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木兰从军(沈桂兰)

合集下载

12.木兰从军 沈桂兰

12.木兰从军 沈桂兰

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同桌讨论。

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 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 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 战中,她为国家立下了赫赫 战功。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 战袍,跨骏马,渡黄河, 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 多年征战中,她为国家立 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 战袍,跨骏马,渡黄河, 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 多年征战中,她为国家立 下了赫赫战功。

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 ( ),跨( ),渡( ), 过( ),来到了( )。 在多年( ),她为国立下 ( )。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大获全胜
智勇双全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身经百战
• 《木兰诗》原文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 )声,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 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ē),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shì )买(mǎi)鞍(ān)貉(mò), 南市买辔(pè 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 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 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jì )鸣啾啾。
12 木 兰 从 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 名叫花木兰。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 名叫花木兰。
那时侯,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 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 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 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 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1、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

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爱家爱国的英雄形象。

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2、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学会本课9个生字。

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其中,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去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1、语文学习重在把握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用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

2、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会在师生互动学习中,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各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乐学习。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录音,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借机引出戏里的人物,直接导出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在课前,我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问问别人或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上课以后就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

再让学生接读课文。

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课文读通读准。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三节,体会花木兰的英雄壮举,,知道花木兰是个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强自信的姑娘2.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对《木兰诗》有初步印象。

教学重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揭示课题,检查生词: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学生齐读课题——《木兰从军》)2.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父亲年老多病 (你的后鼻音读的真准,还有谁来试试)朝廷征兵(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后鼻音的字,还有谁来读)女扮男装赫赫战功①指名两学生读,齐读②真好,会读了。

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结合课文,用上这样一个句式花木兰是。

(出示)来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吗?过渡:是呀,(指着课题)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二)学习第二段:(抓住“焦急万分”“说服”)1.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边读边划,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你都划了哪些句子呢?你来说3.指名交流:相机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1.师叙述(动画)是呀,在隋恭帝义宁年间,北方边界,突厥屡次挑起战争,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将士们死伤无数。

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

甚至没有房子住。

2.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谁能读好这句话的!指名读---评价:还不够紧急,谁再来试试,(读的时候,要把紧急征兵这个词读好了,紧急征兵)---师范读---再次齐读过渡: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文书变红)在这份紧急文书上,木兰(多媒体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及答案_《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及答案_《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及答案_《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

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

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

(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

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

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

你…贴心.net…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二、精读品味(一)感知爱国爱家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

(出示第二段)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二年级语文下册 12 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1

二年级语文下册 12 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1

二年级语文下册 12 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1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1《木兰从军》一、备考谈话,引入新课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2、出具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返乡文静英俊(2)将士将军(选拼音)3、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介绍花木兰吗?4、(说得既完备又精确。

)据老师介绍,当兵当兵就是男人的事。

木兰就是女的,为什么必须回去从军呢?使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返回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回去看看。

二、书法展体悟,体会英雄品质(一)自学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打开书p6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木兰从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1)(出具:她想要:父亲……弟弟又大,还比较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谁啊?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人。

(板书:为家)(2)你还从哪些句子找到了原因?(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板书:为国)你打听得很科东俄。

我们一起来念这句话。

【出具句子,后生齐读】(3)什么叫分忧?【点红:分忧】指名说:分担忧愁。

你为别人分担过忧愁吗?【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

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

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3、此时,国有何忧,家有何忧呢?能到课文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1)国忧:此时,国有何忧?a、交流。

【出具:“那时候,北方经常出现战争。

”】齐读。

b、你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经常发生战争”就是“战事不断”。

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犯中原地区,)所以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应急,谁能够通过朗诵抒发出来当时的国忧。

