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制度
21.3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急救技能培训,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二十二、精神文化建设
22.1强化急诊科团队精神,培养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
22.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26.3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二十七、学术研究与创新
27.1鼓励医护人员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急诊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27.2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急诊医学相关研究项目。
27.3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急诊医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十八、规划与发展
28.1制定急诊科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保急诊科可持续发展。
三十、患者体验与满意度提升
30.1关注患者体验,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30.2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建议。
30.3根据患者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十一、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
31.1深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急诊科各项工作合规合法。
31.2加强合规管理,防范法律风险,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8.3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九、环境与设施管理
9.1保持急诊科环境整洁、安静、安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9.2定期对急诊科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9.3建立急诊科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十、院前急救与转运
10.1急诊科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确保急救车辆、设备、药品齐全,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院前急救是指在病患发生急救情况时,由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紧急救治并将病患转移到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然而,在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信息传递不畅、手续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病患的救治效果和医院的医疗质量。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的效率和准确性,建立健全的交接制度十分必要。
一、信息传递与交接流程1. 院前急救车到达急救现场后,首先要对病患进行快速初步评估,确定病情严重程度。
2. 急救人员应及时与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联络,告知病情并预约好接诊时间。
3. 医务人员应准备好接诊所需的设备、药物和床位,并安排急诊科医生进行接诊。
4. 急救人员在到达急诊科前,应将病患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用药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方便医务人员了解病情。
5. 急救人员将病患转交给急诊科医生后,应与医生进行简要交流,重点强调病患的病情变化及未来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
二、交接制度的关键要点1. 信息记录与共享:急救人员应将病患信息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包括病情、急救措施、用药等详细内容。
此外,急诊科医生也应将接诊情况、诊断和治疗方案等信息反馈给急救人员,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和共享。
2. 岗位职责的明确:院前急救人员和急诊科医生在交接流程中应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紧密、协同配合。
3. 急救设备的配备:急救车应配备基本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便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能够迅速处理急救现场的各种情况,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
4. 过程规范化与标准化:制定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的操作规范,统一步骤和标准,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减少操作差错和失误。
5. 健全培训机制:医院应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和急诊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在急救与交接过程中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
医院还可以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急救人员和医生的协作配合能力。
三、交接制度带来的好处1. 提高救治效果:交接制度有效地减少了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之间的信息断层,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快速地了解病患状况,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救治效果。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流程
Ⅰ 目的
明确医务人员岗位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
Ⅰ 制度
一、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物品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师、护士、司机和急救员。
三、由出诊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及交接工作,急救所需的设施、物品及药品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每天及时进行擦拭并做好消毒登记工作。
四、由出诊医师、护士、急救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并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做好车辆交接工作并记录。
六、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师,护士、急救员和司机在2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Ⅳ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安全和满意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患者,进行现场救治、转运和途中救护的服务。
第三条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隐私保护,提高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院前急救工作由我院急诊科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科室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我院成立院前急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急诊科设立院前急救办公室,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
院前急救办公室设在急诊科,主任由急诊科主任兼任,工作人员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担任。
第七条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格和培训证书,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能力。
三、工作流程第八条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分为接警、派车、出诊、救治、转运和回访六个环节。
第九条接警:120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及时接听、记录,询问患者病情、地址、联系人等信息,并根据病情、地址等情况判断派车等级。
