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批注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批注](https://img.taocdn.com/s3/m/8443ebb51a37f111f1855b39.png)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第三组:用于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
还包括发散风热药中的牛蒡子,用于温热病的板蓝根、大青叶等,尤其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
适用范围:热毒郁结于咽喉而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喉炎。
■射干※清热解毒药第四组:主要用于热毒痢疾的清热解毒药: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对于热毒痢疾,清热燥湿药中的黄连,仍然是首先要考虑使用的,应该把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前后加以联系。
◎湿热痢疾,也称为热毒痢疾。
痢疾治疗的时候有里急后重,可以配伍一点行气的药,比如说木香,或者枳壳、枳实,或者薤白,也可以配伍一点活血化瘀的,有利于脓血便的消除,常常配伍当归。
■鸦胆子鸦胆子是来源于苦木科的,鸦胆子这种乔木,小乔木,它成熟的果实,用它的整个果的果实。
这个果实比女贞子干了稍大一点,它里面有一个硬壳,硬壳里面才是种仁。
有的书上把鸦胆子又叫做苦参子,因为它非常苦,但不是苦参的种子。
有名的医药学家张锡纯就犯了一个错误,望文生义,因为本草文献有些说鸦胆子又名苦参子,张锡纯就在他的著作里面称,“乃苦参之种子也”,这个就错了,张冠李戴了,要把它区别开。
鸦胆子清热解毒,主要是治疗痢疾。
鸦胆子治疗痢疾,只能用于原虫痢,对于细菌性痢疾,没有效果。
休息痢就是原虫痢,它没有里急后重,也不是便下脓血,它就是便血,整个的排泄物就是咖啡色的。
我们明确提出来,它用于休息痢,实际上就是回避了原虫痢。
其实应该说不要回避,就是明确的根据西医的诊断,就是用于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痢疾,腹痛便血,时作时止。
在本草学当中,前人认识非常准确。
鸦胆子是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首先收载的。
《本草纲目拾遗》里面收载这个鸦胆子是治疗冷痢久泻,这个冷痢久泻就相当于休息痢,实际它已经有诊断,很明确。
冷痢久泻,外无烦热躁扰,就是患者不发烧,有的痢疾初期要发烧,“外无烦热躁扰,内无肚腹急痛”,里面没有很突出的腹痛症状,有赤白相间,无里急后重,大便流利,小便清长。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52bc2e655270722182ef725.png)
发散风寒药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宣通阳气。
发散风热药薄荷,分别风热,清利首领,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分别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分别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分别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分别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分别风热,清利首领,止痛。
柴胡,分别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分别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分别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分别表邪。
浮萍,分别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清泻怒火,解毒散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穿心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分别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分别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张廷模:《中药学》化瘀止血药:三七
![张廷模:《中药学》化瘀止血药:三七](https://img.taocdn.com/s3/m/8dceb7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e.png)
张廷模:《中药学》化瘀止血药:三七三七这一节药当中主要的药就是三七,这个药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为什么我们命名叫三七?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猜测。
比较通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这种植物它这个复叶一般是有三枝,我们这个看到的是有四枝。
就是说多数是三枝,每一个枝上又有七片左右的小叶,所以称为三七。
三个大的叶片,每个叶片上面又有七个左右小的叶片,这是一种推测。
另外一种推测,就是说三七这种药物在栽种的过程当中,它对光照的要求,它三分喜阳,七分喜阴。
就是说比如太阳光照的时候,百分之三十的光照的时间就可以了,所以称为三七,这个是另外一种猜测,或者这种说法是根据它生态环境,不要太直接的照射,稍微喜欢遮阴一下,比较阴凉的地方。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三七的三本身应该是大山,高山峻岭的山,这个七就应该是漆家具的水字旁的这个漆。
为什么有这个名称呢?《本草纲目》就有,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在山坡上。
为什么有那个漆?就是说它的止血生肌的作用很好。
那么李时珍讲的,“如漆粘物”。
我们中国传统用的漆,就是从一种树上把它收集起来的一种液体,它的粘着能力是非常强的。
比如我们有两块木料,把它稍稍的推光滑,用漆把它粘起来,然后用力的拉,可能其他的地方都拉破了,粘的地方仍然粘的很牢。
那么就是说好像三七在功效方面,有这个如漆粘物。
后来有的人为了写处方的时候方便,这两个字的笔划最少,一共加起来才五划,所以是另外那个山漆把它演化过来。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种种的猜测,现在没有一个定论,只供大家参考的。
三七最早的道地产区是在广西,所以就叫广三七,是广西三七的简称。
这个不是和土相对应的,就广西。
那主要在田州、田阳,为集散地,就是现在的百色地区,所以过去又叫做田三七。
