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典)
专题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六大题型+跟踪训练)(解析版)
专题0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六大题型+跟踪训练)题型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用刻度尺测量得出下图()是等腰三角形.A .B .C .D .【答案】B【分析】分别量取各三角形的三边长,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进行判断即可.【解析】解:A 中三边长分别为:1.8,2.6,2.9,不是等腰三角形,故不符合要求;B 中三边长分别为:2.2,2.2,2.2,是等腰三角形,故符合要求;C 中三边长分别为:3.4,3.2,2,不是等腰三角形,故不符合要求;D 中三边长分别为:3.3,1.8,3.7,不是等腰三角形,故不符合要求;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2.在ABC 中,若AB BC =,则ABC 是()A .不等边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D【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即可判断.【解析】解:在ABC 中,若AB BC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3.以下列线段为边不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 .2,2,4B .6,3,6C .4,4,5D .1,1,1【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判断、解析即可.【解析】解:A .∵224+=,∴以2,2,4为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更不可能组成等腰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以6,3,6为边能组成三角形,且有两边相等,∴以6,3,6为边能组成等腰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以4,4,5为边能组成三角形,且有两边相等,∴以4,4,5为边能组成等腰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以1,1,1为边能组成三角形,且有两边相等,∴以1,1,1为边能组成等腰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牢固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cm和3cm,则周长是()A.7cm B.8cm C.7cm或8cm D.条件不足,无法求出【答案】C【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底边为3cm时;②底边为2cm时,分别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底边为3cm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27cm++=;②底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338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cm或8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周长是()A.6cm B.8cm C.10cm D.8cm或10cm【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当AD AC+与BC+即115 22x x x⎛⎫+-+⎪⎝⎭解得:8x=,8,8,5能够组成三角形;当BC BD+与AD+∵BD AC ⊥,∴90ADB ∠=︒,∵46ABD ∠=︒,∴9044A ABD ∠︒-=︒=∠,∵BD AC ⊥,∴90ADB ∠=︒,∵46ABD ∠=︒,∴904644DAB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ABC 是以AB 和A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再根据对称性可得结果.【解析】解:由题意可得:ABC 是以AB 和A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且不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BC 的周长2AB AC BC AB B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13.如图,在ABC 中,90C ∠=︒,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5cm AB =,则DBE 的周长是()A .5cmB .6cmC .7cmD .8cm【答案】A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可得DE CD =,CAD EAD ∠=∠,推出CDA EDA ∠=∠,可得AC AE =,证明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 BC AE ==,然后求出DBE 的周长AB =,代入数据即可得解.【解析】解:AD 平分CAB ∠,DE AB ⊥,90C ∠=︒,DE CD ∴=,CAD EAD ∠=∠,CDA EDA ∴∠=∠,AC AE ∴=,又AC BC = ,AC BC AE ∴==,DBE ∴△的周长DE BD EB CD BD EB BC EB AE EB AB =++=++=+=+=,5cm AB = ,DBE ∴△的周长5cm =.故选:A .A .80︒B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解析】解:∵AB AC =∴B C ∠=∠,∵80B ∠=︒,∴80C ∠=︒,∵180A B C ∠+∠+∠=︒∴20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16.如图,在△ABC 中,AB =AD =DC ,∠C =35°,则∠B 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答案】C 【分析】首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AC 的度数,然后求得∠BDA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 的度数.【解析】解:∵AD =DC ,∴∠DAC =∠C ,∵∠C =35°,∴∠DAC =35°,∴∠BDA =∠C +∠DAC =70°,∵AB =AD ,∴∠BDA =∠B =7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17.如图,在ABC 中,90BAC ∠= ,AB AC =,点D 在BC 上,且BD BA =,则CAD ∠的度数为()A .30︒B .25︒C .22.5︒D .21︒【答案】C 【分析】利用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先求出B ∠,再利用BDA △是等腰三角形求出BAD ∠,最后利用直【答案】50︒/50度【分析】首先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据角的和差计算求解即可.∵80ACB ∠=︒∴803050BCE ACB ACE ∠=∠-∠=︒-︒=︒.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21.如图,直线a ∥b ,AB AC =,140 ∠=,则∠BAC 的度数是()A .100B .110C .120D .130【答案】A 【分析】根据直线a ∥b ,140 ∠=,可知140ACB ∠=∠= ,由AB AC =,可得40ACB ABC ∠=∠= ,利用平行的性质即可求出∠BAC 的值.【解析】解:由题意得,∵直线a ∥b ,140 ∠=,∴140ACB ∠=∠= ,∵AB AC =,∴40ACB ABC ∠=∠= ,∴()180118080100BAC ABC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熟练利用平行线进行角度转化时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ECF 的边CE 上有两点A 、B ,边CF 上有一点D ,其中BC =BD =DA 且∠ECF =27°,则∠ADF 的度数为()A .54°B .91°C .81°D .101°【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逐步推出∠ADF 的度数.【解析】解:∵BC =BD =DA ,∴∠C =∠BDC ,∠ABD =∠BAD ,∵∠ABD =∠C +∠BDC ,∠ECF =27°,∴∠ADF =∠C +∠BAD =3∠ECF =8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运用.23.如图,在ABC 中,DE 垂直平分BC ,若6428CDE A ∠=︒∠=︒,,则ABD ∠的度数为()A .100︒B .128︒C .108︒D .98︒【答案】A 【分析】直接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解析】解:∵DE 垂直平分BC ,∴BD =DC ,∴∠BDE =∠CDE =64°,∴∠ADB =180°-64°-64°=52°,∵∠A =28°,∴∠ABD =180°-28°-52°=100°.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24.如图,已知D 为ABC 边AB 的中点,E 在AC 上,将ABC 沿着DE 折叠,使A 点落在BC 上的F 处.若70B ∠=︒,则BDF ∠等于()键.题型5:等边对等角的解答证明26.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且BE CD =,求证:AD AE =.【答案】见详解【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 C ∠=∠,再由SAS 证明()SAS ABE ACD ≌△△,从而得AD AE =.【解析】证明:∵AB AC =,∴B C ∠=∠,在ABE 和ACD 中,AB AC B C BE CD =⎧⎪∠=∠⎨⎪=⎩,∴()SAS ABE ACD ≌△△,∴AD AE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DE AB AE 平分DAB ∠,点C 在线段AE 上,AC BC AD ==,求证:AE AB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和角平分线得出AD DE =,再证△ADE ≌△ACB 即可.【解析】证明:∵AE 平分DAB ∠,∴DAE CAB ∠=∠,∵DE AB ∥,∴E BAE ∠=∠,∵AC BC =,∴B BAE ∠=∠,∴E B ∠=∠,在△ADE 和△ACB 中,E B DAE CAB AD AC ∠=∠⎧⎪∠=∠⎨⎪=⎩∴△ADE ≌△ACB ,∴AE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角相等.28.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连接AD ,DE .已知12∠=∠,AD DE =.(1)求证:ABD △≌DCE △;(2)若3BD =,5CD =,求A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2【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 C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5AB DC ==,3CE BD ==,由图形中各边的关系计算即可得出.【解析】(1)证明:∵AB AC =,∴B C ∠=∠,在ABD 和DCE 中,12B C AD DE ∠=∠⎧⎪∠=∠⎨⎪=⎩,∴ABD DCE ≅ ;(2)解:∵ABD DCE ≅ ,∴5AB DC ==,3CE BD ==,∵5AB AC ==,∴532AE AB CE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理解题意,结合图形,熟练运用各个性质是解题关键.29.如图,在ABC 中,AB AC =,延长BC 至D ,使得BD AC =,连接AD ,再延长AB 至E ,使得BE CD =,连接DE .求证:≌BED CDA △△.【答案】见详解【分析】先证明,EBD ACD ∠=∠再根据SAS 判定证明即可.【解析】解:∵在ABC 中,AB AC =,ABC ACB ∴∠=∠,180,180,EBD ABC ACD ACB ∠=︒-∠∠=︒-∠ ,EBD ACD ∴∠=∠BE CD = ,BD AC =,(SAS)BED CD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题型6: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0.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指的是()A .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 .顶角的平分线,中线,高线三线互相重合C .腰上的中线,腰上的高线,底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D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三线互相重合【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接选取答案即可求解.【解析】解:三线合一,即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三条线相互重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属于中考基础题.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B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C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D .等腰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重合【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判断.【解析】解:A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故正确;B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故正确;C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故正确;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故错误;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4.已知点P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PB PC =,则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 .若点P 在边BC 上,则AB AC=B .若点P 在ABC 内部,则AB AC=C .若点P 在ABC 外部,则AB AC=D .