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的逻 辑 推 理 , 层 深入 , 导 学 生思 考 、 跃 学 生 思 层 引 活
7 . 情境导入 .1 2 教师展示一株幼苗 , 并提问 : 植株弯 曲是什么引
起 的?
师: 在单侧光 的照射下 , 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 的现象叫做 向光性。很多人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 但是 达尔文不仅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 并且用一种 叫金丝雀 藕草的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来设计实验 , 探究植物 出
6 课前 准备 ,
命活动的调节” 之后来讲 , 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 明 对 比, 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 , 有利 于本节乃至章内容的学习。 本节主要是通过达尔文和
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 , 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因 此, 教师应以科学发现中折射 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
学 习 温 特 实 验 .分 析 其实 验 的巧妙 和 不 一 足 。 一 步 落 实 情感 进
本节课 采用 了实物呈现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 段,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
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 , 所以教师要注意设计 不同梯度的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3 教 学方 法分析
可得 出 : 对 照 实验



可得 出 :
胚 芽鞘 的 向光 性 与

有关
感光 的部位在
了什 么原 则 ?( 照和 单一 变量 原则 ) 对 师: 达尔 文 的实验证 明了胚 芽鞘 向光生 长 与尖 端
有关 ,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 出, 胚芽鞘尖端 受单侧 光刺激后 ,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 影 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 , 因而使胚芽 鞘 出现 向光性 弯 曲。
本节课学习之前 , 学生已有一定 的生活体验和知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方法;②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植物向光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原因,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长素的发现。

2、知识讲解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XXX、XXX、拜耳、XXX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强调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和严谨性分析。

3、实验设计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4、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和问题的讨论,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等问题。

5、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严谨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实验操作、问题解答、实验设计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即向光性与幼苗尖端有关。

3.强化实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XXX和XXX的实验,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设计的要点。

4.分析、评价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温特的实验,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5.生长素本质及植物激素概念等:教师讲解生长素的本质及植物激素的概念等相关知识。

6.总结与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研究效率。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研究和自主研究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实验科学素养。

在教学流程中,通过奇思妙想的导入、体验实验设计、强化实验设计、分析评价实验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研究热情,加深对生长素的发现和植物激素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理解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能力目标进行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德育渗透点1、领略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2、领略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科学家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材处理:本节授课时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内容为: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第二课时授课内容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教具:多媒体平台(课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先观察一讨论分析一归纳总结一形成概念原理的教学方法。

先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实验,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议论、讨论,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科学家的看法. 这样使学生向科学家那样来进行思维,去体验科学实验的推理性思维。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多媒体及自制教具辅助教学,目的在于加强直观性和生动性,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观察自培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引入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己有的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被激发,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生长素的发现(一)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材料:金丝雀荫草的。

(课本47页“相关信息”)1.介绍达尔文探究任务1(1)提出问题:胚芽鞘的生长是否具有向光性?(2)作出假设: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3)实验验证:实验组对照组单一变量:O实验现象:实验组:对照组:(4)得出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生长具有o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以及相关科研成果;3.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实验材料;2.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素溶液、试管、塑料袋、手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复习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兴趣。

2.植物生长素概念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性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可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图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多样性作用。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以下里程碑事件:(1)1880年,恩斯特·阿贝尔首次发现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的物质;(2)1930年,弗里茨·溫斯发现由植物胚乳提取的乙酸使麦芽的生长受到抑制;(3)1926年,弗里茨·K·哈斯特提取并命名植物生长素;(4)1940年代,肯尼斯·V·篮主导的研究揭示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5)1950年,卡尔·斯科格朗首次合成植物生长素。

学生可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科学家对于植物生长素研究的贡献。

4.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0分钟)(1)分类介绍: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名称和作用。

(2)作用机制: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比如青蒿、脱落酸、激素调节等,通过图示和实验视频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将植物生长素溶液涂抹在维生素C缺乏的西红柿上,观察其生长情况与正常西红柿的差异。

