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教(学)案
高二12.5《多普勒效应》
12.5《多普勒效应》课题多普勒效应年级高二知识点来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五节《多普勒效应》学习目标物理观念:了解多普勒效应.科学思维: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科学探究:进行演示实验“蜂鸣器音调的变化”,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音调随波源与观察者距离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很好地保持交流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与实验结论的理解或想法,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重难点多普勒效应【自主预习】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的,观察到的频率波源振动的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填“增加”或“减小”),观察到的频率(填“增加”或“减小”);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填“增加”或“减小”)3.应用(1)测车辆速度.(2)测星球速度.(3)测血流速度.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2)当波源和观察者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2.如图1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S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该图表示____________现象,观察到波的频率最高和最低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图1【重点探究】警车鸣笛从你身边飞速驶过,对于警车向你靠近和警车远离的过程,你会听到警笛的声音在变化.思考下列问题:(1)你听到警笛的音调有何不同?(2)实际上警笛的音调会变化吗?(3)听到音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1.相对位置变化与频率的关系(规律)相对位置图示结论波源S和观察者A相对静止,如图所示f观察者=f波源音调不变波源S不动,观察者A运动,由A→B或A→C,如图所示若靠近波源,由A→B,则f观察者>f波源,音调变高;若远离波源,由A→C,则f观察者<f波源,音调变低观察者A不动,波源S运动,由S→S′,如图所示f观察者>f波源音调变高2.成因归纳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例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图1A.振针向右移动B.振针向左移动C.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小D.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大4.平直公路上,汽车正在匀速远离,用多普勒测速仪向其发出频率为f0的超声波,被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频率随汽车运动位移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5.(多选)如图2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图2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f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A.f增大,v增大B.f增大,v不变C.f不变,v增大D.f减小,v不变二、非选择题7.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波,如果该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A.波的衍射B.波的干涉C.多普勒效应D.波的反射(2)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频率一定等于增加减小(×) (×)多普勒效应A B【重点探究】(1)警车驶来时,音调变高;警车远离时,音调变低.(2)实际上警笛的音调不会变化.(3)警车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因此会感觉警笛音调变化.例1B解析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B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C错误;所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针对训练D解析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该汽车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与测速监视器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接收频率变高,所以被该汽车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巩固练习】1.BC解析A项和D项中所说的现象是能量传递的问题,不是多普勒效应.B、C两项所发生的现象是多普勒效应.2.CD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离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离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观察者听到这个音乐的音调比原来降低,即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降低,说明观察者和火车之间的距离在变大.所以A、B错误,C、D正确.3.AC解析振针(波源)前进方向上的水波变得密集,在其反方向的水波变得稀疏,因此振针向右移动;由于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水波波长变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
第5节 多普勒效应 教学设计
第5节多普勒效应[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2.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知识点1多普勒效应1.定义:多普勒效应指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2)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即感觉到的频率增加.(3)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小.知识点2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交通大城市中的一些路段通常需限制车速,如学校附近,在公路上安装多普勒测速仪便可监视到过往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符合要求.2.测天体运动通过测量某天体上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就可以算出此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3.医疗医院里用的彩超通过测定血液流速,可以检查大脑、眼底等处的血管病变.[判一判](1)产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振动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2)我们在剧场听演唱会时,听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的频率是不一致的.()(3)人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4)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5)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小.()提示:(1)√(2)×(3)×(4)×(5)√[想一想](1)火车进站和出站时,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能感受到汽笛的音调发生变化吗?(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作战的需要,现在的战斗机飞得越来越快,有些战斗机的速度超过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假设某爆炸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一架战斗机正在爆炸点附近远离它飞行,要使飞行员听不到爆炸声,战斗机飞行的速度至少多大?提示:(1)不能.坐在火车上的乘客感到汽笛声未变,是因为声源相对听者是静止的.(2)要使飞行员恰好听不到爆炸声,即飞行员正好一个声波也接收不到,则他随战斗机运动的速度应与波峰前进的速度一样,即战斗机应以340 m/s的速度飞行远离爆炸点.1.(多普勒效应)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C.多普勒效应是由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D.只要观察者位置发生变化,就一定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解析:选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音调()A.变低,变高B.不变,变高C.变高,变高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解析:选 C.火车进站鸣笛时,声源与观察者距离减小,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3.(多普勒效应)(多选)(2022·四川武胜烈面中学高二期中)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解析:选AD.根据多普勒效应规律,当汽车向你驶过来时,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A正确,B错误;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C错误,D正确.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多选)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检查身体的“彩超”仪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B.不仅机械波,电磁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C.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发生“红移”现象(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可以判断遥远天体正靠近地球D.静止的观察者听到某个单一频率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越来越高,说明声源正在远离观察者解析:选AB.医院检查身体的“彩超”仪是通过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故A正确;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故B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测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测到的频率减小,故D错误;“红移”现象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即频率变小,因此遥远天体应正在远离地球,故C错误.