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名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及整数除法的意义、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重视概念的教学、算法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分数除法”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并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较充分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发现算法,感悟算理。

教学解决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

)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课件。

师: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

师:“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士”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士——干)有不少中国汉字存在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

如38,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83)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师:像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

(板书:倒数的认识)1.探究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主题图的四个算式。

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小组汇报交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附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附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关的知识内在联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为后面学习比、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倒数的意义。

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认识倒数(课本第28~29页例1,练习六)●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经历倒数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经历倒数的认识过程,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找小数的倒数,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游戏导入: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

下面开始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口算)2 7×72=38×83=5×15=12×112=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一:认识倒数1.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推广规律,自主写算式:学生尝试,自己写一组两个数相乘,积是1的算式。

鼓励学生写因数不是分数,但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算式。

汇报,教师选择性板书。

3.逐层深入,认识倒数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分数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计算分数除法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教师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分数除法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清楚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名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名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倒数的认识2.分数除法的计算3.问题解决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一)主要变化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

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

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

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如果设上半场:x 分 如果设下半场:x 分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下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下半场: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上半场:2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即“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列出方程 42-x =x 或 x =2(42-x )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x +x =42 (依据“全场得42分”) x =(42-x ) 或42-x =2x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2x +x =42(依据“全场得42分”)虽然这些方程之间可以通过变形互相转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知识点概括总结一、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乘法:因数×因数 = 积除法:积÷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同样,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此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例: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1)、当除数大于 1,商小于被除数;(2)、当除数小于 1(不等于 0),商大于被除数;(3)、当除数等于 1,商等于被除数。

4、“”叫做中括号。

一个算式里,假如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1、数目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同样:(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 =分率对应量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1)方程:依据数目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或: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1②求少几分之几: 1 -小数÷大数三、比和比的应用(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边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此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如15 : 10 = 15÷10= 3(比值往常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或整数表2示)∶∶∶∶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比能够表示两个同样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能够表示两个不一样量的比,获得一个新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基础。

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中,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分数除法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游戏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小组讨论,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和讲解计算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实践练习:学生进行分数除法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分数除法的运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根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根底。

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

由于学生普遍根底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根底上开始学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究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开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1. 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100×3=300〔g〕〔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300÷3=100(g)〔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300÷ 100=3〔盒〕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商量: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乘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除法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不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实物等。

3.准备教学视频或动画,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想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已知一个数的3/4是9,求这个数。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解释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

主要内容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前面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

例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解方程的技能有关。

通过本单元的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例题分析(一)倒数的认识编排意图1.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

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

2.通过找倒数的活动,学会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且归纳总结出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问题。

倒数的认识例题1讲解处理1.让学生经历计算、观察、讨论、归纳规律的过程。

先出示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提出问题(每一组中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在讨论中,学生通过听、说、辩评这几个环节的实施,归纳它们的共同规律,看看每一组算式中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倒数”的定义。

2.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

揭示出“倒数”的定义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几个关键点:乘积为1;两个数;互为倒数。

3.总结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找整数(0除外)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练习六 1、2、3 题。 七、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
例 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3 5 7 2 5 3 2 7 6 1
3 5
6
7 2
5 3
1 6
1
2 7
0
6=
1 6
3 5 的倒数是 。 5 3 7 2 的倒数是 。 2 7 1 6 的倒数是 。 6
3 10 10 3
1 的倒数是多少? 2
0.3 的倒数是
10 。 3
(3)请同学说说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 小结: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小数 2
1 5 = 2 2 2 5
分数
倒数。
2
1 2 的倒数是 。 2 5
(4)请同学说说求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小结: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带分数 假分数 倒数。
三.巩固练习
2 3 2 3 =1,那 和 互为倒数?(不对,必须是两个数的乘积是 1,和不行。 ) 5 5 5 5
如果是相减为 1,或者是相除为 1 呢?(强调只能是相乘的积为 1。 )
3 8 3 8 3、问:像刚才 × =1,那么 是倒数, 也是倒数,你们说对不对?为什么? 8 3 8 3
(1)生自由讨论 (2)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是一个数。就像以前我们学的因数、倍数,比如说
(1)
) )
(3)0 的倒数还是 0。 (
) )
(4)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让同学们用事实来证明这句话吧。回看刚开始的 4 组式子。 ) 师:a、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数大。 ( b、假分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数小。 ( 3、说下面各数的倒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以及商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在学习分数除法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和规律产生困惑,特别是在理解和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2.商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运用实例讲解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例如:已知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如何求出它的倒数?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以及商的变化规律。

使用具体的例题,解释和说明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知识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知识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知识总结1.分数除法计算(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1013103=÷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03,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1)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 1、填空(1)根据3565372=⨯和分数除法意义可得:=÷53356( ),=÷72356( )。

