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

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第⼀章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学习⽬标】:A.知识点:1、掌握管理和组织的涵义2、理解管理的性质与特征3、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4、掌握管理者的涵义及分类5 、掌握管理者的⾓⾊分配与技能要求6、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法和特征B.技能点:1、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管理的基本概念2、认知并能有意识培养⾃⼰的管理素质3、理解并能运⽤管理机制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教学建议】本章重点是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管理者的⾓⾊分配与技能要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特征与研究⽅法可由学⽣⾃学。
讲授是主要形式,并以讨论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的理解。
【趣味阅读】留个缺⼝给别⼈⼀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板上画了⼀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个缺⼝。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定要留个缺⼝,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管理启⽰:留个缺⼝给他⼈,并不说明⾃⼰的能⼒不强。
实际上,这是⼀种管理的智慧,是⼀种更⾼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虎⼀座⼭,让它⾃由纵横。
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最⾼境界。
【教学要点】⼀、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定义亨利?法约尔:管理就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指⼀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赫伯持?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管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唐纳利:管理指由⼀个或更多的⼈来协调他⼈活动,以便收到个⼈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进⾏的各种活动。
泰罗: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去⼲什么,并使他⽤最好的⽅法去⼲”。
管理学笔记——精选推荐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管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重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效率(efficiency):单位时间的成果量。
涉及活动方式。
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投入一定,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产出维持不变)效果(effectiveness):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
涉及活动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低效果、高效率高效果、低效率低效果)效益(performance):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
效率+效果管理的目标: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特点: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管理的性质:1)管理工作不同与作业工作2)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意义:1、管理——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管理。
2、管理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翼。
3、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管理。
2.管理者的角色变化:1、不同管理层次的角色变动(不同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2、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有效管理的五个领域:领域Ⅰ——管理自我领域Ⅱ——管理工作领域Ⅲ——管理人员领域Ⅳ——管理人际关系领域Ⅴ——管理具体情景——罗伯特?K?伯恩斯博士芝加哥大学企业关系中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管理环境环境研究的意义:1、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管理关系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
组织的一般环境: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科技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6、自然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1、供应商2、顾客 3、竞争对手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组织环境特征的分析:1、环境的不确定性(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管理四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还可用其他方式表示
增加。 Qx 与 Px 呈相反变化。 2、消费者的收入(指消费者的平均收水平),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 + 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提
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
标的方案。
(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理
1、企业的短期目标: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
(1)投资者
(2)顾客
(3)债权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 人 (4)职工 (5)政府
重要组成部分。
(6)社会公众 (7)技术改造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 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
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 2
史成本,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二是它只反
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
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这一点更为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R)减去总成本 重要)。
(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计算会计成本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
企业价值= n TRt TCt
薪水收入。
经济利润>0,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
(3)机器如果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 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资源配置较优。
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零。
2023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学习笔记

2023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学习笔记第四章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控制一、本章考情分析以2023年真题、2023年真题、2023年真题为例,有关第四章内容旳考点分值分布如下:考情分析:单项选择题平均9个,多选题平均2.67个,案例分析题平均5个,第四章在三年旳考题中平均占有旳分数是24.33分,属于重点章节。
二、本章教材构造:第一节:生产计划第二节:生产作业计划第三节:生产控制第四节:生产作业控制第五节: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旳措施第一节:生产计划本节重要内容:生产能力、生产计划旳概念与指标、生产计划旳编制、产品生产进度旳安排、本节重要考点:生产能力旳计算、生产计划旳指标、产品生产计划进度旳安排一、生产能力(一)生产能力概念广义: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旳综合。
技术能力包括:人旳能力和生产设备、面积旳能力。
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人员旳管理经验成熟度、应用管理理论与措施和科学态度与能力。
狭义:企业在一定期期内,在一定旳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旳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旳最大数量。
包括三个方面旳含义:1、企业旳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与生产旳固定资产来计算旳2、生产能力必须和一定旳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络3、生产能力反应旳是一年内旳实物量。
(二)生产能力旳种类1、设计生产能力(企业长期计划)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献中所写明旳生产能力。
2、查定生产能力(企业长期计划)指企业没有设计生产能力资料或设计生产能力资料可靠性低状况下,根据企业既有旳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原因,而重新审查核定旳生产能力。
3、计划生产能力(企业年度计划、季度计划)也称现实生产能力,是企业在计划期内根据既有旳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原因所可以实现旳生产能力。
直接决定了近期所做生产计划。
2023年真题:新企业在进行基本建设时,所根据旳企业生产能力是( )。
