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田间道路标准
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
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田间路硬化成为了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在改善农田路况、提高农田生产效率方面一直处于前沿。
为了规范农田田间路硬化工作,提高农田路硬化的质量和水平,我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农田路硬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农田田间路硬化的必要性农田田间路硬化是指在农田中设置的便于交通及作业用的道路,它的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田间路硬化可以有效减少农机作业的能耗和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农民运输农副产品的效率,减少损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材料要求:农田田间路硬化的材料应选择优质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质量稳定、耐久性好。
2. 施工工艺:农田田间路硬化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保证路面平整、坚固、耐磨。
施工时要注意保护好周边环境,避免污染,并确保施工质量。
3. 设计要求:农田田间路硬化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河北省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土地利用情况,合理确定路宽、路线等参数,确保农田路硬化工程符合实际需求。
4. 安全标志:在农田田间路硬化工程中应设置明显的交通安全标志,如限速标志、路牌等,以确保农民作业和行驶的安全。
在需要设置路灯、护栏等设施时也应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5. 养护要求:农田田间路硬化后,应加强路面养护工作,定期检查、修补路面缺陷,确保路面平整、畅通。
养护工作也是保证农田路硬化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农田田间路硬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施工、精心管理的原则。
在项目启动前,需要进行前期勘察、设计,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提升工程质量。
农田田间路硬化工程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田间道路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田间道路建设标准
田间道路工程
1、田间道路工程是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它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包括田间道和生产路。
2、通过实施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
3、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宜为3m一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宜为3爪以下。
在大型机械作业区,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
4、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不低于95%,丘陵区应不低于80%。
详细要求
田间道路工程
1、田间道路工程的布局应力求使居民点、生产经营中心、各轮作区和田块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力求线路笔直且往返路程最短,道路面积与路网密度达到合理的水平,确保农机具到达每一个耕作田块,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
2、田间道路工程在确定合理田间道路面积与田间道路密度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道路占地面积,与沟渠、林带结合布置,避免或者减少道路跨越沟渠,减少桥涵闸等交叉工程,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
3、田间道的路面宽度以3m一6m为宜,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势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宽度不少于5.5米,有效长度不少于10米: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的田间道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承担农产品运输和生产生活功能的田间道路面宜硬化:田间道路基高度以20cm一30cm为宜,常年积水区可适当提高;在暴雨集中区域,田间道应采用硬化路肩,路肩宽以25cm一SOcm为宜。
4、生产路路面宽度宜为3m以下,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的生产路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生产路路面宜高出地面30cm。
生产路宜采用素土路面。
增城市土地开垦中心
二0一三年六月十三日。
农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农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1、水泥混凝土路面:
面层:二、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板厚度分别不小于24cm、22cm、20c m,村道不小于18厘米。
设计抗弯强度二、三级公路不小于4.5MPa,四级公路不小于4MPa。
基层:县乡道路二、三级道路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四级道路也可采用石灰水泥稳定碎石、碎石等粗骨料基层,厚度不少于超过18 厘米;除上述结构外,村道还可采用不小于18cm的石灰稳定土基层。
底基层:除上述基层结构外,还可采用石灰稳定土或生骨料路面冷再生结构。
厚度由计算确定。
村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有底基。
2、沥青混凝土表面:
面层:二、3级为3.5cm+4cm沥青混凝土,4级为4cm沥青混凝土;
基层:县乡公路只能使用水泥稳定砾石结构,厚度不小于18cm;。
田间道路
4.1田间道路等级的划分
1田间道路分为四个等级
田间道路根据服务面积与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干道
是乡镇与村庄联系的道路,以通行汽车为主,是整个项目区道路网的骨干,联系着农村居民点和各乡镇,承担着项目区的主要客货运输。
(2)支道
一般指村庄与村庄之间联系的道路,是村庄对外联系的通道,承担着运进农业生产资料、运出农产品的重任。
岩石类型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石
≥60
1、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岩浆岩类;
2、硅质、铁质胶结的砾岩及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类;
3、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岩等变质岩类
中硬岩石
30~60
软质岩石
5~30
1、凝灰岩等喷出岩类;
2、泥砾岩、泥质砂岩、泥质页岩、泥岩等沉积岩类;
4.6路面
1、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
2、干道和支道路面面层一般可选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贯入、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砂石路面。
田间道和生产路可采用砂石路面、泥结碎石、素土路面等。
3、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或各种稳定类粒料。
(2)干道和支道的最小坡长为60m,当纵坡为9%时最大坡长300m。田间道和生产路的最小(大)坡长没有相应的要求。
5、竖曲线
田间道路中干道和支道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0m。
4.4路基
1、一般规定
(1)路基路面应根据道路功能、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
农村道路路宽标准一、道路分类1. 农村道路通常分为乡道、村道和田间道三个等级。
2.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3. 村道是指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村与村之间和村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4. 田间道(生产路)是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区内部道路。
