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合集下载

谈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兼与罗玉明、杨明楚、邓野同志商榷

谈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兼与罗玉明、杨明楚、邓野同志商榷

作者: 苏长聚
作者机构: 山东胜利油田师专政治系
出版物刊名: 安徽史学
页码: 50-53页
主题词: 陈独秀研究;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革命发展阶段;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国民革命;资本主义;思想认识;国家社会主义
摘要: <正> 如何评价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他在“五·四”运动后期至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内的思想变化,是近几年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

有人认为陈独秀系统地形成了“二次革命论”的理论体系;有的认为陈独秀并没有形成“二次革命论”的系统理论,与此相反,陈独秀所主张的倒是“一次革命论”。

上述两种观点笔者都难苟同。

下面仅就陈独秀如何对待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这一问题的认识作一分析,来探讨一下陈独秀这一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变化过程。

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
编辑本段经过
开端
发起“二次革命”的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李烈钧
7月12日,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7月15日,黄兴抵达南京,组织讨袁,宣布江苏独立。推举江苏都督程德全为南军司令,但程弃职,逃遁上海。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独立。浙江朱瑞、云南蔡锷中立。 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宣布“广东独立”。 7月22日,江苏讨袁军在徐州地区与冯国璋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武卫前军会战失利,退南京。 7月22日至28日,上海讨袁军屡攻江南制造局未克。指挥部被上海租界当局解散。 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 8月11日,何海鸣率南京第八师部分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旗讨袁,宣布恢复独立,2000多名士兵们与北洋军展开血战。 广东代理都督陈炯明强行宣布独立
8月13日,拥袁桂军龙济光部攻占广州。 8月18日,北洋军李纯部攻克南昌。 9月1日,张勋武卫前军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结果
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应桂馨、赵秉钧不久即被灭口,宋教仁案不了了之。 由宋教仁遇刺引发兵戎相见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袁世凯在事件中的责任是不容旁贷,事后的历史亦证明了他的野心。 国民党联合资产阶级,并且没有兵权。政治基础不牢,武装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败原因之一。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优势的武力,很快把讨袁军打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对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大会制定的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成立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对社会公有”。

这表明中共自建党开始就鲜明地提出了以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把实现社会主义当作党的直接任务。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已达纲领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既不存在一个“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也缺乏事实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经济条件。

这说明。

当时党对中国的社会情况缺乏具体的分析和了解。

尽管党成立后投身革命运动,革命的深入发展,要求党制定关于当前形势的具体纲领;列宁发表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首先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论述为当时共产党探索制定当前阶段的革命纲领指明了方向。

1922年中共二大分析中国社会情况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党的纲领。

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这一做法实际上强调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不仅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也要有民主革命的过程,最低纲领是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二大制定的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解决了党的一大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是什么关系?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民主革命省里究竟是无产阶级胜利还是资产阶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纲领没有能够问答这些问题,说明当时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由于认识不清,意见不统一,中共党内在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具体说来: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6.4二次革命和两步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6.4二次革命和两步走

二次革命和两步走一·“二次革命”和“两步走”思想1·“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一是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联的阶段割裂开来,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这种观点自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和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后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保证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2·“两步走”思想。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毕其功于一役”。

这一观点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二次革命”与“两步走”的异同(1)“二次革命论”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同于“一次革命论”主张过早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但是它却过分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助手和帮手的地位,否则就会改变民主革命的性质,从而没有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没有明确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就不可能正确揭示“两个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在正确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本能的将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革命性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民主革命。

(2)毛泽东提出: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是由革命任务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民主革命性质;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理论备考妙招:“双一二三”原则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理论备考妙招:“双一二三”原则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理论备考妙招:“双一二三”原则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毛中特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面把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概括为“双一二三”,具体内容如下:一、“双一”为一条总路线和一个革命道路1.一条总路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了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段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一个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1)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革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客观原因:(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农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原因:(1)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2)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二、“双二”为二大任务和二类联系区别1.新民主义革命的二大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大任务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内外因关系的观点,通过一些史实系统的论述了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产生的过程及其成因,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试图从另一些角度对“二次革命论”的产生及发展做一个粗浅的再探讨。

关键词:二次革命论;思想;再认识一.二次革命论的提出、发展在党史研究里,陈独秀与“二次革命论”这一主题素来是个研究热点,陈独秀是我们较为熟知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以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二次革命论”的概念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这一理论实际上是源于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论”的片面理解所产生的。

学界中有的人认为陈独秀既是这种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人。

大体上把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分为三个阶段。

1922年到1923年12月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的发表是“二次革命论”的萌芽时期。

陈独秀在接受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国当时的国情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于1922年的6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的文章。

他在文中明确的讲到:“中国这样的经济及政治状况,遂使中国的阶级争斗不得不分为两段路程: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军阀之民主主义的争斗,第二阶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之社会主义的争斗。

