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推荐(3)篇2024年
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推荐(3)篇2024年〖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1】篇〗《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述了古希腊著名的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虽然弟子们非常认真,但还是没有完成,苏格拉底非常惋惜,告诉了弟子们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大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没错,我们不能像弟子们那样,应该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要错失良机。
一个人需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由眼前的每一个机遇铺成的。
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就会错失良机,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好好珍惜机会,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2】篇〗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的大学者——苏格拉底吧!他的弟子们经过他的谆谆教导,变得博才多学。
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弟子们寻找麦穗的过程仿佛正是他们的人生,如果有弟子看见饱满的麦穗,便不失良机地摘下它,这麦穗仿佛是人生中出现的机遇,你抓住它,就如掉入河中,看见了一艘载着人的船,你便有了生的希望。
而有的弟子,却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会看见那一株最大的麦穗,但是他们没想到,如果走到头两手空空就说明了他们只会错失良机,即使掉河了,也没有人会看见他,更没有人去救他。
弟子们走到头,令苏格拉底很失望。
人生不是也像在麦地中行走吗?有的人看见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抓住他,紧紧不放。
有的人发现了正在等待他的机遇一点也不在乎,还在贪心地寻找那更大的“一穗”。
所以多次错失了良机。
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更需要抓住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今学语文,《最大的麦穗》一文令我映像深刻,受益匪浅。
文章虽短,但却立意深远,给予我们真理:追求固然美好,但把握眼前,攥住所得,才是根本。
本文主要说:苏格拉底让学生们在麦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不许回头,大家遵嘱照做。
学生们挑挑拣拣,未下定论,直到尽头,方才醒悟。
由此,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道理。
当我了解苏格拉底要求弟子寻找最大的麦穗时,我颇为不解,这岂不为故意刁难?当我读完全篇,便心领意会。
苏格拉底真是颇有心机,他想借此教育学生。
文中,学生们未曾结论,因为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而且机会很多,未必过早定夺。
如此苏格拉底目的达成,最后启示道:“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到这,我也确有感触:当大家都在寻求更高的成就,对于身旁的机遇便顿感微不足道。
实则相反,抓住唾手可得的良机,把握眼前才是根本。
或说,只有攥住眼前,才会使今后的“我”有实力、有资本触及最大的“麦穗”。
否则,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落得如此,岂不是更为愚笨?巴尔扎克曾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的确,人们总认为前方机遇无限,但是,良机稍纵即逝。
看到了,抓到了,便会带来一份苦尽甘来的成功。
但凡你稍有不屑,良机便自此逝去,不曾再有。
所以,把握眼前,攥住所得,才是根本。
母亲曾告诉我一个故事:她有一个同学,毕业后在当地有一份待遇极好的工作。
但她听说别处工资更高,便放弃眼前,去追求更好的工作。
结果却落得“两袖清风”。
其实,母亲的同学便是典范,为了追求最大的“麦穗”,却放弃眼下的机遇。
其实,追寻的方式有许多,我们完全可以攥住所得,再去向远方发展。
这样,即使失败,也不会无所事事,毫无退路。
我们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应将实实在在的良机抓住。
倘若错过,那便是得不偿失。
正如文中所言: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最大的麦穗》故事情节和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故事的主人公、环境和情节,理解故事的主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美好情感,如信任、团结、感恩等。
2.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讲述和理解。
(2)教育学生一些美好情感。
3.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对美好情感进行体验和感受。
4.教学方法:讲授课文、讨论互动、情感教育等。
5.教学过程:(1)引入:与学生们一起回忆拾穗的经历,让学生轮流用口语描述自己的拾穗体验。
(2)讲述故事:讲述《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们听故事的时候,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3)讨论互动:跟学生们一起分享故事中的启示,让他们开口说说自己的看法。
(4)情感教育:鼓励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团结、感恩等。
(5)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让学生们对课堂的收获进行回顾。
6.教学评价: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互动、课堂讨论和游戏等形式,互帮互助,逐渐明白了团结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大家在教室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经过这一步步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受益匪浅。
二、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引入部分不够生动引入环节并没有很好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
对于这一点,我应该多思考如何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场景,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有趣的游戏,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2.故事讲述过程中略有疏漏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情节没有讲的很清楚,学生们可能会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我应该在讲述故事之前,将故事的结构和重点情节做一个梳理和准备,以保证故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3.情感教育反思在情感教育环节,我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些抽象,导致学生们说话不是很自如。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具体地引导学生们谈论自己身边的美好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真实意义。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最大的麦穗》PPT课件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 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 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 面的“颗粒饱满的‘麦穗’”, 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 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 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 机,一事无成了。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 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 的句 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 多。)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 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gěn)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加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 地,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 么呢?谁能把这幅 画的内容续下去?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 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 中 “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 了解 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
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
在《最大的麦穗》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从小小的麦穗上汲取
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启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勤奋与智慧
的重要性,以及团结合作的力量。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奋,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在故
事中,小鸡们都在忙着收割麦穗,而大鹅却在休息,结果失去了丰收
的机会。
这告诉我们,懒惰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有通过勤奋和
努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此外,故事还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
在麦穗被山羊吃掉之后,小鸡
们意识到需要采取更聪明的方式来保护麦穗,于是通过团结合作,巧
妙地利用鹅的性格特点,最终成功地保护了最后一根麦穗。
这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同样重要,只有善于思考和创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
的最佳途径。
最后,故事中透露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小鸡们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给我们上
了一堂深刻的合作课,告诉我们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
作用,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创辉煌。
