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1.【行政管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再执行法定职能以及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

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

3.【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

4.【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合,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等,又可归纳为两点,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5.【行政道德】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6.【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欲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7.【国际社会环境】一国在与外国或者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8.【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之间为了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对话、解决纠纷或者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依据条约、协议而成立的。

9.【民族区域自治】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本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0.【宗教信仰自由】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即公民有选择和拒绝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不得强制、敢于人民的自由选择。

11.【独立自主】就是在任何时候,行政系统都要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的决定自己的政策,保障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公共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公共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公共危机管理14.1 本章要点■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14.2 重难点导学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1)危机①在英文韦伯辞典中,“危机”被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②中文中,“危机”更为简洁——“危险与机遇并存”。

③研究危机的先驱查尔斯·赫尔曼(C.F.Hermann)认为,危机事件的发生通常有三个认定标准:突发性、威胁性、决策时间短。

④尤里埃尔·罗森塔尔(Oriel Rosenthal)等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3)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

公共危机管理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的、全方位的管理过程。

2.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1)公共危机的分类(见表14-1)①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分类a.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b.内生型危机,指由于内部原因所引发的危机。

c.内外双生型危机,指由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危机。

②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分类a.政治性危机,如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b.社会性危机,如社会骚乱、罢工等。

c.宏观经济性危机,如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率居高不下、股票市场大幅变动等。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行政监督[视频讲解]13.1本章要点■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行政监督机制13.2重难点导学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一、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1.分权制衡理论:以权力制约权力(1)分权制衡理论又称权力制约论,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和均衡的理论。

(2)分权制衡理论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分权制衡论对权力的制约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

(3)不足:就三权分立自身而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虽是并列的,但在事实上,司法权是其中最弱的,而行政权则是其中最具有扩张性的。

很难达到理想的制衡效果。

2.人民主权理论:以权利制约权力(1)人民主权理论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

(2)理论内容: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监督权。

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没有人民主权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

(3)在现实中,政府作为代理人在实际上很难做到按其委托人——人民意志行事,原因有三:①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与委托人相一致;②人民或代议机构与政府间信息始终是不对称的;③在承接公共权力的代理中,不存在代理权的竞争,政府独家垄断。

3.社会契约论:以道德制约权力(1)各种契约理论形式在契约价值上的共同点①契约签订的直接动力在契约双方当事人间要达到某种目的。

②契约意味着双方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对称。

政府掌握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同时必须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公民有服从政府公共权力管理的义务,同时公民有被保护公共利益的权利,有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权利。

(2)布坎南的观点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模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对权力的约束,即权力主体的自律和他律。

由于权力主体的道德水平无法衡量,而且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缺乏刚性,因此,道德虽是对权力制约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其制约能力并不十分理想。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1.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1)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影响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2)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

(3)行政管理的实践和改革呼唤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创新。

2.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1)行政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行政管理学真正作为一门新兴独立学科的创建,发生在美国。

原因如下:①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所受的旧传统束缚少,创新和进取精神强。

②美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

科学管理也首先用于工商管理,促进和加速了行政管理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

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强烈呼唤行政管理改革。

③美国依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建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④美国政治学和法学等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如威尔逊、古德诺、怀特等。

(2)行政管理学科发展要注意的有关情况①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邻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导学、财政学和新科技等知识。

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②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中,有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与行政管理有相通之处,应对其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

③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

④学科的应用性,要求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3.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1)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①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②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③公共管理必须共同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示范;④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完整word版)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完整word版)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问答1、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

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先创立于美国的原因。

(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不那么保守,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2)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3)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3、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注意的是:(1)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临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的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眼界大开,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大可参考借鉴;(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对象:我们要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的规律。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行政领导共86页文档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行政领导共86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10.1 复习笔记一、政府公共关系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①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②政府公共关系(简称政府公关)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运用。

a.从静态看,政府公关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行为与状态;b.从动态看,政府公关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c.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间的传播沟通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目标。

③政府公关是特殊的管理职能a.从管理活动范围看,政府公关对外传播政府的信息,代表政府组织与公众沟通;对内表达公众意见,代表公众与政府组织沟通,有中介性的特征。

b.从管理方式上看,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去实现政府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传播甚至强制性灌输。

c.从管理内容和过程看,政府公关是对政府组织与公众间信息互动的目标、对象、媒体、资源、过程和效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整合、实施、控制、评估和监督。

d.从管理价值取向看,政府公关追求的是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即政府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①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

狭义主体有两类:a.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b.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政府的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忽交流、沟通等。