探究一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问题导引】1.生活中我们能否从飞机轰鸣声调的高低,判断它是从远处飞来,还是掠过头顶而去?2.站在马路边,一辆响着喇叭的汽车从身边驶过.你听到的喇叭音调是否变化?提示:1.能 2.变化1.波源频率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整波的个数.2.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变化,是接收者接收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波的个数)发生变化(大于或小于波源频率).3.发生多普勒效应的几种情况相对位置图示结论波源S和观察者A相对静止不动f波源=f观察者,音调不变波源S不动,观察者A运动,由A→B或A→C 若靠近波源,由A→B,则f波源<f观察者,音调变高;若远离波源,由A→C,则f波源>f观察者,音调变低观察者A不动,波源S运动,由S→S1f波源<f观察者,音调变高【例1】(多选)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B.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说明声源的频率升高了C.当声源和观察者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D.火车离站时,站台上的旅客听到火车的汽笛声音调降低[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是机械波,电磁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A错误;发生多普勒效应时,声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B错误;当波源和观察者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运动时,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C正确;火车离站时,站台上的旅客和火车相互远离,听到火车的汽笛声音调降低,D正确.[答案]CD[针对训练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C.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火车离你远去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解析:选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B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C错误;所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探究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问题导引】医院有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彩超,向病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以知道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主要体现了哪一种物理现象?提示:仪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是因为血液的流动使波源与接收仪器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多普勒效应测车速.(2)医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测定心脏跳动,了解血管血流等情况.(3)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为跟踪目标物(如导弹、云层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军事、航天、气象预报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4)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其他星系向着或远离地球运动的速率.2.超声波及其应用(1)定义:频率高于2×104 Hz的声波.(2)特点:大功率的超声波几乎沿直线传播.(3)应用:超声波洗涤,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探测仪,医用彩超等.【例2】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该电磁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________.A.波的衍射B.波的干涉C.多普勒效应D.波的反射(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轿车________(选填“超速”或“不超速”).(3)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2)因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又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警车车速大,故该车超速.(3)若该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此时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增大.[答案](1)C(2)超速(3)增大[针对训练2](多选)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是否超速,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时产生的声音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解析:选ABD.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以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A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汽车是否超速,B正确;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D 正确.(建议用时:15分钟)[基础巩固练]1.(多选)下列哪些现象是多普勒效应()A.远去的汽车声音越来越小B.炮弹迎面飞来,声音刺耳C.火车向你驶来时,音调变高,远离你而去时,音调变低D.大风中,远处人的说话声时强时弱解析:选BC.声波音调的高低由其频率决定,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会变化,B、C正确;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能量决定,声源越近,声波能量越大,听起来越响亮,但音调不一定变化,A、D不是由多普勒效应造成的.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波源发出的频率变小B.若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C.若观察者远离波源,则波源发出的频率变小D.若波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解析:选BD.若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变大,A错误,B正确;若观察者远离波源,波源发出的频率也不变,C错误;若波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D正确.3.(多选)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A.波速变大B.波速不变C.频率变高D.频率不变解析:选BC.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频率变高,B、C正确.4.(多选)如图所示,将上下振动的振针水平移动,移动过程中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水波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针向右移动B.振针向左移动C.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小D.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大解析:选AC.振针(波源)前进方向上的水波变得密集,在其反方向的水波变得稀疏,因此振针向右移动;由于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水波波长变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小,故A、C正确.[综合提升练]5.a为声源,发出声波.b为接收者,接收a发出的声波.若a、b在沿着两者连线的方向运动(速度都不超过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相互靠近,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低B.若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低C.若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高D.若a静止,b向a运动,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高解析:选D.b 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的高低关键是看声源a 与接收者b 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若远离则b 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比a 发出的低,若靠近则b 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比a 发出的高,故A 错误,D 正确;当a 、b 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可变大、可变小、可不变,故b 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与a 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关系不确定,故B 、C 错误.6.(多选)如图所示,在原点处做简谐运动的波源产生的机械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400 m/s.为了接收信号,在x =400 m 处设有一接收器A (图中未标出).已知t =0时,波已经传播到x =40 m 处,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波源振动的周期为0.05 sB .x =40 m 处的质点在t =0.5 s 时位移最大C .接收器在t =1.0 s 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 .若波源向x 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20 Hz解析:选BC.由图可知λ=20 m ,由T =λv =0.05 s ,A 正确;t =0.5 s =10T ,故x =40 m 处的质点在0.5 s 时仍处于平衡位置,B 错误;波传到x =400 m 的时间t 1=400-40400 s =0.9 s ,C 错误;波的频率f =1T =20 Hz ,若波沿x 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将减小,D 正确.。