A、查定生产能力B、计划生产能力C、设计生产能力D、现实生产能力参照答案:C【答案解析】设计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献中所写明旳生产能力。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笔记

第一章策企业战略与经营决考点: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主观决策法)这种方法是直接利用人们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有关资料对决策的内容进行非量化的分析和研究,对决策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
主要有:(1)头脑风暴法——思维共振法:在典型的头脑风暴会议中,决策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使参与者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不允许任何批评。
(2)德尔菲法:运用德尔菲法的关键在于:第一,选择好专家;第二,决定恰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30人较好;第三,拟订好意见征询表。
(3)名义小组技术:以一个小组的名义来进行集体决策,但是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小组讨论,要求每个与会者把自己的观点贡献出来。
特点:背靠背,独立思考。
(4)哥顿法:又称“提喻法”,一种由会议主持人指导进行集体讨论的定性决策方法。
2.定量决策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量化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
一般分为:第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第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乐观原则(大中取大)(2)悲观原则(小中取大)(3)折中原则(只考虑最好和最差两个市场状态)折中损益值=ɑ×最优市场状态损益值+(1-ɑ)×最差市场状态损益值(4)后悔值原则计算步骤:①找到各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
②用各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分别减去该状态下所有方案的损益值,从而得到对应会议类股份有限公有限责任公考点:股东机公司法人治理结第二的后悔值。
③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
④从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值。
(5)等概率原则(求各市场状态的损益平均值)考点:商业模式分析1.商业模式画布的九大模块(1)价值主张;(2)客户细分;(3)渠道通路;(4)客户关系;(5)核心资源;(6)关键业务;(7)重要伙伴;(8)收入来源;(9)成本结构。
2.商业模式画布的三个步骤(1)价值分析。
企业提出价值主张,细分客户群体,分析商业模式的渠道通路和客户关系。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
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
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
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
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
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
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
管理学第四章自学笔记及学习心得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自学笔记与读书心得一、课本知识归纳(一)、控制基础1、控制的含义:控制是检查已经完成的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制定的目标和方案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1)、计划工作为控制提供了标准。
(2)、控制是计划工作顺利实现的保证。
(3)、控制与计划的效果相互依赖。
3、控制的目的:(1)、适应环境变化(2)、限制错误的积累(3)、应对组织复杂性(4)、最小化成本4、控制的类型:(1)、前馈控制:将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产生之前(2)、同期控制:持续监控员工的行为,使其与绩效标准相一致(3)、反馈控制:将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为下次行动的依据5、控制的方法:(1)、预算控制:①经营预算。
②投资预算③财务预算(2)、非预算控制:①监督检查②报告③比率分析④盈亏平衡分析法(3)、全面质量管理:①质量管理小组②标杆管理③六西格玛质量原则④缩短周期⑤缩短周期⑥PDCA循环(4)、有效控制的艺术:①适时控制策略②适度控制策略③员工但与策略④弹性控制策略6、控制的过程:(1)、确定控制标准:①实物量标准②价值标准③时间标准④质量标准(2)、评估实际绩效:①口头汇报②书面汇报③直接观察(3)、讲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偏差(4)、餐区管理行动纠正偏差:①改进工作绩效②修订标准(二)、人员控制1、正式控制2非正式控制:(1)、自我控制(2)、职业控制(3)、文化控制(三)、财务控制1、财务控制的含义:(1)、整个管理体系内各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2)、目标是将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2、财务控制的特征:(1)、以价值控制为手段(2)、以综合经济业务为控制对象(3)、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日常控制内容3、财务控制的方法:(1)、比率分析法:①偿债能力评价②营运能力评价③赢利能力评价(2)、预算控制法(3)、运用财务控制工具:①财务报表②财务审计(四)、风险控制1、风险的特征:(1)、关于未来的(2)、具有不确定性(3)、有损益发生2、风险的含义:时间或经济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危险、损失、损伤或者其他不利结果的概率和程度3、风险控制的方法:(1)、避免风险:终止现有的高风险产品和服务等,有很大的局限性(2)、排除风险:①调查措施②损失防范措施③较少损失的措施二、自学心得体会通过对第四章的揣摩,我想浅谈一下企业管理中的控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一些学习笔记

1.商业银行组织形式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公平竞争、效率至上原则;2、安全稳健原则;3、规模适度原则2.简述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决策系统: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
执行系统:包括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监督系统:包括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银行的稽核部门。
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3.什么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其实质是什么?实质:保护投资者获得必要回报4.简述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的主要内容。
安全性: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是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盈利性: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5.为什么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原因:保护储户利益;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内容:1、银行业的准入。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范围。
5、贷款的集中度。
6.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有哪些?为创新新银行提供资金;提供银行成长和扩张的资本金;增强公众对银行信心;是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7.适度资本规模应考虑什么?一、发挥资本基本功能所要求的资本规模二、适度杠杆所要求的资本三、监管当局所要求的最低资本要求8.简述银行资本的构成。
一、股本:普通股和优先股。
二、盈余: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三、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和债务。
四、其他来源:储备金9.简述巴塞尔协议I的主要内容。
(1)资本构成(2)对资本的扣除规定和限额(3)风险加权制(4)目标标准化率(5)过渡期安排10.简述巴塞尔协议H的主要内容。
(1)最低资本要求(第一支柱)(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第二支柱)(3)市场纪律(第三支柱)(4)标准法(5)内部评级法(6)操作风险及其度量11.简述银行负债的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重点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概念:指依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的,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标准和唯一目标的多功能综合性机构。
※※※商业银行的性质(细看清楚)(作业题中出现):(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特征(2)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一特殊商品(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这种特殊体现在它与中央银行(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和中央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一种或几种金融服务)的对比。
※※商业银行的职能(记住和理解)(作业题中出现)(应该是考选择判断):(1)支付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为商品交易的货币结算提供一种付款机制。
(2)信用中介职能: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它的意义有三点:①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贷放给资金需求方,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将储蓄货币转化为职能资本,扩大了投资规模③实现资本的续短为长。
