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 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了解风俗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风俗在实际生活中的传承与发扬”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描述家乡的风俗。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家乡风俗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写作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风俗,通过收集、整理有关家乡风俗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注意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质量。具体内容包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描写方法,生动地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查阅资料,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如何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知识:介绍家乡风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2. 写作方法指导: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和起草。

3. 文章结构布局:开头、中间、结尾的写法,以及过渡的使用。

4. 语言表达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风俗活动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

- 难点: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和构思,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风俗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具:写作素材收集记录表、草稿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风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3. 写作方法指导:教授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和起草,以及如何布局文章结构。

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素材和构思,互相交流启发。

5. 写作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俗- 正文:包括风俗背景、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要点。

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交流,了解更多家乡风俗,准备下次课堂分享。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写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习作内容】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练习。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次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

教材第一部分,首先点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并配以三幅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提示既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并从怎么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相应指导;教材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评改和展示提出了具体建议。

教材建议把全班学生的习作集中起来编一本风俗作品集,为学生创设分享、展示习作的平台,提升学生习作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选取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介绍风俗时,要抓住重点,分清详略。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选取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介绍风俗时,要抓住重点,分清详略。

【课时安排】指导习作+完成草稿 2课时【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或问长辈,了解本地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里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晰目标1.同学们,你了解这些习俗吗?(展示春节拜年、正月十五赏花灯、除夕夜包饺子、中秋吃月饼图片)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千载的民风民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描述风俗的特点、起源、发展及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3. 结合亲身经历或感受,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调查、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风俗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

3.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文。

6. 修改润色: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指导。

7. 优秀作文展示: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风俗特点、起源、发展、意义3. 写作要求:选材、构思、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部编版小学6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部编版小学6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学会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学会适当写写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重点】1.学会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学会适当写写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安排】1.导入。

用学生熟悉的春节风俗画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选材。

通过风俗习惯图片,引发学生选材,挖掘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家乡风俗习惯的特点以及仪式,或经历的风俗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3.写特点。

学会抓住“家乡的风俗”的特点或仪式等进行描写的写法,可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刻画风俗习惯或活动情景,也可以通过写风俗活动写出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格伦大语文作文课堂。

这节课我们的习作题目是“家乡的风俗”。

同学们一定听过不少有关家乡风俗的神话传说或生活故事,也一定经历过或看见过许多有关风俗生活的活动或仪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写有关家乡的风俗。

写“家乡风俗”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

1.同学们先来看四张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都与哪些风俗习惯有关吗?想,在心里描述一下。

与同学交流。

好了,我们先来挖掘我们家乡的风俗特点或仪式。

二、抓特点(不同的风俗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抓住这一点突出介绍)刚才,大家都看了有关春节拜年、包饺子、放爆竹、贴对联的风俗图片,那么,想一想,试一试,能不能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其中一个风俗呢?好了。

大家对春节风俗都了解的很清楚,而且介绍的也很详细恰当。

那么,大家有哪些春节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妨说一说:三、抓场景活动场景是凸显家乡风俗习惯的重要方法,你是否参观或参加过一些风俗活动呢?将你所见所闻写下来,注重活动的场景描写。

这段文字,小作者就写一个“贴福字”的场景,将“福”字倒贴,并且设置了一个与妈妈对话的场景,内容充实而有趣味。

好,大家对春节的习俗都了解的很清楚,也都说了自己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形象的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生动的展现出来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描述家乡的风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写出民风民俗的特点。

2.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民风民俗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节日。

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设计意图:习作与生活相联系,说说知道的节日就是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消除习作的畏惧感,以迅速进入一个自由表达、自由发挥的情境中。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课件出示)这次习作内容可以写什么?①介绍一种风俗;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①介绍一种风俗。

想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也可以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审题,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本次习作。

三、写作指导。

1.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家乡的风俗特点:分析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3. 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

4. 家乡的风俗活动: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3. 分析家乡的风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4. 讲述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5. 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了解的家乡风俗融入到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学生习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8.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习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乡精神3. 正文:- 家乡的风俗简介- 家乡的风俗特点- 家乡的风俗故事- 家乡的风俗活动- 写作指导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月饼活动过程1.了解中秋(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2.月饼品尝会(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2)了解月饼的品种(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2.制作月饼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2篇】课题家乡的风俗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2.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学习环节学习过程教师札记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集中一点来细致抒写“家乡风俗”。

2. 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体验故土乡情。

重点学会细致抒写, 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一、导入-- 节日风俗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 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 逐渐形成的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和习俗就是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 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 来上一节“家乡节日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板书)二、品他乡风俗1.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两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习作: 《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添位》, 看看自己喜欢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联系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和段落, 来谈。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两篇文章中, 总结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呢?用自己的语言, 写自己的感受, 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

写民风民俗, 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

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 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 别人才爱读。

