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引导人民》作品赏析
画艺网:油画《自由引导人民》鉴赏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鉴赏
1995年,远在中国北京的艺术家岳敏君,对这幅作品加以篡改,重新演绎了他眼中的群众革命与社会运动。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原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作品以描绘街头巷战和群情激愤的人群,表达了法国大革命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在岳敏君挪用油画《自由引导人民》里,原作中的神圣感与悲剧气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调侃、戏谑和把玩的心态:硝烟弥漫的战场被置换成了现代城市的工业废墟.
朗朗晴空下一群刻意重复的“我”,正赤手空拳地效仿着《自由引导人民》里的战斗场景,他们嘻哈的表情,调侃的姿态,将整个气氛消解在了打打闹闹的游戏中,变成了一场极为荒诞的闹剧。
1995年之前的中国,经历过一场大的风暴,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从阴影中摆脱出来,便迅速进入了消费时代。
这使得那一时期的中国人,大都处在一种思想真空与精神迷惘的状态。
岳敏君就是在这期间脱颖而出的,他的作品以千篇一律的傻笑为符号,表面上看虽然有些单调、肤浅和无聊,但却深刻地关联着当时的社会背景。
尤其是以自嘲为特征,跳出社会的各种矛盾,来实现对正负两方的双重消解,也为独立自我的重构留有了余地。
《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自由引导人民》赏析《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战场,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为主体,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高擎着三色旗,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前进。
画面气势磅礡,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生动、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生动活跃,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幅画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创作背景】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7月26日,经过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
这激怒了法国人民,他们再一次采取暴力革命,工人、商人、知识分子、城市居民,纷纷走上街头,举起枪支和石块,向王宫的壁垒进军。
人民进行了三天艰苦的巷战,最终战胜了保皇党人的军队,逼迫国王查理十世退位。
画家德拉克洛瓦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但由于巷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距离他的工作室很近,因此目睹了许多真实、悲壮的场景。
例如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而少年阿莱尔则勇敢地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上,在中弹倒下之前还杀死了一名国王的士兵。
受到人民起义的感召,德拉克洛瓦决定创作这件以当代事件为题材的作品。
在给哥哥的信中,他写道:“虽然未能为祖国的自由而作战,但我至少要用绘画来为祖国争光!”【作品赏析】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
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
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
谁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战死的人、受伤的人、冲锋的人,全都表现得精确逼真,令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现场一样。
《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自由引导人民》赏析篇一作者简介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年4月26日至1863年8月13日)为法国著名画家,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他的画风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是画家常用想象、幻想的景象、事物来表达内心热情奔放的情感。
用画面来强调、抒发心中的感情因素。
创作背景《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常见的世界名画,既是因为它的画风,也是因为它所象征的“自由与人民”。
该画创作于法国著名的“七月革命”之际。
画家本身并没有参与到冲突当中,但却曾亲眼目睹了人民为了自由、权利而进行的奋战。
德拉克罗瓦深有感触,于是用画笔进行战斗,描绘出了这幅优美壮丽的名画。
《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战斗的一个场面。
画面中有受伤的、死去的人,却依然无法掩饰住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
画面中部袒露肩膀的女性是自由女神,她高举着法兰西三色旗,招呼着后方的人民。
她的右方是一个持着双枪的青少年,表现了为了自由全民参展的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女神左侧身穿礼服、头戴礼帽、表情严峻的男性中年即为德拉克罗瓦的自画像,这也表示了他参与革命的渴望与决心。
画面后方为成群的革命军,人群上方则是阴霾的天空。
画面远景右侧则是巴黎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
该画用暗色作为主题,再加上神与人的共同奋斗,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
篇二《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德拉克洛瓦是18-19世纪的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只风靡法国,也风靡全欧洲。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
德拉克洛瓦的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赏析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家,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画坛的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其作品具有非凡的魅力。
德拉克洛瓦认为只有想象力才能捕捉最本质的东西,把艺术从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是他和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的主要绘画特征。
《自由引导人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作。
