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4a101510a6f524ccbf85a8.png)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练习题1.(07广东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居住 C.各民族居住D.各少数民族聚居2.(07江苏卷)2006年11月30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式。
天主教教皇称一做法违反了教规。
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
这体现了我国()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3. (07上海卷)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梵蒂冈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梵方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这个主张主要体现了( ) 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我国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C.我国引导宗教为社会发展服务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4.(08江苏卷)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A.民族团结原则B.民族互助原则C.民族平等原则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5. (08广东卷)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这表明()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况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式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人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政治(人教版必修2)练习活页作业7第0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政治(人教版必修2)练习活页作业7第0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15113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d.png)
活页作业(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6年3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因为()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民族团结是坚持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③民族团结就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解析: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基础,②错误;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③错误。
答案:D2.2016年3月26日,2016年浙江省援疆项目集中开工暨“万人万台”袜业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新疆阿克苏举行。
“万人万台”袜业示范项目是浙江省的重点援疆项目。
对口援疆工作()①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能为新疆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③有利于在新疆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新疆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是自身的努力,①错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经形成,③错误。
答案:C3.某校思想政治兴趣小组就“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问题进行讨论。
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讨论主题的有()①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②保证少数民族优先发展③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①④适合题意。
②中的“优先发展”说法错误。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③错误。
答案:C4.在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后,浙江省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前后联动”的援藏工作格局,有力助推了西藏那曲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浙江省对口援藏是()①缩小各民族间发展差距的主要途径②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④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措施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解析:浙江省对口援藏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浙江省对口援藏既不是缩小各民族间发展差距的主要途径,也不是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8dda6aaea998fcc220ebd.png)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知识点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其特色表现为()①在少数民族地方实行②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③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基础④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基础,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①表述错误;②③表述正确;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但不是高度自治权,④表述错误,排除。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的核心内容是主权B.它的前提是“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C.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党委和政府解析:选C 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D错误,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在我国实行民族自治有其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具体表现在()①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③“大聚居、小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④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①与题意无关,排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特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③④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2019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4周年。
过去50多年里西藏走完了人类社会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一个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安康的新西藏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练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练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0d64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c.png)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围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某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①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②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①②④:对少数民族的对口帮扶、众多民族的和睦相处、“多彩中华”的服饰表演,这些说明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②④正确。
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而不是“大散居、小聚居”,而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③不选。
故本题选B。
2.(2022·云南文山·高一期末)在云南贡山,独龙族百姓建起了公路,安居房,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在云南文山州委州政府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精准帮扶,壮乡苗岭气象一新……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体现了()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④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材料强调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体现了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说明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我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表达错误。
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排除。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答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08b421192e45361066f536.png)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二、【重难点突破】(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 :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___________。
P75(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75(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是首要原则,_____是重要原则,__________是根本原则。
(2)、三大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_____,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_____。
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_________。
例题:1、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根本原则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平等互利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只要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能够实现我国繁荣昌盛④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3.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因此()A.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C.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D.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4.国家要继续对西藏实行优惠政策,全国支援西藏,进一步加快西藏的发展,增强西藏自我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国家对西藏实行优惠政策,是因为()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B.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C.各民族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基础D.经济发展了,民族平等和团结也就实现了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④各民族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改错题:1、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835ec4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f.png)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贡献。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权利,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区域自治区域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自治权包括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教育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沿革初创阶段(1947年-1949年)1947年,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一制度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尝试。
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以及其他自治州、自治县(旗)。
完善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依据。
此后,又建立了许多新的自治州、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处理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安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权利,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国家治理体系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法律、制度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各民族的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使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广泛自治权。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练习试卷含答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练习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becd7f90f76c661371ab7.png)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9)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4分)1.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心相连、手相牵,共同缔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
