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的特征》教案_8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dfa61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4.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b50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4.png)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需要营养、能够呼吸、能够生长和繁殖等。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新课学习(1)需要营养: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需要营养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料,用于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2)能够呼吸: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呼吸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能够生长和繁殖: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长大、繁殖下一代的过程。
(4)应激性: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具有应激性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3、探索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者观察,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呼吸过程等。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2、练习题: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掌握情况。
3、观察报告:学生完成观察报告,展示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例如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顺利等。
2、不足之处: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对某些生物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3、改进措施:提出针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对比理解、增加实验探索环节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ede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1.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11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122 难点对生物某些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如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例分析法。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如植物、动物、石头、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142 新授142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举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捕食等方式获取营养。
1422 生物能进行呼吸讲解生物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如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2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举例说明生物通过多种方式排出废物,如人出汗、排尿,植物落叶等。
142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展示含羞草受触碰合拢叶片、猎豹追捕猎物等例子,让学生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2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讲述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如种子萌发长成植株、动物产卵繁殖后代。
142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举例说明亲子之间的相似性(遗传)和差异(变异)。
14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并说明理由。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14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生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05b9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0.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df52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a.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生物是我们身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生物的特征是初中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初中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学的学习重点在于了解生物的特征,包括生命的定义,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组成等。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了解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特征。
•了解生物体的组成。
教学重点•生命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特征。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及生物体的基本组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提问:生命究竟是什么?生物有哪些特征?2. 新知讲解(1)生命基本特征即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以下方面:•组成成分:生物体表现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器官系统。
•增殖:生物体有自我增殖的能力。
•生长:生物体会随时间变化而增长。
•代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适应能力:生物体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适应。
•反应性: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有反应。
(2)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界逐级递减的分类方式,最高层为生命的三域划分:三域名称代表性生物原核真核细菌和古菌绿色藻类,草本植物,动物真核原生生物凡纳滨海鞭毛虫,草履虫真菌小麦霜霉,银耳植物菜花,松树动物球形动物,蜘蛛3. 拓展讲解•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的变化和多样性。
4. 巩固练习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属于生命的基本特征?A. 组成成分B. 增殖C. 手机D. 适应能力答案:C2.以下哪个是生物分类最高的一级?A. 界B. 科C. 目D. 门答案:A5. 课堂小结回顾本次课讲的知识点。
6. 作业布置根据今天的课程,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为什么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变化?2.生物之间的分类有哪些?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三、教学反思此次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基本认知,让学生明确生命的定义和生物的分类。
在导入环节,教师尽量提高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思考,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价值观,以此为基础建立高效的教师-学生互动。
在新知讲解环节,采用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现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发掘和发现的方式逐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规律。
生物的特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物的特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3dc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4.png)
生物的特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2.掌握生物特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熟悉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二、课程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指生物本身所具备的一些性质和表现。
生物的特征包括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存方式等方面。
(1)形态特征生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生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结构特征生物的结构特征主要指生物的内部组成和结构形态等方面,包括生物的细胞构成、器官组织、器官系统和生殖方式等。
(3)功能特征生物的功能特征是指生物所具有的代谢、运动、感知、调节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生存方式特征生物的生存方式特征是指生物在生态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生活方式,包括生物的交配、食物摄取、适应环境、互相依存、共同繁殖等方面。
2.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是按照生物的分类学原理将生物进行归类和排列的一种方法。
生物分类是从生物本身的特征出发,通过分类学原理,将生物区分成不同的类群,按照菌类、植物类和动物类等多方面进行分类。
(1)按生物的细胞结构分类按照生物的细胞结构分类,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
原核生物的特点是细胞直径小、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细胞形态单一。
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更为复杂,有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多种组成成分。
(2)按生物的营养方式分类按照生物的营养方式排列,可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类。
自养生物包括光合生物和化能生物两类,能够自主进行代谢和能量的合成。
异养生物则通过摄取其它生物体和无机物质来获得营养和生命活力。
(3)按生物的地理分布分类按照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可将生物分为洲际分布和地区分布两类。
洲际分布是指生物在多个大陆范围内出现和分布,例如老虎、狮子等;地区分布则是指生物在某个固定区域内分布,如熊猫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的特征及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方法。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17ac2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5.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生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现象,发现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生物的特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现象。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现象。
2.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2.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和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3.1 教师提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进行解释。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4. 总结与拓展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深入了解生物的特征。
5. 作业布置5.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5.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f611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4.png)
3.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推荐与生物特征相关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包含生物与非生物元素的图片,如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只鸟、一朵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区别?”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协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生物特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实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4.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生物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列表等形式,将所学的生物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4417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6.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讨论的对象。
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动身,避开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观看生物和非生物,比拟它们的区分(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发散思维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以及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力量。
情感目标:增加学生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喜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加喜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4、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力量的培育,学生争论的组织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剧烈的奇怪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根底,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模糊的熟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力量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是争论法、探究法。
把学生生活中熟识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索,引导学生熟悉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育他们的学习力量。
