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word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10d5be15ed630b1c59eeb572.png)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2.认识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3.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清经济的发展情况、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明朝时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课前预习】1.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2.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发展状况(1)农业:(2)手工业:(3)商业:(4)对外贸易: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表现)(1)社会方面:(2)经济方面:(3)思想方面:4.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1)农民战争的打击,如等;(2)封建者,固步自封,于世界潮流;(3)、、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中国更加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我的疑惑】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内容探究与活动】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虚拟历史场景:小品演示: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主人公是一位初次来华的美洲商人。
(将学生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组,分别就多媒体所显示的任务向美洲商人介绍此时中国的相关情况。
)多媒体投影:任务一:为这位美洲商人介绍一些以其家乡的食材烹制成的菜品。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bcb44795172ded630b1cb6f7.png)
项目
耕地面积 增加
人口增加
人均耕地 面积减少
1724—1784年 35%
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 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
600060亿0000 500050亿0000
400040亿0000
300030亿0000 200020亿0000
100010亿0000
时
间0
清顺顺治治十十八八年年 (清(1顺61治 6616十1))八年
康熙二十四年 康熙(二1十68四5)年
时间
雍正二年 雍(正17二24年)
乾隆十八年 (乾1隆75十3)八年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
知识概要
1、康乾盛世后不久,清朝迅速衰败,陷入深刻危机。表现:人口剧增,人均 可耕地面积下降,民生困难。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大量破产逃亡,社 会生产不断萎缩。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卖官鬻爵等),社会矛盾激化,反 抗斗争不断掀起。清廷财政亏空,武备废驰,清王朝迅速由盛转衰。
国 家 安 全 受 到 威 胁
16—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
②② ①
①
1.箭头②指向中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出现这一状况? 3.西方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状况的?
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表 (单位:银两)
项目
1765—1769年 每年平均数
英输华值
1,192,915
华输英值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 况:出超(+) 入超
人口的增加
5
4.5
4
3.5
3
2.5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7d48c4482fb4daa48d4b0a.png)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精题精讲例1 (202X年河北中考)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___→康乾盛世A顺治帝隋文帝例2阅读下列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占余润。
”——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2你怎样认识乾隆帝时与外国通商参考答案:1清朝。
(2)乾隆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没必要和外国通商,只是为了照顾英国才格外施恩,在澳门开设洋行,让英国得到喜欢的中国物产。
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看不清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仍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落后状态,最终导致了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我夯基我达标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开元盛世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以上亿亿亿亿~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第五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江西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黄金6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17~18世纪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的国籍是()法国7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山西8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手工业者9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嘉庆10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一般是A铜钱B白银 C黄金 D纸币11假如你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山西人,比较聪明能干,你最有可能去A经商 B当差 C读书应试 D当地主12阅读下列材料: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96c01bf12d2af90242e67b.png)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目标: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 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 机日益加深
一、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1、清朝的“康乾盛世”
2、明清经济的表现:
(1)农业: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2)手工业:
近代化: 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康熙
乾隆
明《南都繁会卷》
明《皇都积胜图》
清《盛世滋生图》
明清发达的手工业
粉彩镂空转心瓶
仿宋官窑兽耳 朝鲜青花云龙瓶 瓶
康熙天蓝釉菊瓣尊 青玉嵌花把皮鞘腰刀
松 石 绿 梅 瓶
野 菊 飞 鸟 七 宝 珐 琅 瓶 棉 布
凸花金鹿故事银钵
五彩大缸
黑漆描金山水大 笔筒
清朝:
紧闭国门、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
2、英国对清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一、填空题 康乾盛世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称为____。
2、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 顺 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差。 3、19世纪初,中国的商业及城镇建设也很迅速,全世界 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__个。此时 六 商人 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变化,__的社会地位上升。但这些都 遭到统治者的压制。 白银 4、明清时期,___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的货币之一。
对西方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
(3)商业:
商帮的形成和市镇的发展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1、社会方面: 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
2、观念方面:
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2c147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4.png)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认定目标】1、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预习检测】1、明清经济发展:(1)“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2)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2、明清时期,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近代化方面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1)传统的农耕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们观念的变化是什么?3、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表现)(1)西方:(仔细听老师讲)(2)中国:【共同探究】 康熙 雍正 乾隆“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美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国?他为什么这样赞美中国?2、明清时期出现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请列举其表现。
当时的统治者是如何把握这一趋向的?结果怎样?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归纳整理】看看掌握得怎样了。