此画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七月革命”。
它是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
因为斗争发生在1830年7月27日,所以此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的起义》。
德拉克洛瓦亲眼目睹了这一革命事件,同年他就创作了这一作品。
德拉克洛瓦在作品中大胆地将寓意象征和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画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燃烧着战斗热情的、象征着自由的女神,她左手持装有刺刀德步枪,右手高举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
她虽然袒胸露乳,却毫无淫荡之嫌。
她那双有力的双腿跨过街垒,冒着炮火,带领战士们前进。
虽然这是一个由画家想象出来的象征性地形象,但画家把她塑造成一位活生生的法国年轻妇女形象。
她身穿法国妇女的服装,头戴象征自由的弗吉利亚帽,体现出她的象征寓意。
跟随她的人中有激昂的工人和市民等,她左侧的手拿双枪的少年,进一步突出了这次革命的广泛的群众性。
女神右侧的面向画面中心、比较突出的人物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绅士,他身穿当时流行的长礼服,头戴大礼帽,留着络腮胡子,正是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控制了这次革命。
这次革命不过是波旁王朝中比较开明的一派势力代替了反动的波旁王朝的统治。
在画面下方的阴影里,受伤和死去的战士横卧在碎石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着绿色衣服的受伤的战士正满含期待地看着自由女神,她既是他们的理想,又是他们战斗的动力。
透过画面右侧的硝烟,人们可以看到远处巴黎圣母院的塔楼。
争取自由的主题,强烈奔放的激情,丰富的光色效应,丰动态的构图,奔放有力的笔触,大胆的想象,寓意的手法,这一切就是这一作品的主要成功之处。
反映社会现实的著名画作

反映社会现实的著名画作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存在,其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常常被艺术家通过绘画来表达和反映。
许多著名的画作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冲突、困境和希望。
本文将以几幅著名的画作为例,探讨它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1.《自由引导人民》——欧仁·德拉克罗瓦这幅画作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展现了人民为了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
画中的自由女神手持法国国旗,引导着人民冲向自由。
这幅画作表达了人民对压迫的反抗,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它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对抗,向人们传达了希望和奋斗的力量。
2.《工人与农妇》——弗朗西斯科·戈雅这幅画作展现了18世纪末的西班牙社会中的贫困和不公。
画中的工人和农妇被描绘得憔悴而疲惫,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这幅画作揭示了底层社会阶层的生活困境和社会不公现象,呼吁社会关注贫困人群的处境,并促进社会公正和进步。
3.《吃饭的人》——让-巴蒂斯特·夏尔班这幅画作通过描绘饭桌上的不同人物,表达了社会中的阶级差异和社会等级的存在。
画中的富人和贫民被描绘得极为鲜明,他们的态度和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幅画作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4.《母与子》——巴勃罗·毕加索母与子是毕加索一系列描绘人类痛苦的作品中的一幅。
画中的母亲搂着婴儿,两人的身体扭曲而变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无尽关爱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幅画作反映了现实中的家庭困境和个人的痛苦,触动了人们对亲情和人性的思考。
5.《梅森医生的解剖课》——托马斯·埃克斯特这幅画作展示了19世纪欧洲医学教育的现实。
画中的梅森医生在众多学生面前进行解剖课,他们专注地观察着尸体的解剖过程。
这幅画作揭示了医学教育中的冷漠和对人类尊严的忽视,引发了人们对医疗体系以及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以上这些著名的画作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困境。
它们通过艺术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冲突和困境,同时也带来了对希望和改变的思考。
《自由引导人民》鉴赏

《自由引导人民》鉴赏17至19世纪的西方绘画界可谓异常繁华绮丽,从激情洋溢的巴洛克风格到华丽光彩的洛可可风格,从高贵庄严的新古典主义到挑战传统的印象主义画风,都在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在我眼中,浪漫主义的画风却有着一种别样的魅力,正如罗曼蒂克这个词本身在当今社会依旧大为流行一样,它拥有着一种永恒的旺盛生命力。
浪漫主义是什么?书上解释说,她是一种在宗旨上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的一种基本文艺创作方法,她常常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来超越现实。
而浪漫主义画派,则摆脱了当时欧洲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应当说,书本上整个对浪漫主义的描述,离不开“自由”“想象”。
的确,浪漫主义是反对那种纯理性的、刻板教条式的创作规则的,创作者本身的创造力在浪漫主义的艺术中被充分地进行了强调,而我认为这恰恰就是艺术活力的根本源头之一,只有注入了作者充满热情的主观情感,才会让整个画面更具流畅感与冲击力,使得观众不再只是在表面地层次对绘画进行欣赏,而是可以融入其中与作者共同经历眼前的情景,那种感受正是体现出了艺术的一种别样魅力。
只不过,我并不赞同浪漫主义完全与“理”对立的说法,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感性与理性的一次结合,完全摈弃掉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完成一部真正杰出的作品,对艺术的鉴赏也是同样道理。
我会在每看完一部电影后写下对这部电影的影评,但我不会每个情节都去做理性分析也不会通篇抒发情感,更多的希望是能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掌握平衡。
就如浪漫主义的起源一样,与整个法国的社会状态与革命热情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他的创作并非是跳脱现实世界而任凭作者随意地在自我的感性世界中神游,那种自由与奔放恰恰是在理性世界中绽放出的感性之光,所以浪漫主义的创造如此,对浪漫主义的鉴赏也亦如此。
《自由引导人民》应该算是浪漫主义绘画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了。
