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配置动态路由RIP(模拟)

合集下载

实验六:RIP协议

实验六:RIP协议

实验六:RIP协议一、理论基础1、RIP简介RIP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

它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

RIP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提供了互联网与运行RIP的路由器的有限拓扑网络视图。

在相邻的路由器之间进行广播,以(几乎)完全路由表的形式作周期性的更新。

它通过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报文交换路由信息,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距离(被称为路由权-Routing cost)。

RIP允许的最大跳数为15,任何大于15的目标地址节点都将视为不可访问的。

RIP最大节点数在大型网络中很大程度上限制它的使用,但是却防止了无限计数问题,从而避免了引起无止境的网络路由环路。

所以RIP一般用于采用同类技术的中等规模的网络,如校园网及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网络,RIP并非为复杂、大型的网络而设计。

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间以30秒为间隔周期性的交换路由表信息。

在一个RIP广播信息中,包含了每个IP网络中RIP信息能到达的网络以及此网络的距离(以跳计数)的列表对。

在RIP中,路由器定义为到直接链路网络为一跳,到另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为两跳,如此继续下去。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并采用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

RIP的缺点:因为跳数的最大值是15,所以不适合于大型网络。

因为仅依据Hop Count(跳数)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所以会选择距离最近的路径,不一定会选择最快的路径。

因为每30秒更新路由信息,所以产生大量的广播,消耗带宽资源。

RIP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1)某路由器刚启动RIP时,以广播形式向其相邻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相邻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并回送包含本地路由信息的响应报文。

配置动态路由RIP(三个三层交换机Vlan互通)

配置动态路由RIP(三个三层交换机Vlan互通)

配置动态路由RIP(三个三层交换机Vlan互通)网络拓扑如下:配置如下:第一个交换机:1、重命名设备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hostname S12、创建Vlan 10、20、30S1#vlan databaseS1(vlan)#vlan 10 name toyotaVLAN 10 added:Name: toyotaS1(vlan)#vlan 20 name LexusVLAN 20 added:Name: LexusS1(vlan)#vlan 30 name ShareVLAN 30 added:Name: Share3、将网口1-5给Vlan10,网口21-24给Vlan20,将G1做扩展相互通信使用.S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5S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1(config-if-range)#exitS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1-24S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1(config-if-range)#exitS1(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1(config-if)#exit4、Vlan 配置上IPS1(config)#interface vlan 10S1(config-if)#ip address 10.6.1.2 255.255.255.0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erface vlan 20S1(config-if)#ip address 10.6.2.2 255.255.255.0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erface vlan 30S1(config-if)#ip address 10.6.3.2 255.255.255.0S1(config-if)#exit5、台式机测试网络,测试OKA、如发现仅能ping所属Vlan的地址,需要在三层启动IP routing6、其他二个交换机配置类似,需注意中间的S2交换机,需将G0/1、G0/2都划给Vlan30,G0/1连接S1,G0/2连接S37、配置动态路由,并查看路由状态。

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是实现数据包转发的重要设备。

静态路由配置是一种简单但不灵活的方式,因为它需要手动配置路由表,无法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路由配置应运而生。

本实验旨在探索动态路由配置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动态路由配置的基本原理;2. 熟悉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使用;3. 掌握动态路由配置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三台虚拟机,分别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其中一台虚拟机作为路由器,另外两台虚拟机作为客户端。

四、实验步骤1. 配置路由器在路由器上安装并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或RIP。

通过协议学习和交换,路由器可以自动更新路由表,实现动态路由配置。

2. 配置客户端在每个客户端上配置默认网关为路由器的IP地址。

这样,客户端就可以通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3. 测试连通性在客户端之间进行ping测试,验证动态路由配置是否成功。

如果ping命令能够正常执行,说明路由器已经成功转发数据包。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动态路由配置。

路由器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更新路由表,保证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

客户端之间的连通性也得到了验证。

六、实验总结动态路由配置是一种灵活且自动化的路由管理方式。

相比静态路由配置,它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拓扑的变化。

动态路由配置通过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实现了路由表的自动更新,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然而,动态路由配置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需要消耗额外的计算和带宽资源,因为路由器需要不断交换路由信息。

