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谈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兼与罗玉明、杨明楚、邓野同志商榷
作者: 苏长聚
作者机构: 山东胜利油田师专政治系
出版物刊名: 安徽史学
页码: 50-53页
主题词: 陈独秀研究;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革命发展阶段;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国民革命;资本主义;思想认识;国家社会主义
摘要: <正> 如何评价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他在“五·四”运动后期至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内的思想变化,是近几年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
有人认为陈独秀系统地形成了“二次革命论”的理论体系;有的认为陈独秀并没有形成“二次革命论”的系统理论,与此相反,陈独秀所主张的倒是“一次革命论”。
上述两种观点笔者都难苟同。
下面仅就陈独秀如何对待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这一问题的认识作一分析,来探讨一下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变化过程。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探析
2 、陈独秀 “ 二次革命论 ”思想的发 展演变过程
2 . 1 从萌芽到初步形成 ( 1 9 2 0 - 1 9 2 3 ) 陈独秀的 “ 二次革命论 ”的思想在 1 9 2 0 年 就有 了萌芽之势 。在 《 革 命与作乱 》一文
中,“ 政 治革 命是要 出 于有知 识有 职业 的市 民,社会 革命是要出于有组织的生产劳动者 ,
社 科 论 坛
陈独秀 “ 二次革命论”探析
杨 亚洁
西 南交通大 学政治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1 7 5 6
摘要 : 陈独 秀的 “ 二次革命论 ”是 对 中国民主革命 分 “ 两步走”的大胆 而错误的设想,这一错误思想有一个认识上反复 的过程 ,而并非一 以贯之。 在这一思想 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共产 国际的指 导和 国共两党实力的对比对陈独秀的判断产 生 了 很大 的影响。 关键 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然后 才有效 ” [ 1 】 一句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和社 会 主义革命 从阶级基础 上进行 了分工 。他 还 谈 到 ,工人 阶级 “ 除出版 、结社两大 自由及 工厂 劳动保护 的立法 外,别无希望 。 ”f 1 但 他 对 工人阶 级的看法 ,却不是 一贯如此 。1 9 2 0 年 5月,他在 《 劳动 者的觉悟》一文中指出, “ 社 会上各 项人 ,只有 做工 的是台柱 子,因 为有 他们的力量才 能把社会撑住 ” 。口 】 陈独 秀 对工 人阶级 看法 的摇摆 不定 ,说明他对其 缺
想初步形成 。 2 . 2从 曲折反 复到 发展成 熟( 1 9 2 3 -1 9 2 6 ) 陈独 秀这种右 倾机会 主义观 点出现 时, 邓中夏对其批判道 :“ 中国将来 的社会 革命 的
3 、陈独秀 “ 二次革命论 ”思想形成 的客观原 因
二次革命论
开端
发起“二次革命”的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李烈钧
7月12日,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7月15日,黄兴抵达南京,组织讨袁,宣布江苏独立。推举江苏都督程德全为南军司令,但程弃职,逃遁上海。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独立。浙江朱瑞、云南蔡锷中立。 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宣布“广东独立”。 7月22日,江苏讨袁军在徐州地区与冯国璋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武卫前军会战失利,退南京。 7月22日至28日,上海讨袁军屡攻江南制造局未克。指挥部被上海租界当局解散。 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 8月11日,何海鸣率南京第八师部分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旗讨袁,宣布恢复独立,2000多名士兵们与北洋军展开血战。 广东代理都督陈炯明强行宣布独立
8月13日,拥袁桂军龙济光部攻占广州。 8月18日,北洋军李纯部攻克南昌。 9月1日,张勋武卫前军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结果
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应桂馨、赵秉钧不久即被灭口,宋教仁案不了了之。 由宋教仁遇刺引发兵戎相见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袁世凯在事件中的责任是不容旁贷,事后的历史亦证明了他的野心。 国民党联合资产阶级,并且没有兵权。政治基础不牢,武装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败原因之一。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优势的武力,很快把讨袁军打败。
政治【背诵帖2】各种主义的划分
我们要做蜜蜂。
3、官僚主义:
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
4、宗派主义
(小团伙):张国焘
四、各种主义的划分
1、机会主义
①“左”倾机会主义:
表现为冒险主义、冒进主义、盲动主义。
代表人物:王明、李立三、瞿秋白。
主要观点:在革命道路上主张城市中心论;在革命统一战线上,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在革命步骤上主张一次革命论,搞无间断革命。
其危害: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丧失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②右倾机会主义
表现为投降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
代表人物:陈独秀。
主要观点:在革命统一战线上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革命步骤上主张二次革命论,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其危害: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丧失了革命的有利时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主观主义 也就是唯心主义
①教条主义(唯理论):蜘蛛
中共早期为什么不断出现‘左’右倾错误
7
中共早期错误举例
2020/2/29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右倾”的陈独秀肯定地认为中国工 人阶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很幼稚,而此时和国民党争夺领 导权就是“左倾”; 显然陈独秀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中 国革命的性质还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但他却忽略了中 国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而导致的软弱性、妥协性,后来中国 革命的实践证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建国后的大跃进时期,“左倾”的毛泽东本能地认为 加快速度“超英赶美”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任何怀疑和否定 “三面红旗”就是“右倾”。毛泽东显然看到了中国落后的现实, 也相信人定胜天,但他忽略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主 观能动性,最终导致三年困难。可见,抽象的“左”右倾争论 只能产生无休止的理论博弈,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 终得出结论。
17
中共早期成员
2020/2/29
18
王明的错误
2020/2/29
[6]王明在抗战初期,从过去的“左”倾又发展到右倾,放弃 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起点就是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 的报告。他批评洛川会议过分地强调了独立自主和无产阶 级领导权,提出应该实行国共两党“共同负责,共同领导”。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讲话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对当时党内 统一战线策略不够灵活的现状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它推动 了国共进一步合作的步伐”[7]。毛泽东对蒋介石和国民党保 持高度的阶级警觉性,主要是基于过去国共关系的教训, 但如何能够在不影响抗日大局和国共统一战线的情况下确 保自身利益和革命前途,严格地说,就是毛泽东也还缺乏 经验。在“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处于少数甚至孤立的地 位,一方面因为王明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代言人”,另 一方面也说明王明报告中的合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其 他领导人的认同。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理论备考妙招:“双一二三”原则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理论备考妙招:“双一二三”原则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毛中特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面把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概括为“双一二三”,具体内容如下:一、“双一”为一条总路线和一个革命道路1.一条总路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了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段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一个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1)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革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客观原因:(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农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原因:(1)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2)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二、“双二”为二大任务和二类联系区别1.新民主义革命的二大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大任务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内外因关系的观点,通过一些史实系统的论述了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产生的过程及其成因,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试图从另一些角度对“二次革命论”的产生及发展做一个粗浅的再探讨。
关键词:二次革命论;思想;再认识一.二次革命论的提出、发展在党史研究里,陈独秀与“二次革命论”这一主题素来是个研究热点,陈独秀是我们较为熟知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以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二次革命论”的概念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这一理论实际上是源于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论”的片面理解所产生的。
