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课程,其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基本特点包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文主义和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平衡,以及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和信五个方面。

仁是指关爱他人,义是指公正合理,礼是指礼貌规矩,智是指知识智慧,信是指诚信守信。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词、绘画、音乐、戏曲、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文化的传统医学和科技
中国传统医学和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中包括中医、中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

这些传统医学和科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五、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主要哲学思想,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阅读原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二、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医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要注意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华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华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宗教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华文化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孝道、仁爱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道家哲学:道家强调自然、平衡和无为而治。

道家哲学主张“道可道,非常道”,认为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佛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深受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崇敬。

4.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样,包括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

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信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书法与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二、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1. 家庭观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

孝道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2. 社会等级: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儒家思想强调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尊卑有序。

3. 仁爱与和谐: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的重要性。

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注重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4. 教育制度: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知识题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1、“文化”名称的来源?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 ,也就是花纹。

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

B“化”的本义是改易。

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 和“分化” 。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

儒家的核心观念包括仁、义、礼、智和信。

仁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爱,义是道德准则和责任感,礼是社交礼仪和行为准则,智是知识和学问,信是诚实和守信。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追求自然的道。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通过放松心态和顺应自然的运行可以达到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重视道德的内在力量,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随着传播逐渐融入中国文化。

佛教强调超越世俗的追求,提倡慈悲、舍己和寻求真理。

佛教的主要观念包括“四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心、正念、正定)以及“十善业道”等。

四、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诗歌、散文、戏曲等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崇尚自然与人性的和谐。

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也有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五、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都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参与祭祖、赛龙舟、赏月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六、传统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独特的中医药系统。

中医药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效被世界所认可。

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疗法则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课程国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课程国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国学概论总结一、导论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

2.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3.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二.元典文化1.易①《周易》年代与作者年代:约在西周中后期作者:三圣:伏羲画八经卦、周文王重八卦为六十四经卦并加上卦爻辞、孔子创作了《易传》《易传》成书年代:战国中后期②《周易》结构与组成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易传》的构成《易传》包括《彖》、《象》、《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文言》。

由于《易经》分为上经、下经,《彖》、《象》、《系辞》也相应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又称“十翼”。

1.《彖》:也称为《彖辞》,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从训诂或者卦象的角度解释卦名的意义,二是从八经卦的角度,三是从卦象、爻象、义理等角度解释。

2.《象》:也称为《象辞》,是解释卦象、爻象的,所以又分为《大象》、《小象》两部分。

《大象》是解释卦象的、《小象》是解释爻象、爻辞的3.《系辞》:《系辞》是通论《易经》的,是《易经》中内容最多、最重要的一部分,解释、发挥《易经》。

探讨了《易经》起源、作者、形成、成书年代等问题;说明卦象、彖、爻、卦爻辞的名义以及作用;阐述乾坤两卦的地位作用;解释一些卦辞,阐述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安邦治国的道理;揭示了《易经》在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完整记载了起卦的方法----大衍筮法。

4.《说卦》:主要说明八卦创立的依据、过程、性质、功用、象征事物。

5.《序卦》:依据相因或者相反的原则,对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6.《杂卦》:打乱六十四卦顺序,将其分为三十二对,简要说明卦名之义。

7.《文言》:《文言》有两篇,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主要讲解和发挥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蕴含的阴阳之理、君臣之义、为人处世、安邦治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扩展深化了两卦卦爻辞所表现的思想。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正文: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共存、传承不息。

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成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唐代的诗词文化、宋代的理学、明代的科技文化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文化多元共存,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中国文化的传承不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1. 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在其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承上。

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成就。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词文化,宋代的理学,明代的科技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高峰。

2.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其各个领域的卓越成就上。

中国文化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等哲学思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画、中国书法等艺术形式;道教、佛教、儒教等宗教信仰等。

3. 中国文化的多元共存体现在其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上。

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体系,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在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过多次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广义的文化: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 其涵盖面非常广泛, 所以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 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 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2.狭义文化: 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本义是以文教化。

3.嫡长子继承制: (课本)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 多妻中有一个是正妻, 即“嫡”, 其子为嫡子, 按照周制, 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

至于这位嫡长子贤与不肖, 不在考虑之内。

如果嫡妻无子, 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 至于被立者是否为庶子最年长者, 也不在考虑之内。

(百度百科)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 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 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

其目的在于解决劝慰与财产的继承与分配, 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4.封邦建国制: 简称封建, 即分封制, 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由周人创立。

, 其主要旨意为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邦国, 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 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主要内容为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 大夫有二宗。

5.一体石经:东汉灵帝时, 为了正定五经文字, 在熹平四年, 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 刻于碑石上, 作为官方教材, 立于太学, 史称“熹平石经”, 又称“一字石经”。

