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初中语文说课稿(通用5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芦花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
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
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二、作者、作品简介1、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2、读幻灯②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常识。
幻灯③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四、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1、文章题为“芦花荡”,前八自然段交代了与芦花荡有关的哪些内容?(学生通读前八段后回答,不清楚时教师做引导分析)明确:⑴环境:敌人包围的苇塘。
幻灯④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抗日战争(从敌人、炮楼、躲避战火等分析)⑴人物:①老头子:神奇的老英雄(从年龄、任务分析)②战士:情绪乐观、信心十足(从“响”字分析)③敌人:监视苇塘(从两个“提防”分析)2、在这样的环境中,“芦花荡”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速读后文简述故事,教师引导总结)幻灯⑤ 开端--护送,发展--受伤,高潮、结局--复仇五、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极富有传奇色彩,你能说说它奇在那里吗?明确:幻灯⑥(1)用强烈的反差渲染。
2023年《芦花荡》说课稿
2023年《芦花荡》说课稿2023年《芦花荡》说课稿篇1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__的理解。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__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通过__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沪教版初中初二语文上册《芦花荡》说课稿
沪教版初中初二语文上册《芦花荡》说课稿一、课程背景《芦花荡》是沪教版初中初二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文选自北岳阙文化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精选丛书:新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将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 理解《芦花荡》的情节、主旨和背景; - 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 学习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1. 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 群体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互动交流; - 归纳总结法: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和学习要点。
2.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回忆《芦花荡》的时候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吗?”步骤二:整体阅读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用默读的方式阅读课文《芦花荡》。
2.提醒学生注意理解课文的情节,主旨和背景。
步骤三: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和研究一个问题。
2.定义问题,例如:“《芦花荡》中的主题是什么?”或者“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4.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和总结,准备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包括:“芦花荡”、“防汛”、“震撼”等。
2.通过示范和操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
芦花荡说课稿初中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初中芦花荡说课稿说课稿是老师为说课而准备的文稿,那么,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号选手,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芦花荡》。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芦花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尽管文体不同,但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可见编者是用这些作品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活跃在芦花荡里的与敌人斗争的老头子的英雄形象,有典型的环境描写和精彩的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在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发奋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以文载道”的目的。
二、说学情“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
我们鉴赏小说,应仔细寻味一个特定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物是怎样生活、思考、憎爱和追求的”。
从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看,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p 能力,同时八年级正是学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助于同学们的内心情感升华,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
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情特点,我确立本课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朗读课文的学习方式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芦花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芦花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雷锋的影响下,薛丁山同学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该课文适用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是该册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
教学时间约为两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理解课文《芦花荡》的内容与结构,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知识点;•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符合逻辑和表达流畅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课前导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通过个人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学会感恩,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发现。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芦花荡》的内容与结构,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含义,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白板展示雷锋的形象和一些有关雷锋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芦花荡》的大致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 你会有什么反应,如果看到需要帮助的人? - 为什么雷锋被称为“活雷锋”?有什么特别之处?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开始阅读课文《芦花荡》,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并标记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验,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⑴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5、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芦花荡》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 《芦花荡》一、说教材《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篇课文是根据乡土文学的一篇短篇小说改编而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农村孩子范成的成长历程和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乡和珍惜自己的成长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芦花荡》,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乡土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并理解乡土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3.学习运用描写性语言,描绘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芦花荡》,学生能够培养以下能力: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抓住文中重点信息;2.分析描写性语言的运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发现并感受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通过学习《芦花荡》,学生能够培养以下情感态度:1.珍惜自己的成长环境,感恩家乡;2.对乡土文化保持敬畏和热爱的态度;3.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并抓住文中的重点信息,分析文中的描写性语言;2.运用描写性语言,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和情感。
(二)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深度;2.引导学生将描写性语言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1.创设情境:通过呈现一幅描绘乡村景色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2.提问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解解读1.分段解读:以逐段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分析描写性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描写性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展示讨论1.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情感体验1.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运用描写性语言进行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编号:__________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简介1.2 课文主题1.3 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讨论5.4 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阅读材料9.2 延伸思考题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简介:通过学习《芦花荡》,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课文主题: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1.3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元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2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4.2 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5.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 Symbol 意义和深层含义。
5.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8篇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优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学过程预设:共四个环节,以朗读、品读贯穿始终。
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第二环节:回扣文本——美读美析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形象第四环节:融入自我——美说美写教学步骤如下:白洋淀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白洋淀水域辽阔,几十条水道交错纵横,这是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英雄的形象,大家还认识他吗?(学生答:小兵张嘎)今天,让我们走进白洋淀,再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
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学生自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
学生活动一: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芦花荡的说课稿范文
