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常识新老教材浅析
必修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一、新教材必修一特点1. 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1)本模块知识内容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科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
因为,这样既可以突出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又可以大大删减传统的学科知识。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本模块的内容标准没有对生物、土壤要素作学习要求。
对于某自然地理要素,所选择的内容也很不系统。
例如,关于地质只选择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关于地貌的知识只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关于大气的知识只选择了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关于水的知识只选择了水循环和洋流。
即使选择的内容,对其要求也简单明确。
例如,关于太阳,只要求其对地球的影响,删除了关于太阳本身的知识;关于洋流,只要求其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删除了洋流的成因、类型等知识。
(2)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模块的内容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
本模块共有9条“标准”(占全部“标准”的一半)体现了此项能力培养,并又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
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
本模块共有6条“标准”(占全部“标准”的1/3)体现了此项能力培养。
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本模块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宇宙环境及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
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本模块主要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培养来设计内容。
这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
一、内容比较
新旧地理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区别。
材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旧教材则更侧重于传授地理知识
和地图技能。
材引入了一些全球性的地理问题,如气候变化和人口
增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方法比较
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区别。
旧教材主要采用的是传统
的讲述和记忆式教学方法。
而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
题解决能力,采用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研究,帮助学生主
动参与和实践地理知识。
三、知识层次比较
新旧教材在知识层次上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的知识点相对简单,主要着重地理基本概念和地图技能。
而材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广泛,涉及到地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气候、人口、资源等,能够更
好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
四、教育目标比较
新旧教材在教育目标上也有所差异。
旧教材主要注重学生对地
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地理学科的学科性和实用性。
而材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等方
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旧地理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知识层次和教育
目标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有其各自
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对于教师来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
的教学方向,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
浅析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差异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一《地貌》为例白鹏飞
浅析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差异对比分析 ——以人教版必修一《地貌》为例白鹏飞发布时间:2023-06-28T08:40:56.78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8期作者:白鹏飞[导读]陕西省绥德县绥德中学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教育部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新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其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三维目标”提炼到了“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推进了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传达课程理念的重要介质。
鉴于教材的重要功能,那么新教材使用之初,对新老教材之间差异的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该项研究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的了解课程改革方向,以及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课程目标的落实。
一、新老教材地貌部分内容对比二、内容变化及原因浅析1、老教材本章内容难度稍高。
例如第一节老教材内容不仅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还涉及了岩石圈各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新教材第一节内容大部分被删除,仅剩余的是地貌的识别,新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四类地貌的观察与识别;老教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中,分别对“侵蚀”和“堆积”分别下了定义,并具体论述了河流怎么样塑造了 V 形河谷、冲积平原、以及三角洲等。
而新教材中河流地貌仅是第一节四个地貌类型中的一个,正文内容更多的在描绘河流地貌的特征,对于河流地貌的成因均是一笔带过,不多赘述。
结合新教材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可知,本节内容注重观察识别,更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不难看出,新教材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删选更侧重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同时教材中不同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不同也锻炼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有助于达到课标要求。
2、新教材删除了“山地的形成”这一节,新增了“地貌的观察”,主要介绍了观察的顺序、工具、观察内容等知识,内容联系初中所学的一级地貌,具有衔接作用,实用性强。
地理高一知识点新教材分析
地理高一知识点新教材分析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新教材中,高一地理知识点的设置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新教材中的高一地理知识点进行分析。
一、地理基本概念新教材在高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科学方法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地球与地图在高一地理的学习中,地球与地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新教材通过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同时,教材还引入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制图方法和地图上常用符号的解释。
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地理观念建立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自然地理新教材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和气候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地貌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水文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气候方面的内容则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新教材中另一个重点知识点。
