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模型的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
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过程: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一定
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
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泥的切割
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
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
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
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 美篇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美篇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一、引言在地理教学中,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非常直观、生动地解释地形图和地形地貌的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山体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的概念,加深对地理地貌的理解。
本文将从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的原理和步骤、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地理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二、制作原理和步骤1. 制作原理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所有点而绘制的曲线,它是描述地形地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时,我们需要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来构建山体模型的高低差。
通过模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形图中地形地貌的变化。
2. 制作步骤准备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泥土、木片、模型刀等。
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来设计模型的高低差,使用泥土和木片逐层叠加模型,模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
根据需要进行上色和修饰,让模型更加生动。
三、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准确理解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以确保模型的高低差能够准确地模拟地形图的地形地貌。
要注意在模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模型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在使用泥土和木片进行模型叠加时,要注意叠加的均匀性和自然性,以使模型更具真实感。
四、地理教学的意义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际动手制作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地形图的含义,帮助他们更生动地理解地理地貌。
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信心。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地理地貌,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引言地形图是一种显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可以反映地面高度和地形起伏。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则是将地形图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使人们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地面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模型生成等步骤。
数据获取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第一步是获取地形数据。
常用的获取地形数据的方法有三种:1. 公开数据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都有提供公开的地形数据集,可以从他们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数据库中获取。
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了全美的等高线数据集,欧洲空间局(ESA)提供了全球的高程数据集等。
2.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利用传感器从航空器或卫星上获取的地表信息。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地形高度信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出来。
一些商业遥感数据提供商如DigitalGlobe和GeoSage等提供全球范围的高程数据。
3. 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技术也称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获取地表高度信息。
激光雷达测量的精度很高,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
激光雷达的数据可以通过激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提取。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获取地形数据。
数据处理获取到地形数据后,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适应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生成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清洗地形数据通常包含了一些无效或错误的数据点,需要进行清洗。
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筛选、去噪和修复。
2. 数据插值地形数据一般以离散的点或线的形式存在,需要进行插值以获取连续的高程数据。
常用的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IDW)、三角网格插值(TIN)和克里金插值等。
3. 数据平滑为了生成更美观的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可以对地形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平滑的方法包括均值滤波、高斯滤波和中值滤波等。
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开始生成等高线地形图模型了。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一、引言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利用等高线原理,通过三维立体形式展示地形地貌的模型。
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用于地形分析、规划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等高线山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设计山体轮廓、选择合适材料、制作等高线图纸、剪裁与拼接材料、塑造山体形状、涂绘山体颜色、细化等高线条和完善模型细节等步骤。
二、制作步骤1.设计山体轮廓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需求,确定山体的整体轮廓。
这包括山体的走向、高度、起伏等特征。
可以使用地形图、卫星图像等资料,辅助设计山体轮廓。