(出具:那时候,北方经常出现战争。

一天,朝廷下发了应急兵役的文书。

)指名读。

【评价: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情万分紧急。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
板书:爱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理应”是什么意思?能够换成什么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木兰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国家的安危。从这里看出木兰还爱——国家。板书:爱国家
3.过渡: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吗?木兰是怎样说服父亲、母亲、弟弟的呢?
父亲说:“你是女孩子怎能出征打仗呢,还是我去好。”木兰拉着父亲的手说:“爹,您身体不好,还是我去吧。”
活动一:为国为家分忧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合作交流。
3.展示交流
活动二:立下赫赫战功
1.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木兰从军路上表示动作的词。(加点)
2.练习朗读。读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3.展示交流。
活动三:木兰胜利回乡
3.展示交流
活动二:词语我会读
1.自己读一读词语,想一想: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白?。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互相交流不能理解的词语。
3.展示交流。
活动三:生字我会写
1.读一读生字,看看哪些字最难记,我有金点子。
2.范写。
【检测反馈】
临写生字2遍。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治水英雄大禹、刘胡兰、林则徐、黄继光等),今天我们还要来理解一位英雄。
2、瞧,这位手持银枪的女英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英勇)。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就是——花木兰。
3、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男的能够学习、劳动,当兵打仗;而女的只能在家中绣花,做家务。木兰不但像男孩子一样当兵打仗,还成为一位女英雄,她的故事为人们广为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故事:木兰从军。

12木兰从军2

12木兰从军2

作业: 1.背诵课文。 2.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跨)骏马 ( 渡)黄河 3. 背一背《木兰辞》。 过 ( )燕山 (披)战袍
照样子填一填
( 穿)军装 (写 )作业
(排)桌子
此时,将士们会对花木兰说些什么?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 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 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 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 战袍),穿上了( 心爱的女装 ( )。 (将士们前来 )探望她,这才 英勇善战 (惊讶地 )发现,昔日( 的花将军 ),竟是位( 文静俊美 的姑娘)。
花木兰真是一位(
)的女英雄。
木兰诗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 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 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 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 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 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 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 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 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 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 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 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 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 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 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 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2024年语文课文《木兰从军》教案

2024年语文课文《木兰从军》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2024年语文课文《木兰从军》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领悟到木兰的勇敢、善良、聪明才智和家国情怀。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学生能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情景。

5.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木兰的精神品质。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情景。

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环节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问。

环节三: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子(15分钟)1. 教师指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替父从军”、“勇敢善战”等,并解释含义。

2. 学生跟读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领悟木兰的精神品质。

2. 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情景。

3. 创意写作。

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木兰的认识。

环节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木兰的勇敢、善良、聪明才智和家国情怀。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课文中的细节,感受木兰的形象。

环节三: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情景(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木兰从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

《木兰从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从军》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了解花木兰孝顺父母、勇于担当、英勇善战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花木兰的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分析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战争背景,体会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2. 背诵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什么是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谁?”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木兰的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花木兰的角色,体会其心情。

(2)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5. 朗读训练:(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表现。

6. 背诵课文:(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2)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木兰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8.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的小练笔。

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一小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木兰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一小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木兰

12.《木兰从军》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二、初读指导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

好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

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

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4。

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二、预习检查1。

(检查生字词)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1)自由读(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3)教学2个多音字a。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b。

二年级语文下册 12 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1

二年级语文下册 12 木兰从军教案 苏教版1

二年级语文下册 12 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1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1木兰从军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并一起阅读主题。

2、出示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回乡文静俊美(2)将士将军(选拼音)3.你能用上面的话来介绍木兰吗?4、(说得既完整又准确。

)据老师了解,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

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打开p63,自由阅读第二段,了解木兰参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参军的原因了吗?(1)(出示:她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明了一个原因。

为谁?应该是为了她的家人。

(黑板书写:家庭)(2)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原因?(展示这句话:你应该分享你对国家和家庭的担忧。

)(黑板笔迹:魏果)你找得很准。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生齐读】(3)什么是担忧分享?[红点:分担悲伤]说出名字并说:分担悲伤。

你曾经为别人分担过悲伤吗?【学生1:我在值班的同学生病时帮助他。

老师:帮助别人解决他们的困难,这就是分担忧虑。

学生2:我妈妈工作很忙,我帮他做家务。

老师:你在帮助我妈妈分担任务,这就是分担忧虑。

】3.目前,国家和家庭的担忧是什么?你能找出课文第二部分的相关句子并阅读它们吗?(1)国家的担忧:目前,国家的担忧是什么?a、交流。

【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齐读。

b、你知道“常”是什么意思吗?“频繁的战争”意味着“不断的战争”。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历史。

(展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越来越强大,经常出兵入侵中原)。

因此,朝廷紧急发布了征兵文件。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紧急,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的国忧。