通过对人口、城市和农业等方面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五、地理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新教材中增加了地理实践的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新教材中的高一地理知识点设置得比较全面,通过内容的引导和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地理是一门探究地球的学科,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而对于地理教材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旧教材的对比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将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为例,探讨新旧教材的差异。
一、教材内容新旧教材的内容差异比较明显。
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中,“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和“板块构造学说”是讲述的重点。
在旧版教材中,这两个内容也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在新版教材中加以强调。
而在新版教材中,加入了“因特拉肯”、“世界上最大的喷泉”等更丰富的案例,以及对“地震波”、“震源”等概念的详细阐述。
内容的思路更为清晰明了,更贴合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二、知识点的拓展和加深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对知识点的拓展和加深更为全面。
在“板块构造学说”的章节中,新版教材引用了更多的数据和事例,如“2.8亿年前的印度已独立于南极洲”,“造山运动过程中,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更加频繁”。
这些数据的输入,不仅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概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三、语言表达的升华新版教材也在语言表达上做了升华。
在新版教材中,作者的话语偏向于警示和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使原本干巴巴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对“地震的形成和预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新版教材增加了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性说明,让普通学生也能够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模式的改进新版教材在教学模式上也做了一系列改进。
如采用了图表并进的原则,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图表。
同时,新版教材也采用了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将知识点分成多个小模块,让学生更加便于掌握和理解。
五、知识的实用价值新版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新版教材中,随处可见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种实地考察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知识,也使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更为感兴趣和投入。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标签:高中;地理教学;教材内容;变化;思考一、地理新旧教材中关于“地球上的水”内容的变化1.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1)新教材用“章”取代了旧教材的“单元”,这使得教材内容的条理性更强。
(2)旧教材必修一中关于“地球上的水”的内容是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第3、4、5节,新教材“地球上的水”则自成一章,是继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张“地球上的大气”后的第三章。
(3)新旧教材正文和非正文所占比例不同。
旧教材正文所占比例较大,新教材非正文所占比例较大。
例如,“海水运动”一节,新教材的正文与非正文比例是1:4,旧教材的正文与非正文所占比例是4:1。
新教材正文部分用“读图思考”、“案例”、“活动”等编写,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提供了便利。
2.教材内容的变化(1)旧教材关于“地球上的水”的内容在第三单元,分别是:第三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第四节“海水运动”、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新教材这部分内容自成一章,一共三节,外加一个“问题研究”,即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为“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2)旧教材中有而在新教材中删除的内容: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陆地水体类型。
在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旧教材中关于厄尔尼诺的知识只是文字性的表述,新教材中不仅添加了拉尼娜现象的表述,还辅之以图,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3)新旧教材的图表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旧教材有17幅图,一幅表;新教材有18幅图,因教材内容的变动新加了15幅,删除了旧教材的14幅,保留3幅,即“水圈的构成”(旧教材中图题为“陆地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水循环示意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对旧教材的“洋流模式图”做了补充,因“活动”栏目的需要添加了全球风带,合并为“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新教材的图大多都分布在非正文部分。
新旧教材对比之地理部分(新人教版)
新旧教材对比之地理部分(新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之地理部分 (新人教版)引言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人教版教材相对于传统的旧版教材,在地理部分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和改革,以适应当代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需求。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地理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以评估新人教版地理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课程设置新人教版地理教材在课程设置上相比旧版进行了优化。
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了地理知识的顺序与难度。
教材将地理知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模块,在各个年级侧重于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逐步深入了解地球基本特征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人地关系。
旧版教材则更为单一,着重于地理知识的简单呈现,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拓展性。
新版教材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多元化问题讨论等教学形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地理内容在地理内容方面,新人教版地理教材进行了先进的更新和补充。
新版教材除了保留传统的地理知识,还加入了最新的地理数据和研究成果,保持了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研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式,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旧版教材在地理内容的选择上相对保守,只涉及地理知识的介绍,缺乏真实场景的案例和探究性的内容。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度和掌握程度有限,难以启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新人教版地理教材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有较大突破。
教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实践活动设计、互动教学工具等,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新版教材还提倡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增强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旧版教材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背诵的教学方式,缺少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 人教版 必修内容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地理》必修(3)
2.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
