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手册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最新)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最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指在整个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内,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从而保护患者、使用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要求的日益严格,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使用和维护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风险管理应贯穿医疗器械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分销、使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早期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3. 科学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数据进行,确保评估和控制的准确性。
4. 动态管理原则: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新的信息和数据不断更新和调整。
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旨在系统地识别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的所有潜在风险。
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文献回顾:查阅相关文献、标准和技术报告,了解类似医疗器械的风险信息。
专家咨询:邀请行业专家、临床医生和工程师等进行头脑风暴,识别潜在风险。
历史数据分析:分析以往类似产品的故障报告、投诉记录和使用反馈。
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系统地分析可能导致风险的事件和原因。
危害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医疗器械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操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潜在的危害。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分析:对每个识别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其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计算风险等级。
常用的风险评估矩阵包括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和风险优先数(RPN)等。
风险评估工具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通过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评估其影响和发生概率,计算风险优先数(RPN)。
FTA(故障树分析):构建故障树,分析导致风险的各种可能路径,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
医学装备安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范本
医学装备安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设备使用者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设备安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第三条医疗设备使用者和维修人员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建立医疗设备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第四条医疗设备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设备使用者和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第五条医疗设备的管理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第二章:医疗设备的安全控制第六条医疗设备的安全控制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存储、使用、维修和报废。
第七条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产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八条医疗设备的验收应当由专门的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完整性、性能参数的符合度、各项安全指标的达标等。
第九条医疗设备的存储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防尘的设备间或库房内,设备应按标签上的要求放置和存放。
第十条医疗设备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第十一条医疗设备的维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应按照维修手册和维修流程进行,维修记录应及时完整。
第十二条医疗设备的报废应当由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决定,并进行相应记录。
第三章: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第十三条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包括设备风险评估、事件报告和不良事件处理。
第十四条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设备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级别。
第十五条医疗设备发生的事件应当及时上报,对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不良事件的处理应当按照不良事件处理制度进行,包括事件分析、原因分析、责任追究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管理及监督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委员会(1)负责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
(2)研究制定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组织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2.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办公室(1)负责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2)组织实施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3)组织开展医疗器械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医疗器械使用科室(1)负责本科室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3)发现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时,及时报告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办公室。
四、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 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与储存(1)采购医疗器械时,应选择合法、合规的生产企业,确保产品质量。
(2)验收医疗器械时,严格检查产品合格证明、标签标识、说明书等,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储存医疗器械时,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2. 医疗器械使用(1)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熟悉其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
(2)严格遵守医疗器械使用规范,防止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3)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医疗器械的性能,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
3. 医疗器械维护与保养(1)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2)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维护保养,防止损坏医疗器械。
(3)建立医疗器械维护保养记录,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效果。
4. 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1)定期对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规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规医疗器械作为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有效管理医疗器械的风险,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是每个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使用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一、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分为三类:Ⅰ类医疗器械、Ⅱ类医疗器械和Ⅲ类医疗器械。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要求也有所不同。
对于Ⅰ类医疗器械来说,主要是要求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的基本信息和使用说明,确保产品能够安全使用。
而对于Ⅱ类和Ⅲ类医疗器械,则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和监管,包括风险评估、临床试验等步骤,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环节是决定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生产企业在设计和生产医疗器械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性能。
此外,生产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以有效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
三、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以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四、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等方方面面。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召回管理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产品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总的来说,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医疗器械产品全面风险管理手册.
