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2173766.html,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金桥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

在临床治疗之中,解热镇痛的药物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如果解热镇痛的药物应用不合理,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那么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到底应该如何合理应用呢?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都有哪些

1、阿司匹林:有着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抗风湿作用,小剂量的应用可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对乙酰氨基酚:有着较强的解热作用,但是相比较阿司匹林而言,其镇痛的作用比较小,但是作用较为缓和、持久。

3、布洛芬:有着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症、抗风湿作用,它的镇痛作用比较强,可以达到阿司匹林的16倍到32倍,但是抗炎的作用比较弱,相比较阿司匹林而言,它的退热作用更加有效和持久。

4、双氯芬酸:有着良好的口服吸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以达到阿司匹林的26倍到50

倍,对于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动,在老年人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十分适用。

5、吲哚美辛:有着较强的镇痛作用,尤其是对于炎症的镇痛效果十分显著,它的镇痛效力可以达到阿司匹林的10倍到12倍,对于骨关节炎、中度到重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这种药物有着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只适合外用,不适合口服。

二、如何合理应用解热镇痛的药物

1、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解热镇痛类的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在应用这些药物来缓解症状的过程之中,我们更应该查明病因,让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合理的治疗,把握住治疗的最佳时期,这样才能让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在应用解热镇痛的药物之前,应该明确患者有没有过敏史,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用药。

3、如果患者有胃病或者是胃溃疡出血等的疾病,就不能应用阿司匹林极其配方制剂,而是应该给患者用一些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解热镇痛药物,比如复方氨基比林或者消炎痛等。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1)本类药物中以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双氯芬酸等解热作用较好;对炎症导致的疼痛,其以吲哚美辛、双氯芬酸、氯芬那酸较好;对抗风湿,以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吲哚美辛较强。另解热镇痛药常与组胺拮抗剂、中枢镇静药、镇咳药、抗病毒药等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的对症治疗。 (2)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应引以重视。鉴于发热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因此本类药物仅适用于热度很高或持续发热时间较长的患者。此类药物还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创伤性剧痛与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几乎无效。但由于它只对疼痛的症状有治疗作用,不能解除疼痛的致病原因,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故不宜长期服用。 (3)应当指出的就是,发热就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嗜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但另一方面,发热会使体力消耗,感觉不适,影响休息,甚至可引起惊厥,年老者、体弱者在高热骤然降下时,有可能引起虚脱。故在应用本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老年人应适当减量,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h),同时在解热时,多饮水与及时补充电解质。

(4)为避免药品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高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有上消化道出血与(或)穿孔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物。对有特异体质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慎用。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应当慎用或不用。 (5)如患者对本类药物或其中成分之一有过敏史时,不宜再使用其她同类解热镇痛药,因为这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6)此类药物用于解热一般限定服用3d,用于止痛限定服用5d,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7)使用本类药物时,不宜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同时为了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尽量在餐后服用。 (8)本类药物中仅限复方制剂的活性成分,有些毒性较大,如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非那西丁可损害肾功能,严重者可导致肾脏乳头坏死,长期使用也可诱发成瘾性;为此,虽《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限定仅作为复方制剂并限定剂量,但其复方制剂目前在广泛使用,对其毒性不可忽视,不可随意滥用。 (9)吲哚美辛虽解热镇痛作用强,但口服后所致的不良反应较重,常见为头痛,发生率约为21%~50%,其次为恶心、胃烧灼感、胃痛、消化不良等反应;双氯芬酸有导致骨髓抑制的可能。基于安全的考虑,《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暂限定作为局部外用。布洛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类镇痛药适应症各不同 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双氯酚酸)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如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

