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优选稿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1

高中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具:电脑、音响、多媒体课件、古筝、长鼓。

教学目的:1、欣赏瑶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能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2、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初步探究,使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道理。

3、能听辩这几个民族音乐,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比较欣赏歌舞片段,提示学生注意它们的音乐、舞蹈风格特点,并说出它们属于哪几个民族:播放音乐:《竹楼情思》(傣族舞蹈)《边疆处处塞江南》(维吾尔族舞蹈)《天路》((藏族舞蹈)《蒙古人》(蒙古族舞蹈)《迎客歌》(老师用长鼓跳瑶族舞蹈)明确:本节课要了解的是:瑶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简单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瑶族”老师用古筝演奏《瑶族舞曲》二、学习瑶族音乐,主要以《迎客歌》、《敬酒歌》为代表出示瑶族有关图片及相关视频图片资料瑶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在同大自然斗争的漫长岁月中,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有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诗歌、民谣以及谚语、谜语,有历史悠久的民间乐舞,瑶族是个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民族,今天我们讲初步的了解我们民族音乐。

看我们民族的舞蹈与其他民族的音乐有什么不同?1、欣赏《迎客歌》、《敬酒歌》对这两首歌曲做歌曲简介播放视频音乐《迎客歌》《敬酒歌》根据老师所讲的在欣赏音乐时边听边边想,认真的体会歌曲意境。

欣赏时注意歌曲的音乐特点及风格,去体验瑶族人民那种热情!三、学习藏族的民族音乐,以酒歌为代表。

1、介绍西藏的自然环境(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布达拉宫等)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喝酥油茶、青稞酒,献哈达等)。

(出示图片)2、听《酒歌》,“酒歌”是在喝酒、敬酒时唱的歌曲,可以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

酒歌的曲目丰富,内容包括祝福、祈祷、喜庆、爱情等。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设计理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教材选编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愿望,不断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情感、思维、动作多维度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设计思路如下:1、确立主题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的选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初中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模板

初中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模板

初中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关于初中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彩的民族音乐”,旨在通过了解和体验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学会演唱一首简单的少数民族歌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少数民族音乐概述(10分钟)- 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简介2.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20分钟)- 播放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如藏族的《青藏高原》、维吾尔族的《达坂城的姑娘》等-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3. 少数民族歌曲学习(15分钟)- 教授一首简单的少数民族歌曲,如彝族的《小河淌水》- 分组练习,每组尝试演唱并进行展示4. 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10分钟)- 探讨音乐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关系- 讨论音乐在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5. 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分组练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技能运用:评价学生演唱少数民族歌曲的能力和表现。

最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最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最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乐器。

最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应该包括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历史和传统乐器的介绍等内容。

一、教案概述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统乐器,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特点;2.掌握少数民族音乐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3.熟悉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和演奏技巧;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乐器的分类和特点;4.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5.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的方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听觉法:通过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来感受其独特魅力;3.实践法: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乐器;4.对比法: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之间的异同。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2.讲授: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地位;3.听觉欣赏:选择几首典型的少数民族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4.实践体验:学生选择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尝试演奏,并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5.对比分析:将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对比,比较他们的特点和风格;6.总结:总结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意义;7.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展板或录制音乐演奏视频。

六、教学资源1.音乐欣赏材料:包括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专辑或网络资源;2.传统乐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让学生了解其外观和构造;3.乐器演奏视频:播放一些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乐器的演奏技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如藏族的锅庄舞、蒙古的长调、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等。

2. 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

3.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表演活动: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考察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特点1.3.2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聆听、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2.2.2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2.2.3 蒙古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2.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3.2.2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3.2.3 藏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4.2.2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4.2.3 维吾尔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4.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

第五章:哈萨克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5.2.1 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5.2.2 哈萨克族音乐的代表作品5.2.3 哈萨克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5.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第六章:回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回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文化和历
史背景、歌曲结构、乐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2.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3.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结构。

4.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使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利用讲授、讨论、分组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
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准备
学生调研一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民族身份、文化、
历史背景、歌曲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等。

第二步:介绍少数民族音乐基本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民族身份、文化、历史背景、歌曲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等。