四、说学习方法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五、说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预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预备:学生预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六、说教学过程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开头上课,先进展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预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然后排列名次。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d20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7.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
掌握生物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细胞结构三、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实际例子中的运用细胞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准备: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植物和动物样本、显微镜等。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细胞结构示意图、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视频等。
【导入部分】通过展示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
讲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强调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课堂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和动物样本,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生物的特征在实际例子中的运用。
【知识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关于生物特征和细胞结构的问题。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结构。
提醒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的特征和细胞结构。
六、教学拓展:引入生物的其他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通过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七、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c7a8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9.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4.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四、教学难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4.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的特点。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4.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介绍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3. 实验演示: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特征。
4.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的特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生物的特征:归纳和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上《生物的特征》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8)
![人教版生物七上《生物的特征》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8)](https://img.taocdn.com/s3/m/0bb7cc2fe53a580217fcfe5c.png)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课前准备:1、生物的录像.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3、教学课件五、教学设计:预学:阅读教材第二页生物的特征上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要求有明确的___.(2)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什么是生物?2、阅读教材三、四、五页,完成以下的问题: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把它总结在下面: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探究: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精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提升: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5、1999年在我国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其中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是 .6、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宇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1)小球藻是生物吗? .(2)依据是 .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后,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六、教学反思: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648b4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7.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分析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PPT、实验器材、生物样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的特征,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特征,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的特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特征。
2. 开展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896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c.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出生物的主要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特征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生物标本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外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等。
4.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生物标本,分析生物的特征。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物的特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生命活动2. 生长发育3. 繁殖4. 应激性5. 新陈代谢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请列举出你认为的生物特征,并与教材中的特征进行对比。
2. 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并尝试解释这些特征对它们生存的意义。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生物的分类。
八、评价与反馈:在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九、教学拓展:1.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体系,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生物的进化:简要介绍生物的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变化。
生物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06c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b.png)
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难点:1.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归纳。
2.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材料。
2.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物的特征,包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繁殖、应激性等。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每个特征的具体含义。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a.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b.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c.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其特征。
2.实验二:观察种子的萌发a.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种子。
b.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c.学生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的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生物和非生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教师板书并逐一解释生物的特征,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生长发育是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等。
2.实验操作和观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大家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c603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b.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cd4c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9.png)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集体讲解和答疑,帮助 学生全面理解《生物的特征》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05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效果反思
01
02
03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情况 ,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的 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
对照教案中的教学目标, 评估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反馈方式
口头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口头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个别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书面反馈
通过作业和测试的批改,为学生提供详细的书面反馈,指 出学生在知识点掌握、解题思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 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小结与作业
01
总结词:总结回顾
02
详细描述: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 家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 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生物特征的概念
。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激发 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 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个 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能够概括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 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2a88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9.png)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机器人跳舞”,我们观察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什么特征。
生物能进行呼吸
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反射和应激性
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长大、产卵、结种子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子代和亲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拓展
辨别生活中的生物:生石花、钟乳石、珊瑚、珊瑚虫、新冠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板书设计
反思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这些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图1-10)。
5、生物是否还有其他的特征?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出汗、呼吸、排尿。说明排遗不是排出废物
课堂小结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需要阳光,动物要进食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
(2)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现状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归纳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等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a4925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2.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生物学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
教学目标
1.通过例举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尝试以生物学事实为证据,归纳建构概念。
2.通过比较分析动植物图文资料,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归纳生物的共同
特征。
3.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提升概念的迁移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设计思路
总结提升,落实概念
【提问】
什么是生物?
【总结提升】
作为生物,应具有如下特征: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需
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任务3】
请以思维导图或其他形式梳理总结生物具有的共同
特征,写在任务单上。
学生以不同形式呈现本节课所学,师生共同点评。
发展学生的总
结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
能主动观察生物与非生物的各种现象,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渐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观察分析法。
课前准备
教师: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
1。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
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