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不全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O2 >80 mmHg 状)
CO2麻醉(中枢神经系统症
❖ 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解除呼吸道阻塞 改善肺通气,提高肺泡通气量 氧疗,提高PaO2
❖※Ⅱ型患者: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 改善内环境和重要器官功能
治疗
8.00
5.33
PvO2
2.67
PaO2 PaCO2
0
0.25
0.50
0.75 s
血液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时的血气变化
实线为正常人 虚线为肺泡膜增厚患者
⒉ 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
二)、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 (V/Q)失调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
Ventilation-Perfusion balance
于胸内阻塞可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②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阻塞。解剖生理特 点:管壁薄,无软骨支撑,同肺泡紧密相连。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中央气管阻塞







吸 气



症 、
水 肿
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难 、发病急、三凹征
中央气道阻塞
胸 内




*呼气性呼吸困难
(一)病变部位分 1 中枢性 2 外周性
(二)病程分 1 急性 2 慢性
(三)血气改变分 1 低氧血症型(Ⅰ型) 2 低氧+高碳酸血 症型(Ⅱ型)
(四)发病机制分 1 通气性 2 换气性
病因
❖ 1.神经系统疾患 ❖ 2. 胸廓疾病 ❖ 3. 肺的病变
二、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与通气过程相关的环节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通气不足
VA/Q PaCO2 CaCO2 PaO2 CaO2
病肺
<0.8 ↑↑ ↑↑ ↓↓
↓↓
健肺
>0.8 ↓↓ ↓↓ ↑↑

全肺
=0.8 N N ?

2、部分肺血流障碍→死腔样通气 (dead space like)
血流不足
VA/Q PaO2 CaO2 PaCO2 CaCO2
52.1 44 6.63 400
O2
CO2/ O2
2.14 32 5.66 20
24
1.17 2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急性肺损伤(肺泡 - 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衰 原因:①吸入毒气、烟雾、胃内容物 ② 广泛的肺挫伤 ③严重的感染、败血症、休克、大面积烧伤 机制:①渗透性肺水肿,肺弥散功能障碍 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顺应性↓形成肺不张 ③水肿液阻塞、支气管痉挛导致肺内分流↑ ④肺内DIC形成及炎性介质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可导 致死腔样通气↑ V/Q失调 (ARDS病人呼衰的主要发病机制)
呼衰 (外)
换气障碍 (PaO2↓ PaCO2↑ ↓N)
肺泡通气 不足
限制性 阻塞性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换气障碍血气变化的机制
1 . 动静脉 O2 、 CO2的分压差不同 ; 2 . CO2比O2的弥散能力强 ; 3 .O2解离曲线与CO2解离曲线的特性不


CO2
❖ 溶解度 ❖ 分子量 ❖ 分子量平方根 ❖ 弥散量
㈡ 呼吸系统变化
1.原发疾病对呼吸的影响
呼衰的早期,呼吸幅度、频率和节律主要与原发疾病的特 性有关
限制性通气障碍
浅慢呼吸
阻塞性通气障碍
深慢呼吸
中枢性呼衰 呼吸浅慢、节律不等,可出现潮式、间歇、抽泣
样呼吸
❖ 表现: 1.呼吸频率改变 2. 呼吸节律紊乱
❖ 原因: 1 .原发病变 2 .PaO2↓和PaCO2↑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机制:①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脑充血
酸中毒 血管内皮受损 、通透性↑
脑间质水肿
和缺氧
血管内凝血
ATP 生成↓ 钠泵功能 ↓ 脑细胞水肿
ຫໍສະໝຸດ Baidu
颅内压↑ 压迫脑血管缺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脑疝形成
② 缺氧和酸中毒对脑细胞的作用
总体变化趋势
外呼吸障碍 血气异常 酸碱、电解质异常
代 偿
各系统 器官反应
失 代 偿
㈠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一)呼酸 —— Ⅱ型呼衰 CO2 潴留
❖ 高钾血症
❖ 低氯血症
(三)呼碱 ---- I型呼衰,肺过度 通气
❖ 低K+血症、高Cl-血症
(二)代酸——缺氧 无氧代谢、乳酸生成↑
(四)呼酸继发或合并代碱 ❖ 呼酸纠正速度过快 ❖ 药物导致机体缺钾
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气道内径, 所以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管腔被粘液、 渗出物、异物阻塞;或肺组织弹性降低对气 道壁的牵引力减弱,均可使气道阻力增大, 而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根据解剖位置可分 为:
①中央性气道阻塞:
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于胸外阻塞(声带麻痹、炎症、 水肿) 可表 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呼气性呼吸困难
气道等压点上移 用力呼气引起气道闭合
1)小气道狭窄在呼气时加重:由于小气道无软骨支撑、管壁薄, 与管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胸内压及周围弹性组织的牵引 力均可影响其内径。吸气时,胸内压下降,肺泡扩张,管周弹 性组织被拉紧,管壁受牵拉而使管径增大;呼气时,胸内压增 高,肺泡回缩,管周弹性组织松弛,对小气道的牵拉力减小, 管径变小。故外周小气道阻塞患者出现明显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正常静息状态下:
每通分气钟量肺 (泡V. A):~ 4L
每分钟肺血
流量(Q. ): V. A/Q.:
~ 5L 0.8
❖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调分 类
1)生理性V/Q失调:从肺尖部到肺底部V/Q 3.0 ~0.6
胸腔内负压上部>下部,肺尖部肺泡扩张程度 较大,顺应性小,通气量上部<下部;而受重 力影响肺底部血流>>肺上部
肺功能不全1 ppt课件
主要内容
❖ 1,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分类; ❖ 2,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 3,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 4,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机能代谢的 ❖ 变化; ❖ 5,防治原则.
一、概述
定义: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低 于正常范围(PaO2 <8kPa),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 分压增高( PaCO2>6.67kPa)的病理过程
酸中毒使谷氨酸脱羧酶活性↑,GABA生
成↑,中枢抑制
酸中毒增强磷脂酶活性,膜磷脂降解,溶
酶体酶释放,造成神经和组织细胞的损伤
PaO2、 PaCO2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PaO2: 60 mmHg 智力,视力轻度减退
40-50 mmHg 神经精神症状
20 mmHg 神经细胞不可逆损坏
(慢性呼衰PaO2 20 mmHg神志仍可清醒)
“inability of the lung to meet the metabolic demands of the body. This can be from failure of tissue oxygenation and/or failure of CO2 homeostasis.”
RF分类
外呼吸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㈠ 肺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病环节
通气功能障碍分类
1.限制性通气障碍: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
原因
机制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不能收缩
胸廓及胸膜疾患 肺组织变硬
呼吸动力 顺应性
限制性 通气 障碍
2.阻塞性通气障碍
———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病肺
>0.8 ↑↑
↑ ↓↓
↓↓
健肺
<0.8
全肺
=0.8
↓↓