其次,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调试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对于小型网络,静态路由配置可能更加简单有效。

而对于大型复杂网络,动态路由配置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变化和故障。

综上所述,动态路由配置是网络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动态路由配置的原理和应用,并掌握了相关的配置技巧。

动态路由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实验报告动态路由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实现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静态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的,但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静态路由的管理和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

一、动态路由的基本原理动态路由是一种基于协议的路由方式,它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以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动态路由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和BGP等。

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最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它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标准,即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RIP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缺点是收敛速度慢,适用于小型网络。

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它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将最短路径存储在路由表中。

OSPF的优点是收敛速度快,适用于大型网络。

但其复杂性也导致了配置和管理的难度增加。

3.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的特点是路由表规模庞大,且支持策略路由。

BGP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核心路由器中。

二、动态路由的实验过程为了深入了解动态路由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拓扑如下所示:(图略)1. 实验环境搭建我们使用GNS3搭建了一个模拟网络环境,包括三台路由器和两台主机。

路由器使用Cisco IOS镜像,主机使用Ubuntu操作系统。

通过GNS3的虚拟化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真实网络中的路由器和主机。

2. 实验步骤(1)配置路由器之间的连接:我们使用串口连接模拟了路由器之间的物理链路,并为每个接口分配了IP地址。

(2)配置动态路由协议:我们选择了RIP作为实验的动态路由协议,并在每台路由器上配置了RIP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通信工程学院班Array姓名学号同作者实验日期 2020 年 4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1.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1.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1.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软件为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3.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图一动态路由协议前面提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路由转发表,进而通过此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

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n 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n 网络传输费用(cost)n 带宽(bandwidth)n 延迟(delay)n 负载(load)n 可靠性(reliability)n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依据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内容及路由算法,将路由协议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如RIP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图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图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3.2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3.3路由回路及解决办法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Hold-Down 定时器3.4RIP的配置关于RIP的配置步骤如下:开启RIP路由功能(路由进程):Router(config)#router rip宣告相关网段: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 wildmask 请注意:掩码是用反码的形式。

配置动态路由(rip协议)

配置动态路由(rip协议)

配置动态路由(rip 协议)某大学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在另一个城市新合并了一所学校,作为其分校,要求两校区的校园网络通过路由器相连,现要在路由器上做做动态路由协议rip 配置,实现两校园网内部主机的相互通信。

第一个路由器Router>enRouter#conf t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f0/1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启动rip协议)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通过network命令宣布有哪些网络与路由器相连,并且通过这些网络交抽换路由信息)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Router(config-router)#exit第二个路由器Router>Router>enRouter#conf t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 f0/1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3.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启动rip协议)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通过network命令宣布有哪些网络与路由器相连,并且通过这些网络交抽换路由信息)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Router(config-router)#exit。

网络实验6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路由器综合路由配置

网络实验6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路由器综合路由配置

《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路由器综合路由配置评分:________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目的:●掌握OSPF协议的配置方法:●掌握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OSPF学习产生的路由;●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实验原理: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路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

属于内部网管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

OSPF 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用O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

实验拓扑图:实验步骤: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在本实验中的三层交换机上划分VLAN10和VLAN20,其中VLAN10用于连接校园网主机,VLAN20用于连接R1。

(2)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

(3)主机和交换机通过直连线,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4)在S3560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5)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6)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设置为与直连网路设备接口IP地址。

(7)验证PC1、PC2主机之间可以互相同信;PC1IP: 192.168.1.2Sub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1.1PC2IP: 192.168.2.2Sub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2.1S3560enconf thostname S3569vlan 10exitvlan 20interface fa 0/10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exitint fa 0/20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exitinterface vlan 1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no shutdownexitinterface vlan 20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no shutdownendshow ip route //空的conf tip routingrouter ospf 1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endshow ip route实验程序执行结果:实验二实验目标:掌握综合路由器的配置方法;掌握查看通过路由重分布学习产生的路由;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技术原理:为了支持本设备能够运行多个路由协议进程,系统软件提供了路由信息从一个路由进程重分布到另一个路由进程的功能。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大型网络而言,静态路由已经无法满足其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高效的数据传输需求。