②对象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职能3.1 本章要点■行政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西方国家行政职能转变的历史。

■转型时期我国行政职能发生了哪些转变?3.2 重难点导学一、行政职能概述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1)行政职能的含义职能也称功能、职责,是指人、事物、机构及方法所具有的功效、能力与作用。

行政职能又称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行政职能的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反之,行政职能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注意:行政职等≠国家职能行政职能≠政府能力(2)行政职能的特点①执行性。

从行政与立法的关系看,行政职能是一种执行性职能。

行政职能的行使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其具有明显的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威性。

②多样性。

行政管理的范围性质上可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范围上可分为对外职能和对内职能;从具体领域上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从运行过程上可分为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从管理层次上又有高、中、低层次行政职能之别等。

③动态性。

行政职能随着国家社会生活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行政职能的范围、内容、主次关系、作用、对象等也必然发生变化。

2.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国家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统一。

行政管理要履行国家职能的这些要求,这构成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

维护国家统治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a.专政职能。

表现为政府承担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职责。

b.民主职能。

表现为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程序,不断扩大政府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完善公民参政议政的机制等。

②经济职能。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9.1 本章要点■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及阶段任务■政策分析方法9.2 重难点导学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政府、执政党或其他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当下的社会需求,制定并执行的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规等)。

是政策主体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对政策的创立、政策执行、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止等若干环节。

2.公共政策的性质与分类公共政策是政府施展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属于一种公共物品。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西奥多·罗维(Theodore J. Lowi)于1960年代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将公共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

后来美国政治学学者罗伯特·索尔兹伯里(Robert Salisbury)又在罗维的理论基础上补充了一项自我管制性政策。

二、政策过程(见图9-1)图9-1 政策过程图1.政策议程建立(1)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是指那些引发部分或全部公民需求或不满的条件和状况,而这些公民追求的是状况的改善或矫正。

成为政策问题的问题都必须具备一定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力。

案例美国每年进行的大约2000万人次的标准化考试中出现了一些种族及性别歧视问题,80年代后期,这一问题被置于一些州的立法议程当中。

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一假设为分析家们所质疑。

他们综合分析并系统评估了与考试有利害关系者有关考试偏见的调查结果之后,重新解释了这个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与白人学生在考试分数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不构成考试偏见问题,它只是少数民族学生与白人学生之间教育机会持续性严重不平等的一个指标器。

政策建议:继续使用标准化考试方式,同时注重减少明显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

(2)建立议程的途径①外在发动型。

常由政府以外的社会团体或公众提出,首先成为公众议程,引起广泛讨论或较大反响,然后以社会舆论或建议的方式被政府采纳,从而进入正式的政府议程。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1、行政学的历史演进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2)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3)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管理内容增加,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4)管理科学的产生为行政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5)英国文官制度(merit system)、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

2、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一)传统管理时期(1900-1930)“科学管理”、“X理论时期”(1)1911年: F.W.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以效率为中心。

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单位时间里工人完成的工作量;标准化管理:将计划和执行分开,成立“计划室”,完成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职业培训:计件工资制;职能分工:管理阶层的出现:所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精神革命(2)1916年:法国“管理理论”之父,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理论;法约尔管理14原则:A.分工:减少浪费、增加产出,培训人员;B.权力:实行正式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强调权责一致;个人权力,个人的智慧、经验、道德品质、领导能力等;C.纪律:建立以服从和尊重为基础的组织和雇员间的关系,有力的领导,有明确的协议、审慎的制裁;D.指挥:每个下属只能有一个上司,双重领导对权力、稳定、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E.指导:组织只能有一个计划、一个目标、一个负责人;组织应集中精力,协调力量,统一行动;F.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消除无知、野心、自私和懒惰等人性弱点;G.报酬:合理报酬机制是为了体现雇员的价值以及增强其积性;H.集权: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权力最终归属最高领导者;集权并不表明制度的好与坏,具有相对性;I.等级链:权力线,组织从上而下形成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渠道;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传递信息的途径。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章~第十二章 【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章~第十二章 【圣才出品】

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视频讲解]10.1本章要点■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特征与任务■行政沟通■行政协调10.2重难点导学一、政府公共关系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从管理角度看,政府公关是一种管理职能。

(见图10-1)图10-1管理职能角度下的政府公关(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①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关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

他们更具有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忽交流、沟通等。

②对象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

③传播的优越性a.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b.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c.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④目标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a.促进公众认知;b.提高政府美誉度;c.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2.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1)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①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②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

(2)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③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3.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①了解舆论。