XXXX产品安全风险管理报告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第1章概述1.1 产品介绍1.2 风险管理目的1.3 风险管理范围1.4 风险管理流程1.5 风险管理小组第2章风险评价准则2.1危害的严重度的分类2.2危害发生概率的分类2.3风险可接受准则第3章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第4章判定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4.1分析方法4.2危害判定第5章风险估计及风险评价5.1 风险概率估计5.2 风险评价第6章风险控制6.1 剩余风险评价6.2 产生的其它危害6.3 评价的完整性第7章风险管理结论第1章概述1.1产品介绍XXX产品是由XX、XX和XX组成。
采用XXXX材料制成。
非无菌提供。
XXX产品用于XX部位组织检查。
1.2 风险管理的目的任何医疗器械产品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对本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对其风险进行管理,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始终保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风险管理的范围1)覆盖的产品范围:XXX产品。
2)风险管理的阶段:a) 产品实现的过程(包括设计、采购、生产、包装、灭菌等过程)b) 交付过程(主要是运输过程)c) 交付后(包括使用、产品贮存等过程)d) 失效后的处理1.4 风险管理流程根据YY0316的要求,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1.5风险管理小组第2章风险评价准则2.1风险严重度分类2.2风险发生概率的分类2.3风险评价准则根据危害严重度和发生概率,将所有风险分为三个区域:不可接受区(N/ACC)、可接受区(ACC)和警戒区(ALARP)。
分区图如下:第3章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可能影响安全性的定性、定量特征根据YY0316对产品的预期用途以及影响其安全性的有关特征如下表所示:第4章判定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4.1分析方法1) 在对危害的判定及分析中,要考虑合理的可预见的情况,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非正常使用条件下。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是指对医疗器械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以下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一、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总体规划原则: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划,明确风险管控目标和策略,并将其与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相衔接。
2.风险评估原则:评估医疗器械各个环节的风险,包括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售后服务环节等。
3.风险预防原则:在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疗器械风险的产生概率。
4.风险监控原则:建立适当的监测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医疗器械的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风险控制原则: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其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伤害。
二、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分析:对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和风险类型。
2.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设计改进、生产工艺优化、销售和使用限制等。
4.风险监控:建立监测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器械的风险事件,实施风险的动态控制。
5.风险评估和控制的验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验证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医疗器械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2.医疗器械风险提示和警示标识的设计和使用:在医疗器械上设置合适的风险提示和警示标识,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
3.医疗器械风险控制和追溯体系的建立:建立医疗器械的风险控制和追溯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追踪。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院内医疗器械风险的管理和掌控,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和掌控工作。
第三条【定义】在本制度中,以下术语的定义如下: 1. 医疗器械:指用于临床诊疗、疾病防备、健康保健或医学科研等活动中,供人体直接或间接应用的设备、仪器、器具、料子或其他仿佛用品。
2. 风险管理: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显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掌控和监测的系统性管理活动。
第二章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四条【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本医院设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并监督执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第五条【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 负责审议并发布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2. 抽调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代表构成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组,帮助委员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3. 监督各部门严格执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并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4. 组织开展医疗器械风险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代表构成,具体职责如下: 1. 负责对医疗器械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
2. 订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和应急预案。
3. 监测和分析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并及时报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三章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第七条【医疗器械风险识别】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开展医疗器械风险识别工作,具体包含: 1. 收集和分析医疗器械相关的风险信息,包含设备故障、意外事件、投诉反馈等。
2. 定期组织对各类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八条【医疗器械风险评估】基于医疗器械风险识别的结果,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组应进行风险评估,具体操作如下: 1. 依据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为每个风险订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手册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手册1 目的本程序依据YY/0316-2008的要求,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同时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
通过对医疗器械有效开展风险分析和减低风险措施工作,消除潜在缺陷,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
对于已经发布的和在进行临床评估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 职责与权限的分配3.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作为本公司产品风险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手册【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办公室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
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或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审批;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3.3 办公室办公室作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确保在计划的规定阶段完成风险管理活动: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1.0实施日期:20 年月日负责指定各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检查风险管理活动实施情况;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归口管理工作。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实施日期:20 年月日1 目的本程序依据YY/0316-2008的要求,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同时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
通过对医疗器械有效开展风险分析和减低风险措施工作,消除潜在缺陷,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
