阅读该书,它使我悟到了如何建立进取互动的班团体,怎样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怎样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微笑起来……书中提到:当一位学习困难的儿童跟本事较强的儿童在一齐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给他以异常的关心和耐心;要让他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并且评价他的成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能够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到来。
读后这些话久久在耳边回荡,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应对的他们时,要有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忙他们树立信心,。
应当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从而对症下药。
我们还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和真诚,从而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并逐渐乐于学习。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2新的暑假开始了,我早早的买了本书———《爱的教育》他就像一个我的亲人,与我为伴,给我生活的乐趣,像一个老师给我丰富的知识。
这本书讲了作者亚米契斯以日记的形式以高尚的感情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人声动的形象,给我们展现了社会的画面: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整整九个月四年级画面爱是主要。
融汇了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无比的感动用生命去感受身边得点点滴滴。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生安珂10个月所积累下来的日记其中一篇让我映像很深讲了主人公不小心把一个老爷爷的眼睛给打瞎了,许多群众都开始骂他,又给人指责了大家让小男孩回家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原来那个老爷爷住在他家楼上,他非常想去看看可是很害怕,但还是去了,他进了老爷爷家,老爷也开始指责他,他感到伤心说了声对不起,老爷爷也马上转悲为喜,说了声不要紧。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1(805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本《爱的教育》。
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所以也没急着去看,而是将它搁置在一边任其生灰生尘。
直到有一天翻开,我就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它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动我的并不是其极高的文学价值,而是其无处不在的爱——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在这些近乎完美的爱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亲子之爱,尤其是妈妈的爱。
记得有一天,妈妈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为我准备好了热乎乎的早餐。
我以为又是我最爱吃的三鲜粉,兴冲冲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爱吃的鸡蛋煮面条。
看到讨厌的鸡蛋煮面条,我很是不满,大声嚷嚷起来:“怎么又是这些难吃的东西?”可妈妈却心平气和地说:“你现在长身体,只有摄入了足够的营养,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认真听讲……”妈妈正在发表长篇大论,我却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不吃,不吃!鸡蛋煮面条再有营养再好我也不吃!”说完,我嘟着嘴,背起书包“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中午放学回家后,我发现饭桌上全是我最爱吃的菜。
早上饿着肚子的我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正当我大快朵颐时,我忽然发现妈妈比平时吃饭慢得多,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妈妈手指缠着纱布条,还渗着血呢!一问才知道,原来妈妈在切菜时因为担心我上午会饿着,分神了而不小心切伤了手指头。
知道这一切后,我还是大口大口地吞着饭菜,但已经不知道这些饭菜是什么味道了……妈妈的爱,虽然没有《爱的教育》那本书上的爱那样有名,但它一样感人至深,一样完美无暇。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2(834字)人们一提起亲情,总会想到亲人团圆的场面,家人过节的温馨等。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通用8篇)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通用8篇)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通用8篇)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1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
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
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
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
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
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
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
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
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
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2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
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我,成为最好的教师。
”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精选20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精选20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篇1《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最近有幸拜读了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感慨颇多。
它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为副题,从他年幼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与在国内的教育相比,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其间,黄博士提到“要不要惩罚孩子”,他描述了自己儿子矿矿所经历的惩罚教育,透过美国的一些惩罚教育现象分析了美国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种膨胀的自我,与人之本性共在。
它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
与亚洲一些国家的孩子相比,美国孩子往往更开朗,更敢作敢为,而且更富于表现欲。
书中有这样一部分的描写,让我叹服连连:------由美国电视老明星比利·卡斯比主持的“孩子说的有意思的话”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
这个节目其实很简单,在每次30分钟的时间里,由“天才老爹”比利·卡斯比对三个四五岁或者七八岁的孩子进行现场采访。
参加这个节目的孩子都是从自愿报名者中选出的,并无事先排练。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告诉比利·卡斯比他会拉小提琴。
比利让他拉个曲子听听,那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尽管你没付钱,但我还是决定为你拉一首。
”像模像样地拉了几下琴弦后,说:“对不起,昨天我的音乐老师迟到了,所以我没能学好。
”然后把琴夹在胁下,鞠躬作谢幕状。
比利·卡斯比风趣地说:“谢谢你!”那孩子马上接着答:“Youarewelcome.”直译成中文“你是受欢迎的”意译为“您是值得我为您拉琴的”。
尽管那男孩并不怎么会拉小提琴,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和自然流露出来的“舍我其谁”的“自我感觉良好”,让我叹为观止。
脑海中不由交替凸现着这样两幅画面。
画面一:踏进三(4)班课堂,面对着一张张自我感觉良好,充满个性的笑颜,我应对的是一张神情高度严肃,脸色绝对难看的尊师之颜;随着双眉紧锁,不由计上心头,一上场便杀了个“回马枪”,给那些自命不凡的孩子来了个“下马威”。
教育专著读后感精选(20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精选(20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第1篇: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书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们如何当一个好教师的同时,也教会了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当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们的学生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日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
这是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
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应对们的学生,应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们常常会发出感叹:此刻的学生啊,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
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宽容地对待自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教育名著读后感9篇(优秀版)
教育名著读后感9篇(优秀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教育名著读后感》教育名著读后感(一):最近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和《爱的教育》,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我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就应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就应勤奋的读书学习。