政府公关部门要了解舆论产生的全过程,把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集中,从中发现问题,并作为决策依据。

②引导舆论。

舆论导向是对某些舆论成分加以疏导,分析产生的背景,消除成为隐患的原因,使舆论朝正确方向发展。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

第十章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10.1 复习笔记一、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概述(1)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①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②行政决策的特点a.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与其他决策不同,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b.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其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务,即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之外的一切社会公共事务,都需要通过行政决策加以解决。

c.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既定的行政决策不仅对行政组织的内部成员,而且对各级行政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表现出行政决策的一定权威性。

(2)行政决策的类型①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②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③依据决策目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④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⑤依据决策目标要求,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3)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决策是行动的先导,行政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首先依赖于行政决策。

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都是为实现决策目标服务的,各项职能本身也都有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有各自的决策。

②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决策的正误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这已为行政管理实践所证明,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阶段①决策者必须培养自己从资料海洋中采集重要信息的技能和对各有关因素的警觉,学会寻找问题的各种方法,如例外原则、偏差记录、组织诊断等,力求及时发现矛盾,全面准确地把握问题。

②发现问题之后,紧接着就是确定目标。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行政0803班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名词解释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

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

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1、行政:有作广义理解的,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管理活动,称为行政;有作狭义理解的,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招待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本书对后者认识作如下: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2、政治、行政分离的意义:首先,把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这对行政学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执行功能是互相渗透、难以截然分开的。

3、马克思主义观点中,政治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两者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第一,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阶级之间特别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构成政治的实质内容。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是阶级的政治,而行政的根本任务就是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第二,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某些政党、集团之所以拥有立法权和政治决策权,正因为其所属的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一切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行政正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根本任务的。

所以,政治主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行政的目标、职能、行为和活动,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具有政治的属性。

4、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在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理职能和管理目标等两者之间仍有重要区别。

公共管理就是政治的管理。

5、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

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

这一“三权分立”体制被冠以普遍民主的桂冠,但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权力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则行使行政权,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司法权,但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后者负责,接受后者监督。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

第十五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15.1 复习笔记一、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1.办公室工作的性质(1)政策性办公室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办公室作为行政机关、行政领导的综合管理机构,是各级行政机关和领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令,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部门。

它在政策和法令的贯彻、执行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协调功能。

(2)协调性办公室的工作与仅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不同,其要协助领导者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助领导者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协助领导者办理涉及全局的任务或事务。

2.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1)日常性工作①公文处理。

包括对外公文、内部公文的撰制和外来公文的处理工作。

②会议工作。

包括协助领导确定会议的议题和日程,发送会议通知及入场券,安排会议日程与布置会场,起草、处理和归档会议文书,安排食宿、交通,管理财务、医疗卫生以及会议的保卫工作等。

③信息处理。

办公室的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信息网络、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

④机关事务管理。

包括物资、财务、服务后勤管理和协助接待工作等。

⑤印章管理。

包括印章的刻制、颁发、保管、使用和销缴等。

⑥文书档案工作。

包括文书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等。

⑦信访工作。

包括来信、来访的受理、处理、查办等。

⑧机要保密工作。

包括各种密级文件、资料的管理。

⑨公关工作。

包括处理与外单位或群众的关系、联系工作。

公关工作事关本机关、本单位的形象,事关本机关、本单位的工作能否与社会公众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是否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综合协调工作①工作任务的协调。

办公室或其工作人员常以参与或牵头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完成各项工作或任务。

②管理事务的协调。

这是办公室通过联系、沟通、调解、协商等方式,以解决领导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之间,机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的一种管理工作。

③领导关系的协调。

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长和办公室负责人,通过协调以沟通领导者之间的联系,消除误会或隔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五版跟第六版区别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五版跟第六版区别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五版跟第六版区别
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行政管理学的教材更新换代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还需要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与针对性。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所著的第五版与第六版进行比较分析。

一、内容框架
第五版的内容框架主要为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计划与评价、组织管理、领导管理等六部分,其中包括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行政组织结构、管理中的领导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知识点。

而第六版则增加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管理、数字化行政管理、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等章节,扩展了教材的知识面,更加贴近实际。

二、理论分析
第五版强调了管理理论的讲解,但在实践方面缺乏相关案例的解读,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较小。

而第六版则在每个章节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更加贴合实际,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

三、数字化时代
过去的管理理念与数字化时代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第五版中未能够具体讲解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及如何正确认知与管理,而第六版特别设置数字化行政管理这一章节,详细地讲解了现代数字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加贴近时代潮流。