可见在我国A.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B.民族差异已经消除C.伴随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问题已经消除D.各民族逐渐走向大同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A.民族团结原则B.民族互助原则C.民族平等原则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3.我国已建立5个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①凡是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我国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自治机关主要是指自治区的人大、党委和政府③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④民族自治区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在多民族国家内,民族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
正确的民族政策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至关重要。
下列是一国制定与实施民族政策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其中正确的是①民族政策失误→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爆发政治危机→外部势力插手→国家分裂②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消失→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治危机的根源消除→国家政权巩固→民族关系良性发展③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缓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关系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④民族政策正确→民族关系和谐→交流、合作、沟通增强→民族心理素质趋同→民族差异逐步丧失→民族矛盾得到解决→国家政权巩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民族自治地区的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使民族自治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b5b714866fb84ae45c8dc6.png)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多项选择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题附答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facc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5.png)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题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或延边)成立60周年。
据此回答1~4题。
题。
1.国家在延边设立朝鲜族自治州,不能表明( ) A .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B .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C .我国的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我国的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D .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D 中“高度的自治权”的说法错误,入选。
中“高度的自治权”的说法错误,入选。
答案:答案: D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人民通过自治州的________行使自治权。
( ) ①人民代表大会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院和检察院②法院和检察院 ③人民政府③人民政府 ④村委会和居委会④村委会和居委会A .①③.①③B .②④.②④C .②③.②③D .①④.①④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①③正确,选A 。
答案:答案: A 3.为帮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快速发展,吉林省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兴边富民”政策,重视发展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边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这说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本途径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A .①②.①②B .①④.①④C .②③.②③D .③④.③④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文化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这说明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才能推动解决民族问题,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③④正确。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a1cf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e.png)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备知识基础练1.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新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民主法治建设、文化教育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说明()①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落实促进了自治区的发展②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具有优越性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新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民主法治建设、文化教育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说明西藏坚持中央的领导,同时发挥西藏的积极性,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落实促进了自治区的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①③符合题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②错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④错误。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有利于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说法错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②符合题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说法错误,各民族之间差异不能消除;④符合题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1
![政治: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7602e7cf76eeaeaad0f3301e.png)
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福建卷28)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
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间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2.(09海南卷1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8海南卷8)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
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D)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08广东卷16)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 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 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这表明()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5.(08江苏卷10)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衔接文科班政治必修二学科作业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答案 精品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衔接文科班政治必修二学科作业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60ce112ee06eff9aef807ea.png)
高一预科文班政治学科作业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③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5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50年来,西藏的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事实证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适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②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④是促进西藏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B.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C.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D.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4.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
68年来,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解错误的是()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5.近50年来,西藏人大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先后制定和实施了300多部地方性法规,并就多项全国性法律出台了适合西藏实际的实施办法。
这表明西藏人大①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依法立法③既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是自治机关④既行使国家机关职权,又行使自治权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6.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高三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7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三一轮复习 政治生活7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ba9dd05763231126edb1171.png)
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
——美国 爱默生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No.8 104 101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D.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人类在全球化时代信的政治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这要求我们①把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职责逐步转移到社会组织 ②扩大公民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直接管理权 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④积极推进协商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主体地位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8.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
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A.政党制度B.根本政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9.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价值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势,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
中共山东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
在近几年山东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7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自习案---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将上一课的内容复习巩固一下、把问题和习题认真细致整理到错题本上。
2019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含解析
![2019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f5e923f18583d0496459f1.png)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一、选择题1.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分布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
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①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2017·湖北武汉模拟)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自治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西藏自治区精准扶贫()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2017·陕西西安模拟)多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倾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使西藏文化得到了保护与发展。
这表明()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我国不同民族享有同样的权利④我国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多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越。
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为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②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④为我国实现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国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自测试题及答案
![国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自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b028901f69e3142329440.png)
国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7道)试题 1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正确答案是:55个试题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正确答案是:64.3%试题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
