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春节风俗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春节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会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潮汕地区的一些春节习俗:
1. 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通常由多道菜组成,代表着家人的团圆和新年的吉祥。
2. 迎财神:在春节的前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个小桌子,摆上各种水果、糕点和红包,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带来新的财富和幸运。
3. 红包:潮汕地区的春节,人们会将一定金额的钱装在红色的信封中,然后送给孩子、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个传统象征着祝福和吉祥。
4. 舞狮: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狮来祈求好运和驱邪。
舞狮表演通常在街头巷尾、商店和庙宇等地进行,吸引了很多人观看。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派发红包,以示祝福和关爱。
6. 贴春联: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和顺利。
7.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表示关心和问候。
在拜访过程中,互相交流祝福,分享喜悦和祥和。
这些潮汕的春节习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也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团聚、拜神还是享用美食,都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待和喜悦心情。
江苏海门风俗作文
江苏海门风俗作文咱海门啊,那可是个充满独特风俗魅力的地方。
先说说过年的风俗吧。
一进腊月,家里的老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各种准备了。
蒸年糕那可是必不可少的。
海门的年糕啊,又软又糯,还带着一股浓浓的米香味。
我奶奶做年糕可有一手了,她把糯米和普通的大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加水慢慢磨成米糊。
我就喜欢在旁边看着,那米糊白花花的,就像牛奶一样。
奶奶把米糊倒进蒸笼里,蒸的时候,那热气腾腾的,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米香。
年糕蒸好后,奶奶会趁热把它倒在案板上,揉啊揉,我也想上去凑个热闹,伸手一抓,烫得我直甩手,那场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呢。
到了年三十,贴春联也是很有讲究的。
爷爷会把家里的大门、房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拿出春联。
爷爷一边贴,一边还念叨着“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可不能贴错喽”。
我就在旁边问:“爷爷,咋区分上联下联呀?”爷爷就会耐心地给我解释,什么仄起平收之类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贴完春联,家里立马就有了浓浓的年味。
还有啊,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可热闹了。
大人们见面就互相拱手作揖,嘴里说着吉利话,什么“恭喜发财”“身体康健”之类的。
小孩子们就盼着拿红包呢。
不过这拿红包也有“门道”,得先给长辈鞠躬,说上几句祝福的话。
我那小表弟,每次鞠躬都跟个小木偶似的,硬邦邦的,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可那红包到手后,他就笑得比谁都甜。
再讲讲海门的婚庆风俗。
要是哪家有喜事,那整个村子都像过节一样。
迎亲的队伍那叫一个壮观。
新郎官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还戴着大红花。
迎亲的车子都装饰得花花绿绿的,车头上扎着大朵的红绸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到了新娘家,那可没那么容易把新娘接走。
新娘的姐妹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来“刁难”新郎。
我有次参加婚礼,就看到新娘的姐妹们让新郎做俯卧撑,还得边做边唱歌。
新郎那一脸无奈又幸福的表情,真是太有趣了。
海门的葬礼风俗也是很庄重的。
大家都会怀着敬重的心情来送别逝者。
在葬礼上,大家穿着素色的衣服,整个氛围很肃穆。
舟山春节的风俗
舟山春节的风俗中国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长、最热闹的节日。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春节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舟山春节的风俗。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舟山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人们在大年三十的时候,会在自己的门前或窗前贴上一副对联。
春联一般由七个字或八个字组成,其中第一行的字和第二行的字相对应,意义相同或相反,用来祝福和表达美好的心愿。
舟山市的春联往往寓意较深,颇具诗意。
二、吃饺子饺子是中国春节的主打食品之一,舟山市的民众也有这个传统。
在新年的前夕,人们会一家老小济济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感受着团圆的喜悦。
包好的饺子还要下锅煮熟,吃的时候配上醋,味道鲜美,寓意团圆。