以那个地方来作为集散地,最有名。
后来发现云南地区土质更好,所以栽种的面积不断的扩大,现在云南后来居上,成了当代的三七的新的道地产区。
所以一般又称为云南三七或者滇三七。
这是从道地产地的情况,发生了转移。
(完整word版)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1)
![(完整word版)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1)](https://img.taocdn.com/s3/m/592b75557f1922791688e8b9.png)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王满恩向大家曾经推荐过的一本好书!现在手写录入,以飨列位考研同志。
如果觉得好,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图书,毕竟作者王满恩老师为之付出了巨大心血,又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些有幸看到的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尊重知识是一种自爱。
——yankunhan他们能,你也能(代前言)我是教中药学的老师,我创编了一套“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普通学生仅用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愉快地记住三四百味中药的功效,而且不容易忘。
十年来,我的近万名学生用此法通过了各种中药学考试,用了都说好。
我相信,他们能,你也能。
请看几个例子,您就明白这种方法是怎么回事了。
例1:课堂实录——教学生记枳实的功效。
老师:(写板书:“掷石破气小鸡花坛出皮”)这是个小故事,掷石”——扔石头,石头打破气球——“破气”,从破气球里跑出一群“小鸡”——小鸡都跑进了“花坛”,——从花坛另一面出来就变成一群小皮球了——“出皮”。
学生:(笑)老师:大家念一遍这句话。
学生:(念)老师:好,把音调变一下——“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现在请大家说一下枳实的功效。
学生:(都能顺利说出,许多人是边笑边说的)老师:(擦掉板书)再说一遍枳实功效,速度比刚才快点。
学生看着空黑板快速说出枳实功效。
一星期后“突然袭击”地提问,大多数人仍记忆犹新。
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也记住枳实的功效了?上例用的是“完全谐音联想法”,更常用的是“化简谐音联想法”。
例如记“苦参”功效。
例2: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苦参清早撒尿)是不是比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快更有趣 ? 一分钟记住,十天不复习也忘不了。
所以叫“快快记忆法”——既“快速”,又快乐”。
或问:其他清热燥湿药都谐音成“清早”,不就混淆了吗?答:混淆不了,相同的功效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记法,不妨翻到 (16)页,看黄连、黄芩、黄柏、龙胆、白鲜皮、椿皮、秦皮(第一功效都是“清热燥湿”)的记忆方案。
例3:记麻黄、香薷、浮萍的功效一一用“合并同类项记忆法”(见3页)。
医师考试必备实用中药功效速记
![医师考试必备实用中药功效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c949a92f0722192e4536f662.png)
《中药学》
肺肝
-2-
牛蒡子
辛, 苦, 寒; 肺胃 甘,寒; 肺肝 甘苦,寒; 肺肝 辛, 甘, 苦, 微寒,肺肝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苦辛, 微寒, 肝胆 辛、微甘, 微寒,肺脾 胃大肠 甘辛凉, 脾胃 甘辛凉,肺 胃 辛寒,肺膀 胱 甘苦平,肺 肝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4-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疮痈疔肿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
清 热 解 毒 , 消 痈 散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疮痈丹毒,口疮,咽痛 2、外感风热,温病初 起 3、热入营血,高热斑疹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 2、大头瘟 疫,丹毒痄腮 青黛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消 1、 痄腮喉痹, 疮痈丹毒 2、 热毒发斑, 吐血衄血 3、 斑,清肝泻火 肝热惊痫 4、咳嗽痰血 贯众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止 1、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 2、吐血衄血,便 血,杀虫 血崩漏 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三丫苦 清 热 解 毒 , 祛 风 除 1,疮痈肿痛,蛇虫咬伤。2.外感气诸证。3.风湿痹 湿,散瘀止痛。 痛,4.跌打损伤。 蒲公英 苦甘寒,肝 清热解毒,利湿 1、疮痈,乳痈,内痈 2、热淋,黄疸 胃 *蚤休 苦微寒有小 清 热 解 毒 , 消 肿 止 1 痈肿疮毒,毒蛇咬伤。2.跌打损伤,3。小儿惊风 毒,肝 痛,息风定惊 木 芙 蓉 辛平,心肝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痈肿疮毒,丹毒,烫伤,跌打损伤。 叶 肺 紫 花 地 苦寒,心肝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用于疮痈疔肿,乳痈肠痈 2、用于毒蛇咬伤 丁 野菊花 苦辛微寒, 清热解毒 1、用于疮痈疔肿 2、用于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肺肝 *千里光 苦寒,肝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疮痈疖肿,水火烫伤,2.用于目赤肿痛。 *四季青 苦涩寒,肺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止 1 用于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痈。2.用于 心 血,敛疮 肺热咳嗽, 咽喉肿痛, 热淋涩痛, 3.用于外伤出血。 鱼腥草 辛,微寒, 清 热 解 毒 , 消 痈 排 1、肺痈,肺热咳嗽 2、热毒疮痈 3、热淋 肺 脓,利尿通淋 *金荞麦 苦微寒,肺 清 热 解 毒 , 消 痈 利 1.肺痈吐脓,痈肿疮疔,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脾胃 咽,祛风湿。 3.风湿痹痛。 