第十条派车:120调度员根据患者病情、地址等情况,合理安排救护车辆和急救人员,并通知患者所在地的交警部门,确保救护车辆畅通无阻。
第十一条出诊:急救人员接到派车通知后,立即准备急救物品,乘救护车前往现场。
途中保持与120调度员的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救治准备。
第十二条救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第十三条转运:患者病情稳定后,急救人员应将其安全转运至救护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途中做好救治工作。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一、各急救单元(车组)所有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
二、各急救单元(车组)必须服从120通讯调度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三、值班调度必须做到“XXX三声立即接警”,并在1分30秒内受理完毕,及时向相关分中心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报告制度。
四、各急救单元(车组)接到出诊指令后,应在3分钟内出车。
五、抵达现场后,急救医师应严格按照急救医疗院前急救电话受理工作流程1、调度员要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上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铃响三声有应答。
3、“您好,XXX”起始语。
4、症状询问并迅速判断病情,询问详细地址并确定接车地址(有三字段信息的电话需要重新核对地址)。
5、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30秒。
6、登录信息并调度派车。
7、确认出车车辆状态。
8、接到病院周边的求救电话,在派出急救车辆出诊的同时,立即打电话通知病院急诊室或医务科派人外出参与急救,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
9、接到一线人员要求举行急、危重病人病情转报时立即告知相关病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转报注销。
10、凡接到涉及被打伤、交通事故的求救电话,应告知求救者需拨打110求救,同时通知最近的XXX出诊到现场抢救。
11、准确判读扰乱电话,对于判袂不清楚的电话不要随意锁定,以免错过实在的求救信息。
12、凡接到市卫生局下达的重大突发灾害事故救护任务,调动人员应立即按要求调度车辆、人员,并立即向卫生院领导报告。
13、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及伤亡人数,合理调配,以便随时增减车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同时,上报卫生院领导和卫生局值班室,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按照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出响应级别,做好指挥调度工作。
14、急救呼救区域内无车派出时,应尽快通知邻近区域的车辆前往,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说明和安抚工作。
15、接受一线车辆反馈的病人信息及时与送达医院急诊科通报。
16、义务完成后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存入电脑并完成每日报表工作。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8.2优化培训与教育
(1)根据急救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教育,提高整体接诊水平。
九、急救质量控制与监督
9.1质量控制指标
(1)制定明确的急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1)急救车辆应配备标准化的药品和器械,以满足不同急救场景的需求。
(2)制定严格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确保药品和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系统的整合
7.1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救治过程等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2)流程应涵盖从急救车辆出动到患者交接完毕的全过程,确保急救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5.2院前急救操作规范
(1)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急救措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规范应包括现场评估、紧急处理、患者转运等环节,并明确各项操作的优先级和具体要求。
5.3急诊科接诊标准化
(1)急诊科接诊医生和护士应遵循标准化接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迅速而准确的评估和治疗。
三、制度保障
3.1定期培训
(1)急救中心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
(2)急诊科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诊能力。
3.2质量控制
(1)急救中心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2)急诊科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接诊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3.3信息共享
(1)急救中心与急诊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的实时共享。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院前急救(或120)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根据我院急诊工作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两种:
1.我院院前急救医生接回病人:院前急救医生即为首诊医生,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
除负责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救治外,还需负责其院内救治。
在患者转运途中,根据患者病情,提前电话通知急诊科以下事宜:救护车返院时间、院内接诊所需转运工具(轮椅或推床)、急诊科所需准备抢救器械及药品、所需相关专科会诊人员、所需辅助检查相关科室、是否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病人到达急诊科后,院前急救医生除继续完成患者的救治外,如有需要,需向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医生介绍患者专科情况,并协同订立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如需非床旁辅助检查,需全程陪同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至送入住院病房(由急诊科坐班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并同病房值班医生做好交接工作。
2.外院救护车送来我院病人:外院救护车送来我院病人到达急诊科后,如为急危重症病人,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摆放、吸氧、开通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急诊科值班医生同时与外院医生进行病史、病情、救治情况交接。
我院医生详细查体、迅速判断,下达抢救、会诊、检查医嘱,如需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即刻上报医务部或院总值班。
如为病情稳定的普通急诊患者,由分诊护士引领至急诊诊室就诊。
《120急救员交接班制度》
《120急救员交接班制度》1交接班时间为每日08。
00。
2交接班内容。
前日工作及安全情况,接诊人次,未接回人次,院前死亡人次,急救物资、设备、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无欠费等待办事项,值班期间所发生的特殊情况。
3交班与接班人员必须当面交接并书写交接班记录并签字,未履行交接班手续,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4交班时遇急症病人,交班人应与接班人共同急救。
待抢救结束后,交班人方可交班离岗。
5交接人要认真填写交接班日志,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日志上。
上级通知事宜,应向交班人口头说明。
6接班人员对物资、设备、药品等要详细清点,如有差错必须登记,遗留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7值班期间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8交班人负责交班前的诊室卫生,交班时保持工作区域及室内卫生整洁。
第二篇:120急救员工作制度120急救员工作制度(一)、树立以病人为,急病人所急,准时上下班,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凡下一班人员未到,上一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二)、接诊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特殊情况及时与科主任联系申请,如参加大规模抢险活动、复杂高速车祸、病人家属极端情况等。
负责接受急救人员应准确记录救治人地址、病情以及出车时间,经复核无误后在一分钟内出车。
出车前必须向当班急诊值班人员说明。