(3)信用创造职能:形成派生存款,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4)政策传导职能:国家许多的经济政策需要商业银行的配合(5)信息生产和传递职能:商业银行收集掌握了大量信息资料,既指导自身业务发展也向外界有偿提供。
(6)代理监督职能:一定程度上起着监督企业经营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问答题):它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主体,影响着全社会货币资金的供应数量,聚集了大量社会经济信息,是国家实现宏微观调控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1)效益性原则:指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活动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盈利(2)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要在资产不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客户存贷款需求的能力(3)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应避免各类风险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从整体来看是一致的、统一的,但是也存在矛盾性。
统一性表现在各个原则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矛盾性表现在一个原则的实现和其他原则存在一定冲突。
管理经济学_笔记(非常详细,绝对超值)

《管理经济学》整理绪论 P3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P3~P4识记借用理论共同之处不同之处研究对象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对企业环境的假设研究目的管理经济学 1 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2 都研究企业的行为现实的企业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环境,特别是外部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企业决策微观经济学抽象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已知的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4~P6 识记序号名称概念意义1建立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的。
给决策提供科学的思维框架,使决策方法得以简化、科学化和定量化。
2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和研究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3需求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利工具。
①借用这个工具来研究各种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②是企业确定经营方针和进行价格决策的重要依据。
4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使决策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本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决定了企业成本的习性和变化规律。
6机会成本原理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
用机会成本做决策,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是提高我国管理决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7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最常见的是利息。
只有计算资金的货币价值,才能正确评价投资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目标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企业目标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领导、决策、规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管理学的基础上,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系统整理笔记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
首先,我们可以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包括组织、管理、领导、规划、控制等。
其次,可以深入了解管理学的理论,比如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此外,还可以整理各种管理技能,如沟通技巧、决策技巧、团队建设技巧等。
另外,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管理案例也是很重要的。
综合来说,管理学基础笔记的整理可以从概念、理论、技能和案例等多个角度进行,以便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1-6章)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管理经济学笔记

理论支柱及意义
- 弹性理论: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利工具- 边际分析法:衡量额外成本与额外收益,决策思想体现向前看- 机会成本: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最优使用- 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评价投资效益
5
企业目标
- 短期目标:多样化,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等满意- 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8
弹性分析
- 需求弹性: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反映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反映供给量对价格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9
生产函数与成本分析
- 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成本分析: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成本等,为决策提供依据
10
市场类型与企业经营决策
- 不同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下企业的经营决策- 如何根据市场类型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
管理经济学笔记
序号
主题
内容摘要
1
管理经济学概述
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与任务
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行为,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
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都研究企业行为,使用部分相同的理论- 区别:管理经济学更侧重于企业决策,考虑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微观经济学更侧重于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假设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已知
6
需求及需求函数
- 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买得起的数量-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价格等- 需求函数: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Hale Waihona Puke 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式7
魏巧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投资管理)【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保险投资管理6.1 复习笔记一、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与性质1.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公司投资的资金基本上由资本金、准备金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组成。
(1)资本金资本金是保险公司的开业资本。
各国保险法均要求保险公司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缴存保证金,存入管理当局指定的银行,未经管理机关批准,保险公司不得动用,在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资本金除了上缴部分保证金外,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这部分资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一般可以作为长期投资。
(2)责任准备金为了保证保险公司履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义务,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应按规定从保费收入中提存各种责任准备金。
由于保险经营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使得这部分资金掌握在保险人的手中,成为保险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这些责任准备金包括:①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由于保费的收取总是早于未来义务的履行,加之保险年度与会计核算年度不相吻合,对会计核算年度内收取的保费不能全部作为当年收入处理,而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将部分保费以责任准备金的方式提存起来,作为未来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资金准备,这种资金准备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称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②赔款准备金赔款准备金是用于赔付所有已经发生但尚未赔付的损失的金额,它包括两种情况:已经报告但尚未支付的索赔和已经发生但尚未报告的索赔。
赔款准备金包括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
