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五行相生养生保健法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脏六腑于无形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

五脏六腑于无形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

五脏六腑于无形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文章标题:五脏六腑于无形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一、引言人体的五脏六腑,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与无形的对应关系密切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养生来维护五脏六腑的平衡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二、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1. 五脏:心、肝、脾、肺、肾2.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六腑与无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医养生中,认为五脏六腑与情志、气血、营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应关系的平衡与失衡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心主情志,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这些对应关系揭示了人体内在的复杂运行规律。

三、养生的相关内容1. 调节情志要想维护五脏六腑的平衡,就需要注意调节情志。

情志对应五脏六腑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对应的脏腑。

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是维护五脏六腑健康的重要一环。

2.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五脏六腑的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饮食为先”,不同的食物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起到调养脏腑的作用。

3. 运动保健适当的运动对五脏六腑的调养同样功不可没。

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促进气血的运行,有利于五脏六腑功能的健康。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五脏六腑与无形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以及养生相关内容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养生的理念。

五脏六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与无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保持五脏六腑的平衡,才能使人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调节情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才能够做到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养生。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五脏六腑与无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

通过了解五脏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体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护理自己的身体。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

这一学说不仅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五行中的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同时,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着人体的平衡与健康。

在日常养生中,我们可以根据五行学说来调整饮食。

春季属木,与肝相应。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此时应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因为绿色入肝。

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

夏季属火,与心相应。

心主神明,为阳中之阳脏。

夏季炎热,容易心火旺盛,可多吃一些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红枣等,以养心安神。

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伤心气。

秋季属金,与肺相应。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津,应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百合、雪梨等,以润肺生津。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冬季属水,与肾相应。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

冬季寒冷,宜补肾壮阳,可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损伤肾阳。

除了饮食,五行学说还能指导我们的起居作息。

根据五行的规律,一天之中也有不同的脏腑当令之时。

比如,子时(23 点至 1 点)胆经当令,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当令。

因此,我们应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以保证肝胆的正常排毒和修复。

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当令,此时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若能在此时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在运动方面,五行学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季节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春季万物复苏,适合进行一些舒展身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以促进肝气的疏泄。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应多吃黄色食物,如玉米、南瓜等,以健脾消食、促进消化。同时要避免过度贪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长夏时节气候潮湿闷热,此时应注重养脾,以顺应长夏的化湿之气。
秋季气候干燥,此时应注重养肺,以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
秋季养肺应多吃白色食物,如梨、银耳等,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同时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吸入过多干燥空气,以免损伤肺部。
中医认为绿色入肝,因此应多食用绿色食物,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以养肝舒气。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因此应多食用黄色食物,如黄豆、南瓜、香蕉等,以养脾胃。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药材,如党参、白术等。
总结词
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方法包括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等。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理。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强调针灸、按摩、中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或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来缓解症状。
总结词
03
CHAPTER
五脏养生法
总结词
养心安神,调畅情志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
总结词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调和阴阳就是要使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协调。例如,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会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失眠、口干等症状,此时应多吃养阴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等;而阳虚则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等,此时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要点一

中医五行五脏相生相克

中医五行五脏相生相克

中医五行五脏相生相克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何谓“五行相生相克”呢?与我们人体的五脏有什么什么关系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五行与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中医五行五脏相生相克原理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

脏者,藏也。

腑者,化也。

阳性化,阴性藏。

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

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

腑为阳,其色明。

脏属阴,其色暗。

阳而明,故能化。

阴而暗,故能藏。

此脏腑二字之意也。

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

疏泄太过。

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

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

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

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

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煊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

煊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

煊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

煊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

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

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

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

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

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

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

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

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

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

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

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

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倪海厦:五脏五行平衡调理妙法

倪海厦:五脏五行平衡调理妙法

倪海厦:五脏五⾏平衡调理妙法
倪海厦,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称中医⿁才,他对传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读堪称精妙⼜浅显易懂!
倪师认为,⼈体的健康常态,应该是五脏六腑要保持平衡状态,五⾏相⽣相克,五脏相互制衡,任何⼀个脏腑过强或过弱都是⾝体的⼀种病态表现。