最终到达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一样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我的主观选取。
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
不仅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
同时要懂得把学习资料转化积淀为自我的综合素养和创造潜力,这样才能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许多专家也给我们带给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透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我的行为。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读书学习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
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1。
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教育专著读后感1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于1632所着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平等,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推进教育的平等化方面还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其涵义包含四个重点: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
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人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
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
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有很大差距,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缩小这种差距。
以日本为例: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日本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摸索出一套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硬件均衡所有学校统一标配在日本,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历次教育改革的核心。
为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日本的中小学一般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
读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8篇
读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8篇世界第一部系统的女子教育专著韦石一在人们的心目中,读教育专著是教师学习更多教育方法的时候,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读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读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范文1:《陶行知教育专著》读书心得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第一,知行统一。
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
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竖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
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
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读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范文2:《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教育类专著读书篇1读到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巧合,过程不赘述。
被吸引的是书名,《此岸与彼岸》,绘图是一副水墨桥。
其寓意我想,只要是一位教师都能领悟。
教师便是这座桥,将学生从无知懵懂的此岸渡到光明的彼岸。
其实,这个书名让我领悟地更多的是,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起促进与主导的作用。
这是一本教学手记,目前共有两册。
第一册的名字叫《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这一册记载的全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第二册便是《此岸与彼岸》-----我的数学教学手记,这本已经上升到理论阶段,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一些教学现象。
读完第二册的第一辑,我有如下两点想法。
一、解读教材,尊重教材。
我们上过小学数学课的老师都知道,在我们教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的时候,教材中总会出现购物、游戏、借书等场景,甚至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单元中,连续几个阶段都呈现相关的场景。
然后我们通过提炼、整理实际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列出数学算式,进而探索算理,归纳算法。
但我们会发现,教材中这种多次出现的场景可能会让学生索然无味。
然后,我们有时就会失去了使用教材素材的底气,另谋资源。
当然,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希望我们新找的素材更能吸引学生,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真到更换素材的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想的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里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实施阻碍。
或者是有可能兴趣到了,效果却不佳。
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例子。
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中给的素材是让学生分52个羽毛球,这52个羽毛球是按5筒(一筒10个)加2个的结构摆放的。
教材的目的是先让学生选里面的四筒平均分成2份,然后把剩下的12个再平均分。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具体过程,进而顺利理解竖式的计算方法。
但是教学本课的一位老师,他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如此摆放的羽毛球换成了土豆。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心得(精选13篇)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心得(精选13篇)教育教学专著读书心得篇1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
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
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
”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
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
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
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
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
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的,巴普罗也有一句话证实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他是这样认为的:“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他在这句话中只讲了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在儿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
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
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
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
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
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30篇)
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30篇)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精选30篇)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篇1通过对专著的学习,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
引申思考,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
在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
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
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
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
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今年寒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
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
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