画作取材于“七月革命”中的一场巷战,少女挥动起了象征法兰西的三色旗,少年插下国旗后中弹倒下,作者德拉克罗瓦虽没有亲身参与进那场壮烈的战斗,却已被眼前这热血的场景所感动,挥笔画下的这幅千古名作,正是在理性现实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发挥出了作者的主观创作力,让整幅画作兼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观后感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观后感
这幅画啊,真的是太有力量了!一眼看过去,那浓烈的色彩就像一把火,直接烧进了我的眼睛里。
画中的自由女神,她高举着旗帜,那身姿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宣告着自由的到来。
她的形象特别高大,感觉就是希望的化身,我当时就想,这肯定是画家心中最神圣的存在吧。
其实,我对油画懂得并不多。
但是这幅画,它就是有一种魔力,能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被深深吸引。
你看画里的那些人物,他们的表情啊,动作啊,都特别生动。
有的满脸坚定,有的看起来有点悲壮,就好像他们是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直接走出来,站到了我的面前。
我在想,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把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完完全全地倾注到了每一笔每一划当中呢?
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久,感觉自己好像能听到画里传来的枪炮声和呐喊声。
虽然这只是一幅画,但它传达出来的那种激情和力量,真的不比一部热血沸腾的电影差。
我就在想啊,这画里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是打破枷锁?还是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呢?也许每个人看这幅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吧。
你要是还没看过这幅画,真的推荐你去看看!我保证你看了之后,也会像我一样,被它深深地震撼到。
这真的是一幅能够触动灵魂的油画啊!。
《自由引导人民》鉴赏

AUYHOR NAME ; Peter《自由引导人民》鉴赏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在人民中产生了深刻而有力的影响,很多的画家都依据这一历史场景进行了创作,而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由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的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是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这幅画高260厘米,宽325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
当时的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该政权为了增强皇权,采取了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的一系列独裁措施。
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
画中那位青年姑娘,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召唤着群众们勇往直前。
她旁边一位群众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期待着自由的来临,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
画面的主角是一个戴着弗里吉亚无边便帽的年轻女性,她即是克拉拉•莱辛,又象征着自由女神。
画中她穿着一件黄色的连衣裙,腰部系着一条腰带,连衣裙滑到了乳房的下边,袒露出双乳。
她的右手高高举起,手中握着的是一面红色、白色、蓝色三色相间的三色旗。
她左手拿着的是一把带刺刀步兵枪。
可以看出的是有两名青年自发的参加了战斗:在画面最左边的青年手中紧握着圆石,戴着一顶轻便的步兵帽;右方是一个戴着一顶黑色天鹅绒贝雷帽持着双枪的少年,肩膀上挂着一个大尺寸的弹药盒,他的右脚向前急速奔跑,一只手举在空中挥舞着骑兵手枪。
左翼人物中最左侧的战士戴着一顶配有白色勋章和红色自由丝带的贝雷帽,手中握着一把步兵配剑,他穿着工厂工人的工作裙和水手裤,腰间用一条绍莱手帕固定着手枪。
在他的傍边是一位戴着大礼帽的资产阶级或者时尚的都市人,戴黑色卷边圆礼帽,身穿白色衬衫与扣紧的黑色夹克,系有黑色领结,手中握着一把双管猎枪。
想象与现实的研究——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2018·08《自由引导人民》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巨匠德拉克洛瓦创作的一幅经典油画作品,也是现代法国的一种独特的象征和文化,曾经出现在法国的钱币和邮票上。
《自由引导人民》的基本结构为一个三角形,从画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象丰富、充满激情。
德拉克洛瓦把法兰西共和国国旗的三个颜色作为《自由引导人民》的主色,象征自由。
作品主要表现人民进行革命的力量,人民渴望重建民族自尊心,也表现出了人民对未来的期盼。
《自由引导人民》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把想象和现实相结合,而且结合的非常完美。
本文主要针对《自由引导人民》的想象与现实进行分析。
一、《自由引导人民》创作的时代背景德拉克洛瓦1798年出生在沙朗通圣莫里斯,当时德拉克洛瓦的家族非常显赫,其父亲任职拿破仑的外交部部长,其兄弟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在1830年创作的,其取材于法国的七月革命,其又名为《1830年7月28日》。
在1830年7月26日,查理十世想要加强对人民的限制,解散了议会,于是在7月27日-7月29日,巴黎人民在街头起义,发起了七月革命,和法国政府军队进行斗争,最后人民占领了王宫,法国历史上称之为“光荣的三天”。
在此次革命之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旗帜插在了巴黎圣母院附近的桥头上,后中弹身亡。
德拉克洛瓦虽然没有参与七月革命这次斗争,但他亲眼目睹了这真实且悲壮的场景,因此,创作了这幅传世名作《自由引导人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二、德拉克洛瓦的创作心理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画家,并且也是法国七月革命以后,才华非常出众的人物,被人们称作是“浪漫主义的雄狮”。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都非常有魅力,他认为只有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才可以抓住事件最本质的精神,这是与学院派和古典主义观点相异之处。
德拉克洛瓦绘画的主要特征是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和大胆豪放的构图以及鲜明饱满的色彩。
《自由神引导人民前进》作品赏析

《自由神引导人民前进》作品赏析《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作品。
此画最早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展上展出,而后被巴黎卢浮宫收藏。
画中的自由女神戴着象征自由的弗里吉亚帽,右手挥舞象征法国大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旗,左手拿着带刺刀的火枪,号召身后的人民起来革命。
