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民谣
民间歌谣精选生活歌谣

《民间歌谣精选》民歌民谣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歌谣精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是中国民歌民谣的大全与精选,为爱好者提供收藏、为研究者及大学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
《民间歌谣精选》之生活歌谣唱唱山歌散散心唱唱山歌散散心,你当我是快活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黄莲树下来操琴。
吃鱼要吃大鱼鳞【秧歌五句半】吃鱼要吃大鱼鳞,莫吃小鱼戳嘴唇。
撩郎要撩光棍汉,莫撩有妇有妻人,小妹子,一生一世名要紧。
东家的稀饭真过劲东家稀饭真“过劲”,半天涝不到白米星。
上头照见人,底下淹死人,喝得肚子圆滚滚。
锄头还没有扛上肩,一泡尿撒的光光净,狗日的再进你家门!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冰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八十一,家里盛饭外头吃,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完天九数地九,地九数完麦到手。
姑娘生来本性穷姑娘生来本性穷,找个公婆象人熊。
当了三天抱女子,挨了九回吹火筒。
说实话天上下雨打炸雷,家后挖窟就有贼;瞎闺女找个瞎女婿,一辈子谁也不认识谁。
十八姐儿九岁郎十八姐儿九岁郎,夜夜要我抱上床。
不是看到公婆面,一脚把他踢下床。
他做儿子我做娘。
小女婿十八大姐三岁郎,夜夜睡觉抱上床。
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盖脸几巴掌:“俺是你媳妇不是你娘!”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天天晚上抱三趟;不是公婆在前头,两脚把你蹬下床。
十八岁大姐周岁郎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把尿把屎抱上床,半夜三更要喝奶,楼住婆娘喊亲娘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怀抱小郎泪汪汪,等到郎大姐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姐儿有个周岁郎姐儿有个周岁郎,每晚睡觉抱上床。
半夜哭着要吃奶,劈嘴给他几巴掌。
我是你妻不是你娘!小大姐害怕嫁错郎耕田的害怕黄板墒,栽秧的害怕鸡窝塘,挑担子害怕走错路,小大姐害怕嫁错郎。
小男人姐在河边洗茼蒿,眼泪鼻涕顺水漂,有红有白的好姐姐,配个小男人拳头高。
三尺麻布做件大褂子,碗大个头篷磕到腰,番瓜棵里去乘凉,鸭蛋壳里去洗澡。
环县民歌民谣

环县民谣民歌人文二班杨称权一、描写吹鼓手的民谣方言版:又能吹,又能打,一年忙在别人家。
吹起来,呜哩哇;敲起来,隆咚嚓;吹滴长,是(si)喇叭;吹滴断,是(si)笛扎;不长不短是(si)唢呐。
铜头头,木杆杆,十个子头压(nia)念念。
前面跌下水点点。
吹滴年睛红巴巴,吹的脸蛋且锅答……普通话版:又能吹,又能打,一年忙在别人家。
吹起来,呜哩哇;敲起来,隆咚嚓;吹的长,是喇叭;吹的短,是笛呐;不长不短是唢呐。
铜头头,木杆杆,十个指头压眼眼。
前面滴下水点点。
吹的眼睛红巴巴,吹的脸蛋起疙瘩……二、民歌《五哥放羊》方言版:正月里来正月正,大花念睛两赞灯,弯弯迷毛一张弓,你看心疼不心疼。
二月里来刮春风,五哥放羊在山顶,看见羊群不见人,只好独错人等人。
三月里来似清明,五哥回家上新坟,五哥拉马闭喃子,我给五哥找鞭子。
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里把香擦,人家擦香为儿女,五哥擦香配夫妻。
五月里来五端阳,糯米粽子包萨糖,白糖黑糖都包上,没有五哥唾沫香。
六月里来六月天,五哥放羊在草滩,身背毛毡手拿伞,怀里抱着牧羊灿。
七月里来秋风凉,我给五哥缝衣裳,缝下衣裳没纽子,我和五哥两口子。
八月里来八月八,我和五哥拔胡麻,拔下胡麻一条根,我和五哥一条心。
普通话版:正月里来正月正,大花眼睛两盏灯,弯弯眉毛一张弓,你看心疼不心疼。
二月里来刮春风,五哥放羊在山顶,看见羊群不见人,只好独坐人等人。
三月里来是清明,五哥回家上新坟,五哥拉马备鞍子,我给五哥找鞭子。
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里把香插,人家插香为儿女,五哥插香配夫妻。
五月里来五端阳,糯米粽子包砂糖,白糖黑糖都包上,没有五哥唾沫香。
六月里来六月天,五哥放羊在草滩,身背毛毡手拿伞,怀里抱着牧羊铲。
七月里来秋风凉,我给五哥缝衣裳,缝下衣裳没纽子,我和五哥两口子。
八月里来八月八,我和五哥拔胡麻,拔下胡麻一条根,我和五哥一条心。
民歌民谣大盘点