第三步:少数民族音乐实践
教师播放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音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活动聆听,探究乐曲编曲、音色及演奏技巧等,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

第四步:讨论分析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歌曲结构、乐器使用等,并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参考教材: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

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生】欢乐美【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生】......【师】一切皆有可能。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重要性;识别和区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内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定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特点。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特点;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分析蒙古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和演唱蒙古族音乐作品。

2.2 教学内容蒙古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风格;蒙古族音乐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示范法:播放蒙古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风格;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唱蒙古族音乐作品,增强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藏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分析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和演唱藏族音乐作品。

3.2 教学内容藏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藏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风格;藏族音乐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藏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示范法:播放藏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风格;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唱藏族音乐作品,增强对藏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分析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和演唱维吾尔族音乐作品。

4.2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维吾尔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风格;维吾尔族音乐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一、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1、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
少数民族音乐指的是来自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音乐特点、音乐文化、及音乐传统。

这些音乐包含有多元文化的精髓,拥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时代性、历史性及宗教性。

2、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
社会歌曲,指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歌曲,这类歌曲普遍带有励志的和平主义色彩,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

宗教歌曲,指一些少数民族相信的宗教歌曲,有些少数民族的宗教歌曲会配合其中一种舞蹈形式,使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更加深刻。

节日歌曲,指当一些少数民族过节时会唱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赞美歌曲,指歌颂前辈、英雄烈士、村落和其他歌颂的歌曲,有些赞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儿童歌曲,指各种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娱乐歌曲,有的儿歌着重表现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有的歌曲让小朋友更加了解贯穿少数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 少数民族乐器的介绍和使用4. 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背景和文化内涵5.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风格。

2. 示范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少数民族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3. 少数民族乐器实物或模型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4.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5. 讨论: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和研究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地区,亲身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与民俗的紧密联系。

3. 交流互动:邀请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家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促进学生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演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和理解程度。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在高中音乐教育中,了解和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况、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指中国56个少数民族所创造并享用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器乐、舞曲等多种形式。

这些音乐在表达思想情感、反映民族风情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点1.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的曲调、节奏和音色,反映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

2.自然性:少数民族音乐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曲调和节奏都来自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和吸收。

3.民族气息:少数民族音乐鲜明地展示了各民族的历史、风俗和民情民意。

4.口传心授: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并没有书面记录,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

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1.《赛马》(蒙古族):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上奔驰的赛马场面,旋律激昂有力,充满爆发力。

2.《手拉手舞》(哈尼族):这是哈尼族的传统舞曲,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精神,节奏欢快有力。

3.《南乐》(侗族):这是侗族民歌,以丰收为主题,歌颂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喜悦,节奏欢快而飘逸。

4.《望庐山瀑布》(壮族):这是壮族古乐章的名曲之一,通过演奏器乐再现了庐山瀑布水势喧天的景象,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五、音乐教学实施方案1.了解音乐背景知识: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况、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初步认识。

2.欣赏音乐作品: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3.学习演奏技巧: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器乐曲目,引导学生学习演奏技巧,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4.合作创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少数民族音乐课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少数民族音乐课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学会演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感受其音乐风格。

2. 难点: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图片等)2. 音响设备3. 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少数民族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所属的民族。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有什么特点?3. 教师简要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与演唱1. 播放一首少数民族歌曲,让学生聆听并说出歌曲名称、所属民族及歌曲特点。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

3.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三、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歌曲。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歌曲的节奏、旋律、情感等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四、创作与展示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简单的少数民族歌曲。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歌曲创作。

3.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少数民族歌曲,表达歌曲的情感。

2. 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代表性乐器和音乐作品;欣赏和分析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学习基本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和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民族音乐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谱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歌谱、乐器(如葫芦丝、马头琴、手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2)学习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分析各民族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和音乐元素。

3. 实践环节:(1)教唱彝族歌曲《小河淌水》,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2)分组进行民族乐器演奏练习,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3)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特点;(2)练习演奏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乐器;(3)分组讨论: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分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2. 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乐器:葫芦丝、马头琴、手鼓等代表作品:《小河淌水》、《青藏高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2)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特点;(3)谈谈你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感受。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课型:欣赏课二、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三、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六、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七、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史云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史云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史云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尊重。

