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常识新老教材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常识新老教材浅析

左智云陈娟琪

一九八三年秋季开始,我市小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全面开设自然常识课,使用的是本市自编的一套小学自然常识教材试用本(以下简称市编教材)。市教育局从一九八六年二月起,组织全市部分区县的学校,对这套教材使用的情况作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测试。我们区参加了这项工作。

在跟踪测试研究中,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编排、插图,到教、学具的配套设计及实际教学效果等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试验和调查。踊跃方法采取点面结合,即点上的试验与邀请其他非测试验学校的骨干教师座谈相结合,广泛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意见。

经过一年的跟踪研究,我们认为,市编教材从总体上讲,效果是好的。市编教材与传统教材(以一九七八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自然常识教材为例)相比,有较大的发展和较明显的优点。

一、市编教材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我们曾在较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学科爱好意向抽样调查,了解小学生最喜欢哪一门学科,为什么喜欢。调查时在做法上尽力防止对学生心理产生干扰的因素,严格保证学生对学科爱好的自由选择。

调查的结果表明喜爱自然常识学科的人数居小学十一门学科之首。在回答为什么喜欢这门学科时,他们都说:自然常识课有趣,自然课上经常做有趣的实验;自然常识课教给我许多在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了解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学生喜爱自然常识学科,也就说明了教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市编教材选取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儿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总体上讲难度适中

市编教材直接选取了相当数量的儿童身边的科学知识作为教材内容。如:“奇妙的舌头”、“房屋的进步”、“风车”、“肥皂水”、“我们周围的声音”、“蚂蚁的生活”、“纸桥”、“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小创伤处理”等150余课。这些课都通过儿童有亲身体验的科学现象和事物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使学生便于通过观察、实验等研究手段而获取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然而传统教材中就极少采用这样的选材。

在处理学生较难理解的科学知识时,市编教材也同样采用学生身边能接触到的、浅显的事例向学生传授知识。如关于“磨擦”一课,课文选用让学生“手用力在课桌上擦”、“在地面上拖人”等游戏,以及“为什么穿了球鞋容易抓竿”等问题,简单而有效地使学生经过实践、思考、解决“什么是磨擦和磨擦力”,通俗、易懂、降低了难度。

三、市编教材内容编排处理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

传统教材受“知识中心论”的影响,往往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概念的严密精确,在编排处理上从理论到理论,使教材成人化,概念化,与儿童的心理水平有些脱离。例如“杠杆”一课,从什么是杠杆,到给出杠杆上的三点两臂,从研究杠杆的作用,到比较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来了解使用杠杆时是省力还是费力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等三种情况,进而指出要达到同一目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要多走距离,应用费力的杠杆可以少走距离。最后叙述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面面俱到,与中学物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市编教材第十册同样也有“杠杆”这一教学内容,但安排时先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杠杆,接着研究使用杠杆时怎样才能省力;让学生通过研究,自己来认识杠杆的“三点”,再通过七个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辩,加以巩固。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研究中,归纳出杠杆“三点”分布的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继续研究三种情况下的杠杆各有什么作用。课文中并不直接出示结论,而是采用实验、思考、归纳的方法,不学生了解杠杆提供一个认识的程序。教材安排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时,都建立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同时又为学生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唤起新的欲望。同样是两课时完成,市编教材的编排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

间内,由感性到理性,由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使学到的知识逐步深化,达到前概念水平一直使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这是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的。

四、市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机会,由学生亲自动手,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市编教材直观性强,观察实验,学生动手的机会多。据统计,仅五年级教材(九、十两册),就有实验或观察一百五十八个。而传统教材全套课本,实验、观察总数只有七十七个。

市编教材采用让学生通过实验,从现象中寻找规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第六册“水力的利用”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从高处流下来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叫水力。”又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水力的大小是由水落下来的高度和水量的多少决定”。再让学生根据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了解的知识,讲讲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水力大,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占今人类对水力的利用。传统教材则仅大“自然界里水的循环”课中附带提到“水从高处流下来时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冲动水轮机……”

再如:关于“燃烧与灭火”这一知识,市编教材通过十五种物体进行燃烧的实验,了解哪些物体会燃烧,哪些物体不会燃烧,进而研究,物体燃烧时,除了需要氧气外(前面学过)还需要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而不同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灭火。由于燃烧条件是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搞明白了,所以灭火问题讨论起来,气氛更加活跃,思路宽阔。这一课既使学生获得了燃烧条件的具体知识、又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传统教材的处理,实践性更强,(传统教材没有对不同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也不同的实验研究。对灭火基本上是给予了现成的知识,比较呆板)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取生动的活知识,效果很好。

五、市编教材还注意到课内外结合,开辟两个途径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外活动的知识基础,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扩展,是课内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和不断加深。市编教材在教材中考虑到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而且能在课外实践。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实验的内容,比如气温的观测、风向的测定,植物和水等实验。还安排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知识。如“小创伤的处理”一课,选用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轻微割伤或擦伤,被异物刺伤,轻度烧伤,燃伤,虫叮咬伤等一些小创伤的科学处理方法。课内学会这些基本方法,课外就能应用。又如“铁的生锈与防锈”这两课知识,课内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自己设计实验,并且在课文中提出了课后的观察要求,提供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自行观察、记录,并依此归纳出结论。

课内外结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六、市编教材为教师进行教法的研究和改革提供了方便

传统教材在形式上基本上以叙述为主,课文比较冗长、单一、乏味。课文中往往用粗黑体字或波浪线条直接出示概念、结论,以示重点。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述法,一讲到底,缺乏为学生创造一个探求过程,以利生动活泼地获得知识。

市编教材课文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启发性的问题来组织。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或通过观察、实验、探求答案,或介绍游戏和实验等活动,由学生亲自动手,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或以连环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看图、阅读中进行思索,学习有关的知识。所有这些课文表达的方式,都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安排利用各种电化,直观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研究问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训练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一句话,市编教材的表达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市编教材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克服的问题。如,有些季节性较强的课文,在安排上似有失当。“植物的花和果实”安排在仲秋九月,就实验材料来讲,果实有余,花儿就不足了。如果调至夏季的六月底,情况就会改变了。另外,市编教材每学期一般有六至七个知识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