三、放烟花爆竹在中国,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
在舟山市,居民们往往在除夕夜放烟花,燃放出一片璀璨的烟花,象征着欢乐,也寓意着驱逐晦气,迎来新的一年。
四、赏花灯花灯是春节期间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舟山市的花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每年春节,舟山市民众都会到花灯公园,赏花灯、游玩娱乐,感受浓浓的新春气息。
五、守岁除夕夜守岁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在舟山市,很多人会在除夕夜整夜不睡,等待新年的到来。
据说守岁可以让人无忧无虑地度过一个平安的新年,在大年初一迎来一个好的开端。
六、拜年拜年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也是舟山市最为认同的一种文化传承。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戚朋友,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为猪年祈求幸福和健康,传递着大家庭之间团圆、和谐的愿望。
七、舞狮舞狮是中国民间的常见活动,也是中国年俗的其中之一。
在舟山市,不少人会在春节期间穿上狮子服装,在街头巷尾跳起狮舞。
舞狮不仅展现了中国优美的文化,还具有祈求平安和辟邪的传统意义。
总之,舟山春节的风俗各具特色,产生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随着新年的到来,每个人都要积极融入到这种文化传承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海门的元宵节作文500
海门的元宵节作文500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正月十五日,也是农历的第一次圆月之夜。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各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的家乡——海门的元宵节。
海门位于江苏省南部,素有“渔都”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
元宵节在海门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
元宵节的传统庆祝活动始于海门的商业街区。
在这一天,商业街区会进行盛大的花灯展览,各种造型各异的花灯照亮了整个街道。
人们沿着街道漫步,欣赏这些美丽夺目的花灯。
有的花灯形状像动物,有的花灯有豪华的彩灯,有的花灯可以进行互动。
这些花灯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元宵节的一个传统活动是猜灯谜。
在海门,每家每户都会挂灯谜,吸引人们前来猜谜。
灯谜的内容多样,有的是谜面,有的是字谜,有的是成语谜,难度不等。
人们可以通过猜谜来锻炼思维能力和智力,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猜对了谜语是一种骄傲,猜不对谜语也是一种乐趣,大家纷纷前来参与,场面非常热闹。
除了花灯和猜谜,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类似于汤圆的食物,有甜的,也有咸的。
甜的元宵多以芝麻、红豆、桂花等为馅料,外皮滑嫩,入口即化;咸的元宵则以肉丁、花生等为馅料,味道鲜美。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元宵,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一边聊天,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的时光。
吃元宵也有象征意义,寓意着团圆和和谐。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活动,海门的元宵节还有一种特别的元宵游行活动。
游行队伍由各个社区、学校和社团组成,他们身着传统的服装,在游行中展示着各类表演和节目,如舞狮、舞龙、腰鼓、杂技表演等。
游行队伍沿街而行,欢呼声和鞭炮声不绝于耳。
这个游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给节日增色不少。
海门的元宵节不仅有传统的庆祝活动和习俗,还有现代元素的融入。
如近年来,海门还引入了灯光秀、文化展览和民俗游戏等新的元素。
海门的风俗
海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这里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首先,我们要谈谈海门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海门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庆新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互赠礼物,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此外,海门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祭祖、赛龙舟、吃粽子、赏月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地方特色,更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除了传统节日,海门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
比如,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红色的衣服,寓意着喜庆和幸福。
此外,在海门的一些地方,还有“打春”的习俗,即立春这一天,人们用红纸剪出鸡的形象,贴在门上,以示驱邪避凶。
在海门,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海门地处江海平原,盛产各种海鲜和农作物。
因此,海门的饮食以鲜美、清淡、营养丰富为特点。