⾝体如此,万事万物的⽣存之道亦如此,也要阴阳平衡才得于⽣存。

⽐如美国是当今社会最为强⼤的国家,那也需要象俄罗斯或中国这样强⼤的国家来制衡。

相互制约之间的平衡,是世界各国健康发展的前提。

中医五⾏⽣克平衡理论如图所⽰:
我们假设肝脏长了肿瘤,本来不该有的东西现在有了,这就是实症。

西医的思维就是去处理肝脏肿瘤的问题,想⽅设法把它拿掉。

到头来就是癌细胞扩散或者是并发症发⽣。

中医不这样处理,中医会研究发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肿瘤的产⽣。

因为脏腑间是相互关联的。

根据五⾏⽣克理论,既然肝出了问题,为何其它脏腑不去平衡肝脏呢?很显然,是相互⽣克的脏腑同时也发⽣了问题。

那要怎么处理呢?肺⾦克肝⽊,所以补肺强肺是正常思维,那如何补肺呢?很显然脾⼟⽣肺⾦,所以先补脾胃似乎是必经之路。

但这样做收效甚微。

倪师认为,要去除肝⽊的实症(别去管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肝癌),⾸先要补肾脏,因为肾⽔能克制⼼⽕,⼼⽕被制压,肝⽊就急了(⽊⽣⽕嘛),就拼命丢⽊头去燃⽕,这样就起到了去肝⽊实症的效果。

⼤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同理可推其它脏腑失衡时处理⽅法。

关注‘感悟黄帝内经’,领悟倪师的肺腑之⾔!。

六字诀相生相克与脏腑养生

六字诀相生相克与脏腑养生

之 气都 得 到 补 养。 三 焦主 气 ,再加嘻 字功 ,导 引行 气则 全身之气血通 调后而疾 病 不生 。
六 宁 诀 是 以 呼 吸 吐 纳 为 主 的 一 种 养 生 功 法 ,它 以呼 吸为 主 ,动作 为辅 。 在练 习六 字 诀
说 ,到 了明清 时 期 ,六 字诀 的 发音 与脏 腑 的 对
可 疏通 二 焦 经脉 。 中医认 为 “ 少 阳为枢 ” ,通 少 阳 即可调 理 全 身气机 ,三 焦的 作用 正是 通 行全 身 诸 气。 因此 ,明清 时 期的 六 字诀 与脏 腑 养生
的埘应 关系 卜 ,N - 心, 咽 一肺 , 嘘 -J ] T ,呼 一 脾,
皆应 令 “ 耳不得 闻其声 ” 。论 述 最 详者 为宋 代邹 朴庵 寿亲 养老 新书) ) 中的“ 太 上 轴 六字 气决” 。
体 有冷 热 ,吹 呼 二气 出之 ; 肺 脏 病
六字 诀的练 习顺序是 按 照相 克 的顺
序练 习的。 宋 代邹 朴庵 的 ( ( 太 上 玉轴 六字 诀 中,不仅 脏 腑 归属 发 生 变化 ,
者, 胸 膈痞 满 ,嘘 气 出之 ; 脾 脏 病 者 ,体上 游 风 习习,身痒 痛 闷 ,稀
应 关 系 又有 r 新 发 展,此 时 期 的练 习顺 序 是 相 生的 。呵 为舌 音 l E 对应 于心 一 火,呼 为喉 音正 对 应 } : 脾一 上 ,吹 为唇 正 对应 于 肾 一 水 ,嘘 ( 嘻 为牙 音正 对 应 下肝 ( 胆)一 术, 咽为 齿 音正 对应
1 : 肺一 金 ,嘻 通 少 阳 经 脉 ,既 可疏并且 发音 时 配 合肢 体 动 作 ,它 通 过 发音 来 刺激 对应 的 脏 腑,通 过经 络
将 声 音 传递 到 各 个脏 器,从而 使 各脏 器协调 运 转 ,达 到 身体 平 衡 的 效果 。六 字 诀的 吐纳 法 为 鼻吸 1 4呼, 匀细 柔长 。但在 吐 气时 是 否 出声 的 问题 上,认识 各 小相 同。陶弘景 《 养性 延 命 录) ) 中“ 气 声逐 字 ” 是 声的 ,孙思 邈 也 基 本 沿 用 其 法 ,而唐 代 胡倍 以 后的 大 多数 文献 改 为呼 吸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阴阳五行学在我们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那么阴阳五行与中医中的养生是怎样的呢?五行和五脏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什么下面店铺分享了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一起来了解吧。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木与肝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受人情绪的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肝位于胁部,主要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火与心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土与脾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意思是说:植物种在土里,从土里吸收一切营养,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万物之母。

脾胃有消化吸收的作用,脾胃把食物的营养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脾位于中焦,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金与肺金泛指金属,古代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不能沾染一点尘土,肺为娇脏,非常娇贵不能受到一点影响,故肺属金。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肺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水与肾水的特性是寒凉的,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与肾,体液对人体有滋润的作用,体液下行入肾,故肾属水。

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大肠相表里。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五行五脏养生概述(五季)(食疗)

五行五脏养生概述(五季)(食疗)