出车时需按要求携带对讲机和急救箱。
接诊病人返程时需向急诊科说明情况,危重病人随时沟通病情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三)、急救人员执行任务时要主动、耐心、细致,积极抬抱病人,不准袖手旁观,在有家属的情况下指挥、协同抬抱病人。
患者的病情、死亡由医务人员鉴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拒绝抢救送院。
(四)、急救人员随车救护时,确诊为家中死亡的病人,须明确告知其家属或有关人员,病人家属坚持要送医院,随车救护人员不得拒绝送院。
(五)、急救人员值班时一律穿工作服,做到衣着整洁,坚守岗位,不随便离岗,不准饮酒,执行任务时不准无故停车或绕道行驶,不准带非值班人员及单位人员出车,不准穿拖鞋,不准听无线电音响及谈笑、吸烟等。
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加强院前急救安全管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院前急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接诊、出诊、转运、救治、交接等环节。
二、组织与职责1. 成立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救护车队等相关人员组成。
3. 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明确职责,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救护车管理(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救护车司机应熟悉本地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3)救护车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确保完好、充足。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急救技能和专业知识,持证上岗。
(2)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确保患者安全。
(3)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3. 接诊与出诊(1)接诊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出诊时,医护人员应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
(3)出诊途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4. 转运与救治(1)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患者平稳,防止发生意外。
(2)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3)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与接收医院联系,确保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5. 交接与记录(1)交接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救治过程和药品使用情况。
(2)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便于后续救治。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四、奖惩与监督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3. 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五、附则1. 本制度由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一、救护车使用制度保证救护车处于应急备用状态,随时接受急救任务。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急救用车。
救护车专供抢救运送病人使用,不可调做它用。
救护车一般由急诊科或医务部调度。
1、各类值班人员 (司机、医生、护士) 应保持高度待命(24小时)状态,接到急救指令后,直接呼叫到出诊专科医生、护士、出诊司机,无条件地执行急救任务。
按规定着装、挂牌上岗。
白天要求3分钟到位,晚上要求5分钟到位。
2、救护车平时停放于急诊科附近(指定专用地点)。
3、接到呼救电话,接电话护士立即填写出车单(包括询问患者简要病情、时间、联系人电话或地址、派车类型),4、危重病人应积极实施现场急救。
转送病人途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与转运医院联系,做好抢救准备,要注意医疗抢救原则,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5、抵达医院后,应及书写院前急救病历。
应用医学术语,书写准确,字迹清楚。
6、车辆回院后,应作好车厢内的清洁卫生,使车厢内保持整洁、卫生、舒适。
运送传染病人后,应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7、回院后及时检查并填写各种登记:出诊病人统计表(重点为出车、到达及返院时间、司机、公里数、出诊人员、病人转归、住院号等)。
填写急救药品添加本,按量补充出诊使用的急救药品和物品。
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并及时请维修工修理。
8、车内禁止吸烟,不得摆放无关物品。
9、救护车外出救护应按标准收费。
一般情况先收费后出车。
如情况紧急或通过电话呼救者,可先出车,出车费由接诊医生或护士收费,司机协助督促患者交费。
10、住院患者要求到外院就诊、检查或请外院医生会诊、手术者,均按上述收费标准交纳出车费。
特殊情况必须经业务院长签发派车单。
凡私自派车、私自出车和出车不收费的,一律查明责任者,按出车地点收费标准加倍罚款。
二、救护车常备工作制度:1、各班次提前15分钟到岗,点物并登记。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在医疗领域,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实施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或遭受意外伤害后,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急救措施。
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急救中心,在接收和治疗患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建立有以下重要性:1.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院前急救人员在进行紧急救治后,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医生和护士。
良好的交接制度能够保证患者得到连续的医疗护理,避免治疗中断和漏诊漏治。
2.提高救治效率: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能够使急诊科预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为后续的救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急救的效率。
3.减少医疗事故:交接环节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高风险环节之一。
建立明确的交接制度,规范交接流程,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二、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实施流程1.患者信息沟通:院前急救人员在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前,需与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患者信息的沟通,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已进行的急救措施等。
2.病历交接:院前急救人员需将患者的急救病历交接给急诊科医生和护士。
该病历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急救措施、药物使用情况等。
3.病情讨论:急诊科医生与院前急救人员进行病情讨论,明确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病例,医生之间需要进行深入的交流。
4.治疗方案制定: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措施,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如果有需要,还可与院前急救人员商讨治疗计划的细节。
5.手术室准备:如果急诊科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等特殊治疗,需告知手术室相关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三、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注意事项1.及时沟通:院前急救人员在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前,需及时与急诊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院院前急救急诊科交班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急诊科交班制度1. 引言在医院院前急救急诊科,交班制度是一项关键的管理工作。
急救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门面部门,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救和突发疾病患者。