2.选择合适材料根据山体的大小和复杂度,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泡沫板、木板、石膏等。
泡沫板轻便易塑,适合制作大型山体;木板结实耐用,适合制作精细的山体;石膏塑形能力强,适合制作细节丰富的山体。
3.制作等高线图纸根据设计好的山体轮廓,在图纸上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应准确反映山体的起伏变化,以便后续制作。
可以使用地形测量软件或手工绘制等高线。
4.剪裁与拼接材料根据等高线图纸,剪裁出相应形状的材料。
对于大型山体,可以将材料分块剪裁,方便拼接。
拼接时,应确保各块材料之间的衔接紧密,不产生明显的缝隙。
5.塑造山体形状使用塑形工具(如热风机、刮刀等),根据等高线图纸,对剪裁好的材料进行塑形。
要注意山体的起伏、坡度等细节,使山体形状更加逼真。
6.涂绘山体颜色在塑造好的山体表面,涂抹适当的颜色。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涂绘方式。
例如,可以使用水彩、丙烯颜料等进行涂绘。
7.细化等高线条等高线条是等高线山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细化处理。
可以使用黑色或深色颜料,加强等高线的视觉效果。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等高线周围添加阴影,增强立体感。
8.完善模型细节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模型细节的完善。
例如,可以在山体上添加植被、道路、建筑物等元素,使模型更加生动逼真。
此外,还可以对模型进行打磨、修饰等处理,提高整体质量。
实验项目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精选.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课外探究: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
课外探究: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活动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的制作【活动目的】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材料及方法】(1)山体模型的制作:用泡沫塑料制作成有缓坡、陡坡的山体。
在绘出等高线图以后,按照一定的高程进行切割。
山体最好切割成六层。
每层穿两个用作固定在底板上的小孔。
(2)木框:用木条制作成木框,呈长方形,每框内安上绷紧的透明塑料薄膜(木框最好制五个),每个塑料薄膜上分别绘有不同高程(100米至500米)的等高线。
(3)底板: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的四角安置四个立柱。
立柱上标高程。
(4)固定山体模型的木柱两根:木柱为圆柱体,长度以略低于山体模型高度为宜。
在底板上开有两个安置木柱的圆孔。
也可不用木柱,而在上下两层之间用磁铁固定。
(5)等高线图的绘制:用同底板大小一致的较厚的白纸,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图一张,标明高程。
(6)安装:将山体模型的各层和薄膜木框,按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安置在底板上的相应位置。
【使用方法步骤】(1)底板上有山体模型,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的海拔高度为550米。
”让学生形成山体印象。
(2)依次加入每个高程(从100米到500米)相应的薄膜框架。
侧视可见山体,俯视可见等高线图。
(3)将实体模型从底板及木框中取出,让学生观察底板及木框。
这时,侧视仍可显出山体,俯视则可见清晰的等高线图。
(4)再将厚纸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到底板上,俯视时薄膜上的等高线与底板上的等高线大体重叠;而后将木框薄膜依次重叠在底板上,则见薄膜上的等高线与底板上的等高线相互重叠。
《等高线模型》课件
1
技术发展趋势
探讨等高线模型在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
2
应用扩展趋势
展望等高线模型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扩展和深化。
3
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等高线模型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应用。
总结
1 等高线模型的重要性
总结等高线模型在地理信息科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 等高线模型的未来展望
对等高线模型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分析。
等高线密度与分辨率
探讨等高线密度与分辨率 之间的关系,为模型绘制 提供参考。
等高线的间隔与步长
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等高 线间隔和步长,以确保模 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等高线模型的常见算法
内插算法
插值方法
介绍内插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使等高线模型更加平滑和连续。
探讨不同的插值方法,以确定 具体数据点的高程值。
实例分析1:绘制山地 地形图
使用等高线模型绘制山地地 形图,展示山脉、峰顶和峡 谷等地貌特征。
实例分析2:绘制地下 水位图
利用等高线模型绘制地下水 位分布图,帮助研究人员分 析地下水资源。
实例分析3:绘制地震 区域图
通过等高线模型揭示地震活 动的频率和强度,提供地震 防灾参考。
等高线模型的发展趋势
《等高线模型》PPT课件
这是一个关于《等高线模型》的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等高 线模型的基本要素、常见算法、绘制技巧以及实例分析等内容。
等高线模型简介
什么是等高线模型?它有哪些应用范围线模型的基本要素
等高线的定义
了解等高线的基本概念和 定义,为后续学习奠定基 础。
3 感谢参与本次课程的学习
感谢大家参与本次课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高线绘制技巧与方法
等高线绘制技巧与方法绘制等高线图是地质学、地理学等领域常见的作图手段,它可以将地形的高低变化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等高线绘制技巧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根据地形了解等高线的特点在绘制等高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地形的高低变化与等高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山地、河流、湖泊等不同地貌形态,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也会有所差异。
了解地形特点是进行等高线绘制的基础。
二、确定等高线的等值间隔确定等高线的等值间隔是绘制等高线图的关键一步。
等高线的等高距离不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间隔。
对于较为平缓的地形,等值间隔可以适当扩大;而对于陡峭的山地,则需要缩小等值间隔。
通过合理选择等值间隔,可以更好地表达地形的高低变化。
三、利用实地观测数据绘制等高线图进行实地观测是绘制等高线图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一系列测量点并测量其高程,可以获取到一定数量的地形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相应的等高线图。
在绘制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地貌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和GPS等,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四、插值法绘制等高线图除了实地观测,插值法也是绘制等高线图的常用手段。
通过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少数几个点的高程,然后利用插值方法预测其他位置的高程值,并根据这些高程值绘制等高线。
插值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等高线图的绘制效率,并减少实地观测的工作量。
五、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等高线绘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等高线的绘制也更加便捷。
GIS提供了各类地形和地貌数据,并提供了强大的绘图工具和分析功能。