• 二、夏季进补原则 1、“夏旺于心”,宜清心火。 2、“夏宜消暑”,清热祛暑。(暑为阳邪,其性生散,易耗
气伤津) 3、“夏宜清淡甘平”,夏季天气炎热,食欲减退,脾胃迟钝,
宜食甘平(甘寒)清补之品。 4、“夏宜平衡体液”,清热利湿,凉血生津。 5、“夏季进补,冬病夏治”,如阳虚者在夏天可温补阳气。
二 五季养生
【学习内容】 重点:养生原则、适宜药材、当季药膳 1、春季养生 2、夏季养生 3、长夏养生 4、秋季养生 5、冬季养生
季节主气与用膳原则
一、季节特点 1、春主生发-春季万物生长发展; 2、夏主生长-夏季万物生长旺盛; 3、长夏主化生-长夏之际万物化生
结出果实; 4、秋主收敛-秋季万物叶落归根; 5、冬主闭藏-冬季万物蛰伏起来。
五行五脏养生概述 (五季)(食疗)
一 五行学说 二 五季养生
一 五行学说
1、什么是五行 2、五行学说的特点和归类 3、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 4、五行学说的应用
1、什么是五行
•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自然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
相生相克衍生变化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 衰,而使得宇宙与大自然产生变化。
山药烧排骨
温养 阳气
猪肝枸杞汤
莲子银耳羹
• 芦笋甘寒,清热解毒,生津利水,春季时令菜。世 界十大名菜之一。(不宜生吃)
• 别称?
南瓜炒芦笋(炒/焖)
• 石刁柏,龙须菜
芦笋沙拉
• 竹笋:甘寒,清热化痰、益气和胃,和中润肠。 (脾虚者不宜食用)“菜中之王”。
• 春季吃笋有助于养阳敛阴,养肝明目。
香菇竹笋焖乳鸽
• 以喜乐制胜悲忧,火克金。
相乘论 过度的相克
相侮论 反克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人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一、五脏:肝心脾肺肾二、五行:木火土金水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

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

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四、五色、青赤黄白黑五、五位:东南中西北六、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七、五气、风热湿燥寒八、五华、爪面嘴唇皮毛头发九、五声、呼笑歌哭呻十、五情、怒喜思忧恐十一、五神、魂神明意魄志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四、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六、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七、五窍:目舌口鼻耳八、五脏与五窍的关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九、五味:酸苦甘辛咸十、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肝—酸(走筋)心—苦(走血)脾—甘(走肉)肺—辛(走气)肾—咸(走骨)十一、情志生克: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肾)久坐上肉(脾)久立伤骨(肺)久行伤筋(肝);十二、五痨七伤: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中医要点:人为本、病为标健康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要吃的香、拉的快、睡的稳。

小度写范文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_中医五行五脏及养生模板

小度写范文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_中医五行五脏及养生模板

中医情志与五脏五行_中医五行五脏及养生小编在此整理了中医五行五脏及养生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五行五脏简介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按大自然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骨骼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头发稀少,性格偏狭,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

火盛之人头小脚长,上尖下阔,浓眉小耳,精神闪烁,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语言妄诞,诡诈妒毒,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

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

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

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静。

不及之人面色忧滞,面扁鼻低,为人狠毒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其味辣,其色白。

金盛之人骨肉相称,面方白净,眉高眼深,体健神清。

为人刚毅果断,疏财仗义,深知廉耻。

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

不及则身材瘦小,为人刻薄内毒,喜淫好杀,吝啬贪婪。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经济的高度开展,带给人们的出来越来越好的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

而这些生活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安康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则多人的五脏出现问题的根源。

则,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我们的五脏呢"下面咱们让中医来给咱们说说吧!中医认为,人体的脾胃、心、肝、肺、肾这五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影响着。

中医养生坚持天人合一,注重对我们的五脏进展全局性的调理,通过调理使得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调和。

从而到达养生保健的作用。

一、脾胃养生之道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都是很重视对脾胃的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

〞也就是说我们的脾胃是人体安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

还有就是,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如果度过思虑就会伤害脾。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只活54岁就死了,那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衰弱、不思饮食。

最后死于气血生成缺乏。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

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说明脾气缺乏,制造出的气血缺乏,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病症。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病症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

如果出现了这些病症,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则我们该怎么办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相生原理:所谓五行相生,即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生克的关系。

根据中医学理论,五行的相生关系如下:1.心生肝:心主血脉,肝主疏泄。

心气旺盛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而肝气疏泄则为心血提供有利的运行环境。

2.肝生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肝气疏泄能够促进脾气的正常运化,而脾气的正常运化则为肝气提供充足的营养。