良好的交班制度可以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院前急救急诊科交班制度的相关内容。
2. 交班流程2.1 交班时间和频率医院院前急救急诊科交班时间一般定为每班8小时,根据科室需求也可调整为12小时或24小时。
交班频率根据科室的工作强度和患者情况而定,一般为每天交班一次,或每班结束时进行交班。
2.2 交班地点交班地点一般为急诊科值班室或专门的交班室,以确保隐私和交流的安静环境。
交班地点应配备充足的电脑和通讯设备,以便查询患者信息和进行沟通。
2.3 交班人员交班人员包括接班医生、交班医生、护士长和其他相关护理人员。
交班医生应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4 交班内容交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主要病症和诊断:简要描述患者主要症状和初步诊断结果;•检查和治疗进展:详细记录患者在交班期间进行的检查和治疗过程,如药物使用、手术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医嘱执行情况:核对交班期间医嘱的执行情况,如用药、输液等;•需要关注的问题:交接时提醒接班医生需要关注的患者问题,如异常体征、并发症等。
3. 交班要求为确保交班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交班人员应遵守以下要求:3.1 提前准备交班人员应提前做好交班准备工作,包括整理和归档患者资料、查询检查结果和医嘱执行情况等。
提前准备可以节省交班时间,并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的错误或延误。
3.2 清晰明了交班时,交班人员应以清晰明了的语言和书写,向接班人员传达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过程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词,以提高信息的理解和准确性。
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
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一、前言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急救和门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患者的诊治和医院的声誉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二、院内急救管理制度1.急救流程(2)医护人员进入急救点后,应首先确认患者意识和呼吸,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
(3)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如心肺复苏等。
(4)配备必需器械和药品进行急救处理。
(6)急救结束后,及时填写和报送相关急救记录。
2.急救队伍建设(1)建立急救队伍,包括急救科医护人员和院内其他科室人员。
(2)急救队伍成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保持急救技能的熟练。
(3)建立急救队伍成员轮值制度,确保24小时有医护人员能随时响应急救工作的需要。
3.急救器械和药品管理(1)医院应配备必需的急救器械和设备,并保持其完好有效。
(2)急救器械和药品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急救器械和药品的使用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避免过期使用和浪费。
1.急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门诊后,应首先由急诊护士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和分诊。
(2)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其分发到相应的急诊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3)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急诊患者,应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步诊断和处理,并确保关键症状的控制。
(4)如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时调取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或转院安排。
(5)急诊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和报送相关急诊病历和费用记录。
2.急诊科室管理(1)建立规范的急诊科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
(2)定期举行急诊科室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和病例讨论,提高工作水平。
(3)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4)建立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轮值制度,确保24小时有医护人员随时为患者提供急诊服务。
3.急诊病历管理(1)患者到达急诊科室后,应及时记录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急诊科制度
院前急救病人转送制度1.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应按照“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转送病人。
2.病情允许,患者或者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后,可就“患者或者家属”意愿送往指定医院。
3.病情较重,已向家属交待,但家属仍要求送到其指定的医院时,病人或者家属要在病历上签字,并注明后果自负。
4.特殊病种,如烧伤,煤气中毒需要特殊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病情,本着“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将病人送到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5.转送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陪在病人身边,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赋予相应处理。
120 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参加交班工作,参加急救值班的医护人员、驾驶员应提前 10 分钟到站。
做好交班准备工作。
2.交班者清点设备器材是否齐全、完备有效,并给下一班准备好必需用品,向接班者交待清晰再离岗。
3.接班者认真听取上一班的交班报告,不清晰的地方提出疑问直至清晰。
4.交班者如遇到有下一班未按时接班时,应严守岗位直至有人接班方可下班离岗。
5.不认真交接,发现丢失、损坏物品或者浮现其他问题,由接班人承担。
急救工作制度1.急救网络所有成员单位执行统一的准入标准,接受统一的指挥调度,统一的病历书写,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应的工作制度,各急救站完善各自管理制度,确保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2.120 急救网络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 120 调度中心保持 24 小时通讯畅通。
3.120 急救调度原则:就近、就急、就专业、就自愿派车,急、危重病人优先派车,急救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精神,分秒必争救治病人。
4.急救网络工作范围:各种急病、创伤、中毒和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及途中的监护与救治。
5.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急救网络成员单应在 120 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共同投入抢救工作。
6.120 医疗急救指挥中习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
精品文档值班救护人员管理制度1.急救值班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度。
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1.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物品及常用急救器材(简易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心电图机等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100%。
2.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接到呼救电话后在3分钟内出诊。
3.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动作迅速,处理果断,病情允许搬运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治疗。
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
如遇危急情况应送就近医院抢救。
4.如病人在现场确已临床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其家属。
院外非正常死亡,应立即通知公安部门到现场处理。
5.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
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