2021-2022新教材粤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章第四节多普勒效应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多普勒效应1.理解波源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理解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3.能应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相关问题。
多普勒效应[情境导学]一列火车匀速驶过,这时站在路旁的工人师傅听到火车声的声波的频率等于火车产生的声波的频率吗?为什么?提示:不等于。
原因是发生了多普勒效应。
[知识梳理]1.认识多普勒效应波源或观察者或两者都相对于传播介质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就不相同的现象。
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加(填“增加”或“减小”);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填“增加”或“减小”) 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判断和测量车辆速度①修理铁路的工人可以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行方向和快慢。
②交警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已知频率的电磁波,可根据汽车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测出汽车速度。
(2)判断天体运动情况①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天体相对地球的速度。
②可以跟踪人造地球卫星。
(3)利用超声波测血流速度当声源与接收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这种频率的变化被称为频移。
经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频移与血流信号对应起来,通过处理频移信号可建立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简称为彩超,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2)当波源和观察者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
(×)(3)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4)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解析:选BCD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但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C正确;多普勒效应的本质是观察者接收的频率不等于波源的频率,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B、D正确。
多普勒效应
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4第二章第五节多普勒效应一、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多普勒效应》是继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后的又一波动过程共有现象,是高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内容,体现了生活物理的重要性。
本节课力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认识过程而致力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具体而言这一节内容要求不是太高,在教学中不要求推导速度与频率变化关系,但频率变化与相对运动关系却是要求学生掌握的。
教学过程中,将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逐步理解多普勒效应。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反馈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做好课堂整体的宏观把握。
2、学情分析1、知识背景:①学生已经知道了波及声音等相关的基本概念;②学生已经掌握了波的形成和传播机理,熟悉了波的干涉、衍射等内容。
2、能力背景: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理解能力;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对物理过程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②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的区别。
③知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相互靠近(远离)时,接收频率大于(小于)发出频率。
④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了解多普勒效应,提高学生对波的认识水平。
②通过多普勒效应形成过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②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学习习惯。
③体验生活物理,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②知道波源与观察者间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与发射频率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资源相关影像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情景导入,借助火车、汽车的行驶,提出汽车驶近时汽笛声频率的变化关系。
多普勒效应教案
2.6多普勒效应教学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于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4、通过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培养学生具有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多普勒效应及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对多普勒效应的解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学生回忆当自己在汽车站、火车站、马路边时,听到喇叭声、汽笛声有何变化,规律如何?并播放录音(像)。
1842 年初夏的一天,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心爱的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多普勒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研究相关问题。
二、新课展示:一) 、多普勒效应:1、现象: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听行驶中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向你驶来时,感觉音调变高;当火车离你远去时,感觉音调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
2、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注意区分两个频率) 。
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解释:(1)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我们在初中学过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决定声波的音调.演示课件:声波的波面图.说明: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如右图所示,当波源 S 和观察者 A 都不动,若波源频率为 20Hz,则波源每秒发出 20 个完全波,这 20 个完全波通过观察者的时间为 1S,即观察者每秒接收 20 个完全波,因此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没有改变,听到的是“原声原调”.(2) 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演示课件: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的情况.可以看到,在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举例:如右图所示,波源不动,观察者向波源由A 点经1 秒钟运动到 B 点,虽然波源每秒仍发出 20 个完全波,但观察者每秒接收到 21 个完全波,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同样的道理,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演示课件: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的情况.可以看到,波源向右运动时,波源右方的波面变得密集,左方的波面变得稀疏,也就是说,波源右方的波长变短,左方的波长变长,如右图所示,因此,当观察者在波源右方时,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的频率增大.同理,当观察者在波源左方时,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师生共同总结:声源和观察者相对位置变化与音调变化的关系:小结: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 如果二者相互接近,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讨论: 想像你以声波的速度随同某一个波峰一起远离波源, 会是什么情景? (在 运动过程中, 你接收不到任何一个完全波, 接收的频率变为零, 即听不到波源的声响. )4、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 普勒效应。
物理教案多普勒效应
物理教案多普勒效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2.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多普勒效应的数学表达式。
2. 多普勒效应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多普勒效应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 讲解:教师讲解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定义:物体辐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的现象。
原理:当光源和观测者相互靠近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波长变短,频率变高;当光源和观测者相互远离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波长变长,频率变低。
数学表达式:λ= λ₀(v + v₀) / (v v₀)其中,λ为观测者接收到的波长,λ₀为光源静止时的波长,v为光源的速度,v₀为观测者的速度。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几个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案例,如:救护车鸣笛、红绿灯变化等,让学生分析其原理。
