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17 年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一、水果产业技术系统(一)整体思路。
针对我省果业供应侧产能剩余、供应侧构造性失衡问题,依据品种引领、质量提高、生态环保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推动果业连续健康发展。
增强果树优秀品种引进、挑选和推行,繁育优良健康种苗,集成创新种植技术,增强果品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果质量量安全,提高生产综合效益,促使我省果业实现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俭、环境友善的可连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引进、挑选和推行百香果优秀品种;建立病毒检测系统,展开百香果苗木出圃抽检工作,推行优良无病毒苗木;展开高优节能种植技术集成示范,提高种植技术水平;踊跃开发精湛加工产品,提高综合利用效益,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福建百香果产业可连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要点1.增强种质资源引进及品种挑选。
展开百香果优秀种质资源的引进、保留、评论及利用,引进和采集种质资源10-15份,成立百香果种质资源圃;以果香浓烈、风味独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目标,挑选出适应福建地理天气的优秀品种1-2个;成立良种母本园 2 个,为种苗繁育供应优良资料。
拟订百香果品种标准1-2个。
2.推动优良种苗繁育及推行。
建立种苗病毒检测系统,保障繁育资料和出圃种苗无病毒,促使产业健康发展,在全省主要育苗基地展开百香果种苗出圃检测,达成 10 万株以上的苗木抽检工作。
3.高优节能种植技术集成与推行。
环绕质量提高、节本增效、绿色栽种的目标,展开露地种植、设备种植、限域种植、完熟种植、肥水精确调控、减肥减药等技术研发与示范,集成一套高优节能种植技术,实现战胜土地连作阻碍,减少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高果质量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目标;拟订百香果标准 1-2 项。
4.推动产业链延长。
增强百香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工艺研发,开发系列加工产品。
要点展开百香果饮料、浓缩果汁、百香果特点糕点和休闲食品工艺研发和产品开发,研发出3-5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带值。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国家已经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解决农村扶贫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实施方案。
一、综合利用资源1、积极开发各地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注重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总产值,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资源利用上,应加强节约和合理利用,尽可能减少浪费,防止过度开发对农业的损害。
2、利用金融资源,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为当地农业增加流动资金,改善农业服务能力,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改进农作物品质,增加农产品产值,实现农业现代化。
4、积极开拓市场,对农产品实行精准营销,加大对农业品牌的投入,优化农产品产销结构,促进农业收入的增加。
二、完善政策1、完善农业促进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利用政府政策和资金资助,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繁荣发展。
2、加大社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大投资,更多地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努力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为农村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着力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对新技术的引进和传播,以及科学研究的加强,都会对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规划1、积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发挥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改进,完善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网络,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利用,增加农业总产值。
3、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全面涵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保险制度,改善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农村居民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农业产业综合体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综合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综合体逐渐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农业产业综合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等为支撑,集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
因此,制定农业产业综合体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综合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3.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空间。
三、实施措施1. 制定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综合体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农业产业综合体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业产业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综合体的生产和运营条件。
3.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综合体的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互补性强的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强化技术支持。
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农业产业综合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5. 拓展市场渠道。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出去,吸引更多消费者认可和购买。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综合体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实。
2. 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农业产业综合体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取得成效的产业综合体给予奖励,激发各方积极性。
3. 提供金融支持。
加大对农业产业综合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贷款、融资、风险补偿等金融服务,降低其发展的资金成本。
打造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明确发展目标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
这一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技进步、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3.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4.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升级、就业拓展和扶贫开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为加强科技创新,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 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3.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业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牧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了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提升农牧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农牧业产业升级。
2.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产值。
3.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具体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1)研发推广高效、低耗、环保的农牧业生产技术。
(2)建立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3)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
2.优化产业结构(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
(3)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3.提升基础设施(1)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3)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4.培育人才(1)加强农牧业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牧业。
(3)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收集国内外农牧业发展资料,分析现状。
(2)走访基层,了解农牧业发展需求。
(3)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2.试点示范阶段(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3)推广试点成果,全面实施。
(2)完善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项目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
(3)完善政策体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3)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3.组织协调(1)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构建“1+6”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
构建“1+6”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产品供应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20年底,按时完成省下达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40.5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逾108万亩,建成设施农业面积约13万亩。
“菜篮子”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7个,农业农村部、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各10个,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2个,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2个,百亩以上的蔬菜规模化种植场∏4个。
一、构建“1+6”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等6条XX优势特色产业分链。