对于已经发布的和在进行临床评估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 职责与权限的分配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作为本公司产品风险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
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办公室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
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或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管理者代表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审批; 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办公室办公室作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确保在计划的规定阶段完成风险管理活动:负责指定各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 :实施日期:20 年月 日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检查风险管理活动实施情况; 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归口管理工作。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制度(一)在医疗设备、器械在使用中必须了解以下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问题: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特别是用于生命支持系统的医疗器械出现故障造成对病人的伤害;2、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3、由于带有放射源或其他形式的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的医疗设备造成的人员伤害;4、由电气安全引起的问题,特别是在用医疗设备绝缘程度下降,保护接地措施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电气安全性问题;5、由于设备组合使用,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引起的安全性问题;6、因机械、光学、化学有害物质污染出现的安全性问题。
(二)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必须做到:1、经常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医疗设备、器械使用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前,应深入了解、详细分析医疗设备、器械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问题,参照说明书中的各种警示内容并在制定操作规程中予以考虑。
2、根据不同的医疗设备、器械、不同条件,对医疗设备、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1)病人和操作员不能觉察到的危险因素,如放射线、高频电离辐射;(2)处于昏迷、麻醉状态或不能活动的病人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对产生危害情况无法正常反应;(3)用于生命支持和功能替代的医疗设备、器械,其安全性、可行性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4)多台医疗设备、器械连接使用时,可能对病人造成的安全隐患;(5)不同医疗设备、器械之间相互干扰,可能产生的影响;(6)有源医疗设备、器械通过皮肤接触,插入体内或直接进入内脏时,因电极直接进入人体,电气安全性能可能造成危害;(7)在特定的环境(如湿度、温度、有害可燃性气体、有毒气体、易爆物质)下,医疗设备、器械在使用中可能造成危害;(8)各种保护装置、报警装置失灵或失控;(9)使用年久或经过大修后的医疗设备、器械的安全性能下降,可能产生的影响与隐患;(10)由于使用人员操作失误,病人及无关人员在无意或无知情况下变动医疗设备、器械工作状态和有关设置,可能造成的风险;(11)没有考虑生产厂已提示的风险因素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适应症、禁忌证等;(12)临床试用的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没有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复杂风险。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实施日期:20 年月日1 目的本程序依据YY/0316-2008的要求,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同时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
通过对医疗器械有效开展风险分析和减低风险措施工作,消除潜在缺陷,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
对于已经发布的和在进行临床评估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 职责与权限的分配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作为本公司产品风险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
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办公室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
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或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管理者代表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审批; 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办公室办公室作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确保在计划的规定阶段完成风险管理活动:负责指定各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 :实施日期:20 年月 日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检查风险管理活动实施情况; 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归口管理工作。
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是为规范医院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订立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医院内全部涉及医疗器械的使用、采购、存储、维护、报废等工作,都必需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全部临床科室使用的各类医疗器械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第四条医院设立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五条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含:1.确定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指标;2.订立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3.订立医疗器械质量风险防控计划;4.调配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任务,组织实施;5.定期组织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和验收,并提出改进看法;6.负责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7.公布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动态和成绩。
第六条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担负主任委员,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作为委员,由主任委员召集并主持会议。
第七条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负责医疗器械的选择、采购、验收、入库、保管、维护和报废等工作;2.订立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监督执行;3.组织医疗器械的定期检验、维护和修理和保养工作;4.开展医疗器械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意识和本领;5.监测医疗器械的质量变动和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掌控;6.组织医疗器械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7.定期向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条各临床科室负责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及维护保养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依据临床需求,合理选择医疗器械,明确使用范围;2.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和异常情况;3.依照医院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医疗器械;4.定期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保养;5.及时报告医疗器械的异常情况和故障,搭配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进行处理;6.搭配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进行医疗器械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医疗器材风险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器材风险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器材风险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材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器材风险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协同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医疗器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医疗器材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明确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责任。