学界中有的人认为陈独秀既是这种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人。
大体上把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分为三个阶段。
1922年到1923年12月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的发表是“二次革命论”的萌芽时期。
陈独秀在接受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国当时的国情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于1922年的6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的文章。
他在文中明确的讲到:“中国这样的经济及政治状况,遂使中国的阶级争斗不得不分为两段路程: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军阀之民主主义的争斗,第二阶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之社会主义的争斗。
”据此学界认为中国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是由陈独秀最早提出的。
刍议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刍议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作者:考秀坤吕嘉成来源:《祖国》2017年第16期摘要:陈独秀思想理论中的“二次革命论”问题是陈独秀革命理论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角度剖析陈独秀在中国革命中思想的变化发展,并以此为基石,运用实事求是和矛盾分析法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在中国革命当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历史评价进行分析和认识。
关键词: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国革命外敌入侵迫使中华民族重新思考国家未来之路。
在中国人的不断斗争和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扛起了这个重任,其中陈独秀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一、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来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分为两步走即是“二次革命论”的核心思想。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在我国最早提出的,而这一思想核心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的道德》中,针对德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断革命论”,即是无产阶级首先同资产阶级一起完成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提出“当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之间的决战还在后面,但共产主义者不能指望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以前就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那么共产主义者为了本身的利益就得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地取得统治权,以便随后能尽快地把它推翻。
因此,在自由派资产阶级同政府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始终应当支持自由派资产阶级,但也应当随着他们。
共产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胜利中得到的好处只能是以下这些:1.得到各种让步,使共产主义者易于捍卫、讨论和传播自己的原则,从而使无产阶级易于联结成一个紧密团结的、准备战斗的和有组织的阶级;2.使它们确信,从专制政府垮台的那一天起,就轮到资产者和无产者斗争了。
”这即是最早“不断革命”的核心内容。
此后,陈独秀将“二次革命论”思想带入中国,以期解决中国的复杂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问题。
他所提出的“二次革命论”即是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论”的观点在中国的最初运用。
二次革命论的内容
二次革命论的内容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某一领域或领域内部出现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或革命。
这种变革一般是以前一次变革的延续或深化为基础,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的出现。
二次革命论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原有的体系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和创新。
二次革命论在历史上有许多实例,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
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发生的一场由手工业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巨大变革。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第二次革命,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革命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和处理方式的变革。
这场革命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地获取和传播信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人们开始意识到,仅仅拥有信息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形成有用的知识和智慧。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第二次革命,即从信息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
知识时代是指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代,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
在知识时代,知识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
知识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这为人们的学习和创新提供了便利。
然而,知识时代也面临着知识爆炸和知识泛滥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质量和有效性。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第二次革命,即从知识时代向智慧时代的转变。
智慧时代是指以智慧为核心的时代,它强调的是智慧的创造、运用和共享。
在智慧时代,人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时代的特点是人机融合和智能化,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名词解释 1文档
名词解释1,黄埔军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
主要学科为:炮兵,步兵,工兵,政治等,共收六期学生。
黄埔学生曾参加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为革命发展做出贡献,中共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
2洛川会议: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
1937年8月22-25号,中共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毛泽东上做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任务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战救国十大纲领》。
会议指出新建段的中心任务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
3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关于纠正王明“左”倾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的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战胜分裂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是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立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5“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引起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反对。
1919年由胡适,李大钊等人指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问题和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主义)此争论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通过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毛概辨析完整版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答:错误的: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A、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始终如一地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党在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是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
B、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
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没有具体论述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这必须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于中国社会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
它完全是中国的。
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
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诬蔑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右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教条主义倾向。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答:错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上,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曲折的探索过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大会制定的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这表明,中共一大主张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但这里产生出一个问题: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一大”纲领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又缺乏实施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经济条件,当时中国也不存在一个“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这说明当时党对中国的社会情况缺乏分析和了解。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在分析中国社会情况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党的纲领,这个纲领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