若AB AC =,则点P 可能在边BC 上,可能在ABC 内部,也可能在ABC 外部【答案】C【分析】选项A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当点P 在ABC 内部时,分别作PE ,PF 垂直AB ,AC 于点E ,F ,先证明Rt Rt (HL)BEP CFP ≌ ,再证明(AAS)ABP ACP ≌可判断选项B ;若AB AC =,都有(SSS)ABP ACP ≌,可判断选项D ;选项C 有两种情况,具体见详解.【解析】∵点P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点P 在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即BAP CAP ∠=∠,如图1,当点P 在边BC 上时,即P 为BC 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AB AC =,故选项A 是真命题;如图2,当点P 在ABC 内部时,分别作PE ,PF 垂直AB ,AC 于点E ,F ,,PE PF PB PC == ,Rt Rt (HL)BEP CFP ≌ ,得到EBP FCP ∠=∠,∵BAP CAP ∠=∠,AP AP =,(AAS)ABP ACP ∴ ≌,AB AC ∴=;故选项B 是真命题;若AB AC =,都有(SSS)ABP ACP ≌,故选项D 是真命题;当点P 在ABC 外部时,如图3所示,AB 与AC 不一定相等,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题型7: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有关的最值问题35.如图,在ABC 中,AB AC =,=4BC ,面积是10;AB 的垂直平分线ED 分别交AC ,AB 边于E 、D 两点,若点F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线段ED 上一动点,则PBF △周长的最小值为()A .7B .9C .10D .14【答案】A 【分析】连接AP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AP BP =,PBF △周长==BP PF BF AP PF BF AF B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F ,BF ,即可得出答案.【解析】解:如图所示.连接AP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①②③【答案】D【分析】根据三线合一得到A.8cm B.【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答案】见解析【分析】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BAC BAM ∠=∠,D E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2BAC D ∠=∠,即可推出BAM D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证明DE BC ⊥.【解析】证明:如图,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AB AC = ,2BAC BAM ∠∠∴=,AD AE = ,D E ∴∠=∠,2BAC D E D ∠∠∠∠∴=+=,22BAC BAM D ∠∠∠∴==,BAM D ∠∠∴=,DE AM ∴∥,AM BC ⊥ ,DE 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2.如图,在ABC 中,AB AC =,40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接BE .(1)试问: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EBD ∠的度数.【答案】(1)相等,理由见解析(2)50︒【分析】(1)连接CE ,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到,AE CE BE CE ==,即可得到AE BE =;(2)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出ABC ∠的度数,三线合一,求出BAE ∠的度数,等边对等角得到ABE ∠的度数,利用EBD ABD ABE ∠=∠-∠,即可得解.【解析】(1)解: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理由如下:连接CE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高,∴BD CD =,∴AD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点E 在AD 上,∴BE CE =,又∵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AE CE =,∴AE BE =;(2)∵AB AC =,40BAC ∠︒=,【答案】见解析【分析】作EF AC ⊥于点F EA EC = ,12AF FC AC ∴==.2AC AB = ,A.3【答案】A【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即可.∠=【解析】解:∵B【解析】解:如图,在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BD 平分ABC ∠,∴ABD CBD ∠=∠,在CBD △和EBD △中,CB BE CBD DBE BD BD =⎧⎪∠=∠⎨⎪=⎩,∴CBD △≌EBD △()SAS ,∴CDB BDE ∠=∠,C DEB ∠=∠,∴2CDE CDB ∠=∠,∵2C CDB ∠=∠,∴CDE DEB C ∠=∠=∠,∴ADE AED ∠=∠,∴AD AE =,∴ABC 的周长=27AD AE BE BC CD AB AB C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题型11: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的解答证明48.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D 在CA 边的延长线上,AE 平分DAB ∠,AE BC ∥.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答案】见解析【分析】首先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2B ∠=∠,1C ∠=∠,然后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明B C ∠=∠,故此可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解析】证明:∵AE BC ∥,∴2B ∠=∠,1C∠=∠∵AE 平分DAB ∠,∴12∠=∠∴B C∠=∠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9.如图,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 =.(1)求证:ABD ACD △≌△;(2)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求证:AED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SSS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证明EAD ADE ∠=∠即可证明AE DE =,进而得到AED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1)证明: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DB DC =⎧⎪=⎨⎪=⎩,∴()SSS ABD ACD ≌;(2)证明:∵ABD ACD △≌△,∴∠=∠DAB DAC ,∵∥DE AC ,∴ADE DAC ∠=∠,∴EAD EDA ∠=∠,∴AE DE =,∴AED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50.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且2B C ∠=∠.(1)如图1,求证:AB BD AC +=;(2)如图2,延长CB 至点E ,使BE AB =,连接AE ,若36C ∠=︒,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ABC 和ADE V 除外).【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E 是等腰三角形,ACE △是等腰三角形,ADC △是等腰三角形,ABD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如图所示,在AC 上取一点E ,使得AE AB =,连接DE ,证明()SAS ABD AED ≌△△得到BD ED B AED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证明EDC C ∠=∠,得到ED EC BD ==,即可证明AC AE CE AB BD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即可.【解析】(1)证明:如图所示,在AC 上取一点E ,使得AE AB =,连接DE ,∵AD 平分BAC ∠,∴BAD EAD ∠=∠,又∵AB AE AD AD ==,,∴()SAS ABD AED ≌△△,∴BD ED B AED ==,∠∠,∵2B C ∠=∠,∴2AED C ∠=∠,∵AED C EDC ∠=∠+∠,∴EDC C ∠=∠,∴ED EC BD ==,∴AC AE CE AB BD =+=+;(2)解:∵BE AB =,∴BEA BAE ∠=∠,ABE 是等腰三角形,∵BEA BAE ABC +=∠∠∠,∴2ABC BEA =∠∠,又∵272ABE C ==︒∠∠,∴36BEA BAE C ===︒∠∠∠,∴AE AC =,即ACE △是等腰三角形,∵18072BAC C ABC =︒--=︒∠∠∠,AD 平分BAC ∠,∴36BAD CAD ∠=∠=︒,∴36DAC C ∠=∠=︒,∴72ADB C DAC =+=︒∠∠∠,ADC △是等腰三角形,∴72ADB ABD ∠∠==︒,∴ABD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12:等角对等边证明边长相等、求边长51.如图,已知12∠=∠,B C ∠=∠,不正确的等式是()A .AB AC=B .BAE CAD ∠=∠C .BE DC =D .BD DE=【答案】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析】解:∵B C ∠=∠,∴AB AC =,故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ABE 和ACD 中,12B C AB AC ∠=∠⎧⎪∠=∠⎨⎪=⎩,∴()AAS ABE ACD ≌,∴BE CD =,BAE CAD ∠=∠,∵BE CD =,∴BE DE CD DE -=-,∴BD CE =,故B 选项、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52.如图,ABC 中,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若12AB =,7DE =,则AE 的长为()A .5B .6C .7D .8【答案】A【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 EDB ∠=∠,则7BE DE ==,即可求出答案.【解析】解:∵在ABC 中,BD 平分ABC ∠,∴ABD CBD ∠=∠,∵DE BC ∥,∴CBD EDB ∠=∠,∴ABD EDB ∠=∠,∴7BE DE ==,∴1275AE AB B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53.如图,点P 是AOB ∠的角平分线OC 上一点,点Q 是OA 上一点,且PQ OB ∥,若2PQ =,则线段OQ 的长是()A .1.8B .2.5C .3D .2【答案】D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推出QPO QOP ∠=∠,据此即可求解.【解析】解:∵点P 是AOB ∠的角平分线OC 上一点,∴QOP POB ∠=∠,∵PQ OB ∥,∴QPO POB ∠=∠,∴QPO QOP ∠=∠,∴2OQ PQ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4.如图,在ABC 中,BE 平分ABC ∠,DE BC ∥.若8DE =,5AD =,则AB 的长为()A .13B .12C .10D .9【答案】A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DBE DEB ∠=∠,得到8DE DB ==,则13AB AD BD =+=.【解析】解:∵BE 平分ABC ∠,∴DBE CBE ∠=∠,∵DE BC ∥,∴DEB CBE ∠=∠,∴DBE DEB ∠=∠,∴8DE DB ==,∴8513AB AD BD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DBE DEB ∠=∠是解题的关键.55.如图,在ABC 中,45AB AC ==,,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分别交AB AC ,于M ,N ,则AMN 的周长为()A .8B .9C .10D .不确定【答案】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MN BC ∥可以得出MB ME =,NC NE =,继而可以得出AMN 的周长AB AC =+,从而可以得出答案.【解析】解:∵MN BC ∥,∴∠∠=MEB EBC .∵BE 平分ABC ∠,∴MBE EBC =∠∠,∴MEB MBE ∠=∠.∴MB ME =.同理,NC NE =,∴9AMN C AM ME EN AN AB A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角对等边,利用角平分线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MEB MBE ∠=∠是解题的关键.56.如图,ABC DEF ≌△△,点E 在AC 上,B ,F ,C ,D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40,35A CE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EF EC AB FC==B .,EF EC AE FC ≠=C .,EF EC AE FC=≠D .,EF EC AE FC≠≠【答案】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 DFE ∠=∠,40D A AC DF ==︒=∠∠,,则EF EC =,由于D CED ∠≠∠,则CE CD ≠,则AE CF ≠,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解析】解:∵ABC DEF ≌△△,∴ACB DFE ∠=∠,40D A AC DF ==︒=∠∠,,∴EF EC =,∵4035D CED ∠=︒≠∠=︒,∴CE CD ≠,∴AE CF ≠,∴四个选项中只有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7.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若37B ∠=︒,求C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C 上,EF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 FE =.【答案】(1)53︒(2)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CAD ∠;(2)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再根据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即可得到DAC F ∠=∠,从而证得AE FE =.