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代表性音乐作品。

2. 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示范法:演奏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

3. 实践法: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少数民族音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少数民族音乐教材、音响设备和乐器。

2. 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以便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少数民族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2. 学生能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能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藏族音乐,学习藏族的演唱方式和乐器。

2. 第二周:学习苗族的音乐,了解苗族的音乐文化和传统。

3. 第三周:探索维吾尔族的音乐,学习维吾尔族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形式。

4. 第四周:研究土家族的音乐,体验土家族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示范:演奏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

4. 练习:学生跟唱或模仿演奏,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少数民族音乐。

八、教学资源1. 少数民族音乐教材:提供详细的歌曲歌词、乐谱和演奏技巧指导。

2. 音响设备: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3. 乐器:提供各种乐器,让学生亲自演奏和体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鉴赏》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联系;欣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藏族音乐《青藏高原》,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发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3. 案例分析:以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民族的音乐为例,分析其音乐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4.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分析藏族音乐作品《天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

6. 随堂练习:播放苗族音乐《苗岭飞歌》,让学生现场分析其音乐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2. 内容:(1)少数民族音乐特点(2)各民族代表性作品(3)民族音乐与民俗文化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喜欢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阐述其音乐特点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2. 答案示例:以蒙古族音乐《天堂》为例,分析其悠扬、辽阔的音乐特点,以及与草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艺术。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分类1.3.2 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1.3.3 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课程背景蒙古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其高亢、激昂、粗犷的风格闻名于世。

本章将重点介绍蒙古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能欣赏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2.3 教学内容2.3.1 蒙古族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3.3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三章:藏族音乐3.1 课程背景藏族音乐以其神秘的宗教色彩、独特的音阶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著称。

本章将带领学生走进藏族音乐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藏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藏族音乐的特点,并能欣赏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3.3 教学内容3.3.1 藏族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3.3.2 藏族音乐的特点3.3.3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课程背景维吾尔族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和独特的乐器而闻名。

本章将重点介绍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并能欣赏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4.3 教学内容4.3.1 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4.3.3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五章:壮族音乐5.1 课程背景壮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著称。