在海门,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如清蒸鲈鱼、红烧鳗鱼、炒芦笋等。
同时,海门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糯米糕、油条等,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在海门,你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门的剪纸、糖画、刺绣等民间艺术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海门的一些传统节日和庙会上,你还可以看到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海门人民的才艺和智慧,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海门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区。
这里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民间习俗,又有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和风情,一定不要错过海门这座美丽的城市。
海门春节风俗
“海门”,意“海之门” ,在中国使用这个名称的有好几处。
但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江苏的海门,既有长江又有黄海,靠江靠海考上海。
这是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江海门户通天下”的海门。
史籍记载,海门于周显德五年( 958 年)建县,从建县至今 1052 年的历史。
此后的一千多年来,沧海桑田的屡屡变迁,一些岛屿和长江下游淤积的泥沙逐渐相连,形成了现在地理条件特殊的海门。
现在的海门面积有 1000 多平方公里,和香港差不多,人口逾百万。
这些地域特征和历史条件就注定它和别处不一样。
那么海门人有来自哪里呢?海门的南北两地方言截然不同,南部说沙地话 (也叫启海话) ,属于吴语范畴,沙地人从江南来,住在长江边。
住在海边的通东人属土著居民,但通东话属下江官话系统,深究起来,通东人是更为远古的移民。
南北两种文化的长期碰撞与交流,造就来了别具一格的江海移民文化。
江海文化有其深厚的底蕴和其独特的绚丽,在海门的语言,社会风俗,节日习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中海门人的春节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有江海文化的创新与独特。
春节,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中影响最为深远,礼仪最为隆重,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
因其时适值隆冬将尽,新春界临,故又称春节。
海门人则习惯叫过“年”。
“民以食为天”,为此海门人的春节饮食风俗作了一些调查。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
这是因为该月在古代是腊祭祀的月份,又是新旧交接的月份。
腊月初八,人称“腊八节”。
相传为释迦牟尼生日,寺庙有供腊八粥之俗,后传至民间,沿袭至今。
海门人便有过“了腊八就是年”。
沙地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
只是咸粥是加放入肉丁、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甜粥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人们吃了腊八粥,过年的气氛就开始热烈了。
沙地人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通东热也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海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青海过年的风俗6个
青海过年的风俗6个
1. 祭祖:墓前祭祖是青海人过年的重要仪式之一,人们会提前清理墓地,焚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和祖孙兴旺。
2. 贴春联:在过年前,青海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门口、窗户、墙壁上都会出现红彤彤的春联,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3.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青海人过年的必备节目之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美食,拉近亲情间的距离。
4. 放鞭炮:在青海,放鞭炮是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广场上放鞭炮,寓意着驱除鬼神、迎来好运。
5. 穿新衣:在过年期间,青海人都会穿上新衣服,寓意着开始新的一年,化身为一个焕然一新、精神饱满的新人。
6. 观看舞狮表演:在青海,舞狮表演也是过年期间的传统项目之一,人们围观舞狮表演,为舞狮的英姿、威武气息和吉祥如意的寓意而欢呼。
海门的特有风俗作文600字初中
海门的特有风俗作文600字初中《海门的特有风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海门有好多特别有意思的风俗呢!
比如说过年的时候,那可热闹啦!大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多好吃的,有甜甜的年糕,象征着生活年年高。
还会包好多饺子,里面会放上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年夜饭。
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了,因为可以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
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会一起赏月,吃着甜甜的月饼。