【拓展练习】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A、明前期到清前期B、明中期到清中期C、明中期到清前期D、明前期到清后期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A、康熙乾隆B、康熙雍正、乾隆C、顺治康熙D、康熙顺治乾隆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A、农耕文明B、工业文明C、商业文明D、手工业文明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5、“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答:(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9dd4e102d276a201292e0b.png)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经济现象中,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是( )A、一些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B、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C、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D、一些手工业行业技术分工很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希望进行商品输出C、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态对商品有自然的抵制作用D、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与他国往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B、耕地面积增加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重农抑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哪个时期的评价( )A、隋唐时期B、两宋时期C、元朝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推行了近三百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明代,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A、长城B、紫禁城C、凡尔赛宫D、白金汉宫【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fc98d74e27d3240c8547ef1c.png)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拔高训练五十三第1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只开放哪里与外国通商?( )A、福州B、广州C、泉州D、漳州【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止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概括了历史全过程的是( )A、中华的荣耀B、帝国的彷徨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D、频遭列强入侵【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哪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A、奴隶制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禁止对外贸易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禁海政策D、重本抑末政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语)A、文化专制B、重农抑商C、与外界隔绝D、对外交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这个现象说明( )A、唐朝农业非常发达B、明清时期商业发达C、元朝民族进一步融合D、北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word教案 (6)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word教案 (6)](https://img.taocdn.com/s3/m/7920cc3652ea551810a68772.png)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北师大版
本学期总
第课时
本单元
第课时
日期
月日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戚继光抗倭:时间、战役、结果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结果
雅克萨反击战:时间、结果、第 一个条约签订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
地区
措施
作用
蒙古
康熙帝评定准噶尔叛乱
新疆
乾隆帝评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利将军
重新统一新疆,利于巩固西北边陲
西藏
顺治帝:
康熙帝
册封制度
金瓶制掔
基础知识记忆
25分钟
学生根据知识,进行读课本,标画重点,快速记忆。
1、明清加
政治方面
废除宰相
厂卫制度
廷杖制度
军机处
思想方面
八股取士
文字狱
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比较中国古代史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朝代
措施
秦朝
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
西汉
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
隋朝
三省六部制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宰相,六部负责;设立厂卫;廷杖制度
清朝
军机处—— 高峰
3、抗击外来侵略斗争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和评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e5a2e4a7302768f993918.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课题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通过观察反映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南都繁会卷》和《盛世滋生图》,培养通过插图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观察“清代民间市井画”,学习通过教材插图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
通过列举鸦片贸易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重点:康乾盛世教学难点:近代危机的表现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距清康乾盛世仅一百来年的时间,便陡然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
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陷入受侮挨打的危局。
你知道吗,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什么危机?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内容分析盛世过渡危机一、明清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的情况: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国内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
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出现。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近代话因素的发育成长:社会方面;经济方面;思想观念方面。
出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危机的出现: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清朝专制主义的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鸦片贸易的危害。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复习巩固九十二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复习巩固九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4b3eafda84868762caaed59f.png)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复习巩固
九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
A、赞美唐朝繁荣开放
B、嘲讽宋朝重文轻武
C、抨击明朝专制皇权
D、颂扬清朝帝王功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明朝时我国引种玉米和甘薯情况的猜测,最无可能的是( )
A、种子由欧洲人带到东南亚再传入中国
B、先在江南地区种植再向北方传播
C、种子由郑和的船队带回中国
D、来自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描述了一对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的情景。
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现象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B、该现象出现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答案】:。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https://img.taocdn.com/s3/m/ce442dc63c1ec5da50e270db.png)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后辅导练习六十一第1题【单选题】漫画也是历史信息的反映,清朝的皇帝把自己和一位大臣关在一个鸟笼子里,这位大臣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请为下边漫画选择的最佳主题是( )A、大清盛世B、自给自足C、和谐社会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活动C、使大清长治久安D、拒绝外国人来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评价的是( )A、郑和下西洋B、雅克萨之战C、大兴“文字狱”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实行闭关政策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实行文字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乾隆皇帝信中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让洋人的日常得益于天朝的余润。
”这体现了统治者的观念( )A、盲目自大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对外开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③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④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于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引导B、扶持C、限制D、重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3d0a955022aaea998f0fd3.png)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D、对外自由开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乌兰镇中学某班历史小组就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展开讨论,你认为后果最严重的是(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C、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D、频遭列强入侵【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 )A、广东B、北京C、江南D、山西【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33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5870046ff121dd36a22d8220.png)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
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
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
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清王朝时期的国家发展特点 (危机出现原因、表现)
对外: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
对内: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
19世纪中叶 农民普遍穿棉和丝绸
1700—1820年 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
纺织品 瓷器 等物资大量出口
