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检测知识详解
沙门氏菌检测知识详解一、沙门氏菌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
分为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非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沙门氏菌可引发伤寒、副伤寒、发热、腹痛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因感染沙门氏菌而发病,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特别是高度易感婴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婴儿、免疫缺陷婴儿等),一旦被喂食受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极易被感染致病,出现发烧、腹泻等肠炎症状,严重的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死亡。
二、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6个亚属I-VI,亚属III称为亚利桑那菌。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周生鞭毛,有动力(也有无动力的变种),需氧兼性厌氧,35℃~37℃为最适生长温度,pH6.8~7.8为最适,能在营养琼脂上生长,菌落直径2~3mm,圆形或卵形,无色半透明,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均匀生长。
不发酵乳糖、蔗糖,不液化明胶,不能分解蛋白质,也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有规律的发酵葡萄糖并产生气体。
与埃希氏菌属的主要区别在硫化氢反应和乳糖反应。
对热及外界环境抵抗力中等,60℃20-30min即被杀死,普通水中不易繁殖但可存活2-3周,自然环境粪便中生存1-2月,干燥垫草中生存8-20周,冰箱中生存3-4月,-5℃存活10月;对化学药品抵抗力较弱,对氯霉素敏感,5%苯酚5min即可杀死,胆盐、煌绿及孔雀绿抑制作用大但对肠杆菌抑制作用弱,可用以制备选择性培养基。
三、沙门氏菌抗原构造和分类:菌体抗原,记为O抗原,多糖-类脂-蛋白质复合物,加热至100℃2.5h 不能被破坏,也不能被乙醇和0.1%石碳酸破坏,多糖决定O抗原特异性,用于分群。
鞭毛抗原,记为H抗原,蛋白质,不耐热,60℃15min或乙醇处理后被破坏,沙门H抗原有两种,第一相特异相,第二相非特异相,用于分型。
表面抗原,要求掌握Vi抗原,糖脂,60℃30min或100℃5min即可破坏,可阻止O抗原与O抗体的特异性凝集反应,但Vi抗原被破坏后O抗体仍可和相应的O抗原凝集。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类的肠道感染。
为了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需氧的微生物,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寒凝琼脂或低酸性洗涤剂和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如VRB (XLD)琼脂、SS琼脂、MS琼脂等。
培养基可以选择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也可以用于液体培养。
2.表型特征:沙门氏菌的菌落通常呈现红色或无色,个别品系可能为粉红色。
如在VRB琼脂上,沙门氏菌会变为红色或橙色。
沙门氏菌也可以产生硫化氢,导致MS琼脂呈现黑色。
3.生化特性:沙门氏菌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生化测试,如产生气泡的气液反应,碳源利用测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沙门氏菌的存在。
4.血清学方法:采用沉淀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生素,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些试验通常利用鸡血清,鸡蛋白和羊血清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血清反应。
5. 分子生物学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基因的存在来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6.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了解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况,为临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验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PCR等也常被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还可以区分不同菌株和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之,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
大小通常为0.7~1.5μm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4mm)菌落。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沙门氏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肠道致病菌,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常通过食物、水源或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粪便传播给人类。
沙门氏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肠胃炎症状,如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情况下可引发败血症和器官损害。
1.形态特征: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或沙雷氏样形态,通常为直杆状,末端圆钝。
细胞大小为0.6-0.7微米×1.5-5微米。
2.生理特性:沙门氏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在缺氧或微氧环境下生长,也可以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代谢。
它可以利用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作为碳源,并可以利用硫酸盐和硝酸盐进行呼吸。
3.抗原特性:沙门氏菌具有一些特定的抗原,包括表面纤毛抗原(H抗原)、胞外多糖(O抗原)和胶囊多糖(K抗原)。
其中,H抗原可通过荧光抗原抗体技术检测,O抗原可通过血清凝集试验进行鉴定。
4.对温度和pH的适应能力:沙门氏菌能耐受一定范围内的高温和低温,一般耐受52-55摄氏度的高温,低温下存活良好。
同时,沙门氏菌也能在不同的pH值环境中生存繁殖,pH为4-8时能最好生长。
1.形态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如杆状形态、大小、末端形态等。
2.生理生化鉴定: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来确定沙门氏菌的特性。
例如,发酵糖类试验、氧需求试验、硫酸盐还原试验等。
3.血清学鉴定:通过血清凝集试验来检测O抗原,可以使用常用的双向血清凝集试验和凝集抑制试验。
4.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DNA序列,可以选择相应得基因进行扩增,再通过序列分析或DNA芯片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
总之,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要点对于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准确地鉴定沙门氏菌的种类和特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微生物-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Ⅰ、Ⅱ、Ⅳ、Ⅴ、Ⅵ
产硫化氢菌落为黑色有 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 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可 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 株不产生硫化氢,形成 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 养基不变。
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 菌落中心带黑色或几乎 全黑色。
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 株产硫化氢,菌落中心 黑色或几乎全黑色。
无色半透明,产硫化 氢菌株有的菌落中心带 黑色,但不如以上培养 基明显.
