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2 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共20张PPT)
![1.2 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8f38f281c758f5f61f6777.png)
人口容量的特点 面积 台湾岛 海南岛 不同地区;
不同历史时期;
人口
3.6万平方公里 2300万 3.4万平方公里 750万 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不同自然条件;
不同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容量的特点
警戒线 人口容量(最大值) 人口合理容量
应该以人口容量为最终警戒线, 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两片草原,一片水源好,生长茂盛,另一片一般,能 承载的牛羊数量不同。 ◇日本国土狭小,与云南相近,资源匮乏但人口接近 1.3亿,但还在鼓励生育。而云南省人口是日本的 1/3。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 探 究 年末,户籍人口 165 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 432 万, 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 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 1071 万,还有一些流 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 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合作探究:P15活动题
395 4
⑶造成上述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D 是 ① 光照 ② 地形 ③ 土壤 ④ 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⑷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主要是 B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 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 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活动一:问题探究
给我留一口
1.左图说明什么问题?
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35页PPT)
![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3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b755fd580216fc700afdfb.png)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 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
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
(3)三种观点
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2.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3.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 7 亿左右,最多人口 数量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报告中所指的“7 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2.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 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1)~(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1)B (2)B [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 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2)题, 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 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 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
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
(3)三种观点
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必 修 二 人 口 的合理 容量( 35页PP T)
2.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3.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 7 亿左右,最多人口 数量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报告中所指的“7 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2.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 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1)~(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1)B (2)B [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 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2)题, 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 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PPT课件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4f0fc915f804d2b16c1de.png)
1、我国人口红利 B
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
主要原因是 C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3、“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
可见,自然资源中的土地、气候以及矿产、 水、生物等对环境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 影响是十 分明显的
1、该地区或国家的 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 于数资量源最是少制的约自环然境资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 源在的很数大量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 2、供会养,的随人着口生数产量力越多。 水平的提高,科学技 术的进步而增加。
3人口容量三种学派
地球上能够容纳多少人,你同意下列哪一流派 的观点呢?能说说理由吗?
500亿
10亿
100亿
4.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的大小
临界性
5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相对性 警戒性
6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 素想一想:⑴环境容纳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
9、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
分别属于 ( B)
A.现代型和传统型 B.原始型和过渡型 C.现代型和原始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
统计图”。读图回答9-10
题
10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主要因素 ( B)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乙国代表了部分发达国家人 口的增长情况
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
主要原因是 C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3、“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
可见,自然资源中的土地、气候以及矿产、 水、生物等对环境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 影响是十 分明显的
1、该地区或国家的 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 于数资量源最是少制的约自环然境资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 源在的很数大量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 2、供会养,的随人着口生数产量力越多。 水平的提高,科学技 术的进步而增加。
3人口容量三种学派
地球上能够容纳多少人,你同意下列哪一流派 的观点呢?能说说理由吗?
500亿
10亿
100亿
4.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的大小
临界性
5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相对性 警戒性
6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 素想一想:⑴环境容纳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
9、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
分别属于 ( B)
A.现代型和传统型 B.原始型和过渡型 C.现代型和原始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
统计图”。读图回答9-10
题
10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主要因素 ( B)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乙国代表了部分发达国家人 口的增长情况
人口的合理容量PPT教学课件
![人口的合理容量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13f3f7fc4ffe473268ab65.png)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
的提高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
的下降
生活质量
(3)下面因素中可能使最佳人口规模扩大的是(
)
A.新资源的不断发现
B.科学技术进步
C.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提高
D.地域开放程度提高,实现资源互补
6.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 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以 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 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 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
实验 水螅的生殖
实验 水螅的生殖
其他的腔肠动物 海葵
其他的腔肠动物 珊瑚
其他的腔肠动物 珊瑚
其他的腔肠动物 珊瑚
其他的腔肠动物 珊瑚
其他的腔肠动物 珊瑚
其他的腔肠动物 海蜇
其他的腔肠动物
水 母
讨论
1、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
2、腔肠动物比原生动物高等在什么地 方?
思考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4、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 相对确定性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5、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乐观论 悲观论 中间论
着眼点(估计依据)
主要论点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 领域
容量无限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标准
• 饮用水的微生物种类主要采用以E.coli为代表的大 肠菌群为指标。因为这类细菌是温血动物肠道中 的正常菌群,数量极多,用它作指标可以灵敏的 推断该水源是否曾与动物粪便接触以及污染程度 如何。
• 标准: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 (37摄氏度培养24小时),而1000mL自来水中 的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 37摄氏度培养48小 时)。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 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 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有什么关系?