文化概论复习知识点

文化概论复习知识点

1、四大文化系统①中华文化系统:也称儒家文化系统它涵盖或辐射了中华文化系统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②印度文化系统:也称印度佛教文化系统它涵盖或辐射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③阿拉伯文化系统:也称伊斯兰教文化系统,它涵盖或辐制了阿拉仙半岛、中近东、北你等地区。

④西方文化系统:也称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它涵盖或福射了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各自含义以及根据材料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并发展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土壤中,从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特征。

☞就中国文化总体面貌而言,具有人文性,包容性、伦理性和谐性、务实性等诸种特征。

一、人文性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出发,以人为中心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强调人本位,将天、地、人三者并列,认为人是“万物之本”(1)人文性特征体现在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非宗教性倾向;王权高于神权“重民轻神”“敬天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民本思潮(2)人文性特征还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内圣”与“外王”: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道德实践;理想人格:《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二、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至今,在于它的兼容并包的胸襟在于对不同区域或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求得顽强的生存与发展。

例:佛教的传入: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隋唐达到鼎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未取代中华文化,反而在中国经吸收、改造而日渐中国化,与儒、道互融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伦理性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倾向,偏重道德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亘古不变的核心地位。

1、“以德治国”:统治者视道德感化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用道德规范去“教化”民众。

“三纲五常”“为政以德”2.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要求个人服从整体。

强化了国家的凝聚力,但却丧失了人格的独立与尊严。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全部知识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全部知识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全部知识点绪论一、“文化”界定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定义2、文化一系列的定义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的定义2、国别文化的定义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传统文化的定义2、文化传统的定义绪论一、文化界定1、广义文化:以人类和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人类的长期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合三个要点:(1)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历史发展的会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历史概念(3)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的全部2、狭义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着重人的心态部分三个要点:(1)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2)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的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不只关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关注不同阶层,民族,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不只观察共同点)二、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1、文化产品: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的社会的可见成品,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只有可见、可感的艺术作品才能称为文化产品,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观念不能称为文化产品2、文化内涵: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筷子文化”、“扇子文化”,是针对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3、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某种外部联系和状态。

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是一个文化现象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方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有文化发展中的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如:原始的巫术,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属于文化事象5、文化思潮: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某一文化事象所表现出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称为文化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是指源自中国古代、经历漫长发展、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

2.中国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哲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传统节日、科技经济等各方面。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在华夏族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1.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和谐、善良、仁爱、孝顺等传统美德。

2.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廉耻、忠恕、孝道等价值观念。

3.道家文化:主张自然无为、顺乎自然,追求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4.佛家文化:强调慈悲、般若智慧、解脱生死、修行菩提。

5.文人雅士文化:重视文学艺术、诗词书画,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6.中华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敬重师长、悌道等传统礼仪规范。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吸纳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文学艺术传统:包括诗词歌赋、戏曲曲艺、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

2.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南京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

3.饮食文化: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粤菜川菜等传统饮食文化。

4.服饰文化: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中医药文化:包括针灸、草药、按摩、气功等传统医学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挑战: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3.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谋求民族文化自信。

六、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1.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前提。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华文化1.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由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化等组成。

2.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耕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恕等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无欲”,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文化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有一定影响。

5.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1.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绘画有书法、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个流派,强调审美的内涵和意境的表达,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和七声音阶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3.中国传统舞蹈:中国舞蹈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舞姿和表达方式,如京剧、豫剧等。

4.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平衡,例如故宫、长城等。

5.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和意义。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1.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多种学派,丰富了中国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2.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有四个层面,即仁爱、和谐、中庸和天人合一,它们统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注重“仁政”和礼制,强调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道德观念,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一)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一)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一)什么是中国文化•定义:以汉族为主体,以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涵盖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技等方面的综合体中国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丰厚,涵盖面广泛,深厚底蕴•精神内涵独特,包含人文关怀、中庸之道、家国情怀等•多元化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文学、艺术、传统手工艺、风俗习惯等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明交流和国际合作•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和价值观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爱:尊重人的自由、平等、人权•和谐:和睦相处,和睦共处,和谐社会•中庸之道:平衡、和谐,适度、不极端•家国情怀:家庭至上,国家至上,爱国爱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文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艺术:京剧、昆曲、民间歌舞、书法、绘画等•传统手工艺:陶瓷、丝绸、木雕等•风俗习惯:春节、中秋节、唐装、茶艺等如何推广和传承中国文化•隆重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如书画展览、音乐会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如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如文化课程普及,文化体验活动等结语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传承它,让它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上古时期•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开始有文字记载,发展出基本的礼乐体系和祭祀文化•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铸造出了“青铜器”代表,出现了舞蹈、音乐和卜筮等文化形态•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256年):发展出了官制和封建制度,出现了诗经和乐府诗歌中古时期•秦朝(221年-207年):统一文字和测量衡制,开创了儒家思想的传统•汉朝(公元206年至公元220年):弘扬儒家思想,注重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兴盛建筑和水利工程•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出现了唐诗和唐画,打造了大唐文化的黄金时代•宋朝(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诞生了宋词和宋画,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近现代时期•明朝(1368年至1644年):出现了长城、天坛、故宫等建筑,著名的《四大名著》出版•清朝(1644年至1912年):厘清了政治格局和边疆地带,兴建了故宫和颐和园•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推行“文化革命”,倡导文化自由和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降(1949年至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传承结语中国文化沿革悠久,历经多次朝代,始终保持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产品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类的衣食住行2、制度文化层。