1支
其它:均质器、玻璃珠等。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沙门氏菌检验
第二天 接种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培养
第三天 观察分离结果
从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到:三糖铁琼脂、蛋白陈水、 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第四天 观察五项生化试验结果,判断沙门氏菌属性。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沙门氏菌检验
2020/2/24
23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沙门氏菌检验
2020/2/24
24
培养基全黄色
制好的培 养基
斜面、 底部黄 色,并 产生H2S
对照管
斜面红色,底部黄 色,产生H2S
底面黄色,并产生CO2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沙门氏菌检验
(1)斜面碱性(红色-)底部酸性(黄色+)产气或不 产气(产气时会造成琼脂裂开):表示仅葡萄糖发酵。 因微生物优先分解葡萄糖产酸,使培养基变黄,但因 葡萄糖含量低,于斜面产生之微量酸立即氧化而呈碱 性反应,同时培养基中的蛋白质也随之利用而产碱, 培养基底部则因氧张力较小,且微生物生长较慢,故 仍维持酸性反应。 (2)斜面酸性(黄色+)底部酸性(黄色+)产气或不 产气:表示除了葡萄糖发酵外,乳糖与(或)蔗糖也 发酵。由于乳糖与蔗糖浓度高,经继续发酵,可维持 培养基斜面与底部保持酸性反应。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一、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肠道感染的细菌,也可以引起食品中毒。
它主要通过食品、饮用水和接触感染物传播。
对于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检验方法1.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用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利用富含养分的培养基,使得沙门氏菌能够在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
检验人员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存在。
2.血液平板培养法血液平板培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将待测样品涂抹在富含养分的血液平板上,再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的产生。
3. PCR法PCR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的检验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这种方法对实验条件和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检验后,需要进行有关分析。
针对检验结果,进行有关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并确定污染的程度。
1. 菌落计数通过检验方法得到的菌落数可以反映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程度。
一般来说,菌落数越多,说明沙门氏菌污染越严重。
2. 菌株鉴定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其是否为沙门氏菌。
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菌株的来源和特性。
3. 毒素检测有些沙门氏菌会产生毒素,对食品中的毒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具有毒素产生能力的沙门氏菌。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时,有一些实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实验室操作检验和分析工作要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室内的环境洁净,避免交叉污染。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消毒剂对实验仪器、培养基和工作台进行处理。
3. 实验安全在进行检验和分析实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因接触致病菌而导致感染。
五、应用领域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沙门氏菌——总结
二、沙门氏菌
1.形态及染色特性
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呈直杆状,三糖铁琼脂上常产生H2S.
