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精选文档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之中医操作

答案:⑴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左输穴的旁边;⑵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请演示常用的闪火拔罐方法?
答案:⑴暴露应拔罐的部位;⑵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⑷根据不同要求确定具体拔罐时间。
环球网校
3、如何按虚里?
答案:脉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为里证,脉虚(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虚证。
4、请演示艾条雀啄灸的操作?
答案:⑴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⑵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⑶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⑷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5、请演示夹持进针法操作?
答案:⑴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6、请演示寸口脉诊的操作?
答案:⑴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⑵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⑷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⑸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7、请演示艾条温和灸的操作?
答案:⑴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cm~3cm左右进行熏烤;⑵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5分钟~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1 2 下页。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试题与标准答案)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试题与标准答案)1.演示颈部淋巴结查体及胸部间接叩诊法。
答: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
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叩诊板,置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的方向叩击于板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
2.请演示肺部听诊。
答: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
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码改变。
3.请指出标志胆囊炎的压痛点并进行操作。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
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4.病人诊为肝硬化腹水,怎样进行移动性浊音的检查?答: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
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如果腹水量少,用以上方法不能查出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
也可让患者站立,如下腹部积有液体而呈浊音,液体的上界呈一水平线,在此水平线上为浮动的肠曲,叩诊呈鼓音。
5.请演示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的操作方法。
答: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者角膜,正常时双侧眼睑迅速闭合。
腹壁反射:被检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7~8)、脐平(9~10)及腹股沟上(胸11~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
中医、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西医基本操作

中医、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西医基本操作第二站西医基本操作第一节外科洗手1、外科洗手先用肥皂水刷洗,然后使用化学消毒溶液浸泡手臂,可以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但不可能完全消灭位于皮肤深层如毛囊、皮脂腺等处的细菌。
2、紧急洗手当情况紧急,手术人员来不及做常规洗手消毒时,宜先用普通肥皂洗去手和前臂的污垢,继用2.5%~3%碘酊涂擦双手及前臂,再用70%酒精拭净脱碘。
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后,再戴第二副无菌手套。
3、肥皂洗手先用肥皂及清水将手臂按普通洗手方法清洗一遍,再用消毒过的毛刷蘸肥皂水(或肥皂),顺序交替刷洗双手及手臂,范围从手指尖至肘上lOcm处,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蹼、手掌侧等部位。
每次洗刷3分钟后,手指向上,肘部屈曲朝下,使清水顺上而下冲净手臂上的肥皂水。
如此反复刷洗3遍,共约l0分钟。
用无菌毛巾从手向肘部顺序拭干,然后将双手、前臂至肘上6cm处浸泡于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溶液中5分钟,浸泡时用泡手桶内的小毛巾反复轻轻擦拭手及前臂,最后屈肘将手举于胸前(以双手勿低于肘、勿高于肩为度),晾干。
洗手消毒后,若手臂不慎碰触未经消毒的物品时,应重新洗手。
第二节戴无菌手套1、戴干手套先穿无菌手术衣,用手套袋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敷擦双手,使之滑润,用右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的翻折部提出手套,使两只手套拇指相对向。
先用左手插入左手手套内,再将戴好手套的左手2~5指插入右手手套的翻折部内,让右手插入右手手套中,然后将手套翻折部翻回套压住手术衣袖口。
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在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举于胸前,切勿任意下垂或高举。
2、湿手套的戴法在灭菌手套内先盛放适量的无菌清水,使手套撑开,手易于伸入。
选取适合自己手大小的手套,解开灌有清水手套套口的绳结。
以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提住撑开套口,迅速将右手伸入右手套内,使各指尖直达手套指部之顶端,然后将右手腕向上背伸,使手套中积水向腕下方流出。