因此,动态路由的配置成为了网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实验背景在网络中,路由器是实现数据包转发的重要设备。

静态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而动态路由则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

动态路由的配置可以大大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和高效传输。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GNS3网络模拟器搭建实验环境。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路由器R1、R2和R3,它们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

实验中采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四、实验步骤1. 配置设备IP地址:首先,为每个设备配置IP地址,确保它们可以相互通信。

2. 配置OSPF协议:在每个路由器上启动OSPF进程,并配置相应的区域。

3. 配置网络接口:将每个设备的接口与OSPF进程绑定,并设置相应的开销值。

4. 验证路由信息:通过查看路由表和邻居关系表,验证OSPF协议是否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配置,我们成功实现了动态路由的配置。

通过查看路由表,可以看到每个路由器已经学习到了相应的网络信息,并且能够选择最短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同时,通过查看邻居关系表,可以确认路由器之间已经建立了相互的邻居关系。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动态路由的配置过程,并成功实现了网络设备之间的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

动态路由的配置可以大大简化网络管理的工作,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动态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对网络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

实验六RIP路由协议

实验六RIP路由协议

实验六路由信息协议RIP一、RIP协议的基本配置1、实验目的(1)理解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2)理解RIP协议的工作过程,了解RIP协议的报文结构(3)理解RIP协议中的定时器的用途(4)掌握RIPv1的配置(5)掌握RIPv2的配置2、实验拓扑3、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基本信息及检查路由器接口是否被正确激活R1#show ip interface brief注:如果Status和Protocol都是up,说明端口已经被激活,可以进行路由协议的配置,否则检查故障并确保端口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RIP路由协议配置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10.0R1(config-router)#network172.16.0.0R1(config-router)#version2R2参考R1配置(3)检查配置结果与测试①在PC0上ping PC1,测试结果:②查看R1路由表R1#show ip route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R1上存在到192.168.2.0的路由,路由项前面的R表示该路由是通过RIP得到的,[120/1]中的120表示管理距离,RIP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为120;1表示时度量值,在RIP中为跳数,表示R1到达该网络的跳数为1,。

③查看R1路由协议配置R1#show ip protocols③使用debug调试输出RIP报文信息R1#debug ip ripR1#undebug all//关闭调试二、不连续子网中的RIP及计时器的配置1、使用目的(1)理解不连续子网RIP配置(2)理解RIP四大计时器的作用(3)掌握四大计时器的配置(4)理解四大计时器配置对RIP的影响2、实验拓扑3、实验步骤(1)网络配置和RIP的配置参考上面(2)查看两路由器汇总R1#sh ip routeR2#sh ip route通过查看路由表可以看出R1并没有得到PC1的网络172.16.20.0/24的路由,而是得到了进行汇总之后的路由172.16.0.0/16,说明在R2的边界进行了路由汇总.通过查看R2的路由表可以看出,R2并没有得到PC0网络10.10.10.0/24的路由,而是得到了进行汇总之后的路由10.0.0.0/8,说明在R1的边界也进行了路由汇总(3)配置RIPv2和关闭路由汇总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version2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2参考此配置(4)结果验证R1#sh ip routeR2#sh ip route比较两次的不同(5)使用R2#debug ip rip可以查看RIP路由项的接收和发送情况(6)关闭调试,将R2的fa0/0接口关闭180s后继续观察R1的路由表,在R1上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观察路由表的变化。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在路由器上配置RIP(RoutingInformation Protocol)动态路由的详细指导。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自动交换路由信息。

2. 确保路由器支持RIP动态路由在开始配置RIP动态路由之前,确保你的路由器支持RIP协议。

查阅路由器厂商提供的文档或联系技术支持来确认支持情况。

3. 确定网络拓扑在配置RIP动态路由之前,需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不同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和IP地址分配情况。