2.培养及生化特性
(1)培养特性: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亦与大肠杆菌相似(无粪臭味);鉴别培养基(麦康凯、SS、伊红美蓝):一般无色菌落;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并产气。
(2)生化特性:1)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和侧金盏花醇;
3)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
4)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3)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 内,于42 ℃±1 ℃培养18 h~24h。
同时,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 内,于36 ℃±1 ℃培养18 h~24 h。
分离: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 琼脂平板和一个XLD 琼脂平板(或HE 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
于36 ℃±1 ℃分别培养18 h~24 h (XLD 琼脂平板、HE 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或40 h~48 h (BS 琼脂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 1 沙门氏菌属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3.菌落形态及细菌形态:沙门氏菌在SS培养基的菌落(沙门氏菌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底部穿刺颜色变黑)
4.细菌在显微镜下的细菌形态。
沙门氏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沙门氏菌的分离方法。
2. 掌握沙门氏菌的鉴定技术。
3. 了解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肠道中。
沙门氏菌可以引起多种人类和动物疾病,如食物中毒、败血症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旨在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革兰氏染色液、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高压灭菌器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采集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小鼠粪便、血液等样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充分振荡,制成10^-1、10^-2、10^-3等不同稀释度的样品。
3. 分离培养:将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菌落观察: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挑选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
5. 革兰氏染色:将挑选出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
6. 血清学鉴定:将革兰氏染色后的菌落进行血清学鉴定,确定菌种。
7. 生化试验:对鉴定出的沙门氏菌进行生化试验,进一步确定菌种。
五、实验结果1. 分离培养: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观察到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菌落呈红色,周围有透明圈。
2.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呈革兰氏阴性,呈短小杆菌。
3. 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4. 生化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不发酵蔗糖,不产生硫化氢,不形成吲哚。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成功从疑似感染小鼠样品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2.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中毒、败血症等疾病。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1. 沙门氏菌可通过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血清学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定。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及实验关键点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及实验关键点食物作为维持人类健康生活的基础,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有直接联系。
据统计,我国的食物中毒案例70%以上都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沙门氏菌不仅会引起细菌感染,还会引发肠胃炎等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与实验关键点。
什么是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并不是指一种细菌,而是一群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的相似细菌的统称(是一个菌属),隶属于肠杆菌科,显微镜下的形态呈短棒状。
目前已经发现的沙门氏菌有一千多种,它们不仅能使动物发病,还能使人类发生伤寒、胃肠炎,甚至败血症。
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如果不慎摄入沙门氏菌,其会在人的肠道内大量繁殖,随后通过淋巴进入血液,引发中毒症状。
初期的临床症状一般为发热、呕吐、恶心、腹泻及腹痛等。
沙门氏菌主要存活在动物或者人类的肠道内,引发沙门氏菌感染的不仅有动物性食品感染(动物肉、内脏、鸡蛋、生奶),而且有人类卫生感染(便后不洗手等卫生行为)和植物传染感染。
研究显示携带沙门氏菌的人类也是主要的传染源之一。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一)分离培养法沙门氏菌的检测不仅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保证,也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
分离培养法是沙门氏菌检测的基础,要遵循以下流程。
1.前增菌。
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选择性增菌。
在含选择性抑制剂的促生长培养基中,样品进一步增菌。
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殖,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3.选择性平板分离。
这一步采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4.生物化学筛选。
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提供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初步鉴定。
5.通过血清学技术鉴定培养物菌种。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特异性核酸序列检测,分析遗传物质,检测致病菌。
分子生物学法较快的检测速度和较高的检测精确度,在沙门氏菌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沙门菌的检验技术
鸡白痢
三、沙门氏菌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4-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 4789.4-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4-2008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污染源主要是人和家畜的粪便 • 可以存在于多类食品中
二、沙门菌病简介
目前至少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所 致疾病称沙门菌病。
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 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急性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杆菌 感染。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 等引起。