(2)把29m 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是29m 的( )。

(3)打字员打一份文件,打了20分钟后还剩52,平均每分钟打这份文件的( )。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6倍是51,这个数是多少?(2)51的61是多少?3.看图列式计算。

? ? ? ?811(2)一个数除以分数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0. 练习:1.算一算4851625÷ 44392213÷ 1427277⨯ 210÷2.填空。

232(2)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 )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转变成乘( )的倒数。

3.判断。

(1)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大于被除数。

( ) (2)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分数除法》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的教材内容之一。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关于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分数除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1. 分数除法的概念分数除法是指两个分数相除的运算,涉及到分子、分母的相除。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分数的除法运算,掌握分子除以分母的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如,当分数相除时,应将分数化为乘法,再进行求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

3. 分数除法的应用分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在厨房烹饪、商业贸易等方面。

在本单元中,教材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将分数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指导建议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练习。

通过操练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 重视知识点的巩固和扩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扩展。

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还要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反馈与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估。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分析(定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分析(定稿)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分析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用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的材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实际上,这也是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教材设计了折纸与画图的教学活动。

教学时,教师要用好这些直观手段,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较充足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凭借直观,发现算法,感悟算理。

而要提高这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算法,进而掌握算法。

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针对性练习。

我们知道,计算分数除法的关键步骤是把除转化为乘;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则在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因此,抓住这两个关键,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

教材中已经配备了一些这样的练习。

教师还可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酌情加以增补,力求当堂巩固。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1、倒数的认识.............................................1课时2、分数除法...............................................9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含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含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含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包含2课时。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乘法的运算规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难以将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的形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来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分数除法来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一家餐厅有一道菜品,甲、乙两人分别吃了一半,然后甲又给了乙一些,最后乙吃完了。

问甲给了乙多少?2.新课讲解:介绍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含义和步骤。

3.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同时,学生分组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答。

4.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例如,一个班级有40人,男生占60%,女生占40%。

如果增加了5名男生,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它不仅涉及到分数的运算,还涉及到除法的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对于新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实例、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介绍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引导他们发现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除法的运算练习,巩固他们对分数除法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三《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三《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三《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分数除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律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分数除法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学生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情况,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分数卡片、计算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除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数除法的话题,如“小明有2/3的苹果,他想把苹果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说课稿-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说课稿-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说课稿-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相关。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整数四则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除法产生困惑,特别是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上。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分数除法》归纳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分数除法》归纳总结

三、 圆一、 认识圆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 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 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d 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21。

用字母表示为:d =2r 或r =2d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用字母C 表示。

2、圆周率实验: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pai)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认识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认识教材分析

五.练习十二的第1~6题都是配合例2的练习题。 第1题涉及空气的成分。为了简化问题,题目只给出了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 第2题的特点是用份数代替了比作为已知条件。 第3题则用每个橡皮艇上两种人员的人数代替比。学生 如用整数乘除法分步列式,要注意56÷8得到的是橡皮 艇的个数,而不是人数。 第4题中出现了由3个数组成的比2∶3∶5,叫做连比 (不必对学生讲这个名词),读作2比3比5。练习时不 必刻意去教、去讲,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比中三 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和理解了。 第5题综合了长方体的棱的知识。根据题意,120 cm是 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为了求长方体的长、宽、高,可 以把12条棱平均分成4组,每组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一 条长、一条宽和一条高组成。即120÷4得到一组长、宽、 高的总和,再按比分。 第6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问题,根据题意是800 m2菜地 种了一些西红柿,剩下的面积按2∶1分,所以要先求出 剩下的面积,再按比分。 第7*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选做,试探解决。学生 可能有多种解法。
三《分数除法》教师用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 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 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 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 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 2. 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 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针对性练习。
三、《分数除法》习题分析
一.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与第2题都是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可以安排在教学例1后练习。 其中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分数乘法算式,写出两道分数除法算式。 第2题有四组乘除法算式,每组都是一乘、一除。要求学生看清左右两题之 间的关系,再写出得数。两题的关系是,左边乘法算式的积,是右边除法算 式的被除数,除数则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因此,学生如感困难,可以 提醒他们先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再找出两题之间的关系。 第3题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问题。不妨引导学生计算后把4/5 m化成小数, 用小数除法加以验证,即0.8 m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0.1 m,使学 生看到分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联系,并增强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确信 感。 第4题与第5题分别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练习。第4题可以 把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第5题可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第7~9题是分数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三个问题的共同点,都是计算一个 量里面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区别是第7题的两个量,单位相同,第8、9题 的两个量,需要统一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倒数的认识2.分数除法的计算3.问题解决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一)主要变化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

