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岭南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并记住一定数量的世界遗产名称。

二、教学重点: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审美角度描述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说明:可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并为上课做好材料和评论方面的部分准备。

老师:课件、相关网站的网址、挂图等教学资料。

学生:学生收集自己亲自到访过的或熟悉的中国世界遗产地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2、课堂导入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老师:展示中国地图,教师分享自己参观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感受,让同学们猜猜说的是哪个地方,再展示图片。

学生:与教师交流,欣赏图片感受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3、课堂发展说明:广泛联系学生生活中到过的地方,引发学生的共鸣。

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加深对世界遗产知识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及深层次的美术欣赏评述能力。

引发学生关注时事,激发学生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

老师:(1)、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认识。

(2)、列出我国各省份的世界遗产,阐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多而且丰富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遗产的相关定义和分类。

(3)、结合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定义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美。

提问:请举例说明欣赏世界遗产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有哪些方法?(4)、让学生选感兴趣的中国世界遗产谈谈它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原因。

有何美感特征及价值?请各个小组汇报。

(5)、观看一段有关丹霞山申遗的新闻报道视频,问:从视频中你有什么启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呢?请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生:(1)、小组分享:根据所得信息欣赏与交流,说说对中国世界遗产的认识。

(2)、师生互动,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和特点。

(3)、小组合作:结合课本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从多角度召开欣赏,探究欣赏世界遗产的方式方法。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优秀5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3、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一节有趣的卡通一课时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卡通画表现各种事物形态的特殊手法―――夸张。

教学准备:《米老鼠和唐老鸭》VCD、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若干、人物表情图片若干、各种特殊场面画若干(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以上资料以课件的形式表现)、弹弓、木棍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较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

(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3、学生回答问题:《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较吸引我们?教师点评: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肌理与应用-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肌理与应用-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肌理与应用-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在美术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2.能够辨认常见的肌理类型和风格;3.学会在作品中运用肌理,丰富视觉效果。

二、教学重点1.肌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2.常见的肌理类型和风格;3.在作品中运用肌理,丰富视觉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肌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1.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肌理感的艺术品介绍肌理的作用。

1.2 讲解:讲解肌理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

1.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肌理。

1.4 练习:学生模仿教师演示,并自由发挥。

2. 常见的肌理类型和风格2.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肌理类型和风格的艺术品,介绍肌理的多样性。

2.2 讲解:讲解常见的肌理类型和风格,如仿古、泼墨、烙画等。

2.3 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肌理类型或风格进行模仿,并自由发挥。

3. 在作品中运用肌理,丰富视觉效果3.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在艺术品中运用肌理的案例,介绍肌理在丰富视觉效果方面的作用。

3.2 讲解:讲解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肌理,例如,在水彩画中使用立体感较强的肌理等。

3.3 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作品,在其中加入肌理,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

四、教学资源1.《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课本;2.展示艺术品和学生作品。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绘画作品,评价作品中是否有运用到肌理;2.课堂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肌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美术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肌理的作用及表现形式,能够在自己的绘画中运用到肌理丰富作品效果。

本次课程主要针对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但肌理是美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在其他课本中进行拓展和应用。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美术在你身边》教学设计

岭南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美术在你身边》教学设计

广东岭南版美术第 14 册第二单元 [ 发现与创建 ]第一课美术在你身旁一、学习领域:综合·研究二、学习课时:一课时三、教具、学具:1、教具:造型各异、形状各异的杯子多个。

身旁各样美术现象,美术物件的图片、视频等,用课件的形式使用。

2、学具:绘画工具。

四、教课假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课过程需要我们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研究”的气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研究者。

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类需要则特别激烈。

”在美术教课活动中,我们不如多给学生供给一种研究的时机,让他们倍受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将激励他们不停研究,进而踏上成功之路。

b5E2RGbCAP五、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经过赏识和解说,使学生获取相关美术的分类、美术形式的知识。

2、技术目标:经过启迪和指引,使学生懂得从身旁发现美、认识美,认识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和生活的关系。

3、审美目标:学会察看、学会感觉、发现问题,培育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盛情识,提升艺术创建的长久兴趣。

六、教课要点:艺术的社会功能。

七、教课难点:对身旁各样美术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难点的方法:经过实物赏识、图片赏识,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启迪指引学生思虑的形式解决。

八、教课过程:(一)讲堂导入:1、同学们喜爱购物吗?2、会买些什么东西?3、老师这里有一些杯子,你会选哪一件?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哪个地方最合你的情意?为何?(二)讲堂发展:一、发现美1、看来同学们对既适用又雅观的东西都很喜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这样的东西。

你们发现了吗?下边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p1EanqFDPw2、在我们身旁既适用又漂亮的东西真的好多。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各处都有的,关于我们的眼影,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看法:“我不是研究,而是发现。