验
BS XLD(或HE、显色培养基)
程
36 ℃±1 ℃,40h~48h
36 ℃±1 ℃,18h~24h
序
挑取可疑菌落
TSI,赖氨酸,NA,靛基质,尿素(pH7.2),KCN
生化鉴定 试剂盒
或全自动 微生物
生化鉴定 系统+
A1 A2
甘露醇+、山梨醇+
反应
A3
结果 与左侧
描述
不符
ONPG-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 (Salmonella )的检验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 的检验。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还有:
★冰箱:2 ℃~5 ℃。 ★恒温培养箱 ★均质器 ★振荡器 ★电子天平:感量0.1g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250 mL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
它是一种引起人和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沙门氏菌有两个主要的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和Salmonella bongori,其中Salmonellaenterica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类的菌株。
首先,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杆状形态,通常为直杆状。
它是兼性厌氧菌,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长。
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科,因此具有外膜、细胞壁和细胞膜等典型的细胞结构。
其次,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生境中存活和繁殖。
它可以在动物消化系统中生长,因此通过食物、水源或其他途径传播给人类。
沙门氏菌还可以在动物皮肤、血液等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
沙门氏菌还能产生多种毒性产物,包括细胞毛、猪流感毒素、产碱酯酶、核磷酸腺苷酸二磷酸酶等。
这些毒性产物能够破坏宿主细胞的完整性,导致宿主感染。
另外,沙门氏菌还具有抗药性。
由于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的压力下,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
它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如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四环素酰移酶等。
鉴定沙门氏菌的主要要点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
沙门氏菌的菌落形态多呈灰白色或深红色。
菌体形态为短杆状或长杆状。
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对营养源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沙门氏菌可以利用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进行发酵,并产生气体。
它能够降解胆红素,产生硫代硫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耐久表型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PCR技术针对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进行检测。
这些特异性基因包括invA基因、hilA基因等。
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沙门氏菌。
总体而言,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致病能力。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可以准确鉴定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1。
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
大小通常为 0。
7~1.5μm ×2.0~5。
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
8~7。
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2。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
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 4mm)菌落。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是一种肠道中存在的病原菌,也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因此,对食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沙门氏菌的检验及分析。
一、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可以在常规的培养基上培养,最常用的是含有胆汁、钠氯和肉汤的液体培养基。
为了增强提取沙门氏菌的准确性和产出,一些特定的选择性平板可以使用,例如MacConkey平板、SS平板或XLD平板。
2、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检测法是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它能够检测出非常小的沙门氏菌种群,而不用传统的培养方法。
PCR检测法在物质的检测、生命科学和分子检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沙门氏菌检测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检测方法。
二、沙门氏菌的分析方法1、食物检测法:针对某些食品如肉制品、低酸奶、蛋制品等,一般采用已经证实的正式方法来进行检测。
一些具有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方法包括文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2、环境检测法:针对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环境样品进行检测。
这些样品中可能包括牛奶或鸡蛋残留的菌种和接触制造食品的各种人员的手、口腔及袍子等菌群。
检测方法类似于食物检测法,包括文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细菌可能不能够在环境样品中明显存在,这会使得结果有所偏差。
三、沙门氏菌的风险控制方法1、仔细洗涤食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标签,确保食品是新鲜的。
同时,食品应洗涤干净以去除可能存在的菌群。
2、食品加热:食品加热是消灭沙门氏菌最常用的方法。
保健专家建议将肉品煮至中间部位温度达到160°F(71°C),这可确保煮熟并杀死存在的细菌。
3、储存要注意:沙门氏菌喜欢在潮湿、潮湿的环境中繁殖。
所以,消费者最好将食品储存在干燥的地方,并注意食品的过期日期。
结论:消费者和食品业者在选择食品时,应该提高对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的警惕性,并采取措施来防止感染。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与否,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及相关方法。
一、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寻找沙门氏菌特有的生物学特征来进行检测。
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杆状形态,并具有一根或两根鞭毛,能以鞭毛运动。
沙门氏菌还能产生气泡,使培养基表面形成膜状薄层。
此外,沙门氏菌还具有一定的抗酸性,在酸性环境中能存活,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二、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1. 培养法:将样品(如食物、水等)接种在含有沙门氏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出现沙门氏菌的生长,如有则判断样品中存在沙门氏菌。