“陆地环境”对原教材的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把旧教材选修(一)的“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内容和旧教材必修(上)“城市化”组合成新教材必修(2)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把旧教材选修(一)的人口与环境主要内容调整到新课程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中。
3.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
即原教材主要以人地关係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使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
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增加了许多“资源、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完整地突出这一中心。
在这方面我们应加速观念转变,注意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新观念。
地理教学: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理解.doc
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地理教学论文(2)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设问:是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又如: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3)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
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4)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
2.贯穿趣味,培养能力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
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
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
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
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
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
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
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一、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
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
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洋流、大气环流等;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
关于初中地理新旧教材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初中地理新旧教材的一点思考与建议本文对初中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认为旧教材八股式的结构体系和呆板的文字,于教于学都不利。
认为教材更新后,必然要求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随之更新。
使用新教材,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教给学习方法、用好直观教具、开展实践活动。
新旧教材人地关系发挥新教材功能兴趣方法教具实践活动人教社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在总结了近四十年的地理教材编写经验和教训,研究了美、英、日、俄罗斯、德及港台的地理教科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同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都进行了改革。
它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师生面前,受到普遍赞许。
一、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学生对于人与地的关系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过去的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学,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于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而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不足。
旧教材中概念多,地理材料多,知识点多,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问题,学生也难以理解,难以记忆。
新教材注意克服上述缺点。
改为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组织教材。
例如,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打破了“总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框,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自然带)、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如西亚和北非为一区)等几个大单元。
这样,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
二、减少层次,降低难度。
过去的教科书往往从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出发。
因此,篇幅长,分量多,内容偏深偏难,脱离学生实际,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新教材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深入浅出地介绍新的地理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和问题的同时,删繁就简,适当降低难度,对于一些难点。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地理教育在高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高中地理教材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材最新变动的知识点与老版本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期了解新版教材的改进之处。
一、自然环境方面新版地理教材在自然环境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例如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管理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之下,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较少,没有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二、人文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版地理教材将人文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入。
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增加了有关城市化进程、区域发展差距、城乡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势。
而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简略,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技术应用方面新版地理教材将技术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与此相比,老版本地理教材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较少,没有对于GIS等现代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讨论。
四、比较与对比通过对新版地理教材和老版本地理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版地理教材在知识点内容、系统性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新版地理教材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关注全球问题和热点,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问题。
同时,新版地理教材注重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科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然而,新版地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新版地理教材在某些内容上可能过于贴近当代问题,缺乏对于历史演变和长期发展的介绍和分析。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第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一、利用图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