建立“链长+链主+链长工作专班”的工作架构,完善稳链、补链、强链、建链联动协调机制,培育壮大若干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农业“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一)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全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一是打造形成岭南特色精品农业,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同步,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迈上新的大台阶;二是构建形成城乡融合的都市型新乡村,乡村与山水格局、自然环境融合协调,彰显广府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三是培育形成都市型新型农民,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农民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要围绕实施“穗农奔富”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健全,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表率。
——精品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约束的根本出路。
为了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一、目标和原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坚持以下原则:(一)合理划分责任,强化协同配合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中央主要负责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和管理协调,指导和帮助地方落实产业发展任务,支持地方间建立区域农业产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等,收集和提供产业相关信息;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类科技资源,落实统一规划和区域布局下的相关任务,做好涉及本地的机构、设施、人员等相关条件保障工作;地方与地方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工明确的原则,共同推进本区域内的产业发展。
(二)遵循产业规律,推动协调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合理配置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间和区域间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促进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条块结合,稳定、持续和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三)强化制度设计,建立内在机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从各个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在内容设计、任务分解、协作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系统化、制度化设计,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协作;通过基地、人才、项目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202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1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方案。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农业结构优化。
农业结构优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农业仍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要优化农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加大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高效种植的比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破生产和销售瓶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民的产业链利益。
第二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科技成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鼓励国内农业科技企业把握机遇,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
第三步,优化农业大环境。
优化农业大环境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使得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更加便捷和有效,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灌溉和农业生产用水保障等任务。
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进程,建立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村庄公用电网,提高农村电力质量和供应能力。
第四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完善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整个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各个行业的协调和合作,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和互补性发展。
此外,政府对农业产业链的建设也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扶持,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和支撑。
总之,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农民要加强自身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现代化、安全、绿色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农业方向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规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是指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产业链配置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旨在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性体系。
第三条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技术进步;(二)坚持产业导向,促进农业产业链完整发展;(三)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四)坚持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体系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指导,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鼓励地方、企业投入资金。
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第六条体系组织架构包括:(一)体系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三)综合试验站:负责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四)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体系建设内容第七条体系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三)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提高农业附加值;(四)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五)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人才队伍建设;(六)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运行管理第八条体系运行管理遵循以下要求:(一)科学规划: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体系建设规划;(二)项目申报:建立项目申报制度,确保项目质量;(三)项目实施: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四)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五)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体系建设成效进行评估。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资本与技术上的统一,协调合作完成各项农业生产任务,并在市场上形成一种整体竞争优势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以下是一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一、构建农业产业链1.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
2.建立产业链:整合各个环节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成从农业生产到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
3.优化农业生产环节: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实施规模化经营1.确定规模经营项目:通过技术指导和市场调研,选择一些具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2.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设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规划、组织生产、协调各方利益,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
3.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流通1.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特点和加工需求,建立相应的加工设施和加工车间,保证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安全。
2.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包装设计,建立独特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开拓销售渠道:与超市、酒店、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售额和利润。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设立科研机构:成立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开展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创新。
2.培训技术人才:组织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推广高效农业技术:通过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推动高效农业技术在联合体成员中的应用,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益。
五、加强政策支持1.财政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专项资金和项目扶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7•【字号】闽政文〔2022〕288号•【施行日期】2022.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22〕28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17日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500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存栏保持在900万头以上;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更加完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沿海较发达的县(市、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为加快推动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现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实际,制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粮食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任务,围绕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依托全省现有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建设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方位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我省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二)基本任务。