【解析】(1)解:AB AC = ,AD BC ⊥,37B C ∴∠=∠=︒,90ADC ∠=︒,9053CAD C ∴∠=︒-∠=︒;(2)证明:E F A B ∥ ,BAF F ∴∠=∠,AB AC = ,AD B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BAF DAC ∴∠=∠,DAC F ∴∠=∠,AE FE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平行线、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5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点G 在边BC 上,且GDF ADF ∠=∠.连接EG ,判断EG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EG 与DF 的位置关系是EG DF ⊥;理由见解析【分析】证明()AAS ADE BFE ≌△△,得出DE EF =,证明GDF BFE ∠=∠,得出GD GF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得出GE 垂直平分DF ,即可得出答案.【解析】解:EG 与DF 的位置关系是EG DF ⊥;理由见如下:∵AD BC ∥,∴ADE BFE ∠=∠,E 是AB 的中点,AE BE ∴=,又∵FEB DEA ∠=∠,∴()AAS ADE BFE ≌△△,DE EF ∴=,∵GDF ADF ∠=∠,ADE BFE ∠=∠,∴GDF BFE ∠=∠,GD GF ∴=,DE EF = ,∴GE 垂直平分DF ,∴EG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ADE BFE V V ≌.题型13:直线上与已知两点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59.如图,ABC ,点P 为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若使得ABP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析】解:作AB 垂直平分线与AC 的交点,可得22P A P B =,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AC 有两个交点,13P A AB P A ==,以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AC 有一个交点,4P B A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60.如图,线段AB 的一个端点B 在直线m 上,直线m 上存在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C 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 【分析】以A 为圆心,以BA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m 交于点D ,此时BA AD =,同理以B 为圆心以BA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m 交于E 、C ,此时BC BA =,BE BA =,再作BA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m 交于点F ,此时BF AF =,据此可得答案.【解析】解:如图所示,以A 为圆心,以BA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m 交于点D ,此时BA AD =,同理以B 为圆心以BA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m 交于E 、C ,此时BC BA =,BE BA =,再作BA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m 交于点F ,此时BF AF =,∴直线m 上存在4个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61.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 ,150∠=︒,点A 在直线a 上,直线b 上存在点B ,使以点O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 点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 【分析】分别以点O A B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3种情况,分别为OA OB =,OA AB =,OB AB =,从这三方面考虑点B 的位置即可;【解析】解:当OA OB =时;以点O 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 在O 点两侧各有一个交点,此时B 点有2个;当OA AB =时;以点A 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 有一个交点,此时B 点有1个;当OB AB =时;作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有一个交点,此时B点有1个;∴满足条件的B点总共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因此要注意分类讨论,由每种情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点B是解题的关键.题型14: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尺规作图62.如图,给出了尺规作等腰三角形的三种作法,认真观察作图痕迹,下面的已知分别对应作图顺序正确的是()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③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一底角.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析】解:图形①的作图依据是“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图形②的作图依据是“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图形③的作图依据是“③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一底角”.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尺规作图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图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3.如图(1),锐角ABC 中,AB BC AC >>,要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AB 边上找一点D ,使ACD 为等腰三角形,关于图(2)中的甲、乙、丙三种作图痕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都正确B .甲、丙正确,乙错误C .甲、乙正确,丙错误D .只有甲正确【答案】A【分析】根据圆、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尺规作图进行分析即可.【解析】解:甲图:以点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AD AC =,∴ACD 为等腰三角形,乙图: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AD DC =,∴ACD 为等腰三角形,丙图:∵所作的A DCA ∠=∠,∴AD DC =,∴ADC △是等腰三角形,∴甲、乙、丙都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尺规作图−圆、角、垂直平分线,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圆、角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本作图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4.已知锐角40AOB ∠=︒,如图,按下列步骤作图:①在OA 边取一点D ,以O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画 MN,交OB 于点C .②以D 为圆心,DO 长为半径画 GH, GH 与OB 交于点E ,连接DC 并延长,使DC 的延长【答案】见解析【分析】以AB为腰和底两种情况作图即可.【解析】如图,以AB为腰,AO为对称轴;如图,以AB为底作等腰三角形,CM为对称轴;【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网格作图,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6.图1,图2均是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C均为格点.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在给定的网格中找一格点M,按下列要求作图:=;(1)在图1中,连接MA,MB,使MA MB==.(2)在图2中,连接MA,MB,MC,使MA MB MC【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得MA MB==.(2)连接AC,取AC中点M,MA MB MC【解析】(1)解:如图1正确画图.(2)如图2正确画图.【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尺规作图,熟练根据题意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67.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方形的顶点上.(1)在方格纸中画出以AB为底的等腰ABC(2)在方格纸中画出以DE为一边的等腰DEF直接写出DC的长度.【答案】(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22DC .(2)如图所示,DEF 即为所求;C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根据题意找出符合条件的点是解题的关键.题型1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题68.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90EDF ∠=︒,下列结论:①BED AFD △≌△积,则1211142S S S ≤≤;④EF AD =;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第11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解 释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边的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边. 性质 (1)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2)“三线合一”,即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3)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如图,在△ABC 中,D 在BC 上,且AB =AC =BD ,∠1=30°,求∠2的度数.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AC =BC =BD ,AD =AE ,DE =CE ,求∠B 的度数.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另一边长为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 ,且周长为16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为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该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角的度数为_____.知识导航例题1例题2 典题精练(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分别是12与15,则腰长为__________.举一反三:【变式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2)已知BD 是等腰ABC △一腰上的高,且50ABD ∠=︒,则ABC △的底角为_______.【变式2】(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cm 和4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顶角为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们的周长分为6和12两部分,则腰长为________.(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D ,E 分别是腰AB 及A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 ,连接DE 交底BC 于G .求证GD=GE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求证:AF =EF.【变式1】如图,AC =BC ,∠ACB =90°,∠A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过点B 作BE ⊥AD 于点E.求证:BE =12AD.例题3例题4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BE≌△CAD;(2)求∠BFD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将一个钝角△ABC(其中∠ABC=120°)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A1BC1,使得C 点落在AB的延长线上的点C1处,连接AA1.(1)写出旋转角的度数;(2)求证:∠A1AC=∠C1.【变式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变式3】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1)求证:BE=CE;(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1)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又是BC 边上的高,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D 是BC 边上的高,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D C B A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等边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变式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E ,D 分别在AC ,BC 上,且AE DC =,求AD 与BE 所夹锐角的度数.