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至晚期疼痛如焚心蚀骨般难熬,寝食难安,“生不如死”。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即缓释片美菲康与美施康定等)、什冷丁、羟考酮和丁内 诺啡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依痛和二氢埃托啡。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塞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 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存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有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严遵医嘱,不可贪快而加大剂量“退热”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有害健康,严重者可因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甚至休克。 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均无效果。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在线考试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A.乙酰氨基酚 B.阿司匹林 C.尼美舒利 D.地塞米松 E.吲哚美辛 2、发热用药中,不正确的是 A.治疗高热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选 用解热药 B.解热药不能替代抗感染药、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C.当遇到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先使用解热药 D.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先使用解热药 E.一般温度超过37.5度时,均可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 3、解热镇痛药抗炎应用中,错误的是 A.感染性慢性炎症,解热镇痛药治疗剂量要大于非炎症性关节炎 B.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非甾体抗炎药虽然作为治疗本 类疾病的首选药,但不能影响疾病本身的免疫病理反应而改变病程 C.解热镇痛药需要合用能够改变病情的二线药物 D.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本类疾病的三线药物,由于易引起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萎缩、 继发感染、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 E.关节炎的病因各异,治疗用药也不同,应首先明确诊断 4、阿司匹林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乙酰水杨酸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小肠吸收 B.碱性尿中,水杨酸盐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多而排出减少 C.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 D.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 血沉下降 E.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作用 5、以下哪一项与阿斯匹林的性质不符 A.具退热作用 B.遇湿会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C.极易溶解于水 D.具有抗炎作用 E.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6、阿司匹林副作用中,哪一个不是 A.胃黏膜损伤 B.过敏反应 C.肝损害 D.骨质疏松 E.肾损害 7、阿司匹林应用中,那个是错误的 A.溃疡病人不宜使用 B.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禁用 C.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的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的合理应用 一、概述和分类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品种繁多,是应用最广泛的对症治疗药物。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通常被称作非甾体抗炎药。由于一般认为它们的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大,又是对症药物,非处方用药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到其疗效的充分发挥,而且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因此,掌握其药理作用特点,并有严格的指征、明确的诊断与合理用药的方案,对于正确使用本类药品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分类如下: 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水杨酸钠、水杨酸镁、双水杨酯、卡巴匹林钙等;2.乙酸类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依托芬那酯等; 3.丙酸类如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卡洛芬、非诺洛芬、吲哚洛芬、芬布芬等; 4.芬那酸类如甲芬那酸、氯芬那酸; 5.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6.吡唑酮类如保泰松、羟基布他酮; 7.非酸化合物类如萘丁美酮。 二、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来实现的。体内大多数细胞均能合成PG,PG广泛存在于各种重要组织的体液中,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参与机体发热、疼痛、炎症、血栓形成、速发型过敏等生理及病理过程。 1.解热作用人体的温度靠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发热是由于内热原激活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增加,而前列腺素E为极强的致热物质。本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并增强散热过程,从而产生解热作用。 2.镇痛作用机体局部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化学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组胺等,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前列腺素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它具有痛觉增敏作用,可大大增强机体对上述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痛阈。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外周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感受器的兴奋性,并同时抑制缓激肽的合成,从而产生镇痛效果。本类药物在镇痛剂量下不影响精神意识状态及其它感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但对创伤性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却几乎无效。 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本类药物除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外,其它类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机体抗炎过程中,组织会产生许多致炎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溶酶体、活性组织激肽以及前列腺素等。前列腺素是重要的致炎物质,具有扩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痛觉致敏作用,致使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一系列反应。本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炎症缓解或消失,另外,在大剂量下还能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而起到抗炎作用。 三、用药原则 (一)发热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主动反应,对机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使白细胞增多,以及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等,这些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18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与正确使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与正确使用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服用ACEI类药物若疗程中出现干咳,首选的措施是使用含有止咳药的抗感冒药治疗。B:疑似或确诊的重症流感患者应尽早(起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超过 48 h 的重症流感患者依然能够从抗病毒治 疗中获益。C:头痛、发烧、四肢关节酸痛的患者,若使用复方盐酸伪麻 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则无效,因为新康泰克不含解热镇痛药。D:以干咳为主要表现的感冒患者使用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冒通(氯芬黄敏片)、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泰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疗效差,因为上述制剂无镇咳的成分。 2、有关抗感冒药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孟鲁司特无常规抗组胺药引起的嗜睡不良反应,可用于单纯咳嗽、气道高 反应性咳嗽、慢性咳嗽的症状改善。。B:酮替芬兼有组胺H1受体拮抗作 用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作用可用于咽痒及引起的咳嗽。C:氨溴索和桃 金娘油兼有黏液调节和黏液促排作用。D:中枢性止咳药包括甘草流浸膏、那可丁。 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孕妇禁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B:孕妇禁用复方甘草合 剂。C:孕妇禁用泰诺感冒片、日夜百服宁、白加黑、复方甲氧那明胶 囊。D:应用含苯海拉明的抗感冒药时,要注意苯海拉明是CYP2D6强抑制剂,会抑制CYP2D6底物例如美托洛尔的肝清除,造成不良反应增加。 4、有关风热感冒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风寒感冒的常见症状可见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干痛、咳嗽、 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B:风