再用右手指插入左手套的翻折部,并提起,将左手同上法插入手套中,使水依右手方法从腕下部排出。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中医基本操作试题与标准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中医基本操作试题与标准答案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中医基本操作(试题与标准答案)来源:医学全在线更新:2007-5-15 执业医师论坛21.如何操作艾条温和灸法答: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就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便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和防止烫伤。
22.请演示拍法和理指法的操作方法。
答: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处3~5遍。
理指法:一手食、中指屈击呈钩状,挟住患者手指的两侧,自根部往指尖部进行滑利捋扯动作。
23.请演示针灸时进针的一般操作方法。
答: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
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提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向深层。
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24.请演示推拿擦法和推法。
答:擦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后小鱼际附着于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磨擦。
推法:用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连环运动。
25.请演示针灸中不慎针身断裂残留在患者体内如何处理答: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
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手指或摄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便断端暴露体外,用摄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在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的药是()。
)。
渴,神疲欲寐,脉沉微者,治宜选用()。
声,似喘非喘,治宜选用()。
,治当()。
()。
治宜用()。
血,诊断应是()。
脉滑而缓,应选择治法是()。
(吐血整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之第二站

基本操作(11分钟:16分操作+2分问题+2分素质)基本操作(11分钟:16分操作+2分问题+2分素质)共同点:口罩、帽子(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无菌术:手术区消毒、铺巾手术刷手法穿脱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共同点:要注意何处为清洁区、什么地方不能碰急救法:脊柱损伤的搬运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共同点:评估生命征»»验查伤口、病情、要有紧张感经口鼻的面部操作:吸痰术吸氧术胃管置入术三腔二囊管止血法共同点:头部治疗盘及巾»»手电筒查鼻口有备物的操作:清创术脓肿切开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换药与拆线导尿术四大穿剌术动静脉穿剌术共同点:三大准备: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告知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自身准备(戴口罩帽子洗手)»»摆体位暴露及定位»»消毒»»铺洞巾»»麻醉»»操作»»结束后(整理备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待注意事项)等;手术区消毒、铺巾(审题:是否已手臂消毒、是否特殊伤口)消毒:(未手臂消毒者完成术野暴露及手消毒分→暴露范围超过消毒范围分)→戴口帽分→左手碗右手钳站患者右边分→钳头始终低于手分→由内向外(特殊部位)1遍晾1min酒精脱碘2遍)分→不留空白分→后消毒不超前范围分→上自乳头下至大腿上中三分一两侧至腋中分;铺巾:四巾前部反折面朝下近切口对齐成方形分→从会阴到对侧到头侧到近侧分→巾钳不碰皮肤适量夹朝外固定分→助手协助铺中单对齐前巾放切口先足侧后头侧分→助手协助放大单(自看标记或摸厚度定头部)头过麻醉架余三边下垂过台边30cm分;手术刷手法(拱手势贯穿全过程)(换鞋穿衣戴口帽修指甲)衣袖挽至肘上10cm上10cm(注意指甲指蹼) 3次3分钟70%酒精泡肘上6cm 5分钟穿脱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审题:是否换台手术要求脱手术衣及手套)穿手术衣:准确整抓手术衣边缘中部不污染下面手术衣带面外前结腰间戴无菌手套:选码折包对拇指(要大半号)手四指插入左手翻折内面助左手戴好分→先右插左手翻折脱左手露拇指再左手插入右侧翻折全脱右手后右手从内面贴肉脱左手翻折穿脱隔离衣(审题:半污染区清洁朝外、污染区清洁朝内)穿隔离衣:(戴口帽下手表袖过肘并洗手)持领取下清洁朝已带朝外露内口左手持领右手伸入袖内上抖左手拉领右手露领中交接再穿一分→两手由前领中由前向后到领后扣领再扣袖5cm由前到后逐渐分→两手背后对衣边左手右折后右手压按左手顺势拉腰带包压折叠处最后腰带背后交叉身前打结脱隔离衣:臂消毒刷洗冲洗擦干双手2分钟手入左手袖内拉袖并没手后左手隔衣外面拉右侧袖并没手再双手袖内对齐逐退出手持领清洁面向外(内)挂钩上脊柱损伤的搬运(审题:是否有颈部损伤)检测生命体征柱伸直位双手放身前(患者同时用力(指挥者口令) (指挥者口令)臂大腿小腿4带子于担架或木板上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审题: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三角巾还是夹板固定)检测生命体征止血:位置在伤口近心端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一下肢大腿中上三分一手指指根部60分松3分钟不超过4小时)伤口处理:充分暴露包扎:(包扎由远端到近端)绷带环形包扎(小伤口)螺旋形包扎(粗细一致时)螺旋反折包扎(粗细不一致)“8”字形包扎(关节部位)帽式包扎(头顶肢体残端)三角巾包扎(头顶部);三角巾固定上臂:折叠燕尾式结前臂成90度悬于胸前夹板固定上、下肢:所选夹板要超过(固定近心端)下端固定踝关节及足底(手掌)(上臂)用毛巾等软物铺垫在夹板及肢体间(特别关节突出处)1cm为松紧度心肺复苏(要有紧张感)(唤拍评估人意识触压右颈动脉判心跳)仰卧背下垫硬板解衣松带去枕头检查呼吸道保通畅清除口泌及异物指不触壁→肘伸直全身压陷3到5cm松开手掌不离壁按松等长频率每分100次连线垂直地再右手继续抬颏左手拇食捏紧鼻孔1秒上边看胸廓起量约400到600ml 30吹2至少2循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助手协助接输氧管)考生站头顶去枕举头托下颌接气囊再接贮氧袋8到10L/minEC400到600ml频每分10到12诊双肺呼吸音捏放气肿看胸廓超伏吸痰术(两次的吸痰操作即咽喉及气管深部→分清是否普通或侧孔)患者头右放治疗巾及盘取患者半卧位头侧偏检查患者口鼻取义齿测粗管通畅负压调在40到53.3kPa测通畅并润滑每次15秒以内3至5尽口咽内分泌物弃吸痰管至污物筒内脱手套检查口鼻擦拭泌物取下巾询问感受助卧位整理器械吸氧术(审题:面罩导管鼻塞各不同)根据病情调流量记录时间流量(操作完毕交待注意及清洁)停吸氧时取吸具»»关流量表»»关总开关»»开流量量放余气»»再关流量表);胃管置入术(审题:是否接引流袋)解释工作取半卧位戴好口帽并洗手分→备物不忘听诊器取出胃管比划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油涂抹插入部插入14至16cm(咽喉部)时嘱吞咽顺势前推插到预长度(45至55cm) 