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A .16B .17C .16或17D .10或12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50°B .80°C .50°或80°D .40°或65°3. 将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题图 5题图 6题图例题5课堂巩固 PD AB C EBA M C E D4. 已知实数x ,y 满足|x −4|+(y −8)2=0,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20或16B .20C .16D .以上答案均不对5. 如图,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F 处,若50B ∠=︒,则BDF ∠度数是( )A .60° B.70° C.80° D.不确定6. 如图,△ABC 中,D 为AB 上一点,E 为BC 上一点,且AC=CD=BD=BE ,∠A=50°,则∠CDE 的度数为( )A .50°B .51°C .51.5°D .52.5°二.填空题7.如图,△ABC 中,D 为AC 边上一点,AD =BD =BC ,若∠A =40°,则∠CBD =_____°. 7题图 8题图 9题图8.如图,已知直线l 1∥l 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40°,则∠β等于 .9.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DE ⊥AB 于E .若△ADE 的周长为8cm ,则AB =_________cm .10.在等腰△ABC 中,AB=AC ,中线BD 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15和18两个部分,则底边长BC= .11. 如图,AE ∥BD ,C 是BD 上的点,且AB=BC ,∠ACD=110°,则∠EAB=______度.12. 如图,△ABC 的周长为32,且AB=AC ,AD ⊥BC 于D ,△ACD 的周长为24,那么AD 的长为 .11题图 12题图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ΔABC 中,AB =AC ,D 是AB 上一点,延长CA 至E ,使AE =AD .试确定ED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 如图,DE 是△ABC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D 、E .AE 平分∠BAC .设∠B=x ,∠C=y (单位:度).请讨论当△ABC 为等腰三角形时,∠B 为多少度?15.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上任意一点,过D 分别向AB ,AC 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CG 是AB 边上的高.DE ,DF ,CG 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6.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则BCE ∠=_________;(2)设BAC α∠=,BCE β∠=.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本文介绍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作法、对称性、性质和判定定理。
首先定义了等腰三角形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然后介绍了作法,即以已知的线段a,b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接着讲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底角相等、底边上的中线等长、底边上的高线垂直于底边等。
其次,介绍了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即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接下来,讲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底角相等、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等。
最后,介绍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若一条角平分线同时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之一,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同时,还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包括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等。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简单来说,等角对等边。
要点解释:要明确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而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和角的关系。
此外,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另外,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
3.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解释: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逐步推导论证,最后推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也称归谬法,适用于直接证明有困难的命题。
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角度的计算题例1、(2016春•太仓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根据定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等长的,它们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腰,而剩下的边则被称为底边。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是等腰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由于底边两边等长,所以两个底角的两边也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80度减去底角的一半。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角度和边的关系来推导。
设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x度,则顶角为180度减去两个底角的和2x度。
(3)等腰三角形的高线线对称于底边中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而底边的中点是由两点确定的垂直平分线。
这两条线通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并且垂直于底边。
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长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如果相等,则可以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2)角度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如果相等,则可以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3)边角关系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与另外两边的边长比相等,并且底角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如果满足该条件,则可判定为等腰三角形。
4. 实际应用等腰三角形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等腰三角形常用于门窗的设计,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确保门窗的开合顺畅和美观。
此外,在数学问题解答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也经常被使用。
例如,在解决几何证明问题时,可以通过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具有底边两个底角相等和顶角等于底角的一半等独特性质。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核心知识点扫描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性质判定等腰三角形⑴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⑴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⑵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图示(1)在△ABC中,∵AB=AC ∴∠B=∠C;(2)在△ABC中,AB=AC.若∠BAD=∠CAD,那么AD⊥BC,BD=CD;若BD=CD,那么∠BAD=∠CAD,AD⊥BC;若AD⊥BC,那么∠BAD=∠CAD,BD=CD.在△ABC中,∵∠B=∠C ∴AB=AC.等边三角形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此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在每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⑵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⑴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⑵有一个角是60°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⑶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图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1)∵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2) ∵AB=B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3)∵∠A=∠B=∠C,∴∴△ABC是等边三角形.Ⅱ.知识点全面突破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性质(重点)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可用符号语言表述如下:如图1-1-1,在△ABC中,∵AB=AC ∴∠B=∠C.已知:如图1-1-1,在△ABC中, AB=AC.求证:∠B=∠C.图1-1-3定理的证明分析:利用分析法思考证明的过程:如下所示:作顶角的平分线AD.()AB AC B C ABD ACD SAS BAD CAD AD AD =⎧⎪∠=∠⇐≅⇐∠=⎨⎪=⎩,具体证明过程略.此外,我们还可以用AAS 、ASA 、SSS 证明这一性质.如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在△ABD 和△ACD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SSS ),∴B C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可用符号语言表述如下:如图1-1-2,在△ABC 中,AB=AC.若∠BAD=∠CAD ,那么AD ⊥BC ,BD=CD ; 若BD=CD ,那么∠BAD=∠CAD ,AD ⊥BC ;若AD ⊥BC ,那么∠BAD=∠CAD ,BD=CD.详解:①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拥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所有的性质.同时它还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点和性质;②定理1常用来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定理2实际上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结论,已知其中任意一个可以得到另两个结论,常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③将这两条性质用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中,可得等边三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都与所对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例1.如图1-1-3,房屋的顶角∠BAC=100O ,过屋顶A 的立柱,屋椽AB=AC 求∠B ,∠C ,∠BAD ,∠CAD 的度数.解:在△ABC 中, 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 .∴∠B=∠C=21(180O -∠BAC) 图1-1-1图1-1-2=21(180O -100O )=40O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 ⊥BC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BAD=∠CAD=50O .点拨: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 与∠C 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D 是顶角的平分线,则∠BAD 与∠CAD 的度数即可求.例2:(2010,山东济南)(一题多解)如图1-1-4,已知AB AC AD AE ==,.求证BD CE =.证明:方法1 如图1-1-5过点A 作AH ⊥BC ,交BC 于点H . ∵AB=AC ,AD=AE ,AH ⊥BC , ∴BH=CH , DH=EH∴BH 一DH=CH 一EH 即BD=CE 方法2 ∵AB=AC ∴∠B=∠C ∵AD=AE ∴∠ADE=∠AED∴180O-∠ADE=180O-∠AED 即∠ADB=∠AEC ∵AB=AC ,∠B=∠C ,∠ADB=∠AEC ∴△ABD ≌△ACE ∴BD=CE .点拨: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但如何添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本题中适合高AH AH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来解决这个问题。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性质一、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一般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但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每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所在的直线,和高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长的平方等于底边上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勾股定理)。