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省、市、县等有关农业科技优势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集成、试验和示范推广;收集、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信息与动态,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
1.重点工作:通过深入调研,确定各产业区域布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开展重点研究、示范和推广。
2.基础性工作:建立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产业国内外、省内外相关信息,提供相关产业应用和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3.前瞻性工作:针对我省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组织开展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储备性、跟踪性和前沿性研究。
构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构建路径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行探讨。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定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实现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产品优质安全、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的综合体系。
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1)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科技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资源高效配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4)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3)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
(2)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2)发展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4.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
(2)完善农业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3)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农业权益。
三、实施策略1.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背景 (3)1.2 农业现代化目标 (3)1.3 农业现代化意义 (3)第二章农业产业链整合基础分析 (4)2.1 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4)2.1.1 农业产业链结构 (4)2.1.2 农业产业链发展特点 (4)2.2 农业产业链存在问题 (4)2.2.1 产业链条不完整 (4)2.2.2 产业链内部协同不足 (4)2.2.3 产业链技术创新滞后 (4)2.2.4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 (5)2.3 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5)2.3.1 提高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 (5)2.3.2 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5)2.3.3 推动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 (5)2.3.4 优化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 (5)第三章农业产业链整合策略 (5)3.1 整合模式选择 (5)3.2 整合关键环节 (6)3.3 整合实施步骤 (6)第四章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6)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4.2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7)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7)第五章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7)5.1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7)5.2 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8)5.3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8)第六章农业科技与信息化 (9)6.1 农业科技创新 (9)6.1.1 创新背景及意义 (9)6.1.2 创新方向与重点 (9)6.1.3 政策支持与保障 (9)6.2 农业信息化建设 (10)6.2.1 信息化建设现状 (10)6.2.2 信息化建设目标 (10)6.2.3 信息化建设措施 (10)6.3 农业科技服务 (10)6.3.1 服务体系构建 (10)6.3.3 政策支持与保障 (11)第七章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11)7.1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1)7.1.1 市场定位与目标 (11)7.1.2 市场主体培育 (11)7.1.3 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11)7.1.4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1)7.2 农业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12)7.2.1 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 (12)7.2.2 农业要素市场培育 (12)7.2.3 农业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12)7.2.4 农业要素市场政策支持 (12)7.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 (12)7.3.1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2)7.3.2 农业市场服务内容 (12)7.3.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12)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 (13)8.1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 (13)8.1.1 农业产业链资金需求特点 (13)8.1.2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规模 (13)8.1.3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结构 (13)8.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3)8.2.1 政策性金融服务 (13)8.2.2 商业性金融服务 (13)8.2.3 保险金融服务 (13)8.3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 (14)8.3.1 金融科技创新 (14)8.3.2 跨界合作创新 (14)8.3.3 政策创新 (14)第九章农业产业链政策保障 (14)9.1 农业产业链政策制定 (14)9.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14)9.1.2 政策制定原则 (14)9.1.3 政策内容与措施 (14)9.2 农业产业链政策实施 (15)9.2.1 政策实施主体 (15)9.2.2 政策实施流程 (15)9.2.3 政策实施保障 (15)9.3 农业产业链政策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体系 (15)9.3.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3.3 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农业产业链整合效果评价与展望 (16)10.2 整合效果评价方法 (16)10.3 农业产业链整合展望 (1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 农业现代化背景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创新为驱动构建现代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以创新为驱动构建现代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战略规划 (2)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2 创新驱动智慧农业的必要性 (3)1.3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3)第二章:技术体系构建 (4)2.1 关键技术创新 (4)2.2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4)2.3 农业物联网布局 (4)第三章:服务体系设计 (5)3.1 服务模式创新 (5)3.1.1 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 (5)3.1.2 创新服务方式 (5)3.1.3 实施服务外包 (5)3.2 服务流程优化 (5)3.2.1 明确服务目标 (5)3.2.2 优化服务流程 (6)3.2.3 提高服务效率 (6)3.3 服务标准制定 (6)3.3.1 制定服务标准体系 (6)3.3.2 制定服务评价体系 (6)3.3.3 加强服务标准实施与监督 (6)第四章:政策环境优化 (6)4.1 政策法规支持 (7)4.2 政策性资金引导 (7)4.3 政策宣传与普及 (7)第五章:市场运作机制 (7)5.1 市场需求分析 (7)5.2 市场主体培育 (8)5.3 市场营销策略 (8)第六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8)6.1 资金筹措渠道 (8)6.2 资金使用效率 (9)6.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9)第七章:人才培养与引进 (10)7.1 人才培养计划 (10)7.2 人才引进机制 (10)7.3 人才激励机制 (10)第八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1)8.1 国际合作项目 (11)8.2 国际技术交流 (11)8.3 国际市场开拓 (12)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监督 (12)9.1 项目实施步骤 (12)9.1.1 项目启动 (12)9.1.2 项目调研与需求分析 (12)9.1.3 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 (12)9.1.4 项目推广与应用 (12)9.1.5 项目验收与评价 (12)9.2 项目监督机制 (13)9.2.1 组织监督 (13)9.2.2 质量监督 (13)9.2.3 资金监督 (13)9.3 项目调整与优化 (13)9.3.1 动态调整 (13)9.3.2 政策支持 (13)9.3.3 技术创新 (13)第十章:效益评估与后续发展 (13)10.1 经济效益评估 (14)10.1.1 直接经济效益 (14)10.1.2 间接经济效益 (14)10.2 社会效益评估 (14)10.2.1 生态环境效益 (14)10.2.2 农村社会效益 (14)10.3 后续发展规划 (14)10.3.1 技术研发与创新 (14)10.3.2 政策支持与推广 (14)10.3.3 产业协同发展 (15)10.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战略规划1.1 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
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第一章:引言目前,全球农村地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建立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可以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因此,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其实施和发展。
第二章: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概述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包括多个关键因素,如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命周期和现代管理方法等。
为了改善现有的农村发展和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增长,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农村产业体系。
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包括生物科技、制造业、能源技术、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等众多领域。