借助GIS软件,我们可以轻松完成等高线图的绘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六、等高线图的标注和解读绘制等高线图不仅要注重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合理的标注和解读。
等高线图的标注可以包括高程数值、等值间隔、地方特征等信息,在传达地形信息的同时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模型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工具如橡皮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表现出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讲讲有关等高线的知识,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等高线的概念,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回忆等高线的概念.学生答回答很好,在我们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节课我们亲自体验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好不好二.组织指导1.介绍活动时所需的材料:橡皮泥,小木棍,小刀,剪刀,以及先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并把全班同学分成11个小组.2.讲解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见黑板黑板板式:A.数一数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多少条等高线.B.将橡皮泥压成块状,每块厚1厘米,橡皮泥的块数和等高线的条数相同,大小和等高线地形图图幅大小相当.C.在已经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用剪刀顺着最外面的等高线剪去图幅范围以外的部分. D.将剪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放置在橡皮泥块上,沿着纸的边缘将等高线画在橡皮泥块上,切去等高线外面的橡皮泥.E.再沿着靠近外面的等高线剪纸片,把剪下的纸环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块上,使纸环外圈和橡皮泥块的边缘吻合.F.用剩下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块重复步骤D.E.G..把第二块橡皮泥块叠放在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纸环内圈吻合.H.重复D和G,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块都叠放在一起.3.提出这次活动课的要求.要求在25分钟之内完成作品4.组织教学,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小刀和剪刀三:合作体验同学们分组根据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动手制作模型.教师巡视.四:观护评点学生把制作好的模型呈放在讲台上,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制作给予肯定的表扬,同时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提出来五:学生情感交流把印好的表发给每个同学,根据上面的问题作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对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整个活动比较顺利,各小组都能较好的根据提前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制作相应的模型.今后,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来巩固地理教学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等高线模型》课件
城市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等高线模型常被用于指导城市布局和景观设计。通过等高线 模型,可以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景观节点等,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 居民的生活质量。
利用等高线模型,还可以模拟城市发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 问题,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水利工程设计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等高线模型用于分析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为水利设施的选址、设计和建设提 供依据。例如,水库大坝的选址需要考虑地形变化、库容需求等因素,等高线模型能够提供精确的地 形数据,帮助工程师评估大坝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据。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还可以 实现等高线模型的自动化制作,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等高线模型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设计的其他方面,如水文分析、洪水模拟等,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
05
等高线模型的未来发展
3D打印技术在等高线模型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为等高线模型的制 作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方法, 能够快速生成复杂的地形模型。
通过3D打印,可以将等高线数 据转化为具有高度和颜色变化的 实体模型,更直观地展示地形特
详细描述
计算机辅助绘制等高线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绘制 等高线。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范围和复杂程度的地形,并且可以通过软件的不断 更新和优化,提高绘制的精度和效率。
数字高程模型(DEM)
总结词
数字化表示地形高度信息的数据集
详细描述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一种表示地形高度信息的数字化数据集,它可以通过网格的形式表示地形起 伏。DEM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如卫星遥感、飞机测量和地形图数字化等。在GIS系统中,DEM是 进行地形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重要基础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等高线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绘制等高线来展示地形的高程变化。
这种模型制作方法在地理学、地质学、地形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等高线模型的制作需要以下步骤:一、数据采集和准备要制作等高线模型,首先需要采集地形数据。
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地形图、高程数据、卫星影像以及激光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数据处理和插值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插值,以填补数据的空白和缺失。
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插值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已知数据点的高程值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值。
三、等高线生成等高线的生成是等高线模型制作的核心步骤。
根据处理和插值后的数据,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绘制等高线。
在绘制等高线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等高距离和等高线的密度,以展示地形的细节和变化。
四、等高线的样式和标注绘制等高线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样式和标注方式。