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第1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拿到《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这本书,便觉得是自己渴望已久的书,翻开目录,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这些现当代教育家的名字赫然入目,这些名家都是我急切想深入了解的教育名家,有了这本书,我可以仔仔细细的阅读学习了!在我的读书笔记本上,我做笔记最多的就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感触也是最深的。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中度过的。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挠的为中国的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遗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5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5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闲暇之余,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
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
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
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
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
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优选10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优选10篇)教学论是课堂教学的造型艺术,“大教学论”便是要“把一切事情传授给一切人的广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教得准有机会”、“教得让人觉得开心”、“教得完全”的造型艺术。
>教学论是课堂教学的造型艺术,“大教学论”便是要“把一切事情传授给一切人的广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教得准有机会”、“教得让人觉得开心”、“教得完全”的造型艺术。
>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优选10篇)教学论是课堂教学的造型艺术,“大教学论”便是要“把一切事情传授给一切人的广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教得准有机会”、“教得让人觉得开心”、“教得完全”的造型艺术。
>看完一本书之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非常值得共享的获得,现在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纪录一下了。
你要了解阅读感想要怎么写吗?下边是我帮大伙儿梳理的教育专著读后感范文,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教学论是课堂教学的造型艺术,“大教学论”便是要“把一切事情传授给一切人的广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教得准有机会”、“教得让人觉得开心”、“教得完全”的造型艺术。
>教育专著阅读感想1教学论是课堂教学的造型艺术,“大教学论”便是要“把一切事情传授给一切人的广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教得准有机会”、“教得让人觉得开心”、“教得完全”的造型艺术。
>夸美纽斯是17世纪瑞典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教育学家,他于1632所着的《大教学论》是社会心理学产生单独课程的逐渐。
教学论是课堂教学的造型艺术,“大教学论”便是要“把一切事情传授给一切人的广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种“教得准有机会”、“教得让人觉得开心”、“教得完全”的造型艺术。
出一个人的智性弱不禁风到不能用忠恕之道去改善的程度。
”文化教育民主建设的一个关键內容便是文化教育公平,坚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推动文化教育的公平化层面也有要投入大量的勤奋!文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其内涵包括四个关键:第一,人即目地,人受文化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人随意和睦地发展趋势,仅有重视每一个个人的基本人权与随意的发展趋势,才合乎文化教育公平的标准;第二,文化教育支配权平等原则。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读书心得的写作方法(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
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
那么如何写读书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1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要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特别有激情,我们用这种激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会得到很好的转换,课堂教学也就会很成功。
二、要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怎样来“用心”对待我们教育,“用心”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要有“责任心”。
有人赞美教师,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精选12篇)
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体会1暑假里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慢慢品读了《爱的教育》。
读完它之后,它让我不禁对自己的人生深深地反思。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此书通过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这本书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不起眼,实则不平凡的人物来激起读者心中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使读者的爱永驻自己的心中。
初读这本书时,我曾为其中的人物“耐利”和“克洛西”深感命运的不公,为他们哭泣过。
但渐渐读下来,我又被安利柯的善心,他父亲的耐心与慈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与真诚所深深打动。
此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让我忍俊不禁,深陷其中。
语言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我们的内心世界。
书中父亲所写的一篇篇感人至深、具有劝诫性、能启发意义的文章让我受益颇多。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真、善、美,如何用眼睛去看待人世间发生的悲欢离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
书中的孩子个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我没有的优点。
书中家人的鼓励,朋友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对我们当下的孩子岂不又是一次心灵的洗涤?阅读带给我许多的情感,我会跟书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笑,一起悲伤一起痛苦。
也会看着天空思考自己的人生,回味自己的过去,畅游在故事的天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9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一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我们要学会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安利柯各种感人小故事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月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争吵》,让我的脑海里涌现了一大堆生活里的画面。
故事主要讲了安利柯和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争执,安利柯用尺子指着朋友,父亲把尺子折断了扔到墙角去了,这位父亲虽然严厉,但举止中却饱含着对孩子的爱。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而我的父母也是这样。
学习进步时,爸爸妈妈会奖励我,让我有了成就感;退步时,爸爸妈妈会教育、批评和引导我该怎么改正错误。
那是几年前,一个美丽的日子,晴朗的天空。
而我却觉得非常糟糕,那是因为我的数学复习题只得了良。
回家的路上,我忐忑不安的想:“爸爸不会骂我吧?应该不会吧?爸爸是爱我的……大不了骂我一顿……真希望能这样吧!”突然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的就回到了家,爸爸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对我,反而迎来了一阵劈头盖脸的斥骂。
随后,爸爸恢复了情绪。
开始耐心的教导我该怎么做这些题。
而一旁的妈妈在爸爸教完我题目后鼓励我:“一次没考好没事,下次努努力就好了。
”而妈妈慈祥的话语让我心头暖暖的。
我从心底里知道,我们从呱呱坠地时就一直被父母各种爱包围着,有时是严厉的爱,有时是慈祥的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二毕业十年了,十年来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
一项工作从事久了会觉得有些自身已经得心应手,在不断的实践中忽略了理论学习。
20XX年的XX月,参加了国培计划后,和省内各地的同行们相互交流,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缺失,回来后将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利用到教学中取的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不久前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念方面的著作:《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是由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
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
教育理念不是一个新的名词,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导。
但正如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一样,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总有差距。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都要通过教育实践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