4.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如:使用激光笔和镜子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频率变化。
5. 应用拓展:教师介绍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雷达、声纳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绘制多普勒效应的示意图,分析案例等。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多普勒效应在宇宙学中的应用,如: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推断宇宙膨胀。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多普勒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地震预测等。
七、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多普勒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见解。
高二物理教案:多普勒效应
高二物理教案:多普勒效应【】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
在此高二物理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二物理教案:多普勒效应希望能给您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物理教案:多普勒效应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感性上认识一下多普勒效应。
二、预习内容1)蜂鸣器静止,学生听声音有无变化;2)两个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前后,手中牵一根绳,让发生器在绳上快速运动,其他学生注意听声音有无变化3)生活中有无类似的现象?学生举例:行驶中的汽车鸣笛;火车鸣笛进站;飞机起飞等4)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决定?答案:1)静止时,听不到声音的变化;2)发生器靠近时,声音变得尖锐(音调变高);发生器远离时,声音变得低沉(音调变低).3)学生举例:行驶中的汽车鸣笛;火车鸣笛进站;飞机起飞等4)音调的高低由声源频率的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二、学习过程探究(一)多普勒效应成因分析【问题】(一)多普勒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平时我们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那么大家有无想过,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在产生多普勒现象时有无可以遵循的物理规律存在?【问题】(二)在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感受到声音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与声源的频率相同吗?答案:声源的频率: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观察者的接受到的频率: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的。
【问题】(三)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那么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的频率二者与运动有什么关系?答案:实际的多普勒效应比较复杂,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现象,即当波源和观察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相对运动时的情况。
多普勒效应教案
多普勒效应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2.能够应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和频率变化。
3.能够分析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内容:1.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和原理2.多普勒效应公式及应用3.实际应用中的多普勒效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多普勒效应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多普勒效应的概念。
例如,车辆经过时发出的声音会因为车辆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
Step 2:介绍多普勒效应的原理(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即当光或者声音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到的频率会比真实频率高,当光或者声音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到的频率会比真实频率低。
Step 3:讲解多普勒效应公式及应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多普勒效应的公式:频率变化率=(观察者与源之间的相对速度)/(光或声速度)教师通过实例和计算题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和频率变化。
Step 4:探究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天文学中用于测量星体的速度,交通工具上的速度测量和超声波测距等。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原理、公式和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多普勒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应用的可能性。
教学资源:1.多普勒效应的实例材料(车辆通过时的声音变化、天文学中的应用等)2.多普勒效应公式的计算题目3.多普勒效应的实际应用的介绍材料(超声波测距仪等)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设计几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和应用。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评估他们对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意义和影响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多普勒效应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练习,并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文章。
说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案可相应进行调整和修改。
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不变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也不变(例:二者同速同
向运动、波源绕观察者做圆周运动接收到的频率都不变)
注意:
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只是观察者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特有的现象,不仅机械波,电磁波 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4秒
课堂训练:
6.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7.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A)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课堂训练: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 都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 波源的频率不变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 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它 适用于一切波
雷达测速用的电磁波,光速远大于车速,不需要考虑多 普勒效应,如果是超声波要考虑,B错误。C铁路工人是 根据振动的强弱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课堂训练:
4.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 是( AD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从C点向D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C点向B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高三物理上册《多普勒效应》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小组内共同探究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总结优点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如救护车的警笛声、列车的呼啸声等,让学生感知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讲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此外,本案例还将结合现代科技发展,介绍多普勒效应在航天、天文观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奠定基础。
3.通过实例分析,如列车的呼啸声、雷达测速等,让学生理解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引导学生掌握多普勒效应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问题:“多普勒效应在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这些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整理出多普勒效应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实例——救护车警笛声的变化作为导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多普勒效应。这种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对多普勒效应有了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多普勒效应》
救护车与观察者 之间相对运动。
二、多普勒效应的解释
①波源振动的频率 f
波源每完成一次全振动,便向外发 出一个波长的波;而波源的频率等于单 位时间(如1S)内波源完成全振动的次 数,所以波源振动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 内波源向外发岀完整的波的个数。
②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
对观察者来说,他接收到的波的 频率等于他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 整的波的个数。
思考1:若波源运动的速度等于波传播的速度会怎么样?