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像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例如在讲《地球在宇宙中》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读“人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星星”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两幅图,然后以我们是生活在“天上”还是“生活在地球上”为争论话题引入新课。
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图像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像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工夫。
例如讲《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一节时,先指导学生把各工业基地的简图画出来,然后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填注到图上,再指导学生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进而推断出有哪些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一堂课从始至终动脑动手,紧张兴奋。
课后学生说:“这样教,我们越来越会学,不用死记硬背。
”三、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
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小学科学版本详细分析各个年级科目的自然现象与实验探究解读
小学科学版本详细分析各个年级科目的自然现象与实验探究解读随着小学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年级的科目涉及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探究内容。
本文将详细分析小学各个年级的科学版本,探讨其涵盖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探究内容。
一年级科学版本在一年级科学版本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例如,通过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同时,还会引导学生探索常见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科学版本在二年级科学版本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更加复杂和抽象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探究。
他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概念,例如力、电和光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力的作用、电的产生和光的传播等基本原理。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版本在三年级科学版本中,学生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他们将学习有关天体、气象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日食和月食等天体现象。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四年级科学版本在四年级科学版本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生物、能源和材料的知识。
他们将学习植物的结构和功能、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材料的性质和分类等内容。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植物的不同部位对其生存和生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理解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材料性质和分类方法。
五年级科学版本在五年级科学版本中,学生将学习有关生态系统、地理现象和科学探究的知识。
他们将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现象以及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同时也能够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的形成。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上册自然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自然教材分析
简介
本文档对六年级上册的自然教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教材的主题、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析。
教材主题
六年级上册自然教材的主题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涵盖了多个单元,如地球与太阳、光的传播、水的循环、物体的重量等。
每个单元都介绍了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实例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目标
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理解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参与互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
六年级上册自然教材内容丰富、教学目标明确,并采用了多种
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研究自然科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自然教材的简要分析,供参考。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上的水”为例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上的水”为例
高霞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15(000)021
【摘要】一、地理新旧教材中关于“地球上的水”内容的变化1.教材呈现方式
的变化(1)新教材用“章”取代了旧教材的“单元”,这使得教材内容的条理性更强。
(2)旧教材必修一中关于“地球上的水”的内容是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第3、4、5节,新教材“地球上的水”则自成一章,是继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张“地球上的大气”后的第三章。
【总页数】1页(P91-91)
【作者】高霞
【作者单位】金塔县中学甘肃金塔73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浅析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为例 [J], 孟静;陈德飞
2.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考复习情境创设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J], 蔡明忠
3.新旧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以必修1和必修2为例 [J], 孙维聪
4.高中地理新旧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变化的教学启示——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 樊金宇
5.多元新课导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J], 陈冰;瑞亚李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常识新老教材浅析
左智云陈娟琪
一九八三年秋季开始,我市小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全面开设自然常识课,使用的是本市自编的一套小学自然常识教材试用本(以下简称市编教材)。
市教育局从一九八六年二月起,组织全市部分区县的学校,对这套教材使用的情况作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测试。
我们区参加了这项工作。
在跟踪测试研究中,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编排、插图,到教、学具的配套设计及实际教学效果等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试验和调查。
踊跃方法采取点面结合,即点上的试验与邀请其他非测试验学校的骨干教师座谈相结合,广泛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意见。
经过一年的跟踪研究,我们认为,市编教材从总体上讲,效果是好的。
市编教材与传统教材(以一九七八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自然常识教材为例)相比,有较大的发展和较明显的优点。
一、市编教材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我们曾在较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学科爱好意向抽样调查,了解小学生最喜欢哪一门学科,为什么喜欢。
调查时在做法上尽力防止对学生心理产生干扰的因素,严格保证学生对学科爱好的自由选择。
调查的结果表明喜爱自然常识学科的人数居小学十一门学科之首。
在回答为什么喜欢这门学科时,他们都说:自然常识课有趣,自然课上经常做有趣的实验;自然常识课教给我许多在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了解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
学生喜爱自然常识学科,也就说明了教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市编教材选取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儿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总体上讲难度适中