↓↓

↑↑
N
↑↑
N
❖ 肺A栓塞、肺A炎、DIC、肺血管收缩
部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正常 通气/血 流比值↑,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 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类似生理死腔增加, 故称为死腔样通气。
三)解剖分流↑(anatomic/ true shunt)/真性分流 (V/Q=0) 生理解剖分流:支气管静脉回流;肺内动-静脉交通 支。 真性分流: 大面积肺实变、肺不张时病变区肺泡完 全失去通气功能,或肺内动-静脉短路异常开放,导 致血液完全未经交换,使解剖分流增加,而发生严 重呼衰。表现为即使吸高浓度氧也不能改善。
内皮细胞 间质
正常成人肺泡面积:80 m2
静息时换气面积: 35~40 m2
弥散面积减少: 肺不张,肺实变,肺叶切除
弥散时间缩短
正常静息状态:血流通过毛细血管时间: 0.75 s
弥散时间:
0.25 s
弥散时间缩短: 心输出量增加, 肺血流加快
PO2
PCO2( kPa )
13.33
10.67
PvCO2 6.13
An example of intrapulmonary shunt
功能性分流: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 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肺纤维 化、肺水肿等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分布 往往是不均匀的,可导致肺泡通气的严重不 均。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 至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使通气/血流 下降,以至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 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吸氧可以改善。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PaO2 ↓
PaCO2 ↑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一)、弥散障碍
———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 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 体交换障碍 ⒈ 原因 ⑴ 肺泡膜面积减少 ⑵ 肺泡膜厚度增加 (3) 弥散时间缩短
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
肺泡
血液
O2 CO2
表面活性物质 上皮细胞
ARDS
❖ 引起呼衰的机制
肺水肿 透明膜形成
弥散障碍
肺不张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痉挛
功能性分流
微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
死腔样通气
PaO2↓
PaCO2 N或↓
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PaO2 < 6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 3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
PaCO2 > 5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 8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
2)呼气时等压点(isobaric point, IP)移向小气道:用力呼气 时,肺泡内压、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推动肺泡气沿气道呼出, 在此过程中,气道内压从肺泡到鼻、口腔进行性下降。因此, 在呼出的气道上必定有一点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这一点就 称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的等压点。用力呼气时,正常人的等压点 位于有软骨支撑的较大气道,其下游端不致被压缩。而慢性支 气管炎、肺气肿时,由于细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异常增加, 气体流过狭窄的气道耗能增加,使气道内压迅速下降;或由于 肺泡壁弹性回缩力减弱,使胸内压增高,从而使等压点上移 (移向肺泡端)。当等压点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时,导 致小气道的动力性压缩而闭合。
㈢ 循环系统变化
轻度PaO2 ↓PaCO2 ↑ 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 HR↑心收缩力↑,外周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而 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抑制心血管中枢BP↓心 收缩力↓心律失常;
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 竭——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机制: ①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增加右心后负荷
PaO2↓PaCO2改变对呼吸影响
PaO2↓ 30~60mmHg
+ 外周化感器
/
PaCO2
>80mmHg
-
呼吸中枢 化感呼器
吸 频 率 、 节 律 运 动 幅 度
潮式呼吸 (Cheyne-Stokes breathing)
中枢兴奋性过低 呼吸暂停 血PaCO2 中枢兴奋 出现呼吸运动 排出CO2 中枢兴奋性过低 呼吸暂停
⒉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
原因与发病机制小结
1.通气障碍通常引起Ⅱ型呼衰
通气障碍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2种 类型。 2.换气障碍通常引起Ⅰ型呼衰 换气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3.临床上常为多种机制参与
通气障碍 (PaO2↓ PaCO2↑?)
②稳定的肺动脉高压形成
③RBC代偿↑血液粘度↑肺循环阻力↑右心后负荷 ↑
④肺部慢性病变促进肺动脉高压形成
⑤缺氧和酸中毒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⑥呼吸困难时使胸腔内负压波动过大,也影响到 心脏的舒缩功能
㈣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随着PaO2 下降 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同样CO2 潴留也会影响 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当PaCO2 超过80mmHg时,可 出现二氧化碳麻醉。
正常
VA Q
=
4L 5L
=
0.8
<﹣ 10cmH2O
50%
> - 2.5cm H2O
0 -10 -20 -30
2)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 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静 脉血掺杂
3)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 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