二、道路等级与设计速度1. 乡道的道路等级较低,设计速度一般为20-40km/h。
2. 村道的道路等级略高于乡道,设计速度一般为20-60km/h。
3. 田间道的设计速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20km/h。
三、路基宽度1. 乡道和村道的车行道路基宽度原则上均不应小于4.5米,但是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实际上乡村道路的车行道路基宽度一般在3.5米左右。
2. 乡道和村道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应小于2米,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实际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一般在1.5-2米之间。
3. 田间道的单车道路基宽度一般为1米左右,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路面宽度1. 乡道和村道的路面宽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应小于路基宽度。
对于路面较窄的路段,可采用错车道的方式进行解决。
2. 田间道的路面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8米。
五、交叉口最小展宽1. 在农村道路上,交叉口的展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最小展宽不得小于3米。
对于较大的交叉口,可以适当增加展宽。
2.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陡峭的山坡或狭窄的山谷等地形条件,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解决。
六、建筑限界1. 在农村道路上,建筑限界是指沿线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根据规定,建筑限界内的空间不得被占用,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2.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建筑限界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七、道路安全设施1. 在农村道路上,安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警示桩等设施,这些设施能够提醒和引导驾驶人员注意安全行驶。
农村生产道路标准
农村生产道路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产道路的宽度、厚度、路面材料、交叉口设计、坡度与弯度、排水设施和道路养护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道路的新建、改建和养护工程,有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道路宽度农村生产道路的宽度应根据使用需求和地形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米,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5米。
对于较窄的道路,应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
2.道路厚度道路厚度应根据使用要求和路面材料类型确定。
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厚度不应小于15厘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应小于20厘米。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道路,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道路厚度。
3.路面材料路面材料应具有耐久性、抗滑性和稳定性,以适应农村交通需求和自然环境条件。
常用的路面材料包括沥青、水泥混凝土、石材等。
应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
4.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因此应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
交叉口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过。
对于较宽的交叉口,应设置红绿灯或人行横道等设施。
5.坡度与弯度道路的坡度和弯度应符合相关标准和地形条件,以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一般情况下,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应超过8%,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米。
对于特殊地形条件下的道路,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
6.排水设施道路排水设施应能及时排除路面积水,确保道路排水畅通,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排水设施应包括排水沟、边沟、涵洞等,应根据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7.道路养护道路养护是保证道路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对道路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道路病害和安全隐患。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确保道路养护的质量和效果。
农村生产路的建设标准
农村生产路的建设标准
农村生产路的建设标准主要根据当地农村交通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下是一般性的建设标准:
1. 路面宽度:农村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一般应在4米至8米之间,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可以适当调整。
2. 路面结构:农村生产路的路面结构应采用稳定耐久、适应当地气候和土质条件的材料。
常见的路面结构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等。
3. 基础设施:农村生产路的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系统、标志标线、交通设施等。
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路面排水通畅。
标志标线应明确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
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安全岛等,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4. 路面坡度:农村生产路的纵向和横向坡度应根据当地地形和道路长度进行设计,确保车辆行驶平稳和安全。
5. 路边绿化:农村生产路的两侧可以进行路边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树木和花草,美化环境,增加道路景观。
6. 安全设施:农村生产路应设置适量的路灯和警示标志,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设标准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的农村生产路建设标准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来确定,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基本农田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设计规范本文由belion1982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666.7 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
GB 3838 GB 5084 GB 8978 GB50288 GB /T50265 GB/T16453.1 GB/T16453.3 NY/T309 TD/T 1012 SL18 SL207 SL252 SL265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泵站设计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沟壑治理技术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水闸设计规范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3.2 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规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3.3 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田块。