4. 配置RIP动态路由4.1 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首先,为每个需要参与RIP动态路由的接口配置IP地址。

通过进入路由器的接口配置模式,为每个接口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4.2 启用RIP协议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并运行以下命令,以启用RIP协议:```router rip```4.3 添加网络使用以下命令,将需要动态路由的网络添加到RIP配置中:```network <network_address>```其中,<network_address>是需要添加的网络的IP地址。

4.4 配置其他RIP参数根据需要,可以配置其他RIP参数,如路由器ID、路由器版本等。

参考路由器的文档,运行适当的命令进行配置。

5. 验证RIP动态路由配置配置完成后,使用以下命令验证RIP动态路由是否正常工作:```show ip route```通过查看路由表中的信息,确认RIP动态路由已成功添加。

6. 附加功能和注意事项6.1 路由策略如果对特定的网络有特殊要求,可以在RIP配置中使用路由策略进行调整。

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在路由器文档中找到。

6.2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RIP动态路由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六RIP路由协议配置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名称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指导书 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3 台Cisco 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 路由器3 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2 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线、V35 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3 台路由器、……………………………………装………………………………………订…………………………………………线………………………………………两台工作站PC,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 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线Copper Cross-Over按图6-1其中静态路由区域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用DTE 或DCE 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router0 router1,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S0/0 为DCE,S0/1 为DTE;2、分别点击工作站PC1、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 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PC1:/24 gw: PC3:/24 gw: 3、点击路由器R1,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点击路由器R2,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同理对R3 进行相应的配置:4、测试工作站PC 间的连通性;从PC1 到PC3:PC>ping 不通5、设置RIP 动态路由接前述实验,继续对路由器R1 配置如下:同理,在路由器R2、R3 上做相应的配置:6、在路由器R1 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可以看到增加的RIP 路由信息;同理,在路由器R2、R3 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 从PC1 到PC3:PC>ping 通,六、实验体会在实验中,我们掌握RIP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对运行中的RIP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在对设备路由器的连接时,先将路由器的电源开关关闭,加入2个WIC-2T,再关上电源,路由器之间进行连接应注意端口的;从实验中,对RIP配置的了解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使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又有了一定的提高;。

实验六 RIP动态路由信息协议配置

实验六  RIP动态路由信息协议配置

实验六RIP动态路由信息协议配置1.实验目的●理解通过传播、分析、挑选路由, 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等功能;●掌握RIP——路由信息协议配置方法;2。

实验前的准备●Internet上现在大量运行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

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协议的运行,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

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RIP是推出时间最长的路由协议,也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

它是“路由信息协议”的缩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路由表)来广播路由: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自己的路由表。

RIP运行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Internet上还在部分使用着RIP。

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优先”的缩写。

“开放”是针对当时某些厂家的“私有”路由协议而言,而正是为协议开放性,才造成OSPF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途。

它通过传递链路状态(连接信息)来得到同网络信息,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朴图,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SPF算法)得到路由表。

OSPF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路由协议。

总的来说,OSPF、RIP都是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单一的ISP(自治系统)使用。

一般说来,整个Internet并不适合跑路由协议,因为各ISP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提供自身网络详细的路由信息。

为了保证各ISP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

BGP是“边界网关协议”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

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路由策略,这是RIP、OSPF等协议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全局的信息计算路由表。

BGP 通过ISP边界的路由器加上一定的策略,选择过滤路由,把RIP、OSPF、BGP等的路由发送对方。

全局范围的、广泛的Internet是BGP处理多个ISP间的路由的实例。

BGP的出现,引起了Internet的重大变革,它把多个ISP有机的连接起来,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

实验9 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9 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9 配置动态路由RIP【实验名称】配置动态路由RIP【实验目的】掌握 RIP 路由协议的概念、学会本实验的配置命令及方法。

【背景描述】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最佳路由。

由于路由的复杂性,路由算法也是分层次的,通常把路由协议(算法)划分为自治系统(AS)内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与自治系统之间(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协议。