X老师,恶又恶,
X老师
太阳落土(山)不放学。
细(小)的饿得精叫唤,
大的饿得钻床脚。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要吃人, 黑了要关门, 门对门, 虎对虎, 恰恰拈到中指姆。
拈中指姆
斗虫虫
斗虫虫
咬手手
格脐儿格脐儿。。。飞!
坐排排, 吃果果。 你一个, 我一个。 大家吃, 大家香。 个人吃, 打标枪!
屁
屁呀屁 碳酸汽, 就在你肚皮头滚来滚去, 一不小心,流了出去 污染了人们的新鲜空气
早不忙,夜慌张 半夜起来补裤裆 东一补,西一补 补他妈个花屁股
补裤子
跳绳歌谣
黄葛树, 黄葛垭, 黄葛树上是我家, 我家有个好姐姐, 她的名字叫马兰花, 马兰花开二十一, 256 257 272831 , 356 357 373841 , 456 457 474851.....
又哭又笑, 黄狗飙尿。 鸡公打锣, 鸭子吹号。
逗哭孩子
我们两个好, 凑钱买手表, 手表一看, 八点半, 走拢(到)火车站 火车站的人又多, 打死敌人一大坡。
好朋友
手拈中指姆,
拈中指姆
照打一十五,
黄牛转过弯,
照打一十三,
JI(二声)沟JI沟抠三下(hai的儿化音)
一根竹子十二节 哪个打屁我晓得 不是老板斗是客
打屁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客客; 客客留我歇, 我不歇, 我要回家割燕麦。
留客
洋马儿叮叮铛, 骑起马儿下綦江。 綦江又好耍, 胖娃骑白马。
自行车
打扇
我给小姐打扇, 小姐说我勤快, 我说小姐是个猪八戒。
中国民谣歌曲

中国民谣歌曲
中国民谣歌曲推荐
中国民族歌曲有很多,那么有哪些是好听的呢?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1.古丈茶歌宋祖英
宋祖英 - 好日子
2.五哥放羊阿宝
阿宝 - 阿宝
3.牧羊曲郑绪岚
郑绪岚 - 世纪歌典
4.赶牲灵阿宝
阿宝 - 阿宝
5.蝴蝶泉边宋祖英
宋祖英 - 好日子
6.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宋祖英
宋祖英 - 经典精选
7.大海张雨生
张雨生 - 张雨生纪念珍藏版
8.越来越好宋祖英
宋祖英 - 大地飞歌
9.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玛
才旦卓玛 - 才旦卓玛
10.蓝色的故乡腾格尔
腾格尔 - 八千里路云和月
11.草原之夜刀郎
刀郎 - 大漠情歌
12.婚誓宋祖英
宋祖英 - 百年留声再现中国百年电影歌曲经典
13.浏阳河李谷一
李谷一 - 绝对发烧 7
14.雕花的马鞍
群星 - 草原美
1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郭兰英
郭兰英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16.阿里山的姑娘邓丽君
邓丽君 - 邓丽君纪念国语原声专辑第5集
17.敖包相会蒋大为
蒋大为 - 民歌电影歌曲
18.英雄赞歌
王芳 - 直通春晚第2场
19.祝福祖国汤灿
金婷婷 - 金婷婷同名专辑
20.人说山西好风光郭兰英
郭兰英 - 跨世纪艺术瑰宝-中国歌唱大师名家经典。
古代的民歌