此外,现代农村产业体系还应该包括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第三章: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建立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对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有助于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并实现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同步发展。
其次,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城市的人口负担,促进城乡互动和人口平衡。
第四章: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和战略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
2. 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科技投入和创新,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升级,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品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防洪、排涝、灌溉等农业水利设施,以及饮用水系统、路网和电力系统等重要基础设施。
4. 建立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建立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形成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加工、贸易和销售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附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衔接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启动实施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参照农业部、财政部印发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科教发…2007?12号,和《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科教发…2007?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是国家体系在我省的延伸和补充~是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优势产业升级需要~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提高服务产业能力为重点~依托现有优势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组建服务于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及其产业的创新团队~以产业技术需求确定任务目标~以项目实施促进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以有效协作创建创新团队和新型工作机制~以新型机制构建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纵横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发展~努力形成有效承接国家体系、协调研发关键技术、高效开展试验示范~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技术体系~实现农业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联动和高效运转~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势产业竞争能力~为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主要任务通过建设创新团队~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团队建设。
优先支持全省优势、特色农产品~逐步扩大创新团队覆盖范围。
创新团队主要承担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有效承接国家体系的创新成果~加强衔接和配合~充分发挥国家体系对山东农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强联合攻关和重点攻关~增强新技术对我省优势产业的引领支撑,三是承担事关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应急性相关技术工作~收集整理产业发展基础信息~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公益性咨询和信息服务, 四是建立综合试验站~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熟化集成和转化推广~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产业、带动生产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五是活跃学术活动~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
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20•【字号】梧政办发〔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梧州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024年4月20日梧州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桂发〔2024〕4号)和《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梧发〔2024〕1号)精神,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梧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写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文章,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具有梧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发展行动,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75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力争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0%,第三产业增加值超75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超25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0家,百亿产值工业企业达到8家,形成20家工业龙头企业引领、10家单项冠军突破、55家专精特新企业攻坚的优质企业阵营。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概述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农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农牧业体系就成为了当今之世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农牧业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农牧业的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本文将着重探讨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二、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趋势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农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因此,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农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农牧业需要将科技创新应用到生产、管理、投资等方面,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品种种类等各个方面。
2. 规模化:现代农牧业需要严格按照产业标准建立起全链条的农牧业体系。
农牧业的生产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益性和竞争力。
3. 市场化:随着国家对于扶持农村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体系,使农牧业产品成为品牌和有特色的产品。
三、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 科技创新(1)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是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需加大政府对农牧业的投入,创新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密切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并鼓励农民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
(2)培育新品种,提高农牧产业的品种丰富性: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加强品种之间的交流,对新品种进行推广、扩大示范效应和推广效应。
(3)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绿色农牧业环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把环保和经济效益通过推广加以整合。
2. 加强农牧业规模化发展(1)打造规模化的农牧业产业链:发展现代农牧业需要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的农牧业生产模式。
推广多元育种,棚户区改造,优质水源保障。
(2)加大对农民的产业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及有差异性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民规模化发展农牧业,以及通过补贴政策等措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项目整体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项目整体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2.提高农产品产量: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作物种植密度和机械化程度,增加农产品产量。
3.降低生产成本:引进节能环保的农业设施和农机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4.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完善农业产业链:建立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三、项目规划1.地理位置选择:基地选择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农产品的输出和市场的覆盖。
2.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包括大棚、温室、田间管理配套设施、灌溉系统等。
3.农产品种植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产品,合理进行布局和轮作。
4.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建立农产品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
5.农产品加工和仓储设施建设:根据农产品产量和市场需求,建设适宜的加工和仓储设施,提高产品附加值。
6.销售渠道规划: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与超市、酒店、餐饮等商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高效销售。
四、项目实施1.投资筹措: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项目资金的筹措。
2.建设标准执行:按照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3.引进专业人才:组建具备农业和管理专业知识的团队,进行项目的管理和运营。
4.市场推广: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五、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园将带动农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农民转移就业的压力,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