总的来说,《最大的麦穗》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勤奋与智慧是成功的基石,团结合作是实现梦想的桥梁。
在生活中,
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道理,不断努力学习和成长,相信只要我们勇敢
前行,总会有一天成功的那一刻。
愿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深刻的教益,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精选21篇)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篇1 最近,上语文课学了一篇文章《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让我很感触很深。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古希腊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摘麦穗。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让他们去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苏格拉底在麦地的尽头等弟子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他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走到麦地的尽头时所有人都两手空空。
那是因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揭示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篇2 读了《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使我深深的懂得了一个道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本文主要讲了苏格拉底要他的徒弟们到成熟的麦穗中摘一棵最大的麦穗,可是他的徒弟们都总认为最大的一穗还在前面,最后走到了尽头都没有一穗摘到。
这就告诉了我们凡事都不要只往前面想,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要措失良机,因为机会难得,一旦失去了,就在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说到机会,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小明是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挺不错的,只要他在学习上再加一把尽,六年级的毕业考他肯定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中学,但是他不会把握机会,也不知道珍惜时间,总以为到六年级再努力点也不迟,就这样的日复一日的过去了,终于要到考试的时候了,这时他才匆匆忙忙的复习起来,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已错失了良机,浪费了时间。
最后他考上了一所很不理想的中学,此时的他后悔不已,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机会错失了就不会再有,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能浪费时间。
机会和时间是相辅相成的,珍惜时间是把握好机会的关键。
最新《最大的麦穗》原文10篇
《最大的麦穗》原文10篇《最大的麦穗》原文10篇《最大的麦穗》原文(1)16 最大的麦穗一、看拼音,写词语。
mài suì yáo tóu cháo xiào tiāo jiǎn mǎn yì( ) ( ) ( ) ( ) ( )mài lǒng dìng duócāng lǎo zhuī qiúpàn duàn ( ) ( ) ( ) ( ) ( ) cuò shī liáng jī rú mèng chū xǐng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 ( ) ( ) 翘舌音节有:二、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嘲笑(cáo cháo)垄断(lǒng lǒng)侍奉(sì shì)即使(jí jì)判断(pàn pàng)似乎(sì shì)沉甸甸(diàn diān)摘下(zhāi zhái)麦穗(shuì suì)三、辨字组词埋()穗()脑()句()理()惠()恼()甸()垄()滴()猎()狠()聋()摘()腊()恨()笼()嘀()蜡()垦()拣()练()腕()惋()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照例子特点写词语。
如()初()颗粒()满()失良()()头()脑沉甸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挑挑拣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张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初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一、引言1.1课题背景《最大的麦穗》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作者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选编时略有改动。
1.2课题意义本文是一篇含义深邃,富有哲理的文章。
文章讲述的是苏格拉底让学生们摘麦穗,体会“最大的麦穗”就在自己手中的故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勇于把握。
1.3教学时长1课时二、知识点讲解2.1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摘麦穗,再写学生们摘麦穗时的心理活动和做法,写苏格拉底引导学生谈感受。
2.2体会文章道理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体会到“要善于发现,勇于把握”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认识。
2.3培养阅读能力学生能运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3.1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
3.2体会文章道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讨论,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认识。
3.3培养阅读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
4.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2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认识。
5.3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课文朗读录音带或MP3文件,用于课堂上的听力训练。
第16课《最大的麦穗》
第16课《最大的麦穗》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够用普通话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利用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厘清故事脉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悟苏格拉底独有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累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自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融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表惋惜的追忆,写下一段话,重点注重心理活动描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记住课文,领悟必须擅于抓住机遇,无法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到课文中采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自学至“以小见大”的读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崇尚必须就是最小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拎在手中,这才就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在自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刊登自己的看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学、合作自学,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1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取融合的小撰作活动,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学和运用。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13篇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13篇最大的麦穗说课稿1《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到麦地里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动张西望的道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三个方面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
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重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教学方法我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感悟,多种形式的读,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他们敢读、会悟、想说,表达得充分,积极性很高,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分三大块进行。
第一,贴近文本,复习导入。
我由现在的季节、时间、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学生抓住了学习时机导入了本节课,又以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诵走近了苏格拉底,导入课题。
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精读感悟,赏析文本。
我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要求的句子,认真读,用心去体会他的态度坚决果断,不容置疑。
其次,由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要求,引入我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默读、批画、做批注、谈体会,带入文字去品读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了弟子们不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的原因,同时也失去了摘最大麦岁的机会,让学生去想苏格拉底老师和弟子们会怎样想。
过渡导入苏格拉底老师会怎么说。
最后,出示苏格拉底老师所说的话,让学生体会两个“最大的”指什么?同桌合作交流最大的蕴含在文本后面的意思以及从这段话中体会的道理,师可以适时点拨,再通过朗读指导,学生真正心领神会了,这是,趁势抓住时机,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人把握时机,哪些人错失良机,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第三,总结课文,课堂检测,升华主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最大的麦穗》(北师大版)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17:10:47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7