《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硝烟弥漫的场面,画面中有受伤的、死去的人,却依然无法掩饰住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
整幅油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用暗色作为主题,在加上神与人的共同奋斗,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
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
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的人群的头部的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构图组织井然有序。
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
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造就了这样一位袒胸露怀的女子形象,招呼着后方的人民,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
紧跟她前后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
她的右方是一个持着双枪的少年,急速向前奔跑,表现了为了自由全民参战的情景,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
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土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
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
她的身后有两个工人舞者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
人群上方则是阴霾的天空。
画家将他本人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大声疾呼,号召人民以伟大的过去为榜样,起来进行斗争,驱逐外国侵略者。
命运多舛的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命运多舛的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该油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以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该起义从27日至29日,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
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自由引导人民》左翼人物的局部画面某种意义上,这幅《自由引导人民》打破了历史画的常规,尤其是画作中间那位手持现代步枪的古典女神。
她手擎三色旗,头戴象征着自由的弗里吉亚帽,袒胸露怀且不失庄严,从外表看不出任何温柔之色。
她沾满了战场上的尘土,脚下则是尸体,有起义者的,也有起义者的敌人的—譬如左下角那位年轻的士兵,没有裤子和鞋子,只剩一只袜子,尊严扫地;右边的尸体则身穿军装,扣子开着,像被搜过身,值钱东西似乎都被拿走了。
就这样,在烟雾下的巴黎,自由女神和其他人一起,踩着令人不安的尸体前进。
一切都像是一则真实的寓言。
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大声疾呼,号召人民以伟大的过去为榜样,起来进行斗争。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肖像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
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
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
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事实上,自展出之后,这幅旷世名作的遭遇便颇为奇特。
取得政权的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政府斥资3000法郎买下了它,但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它惹恼了几乎所有人。
欧仁·德拉克罗瓦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欧仁·德拉克罗瓦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自由引导人民欧仁·德拉克罗瓦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一幅由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战场,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为主体,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高擎着三色旗,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前进。
画面气势磅礡,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生动、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生动活跃,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幅画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此画作者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年-1863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外交官家庭,他的儿童时代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里,并且受过多方面的良好教育。
他曾师从法国著名古典主义画家学画,崇尚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经常到卢浮宫临摹鲁本斯等大师的作品。
论《自由引导人民》

论《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它不止风靡法国,也风靡至整个欧洲。
在此期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了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的古典主义羁绊,着眼于自由创造。
当然,创造题材也源于生活。
这也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启蒙时代的反思……正如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浪漫主义时期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家的崛起,炽热与奔放的力量,给予了绘画中的光与热。
《自由引导人民》,不仅展现了丰富的画面、强烈的色彩,还有那无畏的精神。
这精神就是浪漫主义所赋予的精神含义,由个性美逐渐取代理想美。
那时的时代,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加强王权,限制了公民的自由。
因而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加之七月革命的影响,残酷的战争引发一件件血案。
虽然结局以失败而终,但其中的为自由而战精神却得以存在。