茶叶商帮形成 安徽、山源自等地农村工商业市镇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初,有六个(世界10个)五十 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北京、江宁(南 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贸易顺差(出口﹥进口)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 货币之一
文学艺术: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蓬勃兴 起。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性,要求 个性解放,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阅读P135形势图分析:从明末到清朝前期 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政治上:相继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上: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思想上: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科技上:牛顿力学理论为中心的科学革 命席卷欧洲 外交上:殖民扩张掠夺,开辟世界市场
读书入士的观念开始变化,商 人地位提高,并出现抨击君主 专制的民主思想。
士农工商
士商农工
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 术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技术:传统的科学技术取得一定突破, 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学 巨著;著名科学家体现出献身科学的价值取 向,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注重科学研究方 法,开始显示出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a36f195358fafab069dc02ab.png)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七十
第1题【单选题】
乌兰镇中学某班历史小组就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展开讨论,你认为后果最严重的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C、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
程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
A、人口剧增
B、耕地面积增加
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重农抑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政策是(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对“闭关锁国”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
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多年
B、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C、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D、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没有起到自卫作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知识点练习二十四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知识点练习二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a6e90eac58fb770bf68a552a.png)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知识点练习二十四第1题【单选题】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广州B、佛山C、景德镇D、泉州。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A、明中后期北京B、清代初期北京C、明代初期南京D、清代中期南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
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B、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C、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这一规定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大机户兼并小机户现象严重C、政府扶植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阻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如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 )A、严格限制外商贸易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断绝中外经济交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右图中商店林立,有引人注目的商店招牌、熙熙攘攘的行人,是清朝前期北京前门商业区繁荣景象的再现。
这种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①积极吸收汉文化②勤于政事③奖励农桑④兴修水利⑤严惩贪污⑥大兴文字狱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人物,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康乾盛世A、顺治帝B、乾隆帝C、光武帝D、隋文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2c695613d5bbfd0a78567385.png)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盛世: 明清经济的发展
近 代
前 过渡: 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夜 的
危机: 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原因。
(1)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 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3)封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 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
(4)英国19世纪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 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第三幕(一家客栈里)
店小二:要住宿,来此处登记。 商人:前面的人怎么这么多?小二! (不耐烦的样子) 店小二:来了,这位客官……哦!京 城的宋大官人!您往里请,不用登记。 商人:行,太好了!
1.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农民生活 有了哪些变化?
2.这时期商人的地位如何?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 明中后期以来,出现了从——向——演进的 趋向。
•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对内坚持——, 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视科学技术,严重摧残 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 兴——,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 马克思称清帝国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 历史是——。
明代引进了玉 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向日葵等农 作物。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 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
其中哪个阶段最典Βιβλιοθήκη ?明清时期康乾盛世 ——在清朝的
康熙到乾隆年 间,经济迅速 恢复,国力空 前强盛。
一、明清经济发展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徽商的房舍·承志堂(清)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26d3dcaeaad1f347933f22.png)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了解清末面临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从盛世到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提高学生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中期的社会矛盾教学难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说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是什么?(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师生共同探讨: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探究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师生共同探讨:1.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
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玉米
B、甘薯
C、葡萄
D、花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这说明我国( )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明清十大商帮是?(答出5个即可)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到清代丝织业中心是( )。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
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两项)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
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远没有海上贸易兴盛,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向外界开放的很少,倾向于主要靠自己的资源生存。
事实上,它只有两个大出口,一个是海洋,一个是沙漠。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二: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节选至《乾隆御制诗》
材料三: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大国治理》
材料四:《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如图)
有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的两个出口“沙漠”和“海洋”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完成材料四A和B两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
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
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政府推行这一事件目的?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从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
【答案】:
【解析】: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