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2)
高中语文 文言学案赤壁之战 鲁教版必修2
必修一文言文学案——《赤壁之战》教师寄语: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目标】:(本篇为高中文言文的重中之重,知识点多,考查频率高,相信你一定能用耐心和细心把他攻克!)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卒、治、事、次、略等的含义2、理解重点文言虚词之、以、而、者等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掌握被动句式4、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知识梳理与归纳】:(建议课前自己先做,遇到疑难再查书,务请用红笔标出疑难,课上可以一起切磋,更可明确你的重难点,再逐个攻破。
书越读越薄,何乐而不为?)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看自己能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5.卿能办之者诚决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荆州与国临接 2. 致殷勤之意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4. 鼎足之形成矣5. 刘琮束手6.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7. 北面而事之 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9. 权起更衣 10. 当横行天下11.地方数千里 1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3.邂逅不如意 14.犹不失下曹从事15. 初一交战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 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操悉浮以沿江 10. 英雄乐业11. 备南走 12. 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3. 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4.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 士民殷.富2. 此帝王之资.也3.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4.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5.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6.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7.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 拔刀斫.前奏案9. 肃宣.权旨. 10 致.殷勤之意11.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12 今操芟夷..大难13. 何不按.兵束甲 14 .权以示.群下15.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6 .不复料.其虚实17. 今以实校.之 18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19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0 动以朝廷为辞.21.上建.旌旗 22 兼仗父兄之烈.23.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24 而操皆冒.行之25 .北军大坏. 26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27 晨夜兼道.. 28 兵精足用.29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0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31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32 初.,鲁肃闻刘表卒33. 比至..南郡 34.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35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36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五、一词多义(一)实词(1)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3、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4、卒廷见相如(2)治: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次: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2、余船以次俱进(4)引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2、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5)数:1、统兵数万2、蒙冲斗舰乃以千数(6)事:1、不足与图大事2、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3、去亲戚而事君者4、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7)略:1、略已平矣2、助画方略(8)济1、宜别图之,以济大事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同舟共济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9)将1、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赤壁之战》学案
《赤壁之战》学案【学习目的】1、能识记《资治通鉴》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文中实词含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学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文中实词含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展示故事情节的方法。
4、围绕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学习时数】5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时19年主编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编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2、《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2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得6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叙事清晰,文笔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有一定文学价值,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
3、学生上网查阅东汉末年尤其是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温故知新你知道我国古代史书体例有哪几类吗?三、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
巡刃簇倘聘弦韩卒舵雌2、解释下列成语。
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⑵骄兵必败:⑶波浪滔天:⑷隐隐约约:⑸以弱胜强:⑹丢盔弃甲:⑺得意忘形:⑻以卵击石:⑼知己知彼:⑽敌众我寡:⑾敌强我弱:⑿以少胜多:3、给下字选列子注音。
离弦[ ]的箭混[ ]成一片逃窜[ ] 无心应[ ]战4、多音字组词。
shuài() jiānɡ ( )率将lǜ() jiànɡ ( )tiáo ( ) jiànɡ ( )调降diào ( ) xiánɡ ( )5、比较下面各组字,并分别组词。
幔()倘()雌()刀()拈()堕()漫()淌()雄()刃()沾()随()四、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_《赤壁之战》第二课时学案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考纲解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并梳理常见文言现象,掌握判断方法。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交流对话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2、合作探究法:在个人独立思考前提下充分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学习重点、难点:1、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判断方法2、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中的特殊句式,并掌握判断方法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南乡子·登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学案反馈三、研习第三段:东吴两派说孙权(一)结合注释朗读翻译课文第一段,疏通文意。
(同位或小组互相听读翻译纠错,讨论疑难点。
)(二)特殊句式1、方与将军会猎于吴2、曹公,豺虎也3、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4、卿欲何言?5、何以言之?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三)词类活用1、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3、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引导学生从《赤壁之战》中吸取智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学生书面回答问题。
2. 评价内容: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掌握。
对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图片或视频资料:赤壁之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参考书籍: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给予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复习学案《赤壁之战》.doc
2.与操有xi () 5.季夷大难() 8. din g ()足之形11. k u d ()开《赤壁之战》复习学案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或按注音写汉字o1. x i a o ()雄 4. 及个备使抚表众() 7. 必j U e ()上将军 10.烟炎张天()13善阳() 14撷兵-()二、 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 卿能办之者诚决:3. 雷鼓大震: 5.烟炎张天7.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了 3.今将军分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3.表卷其能() 6. 王室之z hou () 9. 今以实核之() 12.拔刀所前奏案()15.1官固不失州郡也() 2. 五万兵难卒合: 4. 将军禽操: 6.助画方略2.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I 目 4. 必眼上将军5. 为汉家除残去秽 7. 乘犊车,丛吏卒9. 可烧而正也.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I. 备南正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 刘琮柬手7.愚谓大计不如炒之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II. 当模可天下 13.邂逅不如意15.匕画而事之 .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I)子瑜者,亮兄瑾也。