6.急诊科医护人员出诊后,由院内相应科室值班医师负责增援急诊。
人员安排有困难时,白天报医务科、夜间报院总值班协调。
7.病人送至医院后应向院内值班人员进行详细交接,同时写出院前急救病历,病历要完整、清楚、准确。
8.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后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
9.遇突发公共事件(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程序上报医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由医院立即组织足够的技术力量进行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120指挥中心。
必要时与公安、消防和防疫等部门进行联系,尽力完成院外救护任务。
院外与院内急诊交接制度1.院外急救医护人员必须向院内急诊值班人员详细交代院外急症病人的病情:包括主要病史、生命体征、现场检查中的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心电监护情况及初步诊断(危重者床边交接)。
2.详细交代院外急救经过,包括所用药物、剂量、用药后的病情变化,以及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况。
3.对创伤病人必须详细交代受伤时间、部位、失血量、骨折是否开放、伤口深度及处理情况,有无重要脏器损伤等。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摘要院前急救是指医务人员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给予的紧急医疗护理,而急诊科则是收治急救患者的部门。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的有效交接制度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之间的交接制度,包括流程、标准和注意事项。
介绍院前急救是指急救人员在接到急救呼叫后,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并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
急诊科是医院内收治急诊患者的部门,具备处理各种急重症患者的能力。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的有效交接制度可以保证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顺利转入急诊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1. 流程•急救人员接到急救呼叫后立即出发,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及评估。
•在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应与急诊科联系,报告患者的情况以及已经进行的救治措施。
•到达医院后,急救人员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医生,并提供完整的医疗急救记录。
2. 标准•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急诊科医生应及时接收患者,并确保继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交接过程中应保持沟通畅通,确保患者的信息传递完整准确,避免信息丢失或错误。
3. 注意事项•院前急救人员应记录患者的病史、护理措施和用药情况,并及时向急诊科医生汇报。
•急诊科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与院前急救人员共同商讨。
•交接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疗事故起着重要作用。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前急救团队和急诊科之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
危重病人优先入院制度
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 入院手续,护送入院。 ❖ 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 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 ❖ 传染病人一旦确诊转入传染病医院或有传染科的 综合医院后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终末消毒 ❖ 我院根本无条件救治的病人,条件允许下,立即 转院治疗。通知120及时转到其它有条件的医院 治疗。
4、一切抢救物品实行六固定(定数量、定位置、定管 理人、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定期维修)。各类抢救 设备要保持性能良好,防止抢救时出现故障。抢救室 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做好物品交接班,并做 好签名记录。
5、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要严肃认真、紧张而 有序的工作,对急诊病人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 心。未参加抢救的人员,不经负责人允许不准进入抢 救室。
急救工作流程相关护士 相关科主任
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
抢救小组成员 司机、保卫处
疾控中心、卫生局、派出所
急诊科
急诊科主任
相关科室值班医师
会诊制度
❖ (一)院内会诊: ❖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紧急会诊可直
接电话联系,后补会诊申请,被邀请人员必须随 请随到(10min内到位);急会诊30min内到 位,普通会诊24h内完成。 ❖ 2.会诊应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 上签字同意。被邀请会诊医生由主治医师以上担 任,会诊时邀请方应有主治医师以上陪同会诊。
Click to Edit Title
1、抢救室要求设备先进、齐全,功能格 局合理,制度严格,要求各种常见急症 的抢救程序。
2、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抢救基本功,做到 能随时熟练投入抢救工作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相关推荐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1(一)急诊检验制度1、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2、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
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
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3、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
4、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重症病人或病情突变者。
(三)急诊检验的基本项目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DIC诊断项目、疟原虫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2、尿液常规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隐血、尿胆原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3、大便常规检验:涂片镜检、潜血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测定,肝功能试验,以及其他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6、胃液的毒物分析:如巴比妥类、有机磷类的毒物测定,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2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
接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一、120医师接受任务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初步救治,并及时与急诊科电话联系(85875245),告知患者病情,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二、急诊护士接到急救车转送患者信息时应迅速做好接诊准备并通知急诊科相关专业医师。
三、救护车到达急诊科后,120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一道合理安置病人。
四、接诊护士快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患者的抢救或就诊,协助将患者安全转移至转运床上。
五、“120”医师与急诊医师交接病情及诊治过程;急诊护士观察患者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皮肤情况,询问“120”护士对病情的处置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
六、“120”急救人员将接诊病人的情况详细记录于《120救护车送入急诊科患者情况登记记录本》内,逐项填写不可漏项,送诊人员和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在记录本内签名。
七、全部交接完成并经急诊科同意后,120医护人员方可离开。
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