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教案-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的内容-乙烯,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饱和烃)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和烷烃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结构决定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讲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也为以后学习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用途-结构-性质”的思路,先介绍乙烯的用途,通过介绍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有机化学中既是敲门砖,又是铺路石。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烷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习了某一类烃的方法;
·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
·能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烷烃的性质,初步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存在障碍:
·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对一些有机名词不了解,有机分子结构也比较陌生、难理解,无法建立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的联系;
·对有机反应方程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都存在困难。
待建构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1. 利用乙烯的分子式和球棍模型探究乙烯分子的结构。
通过对结构的推理,对学生对其微观结构有三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中体会到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观看视频和分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现象并解析乙烯的化学性质,利用球棍模型和视频动画分析并说出加成反应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有机物性质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生活小妙招—水果催熟的解密,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作用;图片展示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乙烯分子的结构
·乙烯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
·乙烯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加成反应的原理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
环节
乙烯的化学性质1. 对比乙烷的组成,乙烯燃
烧有黑烟说明了什么(从含
碳量角度分析)?试写出乙
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已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反应,自身生成CO2
和H2O。
请推测该过程中乙
烯碳碳双键的变化。
结合反
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
化,试分析乙烯发生了什么
类型的反应?
3. 乙烯与溴反应的产物为
CH2Br-CH2Br,结合双键特
性,利用球棍模型尝试从化
学键角度分析断键情况,写
出乙烯与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讲述】
双键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
【课堂练习】写出乙烯与氢
气,氯气,氯化氢,水的加
成反应
【思考】给一个喜欢的条件,
巨大数量的乙烯分子会有怎
样的行为?猜想一下,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游戏分析原理
1. 回忆实验现象,写出化
学方程式并配平。
燃烧反应
C2H4+3O2→ CO2+ 2H2O
乙烯含碳量高(85.7%)
2. 氧化反应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为
CO2
3. 利用球棍模型展示乙
烯与Br2反应的动态过
程,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尝试给出加成反应的定
义
【随堂练习】
加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乙烯自身加成聚合
的反应方程式
熟悉程度,学
会有机化学
方程式的配
平方法以及
分析实验现
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信
息提取能力
和知识整合
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
化难为简,
形象直观
培养学生对
知识的总结
能力
培养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
力,体会有机
物结构与性
质的关系
环节四【提出问题】制取氯乙烷,
是采取CH3-CH3与Cl2取代
【小组讨论】
列表对比取代反应和加
通过两类重
要有机反应
寻找制取氯乙烷的最优方案反应好,还是采用CH2=CH2
与HCl加成反应好?
成反应的比较,进一
步理解加成
反应的原理,
并为后续的
学习做好铺
垫
课后作业回归生活根据本节课所学乙烯的有关
性质,思考生活中如何让鲜
花保鲜?
回顾所学有关乙烯的性
质
培养学生整
理,归纳能力
联系实际生
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通过任务牵引,问题驱动,动手操作,多条线索并进,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体验和学以致用。
设计中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科学思想,暗藏“由生产生活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回到社会生活”的情景线索,渗透“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化学学科价值理念。
本节课在难点的突破上有创新之处:
①通过球棍模型的拼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结构特点,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以及乙烯加成反应的断键方式。
②通过趣味活动,理解乙烯的加聚反应
不足之处:
①视频中乙烯燃烧黑烟不明显,且未进行小组实验,学生缺乏对乙烯燃烧现象的直观感受。
②部分学生对于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水的结构以及发生加成反应时断键位置产生迷茫;
③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时间不太充分,对学生放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