(3)巨是凡人。
(5)田横,齐之壮士耳。
(7)行将为人所并。
(9)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II) 豫州今欲何至?6.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8.众人持议,甚失孤望 10.瑜等率孩贺继其后2. 致殷勤之意 4. 鼎足之形感矣 6. 方与将军舍猬于吴 8.权起更衣10. 地方数千里 12. 元表诸人各顾事于 14. 初下交战(2)我,子瑜友也。
(4)刘备天下枭雄。
(6)恐为操所先。
(8)受制于人。
(10)逼(于)兵势耳。
(12)卿欲何言?七.翻译下列句了. 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编也。
2. 权以不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3. 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4. 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3)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4)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2)认识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和智慧谋略;(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节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曹操大军与东吴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增强课堂互动;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赤壁之战》,探讨各自的特点和优劣;5.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赤壁之战》复习教案
《赤壁之战》复习教案《赤壁之战》复习教案《赤壁之战》复习教案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实词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17.上建旌旗18.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高三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学案【学习方针】: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常用文言词语。
概括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描写战争的手法。
第一、二课时自主学习一.相关知识:见《非常学案》50页二.初读:正音、感知三.结合注释,通译全文四.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列出结构图:五.完成《非常学案》49-50页“基础梳理”【自主检测】:重点语句翻译:1.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2.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大将军”。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6.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8.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第三课时合作探究1.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范例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在孙刘联军中,你最服气的人是谁?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4.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第四课时拓展阅读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之战》高考考点:1.掌握重点实、虚词2.学习用课本素材写作教学流程:一.重点字词解释:(15分钟)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致殷勤...之意3.江标英雄咸.归附之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邂逅..不如意 6.此帝王之资.也7.与曹有隙.8.宜别.图之9.鼎足之形成..矣10.刘琮束手..11.初一..交战12.地方..数千里13.北面..而事之14.当横行..天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兵精足用15. 将军中诸将,务有彼些16.足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今为君计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8.为17. 事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北而事之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引次江北操军方连船舰20.次19.方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余船以次俱进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挟天子以征四方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乃罢会21.乃骑乃得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二.语段翻译:(20分钟)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5.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6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三.120个实词积累(10分钟)相1伯乐学相马 2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廉颇与蔺相如》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3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4夙兴夜寐5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论语》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赤壁之战》延伸阅读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K12学习】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2)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2)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文章来自:xx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主备人:赵海燕贺会会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致殷勤之意3.当横行天下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邂逅不如意6.地方数千里7.北面而事之8.初一交战9.鼎足之形成矣10.刘琮束手11.宜别图之12.此帝王之资也13.与曹有隙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16.必蹶上将军。
17.近者奉辞伐罪18.动以朝廷为辞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二、一词多义: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4.鼎足之行成矣。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事1.亦别图之,以济大事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4.北而事之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2.操军方连船舰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挟天子以征四方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2.余船以次俱进3.次第岂无风雨?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乃罢会。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三、翻译句子: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4.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2、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简要说说赤壁之战的经过。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读全文,思考后讨论。
(曹操失败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骄兵轻敌,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东吴之所以取胜是因为能知彼知已,扬长避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说说怎样记住的。
2、抄写词语。
五、练习造句。
1、体会“非……不可”“果然”的用法2、口头造句。
六、作业:预习《田忌赛马》。
【赤壁之战教案第2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出示挂图,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4、火攻这一战的结局怎样?(1)“锣鼓震天”?(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三、总结段意。
(1)朗读课文第三段。
(2)这段话讲了什么?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赤壁之战教案第3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课题】《赤壁之战》【学案序号】4【课型】复习【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2.整理实词“卒”“治”“故”的一词多义,梳理总结虚词“以”的用法。
3.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自主学习一、参照课下注释,解释词语此帝王之资也二子不协与操有隙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如其克谐比至南郡今操芟夷大难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初一交战上建旌旗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北军大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二、文言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进住鄂县之樊口() 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3.五万兵难卒合()4.卿能办之者诚决()5.烟炎张天()6.雷鼓大震()(二)词类活用敬贤礼士备南走吴巨有旧敬贤礼士除残去秽轻锐继其后必蹶上将军从吏卒甚失孤望可烧而走也(三)整理本课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一、梳理并掌握以下实词1. 卒(1)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2)鲁肃闻刘表卒(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4)五万兵难卒合(5)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高考链接: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2010 山东卷﹚2. 治(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3)故治国无法则乱(4)明于治乱,娴于词令(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7)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8)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高考链接: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2010重庆卷)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2015江苏卷)3故:(1)名词①缘故,原因。
