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芦花荡 (18)
初中八年级语文 《芦花荡》环境描写赏析
《芦花荡》环境描写赏析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情景交融。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我们知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切忌游离地写景。
《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芦花荡》也是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范文以及原文欣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
一些影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
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学生补充,板书巩固。
3分钟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阅读感悟,自主研讨。
15分钟提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飒飒泅水2、解释词语:转弯抹角: 悠闲:张皇失措: 月明风清:3、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重要知识点整理一、作者生平孙犁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
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
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副刊科副科长、编委、顾问,长期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创办并主持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大师”。
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名誉委员、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孙犁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该小说后收入中学本,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代表作品他从事文学创作7年,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另有《孙犁文集》正续编8册和《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10种散文集传世。
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衰年变法”,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评价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过于自尊体现: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 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 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 的自尊。
☆ 爱憎分明
如: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 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 付诸实际行动。
语文第二课
芦花荡
课文背景
《芦花荡》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 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 的生活情景。
复习生字生词
芜湖 歼灭 潢川
荻港 阻遏 鄂
殷家汇 绥靖区 白崇禧
溃退 豫北 宋希濂
锐不可当 阌乡
芦苇 wěi
提 防 dī
白洋淀 diàn 疟子 yào zi
竹篙 zhú gāo 寒噤 hán jìn
蹿 cuān
仄歪 zè wāi
飒飒 sà
泅着 qiú
sà 转弯抹角 zhuǎn wān mò jiǎo
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提防:小心防备。 尖利:尖锐、锐利。 编算:计划、盘算。 寒噤:因寒冷思考讨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 有高涨的爱国热情
如: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 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 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 和自尊”
1. “过于”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 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自 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景美
充满战斗的 渲染环境气氛, 诗情画意美 烘托人物的精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课文原文及赏析《芦花荡》课文原文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赏析《芦花荡》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作者孙犁通过对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同时,小说也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干瘦、精明、勇敢的老头子形象。
他虽然年纪已高,但是仍然坚守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队伍提供物资和保障。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芦花荡》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芦花荡》课后题答案:篇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精品学案(含答案) 芦花荡教与学目标:1、积累、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揣摩景物描写教与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展示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
2、探究主人公的性格及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与学过程:一、作家与作品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二、检查预习1.两学生听写词语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在书的扉页上写一遍。
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景物描写的语句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并在课文内容中找出相应的表现。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 1、完成《巩固与提升》第一部分2、抄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2、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课文中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知识讲解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二语文上学期
《芦花荡》知识讲解
【高清课堂:铸剑为犁(下)——走进“芦花荡”】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 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与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 和“四杆铁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纪》、小说与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中篇 小说《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 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高清课堂:铸剑为犁(下)——走进“芦花荡”】孙犁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很有影响, 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 派”。“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 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 之称。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 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 在于风趣而不落轻佻”。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第一第二 小题抓住题目中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第三题,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 阅读短文内容,抓住关键信息点“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即可了解人物是杨志,回顾作 品内容,即可找到与他有关的“智取生辰纲”或“刀砍牛二”的故事。答案:(1)《哈姆 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写出其中一部即可) (2)孙犁 (3)杨志 示 例:杨志卖刀,杨志北京斗武,智取生辰纲,双夺宝珠寺等(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教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
教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犁散文的语言特色。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与智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与智慧,感受孙犁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芦花荡》。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课文阅读与理解(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芦花荡》,注意语气、节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请同学们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3)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游击队员等。
3.人物形象分析(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请同学们分析游击队员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智慧、团结等。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4.语言特色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孙犁散文的语言特色。
(2)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孙犁散文语言特色的认识。
5.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与智慧的认识。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从课文中汲取爱国精神,培养勇敢、智慧的品质。
6.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事迹的作文。
(2)请同学们收集孙犁的其他作品,阅读并体会其语言特色。
四、课后反思(2)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勇敢、智慧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同学们对《芦花荡》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
(2)同学们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但在课堂讨论中还需加强发言的积极性。
(3)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⑴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5、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语文:第2课《芦花荡》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7、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对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并分析: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 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 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 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归纳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三 要 素 主人公----老头子
环境----抗日战争时期被敌人封锁 的芦荡里
情节----一天夜里,老头子送两个 生病的女孩回苇塘时失手;第二天, 老头子只身报仇讨回血债。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鬼子 主要人物:老头子
请你从课文中画出描 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 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苇塘( wěi) 蹿 ( cuān )
趴下 pā 扒手 pá
竹篙 ɡāo 蒿草 hāo
n 浸透 jì
荷花淀 diàn 绽开
zhàn
侵略 qīn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提防
央告 尖利 能耐 悠闲
4、技能、本能。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 了当。
传 奇 色 彩
1、年近六十,身 体干瘦却老当益 壮,神出鬼没, 无数次通过封锁 线,保证部队的 供给和战斗力。 2、手无寸铁, 只一人就把十几 个鬼子打得落花 流水。
1、强烈的反差来渲染。 2、重点写英雄的行为 (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 不写其所以然。)
芦花荡的景色这么优美,你能在课 本里找出有关这方面的环境描写吗?想 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全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均由此生发。)
八年级语文课文《芦花荡》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3、八年级语文课文《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型:教读研讨课○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目标: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课件
故事发展
老头子利用智谋,成功解救两 个小女孩,并打击了日本鬼子 的嚣张气焰。
故事结局
老头子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小 女孩们得到了安全保护。
人物形象分析
老头子
智勇双全,对敌人充满仇恨,对 人民充满热爱。他利用智谋打击 敌人,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小女孩们
天真可爱,对老头子充满信任和 感激。她们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 的角色,是老头子完成任务的必 要条件。
孙犁的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等,他的散文作品则 以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表现了对故乡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与作品鉴赏
《芦花荡》创作于1944年,是 孙犁在延安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工
作时所创作的作品。
小说以冀中平原白洋淀地区为背 景,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 故事,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
难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芦花荡》以其优美的语言、鲜 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02
课文内容解析
蔽,途中被日本鬼子 发现。
故事高潮
老头子运送小女孩时,被日本 鬼子发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 战斗。
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芦花荡地区成 为抗日根据地。
信心。
04
课堂互动与思考
问题讨论:如何理解芦花荡中的人物形象?