穿心莲 苦,寒 清热解毒,燥湿 1、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 2、痈 肺胃大肠, 肿疮毒,毒蛇咬伤 3、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小肠 *半边莲 甘淡寒,心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2,大腹水肿。 小肠肺 *半枝莲 辛苦寒,肺 清 热 解 毒 , 散 瘀 止 1,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2.用于跌打损伤, 肝肾 血,利水消肿 吐衄,血淋。3.用于大腹水肿。 *山慈菇 辛寒,有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疔毒,发背恶疮,瘰疬痰核。解毒散结。 毒,肝胃 *漏芦 苦寒,胃 清热解毒消痈通乳 1.用于疮痈,乳痈。2.用于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白 花 蛇 苦甘寒,胃 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1、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用于 舌草 大肠小肠 通淋 肠痈腹痛 3、用于热淋 *红藤 苦平,大肠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于肠痈,疮痈。跌打损伤,经行腹痛,风湿痹痛 肝
张廷模中药学笔记
![张廷模中药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7060db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a.png)
张廷模中药学笔记张廷模中药学笔记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中药学经典,它主要讲述了中药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中药药方配方。
本文将通过对该书的分析,来了解它对中医药学的影响和重要性。
首先,张廷模中药学笔记对中医药学具有重要影响。
它详细介绍了中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在古代,中医师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学习,并将其运用于病人治疗,而张廷模中药学笔记就是这种中药学知识的经验总结和传承。
它不仅应用于古代,也影响当前的中医药学,在现代中医药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张廷模中药学笔记对药方制作和应用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它详细地介绍了常用中药的配方和剂量,对药方组成和制作有详细的解释,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使用方法。
在现代,很多人开始使用中药来帮助治疗疾病,而张廷模中药学笔记的知识可以使人们更加安全和有效地使用中药。
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药材的分类以及其性味归经。
它详细讲述了中药的功效和作用,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中药对身体的作用。
此外,本书还涉及到药材的储存和药材的品质检验,并且还介绍了中药炮制的方法和中药制剂的分类。
本书的第二章介绍了中药方的制作,解释了药方的组成和调剂方法。
它详细介绍了中药的理论和应用,并阐述了中药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
在本章中,读者可以找到各种针对不同疾病的中药方,如用于肝病、胃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方剂。
第三章是中药单味药的介绍,它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药药材的特点和功效。
本章还深入讲述了每种中药药材的各种功效和作用,如黄连、甘草、当归等。
在第四章,讲述了不同的药配方式和剂量。
它详细描述了不同的制剂和不同的制剂组合。
此外,还介绍了药典和配方等重要的中药工具。
第五章是关于中药鉴别技术和毒性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中药的毒性特征和中毒的表现,为正规用药提供保障。
本书在阐述中药的安全使用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通过阅读张廷模中药学笔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这大有益处。
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可以让人们利用中药来治疗疾病,并减少西药的使用。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https://img.taocdn.com/s3/m/2d18ab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6.png)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防风下面介绍防风。
防风也是一个常用的祛风解表的药,它能够治疗多种与风邪有关的病证,这个名称就是根据功效而来的,它能够防止风邪,能够治疗很多与风邪有关的疾病。
防风它是一种伞形科的草本植物,用的是根,药材比较好的主要产在东北地区,所以有的时候又叫关防风,山海关以外的,北防风、关防风。
防风也是一个微温的药,温性不强,所以也回避了它的散寒,把它称为祛风解表。
防风称为发散风寒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也容易记忆,这都是允许的,它也是可以用于风寒表证,这是它的共性。
在共性当中防风有什么个性呢?治疗表证的个性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也是由它的微温所决定的,前人有的说它“药性微温”,有的说它“甘缓不峻”,它因为有一定的甘味,说“甘缓不峻”,没有麻黄这些药那么峻烈,它在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同时,有时候也可以少量的用于风热表证,但是这一点和荆芥有本质的区别,荆芥是对于风热风寒可以完全不分,同样广泛使用;防风它的本质是一个发散风寒的药,是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是辛温的,只是说它温性不是很强,虽然能够用于风热表证,但相当次要,不是它的应用的主要方面,有主次之分,防风作为一个发散风寒药的一个特征,微温,风热也可以使用,这个用语和荆芥完全不同。
第二个个性特征,就是与它的止痛联系起来,它是有明显止痛作用的解表药,风寒表证由于寒性收引,寒主痛,风寒表证一般的头身疼痛都比较明显,虽然一般的发散风寒的药,发散风寒以后,有利于头身疼痛的缓解,但毕竟那些药没有直接地止痛作用,止痛效果不够理想,达不到临床的要求。