那圆圆的月亮就像一个大大的月饼挂在天上,可漂亮啦!
这就是我的家乡海门的特有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海门的特有风俗》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海门的一些特有风俗。
在我们海门,每当有新人结婚,那场面可热闹了!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新娘子穿着漂亮的婚纱,新郎官则帅气十足。
一路上敲锣打鼓,还会放好多鞭炮,声音震耳欲聋。
到了新娘家,新郎官还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把新娘子接走。
比如说回答问题、找鞋子等等。
等到了新郎家,还有热闹的拜堂仪式。
还有啊,我们这儿过生日也有特别的讲究。
小孩子过生日,家长会煮一碗长寿面,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老人过生日,那更是一大家子都聚在一起,为老人庆祝,祝福老人寿比南山。
每年的庙会也特别好玩,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和好玩的东西。
我最喜欢的就是棉花糖啦,甜甜的,就像天上的云朵。
这些就是海门的特有风俗,你们喜欢吗?。
海南过年的习俗
海南过年的习俗
1. 守岁:海南人守岁的习俗,就是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到子时,这个时候,父母要给孩子们准备点心,象征着过年要吃饱饭,吃好饭。
2. 祭祖:海南人过年也有祭祖的习俗,一般是在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摆放祭品,然后烧香拜祭祖先,以示尊敬。
3. 贴春联:过年的时候,海南人也会贴春联,一般都是在门上贴,上面写着对新年的祝福,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要幸福美满。
4. 拜年:海南人过年也有拜年的习俗,一般都是在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
5. 烟花爆竹:过年的时候,海南人也会放烟花爆竹,以此来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家户户都能平安健康。
海门春节的风俗
海门春节的风俗
在海门,每年腊月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过年了,当然,在海门,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我的家乡——海门,我们这里的春节和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有一点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就是过年前几天,我们这里要用各种方式来“拜神”。
首先是烧香、磕头、祭酒、祭祀
祖宗。
每到一户人家门口都要先点上香和蜡烛,在这之后才能把酒倒进桌子上。
然后就是祭酒了。
祭酒就是祭那些尊敬的祖先了。
祭酒很简单,就是在酒里放上几块肉和两个鸡蛋,再倒上一些水就可以了。
之后还要向祖宗行三跪九叩之礼,说些“我不在家,在外面工作啊什么的”之类的话。
最后还要把酒洒在地上说“以后你要是想我们了就回来看看啊”之类的话。
除了祭酒以外,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剪窗花。
在我们这里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剪窗花。
窗花有很多种花样:有的是梅花、有的是兰花……各种各样的图案都有。
—— 1 —1 —。
海门风俗作文
海门风俗作文篇一《海门的年俗真有趣在海门,过年是特别热闹又好玩的事儿。
一到腊月,整个海门就像被按下了准备过年的快进键。
就说蒸年糕吧,这可是个大事儿。
我们家每年都会蒸,奶奶是主力军。
先要把糯米和黍米按照比例配好,这个比例可是有讲究的,要是弄错一点,那年糕的口感可就不对喽。
奶奶总是小心翼翼地量着米,嘴里还嘟囔着她那些老经验。
然后把米洗干净,把水沥干,那些湿漉漉的米就静静躺在盆里,像是等着变身的小士兵。
接着就是磨粉,以前都是用石磨的,现在虽然有机器了,但那种慢悠悠捣腾的感觉好像少了一点。
我曾经试过推石磨,那可真是个力气活。
我两手握着磨杆,学着大人的样子推,一圈又一圈,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可那米粉慢悠悠从磨缝里出来的时候,又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米粉弄好之后就开始蒸糕了。
把粉一层一层撒在蒸笼里,中间还要放上红枣啊,蜜饯之类的。
那红红绿绿的点缀在白白的米粉里,看着就特别喜庆。
蒸的时候,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响着,满屋子都是steam(这词就顺便说说洋气的水蒸气嘛,小幽默一下啦)和米香。
年糕蒸好后,奶奶会趁热把它揉成一个光滑的大团子。
我和弟弟总是迫不及待地揪一块下来吃,烫得在手里抛来抛去,可那甜丝丝又软糯糯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的时候,就觉得等这一口等了一年真是值得。
从蒸年糕这一件普通的海门风俗事儿就能感觉到,在这里过年,每一个风俗都是满满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大家对美好的向往。
篇二《海门端午,粽叶飘香》海门的端午呀,可有太多有意思的事儿。
包粽子那场面,就像一场舌尖上的运动会。
我家阿姨可是包粽子高手。
端午前几天,她就开始忙活着准备了。
先把粽叶放在热水里泡泡,那粽叶在热水里就开始变得软乎乎的,像是刚睡醒的懒腰客。
阿姨说这是为了让粽叶更有韧性,包的时候不容易破。
粽叶泡着的时候,她就开始淘米,糯米那白白净净的样子,看着就可爱。
我在旁边看呀看,就想伸手去玩,结果被阿姨笑着打了一下手。
然后就是准备馅料啦,我们海门这边喜欢在粽子里放点赤豆,再加一点五花肉,这搭配,简直是一绝。
江苏海门风俗作文
江苏海门风俗作文篇一《海门的“包馄饨节”》在江苏海门,馄饨可不只是一种普通食物,它几乎像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很多场合都会出现,我觉得我们海门可以有个“包馄饨节”啦。
我还记得那次家里要办喜事,亲戚们都来帮忙。