③人寿保险的准备金人寿保险的准备金是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人为了履行未来的给付责任而提存的准备金。
④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是从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应付特大风险损失的一项专用准备金。
⑤存出(或存入)分保准备金存出(或存入)分保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业务按合同约定,由分保分出人扣存分保接受人部分分保费以应付未了责任的准备金。
存出(或存入)分保准备金通常根据分保业务账单,按期扣存和返还,扣存期限一般为12个月,至下年同期返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导论一、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1. 定义: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为主营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2. 特点:- 盈利性: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风险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方式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
- 服务性: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金融需求。
- 法定性:商业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1. 性质:- 企业性: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
- 金融性: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
- 信用中介性: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连接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2. 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通过贷款等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创造新的存款货币。
- 支付结算功能:提供汇款、转账、支付结算等服务,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 信用中介功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 金融服务功能:提供包括储蓄、投资、保险、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 风险分散功能:通过资产组合管理,降低单一风险的影响。
- 政策传导功能:执行和传导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1. 安全性: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避免因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
- 资产质量:保持贷款和投资的高质量,减少不良资产。
- 资本充足:维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吸收潜在的损失。
2. 流动性:确保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和正常经营的流动性需求。
- 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结构,确保资金的稳定来源。
- 资产管理: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危机。
3. 盈利性:通过有效的业务经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 收入增长:提高贷款和中间业务的收入。
- 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2、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
(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体现在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
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管理概论
第一节:运营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生产:(1)有形产品的制造;(2)对无形产品--服务的提供,指将生产要素投入转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产出,通过创造效用而增加附加价值的过程。
(3)观念、思想等指导下的社会行为。
运营管理: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企业面临的压力: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改进服务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等方面。
运营管理的作用:(1)生产与运营管理是一切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三个主要职能之一(企业的三个主要职能分别是营销、财务和运营,这三项基本活动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方面的花费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最高;(3)运营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生产是制造产品与提供服务的过程,运营管理是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
(4)运营管理的水平是营销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面;
(5)运营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也被广泛用于企业其他职能领域。
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需要做计划、都需要控制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方法均可以从运营管理中获得。
第二节运营管理的历史
(1)从发展渊源上看,管理科学是科学管理的继续和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反对仅凭经验、直觉和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采
用科学方法探求最优的工作方案,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实现最大的效益。
不过,管理科学以现代科技成果为手段,运用计量模型,突破操作方法的研究局限,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做定量分析,以优化规划和决策。
(2)基于供应链的生产运营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是将继承系统理论用于从原材料供应商、经过加工工厂和储存仓库,直到最终用户所构成的供应链上由信息、物料和服务组成的流程。
其关键在于优化调整核心活动,尽量最快地响应顾客的需求变化。
第二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过程
一、“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换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
这个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转换形式:形态转换、时间转换、场所转换)
不管是制造行业,还是服务行业,其生产系统都存在着把投入的运营资源转换成产出的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其他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
第三章运营战略
一、运营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对全局发展的策划和谋略,它实际上反应的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结果,以及组织奖采取的重要行动方案。
企业战略则是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结果以及企业将采取的重要行动方案,是一种定为,是一种概念,是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获得的韬略。
运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组织愿景,对销售、设计、加工、交货等各个环节设计一套调配和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便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
三、运营战略的决策过程
(1)运营战略的决策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运营系统的功能目标的决策,然后进行运营系统结构的决策。
(2)对运营系统功能目标做决策时,是以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竞争战略的需要来定义产品的功能,即产品性能、质量、数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等功能;然后根据产品的功能,进一步转换成运营系统的功能目标,即创新、质量、柔性、成本、继承性以及时间控制等功能目标。
不同的用户,对产品功能要求的优先级是不同的,因此转换成对运营系统的要求和所强调的功能目标的优先级也是不同的。
(3)运营系统结构的决策:运营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匹配决策,是使运营系统的结构化要素与非结构化要素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要适应运营系统功能的要求,而且结构化要素与非结构化要素之间也要相匹配。
第四节运营战略的内容
生产运营战略主要包括:生产运营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运营系统的设计;竞争策略(抓住一个竞争优势、坚持其强项);生产运营组织方式。
如何确立竞争重点:(1)成本;(2)质量;(3)时间;(4)柔性;即应变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顾客花(定制)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是产量的柔性。
第四章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与工艺管理
一、服务的基本概念: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一类活动。
因此服务不是有形的存在,只有服务的结果能在事后看到。
服务不只是无形的产品,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社会性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