手电检查胃管是否盘口中擦拭清洁撤盘脱手套双固定管(鼻翼及面颊)引流袋三腔二囊管止血法(3囊3标记2数据)询问除外冠心高压心衰检查鼻腔及清洁分→备物不忘血管钳(管气囊)涂石蜡油插入50至65cm内)150至上牵引器1斤沙袋放床头角度45顺鼻腔(100至150ml)同样闭上血管钳(术后严密观察及清洁整理)可持续24小时后必须减压15至30分钟减压前喝石蜡油10/无出血时30分钟再充气12小时后喝石蜡油放气减压留管观察24小时无出血时考虑拔管/拔管时喝石蜡油»»放食管气囊»»放胃气囊»»缓慢拔出);清创术(审题:伤口时间是否超过6小时清洁或污染注意清创伤口的两次处理)戴口帽洗手冲洗(生理盐水»»双氧水»»生理盐水)及初步验伤(出血异物神经肌肉肌腱)套洗手消手臂(口述)1cm处浸润麻醉分→清理伤口修皮去异物死物再次两冲洗2针以上定(垂直)脓肿切开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扁这(范围15cm以上)中央确定脓肿脓肿用尖刀)安装刀片持刀1cm)塞不出血(弧朝外穿线穿后两边线不等长)握持正确夹近针眼中后三分(左手回镊接右器)左手拉线右手打结防滑结1厘米1cm换药与拆线(审题:是否特殊伤口有不同消毒是否到折线时间)换药:患者准备(核告配取平卧位充分暴露伤口)洗手戴口帽))向上放污盘两把镊子不混用)右手操作左手递两镊空中不相碰镊70酒精内向外消外缘两三遍(伤口只能用盐水特殊伤口用双氧水)垂直长轴)拆线:洗手揭纱暴露口70酒精由内向外消5到6cm导尿术(审题/(2(核告配备)戴口帽洗手戴手套右持镊上而下外而内消毒外阴(阴阜阴囊阴茎/阴阜大阴唇)茎翻包皮(或分开大阴唇)消尿道口及龟冠(小阴唇尿道口)(最后棉球尿道到肛门)(尿口)) 15女6到8)(2(7到1015到20)回拉卡住);四大穿剌术(注意:骨穿腰穿进出针要插针芯/胸穿腹穿进出针要末端夹闭)(核告配备)戴口帽洗手(○,胸)胸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腹)腹平/侧卧位(○,腰)腰侧卧背与床垂直头前曲手所膝贴腹(○,骨)骨仰卧位○,胸)胸液叩诊实音处肩胛或腋后七八肋间腋中六七肋间气锁骨中线2肋或腋中四五肋间(○,腹)腹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一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1cm偏左偏右1。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在实践技能的考试中,第二站中基本操作里,中医操作经常考查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针灸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在考试中常考的是哪些内容呢,在此,根据往年考试常考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实践技能考试中,针灸操作技术常考查的内容汇总: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腧穴适宜何种体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常考题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常考题体格检查1、演示手术区皮肤消毒的全过程。
(5分)答案与评分要点:(1)先用2.5%碘酊棉球或小纱布团以切口为中心向周围皮肤顺序涂擦2遍。
(1分)(2)待干后再用70%酒精涂擦2~3遍,以充分脱碘。
(1分)(3)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1分)(4)如为腹部手术,可先滴少许碘酊于脐孔,以延长消毒时间。
(1分)(5)消毒步骤应该自上而下,自切口中心向外周,涂擦时应稍用力,方向应一致,不可遗漏空白或自外周返回中心部位。
对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逐渐涂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
(1分)2、演示肱二头肌反射的检查方法。
(5分)答案与评分要点:(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屈曲的肘部。
(2分)(2)检查者将左手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用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指甲。
(3分)3、演示腹部九区法的分区方法。
(5分)答案与评分要点:(1)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
(2分)(2)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
(1分)(3)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1分)(4)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所做的垂直线。
(1分)4、演示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分)答案与评分要点:(1)止血带的缠扎部位:上肢应选择在上臂的上1/3,下肢应在股部中、下1/3交界处。
(1分)(2)用棉垫、纱布、衣服或毛巾作为衬垫物。
(1分)(3)以左手拇指、示指和中指夹持止血带的头端,右手拉紧止血带环绕肢体一周后并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周,止血带的尾端放置在左手示指与中指之间,由示指和中指将尾端从止血带的下面拉过,使之成为一活结。
(2分)(4)如需放松止血带,将尾端拉出即可。
(1分)5、演示肝—颈静脉返流征的检查方法。
(5分)答案与评分要点:(1)被检查者取半卧位,观察平静呼吸时颈静脉充盈度。
(2分)(2)检查者手掌以固定的压力按压被检查者腹部脐周部位,观察是否有颈静脉充盈度增加。
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

断针的处理
01
方法﹕针体露出皮外可用镊子钳出,若断针残端与皮肤相平,但能见残端者,可用左手拇、食两指于针两旁按压皮肤,使针端露出皮肤之外,然后拔除。全部没入皮下的断针需外科手术处理。
02
艾柱无疤痕灸
03
方法﹕将小或中艾柱置于皮肤上,上端点燃、当燃剩2/5时,患者感到热时,用镊挟去,换柱再灸,一般3~7壮,局部红晕为度。
提插补泻法
1
针刺入应刺深度的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至上1/3。反复操作三次。
烧山火法
计刺入应刺深度的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反复操作三次。
3.间接叩诊法(指指叩诊法) 注意点﹕(l)板指指节紧贴被叩部位。 (2)用腕指关节运动叩击,叩 指打击后立即抬起。 (3)同个部位、同样时间间隔、 同样力量、重复数次。 4.肺部的叩诊法 顺序﹕由健侧开始,自上而下,两侧对照。 肺上界﹕锁骨上3cm, 肺下界﹕锁骨中线第六肋,腋中线第八肋, 腋后线第十肋。
04
艾条温和灸法
方法﹕点燃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约2 ~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约5~7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对于神志不清者或小儿,医生可用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热度,以防止烫伤。
闪火法拔罐
方法﹕用镊子持95%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注意勿烧热罐口,以免烫伤。
透天凉法
2
晕针的防治
弯针的处理
方法﹕停止操作,已刺之针迅速起出,平卧头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给予热茶水或糖水。重者可选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水沟等穴指压或针刺,亦可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