5.植物生长素相关科研成果(20分钟)通过PPT和讲解,介绍植物生长素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利用植物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与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抗逆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途径和作用部位。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调控开花结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和作用机制。

3. 结合实例,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 教学素材:相关实验报告、论文等。

3. 实验器材:植物生长激素溶液、植物幼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高大的植物和一颗矮小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差异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生长素。

2.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a. 达尔文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向光源弯曲生长,进而介绍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b. 詹森的实验:讲解詹森如何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 拜尔的实验:介绍拜尔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 温特的实验:阐述温特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存在,并命名这种物质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a.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介绍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尖、根尖等部位合成。

b. 生长素的运输途径:讲解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c.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阐述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部位,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开花结果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

我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了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2节《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一、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呈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进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悟"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过程正是这样一个非常好地呈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进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纳问题引导探究、老师引导同学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觉》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试验、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究过程为脉络来支配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老师实施探究式教学供应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学问作了适当调整(含挨次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觉过程和分析、评价试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肯定的思索方法基础,且同学的观看、思维、规律推理等力量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肯定的感性熟悉。

但对试验设计的各种力量(语言表达、试验分析、深化思索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

3、学习任务分析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觉过程;教学难点:科学试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同学不仅要把握生长素发觉的过程,更要把握对简洁试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力量,感悟科学发觉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五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五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五篇
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 生长方向的激素。植物生长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下面 就是我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试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试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试验设计 的严谨性。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觉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化,学生关注生活现 象,体验科学发觉之美,形成主动探究、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 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第5页 共31页
大步。关于植物向光性的探讨还在接着,科学往往在这样的争议 中发展。
老师激励学生就前面的试验及推理,结合教材 P48 中科学家 对向光性缘由争议的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励有爱好的学生 在课后接着探究。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老师结合前面的试验及教材,引导学生概述: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单方向)、横向运 输和非极性运输;举例说明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板图、动画说明植 物向光性的缘由。 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三)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P48 对植物激素概念的描述,说出其他植物激 素的名称。 老师说明继发觉生长素后,科学家又接连发觉了与生长素的 作用特点相像,对植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把它们统称 为植物激素。 老师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 全体学生朗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篇1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探究性教学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言课件展示:1、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2、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3、深秋叶片变黄脱落4、果园的园丁对果树进行修剪、硕果累累。

提问:每张图片中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含羞草的小叶合扰运动,睡莲的运动,舞草的运动,向日葵随太阳转动,阳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生长的特点。

归纳导入新课:上述现象都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

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达尔文正是观察到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现象而去揭示其中奥秘,开始了生长素的发现之路。

学生思考、并分析、推测、回答描述植物的向光性概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

培养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新课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植物的向光性提出问题:达尔文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几组实验?外界条件是什么?在第一组实验中达尔文观察到什么现象?第二组实验怎么设计?现象是什么?第三,第四组实验如何设计?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的下面一段?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位?感受刺激的又是哪一部位,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达尔文的实验用什么方法探究?提问引导思考:(1)这种刺激又是什么?(2)詹森选择“琼脂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刺激〃有什么特点?(3)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刺激〃是什么关系?(4)两位科学家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什么?课件展示温特实验:提问:(1)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边,几天后有什么现象?使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琼脂的作用吗?如何设计实验对照实验排除琼脂不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实验证明了什么?1942年其他科学家研究结果是?用幻灯片展示待填空的图表(几位科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以图表形式引导归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引导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根据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

(完整word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一、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本节内容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本节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关于植物向光性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以及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重点讲解:教师重点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推理、归纳和发现。

技能训练:教师通过技能训练,让学生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从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课堂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科学文献、设计小实验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不是其他部位?植物的生长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生长素的作用和机制(板书)1.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生长速度和生长节律,还能促进植物的分化和形成。

2.生长素的机制生长素通过影响细胞壁松弛来促进细胞伸长,其作用机制还与生长素的浓度、分布和受体有关。

3.生长素的应用生长素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调节、生产和保护中,如促进果树开花、增加作物产量、控制植物生长等。