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3.3.1 3.3.2 地。
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执行标准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执行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行为,保障工程质量,维护农田生产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农田田间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
第三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应遵循科学施工原则,确保施工质量,保障农田生态环境。
第四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安全。
第五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和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第六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八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前,应认真查阅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了解工程情况。
第九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及工期计划。
第十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前,应做好现场标志和围栏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二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第三章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第十三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四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加强安全监控。
第十五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时完成。
第十六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和数据整理,为验收提供依据。
第十七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章施工后的验收工作第十八条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九条田间道路工程验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第二十条田间道路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竣工手续,确保工程的正常使用。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二十一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田间道路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一般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0.25米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达90%以上”。
1 一般规定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1.2 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3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1.4 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别。
1.5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2 土地平整工程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3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城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
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
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应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田间道路标准与要求
田间道路标准与要求
田间道路是连接田间作业区域与主干道路的路径,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运输、农产品收运等作业。
其标准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宽度:田间道路的宽度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通常不应小于3米,以便两车同时通过。
2.道路强度:田间道路须能耐受农业机械的重负荷,因此道路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3.道路坡度:田间道路的坡度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来设计,避免道路积水及易滑。
4.道路标志:田间道路应设立指示标志,以指导交通,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5.道路维护:田间道路是长期使用的,需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复,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6.交通安全:应加强对农机作业时的交通安全管理,并设立警示标志,以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田间道路的标准与要求主要是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交通安全性,以
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
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
农田机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而农田机耕道路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规范农田机耕道路的设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
二、道路宽度
农田机耕道路的宽度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大小和作业场地的要求
来确定,一般应不小于3米,同时应保证机耕车的通行。
三、道路坡度
农田机耕道路的坡度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行驶和作业为主要
考虑。
在坡度要求下,应保证道路的排水功能,同时避免土壤侵蚀。
四、道路弯曲
农田机耕道路的弯曲应根据机械设备的转弯半径和作业场地的
要求来确定。
弯曲的半径应尽量大,避免对机械设备的损坏。
五、道路硬化
农田机耕道路的硬化应根据作业频率和机械设备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砂石铺路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
六、道路标志
农田机耕道路应设置标志,标识出不同的行驶区域、禁止通行区域以及路况提示等内容。
标志应设置清晰明确,易于辨认。
七、道路维护
农田机耕道路的维护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时定期进行,保证道路
的平整度和通行性。
同时,应保证路面的排水顺畅,避免道路因为水坑和积水而影响机械设备的行驶和作业。
八、结论
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
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
河北农田田间道路的硬化标准如下:
1. 田间道路合理布设,有序配套,方便使用,与乡、村道路连接成网。
机耕道路宽度宜为3\~4米,高出田面\~米;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通道,便于耕种和农产品运输;供生产、生活通行的道路应硬化。
2. 平原区耕作路宽度宜为1\~2米,高出田面\~米,硬化率80%以上;丘陵区耕作路宽度宜为\~2米,高出田面\~米,硬化率70%以上;山区耕作路宽度宜为\~米,高出田面\~米,硬化率70%以上。
此外,关于路基和路面的具体标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数据。