▪ 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 要求:
▪ ⑴自由读这些话,选择你最感兴趣 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联系 生活实际,又想到些什么?
▪ ⑵在小组中交流;
▪ ⑶在全班交流;
(4)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17:10:47
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
的人。
——查理·艮科尔
“明于选择,智于放弃。这样才能
摘到属于自己的‘最大的麦穗’。”
17:10:47
10
17:10:47118来自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
···· 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
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
··· 的 · ··· 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 ·· · ····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 ······ 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7:10:47
·
9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
苏教版小语十一册
最最大大的的麦麦穗穗
灵宝市第二小学杨红苗
17:10:47
1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17:10:47
2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 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 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 你们。”
17:10:47
3
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 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 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 他们。
17:10:47
4
自由读课文3~6节,用“—” 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 态的语句,想想他们为什么没有 摘到最大的麦穗?
16课《最大的麦穗》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 2.认识词语 ,会用词说句子。
3.简单了解课文内容。
苏格拉底____地对弟子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 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2、苏格拉底提出了几点要求?分 别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 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 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 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 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 惜。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 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颗粒饱 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 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 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 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一穗:
人生中最好的机会、机遇
颗粒饱满的“麦穗”: 时机、机遇 眼前的一穗:
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作者简介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没有给后人
留下任何著作,他的事迹,生平,人格
生 思想,学说,都是靠他的学生传承下 平 生 来的,特别是柏拉图。 平
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16、最大的麦穗
学习词语
• 麦穗 麦垄 • 似乎 惋惜 • 东张西望 • 如梦初醒 最大 沉甸甸 准确 判断 错失良机 犹豫不决
比一比,看谁先在这段 话中找出问题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 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 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 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 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大的麦穗》教案(9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9篇)《最大的麦穗》教案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需擅长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当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确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状况1、指名读课文,留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以下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讽: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厉、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殊是“只许进不许退〞是指令式的,没有商议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最大的麦穗教案3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3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需擅长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当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读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
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厉地对弟子们说……〕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同学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议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究竟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肯定能找到满足的答案。
二、读讲其次段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同学的话。
2、沟通: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沟通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现,合作商量也是一种学习形式。
课文最大的麦穗假如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索,专心去商量,肯定会有很多秀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沟通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⑶最终小组长沟通。
4、沟通学习状况。
1〕小组长沟通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很多株小麦摇摆着脑袋,好像在嘲讽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绽开〕“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弟子们摘麦穗时很仔细。
〔抓“埋头”“低着头”“专心挑挑拣拣体会〕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目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
〔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迟疑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苏格拉底《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
苏格拉底《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苏格拉底《最大的麦穗》课文原文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拓展内容】《最大的麦穗》读后感最近,我们学到了最大麦穗的教训。
一个小小的”摘麦子”的故事,但是我深刻理解了一句老话 -- ”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在书中,苏格拉底告诉他的门徒们,要摘下田里最大的麦穗,不要回头看,但是他们不断地挑选,最后他们一无所有。
一句话的文字发人深省: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眼前的耳朵在手中,这是真实的。
”.的确,听起来漫长实则也是短暂的人生价值就如同在麦地里行走,而那最大的一穗,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则指眼前的机遇。
机遇就如闪电般划过,只是看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选择,能否当机立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麦穗(课案)
李堡小学黄红
教学目标:
1、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稳稳地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通过语言文字和设境体验,领悟“必须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重点:
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原,但把眼前的一穗稳稳地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课堂实录:
一、情境探究,开启教学
1、师生对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几百年前意大利有位非常出名的大画家名叫达·芬奇。
你们知道他刚学画画时画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鸡蛋。
他正是因为锲而不舍地画了不计其数的鸡蛋,才锻炼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
今天,我们也来比赛画鸡蛋,同学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不过,老师也有要求:一笔画成,尽量不修改,看谁画得像。
画完后,我们来进行评比。
开始!