史云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史云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史云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学会欣赏和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相结合:讲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音乐示范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促进互动交流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章: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2.1 音乐形式民歌:民间口头传承的歌曲,具有叙事、抒情等功能民间器乐:使用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包括弦乐、吹奏、打击等种类歌舞:结合歌唱和舞蹈的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2 音乐元素旋律: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丰富多样,有独特的音阶和调式节奏: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独特,包括固定节奏、自由节奏等音色:少数民族音乐采用多种音色,如人声、乐器等,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2.3 音乐风格高山流水:表现大自然美景和民族生活的音乐风格欢快热烈:表现节日庆典和民间喜庆的音乐风格深情厚意:表现爱情、亲情等情感的音乐风格第三章: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与欣赏3.1 汉族音乐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民间器乐:如古筝、二胡等乐器演奏的音乐歌舞:如京剧、昆曲等戏曲艺术3.2 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如长调、短调等藏族音乐:如扎木聂、藏戏等维吾尔族音乐:如十二木卡姆、散扎等壮族音乐:如嘹歌、舞蹈等3.3 音乐欣赏聆听:让学生聆听少数民族音乐,感受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第四章:少数民族音乐实践活动4.1 演唱练习教唱少数民族民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腔和发音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2 乐器演奏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笛子、琵琶等教授乐器演奏技巧,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曲目4.3 舞蹈表演教授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如藏舞、维吾尔舞等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回顾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分类和欣赏方法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收获5.2 课程评价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5.3 课程展望展望未来,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音乐活动和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第六章:蒙古族音乐文化探索6.1 蒙古族音乐概述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分析其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探讨蒙古族音乐的民间传统与仪式用途6.2 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学习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定义、特点及演唱技巧欣赏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代表作品,如《辽阔的草原》、《天边》等6.3 蒙古族乐器介绍蒙古族传统乐器,如马头琴、呼麦等学习马头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体验呼麦的演唱效果第七章:藏族音乐的韵律之美7.1 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分析藏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特点探讨藏族音乐在宗教和生活中的应用7.2 藏族歌舞艺术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步法和手势欣赏藏族歌舞表演,如《青藏高原》、《巴塘草原》等7.3 藏族传统乐器介绍藏族传统乐器,如扎木聂、笛子等学习扎木聂的基本演奏技巧,尝试演奏简单的曲目第八章:维吾尔族音乐的多元融合8.1 维吾尔族音乐概述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探讨维吾尔族音乐在民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8.2 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分析维吾尔族音乐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特点欣赏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新疆是个好地方》、《美丽的姑娘》等8.3 维吾尔族乐器介绍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如手鼓、都塔尔等学习手鼓的击打技巧,尝试演奏简单的维吾尔族曲目第九章:壮族音乐与民俗文化9.1 壮族音乐的特点分析壮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方式探讨壮族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角色9.2 壮族民歌与山歌学习壮族民歌和山歌的演唱技巧欣赏壮族民歌和山歌的代表作品,如《刘三姐》、《壮族敬酒歌》等9.3 壮族舞蹈与器乐学习壮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步法介绍壮族传统乐器,如壮族笛子、壮族锣鼓等尝试演奏壮族器乐,体验壮族音乐的魅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建议10.1 课程回顾回顾本章节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壮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收获10.2 课程评价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10.3 课程展望与拓展建议展望未来,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音乐活动和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推荐学生阅读少数民族音乐的书籍、欣赏相关音乐演出,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第十一章:苗族音乐与飞歌11.1 苗族音乐概述了解苗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苗族音乐在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11.2 苗族飞歌学习苗族飞歌的定义、特点及演唱技巧欣赏苗族飞歌的代表作品,如《苗族飞歌》、《山水贵客》等11.3 苗族乐器介绍苗族传统乐器,如苗族笛子、苗族锣鼓等学习苗族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体验苗族音乐的独特韵味第十二章:土家族音乐与摆手舞12.1 土家族音乐概述分析土家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探讨土家族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运用12.2 土家族摆手舞学习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步法欣赏土家族摆手舞的表演,如《摆手舞》、《土家族山歌》等12.3 土家族乐器介绍土家族传统乐器,如土家族笛子、土家族鼓等学习土家族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尝试演奏简单的土家族曲目第十三章:彝族音乐与月琴13.1 彝族音乐概述了解彝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彝族音乐在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13.2 彝族月琴学习彝族月琴的定义、特点及演奏技巧欣赏彝族月琴的代表作品,如《彝族月琴之歌》、《彝族火把节》等13.3 彝族民歌与舞蹈学习彝族民歌的演唱技巧欣赏彝族舞蹈的表演,如《彝族弦子》、《彝族花鼓舞》等第十四章:侗族音乐与大歌14.1 侗族音乐概述分析侗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探讨侗族音乐在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14.2 侗族大歌学习侗族大歌的定义、特点及演唱技巧欣赏侗族大歌的代表作品,如《侗族大歌》、《侗族风雨桥》等14.3 侗族乐器介绍侗族传统乐器,如侗族笛子、侗族鼓等学习侗族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体验侗族音乐的独特韵味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建议15.1 课程回顾回顾本章节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苗族、土家族、彝族和侗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收获15.2 课程评价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15.3 课程展望与拓展建议展望未来,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音乐活动和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推荐学生阅读少数民族音乐的书籍、欣赏相关音乐演出,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建议学生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深入探索各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史云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和侗族等八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情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

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

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教具准备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

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

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㈠新课导入(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听一听是哪个民族?藏族———《北京的金山上》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蒙古族———《吉祥三宝》苗族———《飞歌》请学生举手回答。

这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特意选择四首我们都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营造音乐气氛,熟悉的歌曲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

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

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

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㈡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

㈢鉴赏藏族民歌《酒歌》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

藏族山歌称“鲁”。

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

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

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

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

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

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义: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

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㈣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

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

⑵聆听:《青春的舞曲》《牡丹汗》《一杯酒》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录像作为导入。

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

㈤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⑶聆听伽倻琴《纺织谣》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

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

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

“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

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㈥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着的地位。

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㈦教学反思:第一节课就跟同学们交流过,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

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

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新疆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新疆音乐的特点,新疆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