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从《播种者》到《播种者》——“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徐悲鸿曾经说过:“临摹,在绘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教材引导从临摹名画入手,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即完成一张有创意的变体画,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对人物画更深层次的再学习,是知识的巩固、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维的创新。
经过先后知识的梳理,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本单元先是引导学生临摹米勒《播种者》,先是有一节课的铺垫,利用参照物、关节、动态线、比例等知识体验并学习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完成米勒《播种者》动态的“形”的问题;本节课是通过赏析梵高对米勒《播种者》的多幅临摹作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梵高临摹过程中融合的多种绘画语言和元素,在自己原先完成的《播种者》作品基础上,结合学习的不同的绘画语言和元素,进行高层次的临摹,即创作属于学生自己的《播种者》变体画。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不仅仅是造型的技法、还有相关联的其它绘画作品、还有与画家相关的经历、情感、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
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本课只从《播种者》到《播种者》,内容简单中见丰富,以小点展开大世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一节课对人物头像的比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基本掌握了运用比例知识绘制人物头像的方法;对于全身动态造型,还完全陌生,要完成一张有创意的有动态的变体画,首要解决全身像的造型问题,即对人物全身动态的表现,本单元后面一课是动态人物,把它安排到本课之前比较合理,也就是在上本节课前已经解决了造型问题;初一的学生的课时安排十分紧凑,对某一技法的兴趣持续度不会很久,很多造型的表现无需重复教学;初一的学生还比较活泼,活动形式不能太单一,也不能太浅显。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赏析大师临摹大师变体画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体验到变体画的乐趣;第二课时学生创造性临摹名画,创作属于自己的变体画。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名画来感受绘画的美感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功底,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名画的特点和绘画技法;2.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3.能够通过临摹名画,提高绘画水平;4.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名画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讲解;3.临摹名画实践。
教学步骤步骤一:名画欣赏和分析1.老师展示名画,并简要介绍其作者、时代和风格;2.学生观看,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画的特点、意义和感受;3.学生交流讨论,互相比较分析。
步骤二:绘画技巧讲解1.老师讲解名画选取的颜色、构图和细节处理;2.老师演示如何运用画笔和颜色来表现画作的特点;3.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三:临摹名画实践1.学生自己选取自己喜欢的名画来临摹;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名画的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3.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精确地模仿名画的构图和细节处理;2.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名画到创作名画。
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绘画作品;2.学生的作品评估;3.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名画的欣赏和分析,还掌握了基础的绘画技巧,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了绘画水平。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再造和创新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二、作业内容:1. 临摹作品:选择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国画、油画、素描等不同风格的作品;2. 临摹要求:学生需按照原作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进行临摹,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神韵;3. 作业时间:第一课时完成选图和初步临摹,第二课时完成完整临摹。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选图时,应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己水平的作品;2. 临摹过程中,学生应仔细观察原作,理解其内涵,把握其风格;3. 完成临摹后,学生应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临摹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4.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临摹心得,互相学习。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的临摹作品应与原作相似度较高,风格把握准确,有自己的创新元素;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临摹过程和作品质量;3. 评价结果:对于优秀的临摹作品,予以表扬和展示,对于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将完成的临摹作品交给教师,教师将对作品进行点评和建议;2. 对于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3. 鼓励学生将临摹作品带回家中,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提升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分析和再造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本次作业也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在临摹中感受第二课时的作业,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临摹的含义和目的,培养正确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增强对美术艺术的热爱和欣赏水平。
二、作业内容:1. 临摹对象: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古代名画、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或学生自己的创作。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ppt课件

苏少版美术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在临摹中感 京华梅岭中学 顾常娟 受
身体与头的比例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 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 头。立姿手臂下垂时,14-1875)法国现实主 义画家
•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 派画家
探究分析:我们如何向大 师学习,什么是变体画。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 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 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 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探讨交流:怎样才能完成 变体画?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 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凡·高《午休》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 又改变了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欣赏感悟
• 艺术家把原有的画用新的手法重新 画过,呈现出面目一新的变体画。临摹 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为我们向 大师学习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可 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 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 我表现,让临摹这种学习行为演变成某 种创作行为。
向大师学习,阅读他们的思想,而不是 仅仅复制他们的风格。让他们来教你如何用 新方法看事物,看到真实事物之美;让他们
教你如何冲破陈规旧俗,开创新的境界。
七年级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动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变化、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名画图片、铅画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停五眼”知识点。
还有谁知道相关于人体比例的知识吗?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2.新授: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够和谐。
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度量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呢?3.组织讨论: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
4.请同学做模特,验证讨论结果。
5.交流小结: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人头高:10岁7个人头高B小组:请同学最高、最矮、中等的同学实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五.分析名画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关系。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大拇指测量:笔尖瞄准、手臂伸直、锁定肘部。
请大家记住口诀。
以铅笔为工具,用铅笔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对长度关系。
六.探究分析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会有新的生命。
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经典作品实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
七.布置作业临摹《舞女系列》。
要求身体比例准确,动态自如。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8-苏少版

保罗·高更(Paul 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 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 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 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 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 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 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 崇高与辉煌。如果说梵高的奇 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 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 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 的伟大的一生。真正的伟大的 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 生命。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考考你的想象力:凡·高临摹 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 为什么?