正确答案是:21个试题 4依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可以选出代表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每个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中的代表数不低于()正确答案是:1人试题 5按照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正确答案是:两个或三个孩子试题 6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正确答案是: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试题 7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权主要表现为()正确答案是:有权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变通规定二、多项选择题(4道)试题 8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答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试题 9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包括()正确答案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试题 10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正确答案是:满族, 回族试题 11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正确答案是: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以一个较大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其中包括级别不同的若干较小规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 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三、判断题(4道)试题 12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标准答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1eb822783e0912a2162a78.png)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答案————————————————————————————————作者:————————————————————————————————日期:综合复习《政治生活》考点分析教案学案之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考点展示】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二、【重难点突破】(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 :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___________。
P75(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75(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是首要原则,_____是重要原则,__________是根本原则。
(2)、三大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_____,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_____。
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_________。
例题:1、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根本原则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平等互利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只要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能够实现我国繁荣昌盛④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3.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因此()A.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B.各民族都要实行区域自治C.各民族应该实行融合D.各民族都能得到迅速发展4.国家要继续对西藏实行优惠政策,全国支援西藏,进一步加快西藏的发展,增强西藏自我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国家对西藏实行优惠政策,是因为()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B.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C.各民族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基础D.经济发展了,民族平等和团结也就实现了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高中政治必修2课时作业4: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2课时作业4: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47a4d514791711cd79171d.png)
基础自测知识点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1~3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各民族聚居B.各少数民族聚居C.各民族居住D.各少数民族居住『答案』B2.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①自治区②自治州③自治县④自治乡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3.在民族自治地方,要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A.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B.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C.人民法院和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答案』A『解析』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而不是自治机关,人民政协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排除B、C、D三项;故应选A。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据此回答4~5题。
4.2015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这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坚持民族平等B.民族独立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D.各民族各自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A项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项表述错误;D项认识错误,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C项为正确选项,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在国家统一领导的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故应选之。
5.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可以变通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所有决议『答案』C『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A、B说法错误。
必修2(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第七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030
![必修2(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第七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030](https://img.taocdn.com/s3/m/fe11f0dbfd0a79563d1e7237.png)
必修2(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第七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测试题 2019.91,在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①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已经从本质上得到改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团体3000多个。
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神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国家保护、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动B.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是相适应的C.宗教团体可以有组织地到学校开展传教活动D.我国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3,下列关于宗教本质,表述正确的是()A.宗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B.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C.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D.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4,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5,我国的配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分布特点是()A.以汉族为主体,小杂居、大聚居、交错杂居B.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6,《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指出,在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都由少数民族人员担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多项选择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
三、判断题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3.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4.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的非自治少数民族,享受不了自治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5.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6.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 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容动摇。
9. 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64%左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自治地方人口大约占全国的13%。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制度规范仅限于确立各民族自治地方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四、辨析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材料分析材料:某民族自治地方修建较大型水力发电站,定于上午9点召开竣工及发电仪式。
临近上午9点,各方来宾和有关领导到齐。
届时发现,大会会标只用汉文书写,没有用自治民族的文字书写。
在场有关领导决定,大会会标一定要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
为此,竣工及发电仪式约推迟1小时举行。
大会结束后,有关人员提出这1小时经济损失不小,不能为形式上的自治权利而影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六、简答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七、论述题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一、单项选择1.C 2.A 3.B 4.B 5.A 6.C 7.B 8.A 9.D 10.D二、多项选择1.ABCD 2. ABC 3. ABC 4. BCD 5. BCD 6 . ABD 7. AD8. ABCD 9. ACD 10. ABD 11. ABCD三、判断题1.对2. 错3. 对4. 错5. 错6. 错7. 错8. 对9. 对10. 错四、辨析题1.答:错误(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在一起,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民主制度。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突出表现。
(2)如果只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称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民主制度,则是错误的。
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五、材料分析题答:(1)竣工及发电仪式本应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大会会标,事先没做到,说明工作疏忽,尊重民族平等和自治权利观念淡薄。
(2)领导及时发现后果断地决定补上自治民族文字的大会会标是正确的,说明重视自治权利。
(3)在民族问题上,不能只算经济帐,不算政治影响,反之也是,应兼顾。
(4)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
不能把一些事情只作为形式,而不加以重视。
如果这种“小形式”问题重复多次,就谈不上自治权的内容了。
六、简答题1.答:(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只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答:(1)民主原则;(2)平等原则;(3)法制原则;(4)实事求是原则;(5)团结统一原则;(6)发展繁荣原则。
3.答:(1)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2)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4.答:内容:(1)建立自治地方;(2)设立自治机关;(3)行使自治权利。
地位:(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4)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5.答:(1)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
(2)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
(3)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4)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七、论述题1.答:(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从理论依据上看,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国家,同时又主张多民族国家内每个民族应该当家作主。
只有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从中国国情和现实依据方面看,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能实行别的制度:我国从秦汉开始就是集中统一的国家,国家的集中统一是我国的传统;从我国的民族分布看,“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也决定了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近代的革命运动创造了各民族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另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也证明了这项制度是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4)总结与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2.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1)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提供物质基础;(2)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创造社会条件;(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
论述中能够结合实际,且论述充分、合理。