讨论芦花荡中主要人 物的性格特点,如二 菱、老头子等。
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 情节中的作用,如推 动情节发展、塑造主 题意义等。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 方法,如语言、动作、 心理描写等。
小组合作
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别探讨芦 花荡中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等。
《芦花荡》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芦花荡的文化内涵 • 课堂互动与思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知识讲解
《芦花荡》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铸剑为犁(下)——走进“芦花荡”】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与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纪》、小说与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高清课堂:铸剑为犁(下)——走进“芦花荡”】孙犁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很有影响,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风趣而不落轻佻”。
课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写于1945年8月。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保家卫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现了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荡”是浅水湖,“芦花荡”是指开满洁白芦花的湖泊。
标题“芦花荡”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敌后的一个根据地。
知识积累1.编算:方言。
文中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2.疟.(yào)子:即疟.(nüè)疾,一种急性传染病。
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3.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芦 花 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这些片段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英雄的行为”更具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明天,你们看吧”,而女孩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例: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 一群愚昧的鬼子兵”“ 一支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革命队伍”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在敌人愚蠢上钩上、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①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②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③过于自信和自尊④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2)提问:你认为老英雄的性格其核心是什么?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扣“过于”一词来品析其性格。
“过于自尊和自信”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过于”是过分的意思,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正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他才会因为不带枪而出现失误,也正因为他过于自尊,所以他会在失误之后愧疚自责。然后在第二天用计谋痛打鬼子,讨还血债。全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这一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学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学习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1)芦(w i)( )(2)冀( )(3)y o( )子(4)寒(jn)( )(5)(l ng)( )角(6)清(shu ng)( )(7)仄( )歪(8)蹿( )(9)莲(p ng)( )(10)丝(r ng)( )(11)穿(su )( ) 2、掌握下列多音字(1)提:提( )防提( )纲(2)疟:疟( )子疟( )疾(3)喝:吆喝( ) 喝( )水3、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3、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
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课件
1.过于自信: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 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 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2.过于自尊: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 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mò
疟子 黄稍 吆喝 竹篙 转弯抹角
wĕi cuān pā bā
diē
苇塘 蹿 趴 扒 打牙跌嘴
sà nüè 飒飒 疟疾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谨慎防范。 防备
2、央求。
央告
3、尖锐;锋利。 尖利
4、技能、本能。 能耐
5、闲适自得。 悠闲
6、倾斜、歪斜。 仄歪
7、沿着弯曲折曲的路走,比喻说话 转弯抹角 做事不直截了当。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打牙跌嘴
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张皇失措
本文是什么文体?
• 小说。 故事产生的时间、地点是:
• 抗日时期 白洋淀
文 体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应社会生
常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识
积 累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卡
片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
孙犁
第一课时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 “白洋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 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 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应了 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 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 表作品之一,与《荷花淀》 为“姊妹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重要知识点整理一、作者生平孙犁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
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
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副刊科副科长、编委、顾问,长期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创办并主持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大师”。
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名誉委员、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孙犁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该小说后收入中学课本,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代表作品他从事文学创作75年,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另有《孙犁文集》正续编8册和《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10种散文集传世。
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衰年变法”,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评价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 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 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 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 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 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 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 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 竹篙痛打鬼子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的?试各举一例。 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 动,心理,神态。
疟子( yào )
仄歪( zè )
寒蹿(cuán ) 飒( sà)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 县人,“白洋淀派”代 表作家。《白洋淀纪事 》,是他最负盛名和最 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 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 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 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 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色。《芦花 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 一。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 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 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 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 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 一篇精彩的小故事——
——高潮和结局
重点研读(一)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 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 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 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 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 寇的仇恨。
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 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 像就是天上。
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 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 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1—8 ) ——序幕
护送
受伤
—— 开端 (9—19)
(20—54)
—— 发展
复仇
(55—63)
找出课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 描写,结合社会环境简要分析: ——精析第二自然段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 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暗示了时代背景:炮火纷飞的抗战 时代渲染了紧张、神秘的气氛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 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 了。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 现出来的?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 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 自信自尊。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 人民。
找出文章开篇揭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 句子。
小说的 “环境”
社会环境: 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自然环境: 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 荡里
《芦花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 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 的。
预习检查
提防( dī ) 竹篙( ɡāo) 苇塘( wěi )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 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 的理由。 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 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 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 于高度的自信。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 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 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 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 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 重打击。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 么罪恶用意? 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 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 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 的形象。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 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 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 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 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 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 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 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 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孙
犁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 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 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白洋 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 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 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 场。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 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老英雄的 性格特征:
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景物描写 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 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 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 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 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 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 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 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