3.脾生肺:脾主运化,肺主呼吸。

脾气的正常运化能够为肺提供足够的水液,维持正常的肺功能。

4.肺生肾:肺主呼吸,肾主水液。

肺主呼吸和节制水液的代谢,正常的肺功能有利于肾脏的水液代谢。

5.肾生心:肾主水液,心主血脉。

肾脏的水液代谢状况与心血的供给有密切关系,正常的肾功能有利于心血的营养供给。

相克原理:五行相克描述了五脏之间一种依赖和制约的关系,不同的脏器有着相互克制的作用。

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如下:1.心克肺:心主血脉,肺主气。

心血的旺盛会消耗肺的正常气机。

2.肺克肝:肺主气,肝主疏泄。

肺气的旺盛会疏泄过剩的肝气。

3.肝克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肝气的旺盛可以影响脾气的正常运化。

4.脾克肾: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脾气的运化功能受到肾水液的制约。

5.肾克心:肾主水液,心主血脉。

肾气的旺盛可以影响心血的正常运行。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诊断疾病。

当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失衡或相克关系过强时,就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例如,心生肝关系紊乱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情绪不稳定等;肺克肝关系紊乱可能导致肝气疏泄不畅、肝火旺盛等;肾克心关系紊乱可能导致心血供应不足、心悸等。

针对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中医学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例如通过针灸、草药配伍等方式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达到恢复平衡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总之,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通过描述五脏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了解和分析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五行相生养生保健法
1.肾区(五行为水):气海穴、关元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强壮肾脏的功能,改善肾阳不足所致的疲倦乏力、四肢不温、阳痿、早泄、五更腹泻、颈椎及腰腿疼痛等症状。

能促进肾脏之精的化生,改善肾阴不足所致的眩晕、目干涩、脱发、白发、耳鸣、口干、咽喉干痛、皮肤干燥、关节活动发响、大便干结难解等症状。

2.肝区(五行为木):期门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轻轻拍打以上穴位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提高肝脏对人体气机的疏泄功能而促进全身血液对脏腑器官的濡养,能改善血液循环以消除全身的气滞血瘀和各种疼痛,如能防治经络部位的头晕、头痛、颈椎疼痛、腰椎疼痛、四肢关节疼痛;能防治脏腑内部的胸闷、胸口刺痛、各种肿瘤疾病等。

3.心脏区(五行为火):膻中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快速强壮心脏功能、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立即改变心脏的供血状态并改善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血瘀阻所致的胸闷、胸口刺痛、气短、心慌心跳等症状。

亦可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各种心脏疾病。

4.脾区(五行为土):左胸肋部、中脘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强壮脾脏功能、促进脾脏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促进脏腑对气血的化生并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状态,如改善食欲、提高食量、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增肥或减肥。

亦可用于防治贫血、肌肉萎缩、胃胀、胃痛、胃溃疡等各种胃病。

5.肺区(五行为金):中腑穴、云门穴部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迅速提高肺脏对气血的输布功能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因肺脏气虚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气虚血瘀证,如疲倦乏力、胸闷、胸口刺痛、气短、心慌心跳等症状。

亦可用于防治各种肺脏和心脏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习惯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心脏方面的冠心病、心绞痛等。

看到大家如此热烈的讨论这个问题,我来把我学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亲子培训,何有中老师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课间老师教我们一种治疗方法“腹部落九宫”,其中还教了面部落九宫,我还看老师的徒弟给一个看病的落头九宫,但是头九宫老师没有教我们。

老师说腹部落九宫是哪个朝代宫廷御用的,只有皇帝们才能享用,治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适合老人小孩,大人的手法只要吃得消能重则重,小孩子稍微用点力即可,因为小孩的经脉是比较通畅的,一般人一周只能做两次,癌症病人一周一次,老师说我还没遇到一周能做三次的,我估计老师做因为力度非常大,所以一般人吃不消。

我回家让老公给我做,第一次没怎么用力不觉得很疼,第二次我让他用力,做完我累的不行,老师还教我们十指功,这个说起来太复杂,再这就不说了,老师说练了十指功再给别人落九宫这样手指有力气有功力,效果才会好。

好了,具体说一下如何落这个九宫吧:
首先躺在床上,向楼主所说双脚要着地,小宝宝不肯配合可以不用着地。

大家先把肚子假象成一个正六边形,一共有8根线:
第一根线:从左右最下面的肋骨的交叉点开始,差不多是任脉的鸠尾穴开始,到肚脐眼止,男的从右往左(这个不太好解释,假象有根弹簧,弹簧的正中线就是任脉,我们就是沿着任
脉按摩,但是按摩总归要划小圈的,这个小圈大家一般会说是顺时针呢还是逆时针,我们这不讲顺逆,只讲起始点,继续相像弹簧的正中线是任脉,我们从正中线的右边开始为起点,好,这个时候不管你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从右开始往左画圈,注意这个圈是螺旋往下的,就像弹簧一样)女的从左往右(注意这个左右是被按的人的左右)遇到酸痛的地方就要多按按,最好是可以按开。

第二根线:从刚才第一根线的起点鸠尾穴开始沿着肋骨往下走大概一个手掌的长度,具体长度没关系,关键看你的痛点,按摩手法还是同上,另外注意,男的从左边肋骨开始,女的从右边肋骨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