防风除了发散风寒以外,有直接的止痛作用,这个止痛作用是直接的,它不是因为发散了风寒而间接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它风寒以外的一些疼痛证,防风还可以用,它是兼有止痛作用的解表药。
对于风寒表证头身疼痛比较明显的,它有一定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和另外的一些兼有止痛的它又没有优势,都很一般。
防风的这两个特征一般,适当的知道就行了,这个是在解表方面。
张廷模:《中药学》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
![张廷模:《中药学》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https://img.taocdn.com/s3/m/ab4f93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b.png)
张廷模:《中药学》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剩下的就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就是兼有温里散寒,或者能够温经散寒的止血药。
这类的药既是止血药,又是温里药。
所以这类的药作为止血药使用,它用于虚寒性的出血,首先有虚,所以还要配伍补虚的药。
那么这一类的药呢,它主要偏在温,止血的作用一般都不强。
所以在止血方当中,温经止血的方有时候还要配伍其他的。
比如说有时候配伍些凉血止血的药,把它炒炭以后,或者用收敛止血的药来加强它的止血的效果。
这类的药,止血的作用一般比较微弱。
所以要靠这类的药完全的止血,有时候不是很理想。
那么这类的药呢,也可以单独作为温里药使用,这个特征就和前面的温里药一样的,这类的药都是辛温的,或者辛热的。
这类的药就更少,教科书上有三种,其实后面的一种有名无实,主要我们就要求前面的两种。
炮姜第一味药,炮姜。
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温里药当中的干姜,把它放在锅里面,用高温的大火来急炒,炒得表面焦黑,里面焦黄,也就是炒炭成性。
里面还有一点这种干姜的性味,或者它的性状,这样子作为药物使用称为炮姜。
所以有的书上也叫做炮干姜,干姜,把它炒焦了以后使用。
所以这个药作为一个温里药,它主要是温中的,和干姜一样,所以它用于止血,它温经止血,主要是中焦虚寒的出血。
比如说现在因为脾胃有虚寒,引起了吐血或者便血,相对于比其他的部位它发挥温经止血的效果会好一些。
当然它在温中的同时,对于下焦肝肾,它也有一定的这种温里祛寒作用。
所以下焦的虚寒性出血,它也可以配伍使用,但是这两个部位相对而言,中焦是主要的,它作用的部位。
所以它单独的把它作为一个温里药,它类似于干姜,只不过温性,温中的效果没有干姜好。
主治证完全一样,脾胃有寒,或者脾胃虚寒,不管什么症状,都可以作相应的配伍。
这是关于炮姜的简单的情况。
艾叶下面的一个药,艾叶。
这个就来源于菊科的植物艾,草本植物。
那么在文献里面认为这个艾叶放置了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温燥的性质有所缓和,所以有的书上把它叫做陈艾,也是主张用陈久一点的。
《临床中药学》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临床中药学》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6a83eafab069dc50220111.png)
《临床中药学》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临床中药学》是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的新增内容,执业中药师考试将考这一内容,那么《临床中药学》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呢?整理如下:鹅绒藤来源|生境分布|功能主治【别名】羊奶角角、祖子花、趋姐姐叶、老牛肿。
【来源】萝藦科鹅绒藤以根、乳汁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河南。
【性味】根:苦,寒。
【功能主治】根:祛风解毒,健胃止痛。
治小儿食积,用根5钱,水煎服。
乳汁:治常性疣赘。
用茎内乳汁涂抹数次,疣赘层层自行脱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鹅内金性味|功能主治【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砂囊内壁。
全年均可采收。
将鹅杀死后,取出肫,剖开,剥取内衣,洗净,晒干。
【性状】干燥的鹅内金,为圆片状或破碎的块片,直径约3厘米,厚约1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无光泽,边缘略向内卷,边上有齿状短裂纹。
质坚而脆。
气腥。
【功能主治】健脾止痢,助消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
龙常草生境分布|性味|功能主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和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各地。
【性味】味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主轻身;益阴气。
主疗痹寒湿。
鹅脚板来源|生境分布|性味|功能主治【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苦爹菜、蛇倒退、铁铲头、三脚蛤蟆、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羊膻草、蛇咬草、六月寒、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八月白、金锁匙、土人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茴芹、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m.通常为须根,稀为圆锥状根。
茎直立,有条纹,被柔毛,中上部分枝。
叶异形;基生叶有长柄,包括叶鞘长2-13cm;叶片三出分裂,裂片卵开圆形,两侧的裂片基部偏斜,顶端裂片基部心形或楔形,长1.5-4cm,宽1-3cm;茎中、下部叶片三出分裂或羽状分裂,茎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具叶鞘,叶片羽状分裂或3裂,裂片披针形,全部叶片边缘有锯齿。
张廷模:《中药学》活血止痛药:川芎
![张廷模:《中药学》活血止痛药:川芎](https://img.taocdn.com/s3/m/ceadb20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a.png)
张廷模:《中药学》活血止痛药:川芎川芎第一味药,川芎。
这个药呢,古代的名称叫做芎qiong,就是一个草字头一个贫穷的穷。