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

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

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如果设上半场:x 分 如果设下半场:x 分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下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下半场: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上半场:2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即“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列出方程 42-x =x 或 x =2(42-x )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x +x =42 (依据“全场得42分”) x =(42-x ) 或42-x =2x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2x +x =42(依据“全场得42分”)虽然这些方程之间可以通过变形互相转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通过不同解法的交流,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类是可用抽象的“1”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材利用修路这一“工程问题”来引入,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生会认为题中缺少解题的信息,此时,教师追问:缺少什么信息呢?学生会回答:不知道公路长多少千米。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假设公路总长为某个具体的长度,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虽然假设的公路具体长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使学生产生探究原因的欲望。

通过分析,发现不管公路总长是多少,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分别占总长度的和是不变的,这也是能得到相同结果的内在原因。

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可用“1”来表示公路总长。

教学此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里不是要系统地教学各类“工程问题”,教学时不要对“工程问题”多变式、深挖掘、广训练。

第二,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数量关系,只要会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如“公路的总长÷每天修的长度=需要修的天数”。

第三,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尤其不要把列出“1÷(+)”这一最简形式的算式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形成“解题套路”,而是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和策略。

例如,假设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策略,也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有效方法。

如果学生认为把公路总长假设成一个具体的量来解决更易于理解,要允许学生继续采用这种一般性的解题思路。

把公路总长假设成“1”(而不是1km),需要学生具有更抽象的数学思维。

第四,要结合问题解决,使学生体会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在此例的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变中有不变的思想、抽象的思想、模型的思想。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教材特意在练习中编排了运输问题、行程问题、泄洪问题、种树问题,使学生发现:虽然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各不相同,但其背后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透过纷繁芜杂的现实情境的表象,找出体现数量之间本质关系的数学模型。

(二)具体编排1.倒数的认识(1)例1。

教材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如果两个数都是分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如果一个是整数,那么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就是该整数,为例1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1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要分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的问题。

对于1和0的倒数问题,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2. 分数除法(1)例1。

例1以折纸活动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先解决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特殊情况;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是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有两种思考方法,方法一是利用整数除法的意义,将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理解并计算;方法二是利用分数的意义,将问题转化为求的来理解和计算。

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凸显方法一的局限性和方法二的一般适用性。

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进而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1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例2。

例2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

在解决“谁走得快些”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列式的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所不同的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

由于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列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有利于把教学重点集中于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理解“2÷”的算理是本例的重点。

教材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呈现推算的思路:由于1小时里有3个小时,所以可以先求出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即先求出小时走的2km的一半(即)。

由于有了直观图的支持,降低了学生对2××3中每一部分含义的理解难度,顺利完成从“除以一个分数”到“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的转化。

通过求小红平均每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分数除以分数的算式。

由于有了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铺垫,教材在这儿没有呈现线段图,而是通过提问“为什么写成×”,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行阐述算理。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一般算法,使学生看到,不管被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不管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只要除数不为0,都可以转化成乘上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这一算法。

(3)例3。

本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出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已在“分数乘数”单元解决了,学生在此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既是分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利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思路。

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对于不带括号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既可以从左至右按步骤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4)例4。

本例是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这类问题是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向问题。

教材通过问题解决的三大步骤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其中,“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行分析题意,弄清楚条件和问题,选取有效信息。

在这里,成人体内水分与体重的关系是一个多余条件,需要学生加以辨别。

这类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较难理解,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谁是单位“1”,数量关系也较复杂。

因此,教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画线段图,找到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

这样思考问题的思路与相应的分数乘法问题完全一致,只是参与列式的是未知数而已。

“回顾与反思”部分中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是相应乘法数量关系的二次应用。

同时,对有效信息的选取的反思,以及对列方程方法价值的体会,也是反思的重点。

(5)例5。

本例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逆向问题,是以例4为基础,把条件稍作改变,形成稍复杂的问题。

用算术方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逆向思考,还要把“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转化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

用方程方法解决,可以列出形如的方程,也可以列出形如的方程,前者仍然要经历从“多(少)几分之几”到“是几分之几”的转化,后者只要根据一个数加(减)增加部分等于增加(减少)后的数,就能列出方程。

这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容易理解。

因此,教材选择符合学生顺向思维的思路,给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材提示“先画线段图看看”,并给出了完整的图示,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

然后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并据此列方程解答。

回顾与反思的目的在于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否合理,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可以多样化。

(6)例6。

本例中包括两个未知量,题中给出了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两种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关系列方程解答。

由于这两种关系中,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和或差的关系,因此,这样的问题过去被称为“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教材以篮球比赛上、下场得分为素材,引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列方程来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

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区别在于先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然后利用两个量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除了教材上的示例以外,还有其他的列方程方法。

(7)例7。

本例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尝试、分析,找到本质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本例采用的素材是“工程问题”,但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经历利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体会模型思想。

例题的呈现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

“阅读与理解”部分在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同时,在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题时很自然地产生疑问:道路的总长未知,怎么办?接下来就在“分析与解答”部分,提出思考的方向:如果道路总长是已知的,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