一大早在菜市场大采购之后,就开始准备包馄饨。
这时候家里那可是热闹非凡。
桌子拼起来,铺上大塑料布,面粉、馅料就都摆上了阵。
馅料里有新鲜的猪肉,那猪肉必须是本地农户养的猪,吃起来特别香。
还有翠绿的青菜,要把黄叶烂叶全都仔细地择掉,然后清洗干净,再切碎了挤出水分。
然后就是和面粉了,我那舅妈,手利落地挖了几大碗面粉倒进盆里,慢慢加水,一边还能用她那简直像有魔法的手把面粉搅合成糊状。
接着再一点点添面粉,直到能揉成光滑的面团。
我好奇地想试试,结果那面团黏在我手上就像胶水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大家都笑成一团。
开始包馄饨了,长辈们个个身怀绝技。
只见她们拿起一张馄饨皮,手指飞快地挑上馅料,然后一折一捏,一个漂亮的馄饨就成型了。
而我包的馄饨呢,不是馅多破了皮,就是歪歪扭扭像个小怪物。
我不服气啊,就学着长辈们的样子慢慢包,最后终于包出了几个能看的。
等馄饨一个个下锅,整个屋里都弥漫着馄饨的香味,煮好的馄饨白白胖胖盛在碗里,浇上熬好的猪油、酱油,洒点葱花,那滋味,绝了。
这包馄饨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热闹的大家庭聚会,每个人都有分工,每个人都笑着闹着。
在海门,馄饨包的是亲情,是热闹,是独属于这片土地的风俗韵味。
篇二《海门祭祀里的大馒头》海门的风俗里,祭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时候有一种特别的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大馒头。
有一次清明,跟着家里人去祭祀祖先。
在祭祀前好几天,奶奶就开始准备做馒头了。
这可不是在超市买几个馒头就了事,那是要亲自动手做的。
首先是发面,奶奶把面粉倒在盆子里,加上酵母和温水,然后就像对待宝贝似的,把盆子盖上放在温暖的地方。
我就好奇了,老跑去看那面团有没有动静。
奶奶总是笑着说“小伢儿,别老掀盖子,要着凉风能把面吹坏喽”。
海门过年的风俗作文600字
海门过年的风俗作文600字春节,即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作为一名地道的海门人,今天,我想说说看,我们海门是怎么过春节的。
海门的春节是从冬至开始的,他们过冬至称为“过大冬”,俗称“过年”。
这天的早上会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中午之前则需烧纸祭祖。
大家都认为“过大冬”仅次于春节,所以会过得非常隆重。
过了冬至,家家户户开始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
软软糯糯的馒头和香气四溢的白米红印糕,表示高升发财,蒸蒸日上,寓意着一整年都有个好彩头!转眼间就来到了“廿四夜”,俗称“小年夜”。
在这天的晚饭中,必定有赤豆米饭和青菜烧豆腐的“百叶卷”。
过了“廿四夜”,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俗称“掸檐尘”。
为的是除旧迎新,扫除一切不好的东西。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会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
拜祭过后,就回家开始准备晚上丰盛的“年夜饭”。
然后大家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午夜零点钟声的响起,这便叫“守岁”。
虽然为了“守岁”,大家都很晚才睡,但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又会早早起床,家人之间,开口的第一句话,都是吉祥话。
小辈祝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长辈则祝小辈健康成长,学业进步,然后掏出一个红包给小辈,俗称“压岁钱”,寓意平平安安。
然后,全家人穿戴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祝新春大吉大利。
这样的热闹劲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天的上午,依旧会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烧纸。
然后就是准备晚上的晚饭。
吃过寓意团圆的晚饭,大人会带着孩子出门遛“兔子灯”,社区还会组织猜灯谜的活动。
就这样,在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中结束了新年。
春节,我们过的是节,团的是圆,聚的是心。
江苏海门过年蒸糕的作文
江苏海门过年蒸糕的作文盼望着,盼望着,烟花放了;盼望着,盼望着,新年来了。
贴春联,挂灯笼,爆竹清脆门前响,佳肴美味满屋香……海门人过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其中最开心的要数蒸糕,蒸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咦?江苏海门人过年蒸糕和我们有点不一样呢!他们蒸的是红印糕,你们不知道吧?来来来,大家随我一起去仔细瞧一瞧!我好朋友的奶奶是个地道的海门人,今天邀请我们一起去蒸红印糕。
奶奶拿出一套木制模具,上下两层是木板,中间一层是木格子,只见她在底层木板上撒了许多红粉。
我猜想:这就是红印粉了吧!又见奶奶拿出一把木尺,将红印粉轻轻地刮来刮去,渐渐地,木板上呈现出许多图案。
我定睛一看,原来木板上刻好许多吉祥图案和字,红粉就被嵌进线条里了。
我拿起直尺跃跃欲试,可是只注意直尺这边的红粉,旁边的红粉直接洒桌上了;第二次我小心翼翼,先洒一小撮红粉,等用完了再洒一些红粉做补充,这样红粉全部被嵌进线条里啦!然后奶奶拿出木格子放在上面,我们在奶奶的指挥下把每一个格子里都放好一半的米粉,撒少许的芝麻粉,又把整个格子用米粉填满,最后用尺子刮平,使每个格子都充实、饱满。
奶奶把第三块木板盖上,灵活地把模具上下颠倒180度,用尺子用力地在上面敲了敲,当上面的木板拿起时,我们发出一阵惊叹:“哇!”只见一块块半成品的糕上有醒目的“福禄寿喜财”等许多代表着美好寓意的字词,白糕衬托着红字,红字渲染着白糕,令人一看就垂涎三尺。
奶奶小心翼翼地把木格子取出,一块块红印糕像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木板上。
这时,大锅的热水正好沸腾了,奶奶把搁着红印糕的木板轻轻放进去,盖上锅盖蒸起来。