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属于IGP。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路由信息更新特性】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0,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目的IP地址”字段为0.0.0.0)。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

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

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

(1)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2)掌握RIP 动态路由的基本配置,实现网络间的互通;(3)掌握路由汇总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路由器来实现路由汇总;二、实验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RIP 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参数,并规定以目标网络的最大跳数为15,如果超过此跳数,则直接丢弃数据包;RIP 路由协议每30秒更新一次,并在相邻路由器上进行路由信息广播。

三、实验过程及分析(依据何种内容、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搭建拓扑结构 RIP^291V 、 乂"Route 「0、 $、o—J>PC-PT PCI实验项目RIP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日期 2021年11月11日(星期四第5-6节)实验成绩、目的和要求(目的要明确,抓住重点,符合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7暫1Rouj:erlRoiu|er21 11|r*.1*chO2AT7chi2960 Swi Sw P 匚-PTPCOSwitch。

代码Switch>enableSwitch#confiterSwitch(config)#vlan10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faO/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100 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gO/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100 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g0/2Switch(config-if)#noshutdown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Switchl代码Switch>enableSwitch#confiterSwitch(config)#vlan20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fa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200 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g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accessvlan200 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g0/1Switch(config-if)#noshutdown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Router。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如何通过命令行界面(CLI)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以实现网络的连接和通信。

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网络参数的配置和优化。

二、实验设备1、路由器:Cisco 2911 路由器一台2、计算机:若干台,用于连接路由器进行配置操作3、网线:若干条三、实验原理路由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负责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等参数,可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安全控制。

四、实验步骤1、连接设备将计算机通过网线与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相连。

打开计算机的终端软件(如SecureCRT 或Putty),设置连接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以建立与路由器的通信。

2、进入特权模式在终端软件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路由器。

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此时命令提示符变为“”。

3、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命令提示符变为“(config)”。

4、配置路由器主机名输入“hostname Router1”命令,将路由器的主机名设置为“Router1”。

5、配置接口地址输入“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命令,进入千兆以太网接口 0/0 的配置模式。

输入“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命令,为该接口配置 IP 地址19216811 和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输入“no shutdown”命令,启用该接口。

按照同样的方法,配置其他接口的地址,如 GigabitEthernet0/1 接口的 IP 地址为 10001 ,子网掩码为 255000 。

6、配置静态路由输入“ip route 1721600 25525500 10002”命令,设置一条静态路由,将目标网络 1721600/16 的数据包通过下一跳地址 10002 进行转发。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RIP路由协议,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对RIP协议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RIP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

RIP协议通过交换路由更新报文来实现路由信息的更新,它使用定时器来触发路由更新,并且具有最大跳数限制,通常为15跳。

在实际网络中,RIP协议通常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的算法相对简单,但是在大型网络中不太适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入配置模式,然后使用以下命令开启RIP协议:```。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address>。

```。

在上述命令中,`<network-address>`是指本地网络的地址,我们需要将所有的本地网络地址都加入到RIP协议中。

这样,路由器就会开始向相邻路由器发送RIP路由更新报文,并接收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更新报文。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RIP路由表:```。

Router# show ip route。

```。

通过查看RIP路由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路由器学习到的所有路由信息,包括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跳数等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RIP协议的路由选择过程。

除了查看RIP路由表,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RIP协议的运行状态:```。

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

通过查看RIP协议的运行状态,我们可以了解到RIP协议的版本、发送/接收的路由更新报文数量、定时器的设置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监控RIP协议的运行情况。

5-动态路由协议RIP实验

5-动态路由协议RIP实验

动态路由协议RIP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动态路由的功能和特点。

2、理解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3、理解RIP协议的工作机制。

4、掌握配置和调试RIP协议的方法。

【背景知识】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小型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协议。

RIP主要为小型网络设计,显著的特点为配置简单,因此在小规模网络应用较为常见,RIP的跳计数限制为16个,这极大限制了网络的大小和设计。

RIP在计算路由花费时,只根据经过路由器的跳数,而不考虑链落的带宽、延迟等复杂的因素,所以不能适应复杂的网络拓朴结构的网络。

【实验设备】路由器,PC,以太网线若干,DTE-DCE交叉电缆(V.35)若干。

【实验拓扑 1】【实验步骤】要求:在路由器R1、R2、R3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使网络上各个节点可以互相连通。