凡·高把播种 者视为撒播黄金 色的上帝,把太 阳的金画得逼人 神往,而紫罗兰 色的泥土虽然平 凡,却寓于到诗 一样的笔墨水中 呈现一种富丽。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在临摹中感受
米勒 法国 作品描绘农民生活为主 巴比松画派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 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 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作品受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影响。
这位易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 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 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 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 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 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 己”。这份执念带他走向了 末路,却也为我们留下了宝 贵的艺术财富。
考考你的眼力: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 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吗?这两幅画之 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020—2021学年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只狗(水彩画)1799~1801
舞女系列(色粉画)1876~1880 德加(法国)
素描 1878
身体与头部的比例
要想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的方法是用铅笔 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 对长度关系。当然,要记住人的形体和大小是有差异的。
小卡片
绘画中人体的比例是以 头的长度为单位的。亚洲成 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的 高度。所以,当你看见你所 画的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 比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时,结 果肯定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在临摹中感受
每一幅能够打动我们的心、激起我们的热情或是引发 我们兴趣的画,我们都不妨临摹一番。
临摹并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体 验他人作品中各白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学会观察并激 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约1832
德拉克洛瓦去摩洛哥旅 行期间急速地写生画下了这 个人物,水彩是后来加画上 去的。
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1847-1848 米勒(法国)
午休(油画)(仿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1889~1890 凡·高(荷兰)
午休 学生作品
午休(仿米勒)(蛋彩画)1919 毕加索(பைடு நூலகம்班牙)
午睡(仿米勒)(素描)1919 毕加索(西班牙)
午休(仿毕加索)圆珠笔 学生作品
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蛋彩画)1922 毕加索(西班牙)
奔跑(仿毕加索)(水粉)学生作品
谢谢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 纳成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肩二、身三 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画手头三分之二;大腿、 小腿各两头。
1.结合已掌握的人物比例知识,选择件作品临摹。 2.仔细体会原作的技法与风格。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11-苏少版

《在临摹中感受》课题:七年级下册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大师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导学重、难点】1. 导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2. 导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自主导航认知共享一、课前预习(任务卡)1.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回顾)2.变体画的概念?(预习)3.变体画的创作方法?(预习)多维互动思维共振二、交流释疑1. 小组交流任务卡的内容,并呈现所遇到的问题。
2.欣赏感受大师的变体画: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三、点拨强调1.探究变体的画特点:2.揭示“变体画”概念: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
3.进一步探究、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4.感悟、发现变体画的方法。
5.呈现活动:体验变体画的乐趣(引导学生对《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进行探讨,让临摹行为演变成创作行为。
)协同反思智慧共进四、学生创作五、作品展示,作品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板书】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变体画变体的方法:构图、内容、色彩等【理论阐述】本课是以“让学引思,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的问题导学案,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教学相融,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明确、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寓教于导之中。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临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素材选择:学生需从教材提供的范画或教师指定的作品中选取一幅进行临摹。
所选作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展现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2. 临摹过程:学生需按照范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临摹。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重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既要保持原作的基本特征,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 创作发挥:在完成基本临摹后,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作发挥,如改变色彩搭配、添加个人元素等,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和创新性。
4. 作品整理:临摹完成后,学生需对作品进行整理,包括画面的清洁、装裱等,使作品更加完整和美观。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选择素材,确保所选作品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2. 临摹过程中要细心,注重细节,保持作品的形似与神似。
3. 创作发挥时,要在保持原作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个人风格。
4. 作品整理要整洁、美观,符合艺术作品的展示要求。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临摹的准确性:作品是否准确体现了原作的基本特征。
2. 技巧的运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3. 创新性:学生在创作发挥环节是否有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
4. 作品整理:作品的整洁程度和装裱是否美观。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展览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能够使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绘画技巧和审美经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课件

作者:歌川广重
时间:1857年(安政4年) 分类:绘画,版画
规格:440×615毫米(画框) 现藏地:日本浮世绘博物馆
龟户梅园的一株古梅,称
为卧龙梅,是江户第一名木, 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胜地。画 中采用远近法,空间切割法大胆 构图,将卧龙梅大手笔地安排 在前景,给人以不完整的形象, 有很强的视觉张力。
年
高 更
格 和 天
使
兰
搏
国
斗
立
》
画
廊
雅各与耶稣摔跤的故事,后来雅各又有一个新名字叫做以色列。以色列意思就是
“与神较力者”。为了和高更较量,梵高动用自己守护神米勒,黄色太阳,人形象, 太阳在播种者后面,表示神圣,其实这幅画有很强的宗教意味,播种者真正代表的是上 帝,在广阔无边田野里播种美好的希望
变体画: 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
改变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蒙德里安 《红黄蓝构成》 毕加索《镜前女孩》
作业内容:在上节课动态人物《播种者》基础上进行一幅变体画创作。
作业要求: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或多种美术元素进行改变(内容、 材料 、 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 多的自我表现形式,让临摹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不管怎样,农民这一题材对我最为合适。”
—— 让·弗朗索瓦·米勒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1890年),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 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