9、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腰大于高;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二、等腰三角形定义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三、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如下判定的方式: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与该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边为底边。
专题08 等腰三角形(考点串讲)(解析版)
专题08 等腰三角形【考点剖析】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2:文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的三线合一) 图形:如下所示;21DCBA符号:在ABC ∆中,AB =AC ,1212,,;,,;,12.BD CD AD BC AD B BD CD AD BC C BD CD ∠=∠⎧⎪=⊥∠=∠⊥∠=∠⎨⎪⊥⎩==若则若则若,则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2) 等边三角形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等于60︒; (3)等边三角形性质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从边看)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从角看)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从边、角看)有一个内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典例分析】例1 (杨浦2019期末14)在ABC ∆中,AB=AC ,把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交AB 于点M ,交BC 于点N. 如果CAN ∆是等腰三角形,则B ∠的度数为 . 【答案】4536︒︒或;【解析】因为把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交AB 于点M ,交BC 于点N.所以MN 是AB 的中垂线,∴NB=BA ,B BAN ∴∠=∠,AB AC B C =∴∠=∠Q ,设B x ∠=,则C BAN x ∠=∠=. (1)当AN=NC 时,CAN C x ∠=∠=,在ABC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4180x =︒,得45x =︒,故45B ∠=︒;(2)当AN=AC 时,ANC C x ∠=∠=,而ANC B BAN ∠=∠+∠,故此时不成立;(3)当CA=CN 时,1802x NAC ANC ︒-∠=∠=,于是得1801802xx x x ︒-+++=︒,解得36x =︒. 综上所述:4536B ∠=︒︒或.NM CBA例2 (浦东2018期末18)如图,在ABC ∆中,A=120,=40B ∠︒∠︒,如果过点A 的一条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直线l 与BC 交于点D ,那么ADC ∠的度数是 .CBA【答案】14080︒︒或;【解析】如图所示,把BAC ∠分为1000︒︒和2或者4080︒︒和,可得ADC=14080∠︒︒或.ABCDC BA20°80°80°40°40°20°20°40°40°100°例3 (闵行2018期末17)有下列三个等式①AB =DC ;②BE =CE ;②∠B =∠C .如果从这三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能推出Rt △AED 是等腰三角形,你认为这两个条件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EDCBA【答案】①②或①③或②③.(答案不唯一)【解析】解:当AB =DC ,BE =CE ,∠AEB =∠DEC 时,Rt △ABE ≌Rt △DCE (HL ),故AE =DE ,即Rt △AED 是等腰三角形;当AB =DC ,∠B =∠C ,∠AEB =∠DEC 时,△ABE ≌△DCE (AAS ),故AE =DE ,即Rt △AED 是等腰三角形;当BE =CE ,∠B =∠C ,∠AEB =∠DEC 时,△ABE ≌△DCE (ASA ),故AE =DE ,即Rt △AED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①②或①③或②③.(答案不唯一)例4 (黄浦2018期末27)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点D ,AD 平分BAC ∠,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线段的延长线交边AC 于点F ,线段CO 的延长线交边AB 于点E . (1)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2)说明BF=CE 的理由.O FE DC BA【答案与解析】(1)AD BC ADB=ADC ⊥∴∠∠Q ,Q AD 平分BAC ∠,BAD=CAD ∴∠∠.ADB=DAC+ACD ADC=BAD+ABD ∠∠∠∠∠∠Q ,,ABD=ACD ∴∠∠,AB=AC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2)ABC ∆Q 是等腰三角形,AD BC ⊥,BD=CD ∴.在BDO CDO ∆∆与中,DO DO ADB ADC BD CD =⎧⎪∠=∠⎨⎪=⎩,BDO CDO ∴∆∆≌OBD OCD ∴∠=∠.在BEC CFB ∆∆与中ECB FBCBC CBABC ACB ∠=∠⎧⎪=⎨⎪∠=∠⎩BEC CFB ∴∆∆≌,BF CE ∴=. 【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1.(宝山2018期末18)如图7,在ABC ∆中,AB=AC ,30A ∠=︒,以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C 于点D ,联结BD ,则ABD ∠等于( )A. 45︒;B. 50︒;C. 60︒;D. 75︒.DABC【答案】A ;【解析】因为在ABC ∆中,AB=AC ,30A ∠=︒,所以18030752ABC ACB ︒-︒∠=∠==︒,又因为以B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C 于点D ,所以,75BD BC BCA BDC =∴∠=∠=︒,30CBD ∴∠=︒,故753045ABD ABC CBD ∠=∠-∠=︒-︒=︒. 故答案选A.2.(长宁2019期末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 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M 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满足条件的点M 的个数为( ) A. 4; B.5; C.6; D.8 【答案】C ;【解析】分三种情况:(1)当OA=OM 时,可得M 点坐标可以为:(0,2)、(0,-2)、(2,0)、(-2,0);当AO=AM 时,M 点坐标可以为(2,0)、(0,;当MO=MA 时,(2,0)、(0,3;故一共有6个不同的点. 故选C. 二、填空题3.(浦东2018期末1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4,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答案】10;【解析】依题,(1)若腰长为2、底为4,不可能构成等腰三角形,舍去;(2)若腰长为4、底为2,符合题意,周长为4+4+2=10;由上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4.(宝山2018期末7)已知实数x 、y满足|3|0x -=,那么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答案】15;【解析】因为实数x 、y满足|3|0x -=,所以x=3,y=6,故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6、3,故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5.(闵行2018期末15)如图,直线l 1∥l 2∥l 3,等边△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直线l 2、l 3上,若边BC 与直线l 3的夹角∠1=25°,则边AB 与直线l 1的夹角∠2= .l 3l 2l 1【答案】35°.【解析】解:∵直线l 1∥l 2∥l 3,∠1=25°,∴∠1=∠3=25°.∵△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 =60°,∴∠4=60°﹣25°=35°,∴∠2=∠4=35°.故答案为:35°.1l 2l 36.(普陀2018期末17)如图,已知△ABC 中,∠ABC 的角平分线BE 交AC 于点E ,DE ∥BC ,如果点D 是边AB 的中点,AB=8,那么DE 的长是 .E D CBA【答案】4;【解析】解:连接BE ,∵BE 平分∠ABC ,∴∠ABE=∠CBE ,∵DE ∥BC ,∴∠DEB=∠ABE , ∴∠ABE=∠DEB ,∴BD=DE ,∵D 是AB 的中点,∴AB=BD ,∴DE=12AB=4,故答案为:4 AD BCE7.(宝山2018期末13)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AC=AE ,BC=BD ,则ACD BCE ∠+∠= ______-︒.ECBA【答案】45;【解析】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因为AC =AE ,所以ACE AEC ∠=∠,因为CH AB ⊥,所以90AEC HCE ∠+∠=︒, 又90ACE BCE ∠+∠=︒,所以=BCE HCE ∠∠;同理可得:ACD HCD ∠=∠; 故+=+BCE ACD HCE HCD ∠∠∠∠即+=45BCE ACD ∠∠︒.HED CBA8.(黄浦2018期末1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度,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答案】50︒或80︒;【解析】(1)当顶角为50︒时,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2)当底角为50︒时,则顶角为180-250=80︒⨯︒︒;综上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或80︒.9.(长宁2018期末1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度.【答案】50130︒︒或.【解析】(1)如下图1,4050ABD A ∠=︒∴∠=︒,(2)如图2,40130ABD BAC ∠=︒∴∠=︒,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130︒︒或(图2)(图1)10.(黄浦2018期末1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用符号来表示为:如图,如果在ABC ∆中,AB=AC ,且 ,那么AD BC ⊥且 .DCBA【答案】BD=CD ;BAD CAD ∠=∠;【解析】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用符号来表示为:如图,如果在ABC ∆中,AB=AC ,且BD=CD ,那么AD BC ⊥且BAD CAD ∠=∠.故答案为:BD=CD ;BAD CAD ∠=∠. 11.(杨浦2019期末13)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点D 在边BC 上,要使BD=CD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 .(只需填上一个正确的条件)D B A【答案】BAD CAD ∠=∠或者AD BC ⊥(只填一个)【解析】解:在ABC ∆中,AB=AC ,BAD CAD ∠=∠,BD CD ∴=;或者 在ABC ∆中,AB=AC ,AD BC ⊥,BD CD ∴=;故答案为:BAD CAD ∠=∠或者AD BC ⊥. 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AB=AC ∵AB=AC ∵AB=AC∠1=∠2 AD⊥BC BD=DC∴AD⊥BC,BD=DC ∴∠1=∠2 ∴∠1=∠2,BD=DC AD⊥BC知识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证明: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ABD≌△ACD (AAS)∴AB=AC【典型例题分析】例1. 如图,已知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AP=AQ=QC,求∠BAC的度数。
解:∵AP=PQ=AQ(已知)∴△APQ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APQ=∠AQP=∠PAQ=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P=BP(已知)∴∠PBA=∠PAB(等边对等角)又∠APQ=∠PAB+∠PBA=60°∴∠PBA=∠PAB=30°同理∠QAC=30°∴∠BAC=∠PAB+∠PAQ+∠QAC=30°+60°+30°=120°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为AB,BC,AC上的点,且BD=CE,∠DEF=∠B。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B+∠BDE+∠BED=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ED+∠DEF+∠FEC=180°(平角性质)∠B=∠DEF(已知)∴∠BDE=∠FEC(等角的补角相等)在△BED和△CFE中,∠BDE=∠FEC中(已证),BD=CE (已知),∠B=∠C (已知)∴△BED≌△CFE (ASA),∴DE=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DEF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定义)例3. 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证明:∵AB∥CD (已知)∴∠A=∠C,∠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OA=OB (已知)∴∠A=∠B (等边对等角)∴∠C=∠D (等量代换)∴OC=OD (等角对等边)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B=2AC,∠1=∠2,DA=DB,试判断DC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拥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即两边的边长相同。
2. 两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所对的角)相等,即两个顶角的度数相同。
3. 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所对的角)相等,即两个底角的度数相同。