例句《曹刿论战》②旧交例句《鸿门宴》③事故,变故例句: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报刘一丈书》(2)形容词①旧有的,原来的例句②衰老例句(3)副词①故意,特意例句《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故去,从前例句《项脊轩志》③仍然,仍旧例句《赤壁之战》④本来例句此物故非西产。
文言文复习导学案三赤壁之战
文言文复习导学案三《赤壁之战》教师寄语:战争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不只是战争,学习上也是如此,新学期已经拉开了帷幕,你知己么?你又知彼么?【复习要求】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要求1、在原文上写出带框字的意思,在文后空白处翻译划线的句子。
2、梳理出文中虚词“以”“乃”字的用法和意义,实词“治”在语境的意义。
3、梳理出文中的被动句并进行分类,梳理出定语后置句①初,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而琮已降,备南走,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②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一、将加框字的意思写在原文上二、翻译下列句子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复习教案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1、重点实词: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与操有隙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共治曹操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如其克谐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比至南郡晨夜兼道肃径迎之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敬贤礼士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必蹶上将军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是时曹操遗权书曰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以实校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近者奉辞罚罪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向察众人之议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品其名位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兼仗父兄之烈兵精足用,英雄乐业而操舍鞍马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徒忌二袁、吕布因拔刀斫前奏案不复料其虚实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船、粮战具俱办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助画方略引次江北操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上建旌旗盖以十舰最著前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北军大坏时操军兼以饥疫引军北还2、词类活用: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敬贤礼士必蹶上将军为汉除残去秽可烧而走也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引兵北还乘犊车,从吏卒操军破,必北还3、辨别下列词语的用法:致殷勤之意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鼎足之形成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地方数千里初一交战,操军不利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邂逅不如意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4.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五万兵难卒合卿能办之者诚决顷之,烟炎张天雷鼓大震5.于:言于孙权曰寄寓于表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亮见权于柴桑受制于人豫州军虽败于长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与操遇于赤壁系于其尾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权以示群下挟天子以征天下动以朝廷为辞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将军以神武雄才此天以君授孤也今以实校之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先以书遗操盖以十舰最著前余船以次俱进而:若据而有之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为:恐为操所先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行将为人所并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动以朝廷为辞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为汉家除残去秽请为将军筹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保为将军破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辨别句式:言于孙权曰此帝王之资也刘备天下枭雄寄寓于表恐为操所先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豫州今欲何至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我,子瑜友也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亮见权于柴桑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田横,齐之壮士耳况刘豫州王室之胄此乃天也受众于人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曹公,豺虎也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操悉浮以沿江卿欲何言不足与图大事何以言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与操遇于赤壁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高中语文 文言学案赤壁之战 鲁教版必修2
必修一文言文学案——《赤壁之战》教师寄语: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目标】:(本篇为高中文言文的重中之重,知识点多,考查频率高,相信你一定能用耐心和细心把他攻克!)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卒、治、事、次、略等的含义2、理解重点文言虚词之、以、而、者等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掌握被动句式4、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知识梳理与归纳】:(建议课前自己先做,遇到疑难再查书,务请用红笔标出疑难,课上可以一起切磋,更可明确你的重难点,再逐个攻破。
书越读越薄,何乐而不为?)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看自己能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5.卿能办之者诚决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荆州与国临接 2. 致殷勤之意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4. 鼎足之形成矣5. 刘琮束手6.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7. 北面而事之 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9. 权起更衣 10. 当横行天下11.地方数千里 1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3.邂逅不如意 14.犹不失下曹从事15. 初一交战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 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操悉浮以沿江 10. 英雄乐业11. 备南走 12. 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3. 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4.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 士民殷.富2. 此帝王之资.也3.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4.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5.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6.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7.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 拔刀斫.前奏案9. 肃宣.权旨. 10 致.殷勤之意11.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12 今操芟夷..大难13. 何不按.兵束甲 14 .权以示.群下15.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6 .不复料.其虚实17. 今以实校.之 18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19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0 动以朝廷为辞.21.上建.旌旗 22 兼仗父兄之烈.23.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24 而操皆冒.行之25 .北军大坏. 26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27 晨夜兼道.. 28 兵精足用.29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0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31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32 初.,鲁肃闻刘表卒33. 比至..南郡 34.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35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36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五、一词多义(一)实词(1)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3、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4、卒廷见相如(2)治: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次: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2、余船以次俱进(4)引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2、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5)数:1、统兵数万2、蒙冲斗舰乃以千数(6)事:1、不足与图大事2、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3、去亲戚而事君者4、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7)略:1、略已平矣2、助画方略(8)济1、宜别图之,以济大事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同舟共济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9)将1、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高二语文北京版赤壁之战(二)1教案