第五条医疗器材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产品设计、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二)可能影响医疗器材安全、有效的因素;(三)医疗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四)其他可能影响医疗器材安全的因素。
第六条医疗器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控制与处理第七条医疗器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材风险控制制度,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程序和方法。
第八条医疗器材风险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二)经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三)使用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四)对风险事件的应对与处理。
第九条医疗器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材风险处理制度,明确风险处理的程序、方法和责任。
第十条医疗器材风险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对风险事件的报告与通报;(二)对风险事件的调查与分析;(三)对风险事件的处理与整改;(四)对风险事件的跟踪与评估。
第四章风险信息公开与沟通第十一条医疗器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材风险信息公开与沟通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途径和责任。
第十二条医疗器材风险信息公开与沟通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器材风险评估结果的通报;(二)医疗器材风险控制与处理情况的公示;(三)医疗器材风险事件的信息公开;(四)其他需要公开的信息。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材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本制度的行为。
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诊断、治疗、护理、检验、监测等领域的医疗器械。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2. 设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
3. 医疗器械使用科室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工作。
四、风险管理职责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目标和制度;(2)组织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年度计划;(3)协调、监督全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4)定期评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工作效果。
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办公室职责:(1)组织实施本制度;(2)组织开展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监测、分析和报告工作;(3)指导、监督各科室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4)组织开展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培训。
3. 医疗器械使用科室风险管理小组职责:(1)组织开展本科室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监测、分析和报告工作;(2)制定本科室医疗器械风险控制措施;(3)监督本科室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4)及时向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办公室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五、风险管理内容1. 医疗器械风险评估:(1)对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2)对在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风险;(3)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 医疗器械监测:(1)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报告和反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2)定期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确保其安全有效;(3)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医疗器械风险控制:(1)制定和实施医疗器械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医疗器械风险;(2)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3)对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器械三版风险管理文档
医疗器械三版风险管理文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三版风险管理文档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医疗器械三版风险管理文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和控制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报告等环节。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沟通。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和概率。
风险控制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和控制风险,包括设计改进、生产控制、标识和警示、培训和教育等。
风险监测是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风险沟通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渠道,向相关方面传达风险信息,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监管部门等。
三、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风险识别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识别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是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降低和控制已识别的风险。
风险监测是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四、风险管理的责任和要求风险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责任和要求。
医疗器械制造商应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警示。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和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患者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了解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及时反馈使用中的问题和意见。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及时处理风险事件和投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规定手册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1 目的本程序依据YY/0316-2008的要求,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同时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使其降低到患者或使用者可接受水平。
通过对医疗器械有效开展风险分析和减低风险措施工作,消除潜在缺陷,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处置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
本程序规定了与本公司产品的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与产品相关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
对于已经发布的和在进行临床评估的产品,进行更改时要执行此程序中规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过程。
3 职责与权限的分配3.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作为本公司产品风险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手册【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保证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授权办公室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
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或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审批; 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3.3 办公室办公室作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确保在计划的规定阶段完成风险管理活动:负责指定各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 :1.0实施日期:20 年月 日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检查风险管理活动实施情况;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归口管理工作。