市编教材直接选取了相当数量的儿童身边的科学知识作为教材内容。
如:“奇妙的舌头”、“房屋的进步”、“风车”、“肥皂水”、“我们周围的声音”、“蚂蚁的生活”、“纸桥”、“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小创伤处理”等150余课。
这些课都通过儿童有亲身体验的科学现象和事物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使学生便于通过观察、实验等研究手段而获取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
然而传统教材中就极少采用这样的选材。
在处理学生较难理解的科学知识时,市编教材也同样采用学生身边能接触到的、浅显的事例向学生传授知识。
如关于“磨擦”一课,课文选用让学生“手用力在课桌上擦”、“在地面上拖人”等游戏,以及“为什么穿了球鞋容易抓竿”等问题,简单而有效地使学生经过实践、思考、解决“什么是磨擦和磨擦力”,通俗、易懂、降低了难度。
三、市编教材内容编排处理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
传统教材受“知识中心论”的影响,往往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概念的严密精确,在编排处理上从理论到理论,使教材成人化,概念化,与儿童的心理水平有些脱离。
例如“杠杆”一课,从什么是杠杆,到给出杠杆上的三点两臂,从研究杠杆的作用,到比较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来了解使用杠杆时是省力还是费力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等三种情况,进而指出要达到同一目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要多走距离,应用费力的杠杆可以少走距离。
最后叙述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面面俱到,与中学物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市编教材第十册同样也有“杠杆”这一教学内容,但安排时先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杠杆,接着研究使用杠杆时怎样才能省力;让学生通过研究,自己来认识杠杆的“三点”,再通过七个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辩,加以巩固。
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研究中,归纳出杠杆“三点”分布的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继续研究三种情况下的杠杆各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并不直接出示结论,而是采用实验、思考、归纳的方法,不学生了解杠杆提供一个认识的程序。
教材安排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时,都建立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同时又为学生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唤起新的欲望。
同样是两课时完成,市编教材的编排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
间内,由感性到理性,由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使学到的知识逐步深化,达到前概念水平一直使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这是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的。
四、市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机会,由学生亲自动手,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市编教材直观性强,观察实验,学生动手的机会多。
据统计,仅五年级教材(九、十两册),就有实验或观察一百五十八个。
而传统教材全套课本,实验、观察总数只有七十七个。
市编教材采用让学生通过实验,从现象中寻找规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第六册“水力的利用”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从高处流下来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叫水力。
”又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水力的大小是由水落下来的高度和水量的多少决定”。
再让学生根据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了解的知识,讲讲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水力大,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占今人类对水力的利用。
传统教材则仅大“自然界里水的循环”课中附带提到“水从高处流下来时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冲动水轮机……”
再如:关于“燃烧与灭火”这一知识,市编教材通过十五种物体进行燃烧的实验,了解哪些物体会燃烧,哪些物体不会燃烧,进而研究,物体燃烧时,除了需要氧气外(前面学过)还需要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而不同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灭火。
由于燃烧条件是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搞明白了,所以灭火问题讨论起来,气氛更加活跃,思路宽阔。
这一课既使学生获得了燃烧条件的具体知识、又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传统教材的处理,实践性更强,(传统教材没有对不同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也不同的实验研究。
对灭火基本上是给予了现成的知识,比较呆板)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取生动的活知识,效果很好。
五、市编教材还注意到课内外结合,开辟两个途径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外活动的知识基础,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扩展,是课内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和不断加深。
市编教材在教材中考虑到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而且能在课外实践。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实验的内容,比如气温的观测、风向的测定,植物和水等实验。
还安排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知识。
如“小创伤的处理”一课,选用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轻微割伤或擦伤,被异物刺伤,轻度烧伤,燃伤,虫叮咬伤等一些小创伤的科学处理方法。
课内学会这些基本方法,课外就能应用。
又如“铁的生锈与防锈”这两课知识,课内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自己设计实验,并且在课文中提出了课后的观察要求,提供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自行观察、记录,并依此归纳出结论。
课内外结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六、市编教材为教师进行教法的研究和改革提供了方便
传统教材在形式上基本上以叙述为主,课文比较冗长、单一、乏味。
课文中往往用粗黑体字或波浪线条直接出示概念、结论,以示重点。
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述法,一讲到底,缺乏为学生创造一个探求过程,以利生动活泼地获得知识。
市编教材课文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启发性的问题来组织。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或通过观察、实验、探求答案,或介绍游戏和实验等活动,由学生亲自动手,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或以连环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看图、阅读中进行思索,学习有关的知识。
所有这些课文表达的方式,都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安排利用各种电化,直观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研究问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训练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一句话,市编教材的表达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市编教材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克服的问题。
如,有些季节性较强的课文,在安排上似有失当。
“植物的花和果实”安排在仲秋九月,就实验材料来讲,果实有余,花儿就不足了。
如果调至夏季的六月底,情况就会改变了。
另外,市编教材每学期一般有六至七个知识单元,
比较分散,不如传统教材相对集中,(传统教材一般为三至四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的相对集中,对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既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巩固。
市编教材的这些不足之外,是教材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它一定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日渐完善。
我们深信,既符合实际,又有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新教材一定会来到我们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