自古以来它就叫芎qiong,根据它的药材的形状,它主要用的根茎,好像这个头这个形状,脑髓这样,前人认为与这个有关,称为芎qiong,当然还有其他说法,我们就不在这里举了。
那么这个(药)至少在唐代的后期,由于四川就是靠近成都的附近就是现在的都江堰一带,就掌握了川芎的很多先进的种植和加工的一些方法或技术,所以就形成了道地药材,就叫做川芎。
从此以后,一般都不再叫芎qiong,而叫川芎。
首先称为川芎的是唐代的末年,有一个蔺道人理伤的一个什么方,专门治疗外伤的,里面的芎qiong 普遍的称为川芎,它就是残唐时期。
因为这个川芎在过去估计就是说一个是品种有关,川芎这个品种比如说比什么东芎、抚芎这些品种要好一些,一个是品种的优良,再加上当地的人采用了无性繁殖,就把这个川芎采挖的时候它的茎一节一节的把这个茎掩埋起来,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再把它种植起来,这样子品种不容易退化。
古代的川芎呢,描写它的入药的部位是直根状的,直的,不是这样团块状的,所以质量不好。
后来因为无性繁殖,就长得越来越大,就成了团块状。
而且要不退化,当地冬天还要把它放在青城山,海拔比较高的,寒凉一点,更不容易退化。
所以这样子千百年以来,当地都保持了这个优势,一直到现在都称为川芎。
这个川芎呢,功效很简单,八个字: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也就是说川芎既是活血化瘀药,又是行气的药,同时还是祛风的药,三个功效都可以止痛,所以它可以活血止痛,可以行气止痛,也可以祛风止痛,它可以任意组合。
所以川芎的第一个功效,可以叫做活血化瘀,行气解郁。
它既是活血化瘀药,又是行气药,所以前人把它叫做血中气药。
什么叫血中气药呢?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有行气作用的药物就称为血中气药,行气是次要的。
那么川芎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它主要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
现在不管外伤,妇科,或者胸痹,痹证,甚至于疮痈都能用,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
执业药师应考整理速记中药功效快速记忆卡
![执业药师应考整理速记中药功效快速记忆卡](https://img.taocdn.com/s3/m/4f3f41c00b4e767f5bcfce4c.png)
中药功效快速记忆卡第一单元50味中药(1——50号)第一组(4味)1、雷丸杀虫2、南瓜子杀虫3、鹤草芽杀虫4、土荆皮杀虫止痒第二组(2味)5、使君子杀虫消积6、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槟榔杀虫消积汽水捏)第三组(三味)7、苦楝皮杀虫疗癣,8、川棟子杀虫疗癣,行气止痛9、贯众杀虫止血,清热解毒。
(观众杀学士)第四组(三味)10、野菊花清热解毒111、穿心连清热解毒,燥湿。
12・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燥湿待清明)第五组(二味)13、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14、热,消痈散结。
第六组(三味)15、散结。
16、痈散结。
利湿通淋。
17、痈散结,利湿。
第七组(2味)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薄公英清热解毒。
消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18、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鱼能尿)19、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败将用农鱼桶)第八组(3味)20、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红藤活动)21、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量力)22、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半篮凉咽)第九组(3味)23、马齿觅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马吃粮血淋)24、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清肝定惊。
(青袋良种干净)25、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大青叶凉拌盐重)第十组(3味)26、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熊胆民警)牛黄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牛黄风景画摊开) 蚤休清热解毒,息风定惊,消肿止痛(早休息惊总统)第十一组(3味) 29、血。
(马勃验血) 30、肿止痛。
(豆喂演总统)第十二组(3味) 31、肿,(半边脸水肿) 32、退黄。
(吹盆是谎) 33、胆退黄。
(茵陈请示蛋黄)27、28、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茵陈清热利湿,利第十三组(3味) 34、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白鲜皮去找) 35、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燥湿杀虫,腐蚀赘疣。
中药学解表药大学时张廷模教授
![中药学解表药大学时张廷模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6034df57dd88d0d232d46aa6.png)
要点
1、主治证 风寒表实无汗:麻黄 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桂枝 阴暑证:香薷(夏月麻黄) 风寒风热表证皆宜:荆芥、防风
细辛:阳虚外感 羌活:上半身(身半以上)痹痛
太阳头痛 白芷:阳明头痛
2、功效 行气安胎:紫苏 解鱼蟹毒:紫苏、生姜 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3、用量用法 细辛:3-5g;丸散0.5-1g 辛夷:包煎
相同点: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桑叶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二、通窍止痛--鼻渊 前额、眉棱骨痛 齿痛
“白芷……为足阳明经祛风散 湿之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 面诸疾。”
《本草求真》
三、消肿排脓--疮疡肿痛 四、燥湿止带--寒湿带下
细辛
一、祛风解表--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 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