●如图连接设备,搭建实验环境并配置路由器,以路由器R1,Cisco命令集为例,配置主机名称、以太端口、串行端口和设置PC默认网关的步骤同第一部分的实验;●配置RIP,路由器R1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0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2.0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3.0路由器R2R2(config)#router ripR2(config-router)#net 192.168.2.0R2(config-router)#net 192.168.12.0R2(config-router)#net 192.168.23.0路由器R3R3(config)#router ripR3(config-router)#net 192.168.3.0R3(config-router)#net 192.168.13.0R3(config-router)#net 192.168.23.0●全部完成后,检查配置是否成功在PC1上PING网络上任意一个节点是否连通;观察各路由器的路由表。

rip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rip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rip路由配置实验报告RIP路由配置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是实现网络互联和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和转发。

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RIP路由协议,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配置RIP路由协议,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目标包括:1. 学习和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配置RIP协议,使得网络设备能够相互发现和交换路由信息。

3. 评估RIP协议的性能和可靠性,包括路由选择速度、网络拓扑变化时的适应能力等。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一组实验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主机。

其中,路由器用于实现RIP协议的配置和路由转发,交换机用于连接各个设备,主机用于模拟实际的数据传输。

三、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拓扑:根据实验需求,搭建一个包含多个路由器和主机的网络拓扑。

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正常通信。

2. 配置RIP协议: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如路由器ID、路由更新时间间隔等。

确保RIP协议能够正常运行。

3. 路由信息交换:观察并记录RIP协议在各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情况。

注意观察路由表的变化和更新速度。

4. 网络拓扑变化测试:在网络拓扑中引入一定的变化,如断开某个链路或添加新的设备。

观察RIP协议在网络拓扑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和路由表的更新情况。

5. 性能评估:通过测试和记录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丢包率等指标,评估RIP协议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配置了RIP协议,并实现了设备之间的通信。

观察到RIP协议能够及时发现和更新路由信息,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在网络拓扑变化测试中,RIP协议也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更新路由表,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6)——配置动态路由RIP
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机最佳路由。

由于路由的复杂性,路由算法也是分层次的,通常把路由协议(算法)划分为自治系统(AS)内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与自治系统之间(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协议。

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IGP。

RFC1058是RIP version 1标准文件,RFC2453是RIP Version 2的标准文档。

一、实验环境构建
图一
实验环境中各个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分配如上图所示。

二、RIP协议基本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ip classless 让路由器支持无类编址,RIPv1是不支持无类IP编址的。

RIP基本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w.x.y.z
可选的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no router rip 在路由器上关闭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o network w.x.y.z 从RIP协议中移除w.x.y.z网络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RIP协议为第2版
Router(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2 该接口仅发送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该接口仅发送RIP ver 1报文
Router(conif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2 该接口发送RIP ver 1报文和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if)#ip rip receive version 2 该接口仅接收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路由协议的自动聚合功能
Router(config-router)#ip split-horizon 配置水平分割
图二
三、RIP配置实验
首选根据实验需要配置好PC机及路由器各个接口的IP地址等参数。

1、三个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图三
基本配置主要是配置路由器的名字,安全密码,各个端口的IP地址等。

仅一个路由器配置为例,其余的路由器与该路由器配置相似。

2、RIP路由协议配置
图四Router0的配置
10.0.0.0是A类网络,前8bits是网络ID,在配置时应该是netwok 10.0.0.0
图五Router1的配置
图六Rotuer2的配置
图七给每个路由器RIP协议启用第二版3、RIP路由协议的诊断与排错
图八查看路由表show ip route
图九show ip rip database
图十debug ip rip开启RIP诊断,no debug ip rip 关闭RIP诊断4、使用计算机不同网段互ping检查网络连通
图十一pc2可以ping通所有的网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