常用的样式包括实线、虚线、粗细不同的线条等,而标注可以包括等高线的高程值、间距、坡度等信息。
这些样式和标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形的特征。
五、等高线模型的分析和应用等高线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展示地形的高程变化,还可以进行一些分析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等高线模型来计算地形的坡度和坡向,以评估地形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此外,等高线模型还可以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研究地形与其他地理现象的关系。
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和准备、数据处理和插值、等高线生成、样式和标注以及分析和应用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作出准确、清晰的等高线模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形的特征。
等高线模型在地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等高线模型的制作
(二)等高线模型在中学地理当中,等高线向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相对难以把握的内容。
传统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多采用描述的方式或通过板画对等高线进行讲解,来把三维空间中的实物表现于语言描述当中,或绘制到二维平面当中。
无可否认,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一部分同学是容易接受的,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空间立体感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就难免有些困难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自然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毕竟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手动。
所以,老师引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高线演示模型才是当务之举。
所谓等高线,就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笔者要设计的这个等高线模型,就是要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抽象难懂的三维空间中的等高线,投射到形象易会的二维平面当中去。
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真正涵义。
1、模型的制作工具准备:石膏粉5千克水盆刻刀毛刷透明塑料板若干油性彩笔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锯条平整的木板制作步骤将石膏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木板之上。
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
在山体模型的不同高度处,沿着铅直线等距离取几个点,并标刻在模型上,这就相当于山体的不同海拔。
沿着不同的高度点,大致确定出几个等距离的切面(等高面)并用锯条将山体模型沿着这几个切面锯开,从而将整个模型锯成若干个能磊放成一个整体的小模块。
用刻刀将每个小模块的表面修复平整,光滑,并使模块之间的边缘基本吻合,磊放到一起不易看出缝隙。
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
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2、教学与演示(1)向学生展示整个山体模型,并说明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要素所在的具体位置。
(2)将透明塑料板夹在各个模块切面之间,以表示山体不同海拔的几个等高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高线模型
在中学地理当中,等高线向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相对难以把握的内容。
传统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多采用描述的方式或通过板画对等高线进行讲解,来把三维空间中的实物表现于语言描述当中,或绘制到二维平面当中。
无可否认,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一部分同学是容易接受的,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空间立体感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就难免有些困难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自然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毕竟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手动。
所以,老师引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高线演示模型才是当务之举。
所谓等高线,就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笔者要设计的这个等高线模型,就是要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抽象难懂的三维空间中的等高线,投射到形象易会的二维平面当中去。
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真正涵义。
1、模型的制作
工具准备:石膏粉5千克水盆刻刀毛刷透明塑料板若干油性彩笔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锯条平整的木板
制作步骤
将石膏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木板之上。
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
在山体模型的不同高度处,沿着铅直线等距离取几个点,并标刻在模型上,这就相当于山体的不同海拔。
沿着不同的高度点,大致确定出几个等距离的切面(等高面)并用锯条将山体模型沿着这几个切面锯开,从而将整个模型锯成若干个能磊放成一个整体的小模块。
用刻刀将每个小模块的表面修复平整,光滑,并使模块之间的边缘基本吻合,磊放到一起不易看出缝隙。
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
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2、教学与演示
(1)向学生展示整个山体模型,并说明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要素所在的具体位置。
(2)将透明塑料板夹在各个模块切面之间,以表示山体不同海拔的几个等高面。
(3)用彩色油性笔,沿着各个模块底部的边缘轮廓,将轮廓线画在各模块底部的透明塑料板上,并标上不同的高程。
(4)将塑料板抽出,叠放到一起,向同学展示。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
图6
第二步
图7
第三步
向
下
叠
放图8
展示
第二步
这样,不同等高面上的等高线就投射到了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等高线地形图。
这时,由演示者引导同学在图上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地理要素,看看是否与模型上的要素相对应。
3、分析与评价
该实验能够巧妙地展示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投影原理,形象地反映出各个要素所代表的实际地貌,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所选材料价格低廉,容易搜集。
笔者认为该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但是实验中运用到的材料较多较重,制作起来耗时较长,而且石膏干得很快,不易把握,适合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在活动课上将成品向同学展示,或者直接由教师提前制作完成,在教学过程当中向学生演示。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