”据此学界认为中国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是由陈独秀最早提出的。

毛概必考大题系统整理

毛概必考大题系统整理

毛概必考大题整理1、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纠错、坚持、发展?答:错误。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不完全是一回事,更不包括毛泽东晚年错误。

②这一观点错误的实质在于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我们要纠正的只能是毛泽东晚年错误,而不是毛泽东思想。

③我们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一.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二、重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之关系

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之关系
综上所述,不能把“两步走”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强调中国革命不能一步走到社会主义,必须要先经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阶段,然后再来搞社会革命。因为把中国革命分成两部分,先进行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完成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并不是“两步走”战略中独有的,更不是它的核心内容。革命分两步进行,恰是“二次革命论”和“两步走”战略的共同点。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既把两个革命明确分开,又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次革命论”的要害是割裂两个革命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阶段,以资产阶级为领导为主体,无产阶级帮助资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再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两步走”战略则是既把两个革命明显区别开,又把它们紧密联系起来,主张第一步先进行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第二步,在经过较长时期的经济建设,具备了一切必备的条件后,共产党领导进行不流血的社会主义革命——通过对私有制进行改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只有准确地把握“二次革命论”和“两步走”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才能对它们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中的地位和在实践指导中的作用作出中肯的评价。
首先,应看到二者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都认为中国共产党要进行的革命有两个,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二是都主张革命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民主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三是都明确民主革命的内容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四是都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五是都认为民主革命成功后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正因为有诸多相同之处,所以两个理论容易混淆。

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中国革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

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二次革命论的内容

二次革命论的内容

二次革命论的内容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某一领域或领域内部出现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或革命。

这种变革一般是以前一次变革的延续或深化为基础,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的出现。

二次革命论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原有的体系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和创新。

二次革命论在历史上有许多实例,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

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发生的一场由手工业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巨大变革。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第二次革命,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革命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和处理方式的变革。

这场革命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地获取和传播信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人们开始意识到,仅仅拥有信息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形成有用的知识和智慧。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第二次革命,即从信息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

知识时代是指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代,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

在知识时代,知识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

知识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这为人们的学习和创新提供了便利。

然而,知识时代也面临着知识爆炸和知识泛滥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质量和有效性。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第二次革命,即从知识时代向智慧时代的转变。

智慧时代是指以智慧为核心的时代,它强调的是智慧的创造、运用和共享。

在智慧时代,人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时代的特点是人机融合和智能化,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名词解释 1文档

名词解释 1文档

名词解释1,黄埔军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

主要学科为:炮兵,步兵,工兵,政治等,共收六期学生。

黄埔学生曾参加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为革命发展做出贡献,中共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

2洛川会议: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

1937年8月22-25号,中共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毛泽东上做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任务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战救国十大纲领》。

会议指出新建段的中心任务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

3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关于纠正王明“左”倾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的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战胜分裂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是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立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5“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引起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反对。

1919年由胡适,李大钊等人指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问题和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主义)此争论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通过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C)A 三民主义B 新三民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邓小平理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A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基本实现现代化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 B C)A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B 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D 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能够自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 C)A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 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C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三、简答题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各自的深刻内涵、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章思考题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3.如何从党的历史经验中认识确立和坚持正确思想路线的重要性?4.弘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主要应该把握哪些内容和要求?5.选择题: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在(C)A.《实践论》B.《矛盾论》C.《改造我们的学习》D.《反对本本主义》2)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走自己的路D.与时俱进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反对(ABC)A.主观主义B.教条主义C.经验主义D.实用主义第三章一、单选题1、三湾改编确立了(B)A 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B 党对军队的领导C 根据地建设D 土地革命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的(C)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革命和战略问题》C 《<共产党人>发刊词》D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二、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A C D)A 工人阶级B 官僚资产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E 买办资产阶级2、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条件(B D)A 有很好的群众B 有很好的党C 有相当力量的红军D 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3、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A C E)A 理论联系实际B 艰苦奋斗C 密切联系群众D 武装斗争E 批评和自我批评4、下列有关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说法错误的是(B C)A “二次革命论”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B “一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放弃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C “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D “二次革命论”只看到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区别,没有看到联系三、思考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2、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四章一、单选题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是(D)A 计划订货B 委托加工C 统购包销D 公私合营3、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D)A 农业B 轻工业C 交通运输业D 重工业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国民经济的恢复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我国农业合作社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A 互助组B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 人民公社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措施是(D)A 加工订货B 统购包销C 公私合营D 和平赎买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之后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8.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C)A.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我国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D)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二.多选题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BCD)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报销D.委托经销化销2.下列属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的是(AC)A.社会主义工业化B.保护民族工商业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三.思考题1.简述我国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背景,条件,国际环境)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毛概辨析完整版