2. 蛋白质检测法:沙门氏菌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抗原,可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通过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接触,然后加入试剂,观察是否出现颜色变化或荧光信号,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提取样品中的DNA或RNA,利用PCR扩增技术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的特定基因序列,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4. 快速检测法: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免疫层析试纸法的快速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沙门氏菌的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颜色条纹,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三、沙门氏菌的检验应用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快速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与否,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此外,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用于监测水源、环境卫生等方面,保障公众健康。
总结起来,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寻找沙门氏菌特有的生物学特征来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蛋白质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快速检测法等。
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它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引起污染,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一、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1. 检验样品的选择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验,首先需要选择检验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生鲜肉类、禽类、蛋类、奶制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
2. 检验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通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并进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后的观察来进行检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实时荧光PCR、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3. 检验过程(1)样品的制备: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样品减容、均质化、稀释等。
(2)沙门氏菌的分离:将样品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相应的筛选和鉴定。
(3)菌落的计数:通过计数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数量进行测定。
(4)沙门氏菌的鉴定: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鉴定,确认其种属和毒力类型。
4. 结果分析通过检验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样品是否超标、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等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沙门氏菌的分析意义2. 生产质量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的质量。
3. 公共卫生及时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帮助卫生监管部门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公共卫生。
4. 营养健康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促进人们的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沙门氏菌的预防控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生产环节控制合理设计食品生产线,加强生产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2. 原料筛选选择优质原料,确保原料的卫生安全性。
3. 加工控制加强食品加工的卫生监管,保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4. 检验监控加强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沙门氏菌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分离与鉴定 1.标本:根据伤寒病的病程采取不同标本, 通常第1~2周取血液,第2~3周 取粪便或尿液。
2.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应先接种胆汗肉汤增菌; 粪便和经离心的尿沉渣可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 性培养基。37℃经18~24小时培养后,挑选无色半
透明的不发酵乳糖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大多产生硫化 氢。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杆 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四)抗原构造:O和H两种抗原。
与毒力有关的Vi抗原。
二、致病性、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
细菌
内毒素
外毒素
1.侵袭力:
菌毛的粘附作用、 Vi抗原的保护作用、
细菌
小肠
局部巨噬 细胞吞噬
淋巴循环中 血流 大量繁殖
脏器中大 血流 量繁殖
第二次菌血症。病人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 症状,。
第4周进入恢复期,患者逐渐康复。
再次侵入肠壁淋 巴组织,出现超 敏反应,引起局 部坏死和溃疡。
(三)免疫性: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的免疫性,很
少再感染。 有疫苗免疫的可能性
分泌系统的扩散作用等
2.内毒素:引起发热、白细胞减少。大剂量 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
3.肠毒素:类似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肠毒素。
(二)所致疾病
1、肠热症:
2、急性肠炎(食物中毒):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
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第一次菌血症。 称前驱期。病人 有发热、全身不 适、乏力等 随粪便、尿液 排出体外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根据结果作如下分析: (1)活菌与Vi抗血清凝集,加热菌与Vi抗菌,按下述定 群用O7和O9抗血清定群; (2)活菌与Vi抗血清不凝集,可能属于AFO群意外的沙 门氏菌或其他菌属细菌,应进行全面生化试验定属,若符 合沙门氏菌属细菌特征,宜送专门机构鉴定; (3)加热菌也与Vi抗血清凝集,而与AFO多价O抗血清 不凝集者,可报告为阴性。
5.操作步骤
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做KIA,MIU 或TSI初筛。
5.2 血清学鉴定
5.3 从SS平板上挑取纯菌落,传统生化反应进行 菌落坚定。
5.4 初步鉴定
KIA 斜面、底层、产气、H2S
甲型副伤寒 K A + -/+
乙型副伤寒
K A + ++
丙型副伤寒
K A + ++
伤寒沙门氏菌 K A - +/-
(2),AFO群之外的沙门氏菌
(3),沙门氏菌以外的细菌,按下述方法进一步检验。
将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用1ml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下,制成浓厚 菌液,再合成2份,1份不经处理,为洗菌液,另一份放100℃水 浴中30分钟,为加热菌液。
取活菌与Vi抗血清,取加热菌与Vi抗血清,AFO多价抗血清分别进行 玻片凝集试验。
B:第2相鞭毛抗原分析:改用抗血清,通常是复合因 子(1,2,3,5,e,n,x,i,w)血清。
C:单相菌,若第1相已确定,可结合菌群分析及生化反 应结果判定血清型
Thank you !
6.2 定群
取O2(A群),O4(B群),O7(C1群),O8 (C2群),O9(D群),O3.10(E群),O11(F 群)分别进行玻片凝集试验。若与其中1种因子血 清凝集,可报告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