2、学生画蛋。
3、挑选最佳,记者采访。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进行评比,每小组挑出一个画得最像的。
首先每组选出一名评委。
(推选评委)
师:评选要求;每人在小组里选一幅你认为画得最像的鸡蛋。
评选时,只准进不许退,也就是看过的图片不准再回过头来看第2遍,听清楚了吗?
小记者:只有丁找到了。
(转向甲、乙、丙)能告诉我你们没找到的原因吗?
甲:因为我们这一组同学画得都不怎么样,我心里想着肯定有比眼前的这幅更好的。
可不知不觉已经到头了。
记者:你的要求太高了吧!/同学乙,你呢?
乙:因为我想选更好的,所以没有过早地下绪论。
记者:所以两手空空了。
/丙,你呢?
丙:跟他们的想法一样。
我本来选了几个,可看看又不满意,还是扔下了。
记者:我们来看看评委丁的。
他可选到了自己满意的。
(投影显示)看来今天的胜利者应该属于丁了,恭喜你!(握手)
记者(转向甲、乙、丙):最后,我还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如果再让你们三位再来一次,你们会怎么做?
甲、我一定会选一个。
乙、丙:我也是。
记者:好,那你们就等下一次吧!不过下一次面临的就不一定就是鸡蛋了,希望你们都能抓信机遇。
[教学反思]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
”语文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但要因地、因时制宜。
这节课中,通过切合学生实际的、与课文3意境相仿的情境的设置,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提高了学生喾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听课文第1~5自然段的录音,了解故事情节
师:在距现在很遥远的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他也曾给弟子们上了一课与我们刚才所进行的颇为相似的一课,题目是《最大原麦穗》(板书课题)。
就让我们用心来听听这个故事。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师:弟子们找到了最大原麦穗了吗?
生:没有。
师:看来那些大学者还不如我们班丁同学。
(生笑)
师: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呢?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生读读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
师:看来,他们跟我们刚才甲、乙、丙想象的差不多,做法也差不多。
3、领会苏格拉底的话。
1)投影显示这段话
3)讨论:在这段话中,“有一穗”与“最大原一穗”是同一穗吗?(师在“有一穗”与“最大原一穗”下加着重号)
4)交流。
生:不一定。
“有一穗”指真正最大原一穗:“最大原一穗”指弟子们刚刚摘到手的。
(相机板书:“刚刚摘下的”)
师:刚才丁同学选择的“最佳鸡蛋”就是画得最好的吗?这一组同学有没有毛遂自荐认为自己画得比他还好的?
生:有。
(进行比较,作出评价。
)
5)师小结。
师:是呀,这也正说明了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
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知,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6)朗读指导。
师:你觉得苏格拉底仅仅在讲麦穗这件事吗?
生:不是。
师: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读读体会一下。
“说”前面可加一个什么词?
(生读,口味)
生:意味深长或语重心长。
7)再读。
师:让我们再来细细体味一下这句话。
[教学反思]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比如《最大的麦穗》这一课,如果学生能真正领导“追求应该是最大原,但把眼前的一穗稳稳地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内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基本实现了。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学生朗读行为的自主性,注重情感体验、整体把握,避免了纯理性、机械的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充分想象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情节,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体验,加深理解
1、过渡:苏格拉底用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弟子们,含蓄地告诉他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他的学生悟出了吗?
生:悟出了。
师:是什么道理?谁来读读?
2、投影出示,指名读。
3、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很有悟性,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下面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4、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多请几位同学谈谈,教师适时点评。
)
5、指导学生诵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可真深刻啊!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体味体味这段话。
齐读。
6、指名试背。
齐背。
7、教师小结
师:苏格拉底用最大的麦穗来教育弟子要抓住眼前机遇,完成当前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时光、一事无成。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机遇,不要错失良机。
(板书:抓住机遇)
[教学反思]语文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然后再把讲台让给学生,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这样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也才能得以实现。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