热感冒的治疗原则应以辛凉解表为主。例如可选择连花清瘟胶囊。

解热镇痛药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1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的治疗 2大剂量(4-6g/日,为最大耐受剂量)有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急性风湿热治疗,使急性风湿热患者症状缓解,是临床首选药之一;明显减轻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和疼痛。3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中COX活性,减少血栓素(TXA2)的产生,而不影响血管内皮COX活性,不干扰前列环素(PGI2)的产生;大剂量阿司匹林对COX的抑制作用没有选择性。临床应用: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 1.胃肠道反应上消出血 2. 对血液系统影响(effect on the blood)抗血小板聚集PT延长 3.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疹子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阿司匹林哮喘(肾上腺素无效) 4. 水杨酸反应大量时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 5. 瑞夷综合征(Reye syndrome) 6. 对肾脏的影响(effects on the kidney)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激素合用消化出血风险口服抗凝合用易出血磺脲类合用易低血糖2.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极少部分代谢为对肝有毒的羟化物 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抗炎、抗风湿作用。临床用于感冒发烧、头痛、神经肌肉痛 常用剂量较安全,剂量过大或伴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肝坏死;非那西丁过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3. 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主要是抗炎抗风湿作用主要用于急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的治疗,尚可用于急性痛风、癌性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抑制造血系统(粒细胞↓、血小板↓、再生障碍性贫血);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舒林酸吲哚美辛的前体药物;代谢物抑制COX作用较舒林酸强而持久;胃肠道反应轻(因胃、肠粘膜未直接暴露于高浓度的活性药物下)适应症: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急性痛风。不良反应与吲哚美辛相似,但较轻。 4.芳基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的治疗。不良反应较轻,易耐受,常用。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效果比阿司匹林强,退热效果比阿司匹林更持久,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人可选用芬必得解热。芬必得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有阿司匹林哮喘病史者禁用。 5.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比阿司匹林强,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头痛、牙痛、神经痛等的治疗。 扶他林:双氯芬酸 6. 烯醇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7. 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解热镇痛作用弱。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不良反应多,现已少用 8. 烷酮类:萘丁美酮 选择性COX-2 抑制药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 用于风湿、类风湿及骨关节炎的治疗。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抗肿瘤作用;可能存在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解热镇痛药