芦花荡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活跃在芦花荡里的对敌斗争的老头子的英雄事迹这一单元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编者精选此文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拼搏奉献的精神作者创作此文意在记录战争岁月里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无畏牺牲的伟大精神和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因此在教学意图的设计上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的性格把握英雄人物的品质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体会故事的细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意蕴;教学难点应放在体会人物性格和景物特征上.二、说教学目标:基于该文小说的体裁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水平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老英雄形象品味作品诗意的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梳理思路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评老英雄的豪爽性格和豪迈壮举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三、说教学方法1.直观展示法:展示芦花荡优美的景色意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2.设疑理路法:通过设计问题如文章的人物、具体环境和故事情节是怎样的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上把握课文3.点拨法:给予学生阅读指导,意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认真思考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4.品读涵泳法:品读人物及景物描写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审美感悟能力四、说课时安排由于本文是写人独特叙事复杂、思想深刻的小说,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景物美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优美的白洋淀图片辅以导入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这就是白洋淀这里水道纵横这里芦苇万顷这里淀水浩淼这里风光旖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芦花丛中去解读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的美丽画面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引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二)整体感知1.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字词的积累仍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因此在阅读课文之前我将用幻灯片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学习2.老师通过设问"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破坏了这种美呢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故事发生在何时、于何地、是何人、有何事另外要学生注意(2)情节的铺垫和环境的烘托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3)有矛盾冲突和高潮的出现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说明:讲故事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同时复述既给想像创造了条件又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有声广告”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读来捕捉有效信息在想像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辅以必要的方法性指导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三)设疑理路1.老师设问:这个故事的人物形象有些2.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是怎样的3.经历的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呢人物形象:老头子、大菱、二菱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抗日战争时期的(芦花荡)故事情节:护送――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通过对故事进行梳理让学生把握住了小说三要素理清文章发展脉络并以此为纲有利于下面的学习.(四)品评人物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句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品读法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2.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头子你认为老头子是怎样的形象谈谈你对老英雄形象特征的认识.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3.老英雄形象特征: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认真负责、坚守承诺的品质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过于自信自尊(核心)4..对于文中:“过于自信与自尊”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先让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应老头子这一特征的语句和地方明确:有非常之意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菱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石有关系的二菱洗脸大菱还警惕一些老头子三次的“不怕”不能不说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大意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而他的功与过皆源于此(四)合作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对于学生的答案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三条:1.革命英雄主义孙犁笔下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老头子年近六十却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寄寓其中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2.古朴纯真的人情美:听着受伤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的话语老头子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发誓要为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还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老头子是如此深情作者将老头子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展现了古朴纯真的人情美3.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老头子在严密封锁的苇塘出入自由他的自信乐观体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同时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英雄我们还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同时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象在苇塘里的坚持抗战的英勇队伍从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通过合作探究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五)拓展延伸读语段即兴演讲:“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问题:老头子在用竹篙砸鬼子们的脑袋时他心里会产生怎样的独白请同学们揣摩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体会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同时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六)说作业布置1、在美丽的芦花荡上演绎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你感兴趣的抗日战争小故事写下你的感悟字数200字左右第一题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并巩固课堂上提到的叙事要素提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2、课下再读课文把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勾画出来第二题意在让学生课下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为下节课介绍环境描写做好预习(六)说板书板书上我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本文的故事情节: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到大菱受伤最后是老头子报仇另一个是老头子的性格自信与自尊这也是始终贯穿于文章的老头子性格的核心这样板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又抓住人物性格的最主要方面便于理解课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芦花荡》说课稿1一.教材地位1.教材剖析:《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所收录的5篇虽然体裁不同,但它们的内容却都是战争题材。
无论是正义一方还是非正义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单元中,题材的选取涉及中外,触碰近代与现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领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妇人、老头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类人在战争中的勇为、凄苦与对争议的弘扬、对和平的呼唤。
《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寻找部队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是一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
2.课时安排:《芦花荡》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将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从白洋淀优美的风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识记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则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为了顺利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紧扣课文主题,通过设计主问题,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的策略,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准确把握“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体会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并在赏析同时了解老头子是怎样刻画的。
同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语言作用。
本课的难点:理解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和经验:八年级的学生对小说已不陌生,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
因此,先让学生通过小说三要素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2.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通过设计主问题“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人人有话说。
尤其是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言。
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那些阅读书评较好的同学参与到互评环节中,促其养成敢于争鸣,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芦花荡》说课稿《芦花荡》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一、教材概述《芦花荡》是山东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小说,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乡村少年拯救芦花荡的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以及劳动的力量和乡土情怀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乡村的淳朴,也可以从中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芦花荡》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3.了解小说中所描述的芦花荡的自然景观。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的热爱;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精神。
三、教学重点1.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所描述的芦花荡的自然景观;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与学生谈论乡村的美丽和自然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在家乡附近是否有一个美丽的自然景点?这个景点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 阅读与理解学生开始阅读《芦花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逐段阅读,然后讨论每一段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怎样拯救芦花荡的?为什么他能够取得成功?”3. 人物形象分析在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导入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小说中的杜少甫和杨白劳是怎样的人物?他们的形象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4. 芦花荡的自然景观在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描述芦花荡的自然景观。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说中对芦花荡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芦花荡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呈现的?”5. 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一等奖说课稿《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
八年级第一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战争题材的文章。