(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点名。

【评价:你的阅读让老师觉得当时的军事形势非常紧迫。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木兰从军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木兰从军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木兰从军知识点**原文**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字词学习**字:病、忧、披、跨、渡、脱词:焦急、英雄、征战、探望、惊讶、俊美、赫赫战功**重点句子**1.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3.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主要内容**《木兰从军》主要讲述了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花木兰拜别父母,花木兰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bīnɡ jiànɡ shì wén shū cónɡjūn()()()()二、多音字组词。

yān ( ) jiānɡ ( )燕将yàn ( ) jiànɡ ( )**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bīnɡ jiànɡ shì wén shū cónɡ jūn(征兵)(将士)(文书)(从军)二、多音字组词。

yān ( 燕京) jiānɡ ( 将就 )燕将yàn ( 燕子) jiànɡ ( 将士 )木兰从军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原创专栏来看哦~~同时会持续为大家跟新最新的内容,大家可进入首页选择自己需要的来查看呦~~~。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2021) word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2021) word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2021)word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2021)-word12.木兰参军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两个多音字。

认识一个偏旁。

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谈谈花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谈谈花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A部分第一环节一、创造教学情境1。

听卡通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

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二、学生自主学习1.低声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正确的发音,不要增加或遗漏单词。

2.给我看:姓名:征兵父亲又老又病,女人把自己伪装成男人。

胜利的将军、官兵、朝廷的时代和战袍穿过燕山。

(1)自由读。

(2)思考:你认为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这门课上的哪些单词?第二个环节三、学习成果展示1.驾驶列车,及时阅读、纠正和评估。

2.按名字读,同时读生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1.教两个合成词。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2.本文中有多少自然段落?姓名阅读与师生评价。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五、巩固培训,提高1。

学习新单词。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B部分第1页第一环一、创设教学情景1.昨天我们遇到了一位名叫木兰的女英雄。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参军”就是为父亲当兵。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开展与《木兰从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讲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体验《木兰从军》的主题和意义。
04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木兰从军相关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 。
提问导入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此 导入课文。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木兰从军 》的主题和意义写作,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 高对《木兰从军》的理解和认识。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 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 到最佳。
3
教学方法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评估,我发现学生对于《木 兰从军》的主题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
学生反馈
学生参与度
01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大部分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问题反馈
02
在讨论环节,有学生提出了一些关于木兰从军背景和意义的问
题,我及时给予了解答和引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我将加强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和实 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感谢观看
THANKS
学生评价
03
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对《木兰从军》的主题和内容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并对我的教学方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优化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教学内容拓展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将拓展《木兰从军》相关的教学内容, 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

梅兰芳讲解《木兰从军》里的昆曲部分

梅兰芳讲解《木兰从军》里的昆曲部分

梅兰芳讲解《木兰从军》里的昆曲部分第十二场是《木兰从军》头本里木兰最吃重的一场,帘内象征着马嘶的声音刚过去,木兰一手拿鞭,一手拿枪,跟着出场就唱[新水令]的曲子,一共六句:(1)才从(台中)西市(下台角)买鞍鞯(台中)。

(2)东市中(上场门口)买来坐战(台中)。

(3)南市(上台角)买缰辔(台中)。

(4)北市(下场门口)买长鞭(台中)。

(5)月色当天(圆场归中)。

(6)急忙里莫迟延(台中)。

前四句是照《木兰辞》的诗意填的,为了行腔方便起见,我们把原文的“骏马”换了“坐战”,“辔头”换了“缰辔”。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正好借用台上的四个犄角,所以身段方面,安得也还算自然而妥帖的。