过渡:生长素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也为植物生产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应用。

1.学生分析胚芽鞘的生长机制,推测单侧光照射会使胚芽鞘鞘尖端产生刺激,并传到下部,导致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实现向光生长。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到了下部?2.展示XXX实验示意图,说明琼脂片可以透水和化学物质。

从实验结果推断,尖端通过产生的刺激影响下部生长,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

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守则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应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PPT、实验器材(包括盆栽植物、测量工具、生长素溶液等)、教学实验手册、板书工具。

2.学生实验实施准备:学生需要知道一些基础的植物生长知识,如植物光合作用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特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Step 2 讲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20分钟)1.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讲解以下事件:-1881年,沃尔发现残根能刺激果实生长;- 1913年,Henri发现植物的主要生长素是一种醇类物质;-20世纪50年代,皮尔斯等人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化学结构;-199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生长素的受体。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生长素被称为“植物的激素”,它在植物生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Step 3 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40分钟)1.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实验步骤:-将相同品种的盆栽植物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棵。

-将第一组植物浇水,作为对照组。

-将第二组植物浇水,且在浇水的同时添加植物生长素溶液,作为实验组。

-每天记录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速度。

3.实验结果与讨论:-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速度,发现添加植物生长素溶液的植物生长更加旺盛。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明确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从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到温特的实验。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弯曲、生根等。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生长素运输方式的机理和实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对生长素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生长素发现历程的图片、实验视频等。

2. 实验材料:生长素溶液、植物幼苗等。

3. 小组讨论表格:记录学生讨论结果。

4. 作业:生长素相关问题思考题。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介绍温特的实验。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讲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弯曲、生根等方面的影响。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讲解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的特点和机理。

5. 实验演示:展示生长素溶液对植物幼苗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长素的作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长素运输方式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证明。

八、作业布置1. 观看生长素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思考题: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生长研究有何意义?生长素运输方式有哪些实际应用?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最新精品)】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参考课时为1课时。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

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植物激素还是相对陌生的。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植物内源激素。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素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方向、生长速度、发芽、开花等重要生理过程。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存在和作用,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则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和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植物生长素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植物生长素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和研究过程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机制,为植物遗传改良、生长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对植物发育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通过假说-演绎法的教学方法,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

1.2 问题描述如何在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运用假说—演绎法,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植物生长素存在和作用机制的问题,就成为了当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假说—演绎法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揭示植物生长素的真实面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1.3 目的意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调节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开花、果实发育等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也为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植物生长调控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植物生长素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为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奠定基础。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掌握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方式。

教学内容:1.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3.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方式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生长是如何实现的?”,“植物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包括生长素的定义、生长素参与的植物生长过程和作用方式。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3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里程碑:1.1880年,萨克首次提出了“半胱氨酸”对植物的促进作用。

2.1913年,孟德尔斯提出了“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3.1926年,万忠说理论音教师 C.可命名为“IAA”(吲哚-3醋酸)。

4.1944年,肯尼斯和塞尔曼提取了第一个植物生长素“生长素A”。

5.1965年,法扬斯基发现了第一个植物抑制素“炭戴尔酸”(ABA)。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生长素发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

第四步: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方式(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展示和解释。

1.IAA(吲哚-3醋酸):对植物根系和茎的伸展起促进作用。

2.GA(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延长茎秆和叶片。

3.ABA(炭戴尔酸):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维持植物的平衡状态。

4.CTK(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

通过生动的实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生长素的作用方式。

第五步:评价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和解释一些概念,检查他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五、教学流程
表3 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相关要求和时间分配表
六、教学过程
表4 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授
一、达尔文||体验与尝试实验设计1.认识实验材料(实物或图片)
2.体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阅读课
本,教师引导。

①发现问题。

②提出假设:向光性的产生和幼苗
尖端有关。

③实验设计:教师展示(如图)并
且语言强调。

④实验预期: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
分别是什么呢?
⑤实验结论。

3. 尝试实验设计:
①提出问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
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呢?
②指导学生提出假设。