战争的残酷,中国人民的英勇气概,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参提出,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孙犁的这篇小说《芦花荡》是精读课文,为两课时。
我的设想是第一课时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情节,着重分析人物性格,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第二课时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对刻划人物形象的作用,并进行人物外貌,心理描写的训练。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小说中主人公“老头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
“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孙犁在刻画这个人物时从面到点,以“过于自信和自尊”为性格的核心,展开情节,老头子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正是因为作者没有把老头子塑造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才更有了几份亲切,他的英雄行为才更富有传奇色彩。
孙犁的小说正是擅长以生活中的平常人物为代表,展现后方人民看似平静却又十分艰苦的斗争生活,表现普通群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从而传达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初中语文说课稿(通用5篇)《芦花荡》初中语文篇1一、作家作品简介紧接着导语,老师说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孙犁。
借着对孙犁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二、景物描写品读紧接着作家作品的介绍完毕,老师又说,既然孙犁笔下的白洋淀如此美丽,那就让我们一度为快吧。
1.美句美读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后,并且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
2.美句品评学生就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老师总结:这些景物描写写得好的理由在于:1.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手法的综合运用。
2.真实的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之情。
三、感知故事情节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破坏了这种美呢?学生齐声回答,是侵略战争,是日本鬼子。
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对故事情节的感知。
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听故事:听课文录音朗读,整体感受故事。
2.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说故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3.怎样说故事:(自主、合作、探究)1.要注意情节的铺垫和环境的烘托;2.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3.有矛盾冲突和高潮的出现;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四、拓展延伸在美丽的芦花荡上演绎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学生,学习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并遵照以上四点讲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2-3名学生讲完以后,老师总结发言:同学们讲的故事都很精彩,一个个抗日故事听得人热血沸腾,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60年前纷飞的战火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美丽的白洋淀容不得玷污,今天,世界各国人民纷纷举起了和平的旗帜。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努力缔造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新世界,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追求。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到此结束,最后让学生明确了下一课时的任务,即进行人物分析。
我对《芦花荡》一文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批评指正。
《芦花荡》初中语文说课稿篇2一、教材分析1、教材环境(单元说明)《芦花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
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认为本单元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对战争(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历史、战争的性质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选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联系七年级教材,不难发现,从八年级开始,教材在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
本册一、二单元安排的均是叙事性作品,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而阅读叙事性作品(记叙文)的基础,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记叙的要素。
因此,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本单元就是要复习、掌握记叙六要素的知识,通过抓六要素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获得自己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的独特的领悟。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来说,单元要求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能迅速抓住记叙的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
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能力①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②感知老头子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①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方法拟借助多媒体,采用听读、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知→品读揣摩→迁移”的教学模式,感知、品读中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芦花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创设有利于课文学习的情境;采用听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既是因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根据课文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又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的特点,试图培养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味、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模式的制定则是根据情意原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情,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㈠导入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有感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自古燕赵就多慷慨悲歌之士。
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
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
如我们熟悉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说明:此导入,意在通过真实的图片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爱,对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对英雄的敬意,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后,教师简介写作背景㈡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边听边想像边概括(最好不看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说明:听的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听故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
同时,听读既给想像创造了条件,又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有声广告”。
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听来捕捉有效信息,在想像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听的时候注意把记叙要素变成问题,以利于概括。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小结并过渡:具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老头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㈢快速默读课文。
要求:①分析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②说说老头子给你的印象,并请找出相关语句。
方法指导:克服“唇动”“手动”式的默读,养成依*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的默读习惯。
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合作,深入探究:①小结情节层次: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合作探究:课文开头的几个自然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说明: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分析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
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谋篇。
②归纳人物性格(相关语句要求绘声绘色地读出来)爱国、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合作探究:①你能说出这些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吗?②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③透过老头子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么?说明: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
老头子性格的突出特点也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就是他的自信自尊,可做重点分析。
其他的有一定的难度,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要求学生把相关语句绘声绘色读出来可以检测学生理解的程度。
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思想内核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㈤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你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吗?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㈥布置家庭作业:①请你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家人听,并请把你家人的评价带回来。
②朗读课文,归纳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
说明:设题目的,一是为下课时做准备,二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可增进与家人的沟通。
宁波北仑白峰中学陈荣森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芦花荡》,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单元第二课。
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闻,一篇书信,一篇小说。
虽然体裁不同但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内容。
可见编者是用战争题材的作品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来了解正义战争的威力与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我所说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它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当时特定历史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勇气与威力、信心与信念,揭示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无情的杀戮。
这看似残酷,反映的却是一个不屈民族的抗争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气,体现了“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学生通过对此文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激发起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国无尊严,以此引出梁启超说的“小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发奋学习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文以载道”的目的。
《芦花荡》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此篇小说是他在延安时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过文艺界的注意”①。
小说通过“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一样的年近六十的老头子用船护送两个女孩子(大菱、二菱)通过敌人封锁的苇塘,由于他“过于自信和自尊”而被敌人发现,大菱负了伤,就此引发了老人在水中用钩子钩敌人的腿、用竹篙砸敌人脑袋的复仇过程,从而让老人泄了民族之愤、找回了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