1889年11月2日,他在信中告诉弟弟:“你寄来的米勒的画 让我非常高兴,我正狂热地研究它们。好久没有见到真正的艺 术了,我有些懈怠,但这次的画重新唤醒了我。”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一、指导思想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
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
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看:临摹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观察、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临摹有很多种形式,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之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行为。
学:临摹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技法、风格。
临摹中的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记住: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尝试临摹一幅名画,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与大师对话,改变原画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
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教案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绘画中的人体比例及运用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三、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部分大师的人物画作品,分析和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人体比例对古典大师作品进行临摹,探索表现技法和体会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典大师作品进行临摹,体会绘画作品中人体比例体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对人物绘画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体比例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人体比例时的技法探讨。
六、教学准备名画图片、素描纸、画笔、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感受名家作品:德加的《舞女系列》、德拉克罗瓦的《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说明这些画能打动人心、激起欣赏者的热情、引发我们学习的兴趣。
忍不住要去临摹。
临摹是为了学习方法。
例:德加画舞女参考头与身体的比例只有掌握了人体比例常识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才能更好地体会原作的技法与风格。
2、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头部的比例知识,并且运用到人物肖像的绘画中去。
(考查相关知识点)这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重点来探讨一下人体比例和运用。
(二)观察探究以头长为单位,观察三个图:1、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儿童到成人各年龄段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图片。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课件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一):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
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 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凡·高《午休》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二):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从绘画风格和表现 技法上看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凡·高把播种者视为撒播黄金色的上 帝,把太阳的金画得逼人神往,而紫罗兰 色的泥土虽然平凡,却寓于到诗一样的笔 墨水中呈现一种富丽。
考考你的想象力:凡·高临摹 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 为什么?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悲叹的老人》 凡·高
作业:变体画
要求: 1.选一幅范画进行变体 2.在保证主题的前提下,可以是一个元素改变,也可以是多 个元素改变 3.主题鲜明,有个性,有创意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每天坚持绘画。随 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 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 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 运动:如果你不练习, 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 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 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 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 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 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 于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 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 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 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 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
2.掌握临摹的基本技巧。
3.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4.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模板进行绘制,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及风格特点。
•临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师作品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水平。
2. 临摹的基本技巧•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工具。
•观察和比较原作与自己的临摹作品的差异。
•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作品。
•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绘制,注意细节和比例的把握。
3. 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通过临摹学习到大师们的绘画技巧,感受到艺术的美和文化的传承。
•在作品中体验到一种灵性的力量,领悟到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临摹需要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微观察的能力。
•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原作和自己的作品,发现差异并加以改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整体介绍•老师简单介绍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临摹的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老师展示一张大师的作品,并对比展示一个学生的临摹作品,让学生发现差异和不足。
•让学生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并相互交流探讨解决方法。
3. 实践练习•老师发放纸张和铅笔,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模版进行临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控制比例。
•学生注意细节,不断尝试纠正错误,逐步完善作品。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临摹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了解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临摹的基本技巧,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但是,想要通过临摹学到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及更高的自我要求。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临摹中感受》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临摹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临摹技巧,理解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及线条运用等基本要素,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临摹”展开。
具体要求如下:1. 素材选择:学生需选择一幅适合自己水平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可以是课本提供的作品,也可以是个人收集的优秀画作。
2. 临摹步骤:学生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临摹:观察原作,理解构图和色彩搭配;在画纸上用铅笔勾勒出大致轮廓;使用水彩或水粉等颜料进行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最后进行细节的修饰和完善。
3. 创作要求:在临摹过程中,学生需保持对原作的尊重,同时鼓励个人风格的尝试和创新。
在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要尽量做到与原作相协调,同时体现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学生在使用颜料等材料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将颜料弄到衣物或其他物品上。