四、案例与演练
第六版相比于第五版,在案例与演练方面有更大的贡献。

第六版的案例更加贴近实际,并采用大量的全球化和社会现象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对行政管理学的各大知识点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通过演练加强了学生的自我反思。

总结来看,行政管理学第六版相对于第五版的变化,更加贴合现
实,内容更加丰富与细致,更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是一本更适合当前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材。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行政伦理11.1 本章要点■行政伦理的概念、行政伦理的发展与行政伦理的功能■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组织伦理与个体伦理■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的来源与内容11.2 重难点导学一、行政伦理概述1.行政伦理:兴起背景与发展态势(1)行政伦理的概念伦理,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

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行政伦理又称公共管理伦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系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行政伦理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政治伦理。

取决于现代民族—国家中政治—行政的紧密关联性,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和国家意念的表达(政治)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②就行政主体的有机构成讲,公共行政伦理由行政组织伦理和行政人员伦理构成。

③在行政伦理的规范表现形式上,行政伦理由主观伦理意识、习俗化的伦理规则和制度化伦理法则等构成。

(2)行政伦理的兴起背景从行政伦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演变上看,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之所以首先出现在美国,是由美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①在美国建国初期,行政实践中就包含了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

国家在建立行政机构的同时,确定了公务人员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准则。

国家政策必须以个人道德为原则,并试图从宗教中寻求道德根源。

为美国后来的行政伦理学提供了道德上的基本准则。

②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原来的伦理受到了挑战,科学和效率观念深入人心。

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行政人员是不是具有道德需要以他的工作绩效作为判断标准。

③随后,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结构理论在美国产生重大影响。

组织中的每个人员都被视为如同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人们没有任何自主控制权可言。

非人性的对待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成为观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绩效高低的定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问答1、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

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先创立于美国的原因。

(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不那么保守,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2)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3)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3、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注意的是:(1)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临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的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眼界大开,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大可参考借鉴;(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对象:我们要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的规律。

①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

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③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④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

(2)内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②行政管理学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③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④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活动的活动过程;⑤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⑥行政管理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⑦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各种改革模式不断出现;⑧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推行电子政务已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3)方法: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和事实就是。

5、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但在当时时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兴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2)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

20世纪50年代,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3)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明显的摆在人们面前,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在往后的20多年里,我国行政管理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6、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①行政管理本土化要求的提出,是合乎客观规律的事情。

但是在一般习惯上,常需要不断地提醒,有时甚至需要大声疾呼才能引起注意和予以重视;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尚且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于引进科学需要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典范,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因此,行政管理学研究必须本土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①在中国所行何政、为何行政、如何行政。

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政,为的是对这一伟大事业做应有的贡献,而敬业、乐业、保持勤政、廉政,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②既然行政管理应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那么对中国行政管理的研究者而言,不能仅以掌握引进学科知识为己足,而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方面面有较多和较深的理解,才能有具体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不致文不对题,格格不入。

始终严格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去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行民主政治、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3)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从它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四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而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做到和做好全面协调的不二法门。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意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考虑,以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名词1、行政系统: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在与后者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保持自己运行的和谐。

2、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

3、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5、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6、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

7、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

8、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与行为模式等,可归纳为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9、国际社会环境:是指一国在于外国或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国际关系的发展、重大国际事件、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及共同关心的其他事务。

10、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1、国家民族:又称"国族",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各民族的总称。

12、国家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各民族成员对本国共同祖族的承认,包括民族认同感、自尊心和忠诚心。

13、宗教信仰自由: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即公民有选择和拒绝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不得强制、干预人们的自由选择。

14、国际意识:是人们关于国际问题的知识、观点、立场及其理论体系的总和。

15、独立自主:就是在任何时候,行政系统都要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地决定自己的政策,保障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二、问答1、行政系统的界线的含义、功能及其特点。

(1)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

(2)两种功能:一是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二是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

(3)特点:行政系统的界线具有开放和可渗透性。

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通过这种界线而输入或输出。

由于行政系统不可能接受所有外部环境投入和对各种外部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因而,其开放性、可渗透性又有一定的限度。

正式这种特点使行政系统界线能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过滤和筛选。

这样,行政系统界线既开放又不完全开放,既渗透又不完全渗透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它既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清晰地边界,又是连结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纽带。

这一概念是我们区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基础。

2、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

(1)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①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②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2)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①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②社会环境:指在行政体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依赖。

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产生,又能能动地选择和塑造外部环境。

同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①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②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③行政体统的物质要素-人财物,非物质要素-信息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④行政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服务于社会。

(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①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②行政体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和控制外部环境;③总之,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