小结: 写什么?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独特的风俗。

明确了写什么, 最难的是把它写好。

大家看,该怎样写?细腻描写(可以结合具体段落读)板书:选材:独特描写:细腻同学们,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写节日家乡风俗的时候, 不能仅仅是介绍这种风俗、介绍它的起源、更要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集中一点来细致抒写“家乡风俗”。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重点学会细致抒写,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一、导入--节日风俗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和俗就是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节日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板书)二、品他乡风俗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两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家乡的春节俗》《春节·添位》,看看自己喜欢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联系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和段落,来谈。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两篇文章中,总结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呢?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触感染,反应出民俗民俗的情趣。

写民俗民俗,要能让他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

我们还要留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材料,要将材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触感染体会写进去,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他人才爱读。

小结:写什么?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独特的风俗。

明确了写什么,最难的是把它写好。

大家看,该怎样写?细腻描写(可以结合具体段落读)板书:选材:独特描写:细腻同学们,民俗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明底蕴。

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希望和朴素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写节日家乡风俗的时候,不能仅仅是引见这种风俗、引见它的起源、更要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希望和情感。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在品读、鉴赏了学长们所写的作以后,我们来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有哪些节日风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单元习作: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单元习作: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包括描绘风俗场景、表达情感等。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风俗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写作纸张、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场景,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让学生对家乡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包括描绘风俗场景、表达情感等。

4.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风俗,进行写作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风俗2. 板书内容:风俗习惯、写作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

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和文字资料。

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1、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恢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视频等)(1)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

(见补充材料)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帖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3. 作文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5. 修改与评价: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正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修改作业: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集中一点来细致抒写“家乡风俗”。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重点学会细致抒写,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一、导入--节日风俗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和习俗就是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节日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板书)二、品他乡风俗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两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习作:《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添位》,看看自己喜欢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联系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和段落,来谈。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两篇文章中,总结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呢?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

写民风民俗,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

我们还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别人才爱读。

小结:写什么?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独特的风俗。

明确了写什么,最难的是把它写好。

大家看,该怎样写?细腻描写(可以结合具体段落读)板书:选材:独特描写:细腻同学们,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写节日家乡风俗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介绍这种风俗、介绍它的起源、更要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在品读、鉴赏了学长们所写的习作之后,我们来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有哪些节日风俗。

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会选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四、写家乡风俗同学们说的很好,有的同学选取了独特的最具家乡代表性风俗,有的同学介绍了家乡风俗的来历,有的同学给我们描绘了参加节日活动时的具体情境,讲的都很生动细腻。

但是,说的再好都是纸上谈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风俗!老师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写一个片段。

同学们写的都很好,我发现很多同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说风俗,谈家乡,过来过去绕不开一个“情”字。

朴实的话语、简短的文字,因有了对故乡的那份深情而动人心弦。

板书:感情:真挚因此,我们在写家乡风俗的时候,哪怕你写的是最普通的风俗,只要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感,你的习作就是成功的。

结束语:同学们,这一堂课中,我们欣赏到了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同时也品味到了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热爱、眷恋、自豪之情。

我们写家乡的风俗,更是透过这种风俗在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抒写我们心中的故乡情!有了真挚的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动人心。

二、选择题2.逃跑的火焰周涛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

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

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

在这睛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

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

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减慢了速度。

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

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

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

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

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

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

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

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

“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⑧我的心颤了一下,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⑨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10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

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令我震撼的画面: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

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向远方飘去!1.在这个原野冬猎的故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

请写出感情变化的过程。

(每空两个字)“我”的感情变化:惊奇→()→()→()2.第①自然段属于描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加以赏析。

4.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一首短诗(冬天里遇到的童话》,比较阅读下面诗句和选文,你认为(冬天里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有一年冬天/我遇到一个童话/它并且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但我觉得它很美丽……/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5.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0字左右)1.暗喜同情震撼2.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了雪野的茫茫空廓、无边无际,暗示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渲染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对比。

3.略4.《冬天里遇到的童话》:表现的主题是火红的狐狸在雪原上跃动,美丽炫目,给孤寂的旷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逃跑的火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爱怜和关爱,对狐狸抗争厄运所表现出的努力与凄美的惊叹。

5.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的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

(能对狐狸有一定的描写,表现出狐狸的惊惶、绝望,与下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即可)3.1.“我”第五次留言让小女孩用钢笔写字不解、愤然为了帮“她”赢钢笔,“他”故意在长跑比赛跑了第三名愧疚2.为下文写小男孩买不起钢笔,而采用参加比赛获奖得到钢笔的情节做铺垫:衬托了小男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意思对即可)3.“我”为不了解学生、误解学生而感到愧疚;为小男能送给小女孩钢笔,而“我”还想批评小女孩的做法感到愧疚;为自己错怪小男孩的行为而愧疚。

(意思对即可)4.一支金色的钢笔4.梦想背后的故事王列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

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

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

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

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

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

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

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

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

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

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

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

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太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

”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

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

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

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诚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