4. 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通过顶角的顶点和底边的中点。
二、如何判定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1. 两边相等判定法: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2. 两角相等判定法: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3. 底角相等判定法: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4. 边角关系判定法: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同时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相对简单明确,故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利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
以下是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应用实例:实例一:已知三角形ABC,其中AB=AC,角B=60°,求角A和角C的度数。
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AC,故角A=角C。
又知角B=60°,所以角A=角C=60°。
实例二: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XYZ,其中XY=XZ,角Y=60°。
解: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可知,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同时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XY=XZ,角Y=60°,符合判定条件,故三角形XYZ是等腰三角形。
实例三:已知等腰三角形PQR,其中底边PQ=8cm,顶角R=110°,求顶角P和底角Q的度数。
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底角Q=底角R。
又知顶角R=110°,所以底角Q=底角R=110°。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初 中 数 学
九 上
(简称“等边对等角”) A
B
D
C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
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初 中 数 学
九 上
逆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 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A
B
D
C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初 中 数 学
九 上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C.
A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ABD 和△ACD 中, AB=AC(已知), B C D ∠BAD=∠CAD(辅助线画法), AD=AD(公共边), ∴△ABD≌△AC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D
C
学有所获
初 中 数 学
九 上
操作得到的 结论
证明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定理 和判定定理 证明思路(作 辅助线的方 法)
操作过程
证明思路 (怎么想)
发现
逆过来
证明过程 (怎么写)
C
初 中 数 学
九 上
例题 已知:∠EAC是△ABC的外角, AD平分∠EAC,且 AD∥BC. 求证:AB=AC. 怎么想 怎么写 E 要想证明AB =AC, 只需证∠B=∠C. A 已知∠EAD=∠DAC, 只需证∠EAD =∠B, ∠DAC =∠C. B
D
C
初 中 数 学
九 上
已知:∠EAC是△ABC的外角, AD平分∠EAC,且 AD∥BC. 求证:AB=AC. E 证明:∵AD∥BC, A ∴∠EAD=∠B, ∠DAC=∠C. ∵∠EAD =∠DAC,B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D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答案)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题型讲练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边对等角”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该定理可以简写成“”).注意: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其底角的度数是50°或80°.(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___18°_____.(3)如图,在△ABC中,D在BC上,若AD=BD,AB=AC=CD,则∠BAC的度数是108°.(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BAF=∠ACF.变式训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为60°或120°.2.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度数是50°.3.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到点E,使AE=AD,求证:ED⊥BC.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三线合一”(2)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底边上的互相重合,简写成“”.【例2】(1)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 =35°,则∠C的度数为___55°_____.(2)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点D,△ACD的周长为24,则AD的长为____8___.(3)如图,△ABC中,AB=AC=10cm,S△ABC=48cm2,AD平分∠BAC,DE⊥AC于点E,则DE等于___4.8____.变式训练2:1.如图,在△ABC中,AB=AC,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CAD=20°,则∠ACE的度数是___35°___.2.如图,△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作∠EAB =∠BAD,AE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AD到点F,使AF=AE,连接CF.试证明:BE=CF.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例2】(1)如图,∠B=∠C=36°,∠ADE=∠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D )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EF∥AC交AB于点F.求证:AF=FB.变式训练3:1.如图,在△ABC中,BP平分∠CBA,AP平分∠CAB,且DE∥AB,若CB=12,AC=18,则△CDE的周长是____30____.2.如图,△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AB+BD.考点四等腰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例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 、BC 、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课后练习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D )A.过顶点的直线B.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C.顶角的角平分线D.底边的垂直平分线2.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B) A.30°B.45°C.60°D.90°3.如图所示,已知AB=AC=BD,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D)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4.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7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70°或40°.5.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4 cm,则CD等于____4 cm ___.6.如图,在△ABC中,∠B=∠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3,BF=5,则CE的长度为1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2,4),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有8 个.8.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则∠A的度数为45°.9.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于D,BE 交AD于F,交AC于E.(1)若BE平分∠ABC,试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AF,请证明BE平分∠ABC.10.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AB=AC+DC.求证:∠C=2∠B.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B=AC+DC,AE=AC,∴BE=DC.∵AD是∠BAC的平分线,∴∠EAD=∠CAD,∴△AED≌△ACD( SAS ).∴DE=DC=BE,∠AED=∠C,∴∠B=∠EDB.∵∠AED=∠B+∠EDB,∴∠AED=2∠B,∴∠C=2∠B.1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点D 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请给出证明.(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请问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当D为BC的中点时,DE=DF.∵D为BC的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BED≌△CFD( AAS ),∴DE=DF.(2)CG=DE+DF.连接AD,∵S△ABC=S△ADB+S△ADC,AB×CG=AB×DE+AC×DF,又∵AB=AC,∴CG=DE+DF.12.在△ABC中,∠C=90°,AC=BC=2,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此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点D,E,图1,图2,图3是旋转得到的三种图形.(1)以图2为例证明:PD=PE;(2)△PBE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PEB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提供几种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底边对应的两个角)相等。
假设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底角为∠A,顶角为∠B,则有∠A = ∠B。
2. 顶角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边对应的角)等于底边上的两个底角之和的一半。
即∠B = (∠A + ∠A) / 2。
3.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90度时,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等边也是等于斜边的长度。
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1. 通过边长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两个边长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例如,当三角形的两边长都为3cm,底角为60度时,即可判定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 通过角度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例如,当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均为45度时,即可判定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3. 通过边角关系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例如,当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均为60度时,即可判定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应用1. 建筑设计:等腰三角形常被用于建筑设计中,例如设计等腰三角形的屋顶或者窗户。
2. 数学计算:在数学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用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如计算其面积、周长以及三角形内外接圆的半径等。
3. 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等腰三角形也被应用于测量工具的设计,如三角板、量角器等。