犹如火山喷发,孙权此时的抗曹决心已无人能阻挡,他的第六次对话紧承第五次对话顺势而来,更是震撼人心。孙权“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有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这一“拔”一“斫”,既生动地表明了孙权斩钉截铁的决心,也彻底断了还想言“当迎操”者的念想。
(七)孙权的第七次对话:成竹在胸,运筹帷幄
分析:
二、赏读孙权的七次对话艺术
(一)孙权的第一次对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孙权——鲁肃
分析:
鲁肃审时度势,积极向孙权献言,希望及时控制荆州,并与刘备联合抗曹,并指出孙刘联盟的三大有利因素。
鲁肃的大段陈词之后,并未描写孙权的对话,而只是略写一句“权即遣肃行”。
此时孙权虽然无话,却胜似有话,这表明孙权在认真听取鲁肃建议的同时已经充分断定了这个建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并决定迅速采纳。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赤壁之战(二)
学科
语文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北京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选修(四)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
课堂达标检测
一、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权抚其背曰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6、足:
岂足托乎兵精足用
7、次:
引次江北余船以次俱进
8、数:
统兵数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9、烈:
兼仗父兄之烈火烈风猛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备用肃计
12、难:
今操芟夷大难五万兵难卒合13、略:
略已平矣助画方略14、方:
操军方连船舰地方百里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二、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备必喜而从命事急而不断2、以:
权以示群下
蒙冲斗舰以千数
挟天子以征四方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余船以次俱进
3、为:
今为君计
为操后患
安能复为之下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乐也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
乃罢会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三.素材积累:以课本内容为素材,自选话题,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 话题
: 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2)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文章来自:xx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主备人:赵海燕贺会会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致殷勤之意3.当横行天下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邂逅不如意6.地方数千里7.北面而事之8.初一交战9.鼎足之形成矣10.刘琮束手11.宜别图之12.此帝王之资也13.与曹有隙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16.必蹶上将军。
17.近者奉辞伐罪18.动以朝廷为辞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二、一词多义: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4.鼎足之行成矣。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事1.亦别图之,以济大事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4.北而事之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2.操军方连船舰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挟天子以征四方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2.余船以次俱进3.次第岂无风雨?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乃罢会。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三、翻译句子: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4.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文章来自:xx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主备人:赵海燕贺会会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致殷勤之意3.当横行天下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邂逅不如意6.地方数千里7.北面而事之8.初一交战9.鼎足之形成矣10.刘琮束手11.宜别图之12.此帝王之资也13.与曹有隙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16.必蹶上将军。
17.近者奉辞伐罪18.动以朝廷为辞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二、一词多义: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4.鼎足之行成矣。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事1.亦别图之,以济大事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4.北而事之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2.操军方连船舰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挟天子以征四方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2.余船以次俱进3.次第岂无风雨?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乃罢会。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三、翻译句子: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4.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文章来自:xx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主备人:赵海燕贺会会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致殷勤之意3.当横行天下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邂逅不如意6.地方数千里7.北面而事之8.初一交战9.鼎足之形成矣10.刘琮束手11.宜别图之12.此帝王之资也13.与曹有隙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16.必蹶上将军。
17.近者奉辞伐罪18.动以朝廷为辞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二、一词多义: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4.鼎足之行成矣。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事1.亦别图之,以济大事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4.北而事之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2.操军方连船舰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挟天子以征四方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2.余船以次俱进3.次第岂无风雨?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乃罢会。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三、翻译句子: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4.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文章来自:xx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6.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定语从句翻译。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四、拓展阅读: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克谐:能够成功2、致殷勤:表达,恳切慰问3、横行:称霸天下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
5、邂逅:一旦,万一6、地方:土地方圆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
8、初一:刚开始9、形成:形势形成10、束手:投降11、别:另外12、资:凭借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15、比:等到16、蹶:使动用法,使……受挫折17、辞伐:命令,讨伐18、辞:名义,借口,理由19迎:投降20、逆:迎击二、一次多义足1、充足2、值得3、足够4、器物的脚5、值得6、值得事1、事业2、用事者,掌权的人3、大事4、侍奉方1、方圆2、正,正在3、策略,方法4、将要5、方向,方位6、正,正在卒1、死2、通“猝”次1、驻扎2、次序,顺序3、次第:转眼乃1、是2、于是,就3、才4、甚至5、竟然,却6、于是,就7、才8、竟然,却三、翻译句子。
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
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
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我的注意已经定了。
”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
”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7、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
8、定语从句翻译。
①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②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
③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④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
四、文段翻译。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骄傲地对待我,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