十分钟到了!奶奶揭开锅盖,随着一阵浓浓的、乳白色的雾气散去,红印糕出炉了!香气扑鼻!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抓起一块红印糕就咬,哇!糯的白糕中交杂着颗颗黑芝麻和丝丝红印粉的甜味。
嗯!浓浓的年味在我口腔中久久不肯散去,在我童年中深深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海地区春节的传统欢庆方式
青海地区春节的传统欢庆方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青海地区人们欢庆的时刻。
青海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这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使得春节在这里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一、长龙舞狮春节期间,青海地区的各个城镇和村庄都会举行盛大的长龙舞狮活动。
长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它以色彩鲜艳的龙形道具和灵活的舞动方式闻名。
人们身着传统的龙袍,手持长竹竿,将龙形道具沿街道舞动。
伴随着鼓乐和锣声,龙形道具穿梭于青海的大街小巷,象征着祥瑞和好运。
二、灯笼展览春节期间,青海地区各个城市会举行盛大的灯笼展览活动。
灯笼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青海地区的灯笼展览以其多样的造型和精美的手工而闻名。
人们可以在展览中欣赏到各种艺术灯笼,如动物形状的灯笼、花卉形状的灯笼等。
夜晚时分,展览区域会被灯笼的照亮,犹如一个梦幻的世界。
三、舞狮比赛除了长龙舞狮,舞狮比赛也是青海地区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各个社区和学校会组织舞狮比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观看。
比赛中,参赛队伍会表演各种各样的舞狮动作,既有传统的基本动作,也有创新的表演方式。
舞狮比赛不仅展示了青海地区的民俗文化,也是社区和学校之间交流的平台,增进了人们的友谊。
四、花灯游园会花灯游园会是青海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通过在公园或广场上举办花灯展览,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花灯是以灯笼为基础制作而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创造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造型,如花鸟、山水等。
在花灯游园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灯,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美食和小吃。
五、阖家团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青海地区的春节都离不开阖家团圆的传统。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
家人们会共同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分享家人之间的喜悦和温暖。
与此同时,人们还会进行一系列传统的家庭活动,如贴春联、贴窗花等。
青海地区的春节独具特色,充满了喜庆和温情的氛围。
青海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庆典
青海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庆典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青海省最热闹喜庆的时刻。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春节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庆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青海春节传统习俗和精彩活动的世界。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必做活动之一,它是一种表达对新一年的祈福和期望的方式。
青海的春联常常用红纸书写,红色象征着吉祥和幸福,也代表了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家门口或者屋内,以带来好运和吉祥之意。
二、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也是青海地区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除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会点燃鞭炮,以驱除邪恶的力量并迎接新一年的吉祥。
鞭炮声响彻云霄,炸裂的声音传递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三、舞狮子舞狮子是青海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舞狮子活动通常在村庄或城市的广场上进行,表演者穿着狮子服装,伴随着锣鼓声和舞动的狮尾,模仿狮子的动作来传达祝福和好运。
观众们会欢呼着,伴随着节奏跳动的鼓声和欢快的音乐,营造出喜庆的气氛。
四、过年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家庭聚餐的重要环节。
青海的过年饭以牛羊肉为主食,丰盛的菜肴代表着家庭的富裕和团结。
人们会在餐桌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如饺子、鱼、年糕等,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五、舞龙舞龙是青海春节期间的另一个传统表演活动。
舞龙者身穿彩色龙装,在舞台上舞动着龙的身躯,象征着祥龙腾飞。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舞龙表演向观众传递着对祥瑞和好运的美好祝愿。