很多教育理念在书本上看来是非常完美的,但操作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教育中,现实的教育资源缺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实际的教学条件限制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当然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贯彻。
在阅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后,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终生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
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推动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明确提出以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终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但包含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且还包含职业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业。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中、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将终身教育利用到实际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健全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身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转变,提升对教育和学科新编发展的了解。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明确提出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理念、知识无法得到更新,显然也无法培养出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人才!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了解终身教育对我们不断学习、不段更新已有的知识技能有较大的鼓励作用,并且学习不但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习。
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尤其重要,不但能让他们学会某种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学习型社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学习型社会表现在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全民化、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推动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
关于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型社会中,人要进行终生学习,必须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此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话语权利。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实现,必须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
教育不但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氛围共同构成的大环境。
不错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推动学校教育。
把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
可以整合社会各方的教育资源,调动各方的教育力量,对提升教育效果,改造社会风气,提升整个国民的素质。
三.多元教育智力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认识智能。
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音、体、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
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
长期以来,我们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杆,这对一部分更擅长动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素质教育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其目标在于养成功的人格。
不但要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更应该看到怎样去发展人的潜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不错的基础。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应该投入到素质教育中来;素质教育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习惯的养成上!在这一点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评价和激励传统意义上的“差生”。
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身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
因此在课堂上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成功感非常重要,在我们的预期效果和学生实际反映出的结果中,肯定有一定的差异。
如何正确看待和缩小差异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三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于1632所着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大教学论》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明确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让人感动的是,《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的让所有人都能受教育的理念: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健全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强调了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艺术。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建议,不但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
指出,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
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善的地步。
”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平等,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推进教育的平等化方面还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其涵义包含四个重点: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
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不错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人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
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
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有较大差距,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缩小这种差距。
以日本为例:(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日本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摸索出一套推动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硬件均衡所有学校统一标配在日本,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历次教育改革的核心。
为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日本的中小学一般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
不论山区学校,还是繁华的东京都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设施均以全国统一标准配备。
例如我们参观的茨城县麻生高中,虽然是一所建校81年的乡村学校,但配备着与东京市的学校几乎相同的基础设施:一栋多功能的教学楼、一座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
为了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日本的学校向学生提供便宜的营养午餐。
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免费午餐。
二.师资均衡所有教师参加流动为了实现各个学校的师资平衡,“二战”后的日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教师经常性流动。
在日本,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最长只能任教7年,没有一位教师和校长能在一所学校工作一辈子。
同时,在教师业绩评价方面,由于日本公立学校一般只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教育,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大学或短期大学,有多少学生考入大学,不会与教师的评估和待遇挂钩。
三.个体均衡所有学生获得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一直试图打破对所有学生实施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
为此,日本从中学阶段开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的做法。
到高中阶段,学生基本以选修课为主,有的学校实行跨学年选修,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其实,教育公平堪称世界性难题。
我国在法律上直接规定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地政府要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