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设计和测量工作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等腰三角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判定和应用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条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 .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与解析】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答案】A;解:∵ |AC-BC|=2cm,∴ AC-BC=±2.又BC=8cm.∴ AC=10cm或6cm.∴ AB=10cm或6cm.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4、已知:如图,△ABC中,∠ACB=45°,AD⊥BC于D,CF交AD 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点E,∠BAD=∠FCD.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DC,易证△ABD≌△CFD,要证BE⊥AC,只需证∠BEC=90°即可,DF=BD,可知∠FBD=45°,由已知∠ACD=45°,可知∠BEC=90°.【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ADC=∠FDB=90°.∵45∠=︒,ACB∴45∠=∠=︒ACB DAC∴ AD=CD∵BAD FCD∠=∠,Array∴△ABD≌△CFD(2)∵△ABD≌△CFD∴ BD=FD.∵∠FDB=90°,∴45FBD BFD∠=∠=︒.∵45ACB∠=︒,∴90BEC∠=︒.∴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求出∠FBD=∠BFD=45°.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1)求证:BE=AD;(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 ∵ AD ∥BC ,∠ABC=90°,∴ ∠BAD=∠ABC=90°. 又∵ EC ⊥BD ,∴ ∠BEC +∠DBE=90°,∠BEC +∠BCE=90°.∴ ∠DBE=∠BCE .在△DAB 与△EBC 中,,,,BAD EBC AB BC ABD BCE ∠=∠⎧⎪=⎨⎪∠=∠⎩∴ △DAB ≌△EBC(ASA).∴ AD=BE .(2)证明:连接AC ,ED .∵ E 为AB 的中点,∴ BE=AE .又∵ AD=BE(已证),∴ AE=AD 且∠A=90°.△AED 为等腰三角形.∴ ∠AED=∠ADE(等边对等角),即∠AED=∠ADE=45°.又∵ AB=BC ,AD ∥BC ,∠ABC=90°.∴ ∠BAC=∠BCA(等边对等角).∴ ∠BAC=∠BCA=1(18090)452︒-︒⨯=︒.∴ 45CAD BAC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ED,即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解:△D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得CD=CE.由(1)可得CE=BD,∴ CD=BD.∴△DBC是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A.16 B.17C.16或17D.10或12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3,则这个三角形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 将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③AD+DE+AE=AB+AC;④BF=CF.A.1个B.2个C.3个D.4个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上F处,若50∠度数是()B∠=︒,则BDFA.60° B.70° C.80° D.不确定6. 如图,Δ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二.填空题7.如图,△ABC中,D为AC边上一点,AD=BD=BC,若∠A=40°,则∠CBD=_____°.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其中一个底角大30°,则顶角的度数为.9.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DE⊥AB于E.若△ADE的周长为8cm,则AB =_________ cm.10.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11. 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cm.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D,若CD=1.8cm,则BC=______.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至E,使AE=AD.试确定E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 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B=∠EAC,EF⊥AD于F.求证:EF平分∠AEB.15. 如图,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AB+BP.。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一、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与底边相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证明如下: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要证明∠B=∠C。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B=AC,又∠ABC=∠ACB。
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B+∠C=180°。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A+∠ABC+∠A=180°。
化简可得2∠A+∠B=180°,即2∠A=180°-∠B,再化简可得∠A=90°-∠B/2同样地,我们有2∠A+∠C=180°,即2∠A=180°-∠C,再化简可得∠A=90°-∠C/2将∠A的两个表示式相等,得到90°-∠B/2=90°-∠C/2,即∠B/2=∠C/2、由此可得∠B=∠C,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定理成立。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
证明如下: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CD为底边AB的中线,要证明CD是∠B和∠C的平分线。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B=AC,又CD是AB的中线,所以CD=AD。
再由三角形的两边和定理可知,∠B>∠C,即∠B与∠C不等。
假设CD不是∠B和∠C的平分线,即∠BCD≠∠BCD。
根据∠BCD和∠BCD的不等性,可知∠BCD+∠BCD>180°。
而∠BCD+∠BCD=2∠BCD,且∠BCD<∠B+∠C。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2∠BCD<∠B+∠C<∠B+∠BC,再结合∠B+∠C=180°可知,2∠BCD<180°。
由此推出,∠BCD+∠BCD=2∠BCD<180°,与假设不符。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CD是∠B和∠C的平分线。
从上述证明中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
二、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底边两旁的角)是相等的。
设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分别为A,那么∠A = ∠B。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边对面的角)是锐角。
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C,那么∠C < 90°。
3.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线)同时也是它的中线和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可以将底边分成两段相等的线段,同时也将顶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4.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从顶点到底边中点的线段)是它的高线和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同时也是它的底边的二等分线,它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二、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1. 通过测量两边的长度。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2. 通过测量两底角的大小。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3. 通过判断顶角是否为锐角。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三个角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满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锐角的条件。
4. 通过判断两条边长和夹角的关系。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且夹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常见方法,并非所有方法的总结。
在实际问题中,可能还会涉及其他判定方法。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实际应用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总结:等腰三角形具有两边长度相等、两底角相等、顶角为锐角等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也有一些方法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两边相等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边边长相等,记为AB=AC。
2. 两底角相等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即两边和底边之间的角)相等,记为∠B=∠C。
3. 顶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即底边上的角)是不等于底角的,记为∠A≠∠B。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长判定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边长相等,那么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AB=AC,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角度判定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B=∠C,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1. 等腰三角形的高:等腰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线段。
高可以分割底边成两个相等的线段。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段是三角形的对称轴,将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中线是连接底边中点和顶点的线段。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同时也是高线,因此中线也分割底边成两个相等的线段。
3. 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从顶点到底边中点的线段。
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同时也是高线和中线,因此角平分线也分割底边成两个相等的线段。
4. 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切圆,该圆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和底边相切,且切点是底边的中点。
5. 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接圆,该圆过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具有两边相等和两底角相等的性质。
通过边长判定法和角度判定法,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等。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初中数学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你将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即底边两侧的角)相等。
记等腰三角形底角为α,则底角α=底角α'。
2. 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即与底边相对的两边)相等。
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则两腰a=腰a'。
3. 顶角平分底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即顶点处的角)平分底角。
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β,则顶角β是底角α和α'的平分线。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时,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1. 对边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时,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即若AB=A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2. 对角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时,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即若∠B=∠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3. 垂直平分线判定法:当一个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同时也是底边中点的垂直平分线时,可以判断它为等腰三角形。
即若BD为垂直平分线,且BD是AC的中线,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例题示例下面通过两个例题来进一步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
例题1:在△ABC中,AB=AC,∠B=70°,求∠C和∠A的度数。
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而∠A+∠B+∠C=180°。
由于∠B=70°,所以∠C=70°。
又因为∠A+70°+70°=180°,所以∠A=40°。
例题2: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垂直平分线BD同时也是AC的中线,求∠B、∠C和∠A的度数。