3.农产品质量提升: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支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实施方案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优质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上取得积极成效,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实现突破。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科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构建“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服务、保护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招引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全产业链。
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统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加快从“卖原料”转变为“卖产品”。
做精乡村休闲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发展创意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通道,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农产品供应链。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力争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500亿元。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支持合作农产品返销进口。
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服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招商引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为企业入滇投资兴业提供优质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发挥优势,融入全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成为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创新引领,人才支撑。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加制度供给,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创新生态,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绿色低碳,集约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起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合理布局,集群发展。
增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立足各州(市)资源、区位、产业特色,调整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开放平台,促进要素合理配置,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优势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趋势下,在国家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云南产业发展具有五大突出优势。
——产业基础更加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绿色铝、硅光伏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行,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要素优势更加突出。
云南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是享誉国内外的“有色金属王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富集的劳动力,为云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推动各类要素在云南高效流动、交汇循环,将有力支撑云南加快形成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生态优势更加明显。
云南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二,好山好水好空气造就了云南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绿色已成为云南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重要竞争力,世界10大水电站4个在云南,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5%,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有利于充分彰显云南绿色低碳优势,助推云南促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拓展云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空间。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云南有着源远流长、兼容并蓄的厚重历史,自强不息、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热情好客、重商厚商的人文特征,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大抓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提升,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对西部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都为云南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科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构建“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服务、保护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招引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全产业链。
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统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加快从“卖原料”转变为“卖产品”。
做精乡村休闲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发展创意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通道,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农产品供应链。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力争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500亿元。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支持合作农产品返销进口。
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发展方向。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1+10+3”1 “1” :粮食;“10” :茶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核桃、澳洲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含奶业)、生猪、乡村旅游;“3” :烟草、甘蔗和天然橡胶)重点领域,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进云南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2、三年目标。
到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930万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87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 3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2. 9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附加值、品牌影响力、持续创新力显著增强。
3、重点任务(1)打造“绿色云品”。
发挥云南光、热、水、土、气候等生态和资源优势,在生产、加工、流通全流程实现绿色生态转型,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
以“九湖”和“两江”流域为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绿色种养循环、土壤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绿色发展,确保农业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
持续抓好绿色有机认证和奖补,力争到2024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数量达到8000个以上。
(2)做特“优势精品”。
发挥比较优势,挖掘特色产品,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品牌。
培育优质奶牛种群,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打造奶源生产大县,持续扩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绿色、有机乳品,塑造优质民族乳业品牌。
提高精制茶比重,规范名山茶管理,加强产地溯源管理,实施“消费者信赖行动”,持续扩大“云茶”市场影响力。
加快高端花卉商业化育种,提升品质和品牌,稳固“云花”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行业“定价权”。
提升精品咖啡比重,建设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生产基地,构建集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培训、旅游等为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
加快培育蓝莓、树莓等小浆果,早熟葡萄、冰糖橙、软籽石榴、晚熟芒果等优质果种,打造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
延伸核桃等坚果产业链, 开发油脂、乳品、果仁等精深加工食品。
加快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发展有机生态特色栽培食用菌,推进“云菌”品牌建设。
培育优质蔬菜品种,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广小包装净菜,建设国家重要的“菜篮子”保供基地。
(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科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构建“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服务、保护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招引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全产业链。
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统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加快从“卖原料”转变为“卖产品”。
做精乡村休闲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发展创意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通道,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农产品供应链。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力争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500亿元。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支持合作农产品返销进口。
(4)建立健全富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完善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
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指引,引导各方合理确定利益分享及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引导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就业带动、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对农民利益分享占比高、投资强度大、土地产出率高的企业给予奖励。
支持村集体经济盘活整合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性资产。
支持农户自愿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共同发展、增加收入。
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资料来源:《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