第三章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药物 1. 什么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分哪几类?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多数还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制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不同,故亦称非甾体抗炎药. 2. 非甾体抗炎药中哪些属于非处方药(OTC)? 非甾体抗炎药中属于OTC的有:阿司匹林、精氨酸阿司匹林、赖氨酸阿司匹林、卡巴匹林钙、双水杨酸酯、乙水杨酸酯、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布洛芬、芬必得。吡罗昔康、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只作为外用制剂。 3. 非甾体抗炎药作用机制是什么? 本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PG广泛存在子人体的各种主要组织和体液中,大多数细胞均有合成PG的能力。PG是一类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参与机体发热、疼痛、炎症、血栓、速发型过敏、保护胃黏膜、维持肾血流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PG的前身是花生四烯酸(AA),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分别通过环氧化酶和5-脂氧酶途径,进一步代谢成PG、血栓素(TXA2)和白三烯(LT)。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了PG合成 4. 如何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 根据患者的指征、机体状况及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 (1)一般以疗效确切、毒性低、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为首选药,次之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等。解热应用不超过3日,镇痛应用不超过5日。 (2)对长期高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伤寒、晚期癌症,可考虑应用消炎痛栓剂。 (3)儿科用药最好仅限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它们的复方制剂。 (4)孕妇应慎用解热镇痛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5)肾炎、消化性溃疡、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或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6)含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的一些复方制剂如去痛片、APC最好不用,该类药已趋于淘汰。 5. 如何合理选用抗炎镇痛药? (1)尽管本类药物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目前抗炎镇痛仍以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或适中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及双氯芬酸为首选药,吲哚美辛和保泰松虽然抗炎作用强,但副作用亦大,故保泰松已很少使用,而吲哚美辛只作为二线药,用于重症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替代药物。 (2)由于本类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个体差异,通常先选一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待有效后逐渐减量,若使用2—3周后无效,可更换品种。 (3)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需长期服药者,应选择维持疗效较长、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如芬必得、舒林酸、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等。 (4)老年肾功能低下者,可选择尼美舒利、舒林酸等。 (5)高血压正在服药期间的患者,可选用舒林酸;因该药与抗高血压药很少发生相互作用。 (6)有消化性溃疡史者,可选用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 (7)对于腰、关节、韧带等急性扭伤,肌肉异常紧张,肌肉劳损及肌腱炎等,可选用氯唑沙宗。 (8)对早期骨关节病患者可选用氨基葡萄糖(葡立、维古力),可阻断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防止疾病进展。

儿科常用解热镇痛药及其合理应用

儿科常用解热镇痛药及其合理应用 摘要: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儿常伴有咽痛、头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儿可引发惊厥。因此,解热镇痛药是小儿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呼吸道细小而且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一旦伤风感冒,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炎症,甚至肺炎。所以合理应用药物是儿科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儿常伴有咽痛、头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儿可引发惊厥。因此,解热镇痛药是小儿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呼吸道细小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伤风感冒,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炎症,甚至肺炎。有的医生在没有查出病因前就盲目使用解热镇痛药,这不仅会掩盖病情,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虚脱。所以合理应用药物是儿科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儿科几种常用解热镇痛的分析 儿科几种常用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包括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 1.1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中应用最早、最广的典型药物。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解热镇痛良药,随着临床广泛的使用,其毒副作用也日显广泛,近年来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可诱发瑞氏综合征(临床上称为急性肝脂肪性脑病综合征),因此,某些西方国家已规定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我院临床上使用巴米尔、APC和来比林都属于此类解热药。其中巴米尔为泡腾型水溶片剂,起效快,对胃刺激小,酸甜可口,饮用方便。来比林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结合的复盐,用于肌注,其解热镇痛效果显著,起效迅速,作用持久。 1.2 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它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故在儿科应用广泛。儿科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临床应用广泛,如泰诺林滴剂、儿童百服宁口服液等。时美百服宁滴剂、(泰诺)酚麻美敏口服溶液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除有退热作用外,还用于缓解小儿感冒其他症状,如小儿咳嗽、鼻塞等。 1.3 布洛芬是美国FDA唯一推荐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其口服吸收快,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美林混悬液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据报道,美林具有比百服宁更长的退热持续时间和更强的退热作用。美林除了给药方便,它的口感好,外包装美观,更适合儿童使用。 1.4 其他成分安乃近为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的加成物,其解热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较长时间应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而粒细胞是人体对付外来微生物侵害的细胞,它们是人体抵抗力的重要部分。故临床上安乃近片剂应用不多,但安乃近注射剂在儿科普遍使用,主要用于高热患儿。表1 含阿司匹林的制剂表2 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表3 含布洛芬或其他成分的制剂 2 小儿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2.1 用药选择应用时必须根据小儿年龄、病情、药物副作用及其依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解热镇痛药:(1)应选毒性低、副作用小的解热药。WHO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2个月以上小儿的首选解热药。一般建议0~3岁的小儿选择使用泰诺林滴剂。(2)选用小儿专用剂型,提高用药依从性。儿科的泰诺林滴剂、百服宁口服液、美林口服液等经口给药,从而减少患儿对肌肉注射的抵触情绪,增加了患儿对治疗的合作性。这些制剂有小儿喜欢的水果味道,外包装美观,另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