2. 规范性:临摹作品应遵循一定的美术规范,如构图合理、色彩协调、线条流畅等。
3. 创新性: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体现个人风格和特点。
4. 准时性: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临摹作品,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互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3. 自评: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临摹经验和心得。
3. 成果展示: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将作品用于班级展览或参加学校美术比赛等活动。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7-苏少版

L/O/G/O
在临摹中感受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考考你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 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材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考Leabharlann 你的眼力: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一步》 左图: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 期的绘画;
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 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 的临摹……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每天坚持绘画。随 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 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 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 运动:如果你不练习, 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 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 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 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 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 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 于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 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 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 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 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5-苏少版

第2课关注你、我、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关系;2、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地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3、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地去发现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2、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讨论、演示、练习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具;2、学生:自带一张自己喜欢的与家人、朋友、同学等合影的照片;收集有关人物神态、五官表情、动态等文字描述;有关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猜一猜这是谁?教师媒体出示著名演员关之琳及成龙儿时和成年的照片。
2、看一幅你熟悉的人的肖像画,是否有一种温馨与亲切感?教师媒体出示《全家福》、《儿时的我》二、活动:1、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相貌特征。
仔细观察邻座同学的相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观察、思考:2、人物特征最突出的地方在哪里?头部特征:脸型、五官、发式等(1)师生共同探究脸型“八格”(田、国、由、用、目、甲、风、申)(2)师生共同探究人物头部五官的结构对镜子,看一看,摸一摸,认识自己的五官。
(3)师生共同探究人物的头部比例“三停五眼”“三停”上停:发际——眉下端中停:眉下端——鼻下端下停:鼻下端——下颌“五眼”正面像脸宽差不多是五个眼睛的宽度眼睛位于头顶至下颌的中心观察、比较:1、师生共同探究人物表情的规律2、媒体出示三位同学的照片问:这三位同学的头部特征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如何表现出来。
三、示范演示,引领方法:教师选择一同学进行示范演示。
(师生互动,边画边讲,加深印象)四、欣赏、表达:仔细比较一下,看看这几幅画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效果有何不同?水墨画、油画、版画、线造型、素描五、实践活动:为身边的人画像,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画出他们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1-苏少版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你能找出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 里?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作者:凡·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48 x 36.8 cm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பைடு நூலகம்
凡·高把播种 者视为播撒黄金 的上帝,把太阳 的光芒画得令人 神往,而紫罗兰 色的泥土虽然平 凡,却呈现一种 富丽。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每天坚持绘画。随 身携带一本速写本,它 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 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 运动:如果你不练习, 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 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 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 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 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 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 于关心练习成果的情况 下锻炼你的视觉。在你 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时, 期望的目标应该是更深 入地观察事物。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考考你: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凡·高《午休》
考考你: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 哪两位画家之手吗?有没有发现什么?
《第一步》 左图: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凡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 生未改。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的 临摹……
L/O/G/O
在临摹中感受
考考你: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比一比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 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 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 变。可以选择画面的一小部分进行改变,也可以 保留一部分,其他进行改变。
临摹<在沙
滩上奔跑的女人 >等大师画作, 结合自己的理解, 对原画进行某种 程度的改变(构 图、色彩、造型、 角度等方面), 加入更多的自 习同学们掌握了变 体画的很多创作方 法,打开了无穷的 想象力,变体画不 仅可以创作人物变 体画,还可以进行 更多变体画的创作, 用我们无限的想象, 和勤劳的双手,创 造我们更美的明天!
想一想:凡·高临摹米勒的作 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变体画:我们在临摹时会感受那些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同时造就了形态各异、面貌不尽相同的新作品。
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看一看,比一比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 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 么?
凡·高《午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从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上看两位大 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作者:凡·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48 x 36.8 cm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凡·高把播种 者视为撒播黄金色 的上帝,把太阳的 金画得逼人神往, 而紫罗兰色的泥土 虽然平凡,却寓于 到诗一样的笔墨水 中呈现一种富丽。
自主导航 认知共享
自主导航 认知共享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变体画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 的绘画;
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 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的 临摹……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