人民情绪激昂,给了作者得以创作的机会,也让这作品最后赢得了人民的赞同,这也同样解释了艺术要接近生活,反映时代的作品才会赢得共鸣。
德拉克洛瓦也因而被誉为浪漫主义雄狮。
他认为只有想象力才能捕捉最本质的东西,把艺术从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因此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是他和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的主要绘画特征。
时代的影响深深刻印在德拉克洛瓦脑里,若不是亲自目睹起义的失败,他就不会创作这凝聚愤怒,凝聚渴望自由的作品了。
每一部作品只有经历了时代的磨练,才能得到完美展现。
所谓凤凰沧涅需浴火,比如自由领导人民创作期间受到过许多的磨练,但这幅画经过了时代的考验,终屹立于西方,真正引领着人们前进。
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轰动。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
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由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油画作品之一。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健康、有力,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
画面气势磅礴,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用暗色作为主题,再加上神与人的共同奋斗,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
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
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的人群的头部的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构图组织井然有序。
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
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形神象为主体,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造就了这样一位袒胸露怀的女子形象,招呼着后方的人民,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
紧跟她前后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
她的右方是一个持着双枪的少年,急速向前奔跑,表现了为了自由全民参战的的情景,他象征少年英雄阿莱尔。
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
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
她的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
人群上方则是阴霾的天空。
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大声疾呼,号召人民以伟大的过去为榜样,起来进行斗争,驱逐外国侵略者。
尽管革命遭受挫折,欧洲上空黑云滚滚,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到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赏析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绘画作品,创作于
1830年,是法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
这幅画描绘
了巴黎七月革命期间的场景,画中的自由女神手持法典,站在巴士底狱的废墟上,鼓舞着人民奋起反抗专制政府。
这幅画通过显示自由女神的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浪漫主义的情感。
自由女神身姿挺拔,手持法典,面容坚毅而充满鼓舞力量,犹如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
这种女神形象象征着希望和自由,寓意着人民对专制统治的反抗。
画面的构图和细节描绘都非常精细,显示了德拉克洛瓦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自由女神所处的废墟中,可见石块和砖瓦的残余,以及火焰的痕迹。
这些细节显示了巴士底狱被摧毁的场景,暗示着暴力和冲突。
人群中身穿各种衣饰的人物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暗示着革命是广泛而普遍的,不仅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
色彩运用是该作品的一大特点。
整幅画以较暗的色调为主,配合火焰的亮度,创造出一种战斗和紧张的氛围。
同时,德拉克洛瓦巧妙地使用了对比色,如红色的围巾和衣物在灰暗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提高了画面的层次感。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具有浓厚浪漫主义情感的艺术作品。
通过描绘自由女神的形象和巴黎七月革命的场景,画家表达了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以及对专制统治的反抗精神。
这幅画不仅是一幅艺术品,也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对人民斗争的赞歌。
《自由女神引导人民》解析

《自由女神引导人民》解析拿旗执枪的女主人公是,克拉拉·莱辛。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杰出代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
这幅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7月革命事件。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
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
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所展示的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正是表现了巴黎市民英勇战斗的情景。
引导他们前进的是一个“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枪,一手高举大革命时期的三色旗,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
紧跟她前后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
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
硝烟弥漫的背景中隐约出现巴黎圣母院教堂的轮廓。
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法)德拉克罗瓦 1830年,油画,260×325厘米卢浮宫收藏。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
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
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名画的故事:《自由引导人民》