古代的民歌
1、《弹歌》
上古民谣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2、《华山畿·华山畿》
南朝民歌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3、《击壤歌》
远古民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4、《越人歌》
先秦民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5、《匈奴歌》
汉代民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6、《上邪》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月儿弯弯照九州》
南宋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整理)民间歌谣精选--生活歌谣

《民间歌谣精选》民歌民谣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歌谣精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是中国民歌民谣的大全与精选,为爱好者提供收藏、为研究者及大学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
《民间歌谣精选》之生活歌谣唱唱山歌散散心唱唱山歌散散心,你当我是快活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黄莲树下来操琴。
吃鱼要吃大鱼鳞【秧歌五句半】吃鱼要吃大鱼鳞,莫吃小鱼戳嘴唇。
撩郎要撩光棍汉,莫撩有妇有妻人,小妹子,一生一世名要紧。
东家的稀饭真过劲东家稀饭真“过劲”,半天涝不到白米星。
上头照见人,底下淹死人,喝得肚子圆滚滚。
锄头还没有扛上肩,一泡尿撒的光光净,狗日的再进你家门!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冰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八十一,家里盛饭外头吃,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完天九数地九,地九数完麦到手。
姑娘生来本性穷姑娘生来本性穷,找个公婆象人熊。
当了三天抱女子,挨了九回吹火筒。
说实话天上下雨打炸雷,家后挖窟就有贼;瞎闺女找个瞎女婿,一辈子谁也不认识谁。
十八姐儿九岁郎十八姐儿九岁郎,夜夜要我抱上床。
不是看到公婆面,一脚把他踢下床。
他做儿子我做娘。
小女婿十八大姐三岁郎,夜夜睡觉抱上床。
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盖脸几巴掌:“俺是你媳妇不是你娘!”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天天晚上抱三趟;不是公婆在前头,两脚把你蹬下床。
十八岁大姐周岁郎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把尿把屎抱上床,半夜三更要喝奶,楼住婆娘喊亲娘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怀抱小郎泪汪汪,等到郎大姐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姐儿有个周岁郎姐儿有个周岁郎,每晚睡觉抱上床。
半夜哭着要吃奶,劈嘴给他几巴掌。
我是你妻不是你娘!小大姐害怕嫁错郎耕田的害怕黄板墒,栽秧的害怕鸡窝塘,挑担子害怕走错路,小大姐害怕嫁错郎。
小男人姐在河边洗茼蒿,眼泪鼻涕顺水漂,有红有白的好姐姐,配个小男人拳头高。
三尺麻布做件大褂子,碗大个头篷磕到腰,番瓜棵里去乘凉,鸭蛋壳里去洗澡。
陕西民歌 民歌系列