六、花灯展览青海春节期间,各个城市和乡村都会举办花灯展览。
花灯是一种用竹篾和彩纸制作而成的灯笼,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人们在夜晚赏灯时会感受到璀璨夺目的灯光和欢快热闹的气氛。
花灯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也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七、苏醒戏剧苏醒戏剧是青海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节目之一。
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吉祥和快乐。
演员们身着传统的戏装,唱着欢快的曲调,通过精彩的演出给观众们带来欢乐和欣赏的机会。
2021年海门元宵节的习俗
Words are the shadow of actions.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海门元宵节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海门的传统风俗作文
《海门的传统风俗》
在我的家乡海门,有很多有趣的传统风俗。
每到过年的时候,可热闹啦!大人们会提前好多天开始准备,打扫房子、买新衣服、准备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奶奶一起做年糕。
奶奶会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放在一个大盆里,加上水,然后不停地揉啊揉。
我也会帮忙,但是我的力气小,揉一会儿就累了。
接着,奶奶会把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块,做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像小动物的。
然后把它们放到蒸笼里蒸熟。
刚出锅的年糕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上一口。
还有端午节,我们会包粽子。
妈妈会把糯米、红枣、肉等材料准备好,然后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总是包不好,不是米漏出来了,就是绳子系不紧,但是我还是很开心。
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爸爸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
除了这些节日,我们这里还有结婚的风俗。
新娘子来的时候,一路上会有很多人放鞭炮。
到了新郎家,还要跨火盆,听说这样可以驱邪。
有一次过年,我跟着爸爸一起去贴春联。
我够不着,就在下面给爸爸递胶水和春联,贴完后看着红红的春联,觉得特别有过年的气氛。
还有一次端午节,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赛龙舟。
河边人山人海,一条条龙舟在河里飞快地行驶,鼓手们敲着鼓,划船的人喊着口号,可精彩啦!
这些传统风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喜欢我的家乡,也喜欢这些传统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门和海门人的春节
“海门”,意“海之门”,在中国使用这个名称的有好几处。
但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江苏的海门,既有长江又有黄海,靠江靠海考上海。
这是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江海门户通天下”的海门。
史籍记载,海门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从建县至今1052年的历史。
此后的一千多年来,沧海桑田的屡屡变迁,一些岛屿和长江下游淤积的泥沙逐渐相连,形成了现在地理条件特殊的海门。
现在的海门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和香港差不多,人口逾百万。
这些地域特征和历史条件就注定它和别处不一样。
那么海门人有来自哪里呢?海门的南北两地方言截然不同,南部说沙地话(也叫启海话),属于吴语范畴,沙地人从江南来,住在长江边。
住在海边的通东人属土著居民,但通东话属下江官话系统,深究起来,通东人是更为远古的移民。
南北两种文化的长期碰撞与交流,造就来了别具一格的江海移民文化。
江海文化有其深厚的底蕴和其独特的绚丽,在海门的语言,社会风俗,节日习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中海门人的春节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有江海文化的创新与独特。
春节,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中影响最为深远,礼仪最为隆重,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
因其时适值隆冬将尽,新春界临,故又称春节。
海门人则习惯叫“过年”。
“民以食为天”,为此海门人的春节饮食风俗作了一些调查。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
这是因为该月在古代是腊祭祀的月份,又是新旧交接的月份。
腊月初八,人称“腊八节”。
相传为释迦牟尼生日,寺庙有供腊八粥之俗,后传至民间,沿袭至今。
海门人便有“过了腊八就是年”。
沙地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
只是咸粥是加放入肉丁、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甜粥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人们吃了腊八粥,过年的气氛就开始热烈了。
沙地人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通东热也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海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香烛及赤豆饭等边烧