u
S
••• •
波源速度趋于 波速,所有波面 在一点相切,接 收频率趋于无 穷大。
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拓展
思考2:若波源运动的速度大于波传播的速度会怎么样?
当波源在介质中的运动速度大于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这时波源(物体)
本身的运动会激起介质的扰动,激起另一种波,此时的运动物体充当了另一种波
S
3、当波源不动,观察者以v0远离波源运动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
产生原因 ③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的数目减少,观 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f′<f
S
4、如果观察者不动,波源向观察者运动
波源S发出球面波, 每一波面的球心就是发出 该波时波源所在的位置。 当波源不运动时,波纹间 距是均匀的;而当波源向 右运动时,相当于波面的 球心向右运动,波源右方 的波面变得密集,波长变 短;波源左方的波面变得 稀疏,波长变长。因此, 在波源右方的观察者,单 位时间内接收到完整的波 的个数就增多,即接收到 的频率增大。
6、运动和频率的关系
波源的运动 观察者运动
情况
情况
频率的关系
★ 波源静止 观察者静止
S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5多普勒效应学案
5.多普勒效应1.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2.培养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了解多普勒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1.定义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多普勒效应。
2.产生原因(1)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增加。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减少,观测到的频率减小。
无论波源与观察者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是否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不变,改变的仅是接收到的波的频率。
当你站在路边,警车鸣笛从你身边飞速驶过,对于警车向你靠近和警车远离的过程,你会听到警笛的声音在变化。
问题1你听到警笛的音调有何不同?提示:警车向你靠近时听到警笛的音调变高,警车远离时听到警笛的音调变低。
问题2实际上警笛的音调会变化吗?提示:不会。
问题3听到音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警车与人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1.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2.相对位置变化与频率的关系(规律)相对位置图示结论波源S和观察者A相对静止,如图所示f波源=f观察者,音调不变波源S不动,观察者A运动,由A→B或A→C,如图所示若靠近波源,由A→B,则f波源<f观察者,音调变高;若远离波源,由A→C,则f波源>f观察者,音调变低观察者A不动,波源S运动,由S→S2,如图所示f波源<f观察者,音调变高【典例1】(2022·江苏苏州质检)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1)该图表示的是()A.干涉现象B.衍射现象C.反射现象D.多普勒效应(2)波源正在移向()A.A点B.B点C.C点D.D点(3)观察到的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是对多普勒效应的分析,判断问题时必须明确如下几点:①常见的波动现象有哪些?②怎样根据波形判断波源的移动方向?③波源的移动对观察到的波的频率有何影响?(1)D(2)A(3)B[(1)由于题图所示波源左方的波面密集,右方的波面稀疏,可知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中波源运动的情况,即D选项正确。
《第三章 5 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如雷达测速、车辆测速等。
3. 能够应用多普勒效应诠释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将多普勒效应与实际现象结合,运用物理知识诠释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超声波设备、激光设备等。
3. 准备教师演示用的车辆测速设备,用于演示多普勒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多普勒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如何应用多普勒效应诠释相关现象,以及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具体内容如下:1. 引入:起首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如火车进站、救护车警报等,让学生感受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原理讲解: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图表,详细诠释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包括波源挪动时波长和频率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如雷达测速、医学超声等。
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他们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多普勒效应相关的现象,并尝试诠释它们。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多普勒效应的实际表现。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吹奏乐器时音调的变化,或者在繁忙的交通路口观察交通警笛音调的变化。
5. 总结与反馈: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6. 作业安置:安置一些与多普勒效应相关的思考题和实验题,以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通过多普勒效应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波和光波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以下是一些思考题和实验题,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思考题:1. 描述一下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如何影响声波和光波?2. 如果你在挪动的过程中观察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如何与多普勒效应相关?3. 如果声源相对于观察者以恒定的速度挪动,那么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声源靠近或遥离观察者,频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 在光波的情况下,当光源挪动时,光的频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现象如何影响我们观察到的颜色?5. 假设你正在驾驶一辆车,当你靠拢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例如,一辆车或一个人)时,你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如何影响你的驾驶体验?实验题: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教学课件
演示一:火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 演示一:火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
请学生配火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声音。 请学生配火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声音。
演示一: 演示一: 注意听声音除音量大小以外的变化。 注意听声音除音量大小以外的变化。
总结:靠近时音调变高,远离时音调变低。 总结:靠近时音调变高,远离时音调变低。
五、观察者不动,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观察者不动,波源向观察者远离。
总结: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 总结: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
波源的运动 情况 波源静止 波源静止
观察者运动 情况 观察者静止 观察者朝着 波源运动 观察者远离 波源运动 观察者静止 观 察 者 接 收 频 率
总结: 总结: 1、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 在多普勒效应中, 变的, 变的 , 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 , 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 化。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 2、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 不仅机械波, 不仅机械波 , 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作业 1、创新方案写完 、 2、课时练交 、 3、书本本节作业写书上 、