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共“二大”提出的纲领,实际上强调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中国革命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席国家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它必须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不仅要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也要有一个民主革命的过程。
最低纲领是民主革命的纲,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基本上符合中国的实际,解决了党的“一大”未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怎么样?民主革命的胜利究竟是无产阶级的胜利还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应该到什么时候才开始实施?这些问题,中共“二大”没有作出回答。
“两步走”革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步走”革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安陆市委党校冯德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胜利地实践了“两步走”革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成功和经济上的成功。
一、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实践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深刻研究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在不断深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革命自身的客观规律。
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科学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而又互有联系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看不起民主主义革命,不忠实于民主主义革命,或者只知道民主革命,而忘记了社会主义革命,都是不对的。
中国革命包括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二次革命论”否认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等待将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
“无间断革命论”否认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原则区别以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企图一省数省首先胜利,或者重要省份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使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失去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丧失了一部分革命动力。
他们各走一个极端,实践结果,右可以断送中国革命,“左”,也可以断送中国革命。
当然,直接在中国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一次革命论”是海市蜃楼,搞错了革命的对象。
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资产阶级极其软弱,不仅不能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担负不起来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而且也无力领导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担负不起发展资本主义的重任。
故此,辛亥革命后大权旁落,大革命中政权被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合攫取。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二者之间,不允许也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浅谈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浅谈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周创会计三班2014111783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定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党的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一些错误理论,其中就有我接下来要谈的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我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是“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
以王明等人为代表。
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拒绝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急于取得胜利果实,希望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一起完成,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
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我个人认为,一次革命论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在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
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民主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范畴,新民主主义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两步走”的革命战略观
、“两步走”的革命战略观,科学预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即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不可否定,毛泽东在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所发挥的开创性和决定性作用。
毛泽东自1920年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后,就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
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和其他早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一样,对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上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
他在几十年以后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有感触地说:“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搞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搞清楚。
”这一说法,在李达的回忆中也得到了印证:“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子是肯定的,但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在一段时间内,我党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公式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经验出发,认为只要照搬俄国的做法,通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和没收资本家的机器、厂房、原料,就可以一下子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1920年9月,蔡和森从巴黎写信给毛泽东,提出中国将来的改造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即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并建议毛泽东在国内准备“俄国的十月革命”。
11月,陈独秀在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中国共产主义的目的是要按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
但要使我们的理想有实现之可能,就得铲除现在资本主义制度,将一切生产工具收归社会共有。
就得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家阶级,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
”而此时的毛泽东对蔡和森和陈独秀的观点和主张,都曾表示过深切的赞同,指出:“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宣言陈仲甫所为,颇不愧旗帜鲜明四个字”。
毛邓答案——精选推荐
⽑邓答案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命正反两个⽅⾯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指导中国的⾰命,建设和改⾰,必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我们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各⾃回答的基本问题①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邓⼩平理论初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了⽑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是⼀个统⼀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于中国⾰命、建设和改⾰的伟⼤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新的民主革命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范畴,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寻求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对抗共同的敌人;它希望建立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的联合独裁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独裁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其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改革小生产私有制。