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赤豆饭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
通东人在春节前,有一个重要节日——冬至。
(写通东人过小年)
在海门的沙地人过年蒸年糕的习俗,蒸年糕是过年的第一个高潮。
每当腊月,四乡八镇的农家,纷纷忙于晒糯稻、磨米屑、准备开蒸。
乡间一般几家或几十家相约聚于某户,各自携带柴草,轮流作业,以充分利用热灶热笼,节省燃料。
城镇居民原料自备,大多委托点心店代办加工。
这种家家户户、兴师动众、半夜三更蒸的风习在沙地极盛,一直传承至今。
过去,年节期间,年糕是沙地人家庭和待客的主食之一。
通东地区过年前有蒸馒头的风俗,也蒸糕,但是红印糕,每家每户还会炒点花生、蚕豆和红薯片之类作为小零食。
在农村,过去春节过后便是青黄不接的春荒。
“糕干”、“馒头干”可补粮食的不足,成为度荒的急需。
事过数十年,现在的孩子吃惯面包、蛋糕,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其为何物了。
但海门农村仍然保留着过年蒸糕蒸馒头的习俗,城市居民也总是在年前购买一些糕馒存放家中。
因为,糕谐音“高”;馒头象征“满”、“发”。
高升发财,寓意吉祥,此乃人心所向。
可见,在海门人的心理上,年糕、馒头同过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通东人在除夕夜晚要“烧利市”(包括太平利市和财神利市),祈求来年家人平平安安,宝聚财丰。
海门人在除夕之夜,达旦不眠。
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
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
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
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汤
圆,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
还有人在汤圆里放豆沙、芝麻,花生等物,吃到豆沙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芝麻者意味着高升,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然后放鞭炮,鞭炮声不绝,在鞭炮声喜迎新的一年的到来,一家人吃好红枣茶和年饭后就开始走亲访友拜年。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在通东地区年初一不扫地、不洗衣、不动刀剪、不开后门。
对于沙地人来说年初二是新年里第一个好日子,走亲访友了,家里办喜事了之类。
而在通东地区,年初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如果家里有亲人在年前去世,家里设有灵堂,那么家人会在年初二上午来纪念他,所以通东人在年初二上午不随便到亲戚朋友家玩乐。
初三以后就开始热闹了,在旧时商店早开门,最先上门的顾客,有些店主会送给他一点商品,以示优待新年第一位顾客。
现在很多海门农村很多的年轻人都把婚事放在新年里,所以新年里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海门是建筑之乡,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外面打工,过年亲戚朋友都在家办喜事,图个热闹,亲戚朋友也能聚一聚。
正月十五闹元宵,两地地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且看沙地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首先一个项目是上坟。
启东人大年三十要上坟,正月半也要上坟。
年三十回家,过完正月半就要外出做事了,和老祖宗打个招呼,祈求一年平安。
其次是“煝草堆”。
把家里打扫出来的垃圾,宅边沟边的枯技、碎柴等堆在一起,点火熏烧,放出浓烟,意为除旧迎新。
沙地人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半晚都有这个活动,这时候乡下一般烟雾弥漫,据说也有利于杀灭农田里的病虫害。
第三个项目就是扎灯笼。
以前一般都是每家人家自已动手扎的,现在会扎的人少了,一般是上街买的,我小时候就提过我父亲扎的八角灯笼和兔子灯笼。
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提着灯笼玩耍,增添了许多节日气氛。
第四个项目是吃圆子和卷团。
圆子是自家做
的,比北方人的汤圆要大三倍,咸芯圆子(白菜、豆腐干、肉丁)做成长的,甜芯圆子(豆沙)做成园的。
意为一家团圆。
卷团现在很少有人家做了,也是用糯米做的,两头大中间细,有点象一个袖珍哑铃。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吃了两头(肚),各人寻头路”,意为过完正月半,大家就要各自外出做活求生存发展了。
第五个项目是“找田财”。
用柴扎一个火把,点着后在自家的田边转圈,口中喊:“田财田财,大家发财”,意为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通东人也有这个风俗)这个项目现在也很少有人搞了。
第六个项目就是放焰火。
一般人家放得少一点,主要是给小孩子玩的。
大户人家会放多一些,村里的人大都会出来欣赏这一个美丽的夜空。
过玩正月半,外出打工的就要出发,孩子要上学,有工作的也要上班。
家中留下的,又是年迈的父母,还有一年的牵挂!“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三“上灯”的时候,是晚开始,连续几天,人们点天灯,挂红喜等。
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闹元宵,扎花灯,挂红灯。
晚上,点亮各色花灯,成群结队地玩灯,还有跳狮子,踩高跷生等民间娱乐活动。
海门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寓示着生活美好,团团圆圆。
然后,张灯结彩,点“彩灯”。
正月十八是“落灯”的时候,按习俗,人们都要吃面条,因为面条的绵长象征亲情长久。
至此,整个春节的活动基本结束了,很多人出去打工学习,又投入新的一年的忙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