但可以参考的是,建设标准一般应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不小于米,路面宽度不小于米。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非重载交通的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基层必须满足强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若采用沥青路面,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4厘米,水泥稳定类基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
当采用米路基宽度或米路面宽度时,每300米左右应设置一个错车道。
对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限制的路段,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经市级交通运输部门批准,可适当降低技术指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建设标准请以政府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田间道路设计规范
田间道路设计规范田间道路设计规范是指在农田中设计和建设的道路的规范化要求。
田间道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是连接农田的交通道路,还承担着排水、农机运输和物资运输等多种功能。
因此,合理、科学地设计田间道路对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道路宽度、弯道半径、路基高度、路面材料和排水设计等方面,对田间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1. 道路宽度田间道路的宽度应根据农机的通行需要进行科学确定。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在4米以上,侧支道的宽度应在3米以上。
此外,在考虑农机通行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安全通行和应急车辆的需要,确保道路宽度合理。
2. 弯道半径田间道路的弯道半径是影响机具转弯通行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小型农机的弯道半径应在4-5米之间,中型农机应在6-8米之间,大型农机应在8-10米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道路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农机的通行需求,避免因弯道半径过小而导致农机无法通行或者转弯困难。
3. 路基高度田间道路的路基高度是确保道路排水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田间道路的路基高度应高于田地表面,以保证排水通畅。
此外,还应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土地条件,合理选取路基材料,确保路基的坚固和稳定。
4. 路面材料田间道路的路面材料应具备耐磨、耐压、防滑和排水等性能。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碎石或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确保道路的平整和耐久。
对于某些特殊地域或者需要考虑农机对田地的损害情况,还可以使用草皮或者压土作为路面材料,以减少轮胎对土地的压迫。
5. 排水设计田间道路的排水设计是确保道路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到农地的地势和土地的排水状况,合理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确保道路排水畅通,避免因积水导致道路损坏或农机无法正常通行。
综上所述,田间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设计和建设田间道路时,需要考虑到道路宽度、弯道半径、路基高度、路面材料和排水设计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性和稳定性。
田间道路设计规范
田间道路设计规范田间道路设计规范田间道路是农田内部的交通路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标志。
合理、科学地设计田间道路,对农田生产的效益提高和农村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田间道路设计的规范,供设计者参考。
一、道路宽度田间道路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的需求,合理确定道路宽度。
常见的道路宽度有3米、4米、5米等。
道路宽度一般应满足机械操作空间和安全通行的要求,同时需要考虑到田间作业的布局和土地利用效益。
二、路面材料田间道路的路面材料应选择耐久性好、承载能力强、施工成本低的材料。
常见的路面材料有混凝土、水泥砂浆、碎石等。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当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农田的实际情况。
三、路面坡度田间道路的坡度应考虑到下坡道和上坡道的安全和通行性。
通常情况下,下坡道的坡度控制在5%至10%之间,上坡道的坡度控制在10%至15%之间。
坡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沟槽和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的沟槽和排水系统是保证道路畅通和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设施。
在设计田间道路时,需要合理设置排水沟和雨水口,以便及时排除道路上的积水,防止道路损坏和车辆滑动。
五、标志和标线田间道路的标志和标线是确保道路通行安全和有序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田间道路时,应标明道路的路名和里程,并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警示标志,以便驾驶员及时了解道路状况和行驶方向。
六、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田间道路的设计应与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同时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未来的农村现代化建设。
道路设计需要考虑到农田的经营需求、农机化水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七、安全性和环保性田间道路的设计应注重安全和环保,确保道路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
设计者应规划安全设施,保证道路旁边的农田和林地的安全。
同时,应考虑到道路的噪音和尾气污染对周边农村居民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以上是田间道路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设计者在设计田间道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整理)田间道路设计规范及资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行业标准应用研究田间道路工程专项报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课题组2006年10月审查:李红举校核:张志新编写:宿梅双目录1研究目的 (1)2引用标准名称 (1)3标准内容规定及研究分析 (1)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3)3.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1)3.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2)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24)3.6《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 (32)3.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33)4应用成果 (37)4.1田间道路等级的划分 (37)4.2控制要素 (38)4.3路线 (39)4.4路基 (40)4.5路基排水 (44)4.6路面 (45)4.7桥涵 (46)1研究目的田间道路工程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下述标准的目的就是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中关于田间道路的建设标准和等级,桥涵建设标准和等级提供依据。