梅兰芳之《木兰从军》唱完[新水令]曲子,先念诗句“霜月压长川,征人夜不眠,羽书如火急,何日到军前”,再报名和表白:“俺,花弧,自从辞别家门,前去从军。

一路行来,风餐露宿,戴月披星。

过了黄河,又渡黑水,回首家乡,已被白云遮住。

耳边厢只闻河水声喧,爹娘唤儿之声,是听不见了。

”这两段念白,每一句都有身段配合的。

念到这里就用“唉,想我木兰呵”叫起来,唱第二支[折桂令]曲子。

曲文共有十三句:(1)俺生小那识兜鍪(下台角。

兜鍪就是古代军人打仗戴的帽子。

古称胄,秦称做兜鍪,俗称盔)。

(2)装束居然锦带吴钩(上台角)。

(3)窄蛮靴欲蹴天骄(台中。

天骄,就是“天之骄子”的意思,古人用来指胡人的)。

(4)征程未久(圆场归中)。

(5)早到了黑水前头(台中)。

(6)这一搭霜林红绣,(7)那半壁胡骑啾啾(这两句是冲着左右两边做身段)。

(8)俺双亲肠挂心忧。

(9)听不见听女音柔(这两句是冲里做身段),唱到这里,夹念“俺此去呵”,锣鼓就起“夺头”。

接唱:(10)只索是冲锋报国,(11)不承望挂印封侯。

锣鼓跟着又起“抽头”,好让我走一个“马趟子”。

这是形容马跑快了,有时不听指挥,就会有前窜后蹲的形状,也是武戏里习见的身段。

等我走完圆场,归中再念“且住,行来行去,不知行了多少路程,这正是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四句诗是用的《木兰辞》原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的背景
教案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
教学课题: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的动人的民间故事。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疆场、胜利归来的故事,表现的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英勇善战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木兰这位女英雄的非凡形象必将永远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人们向木兰一样为过立功。

全文四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引出人物,点名身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
第二自然段——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交待背景——点明动因——揭示成行)第三自然段——驰骋疆场,为国立功(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多年征战,立下战功);
第四自然段——胜利回乡,恢复女装(脱下战袍,穿上女装——将士探望,明白真相)
教学方法:
阅读法、电教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继续学习用部首检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写出花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古代女英雄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木兰图片并,简介故事。

3.范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并且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
征兵朝廷名字父亲年老多病战袍年龄女扮男装胜利将士
渡黄河燕山赫赫战功将军
(1)自读词语,指名读、正音。

学习多音字:“燕”和“将”。

(2)请学生说说你有哪些词语读懂了
3.指名读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4.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读后交流。

三、记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2.分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师生交流好的记忆方法
4.找找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观察他们的字型有什么不同。

5.自学“将”的笔顺,在书上描红。

思考:写时要注意什么?
6.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7.按以上方法学写“利、征、胜”。

写好后评议。

四、作业
1.抄词语、默写词语。

2.字开花
征()()()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后观看动漫电影《花木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2.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

二、精读指导
(一)齐读课题
查字典理解“从”是什么意思。

说说“从军”的意思
(二)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和主人公,特别强调了是一位女的)
过渡:古时候只有男的才参军,花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参军呢?(多媒体出示南北朝地图简介战争的起因)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多媒体出示)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去参军?
2.讨论:花木兰为什么要去参军?
3.各组请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
(1)朝廷下达紧急征兵文书,父亲非去不可,但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

(2)弟弟年纪小。

(3)自己理应为国分忧。

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花木兰为什么要参军?
请你画出来,并且读一读
比比“紧急”和“焦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花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
5.此时,花木兰想到了什么?她“忧”指什么?国家的“忧”是什么?家里的“忧”是什么?
6.她作出了怎样的决定?家人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读读
(家人不同意,因此,花木兰说服了家人)
想想如果你是花木兰,你会怎么样说服家人?小组练说,指名来讲讲。

7.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默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出示),画出写花木兰从军后情况的句子。

1.花木兰终于加入了军队,她从军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2.“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3.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强调重音。

4.指名读,读后评议。

再读。

(五)朗读第四自然段
1.看图说说花木兰怎样?将士们的表情怎样?为什么这么惊讶?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将士你会对花木兰说些什么?
自己想想,师生交流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六)朗读全文
说说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木兰这个人。

三、多媒体出示《木兰诗》
引导学生了解诗意。

四、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认识新部首:病字头
3.学生讨论:生字怎么记?
4.学生自学笔顺并描红,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5.教师范写
6.学生完成习字册,评议。

五、作业
1.抄词语、默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用几句话写出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请把你写的几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读后评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花木兰是我国()一位()。

她女扮男装,(),在前线立下了()。

胜利回乡后,她脱下战袍,穿上(),前来探望她的(),才发现她是一位()。

3.齐读上面的一段话。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背诵指导
1.请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板书再现
2.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背诵课文的好经验。

3.根据板书,请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4.抓住重点:背诵重点放在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5.各自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三、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填表。

四、作业
1.部首归类
疒()()双人旁()()禾()()
广()()亻()()木()()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
从军立功胜利回乡
教学反思:
因为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凭借多媒体,播放一些可视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木兰在波峰浪谷中前行,要何等的勇敢和胆量,为理解木兰的英勇埋下了伏笔,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书后的小练笔,练笔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它不是中高年级的专利,运用文中语言,巧妙的转化成一种学生的写作能力,你想对木兰说什么?学生的感情在练笔中提升,英雄形象渐趋高大,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