羞,羞,把脸抠
羞,羞,把脸抠,抠下渠渠种豌豆,人家豌豆打一石,咱(ca)的豌豆打一马牙罐。
咪咪猫,上高窑
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qiao qiao),逮下雀雀喂老猫。
胡宗南
胡宗南,太凶残,抓丁讹钱没个完。打日本,不上前,内战把兵都出全。特别队,清乡团,想把好人都杀完。要想免去灾和难,赶快打垮胡宗南。(流传于解放前老解放区)
软枣枣树,毛毛根,吃娘奶,跟娘亲,
取下媳妇昧良心。把娘哄到沟儿畔,
踢一脚,咕噜当,打破鸡蛋流了黄,
再不得见我那亲光娘。(亲生母亲)
见了媳妇像孝子,见了老娘像豹子。年轻媳妇穿料子,老汉老婆穿套子。
(套子:陕西话中指烂、旧棉花)
媳妇娶全啦,儿子跑完啦。米汤熬粘啦,孙子围严啦。
花了两千八,娶个新邻家。见面不答话,上地撂个娃。
身穿八卦对门门呀,八字那胡子两根根,
哎嗨哎嗨哟八字胡子两根根。
初三,十三,二十三,姐妹二人绣牡丹,
牡丹绣在帽沿上,看花那容易绣花难,
哎嗨哎嗨哟看花容易绣花难。
初五,十五,二十五,姐妹二人滤浑酒,
滤下五壶又五壶呀,撂下五壶和朋友,
哎嗨哎嗨哟滤下五壶和朋友。
初八,十八,二十八,姐妹二人害娃娃,
三拔枣树一样高,姊妹三人看那一个好,调来调去数二妹子好,大姐跟三妹子朝转了。
大门一进就进二门,三门上站一个日本人,日本人都不算人,见了奴家他喜喜哼。
三月里桃花绿嘴嘴,剥了皮皮流水水,咱二人相好一对对,我的干妹子,你看这日子美不美,咱二人相好一对对,我的干妹子,你看这日子美不美。
陕西民歌
爱上你不怕人笑话
老麻了开花结圪抓,爱上你不怕人笑话。
十首东北民谣

十首东北民谣
以下是十首东北民谣的推荐:
1.《摇篮曲》:东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调恬静优美,传达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
2.《月牙五更》:经典东北民谣,表现了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小看戏》: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表现了人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
4.《送情郎》:歌曲抒发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曲调流畅,情感真挚。
5.《放风筝》: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民谣,旋律优美,充满童趣。
6.《瞧情郎》:歌曲表现了一个少女对情郎的思念之情,曲调婉转悠扬。
7.《打秋千》:描写了东北民俗打秋千的场景,旋律欢快,充满活力。
8.《东北民谣》:一首经典的东北民谣,曲调悠扬,歌词深情,展现了东北人民的情感世界。
9.《放鹰》:一首描绘狩猎场景的民谣,旋律激昂,充满力量。
10.《东北风》: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谣,曲调轻快,歌词幽默风趣,展现了东北人民的乐观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民谣
一绣一只船,船在江心里航,绣了个姜太公,手持钓鱼竿.
二绣张果老,骑驴过州桥,张果老骑驴过的是赵州桥。
三绣和合仙,和合二神仙,又绣个刘海戏金蟾。
四绣包文正,做官多清明,白断阳来夜里断阴灵。
五绣午端阳,菖蒲配雄黄,绣了个白娘子爱许仙。
六绣六月仙,湘子持花篮,韩湘子花篮开的是牡丹.
七绣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他二人隔在天河两岸里.
八绣八大仙,洞宾戏牡丹,吕洞宾戏的是白牡丹.
九绣九重阳,九月菊花黄,九天仙女绣的是鸳鸯.
十绣十大神,六路正财神,四路的福神来到咱家门
探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我接小妹看花灯。
看灯是假意,接你是真情。
二月里探妹龙抬头,我领小妹下扬州。
免受窝囊气,一去不回头。
三月里探妹三月三,我领小妹打银簪。
银簪打齐备,不用你花钱.
四月里探妹四月八,我领小妹吃黄瓜。
大的才打纽,小的才开花。
五月里探妹午端阳,江米粽子拌沙糖。
两个咸鸭蛋,留你过端阳。
六月里探妹三伏天,洋纱褂子大镶边。
请人做齐备,留你夏天穿。
七月里探妹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老天心大毒,拆散他好夫妻.
八月里探妹是中秋,月饼柿于共石榴。
还有两只梨,留你过中秋。
九月里探妹菊花黄,我与小妹进洞房。
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