考内容汇总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
在的考试中,第二站中基本操作里,中医操作经常考查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针灸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在考试中常考的是哪些内容呢,在此,根据往年考试常考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中,针灸操作技术常考查的内容汇总:
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腧穴适宜何种体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
捻转补泻: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2.灸法操作:
此部分内容常会让演示艾灸中直接灸及间接灸中一些常见灸法的操作。
常见的有:
隔姜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3)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4)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隔蒜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
3)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温和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
3)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通过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回旋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3. 其他针法操作
一、点刺法: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
3.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4.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刺入 3~5mm 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
5.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二、挑刺法: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3.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
4.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l~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黏液。
也有再刺入5m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4.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常见的几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考试中常会考到的有晕针及弯针的处理。
其他也会涉及。
)
一、晕针的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二、滞针的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三、弯针的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
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
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四、断针的处理: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予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
手术取出。
5.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熟记其主要的穴位治疗及治法内容)
一、偏头痛
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二、落枕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风寒袭络者,加
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嚣、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三、中风(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2)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四、哮喘(1)实证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2)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五、痛经(1)实证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2)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六、扭伤治法:祛瘀消肿,舒筋通络。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踝部: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
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
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
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七、牙痛治法:祛风泻火,通络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八、晕厥治法:苏厥醒神。
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九、高热治法: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十、抽搐治法:醒脑开窍,息风止痉。
以督脉及手足厥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十一、呕吐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十二、泄泻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
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
十三、内脏绞痛胆绞痛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以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肾绞痛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配穴: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加委阳、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