3.4 公司质量技术部负责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对已上市产品,公司质量技术部应指定一名产品负责人;通过内审、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相关记录的汇总;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
3.5 采购部提供采购过程与风险有关的相关信息;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3.6 生产部提供生产过程与风险有关的相关信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3.7 销售部参与对售出产品的质量跟踪,并反馈相关信息;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1.0实施日期:20 年月日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3.8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负责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负责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的信息;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管理者代表或最高管理者汇报;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负责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9 风险管理小组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和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风险管理小组的构成必须包括熟悉产品原理及功能的成员(如设计工程师),熟悉产品制造的成员(如生产人员),以及熟悉产品的应用的成员(如操作者),以及了解产品市场和服务的人员(如市场人员、售后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
其中应至少有一名医学专家。
对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应当保持适当的资格鉴定记录。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需要掌握所应用的风险分析工具。
3.10 产品负责人对已上市产品,公司质量技术部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风险管理(简称“产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收集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对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评价是否有新的或不可接受的风险出现;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更新风险管理报告。
4 管理要求4.1 建立风险管理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充分评价外部及内部相关信息,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
最高管理者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审,必要时可增加评审的次数。
最高管理者对新产品上市前的风险管理评审活动形成的结果《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审批。
4.1.1 公司风险管理方针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页次:-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版本/次 :1.0实施日期:20 年月 日产品必须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输入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已上市的产品若发生相关安全标准的变化,应作出评价,必要时进行设计更改以符合标准要求。
如果安全标准中规定了结构上的安全规范和/或规定了安全指标的限制,必须在风险控制措施中引入,并实施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
对该风险的初始风险估计可以省略,且采取该风险措施后,可认为损害发生的概率为最低,剩余风险可接受;除非有进一步的数据和资料显示须对风险重新评价。
5 相关文件《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医疗器械忠告性通知与召回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顾客信息反馈控制程序》-------《过程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改进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 记录《产品风险管理计划》《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表》《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记录》《风险管理报告》《安全特征问题清单》危害判断及风险控制方案分析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页次:-1《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 )》7 附件附图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概述附图2:生产和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附件1: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的格式和内容附件2:风险管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附件3: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版本/次 :1.0 实施日期:20 年 月 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1 产品简介(对产品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和预期用途的描述。
)2 范围(简要说明本计划所覆盖的产品生命周期。
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设计开发策划、设计开发、制造、安装、销售、使用、售后服务和报废处置。
)3 职责(参加风险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如项目经理、技术、检验、制造、临床和风险管理评审人员等)如:xxx (项目经理、风险管理组长):xxx (机械工程师):xxx (电气工程师):xxx (制造部门负责人):xxx (检验人员):……4 风险接受性准则(对特定的产品,可直接采用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可接受性准则,也可对公司规定的可接受性准则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公司风险管理活动方针制定适用于特定产品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
)示例: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风险可接收性准则进行了评价,认为XXX产品完全适用。
说明:A :可接受;R :合理可行降低;N :不可接受。
2.2 风险管理文档文档名称文件编号 版本号 备注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 XXXXXX 见附件2-1 安全特征问题清单XX 见附件2-2 危害判断及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XX 见附件2-3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XX见附件2-4…… ……2.3 相关标准YY/T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GB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YZB/国xxx -xxxx ……2.4 相关文件和记录概率代号严重度可忽略 轻度的 严重的 危重的 灾难性的 S1S2 S3 S4 S5 经常 P1 R R U U U 有时 P2 A R R U U 偶然 P3 A R R R U 很少 P4 A A R R R 非常少 P5 A A A R R 极少P6AAARR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文件编号:xxx 版本号:xx产品图纸产品设计计算书产品说明书产品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临床评价报告/产品使用报告……3 风险管理评审3.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完成情况评审小组对XXX分析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逐项进行了检查。
通过对相关风险管理文档的检查,认为XXX分析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已全部实施。
3.2 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审评审小组对所有剩余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审了在所有剩余风险共同作用下对产品安全的影响,评审结果认为:产品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
具体评价从如下方面:1)单个风险的风险控制是否有相互矛盾的要求?结论:尚未发现现有风险控制有相互矛盾的情况。
2)警告的评审(包括警告是否过多)结论:警告的数量适当,且提示清晰,符合规范。
3)说明书的评审(包括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是否难以遵守)附件2-2 版本号:XXXXX分析仪安全特征问题清单依据YY/T0316-2008标准附录C的问题清单,对XXX分析仪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判定如下:版本号:XXXXX分析仪的危害分析(PHA),包括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危害处境和可产生的损害附件2-4 版本号:XX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附件3: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产品名称:年第页共页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