一、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 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 对运动,使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 接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 对运动,使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 现象。 现象。 • 波源的频率 : 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完全波 波源的频率: 的个数。 的个数。 • 接收到的频率 :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 接收到的频率: 到完全波的个数。 到完全波的个数。 v
频率的关系 等于 大于 波 源 的 频 率
波源静止 波源朝着观 察者运动 波源远离观 察者运动
高中物理多普勒效应教案
高中物理多普勒效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和原理,知道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2.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3.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4. 多普勒效应的实验探究5. 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多普勒效应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多普勒效应的现象。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多普勒效应?”2. 新课:介绍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多普勒效应的概念。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4. 案例分析:介绍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交通警笛、医院彩超等,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实际意义。
5. 巩固知识:布置一些有关多普勒效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并进行简要描述。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和模拟实验,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和现象。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多普勒效应。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5.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包括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多普勒效应基本概念的理解。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
由于观察者跟波源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接收到的 波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 实际中有很多应用.
【解析】 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 勒效应可测定遥远天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故 A 正确.被运动 的物体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该电磁 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 的速度,故 B 项正确.对于 C 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 弱来对火车的运动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时与空气摩 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 关,故 D 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A、B、D.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课 件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课 件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测车辆速度: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 频率已知 的
超声波,同时测量 反射波 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
变化的多少
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2.测星球速度: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 频率.
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由此可知 汽车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课 件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课 件
2.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在地球上接来自到的遥远天体发出 的光波频率,与地球上相应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以 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课 件
3.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1 s 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 密部)的数目 增加 ,接收到的频率 增加 ;反之,当波 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 降低.
多普勒效应—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 必修第 一册课 件
大学物理多普勒效应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多普勒效应的公式及其应用。
2.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和现象。
3. 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物理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多普勒效应的产生条件及其现象。
教学难点:1. 多普勒效应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多普勒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普勒效应实验装置(如音源、接收器、扬声器等)。
2. 多普勒效应相关视频或图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火车鸣笛声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火车接近时声音变尖,远离时声音变低?2. 引出多普勒效应的概念,介绍其发现者和基本原理。
二、讲授新课1.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多普勒效应的产生条件: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3. 多普勒效应的公式:- 当波源向观察者移动时:\( f' = \frac{f \cdot v}{v - v_s} \)- 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 f' = \frac{f \cdot v}{v + v_s} \)- 其中,\( f' \) 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 \) 为波源频率,\( v \) 为波速,\( v_s \) 为波源速度。
4. 多普勒效应的现象:- 波源向观察者移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高,波长变短(蓝移)。
- 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红移)。
三、实验演示1. 通过实验演示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和现象,如火车鸣笛声变化、雷达测速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原因。
四、课堂小结1. 回顾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公式和现象。
2. 强调多普勒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天文学、医学、交通等领域。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多普勒效应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多普勒效应》教案
板书设计
2.6 多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
1.现象:
2.概念:
3.成因分析:
○1波源和观察者均不动:f’=v/λ=f源
○2波源不动,观察者靠近:f’=v+v1/λ>f源
○3波源不动,观察者远离:f’=v-v1/λ<f源
○4观察者不动,波源靠近:f’=v/λ-v2=v/(v-v2)T>f源○5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f’=v/λ-v2=v/(v-v2)T<f源总之: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
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雷达测速仪
2.判断火车运动快慢和方向
3.判断汽车速度
4.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