”DXDiTa9E3d3、谈谈在你身旁有哪些让你特别喜爱的东西?4、本来同学的身旁有这么多漂亮的东西,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身旁的美术。

海风·海潮·渔歌-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海风·海潮·渔歌-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海风·海潮·渔歌-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岭南地区的海洋文化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掌握粘土制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素材的使用、调配、搭配方法;3.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其艺术表现和美学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案;2.粘土、工具;3.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岭南社美术》;4.岭南海洋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了解岭南地区的海洋文化表现形式–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探讨海风、海潮、渔歌等表现形式在岭南地区的应用;–教师讲解岭南海洋文化概述,介绍几个海洋文化相关的著名文物,如春秋时期的南越王勾践剑、盘古开天的塑像等。

2.理解粘土制作的基本技能–讲解粘土的硬度、颜色、材质等基本特点,向学生介绍粘土制作的基本方法;–向学生展示常用的粘土制作工具,例如砖刀、顶刀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粘土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开始制作–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搭配色彩和素材,介绍素材切割、调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别安排不同的粘土制作任务,如制作海洋生物、航海工具等,对于较难的任务可以先给予模板;–监督学生的制作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作品互评–让学生依照主题和完成度进行分组,相互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让同学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分享制作感受和注意事项,并向其他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进行表彰。

四、教学体会通过渔歌、海风、海潮和粘土制作等形式,让学生领略到岭南地区的海洋文化之美,并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粘土技巧。

同时,小组互评也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和竞争意识,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总课题:世界遗产之旅〔观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观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觉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观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推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含四步学习活动,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题:世界遗产之旅——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观赏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对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的珍视和强烈的爱护意识。

2、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含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图片的观赏,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的数量、所在地、艺术和历史价值,爱护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所在地、艺术的美,爱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观赏感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对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强烈的爱护意识。

教学打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观赏图片、影像资料等。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引导阶段: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我国“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观赏感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制造了无数精湛绝伦的文化艺术杰作,前人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推进了文明的不断开展、进步和连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濒于消亡,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爱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要爱护他们,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熟悉它们。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中国世界遗产之美》开展阶段:一、世界文化遗产定义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总课题:世界遗产之旅(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题:世界遗产之旅——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欣赏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对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的珍视和强烈的保护意识。

2、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含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图片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的数量、所在地、艺术和历史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所在地、艺术的美,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二、不同种类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26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皇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冈石窟、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二)、世界自然遗产(8处)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

自然景观:1、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 、中国南方喀斯特3、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山(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花卉与纹样-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花卉与纹样-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花卉与纹样-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前言花卉和纹样是中国传统的美术元素,也是岭南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

而在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学生将会深入了解花卉和纹样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精髓。

课程设置第一课:花卉的分类与特点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花卉的基本分类和特点,并了解不同花卉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含义。

同时,老师还将通过展示不同花卉的照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花卉的美丽和魅力。

第二课:纹样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纹样的生成历史、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纹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学生不仅将学习不同纹样的基本形态和特点,还能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第三课:花卉和纹样的组合与表现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将花卉和纹样进行巧妙地组合,并在绘画作品中展示出不同的效果。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花卉和纹样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可替代性和美好表现效果。

第四课:园林中的花卉与纹样通过游览文化名园和景点,学生将深入了解到花卉和纹样在园林建设中的巧妙运用。

同时,老师将还将带领学生了解园林设计中的基本要点和常用手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园林建设和规划中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法:老师可以准备一些花卉和纹样的实物和照片,通过展示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它们的美丽和特点。

•图片解说法:老师可以在讲解时准备一些图片和幻灯片,通过详细的解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卉和纹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观摩学习法:选取一些优秀的花卉和纹样作品,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和分析,这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花卉和纹样作品,这是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效果•学生将掌握花卉和纹样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学生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从而丰富自身的美术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将了解到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美术地域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文化和传统绘画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漫画、卡通画第1. 2课时第1. 2周
二、连环画、组画第 3. 4课时第3. 4周
三、美术在你身边第5课时第5周
四、化腐朽为神奇第 6.7课时第6.7周
五、在生活中发现肌理第8课时第8 周
六、应用肌理的艺术第9.10课时第9.10 周
七、六、海风·海潮·渔歌第11.12课时第11.12 周
八、七、开发海洋. 畅想未来第13.14课时第13.14周
九、城市扫描、都市网络第15课时第15周
十、按动快门、移动鼠标第16课时第16周
十一、千姿百态的圆雕第17课时第17周十二、凹凸起伏的浮雕第18课时第18周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第3、4课时第3、4周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时 教 案
第 9、10课时 第 9、10周
课时教案
第11、12课时第11、12周
课时教案
第13、14课时第13、14周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第18课时第18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