2.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紧密相连的,资产阶级专政不应穿插在中间。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作文章的第一部分和下一部分。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建设新的民主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4.革命前途问题上的错误表现:(1)一次革命论: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2)二次革命论: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思想探析
034当代思潮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思想探析周 悦(暨南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 要: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和列宁的革命分阶段论,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指明中国革命须实行“两步走”战略,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待革命胜利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建设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强有力的驳斥了当时党内盛行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等错误思想,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关键词:毛泽东;革命“两步走”;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关于革命道路何去何从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党带领人民的革命也曾走过弯路,错误的革命道路选择不仅会使革命走向失败,更有可能葬送革命事业。
毛泽东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深刻剖析了中国革命运动,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最终走向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国内不少学者对毛泽东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做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但时间较为久远,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浅谈对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解。
党内流传的错误思想“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内涵。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命论”者主张中国革命应分为两个阶段,先进行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民主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待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后再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变革。
因为陈独秀认为社会组织的进化经历了渔猎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的历程,所以中国革命也应顺应发展规律严格遵循这一社会进化历程,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不能马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两次革命间应存在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过渡阶段。
“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所在。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命论”者对列宁的革命理论做了向右的发展,在紧密联系的两个革命中穿插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其实质是一种错误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
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只看到了自身的弱小,过度的强调“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设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认为反帝反封必须依靠资产阶级的领导,只有资产阶级才有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和资格,预备将政权拱手让人。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认识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认识咱们来聊聊这个“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吧。
“一次革命论”就像是想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
它觉得革命就应该一次性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不管是反帝反封建,还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都要在一场革命里统统搞定。
这就好比盖房子,有人觉得我只要一锤子下去,就能从打地基到盖好楼顶,把房子完完整整弄好。
这可能吗?这种想法太急功近利了。
咱们中国的情况多复杂呀,社会矛盾重重,各个阶层的诉求也不一样。
要是按照“一次革命论”,那就像是让所有人都挤在一条窄窄的路上朝着一个方向猛冲,不考虑实际的困难和差别。
这就像你去爬山,山那么高,你不一步步来,就想一下子蹦到山顶,那不得摔得鼻青脸肿啊?再看看“二次革命论”呢,这就有点像走一步看一步,而且还把步子分得太开了。
它说咱们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资本主义发展得差不多了,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就好比你种果树,先种一棵小树苗,等它长得特别特别大了,再想着给它嫁接其他的品种。
可是中间这个过程有太多的变数了。
中国当时的情况能允许这样慢慢来吗?帝国主义列强在旁边虎视眈眈,国内的封建势力又那么顽固,要是先搞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说不定就被列强和封建势力给掐灭了,还怎么等它慢慢发展资本主义呢?这就像是你把刚孵出来的小鸡放在满是狐狸的林子里,还指望着它慢慢长大变成大公鸡呢,这不是太天真了吗?从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看啊,这两种理论都不太靠谱。
咱们中国的革命得根据自己的国情来。
咱们既要反帝反封建,又要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但是这个过程得有个合适的节奏。
不是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做完,也不是分成两段,中间隔得老远。
就像我们做饭,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烹饪时间,你得根据食材的特点来安排先后顺序,还得把握好火候。
中国革命也是一样,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任务,这些任务之间还得紧密相连。
咱们要明白,革命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不是按照一个固定的公式就能算出来的。
“一次革命论”忽略了革命的阶段性和复杂性,“二次革命论”又没有看到革命的连贯性和紧迫性。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一次革命论”是中共一大党纲中主张的直接在中国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
以王明等为代表,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扩展资料:
“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种理论主张将不同阶段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区别。
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不能在民主主义的阶段上再一个段落”,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一次革命论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
以王明等为代表。
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
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1]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一种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前途问题认识上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早在1920年,陈独秀就提出:“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的一定轨道,
中国也难以独异”。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正式形成了他的“二次革命论”的右倾理论观点。
陈独秀把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当作辛亥革命一样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他认为这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若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援助,在革命事业中便没有阶级的意义和社会的基础。
同时,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太幼稚,而资产阶级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观念和对阶级力量的错误估计出发,得出了中国革命的公式:“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能站在消极的帮助地位,民主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只不过“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的能力之机会”。
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发达起来了,无产阶级才可能进行本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即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种反对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否认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理论。
历史证明,这种理论在中国是不正确的。
“二次革命论”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硬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其错误就在于陈独秀等人根本不懂得俄国十月革命后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所处的新的时代特点与中国国情,不懂得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其错误还在于陈独秀等人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过低的估计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否定了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给中国革命造成过严重的危害。
这种理论同新民主主义思想是对立的。
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本主义专政的阶段。
“二次革命论”恰恰是要横插一个资产阶级的专政的阶段。
其错误主要是否定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