《本草经疏》
风寒之邪 细辛、麻黄 阳气虚弱 不能抵御外邪
二、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饮者唯宜冷服,则无 格拒之患。”
《纲目》
麻黄与香薷功效比较
相同点: 发散风寒,利水消肿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为辛温发汗峻品, 善治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
香薷:发汗力弱,长于解暑化湿和中, 为“夏月麻黄”,善治阴暑证
荆芥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祛除风邪,解除表证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https://img.taocdn.com/s3/m/124b5a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4f.png)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莱菔子下面介绍另一味消食药,莱菔子。
莱菔子就是我们疏菜当中萝卜的成熟的种子,不管那个萝卜的表皮是什么颜色?有白的、有绿的,或者有紫色的,成熟的种子都可以。
大家注意萝卜就是一般所说的白萝卜,不是胡萝卜,作疏菜吃的那种,种子是那种不规则的那种类似于圆球状的,直径可能二三毫米那样大的一个成熟的种子。
莱菔子作为一个消食药,功效也是消食化积。
这个药作为消食药,它什么消化酶都没有。
现在发现它主要是增强胃肠的运动,有利于饮食的消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也是什么饮食积滞都是可以用的,而且作用还比较的强。
这个药物作为消食药的最大的优点,它兼有行气消胀的作用。
它既能帮助饮食的消化,又能够消除因为饮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
一般的饮食积滞,都会有脾胃的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莱菔子,凡是饮食积滞证,它都可以使用。
因为它两者兼顾,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优势。
另外,这个药在消食药当中,临床医家认为它不足的地方是,因为它是一个行气药,就有耗气的作用,而且耗气还比较明显,如果过用,容易耗伤正气,耗伤脾胃之气。
从理论上来讲,它主要是用于饮食积滞的实证,由(于)脾虚,消化功能(则)降低,就不能很好的腐熟食物、不能很好的运化水谷精微,这样的患者他出现的饮食积滞就不是很适合,所以它主要用于实证。
虚证引起的容易进一步的耗伤正气,但是由虚证引起的同样有气滞胀满,它在这里面也有比较好的针对性,所以就通过配伍来解决这个矛盾。
实际上它不分虚实,都在使用。
只不过对于实证,它主要配伍的是消食行气药;对于虚证,它主要配伍的是补脾的药,补气健脾,它配伍人参、党参、白术这一类的药,同样可以用,对虚证它并不完全忌用,这样子实际上是一种攻补兼施的方法。
莱菔子实际上也是广泛用于饮食积滞,只不过同学们要把握它的一个特征,就是(与)它的兼有功效有关,它能够行气消胀,最适合(于)饮食积滞而兼有气滞胀满者,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完整word版)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1)
![(完整word版)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1)](https://img.taocdn.com/s3/m/592b75557f1922791688e8b9.png)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王满恩向大家曾经推荐过的一本好书!现在手写录入,以飨列位考研同志。
如果觉得好,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图书,毕竟作者王满恩老师为之付出了巨大心血,又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些有幸看到的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尊重知识是一种自爱。
——yankunhan他们能,你也能(代前言)我是教中药学的老师,我创编了一套“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普通学生仅用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愉快地记住三四百味中药的功效,而且不容易忘。
十年来,我的近万名学生用此法通过了各种中药学考试,用了都说好。
我相信,他们能,你也能。
请看几个例子,您就明白这种方法是怎么回事了。
例1:课堂实录——教学生记枳实的功效。
老师:(写板书:“掷石破气小鸡花坛出皮”)这是个小故事,掷石”——扔石头,石头打破气球——“破气”,从破气球里跑出一群“小鸡”——小鸡都跑进了“花坛”,——从花坛另一面出来就变成一群小皮球了——“出皮”。
学生:(笑)老师:大家念一遍这句话。
学生:(念)老师:好,把音调变一下——“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现在请大家说一下枳实的功效。
学生:(都能顺利说出,许多人是边笑边说的)老师:(擦掉板书)再说一遍枳实功效,速度比刚才快点。
学生看着空黑板快速说出枳实功效。
一星期后“突然袭击”地提问,大多数人仍记忆犹新。
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也记住枳实的功效了?上例用的是“完全谐音联想法”,更常用的是“化简谐音联想法”。
例如记“苦参”功效。
例2: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苦参清早撒尿)是不是比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快更有趣 ? 一分钟记住,十天不复习也忘不了。
所以叫“快快记忆法”——既“快速”,又快乐”。
或问:其他清热燥湿药都谐音成“清早”,不就混淆了吗?答:混淆不了,相同的功效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记法,不妨翻到 (16)页,看黄连、黄芩、黄柏、龙胆、白鲜皮、椿皮、秦皮(第一功效都是“清热燥湿”)的记忆方案。
例3:记麻黄、香薷、浮萍的功效一一用“合并同类项记忆法”(见3页)。
张廷模:中药学+第三十讲+清热解...
![张廷模:中药学+第三十讲+清热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bb6f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2.png)
张廷模:中药学+第三十讲+清热解...下面112页第三组(药),主要(是)用于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