2引用标准名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 80-9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3标准内容规定及研究分析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1.1标准简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公路工程总体控制要素、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汽车及人群荷载、路线交叉等方面进行了界定,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基本农田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设计规范基本农田设计规范本文由belion1982贡献pdf 文档可能在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666.7 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
GB 3838 GB 5084 GB 8978GB50288GB/T50265GB/T16453.1GB/T16453.3NY/T309TD/T 1012SL18 SL207 SL252SL265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泵站设计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沟壑治理技术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水闸设计规范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3.2 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规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3.3 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田块。
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3.3.1 3.3.2 地。
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
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
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
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耕作机具型号、
道路宽度、地形起伏、耕作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机耕道路
设计标准,供参考:
1. 道路宽度
道路宽度因耕作机具型号不同而异。
大型机械化耕整机需要较宽的道路,通常在3-4米之间;中小型拖拉机则需要较窄的道路,通常在1.5-2.5米之间。
此外,考虑到路面的坚实度和稳定性,道路宽度也需要根
据地形起伏进行适当调整。
2. 车辙深度
车辙深度应该与耕作深度相同时,以避免机械化作业中车辙太深造成
土质松软、脉络纵横、容易积水,影响后期的生产。
在设计道路时,
应该根据地形起伏、土壤类型和作物生长周期等综合因素考虑。
3. 路面材料及厚度
路面材料及厚度要根据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需要,以及开采土地技
术和机械化度等情况来确定。
目前比较常用的材料有沥青混凝土、水
泥混凝土、碎石和砖石路面等。
同时,为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行驶平
稳性,应制定标准的路面厚度。
4. 边坡和排水
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需要设计一定的边坡和排水设施。
边坡倾斜角度要适当,通常为1:1.5到1:2之间。
排水系统应该保证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道路漫溢和积水。
5. 标志和标线
为确保行车安全,应在道路两侧设置标志和标线。
标记应该明显、清晰,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标志的设置包括路名、道路编号、限速标志等;标线的设置包括车道标线、中央隔离带标线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农田机耕道路设计标准,但具体的实施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
田间道路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平面设计
田间道路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平面设计田间道路设计是指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田间道路的布局、线型、宽度等技术参数,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平面设计是田间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舒适性、通行效率和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田间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布局设计田间道路的布局应根据农田的实际分布情况和农业机械的作业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田间道路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农田的分布相适应:道路应沿着农田的主要轴线布置,使各个农田之间的道路尽量短,减少运输距离。
2.与地形地貌相协调:道路的布局应考虑地形地貌的起伏和坡度,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设置盲弯、加宽弯道和减速带,以确保安全通行。
3.与农作物种植相适应:道路的布局应避免穿越农作物的生长区域,以免对农作物造成破坏。
二、线型设计田间道路的线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的走向、曲线半径和超高等参数的确定。
线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道路的舒适性和通行效率。
1.道路走向:道路的走向应尽量沿着地势较平缓的方向布置,避免过多的起伏和弯曲,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车辆的磨损。
2.曲线半径:道路的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的转弯半径和行驶速度来确定,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转弯和行驶。
3.超高:道路的超高是指道路中心线高于路肩或边沟底部的高度。
超高的设计应根据道路的设计速度和车辆的超高要求来确定,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行。
三、宽度设计田间道路的宽度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的车行道宽度、路肩宽度和边沟宽度等参数的确定。
宽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1.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应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和车辆交通量来确定,以确保车辆能够正常通行和超车。
2.路肩宽度:路肩宽度应根据道路的设计速度和车辆的超车需求来确定,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停靠和超车。
3.边沟宽度:边沟宽度应根据道路的设计排水能力和污水排放要求来确定,以确保道路能够有效排水和保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农田田间道路标准
农田田间道路最低宽度为4.5米。
农村道路是指任符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在农村范围内,用于村、田间交通运输,并在国家公路网络体系之外,以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为主要用途的道路(含机耕道)。
城镇、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道树的用地,不属于农村道路。
标准同时对路基、路面宽度作出要求:乡道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5米、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硬(土)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
对于特殊地区,如三州及盆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乡道和村道可按单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错车道数量每公里不少于3处。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田间路(机耕路)的路面宽度宜为3m~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不宜超过3m。
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田间路(机耕路)的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
因此3.5米的田间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