名画的故事:《自由引导人民》
名画的故事:《自由引导人民》
【名称】自由引导人民
【作者】德拉克罗瓦法国
【年代】1830年油画
【尺寸】260×325厘米
【馆藏】卢佛尔博物馆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领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法国著名画家,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论《自由引导人民》

论《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它不止风靡法国,也风靡至整个欧洲。
在此期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了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的古典主义羁绊,着眼于自由创造。
当然,创造题材也源于生活。
这也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启蒙时代的反思……正如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浪漫主义时期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家的崛起,炽热与奔放的力量,给予了绘画中的光与热。
《自由引导人民》,不仅展现了丰富的画面、强烈的色彩,还有那无畏的精神。
这精神就是浪漫主义所赋予的精神含义,由个性美逐渐取代理想美。
那时的时代,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加强王权,限制了公民的自由。
因而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加之七月革命的影响,残酷的战争引发一件件血案。
虽然结局以失败而终,但其中的为自由而战精神却得以存在。
人民情绪激昂,给了作者得以创作的机会,也让这作品最后赢得了人民的赞同,这也同样解释了艺术要接近生活,反映时代的作品才会赢得共鸣。
德拉克洛瓦也因而被誉为浪漫主义雄狮。
他认为只有想象力才能捕捉最本质的东西,把艺术从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因此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是他和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的主要绘画特征。
时代的影响深深刻印在德拉克洛瓦脑里,若不是亲自目睹起义的失败,他就不会创作这凝聚愤怒,凝聚渴望自由的作品了。
每一部作品只有经历了时代的磨练,才能得到完美展现。
所谓凤凰沧涅需浴火,比如自由领导人民创作期间受到过许多的磨练,但这幅画经过了时代的考验,终屹立于西方,真正引领着人们前进。
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轰动。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
《自由引导人民》革命勇士冲破枷锁为自由而战

《自由引导人民》革命勇士冲破枷锁为自由而战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法国1830 年的7 月革命事件,所以又名《七月二十八日》。
画中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情景:在硝烟笼罩的大道上,以打着象征自由和希望的三色旗(法国国旗)的女神为前导,紧跟其后的是手持刀枪的士兵和民众,背景隐约可见巴士底狱的大楼。
画面上,女神被安排在正中央。
她上身裸露,纯洁而美丽。
在这里,她是正义、自由、真理的化身,用这样的形象寓意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画家借鉴了戈雅《5月3日夜的枪杀》中明暗对比的处理手法以及席里柯《梅杜莎之筏》中阴影造型的手段,以人物的配置强调了戏剧性的结构。
画面人物主体突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而稳重,虽然表现战争场面,但整个画面保持着华丽的色调。
这幅画所刻画的人物不多,却使人感到场面宏大,有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
画家以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相互的对比,以及奔放的笔触运用,成功地表现了争取自由的主题。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画家。
想像力丰富、才思敏捷,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于1863年8月13日在巴黎去世,埋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留下一部记有对色彩学深入研究的德拉克罗瓦日记。
德拉克罗瓦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专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几间展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引导人民》作品赏析
《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的代表作品作品之一,想藏于巴黎卢浮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自由引导人民》作品欣赏,欢迎参考学习。
《自由引导人民》作品赏析《自由引导人民》
作者简介
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年4月26日至1863年8月13日)为法国著名画家,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他的画风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浪漫主义画派
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是画家常用想象、幻想的景象、事物来表达内心热情奔放的情感。
用画面来强调、抒发心中的感情因素。
创作背景
《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常见的世界名画,既是因为它的画风,也是因为它所象征的自由与人民。
该画创作于法国著名的七月革命之际。
画家本身并没有参与到冲突当中,但却曾亲眼目睹了人民为了自由、权利而进行的奋战。
德拉克罗瓦深有感触,于是用画笔进行战斗,描绘出了这幅优美壮丽的名画。
《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战斗的一个场面。
画面中有受伤的、死去的人,却依然无法掩饰住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
画面中部袒露肩膀的女性是自由女神,她高举着法兰西三色旗,招呼着后方的人民。
她的右方是一个持着双枪的青少年,
表现了为了自由全民参展的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女神左侧身穿礼服、头戴礼帽、表情严峻的男性中年即为德拉克罗瓦的自画像,这也表示了他参与革命的渴望与决心。
画面后方为成群的革命军,人群上方则是阴霾的天空。
画面远景右侧则是巴黎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
该画用暗色作为主题,再加上神与人的共同奋斗,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
猜你喜欢:
1.白冰洋油画作品欣赏
2.安格尔油画作品
3.安静油画人物作品欣赏
4.《春》油画作品欣赏
5.提香韦切利奥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