这一组药,它主要是治疗热毒郁结于咽喉而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就相当于现在治疗的急性咽炎、喉炎这一类的用药。
其实前面有几味药也应该是这一类的,包括我们发散风热药当中的牛蒡子,其实它也是治疗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
我们就在清热解毒药这一节里面,用于温热病的,比如说板蓝根、大青叶,还是比较典型的,尤其板蓝根(是)很长于解毒利咽的,只不过是那些药临床应用很广泛,它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应用,所以就分在了其它的章节,或者其它的组里面。
那么我们剩下来在这里还有三味药,其它的热毒证用得比较少,相对来说,对热毒引起咽喉肿痛用得多,所以就把它分出了这样一组。
这一组的第一味药就是山豆根。
山豆根是一个豆科植物,山豆根它也叫做越南槐,这是一种豆科的小灌木,用它的根来入药。
其实这个地上部分它和苦参很相似,和苦参实际上是近缘植物,只不过比苦参植株要矮小一点,这个根要细一点,其实也是非常苦的,山豆根和苦参一样的苦,而且它们含的很多化学成分都(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不同的成分,主要的成分都相同。
这种豆科植物的山豆根,是山豆根的正品,常常又把它叫做广豆根,因为广西也是主产地,它(是与)北豆根相对而言。
北豆根它不是豆科植物,它来源于防己科的植物,只是在北方的部分地区近年来使用,它有类似于山豆根的作用。
所以真正的山豆根,没有写明这个广豆根,它也应该是用的山豆根,这是正品,这个北豆根是地方性的用药,这个要注意。
这个山豆根清热解毒,它主要是用于咽喉肿痛,在解毒利咽的药当中,它的苦寒的药性是比较强的,有的书上说它大苦大寒。
那么大苦,本身它就是苦味非常浓烈,和苦参的滋味可能不相上下,那么这个大苦也是说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清热作用比较强。
那么大寒也是这样。
我们书上说的苦寒,但有的书上说它大寒大苦。
所以这个药物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单用,在古代,用它煎的汤,或者磨的,在碗里面,粗糙的碗,用山豆根来磨汁水,慢慢地咽下去,当然比较难受,因为很苦,让它作用在局部,这样子效果也是相当好。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柴胡,葛根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柴胡,葛根](https://img.taocdn.com/s3/m/ba3e5a8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d.png)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柴胡,葛根和解少阳之神药,小柴胡汤。
和解退热,原来张老师把柴胡就属于发散风热药的归类里面了。
柴胡疏肝解郁,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以柴胡为主,治疗肝郁不舒、情志抑郁、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
这个熟悉,见到了很多情志病的医案,都用其治疗抑郁症,老方子了,所以也不是只有现代的百忧解。
本质上来看,肝郁还是压制得太过,肝本来主升,肺是降,现在肝被压制,基本都是降,都是压制,不悲才怪。
所以药物之外,多运动,调动肝的生发功能,才有运动是治疗抑郁最好的方子,中医造就说了医理,现代人非要看外国人说的运动才信,用战狼的话说“贱不贱呀!”柴胡有升举阳气的作用,张老师说的脾的清阳之气,可以配合黄芪用,就成了补中益气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概是隔山打牛了吧,肝本来就是生发,只是压制“盖板太厚”顶不开,脾气又主运化,传递动力,柴胡就是去脾阳那里助力了,土厚了,木也才长得好,参天大树才有根基。
有人在介绍柴胡汤证的时候,经常在柴胡汤上进行各种加减法,以“柴胡”而治,是不是就是抓住了“柴胡”的上传下达,疏通肝机的功能呢?在初看中医学时,在脏腑功能的介绍方面,有一个左升右降,左边是肝而右边是肺,不懂中医的人说,这个明显是错的呀,肝怎么可能在左边,明明就在右边。
现在读了中药学,对中医的脏腑有更深的理解,还是指功能意义上的“肝”“肺”。
肺主呼吸,应秋,主降,其实就是天空中的空气,是飘着的,怎么能够到人呢?自然是人的肺呼吸,把空气中的阳气融进人体内,把气降下来了,在自然界中,阳气要溶于水,自然肺是喜润勿燥的,大家看看生活中的例子,扬尘泛起,最好就是洒水进行尘降。
肝臓血,血氧到处跑,是血液系统在走,这种通达到心脏为上的话,自然需要“肝”去升举。
柴胡这一课,又有思考记录了。
中医的学习还是得多看多读。
葛根,不读书就无知,《伤寒论》一直说的葛根汤,遭了伤寒,脖子僵,转动就疼,我常理解就是寒着疼嘛!但是药性分类,葛根在发散风热药里,怎么是风热呢?葛根为什么没有在风寒的药里呢?这个真的是要认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散风寒药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宣通阳气。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
浮萍,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梔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穿心莲,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泻肝火。
野菊花,清热解毒,清肝平肝。
绵马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清热凉血药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泻肝火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清虚热,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白薇,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热通便。
芦荟,泻热通便,清肝热,驱蛔虫。
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峻下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牵牛子,逐水退肿,利尿,去积。
商陆,逐水退肿,利尿,消肿散结。
巴豆,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祛风湿止痛药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
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
防己,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雷公藤,祛风湿,止痛,清热解毒。
海桐皮,祛风湿,舒筋止痛,杀虫止痒。