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

指人类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内在特点: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特性的影响❖东濒茫茫沧海,背靠高山大漠,外部有天然的地理屏障。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华夏中心主义的心理定势,以华夏为天下的中心,视环绕华夏的邻邦为夷狄蛮戎。

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保护反应机制”,使中国文化具有超常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造成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多样性,由此产生文化的多样性。

地形复杂,内部有崇山大河,交通不便,“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形成多样的地域文化。

❖东面临海,形成温暖的季风形气候,降雨量充沛。

地理位置优越,有广袤的平原地带。

地形、气候适宜于发展农业,很早就产生了较高的农业文明。

姓氏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关系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在金文里是“亻生”,即人所生的意思,后来改成“姓”。

“氏”的产生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2、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于血统,氏区别于子孙。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第一部分《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绪论事关人文以化为天下第一节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一、一、文化的含义??“文”:各色交叠的纹理??“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文化”氰化钠,载于《极易?贲卦》??对文化三个层次的认知:1.1.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2.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居多的艺术文化??马克思指出:1.1.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2.2.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二、分类与结构(一)(一)物质生产文化(二)(二)制度行为文化(三)(三)精神心理文化三、三、功能(一)(一)记录功能(二)(二)认知功能(三)(三)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四)(四)教化功能(五)(五)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六)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第二节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一、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荟一二、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学说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生的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在儒家认为,人生理想境界就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就是仁。

第一章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第一节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互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完整氏族公社变成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制度国家构成(自然经济起至同意促进作用)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

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1、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名词解释)4、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5、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1.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

竺可祯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2.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游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证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1、分封制,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2、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中华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

中华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

中华传统文化大一知识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财富,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角度,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一、历史知识点1. 五千年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从大禹治水开始,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主张仁爱、礼义、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诸子百家: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孟子、墨子、老子等,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学术思想体系。

每一位思想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后来的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哲学知识点1.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顺应天道,崇尚自然。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追求道的境界,超越世俗的纷扰。

2.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主张以爱人为核心,反对斗争和战争。

墨子的思想对后世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制和秩序,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通过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和严密的监督机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学知识点1.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古代各个时期的民间诗歌。

诗经以其深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后世的称赞,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2. 唐诗宋词: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诗强调韵律和格律的完美,宋词则注重抒发内心情感。

杜甫、李白、苏轼等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

3.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艺术知识点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丰富的表演艺术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京剧融合了音乐、舞蹈、诗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概论笔记手写

中华文化概论笔记手写

中华文化概论笔记手写
一、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中华文化,又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多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

其特征主要包括:
1. 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甲骨文、青铜器,到秦汉统一六国,再到明清时期的繁荣,其历史脉络清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3. 包容并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吸收和融合各种外来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4. 注重人文:中华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

二、中华文化的构成要素
中华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文字: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2. 哲学思想:中华文化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学艺术:中华文化拥有众多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如诗歌、小说、绘画、音乐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4. 科学技术: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如四大发明等,这些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价值观念:中华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强调诚信、仁爱、公正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
中华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向大一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本文将回顾中华文化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
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并在长期的演
化中发展壮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强调人际关系、仁
爱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论语》传播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理念。

3. 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传统宗教,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佛教则强调
人类的苦难和解脱,提倡修行和慈悲为怀。

4.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近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
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

5. 传统节日与礼仪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
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有纪念意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也有独特的礼仪文化,如尊重长辈、饮食礼仪和婚礼
葬礼等。

6. 传统音乐与戏曲
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中国传统音
乐注重对自然和人情的表达,使用丰富的乐器和旋律。

而戏曲则
以声腔、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式来讲述故事,有京剧、豫剧、评
剧等多个剧种。

7. 中国绘画与书法
中国绘画和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

中国书法则强调笔墨的力度和节奏,追求字体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结:
以上便是中华文化概论大一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对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