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
由于BD是垂直平分线,且BD同时也是AC的中线,所以∠BDC=∠CDB=90°,BD=DC。
第一章第01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原卷版)
第01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1.经历“探索一发现一猜想一证明”的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关注证明过程及其表达的合理性.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2:文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的三线合一)图形:如下所示;符号:在ABC D 中,AB =AC ,1212,,;,,;,12.BD CD AD BC AD B BD CD AD BC C BD CD Ð=Ðìï=^Ð=Ð^Ð=Ðíï^î==若则若则若,则 知识点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21D C B A题型01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相等求第三边或周长【例题】(2023上·河南商丘·八年级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cm 和4cm,则第三边的长为cm.【变式训练】题型02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求角的度数题型03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求解【变式训练】V中,1.如图,在ABC2.两个同样大小的含(1)求AF 的长.(2)求CD 的长.题型04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证明【例题】如图,点D ,E 在ABC V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1)若10648BAC DAE ÐÐ=°=°,,求BAD Ð的度数;(2)求证:BD EC =.【变式训练】1.(2023上·山东威海·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已知AB AE ABC AED BC ED =Ð=Ð=,,,点F 是CD 的中点,连接AF ,请判断AF 与CD 的位置关系.2.如图,在ABC V 中,AB AC =,40BAC а=,AD 是BC 边上的高.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接BE .(1)试问:线段AE与BE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Ð的度数.(2)求EBD题型05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Ð,【例题】(2023上·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点E在BA的延长线上,已知AD平分CAE ∥.求证:ABCAD BCV是等腰三角形.【变式训练】2.(2023上·吉林松原·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边形90DAC B Ð+Ð=°,且AB AC ^.求证:ADC △是等腰三角形.题型0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例题】如图,在ABC V 中,AB AC =,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AD ,BE 平分ABC Ð交AC 于点E .(1)若40C Ð=°,求BAD Ð的度数;(2)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求证:BEF △是等腰三角形.(3)若BE 平分ABC V 的周长,AEF △的周长为15,求ABC V 的周长.【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 V 中,AB AC =,D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2)若6,3,4AD BE EF ===,求线段AB 的长.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4AB =,8BC =(1)试判断折叠后重叠部分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一、单选题1.(2023上·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20°B .80°C .100°D .20°或100°2.(2024下·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ABC V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30B Ð=°,则CAD Ð的度数为( )A .50°B .60°C .70°D .80°3.(2023上·广东珠海·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V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40B Ð=°,80C Ð=°B .123A BC ÐÐÐ=::::C .2A B C Ð=Ð+ÐD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是2:2:14.(2023上·广东韶关·八年级统考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只知其中一边的长为7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A .7cmB .8.5cmC .10cmD .7cm 或8.5cm5.(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AC Ð=°,D 是AC 的中点,EC BD ^于点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若12BF =,则AFC △的面积为( )A .16B .20C .48D .32二、填空题10.(2023上·浙江杭州·八年级杭州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如图,130B Ð=°,30ACB Ð=°,若点P 在直线是 .三、解答题11.(2023上·广东汕尾·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用一条长为21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5cm 的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能,请求出另两边长.12.(2023上·重庆开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V 和ADE V 中,AB AD =,12Ð=Ð,B D Ð=Ð,AD 与BC 交于点P ,点C 在DE 上.(1)求证:AC AE =;(2)若30B Ð=°,70APC Ð=°,求E Ð的度数.13.(2023上·浙江金华·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ABC V 中,90ACB Ð=°,68AC BC ==,,点D 在边AB 上,AD AC =,AE CD ^,垂足为F ,与BC 交于点E ,(1)求BD 的长.(2)求BE 的长.14.(2023上·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V 中,AB AC =,ED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 DE =,(1)若120BAC Ð=°,求BAD Ð(2)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1)求证:BD CE =;(2)若BD AD =,B DAE Ð=Ð,求18.(2023上·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理解概念:(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Ð=°,CD AB ^,请写出图中两对概念应用:(2)如图2,在ABC V 中,CD 为角平分线,40A Ð=°,60B Ð=°.求证:动手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知识梳理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 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 ,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做 .
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也可以说成 . (2) 三线合一:即 . (3)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也相等.简写成 .
例题讲解
例1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例2如图,在△ABC 中,AB =AC ,∠ABD =∠ACD .求证:△DBC 是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AB =AE ,BC =ED , ∠B =∠E .求证:∠C =∠D .
例4如图,AB =AC ,BD ⊥AC 于D . 求证:∠BAC =2∠DBC .
例5 有关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1)如图3,若OD 平分∠AOB ,DE ∥OB 交OA 于E .求证:EO =ED .提问:这个结论的逆命题是否正确?
(2)如图 3,若 OD 平分∠AOB , EO =ED ,求证: DE ∥OB . (3)如图 3,若 DE ∥OB 交OA 于E , EO =ED ,求证: OD 平分∠AOB .
有关的题组练习.
(1)如图4,AD ∥BC , BD 平分∠ABC .求证: AB =AD . (2)已知:如图5(a ),AB =AC ,BD 平分∠ABC ,CD 平分∠ACB .问: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②如图5(b ),若过D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图中又增加了几个等腰三角形? (3)如图5(c ),若将第(2)题中的△ABC 改为不等边三角形,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会如何?还可证出哪些线段的和差关系?
D C
B
A
E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4)对第(3)题中“两内角平分线”可作怎样的推广?相应的线段和差关系如何?
推广①当过△ABC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作这两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时,如图5(d).
推广②当过△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这两个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时,如图5(e).
(5)如图6,若BD,CD分别平分∠ABC和∠ACB,过D作DE∥AB交BC于E,作DF∥AC交BC于F.求证:BC的长等于△DEF 的周长.
课后练习
1.在△ABC中,AB=AC,若∠B=56º,则∠C=_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_____________.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x cm和(2x-6)cm,且周长为17cm,则
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
4.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BE⊥AC于E,若∠
CAD=25°,则∠ABE =,若BC=6,则CD=.
5.△ABC中,AB=AC,∠ABC=36°,D.E是BC上的点,∠BAD=∠DAE=
∠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为20°,则其顶角的大小为
___________.
7.如图,∠ABC=50°,∠ACB=80°,延长CB到D,使BD=AB,延长BC到
E,使CE=CA,连接AD.AE,则∠DAE=_______.
E
D
C
B
A
8.如下图,△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
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周长
是.
9.△ABC中,∠C=∠B,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E=•2cm,•且
DE•∥BC,•则AD=______
10.如图,∠AOB是一个钢架且∠AOB=10°,为了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
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
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
根.
11.如图△ABC中,AB=AC,AD、BE是△ABC的高,它们相交于H,且
AE=BE.
求证:AH=2BD.
12.△ABC为非等腰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向△
ABC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且
∠DAB=∠EAC=90°.
求证:(1)BE=CD;(2)BE⊥CD.
E
D C
B
A
P
Q
M N G
13.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 求证:BD CE =
14.如图,AB AC =,30BAD ∠=o
,且AD AE =.求EDC ∠的度数.
15.如图,ABC ∆中,90ACB ∠=o
,CD BA ⊥于 D ,AE 平分BAC ∠交CD 于F ,交BC 于E ,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
16.Rt ABC ∆中,AB AC =,90BAC ∠=o ,O 为 AB 中点,若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 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AN BM =,试判断 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7.已知:如图,△ABC 中,D 在AB 上,E 在AC 延长线上,且BD =CE ,DE 交BC 于M ,MD =M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1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从它的一个顶点出发引一条直线将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情况?画出图形并写出原等腰三角形各角度数.
E M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