海风藤,祛风湿,舒筋止痛。
昆明山海棠,祛风湿,祛瘀止痛,续筋接骨。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祛风湿,舒筋活络,退虚热,清湿热。
稀莶草,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臭梧桐,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湿,舒筋,清热解毒。
木瓜,祛风湿,舒筋,化湿。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收敛固涩化湿药广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佩兰,芳香化湿,发表解暑。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厚朴,燥湿,行气,平喘。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砂仁,化湿开胃,温中止泻,行气安胎。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慧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香加皮,利水渗湿,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祛湿敛疮。
川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革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冬葵果,清热利尿,下乳,润肠。
利湿退黄药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珍珠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清积。
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高良姜,温中止痛,止呕。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胡椒,温中散寒。
荜茇,行气通络,化痰止咳行气药陈皮,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积。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枳壳,理气宽中,消胀除痞。
佛手,疏肝解郁,行气和中,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止痛。
香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降逆,温肾纳气。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驱虫,止痒。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柿蒂,降气止呃。
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行气化瘀。
鸡内金,消食健脾。
神曲,消食化积。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驱虫药槟榔,驱虫,缓下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使君子,驱蛔消积。
雷丸,驱虫。
榧子,驱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南瓜子,驱绦虫。
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大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五灵脂,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水通淋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活血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消肿。
血竭,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北刘寄奴,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
温化寒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白附子,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旋覆花,降气化痰,止咳止呕。
白前,降气,消痰,止咳。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天竺黄,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蛤壳,清肺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收湿敛疮昆布,消痰软坚散结,禾沐消肿。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脂。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矮地茶,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洋金花,平喘止咳,解痉镇痛。
安神药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止痒。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镇心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琥珀,镇心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平肝潜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祛风止痒。
息风止痉药羚羊角,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地龙,清热定惊,息风止痉,通络,平喘,利尿。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止痛。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散寒止痛。
石菖蒲,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化湿和胃蟾酥,开窍醒神,解毒消肿,止痛。
补气药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太子参,补气,养阴。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养血生肌。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