③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温馨提示:
锡箔纸的特点和规范的实验语言);
④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归纳总结。

⑤[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回答3种
结果(文字略)。

――初步解释探
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不同。

认识胚芽鞘,了解结构,理解功能,
领悟科学家选择实验材料的意图。

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思考后回答有关问题。

(注:给一定时间思考)
学生思考得出实验结果不是惟一,
而是多样性的,教师要注意科学评
价。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的假设: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①尖端或②
尖端下部或③共同感受。

合作学习:根据假设,小组讨论得
出实验设计并由小组长表达讨论
结果(文字略)。

认识实验材料。

培养搜集和处理
信息能力――看
科学家是如何设
计实验。

图片和文字双重
感官刺激。

初步
了解实验设计的
基本方法(对照
性原则和单因子
变量原则等),了
解实验的语言科
学性和规范性。

引导学生进行发
散性思维,从而
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建立
课堂兴奋点,活
跃学生思维。

教学
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詹森和拜尔||强化实验设计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简要介绍詹森和拜尔实验。

2.变式强化训练:
请设计实验证明:幼苗的尖端可能
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苗尖传
递到了下面。

(温馨提示:琼脂片
和云母片的特点)
设计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获取詹森和
拜尔实验结论。

根据假设和温馨提示,小组讨论得
出实验设计并由小组成员表达小组
讨论结果(结果以图文结合方式展
现,文字略)。

利用问题来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探
究过程,提升学
生在探究中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
正确表达能力以
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

三、温特||分析、评价实验1.实验设计展示:
多媒体分步展示并作必要讲解;并
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实验设计可能
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

2.实验分析和评价
帮助学生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讨论。

观看并描述温特的实验设计:(略)。

全体学生讨论得出所有可能的实验
结果(直立、向左、向右),最后师
生共同得出结果和结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实验结果是否一定由于生长素引
起的?
②如何补充实验解决以上问题?
③这样的补充符合实验设计的哪些
原则?
训练学生实验设
计和得出结论时
逻辑上的严密
性。

活跃思维方式,
树立质疑精神,
对于有思考价值
的问题,教师都
应予以鼓励。

四、本质与概念组织自学相关内容。

阅读课本。

养成锲而不舍的
精神。

总结与收获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
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提升学生归纳、
总结等能力,掌
握解题方法。

收获1:游戏: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
他们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
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

(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


收获2:作业:多媒体展示(见作业设计)。

通过活动设计,
提高归纳总结能
力,建构知识概
念图。

检测与巩固新
知。

七、作业设计
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某小组研究光对同一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

某同学预测幼苗几天后的生长可能情况如下图乙。

请你判断:几天后,实验装置Ⅰ~Ⅲ中幼苗的正确形态依次是()
甲乙
A.(4)(1)(5)
B.(4)(2)(5)
C.(4)(1)(3)
D.(1)(5)(3)
3、给你两个黑纸箱,两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一盏台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1)实验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1、D
2、C
3、(1)①取两个黑纸箱标号甲、乙,甲黑纸箱在侧面挖一个洞;②用这两个黑纸箱分别罩到一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再用台灯照射甲黑纸箱有洞一侧;③将甲、乙两组放在同样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2)甲组的胚芽鞘会向光生长乙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3)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美”]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

据此,板书设计为阶梯状。

附:名师点评
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的评析
赣州市信丰中学唐光福
赣州市教学研究室李通风
通过研读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郭名宾老师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认为其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构思独特,主线清晰。

围绕生长素发现历程中不同科学家所做的实验,紧扣核心知识,对重点知识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如体验与尝试实验设计(达尔文)→强化实验设计(詹森和拜尔)→分析、评价实验(温特)。

第二、教与学过程有独到的创新,体现了新教材理念。

教学过程既发挥了教师“诱”的作用,也发挥了学生“思”的作用,更注重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

设计中不仅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语言表达等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还有小游戏: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旨在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建构知识概念图的能力。

第三、注重课堂高效,实现三维目标。

该教学设计能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合作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又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养成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一一年七月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