P12读图思考 1、假如各种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
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 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 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例2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 资源
B 科技水平
C 生产能力 D 消费水平
P14活动 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
例1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 人口规模
B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 纳的最大人口数
C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发达国家所能容纳的最 大人口数
D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 数量
“木桶效应”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 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 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 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 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 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 中的答案就是“木桶效应”。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 量)
1、概念与含义 例1 2、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能持 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影响因素:资源(主要)、科技发 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P12读图思考 例2
乐观者认为, 未来世界的人 口不会达到环 境人口容量的 极限值。
一些学者,认 为地球的环境 人口容量在 100亿左右。
少,相对资源数量有限。 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水平较低,
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重了我国 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增 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 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 较大(2003年达13亿),每年净增长人口数 量依然庞大(超过1000万)。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一、互生
互生关系是微生物间比较松散的 联合,在联合中可以是一方得利,或双 方都有利。例如,土壤中纤维素分解细 菌和固氮菌之间的互生关系。
二 、共生
共生关系是两种微生物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当这种关系高度发展时, 就形成特殊的共生体,它们在生理上 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在组织上和形态 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地衣代表微生物 中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它是藻类和 真菌的共生体,常形成有固定形态的 叶状结构,
(2)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又称曝气法,是利用含有好氧 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气条件下,使污 水净化的生物学方法。活性污泥法不仅用 于处理生物污水,且在许多工业废水处理 中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一般可使污水的 BOD5减少90%。
曝气法
曝气池
❖ 活性污泥一般经过人工培养驯化而获得,并在污水 处理过程中,能被不断地返回接种使用。活性污泥是 一种绒絮状小颗粒,主要由菌胶团处理法
厌氧处理法是在缺氧情况下,利用厌氧 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 物的方法。又称厌氧消化法或厌氧发酵法。 主要用于处理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或污水厂 的剩余污泥。其净化效率可达到90%。
污水厌氧处理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和发 酵反应。首先,复杂有机污染物如纤维素、 蛋白质、脂肪等,被以兼性菌为主的酸菌分 解成为H2、CO2、简单有机酸和醇等。随后, 由于产甲烷细菌的作用,将有机酸、H2、 CO2等转化为甲烷。
在微生物中,噬菌体寄生于细菌是常 见的寄生现象。
寄生型的放线菌照片
四、拮抗
拮抗关系是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 一种微生物产生某些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 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甚至杀死另一种微生物 的现象。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抗 菌物质(抗菌素和杀菌素),能抑制对它分泌 物敏感的微生物,这是一种特异性拮抗关系。 另外,在酸菜、泡菜和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 中,由于乳酸细菌的旺盛繁殖,产生大量乳 酸,使环境变酸而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这
• 生物圈内的各种物质,都是处于不断地合成、
分解和转化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由此,组成一个 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的协调整体,从而保证了地球 上生命的延续。但是,当人们违背了自然界的生态 平衡规律,将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和工 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等,大量排放入江河湖海, 以及土壤和空气中,使排入环境的这些物质超过了 环境所能耐受的容纳量,即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时,就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其结果使这些物 质大量累积于自然环境中,于是造成环境污染。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可为人 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根据 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对环境的保 护作用来修复被污染、被破坏了的环境。总 之,进行微生物生态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
或实践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植物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 五、动物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 六、人体内外的微生物
气池中,作为活性污泥接种物。
(3) 氧化塘法
氧化塘亦称稳定糖,是一种大面积敝开式 的污水处理塘。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藻菌共生系 统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以净 化。
污水进入长有大量水草和藻的氧化塘后,其 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产生 CO2,同时消耗O2;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固 定CO2并产生O2。只要该过程处于平衡,可 使污水的BOD5减少80-95%。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 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 重,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 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
在生物圈内一切生物,包括微生物,都有 一定的分布规律,它们的分布除直接受环境 因子的影响外,还由生物本身所具有的适应 性决定。微生物生态就是研究处于环境之中 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相联系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等环境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
❖ 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进入接种有活性污泥的曝气 池后,充分混合和通气,使活性污泥中的冻胶菌等大 量繁殖,形成菌胶团絮凝物。它具有很强的吸附与分 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当污水与这些颗粒接触时,其 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很快地被吸附与分解。当处理结 束时,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输入二次沉淀池,使其中 的活性污泥在此凝集而沉淀。其中一部分再回流到曝
3、生化需氧量 在特定的时间和温度下
(通常为5天,20℃),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 耗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常以BOD5表示。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常用BOD5表示污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的含量。BOD5是以氧来表示有机 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指标,如污水的BOD5值高, 表示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时消耗的氧多,进 而反映出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多。BOD5只是 一个间接指标。
是一种非特异性拮抗关系,
五、捕食
捕食关系是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 另一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捕食关 系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主要的细菌捕食者是原生动物,它们 吞食数以万计的细菌,明显影响细菌 种群的数量。另外,粘细菌和粘菌也 直接吞食细菌,并且,粘细菌也常侵 袭藻类、霉菌和酵母菌。
第三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地衣(微生物共 生体)的照片
叶状地衣 (南极 石耳)
壳状地衣 (南极 丽石黄衣,红色和 赤星衣,米黄色)
根 瘤 菌
三、寄生
寄生关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 生物的表面或体内,从后者的细胞、 组织或体液中取得营养,前者称为寄 生物,后者称为寄主。在寄生关系中, 寄生物对寄主一般是有害的,常使寄 主发生病害或死亡。
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 多,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保护自然环境 "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微 生物与环境保护,关系极为密切,在环 保工作中,利用微生物处理环境污染物 和监测环境,已取得很大成就。而且, 微生物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还在不断地 研究之中,今后将会被利用于更多方面。
一、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
生 物 转 盘 法
❖ 生物膜由污水与载体的接触而形成。由于污 水通过载体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 物吸附到载体上,并发生微生物的增殖。经 历一个初生、生长和成熟的过程,在载体表 面形成一层约2毫米厚的生物膜。生物膜在污 水处理过程中不断增厚,最后老化整块剥落, 随废水流入沉淀池中。然后又开始新生物膜 的形成过程,这是生物膜的正常更新。
例4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 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 量)
1、概念与含义 2、现状 (1)发达国家的现状 (2)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3、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 P14活动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以大量好氧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为净 化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处理装置, 又分滴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池 法、流化床生物膜法等。生物膜法已广泛用于 石油、印染、制革、造纸、食品、医药、等工 业废水的处理。净化效果较好,一般可使污水 的BOD5减少75-90%。
悲观者认为, 目前世界人口 太多,已经大 大超过了地球 的环境人口容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