毛概辨析完整版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答:错误的: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A、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始终如一地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党在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是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

B、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

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没有具体论述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这必须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于中国社会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

它完全是中国的。

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

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诬蔑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右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教条主义倾向。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答:错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思想探析

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思想探析

034当代思潮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思想探析周 悦(暨南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 要: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和列宁的革命分阶段论,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指明中国革命须实行“两步走”战略,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待革命胜利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建设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强有力的驳斥了当时党内盛行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等错误思想,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关键词:毛泽东;革命“两步走”;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关于革命道路何去何从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党带领人民的革命也曾走过弯路,错误的革命道路选择不仅会使革命走向失败,更有可能葬送革命事业。

毛泽东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深刻剖析了中国革命运动,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最终走向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国内不少学者对毛泽东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做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但时间较为久远,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浅谈对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解。

党内流传的错误思想“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内涵。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命论”者主张中国革命应分为两个阶段,先进行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民主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待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后再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变革。

因为陈独秀认为社会组织的进化经历了渔猎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的历程,所以中国革命也应顺应发展规律严格遵循这一社会进化历程,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不能马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两次革命间应存在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过渡阶段。

“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所在。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命论”者对列宁的革命理论做了向右的发展,在紧密联系的两个革命中穿插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其实质是一种错误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

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只看到了自身的弱小,过度的强调“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设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认为反帝反封必须依靠资产阶级的领导,只有资产阶级才有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和资格,预备将政权拱手让人。

浅谈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浅谈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浅谈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周创会计三班2014111783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定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党的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一些错误理论,其中就有我接下来要谈的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我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是“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

以王明等人为代表。

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拒绝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急于取得胜利果实,希望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一起完成,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

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我个人认为,一次革命论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在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

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民主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范畴,新民主主义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一次革命论”是中共一大党纲中主张的直接在中国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

以王明等为代表,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扩展资料:
“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种理论主张将不同阶段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区别。

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不能在民主主义的阶段上再一个段落”,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 思恩格斯他们通过对俄国原始 土地公有制的农村公社的研究, 突破了他们原先根据西欧社会 发展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 说”,提出了关于俄国等经济 文化落后国家可能在“国际交 往”的作用下,通过吸收资本 主义社会创造的发达工业生产 力和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 夫丁峡谷”、走非资本主义社 会发展道路的设想。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国 情况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和”跨越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持的是民主革命与 社会主义革命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 辩证统一的思想。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 ,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是无 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无产阶级必 须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帮助资 产阶级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无产阶级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要同 农民联盟,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1)关于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长征到陕北后的毛泽东

(2)关于革命的动力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中国是一 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 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其次,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 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再次,由于 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参加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的 广泛性。革命的动力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占人口80%的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不可缺少的 同盟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毛概 1-7章习题及答案

毛概 1-7章习题及答案

毛特习题(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实现共同富裕C、发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7.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对象不同8.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依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革命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9.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10、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时间是()A、辛亥革命以后B、1917俄国十月革命以后C、1919年五四运动D、1921年共产党成立之后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毛邓答案——精选推荐

毛邓答案——精选推荐

⽑邓答案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命正反两个⽅⾯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指导中国的⾰命,建设和改⾰,必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我们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各⾃回答的基本问题①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邓⼩平理论初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了⽑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是⼀个统⼀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于中国⾰命、建设和改⾰的伟⼤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新的民主革命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范畴,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寻求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对抗共同的敌人;它希望建立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的联合独裁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独裁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其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改革小生产私有制。

2.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紧密相连的,资产阶级专政不应穿插在中间。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作文章的第一部分和下一部分。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建设新的民主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4.革命前途问题上的错误表现:(1)一次革命论: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2)二次革命论: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
一次革命论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

以王明等为代表。

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

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是指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来进行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万里长城论”。

[1]
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一种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前途问题认识上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早在1920年,陈独秀就提出:“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的一定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正式形成了他的“二次革命论”的右倾理论观点。

陈独秀把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当作辛亥革命一样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他认为这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若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援助,在革命事业中便没有阶级的意义和社会的基础。

同时,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太幼稚,而资产阶级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观念和对阶级力量的错误估计出发,得出了中国革命的公式:“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能站在消极的帮助地位,民主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只不过“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的能力之机会”。

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发达起来了,无产阶级才可能进行本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即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种反对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否认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理论。

历史证明,这种理论在中国是不正确的。

“二次革命论”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硬要在两个革命阶段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其错误就在于陈独秀等人根本不懂得俄国十月革命后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革
命所处的新的时代特点与中国国情,不懂得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其错误还在于陈独秀等人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过低的估计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否定了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给中国革命造成过严重的危害。

这种理论同新民主主义思想是对立的。

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本主义专政的阶段。

“二次革命论”恰恰是要横插一个资产阶级的专政的阶段。

其错误主要是否定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